钟表的历史演变精修订

合集下载

钟表的“前世今生”

钟表的“前世今生”

钟表的“前世今生”《世界商业评论》至少在5000年前,巴比伦人与埃及人就已经开始测量时间。

当时的发明家制造了日晷,利用太阳阴影的长度或角度,来测量白天真时的变化。

到了晚上,则用水钟取代日晷,量测晚上的真时。

第一个水钟是一个底部有小洞的水盆,水由小洞慢慢流出;流出的水量代表消逝的时间,而水量多寡则可从盆内下降水位的刻度得知。

在地中海地区,这些计时装置算相当实用。

历史上第一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是1283年装设在英格兰贝德福郡的丹斯塔布修道院。

此外,由于13世纪的后半叶,欧洲都市的商业人口持续增加,改进计时技术的需求也就愈来愈急切。

到了1300年,许多工匠在法国与意大利为大大小小的教堂制造时钟。

由于最初计时是以敲钟来指示时间(提醒周围的人开始上工了),因此这个新机器就用拉丁文的“钟”来命名。

这种新计时装置中最具革命性的一环,既不是提供动力来源的下垂砝码,也不是传动力量的齿轮(这至少在公元1300年之前就出现了),而是“擒纵器”。

经由它才能控制齿轮的转动,将维持振荡器运动的力量传送出去;因为有了擒纵器,这种新的计时装置才能调节速率准确计时。

发明擒纵器的人在历史上并未留名。

到了1580年,钟匠开始接到在计时装置上显示分秒的委托,不过以当时的技术而言,还无法达到这么精准的要求,这项挑战一直到1660年摆钟出现后才克服。

分秒制源自巴比伦天文学家将“度”分为60单位的做法。

将一天分成24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钟60秒的传统,在西方文化里根深蒂固,所有企图改变这种安排的努力全都失败。

最著名的一次,是1790年代法国大革命那段时期,当时的革命政府大力推行十进制。

将一天分为10小时,每小时100分钟,每分钟100秒的新制度,寿命只有16个月。

在机械钟发明后的数百年,小镇教堂或钟塔所传来的规律钟鸣声,便足以应付大部分居民在生活中计时的需求。

不过从15世纪起,就有愈来愈多家庭开始使用时钟,而这些有能力在家里摆座钟的有钱人家,很快就发现,如果钟可以搬来挪去,将更加方便。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的发展历史

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间。

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叫做“太阳钟”和“沙钟”。

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 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年前的中国。

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

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

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制表大师、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的观点。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

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

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或者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

钟表是谁发明的

钟表是谁发明的

钟表是谁发明的
钟表是北宋苏颂发明的。

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

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1840年,英国的钟表匠贝恩发明了电钟。

1946年,美国的物理学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钟的原理。

1092年,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了一台水运仪象台,这个仪器能报时打钟,结构和现代的钟表很相似。

更不可思议的是,水运仪象台每天仅有1秒的误差,而且上面还装有在工作时能发出“嘀嗒、嘀嗒”声的擒纵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钟表业经历了进料组装-外观件制造-产品开发-创立品牌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形成配套齐全的钟表制造工业,除高端机芯外的所有零配件均可加工生产。

钟表的结构形式:
机械钟表有多种结构形式,但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由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器、指针系和上条拨针系等部分组成。

机械钟表利用发条作为动力的原动系,经过一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来推动擒纵调速器工作;再由擒纵调速器反过来控制传动系的转速;传动系在推动擒纵调速器的同时还带动指针机构,传动系的转速受控于擒纵调速器,所以指针能按一定的规律在表盘上指示时刻;上条拨针系是上紧发条
或拨动指针的机件。

此外,还有一些附加机构,可增加钟表的功能,如自动上条机构、日历(双历)机构、闹时装置、月相指示和测量时段机构等。

关于钟表的知识和资料

关于钟表的知识和资料

关于钟表的知识和资料钟表是人类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钟表的知识和资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历史、类型和工作原理。

