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高年级用)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试论“新三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当阳市教研室张光富2001年,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
这次课程改革与前几次的课程改革具有显著的特点。
其中,将课程划为三级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就是这次改革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国家: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审议省级上报的课程推广方案;评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质量。
地方: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选用教科书。
三级课程包涵的课程,以中小学(1-9年级)为例,列表如下:国家课程:1-6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9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各地自主开发,省厅审批。
规定性与自主开发性相结合)校本课程:(各校自主开发,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从上述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年级学校开设课程门类中显然增添了三个新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这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出来的新生事物,新型课程。
宜昌教研中心的领导、专家直接将这三门新课程确定为“三新”课程。
可以说,没有“三新”课程的研究与参与,这次课程改革是不完整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也是无法全面实现的。
但是,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三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还显得相对薄弱,许多认识还比较模糊,实际操作还有不少困惑。
人们往往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等课程的属性上难于将三者准确区分和定位。
更重要的是这三者在内容的筛选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往往很容易雷同和交叉,还有在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方式上也有诸多的相似性。
也难怪有些学校做一种工作,贴不同的标签,以应对各项不同的检查。
这在学校工作中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了。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这种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新阶段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吗?为了帮助学校、老师们进一步认清这三门新课程,加强这三门新课程的建设和研究,市教研中心安排了这次活动,是非常及时的。
校本课程《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校本课程《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一、课程背景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近五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少年科技活动,并在各级各类科技活动比赛中获得较大的成果,而且涌现了一批热心指导少儿科技活动的优秀教师。
结合师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我校开发了以科学活动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编写了一套校本课程教材《小学科技综合实践活动》。
旨在让学生通过详实的科普知识介绍,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令人着迷的航模、车模,神秘而实用的电脑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强化科技意识,深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多种能力与良好的科学习惯,加快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步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程性质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
实践证明,早期的科学技术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从一年级起开设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与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我们设计的这套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20 课(一册用一学年),一、二、三年级分“科普知识介绍”、“科技小制作”、“科学幻想画”、“生活小常识”四个单元;四、五、六年级分“科普知识介绍”、“四小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科技模型”、“电脑操作”四个单元。
这套教材体现了以下一些思想:1 、全面性。
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2 、实践性。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计划---3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兴隆乡直小学一、前期准备:1、组织管理:为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管理,成立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确定内容:内容(心理类、品德类、科技类、人文类、自然类、休闲类等),形式(项目研究、种养、信息处理、各种制作、各种调查、科学实验、小报制作、模拟游戏、创意设计等)供教师参考运用,教师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其他内容、形式。
3、人员准备:原则上教师全员参与,以各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师特点、特长选择一项内容,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同时备课组教师可聘请社区有关人员与部分家长为活动的兼职人员,达到资源共享。
4、思想准备:聘请专家、学者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学习校本开发理论、学校课程开发总方案、及有关课改精神,更新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
5、业务准