一、钟表的历史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日晷来测量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水钟、沙漏和蜡烛钟等更精确的时间测量工具。

到了14世纪,机械钟的出现标志着钟表技术的重大突破。

机械钟是由重物驱动的摆钟,其精准度大大提高。

到了17世纪,发条驱动的钟表开始出现,这使得钟表可以更准确地计时,并且可以制造出更小巧的手表。

二、钟表的类型1.机械钟表:机械钟表使用机械装置来测量时间,其精准度取决于机械装置的制造和调整。

机械钟表通常需要每天或每周手动上弦,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2.石英钟表:石英钟表是使用石英晶体振动来测量时间的钟表。

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非常稳定,因此石英钟表的精准度非常高。

石英钟表通常使用电池供电,并且不需要经常调整。

3.原子钟:原子钟是目前已知最准确的钟表。

它们利用原子的振荡频率来测量时间。

原子钟的精准度非常高,可以达到每秒钟差不多在纳秒级别。

三、钟表的工作原理1.机械钟表的工作原理:机械钟表通过摆轮系统来测量时间。

摆轮是一个带有重物的杠杆,它的摆动频率决定了钟表的走时。

当摆轮摆动时,传递给指针系统,指针在表盘上显示时间。

2.石英钟表的工作原理:石英钟表使用石英晶体的振动频率来测量时间。

石英晶体被放置在一个电路中,当电流通过电路时,石英晶体开始振动。

这种振动被转化为电信号,然后由电子电路计算并显示时间。

3.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原子钟利用原子的振荡频率来测量时间。

通常使用铯或铷等原子。

原子钟中的原子通过受控的电磁场跃迁,产生非常稳定的振荡。

这种振荡频率被用作时间的基准。

四、钟表的应用钟表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以使用手表来方便地测量时间,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日常工作。

在交通运输领域,钟表被用作列车、飞机和船只等交通工具的时间管理工具。

钟表发展史PPT课件

钟表发展史PPT课件

05
现代钟表
技术与设计的融合
精密制造技术
现代钟表制造中,精密加工和微 机械技术的应用使得钟表更加精
准和复杂。
创新材料
新型材料如陶瓷、碳纤维和钛的应 用,不仅使钟表更轻便、耐用,还 带来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智能化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钟表融 入了多种功能,如计时、计步、心 率监测等,满足了多元化需求。
04
工业革命时期的钟表
机械化生产
手工制作向机械化生 产的转变,提高了生 产效率,降低了生产 成本。
工厂制度的兴起,使 得钟表生产成为大规 模的工业生产活动。
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 使得钟表零部件的制 造精度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
擒纵调速器的发明和应用,提 高了钟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钟表机芯的改进,使得钟表的 功能更加多样化,如闹钟、秒 表、计时器等功能的出现。
钟表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市场竞争
全球钟表市场竞争激烈,品牌间 竞争日趋白热化。
消费者需求变化
消费者对个性化、时尚化和科技 化的追求,促使钟表品牌不断创
新。
互联网销售
互联网的普及为钟表品牌提供了 新的销售渠道,拓展了市场空间。
钟表与时尚的结合
设计师合作
钟表品牌与时尚设计师的合作,将钟表设计带入 新的潮流领域。
钟表外观的多样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钟表的 外观设计也日趋多样化, 出现了各种形状和风格的 钟表。
钟表制作大师
亨利·德·图鲁兹
01
法国钟表大师,被誉为“现代钟表之父”,其作品对后世影响
深远。
雅各布·德·拉·吉奥基耶
0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钟表大师,其作品以精湛的工艺和复杂
度著称。

钟表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钟表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钟表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钟表的历史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古希腊,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日晷来测量时间。

到了公元14世纪,机械钟表开始出现,这标志着钟表的现代化时代的开始。

在18世纪,瑞士的制表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钟表制造工艺,至今仍然是钟表制造业的重要中心。

2. 钟表的分类按照功能和使用方式,钟表可以分为挂钟、座钟、手表、怀表等。

其中,手表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钟表,它们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技术和能源源分为石英表、机械表和智能表。

此外,还有一些专用的钟表,如潜水表、飞行表等,它们有着特殊的设计和功能。

3. 钟表的结构无论是机械表还是石英表,一个钟表都是由机芯、表壳、表盘、指针和表带五个部分组成。

机芯是钟表的核心部件,它控制着钟表的走时和功能。

表壳是保护机芯的外壳,表盘则是展示时间的界面。

指针和表带则是用来指示时间和佩戴。

4. 钟表的原理机械表的原理是利用弹簧、摆轮和齿轮的组合来驱动指针运转,而石英表则是靠石英晶片来产生电脉冲来驱动机芯。

智能表则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来实现各种功能。

不同的钟表原理影响了它们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5. 钟表的维护一台好的钟表需要定期保养和维修,这样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和长久使用。

机械表一般需要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洗和调整,而石英表则只需要更换电池。

智能表的维护较为简单,只需及时更新软件和更换电池即可。

6. 钟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钟表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传统的机械表虽然依然受到钟表发烧友们的喜爱,但是智能表已经开始成为钟表市场的主流。

智能表集合了计时、通讯、健康监测等多种功能,成为了一种集时尚与科技于一身的产品,其市场前景不容忽视。

总之,钟表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了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和运用的进步。

通过学习钟表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钟表的发展历程、结构原理和维护方法,从而更好地使用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又时尚的物品。

钟表的知识点

钟表的知识点

钟表的知识点钟表是人类追求时间的工具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测量的工具,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学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钟表的知识点,从钟表的起源、发展到不同类型的钟表以及钟表的机械原理等多个方面展开讲解。

一、钟表的起源与发展钟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太阳日晷和水漏,这些都是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研制更加准确的时间测量工具。

13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只机械钟,它是由重物驱动的。

到了14世纪,机械钟开始在教堂和钟楼上广泛使用。

17世纪,发条式钟表问世,人们可以将它们携带在身上,这标志着手表的诞生。

二、不同类型的钟表1.机械钟表机械钟表是使用机械装置来测量时间的钟表。

它们通常由发条、齿轮、摆轮等组成。

机械钟表分为挂钟和手表两种类型。

挂钟通常用于装饰和室内装修,而手表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配饰。

2.石英钟表石英钟表是一种利用石英晶体振荡来测量时间的钟表。

石英钟表准确度高,稳定性强,而且造价相对较低。

因此,石英钟表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原子钟原子钟是利用原子的振荡频率来测量时间的钟表。

它们的准确度非常高,能够达到纳秒级别。

原子钟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导航系统等领域。

三、钟表的机械原理钟表的机械原理主要包括发条、齿轮和摆轮。

发条是钟表的能量来源,它会储存能量并逐渐释放。

齿轮系统可以将发条的能量传递到摆轮上,使摆轮开始摆动。

摆轮的摆动频率决定了钟表的走时。

通过调节发条的张紧程度和齿轮系统的传动比例,可以控制钟表的准确度。

四、钟表的保养与维修钟表是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需要定期保养和维修。

保养钟表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防水和定期维护。

如果钟表出现故障或不准确,可以寻求专业的钟表维修服务。

总结:钟表是人类追求时间的重要工具,它的起源与发展、不同类型的钟表以及钟表的机械原理等知识点都是我们了解钟表的重要内容。

同时,钟表也需要定期保养与维修,以确保其准确度和正常运行。

通过学习钟表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流逝,也能更好地欣赏钟表的美。

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

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

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
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以下是东方时钟的简要演变过程:
1.日晷:古代中国最早的时间测量工具是日晷,它利用太阳
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来测量时间。

早在公元前7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日晷进行时间测量。

2.水钟:水钟是通过水的流动来测量时间。

早在公元前4世
纪,中国就发明了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水钟。

水钟使用注水的方式,通过一定时间内水的流入或排出来来测量时间的长短。

3.钟鼓:钟鼓是中国古代的另一种时间测量工具,通常用于
寺庙和宫殿内。

它们使用蜡烛和钟鼓的组合,通过蜡烛的燃烧时间或钟鼓的敲击来测量时间。

4.钟表:公元10世纪,中国发明了早期的机械钟表。

最早
的钟表是由机械装置控制的机械钟和水钟的结合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钟表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机械钟表。

5.现代时钟:在现代,中国也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电子和
原子时钟等各种类型的时钟。

这些时钟利用精确的机械、电子或原子运动来测量时间。

现代的东方时钟已经与国际标准时间同步,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总体来说,东方时钟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从古代的日晷、水钟和
钟鼓,到早期的机械钟表,再到现代的各种类型的时钟。

这些演变反映了对时间测量技术和精确度的不断追求和改进。

东方时钟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世界时钟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表的历史演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钟表的历史演变
我们知道,钟表是计时器的一种。在钟表发明以前,我们的先辈已经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来度量时
间。比如,依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判断时间的日晷,使用沙子的流动记录时间的漏斗,也有人把它们
叫做“太阳钟”和“沙钟”。但是这些不属于“钟表”概念的范畴,因为钟表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能够产生振
荡周期的装置来计算时间。

有关钟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一、从早期天文计时器中逐渐脱离;二、从
大型的报时钟向微型化过渡;三、腕表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
发明分不开的。
一、早期的天文计时器
英国着名的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讲述出段一被淹没了六个世纪的历史。
他说当西方的钟表在17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它们装配的“擒纵机构”的雏形已经出现在600
年前的中国。公元1088年,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水运仪象
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巨型机械装置。高约12米,7米见方,分为三
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运转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
脏部分,计时报时、动力源都在这一层中。因为天象的运转是以时间为基础的,而通过机械结构实
现时间的运行就必须有能够形成时间间隔的装置,这样便出现了早期的“擒纵机构”。

这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着名的制表大师、
古董钟表收藏家,钟表历史学家矫大羽先生首倡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钟表是中国古代五大
发明之”的观点。
二、独立运转的机械钟
14世纪初,位于欧洲的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的教堂等建筑物上出现了机械报时钟,因为报时钟
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
作用带动一系列机构的运转。此时大型的机械钟主要采用“机轴擒纵机构”(VergeEscapement),或者
叫做“疆状轮擒纵机构”(Crown-wheelEScapement),主要的组成部分由一个形似西方王冠造型的“冠状
轮”作为擒纵轮,它的凸齿与“机轴”上的两个“擒纵片”相咬合,而充当“调速器”的是两端装有重物的
“摆杆”,它位于“机轴”的顶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钟,包括,意大利人GiovannideDondi(1318-
1389)于1364年左右在帕维亚(Pavie)建造的天文钟,1386年建立的英国Salisbury教堂钟以及1389年
制造的法国Rouen大钟等等。

在15世纪中期由于发明了铁制的发条,这样就使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
型化创造了条件。1459年,法国制钟匠就为查理七世制作了第一个发条钟。1510年,德国人
PeterHenlein(1480-1542)制作了发条钟,1525年左右,JacobZech也制造了具有均力圆锥轮(Fusse)装
置的便携式发条钟。在16世纪时期,法国的制钟中心位干Blais和Strasbourg等地区。

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建立了着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
础。荷兰科学家惠更斯(ChristianHuygens,1629-1695)在1656年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
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的钟匠SalomonComer制造成功第一个摆钟。1658年,AhasuerusFromantee
在英国也制造了摆钟。惠更斯在1675年再一次发明了“游丝”,这样就形成了以游丝作为装置的调速
机构,它为制造便于携带的怀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三、表的出现以及发展
早在15世纪后半期,在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有关表的记载,这主要是由于发条的发明起到了关键性的
作用。到了16世纪初,在法国和德国也有表的出现其中最着名的应该是德国的“纽伦堡
蛋”(NurnbergEgg),它具有卵状的外观造型并且只有一根时针。实际上这个时期所谓的表,主要是指
运用了发条动力以及机轴擒纵机构的小型计时器但是它们已经形成了怀表的雏形。16世纪中期以
后,随着金属摆轮的出现,它作为调速装置逐渐代替了早期位于机轴上的摆杆,所以在17世纪制作
的早期表中,我们已经能够见到机芯内转动的摆轮装置。

18世纪是怀表发展的黄金时期,有许多制表大师的发明被应用在各类作品中。在英国,
JohnHarrison(1693-1776)制作了一系列的航海精密计时器,使怀表的走时精度达到了一个高水平,由
于走时准确度的大大提高所以这个时期的怀表已经运用了秒针。1704年,JacobDebaufre和
NicolasFatiodiDuillier(1654-1753)首创宝石轴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机芯中齿轮与夹板之间的摩擦
力。法国人JeanAntoineLepine(1720-1814)于1760年左右制作了一种机芯,把传统的多层夹板结构进
行了突破性的改变,所以使得怀表的厚度相对变薄,历史上称之为“Lepine机芯”,后来有许多怀表
机芯夹板的排列方式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同时,瑞士的钟表工匠也在探索新的领域,1770年左右,
Abraham-LouisPerrelet(17290-1826)发明了自动上条的机械时计,而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制造自动表的
先驱人物。着名的钟表大师——Abraham-LouisBreguet(1747-1823)同样诞生在这个钟表繁荣的时代,
他在18世纪末期发明了“陀飞轮”(Tourbillon)机构,在过去的200多年中,这种机构一直被认为是最
复杂的钟表机械装置之一,而Abraham-LouisBreguet在世界钟表历史上也被称为“表圣”。18世纪中
叶,在远离欧洲的美国也出现了制表工匠,他们为后来美国钟表工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在1700-1800年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和调速机构,为怀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
础。1725年,英国人GeorgeGraham(1673一1751)改良了“工字轮擒纵机构”(CylinderEscapement),其
擒纵轮齿的形状类似于中国的“工”字,这种机构直到20世纪早期还应用在表机芯中。1730年,Jean-
BaptisteDutertre(1715-1742)发明了“复式擒纵机构”(DuplexEscapement),莫擒纵轮具有双层结构并且
带有尖齿。1754年,英国人ThomasMudge(1715-1794)发明了“英国叉式擒纵机
构”(EnglishLeverEscapement),进一步提高了怀表计时的精确度,并且在1769年为乔治三世的王后
制作了带有此种机构的怀表。如今,我们使用的机械表中的擒纵机构就是以他的发明为雏形的。
1775年,JohnArnald制作了“冲击式擒纵机构”(DetentEscapament),使用在精确度比较高的精密计时
钟表中,而且他也是s螺旋状游丝的发明者。在同一时期,双金属补偿摆轮、球形游丝等调速机构
装置也被应用在怀表中。

伴随着钟表机构创新发明的不断涌现,怀表制造技术也在持续地发展。1741年,法国制钟匠
NicholasFardoil发明了切削齿轮的机器,紧接着WilliamBlakey在1744年制造了切削齿轴的工具。
1776年,法国制表大师FredericJapy(1749-1813)率先采用了机器生产机芯的基板。

进入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GeorgesAugusteLeschot(1800-1884)采用名为“Pentograph”的机器生
产钟表零件,使得钟表零件的标准化成为可能。瑞士人Georges-FedericRaskopf(1813-1889)也为制造
低价而普及的怀表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美国钟表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开始批量生产各式怀
表。1875年,中国也出现了民族钟表工业(据矫大羽先生的权威资料《美华利五十年纪念册》推断,
187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开端)。

由于许多发明的应用以及制造技术的成熟,怀表在体积以及精确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怀表
机械也能够在计时的基础上运用更多的复杂功能,比如:打簧报时、独立计时,万年历,响闹、世
界时区等等。在1900年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Lerey01”超级复杂怀表获得了博览会大奖,其25
项不同功能的完美组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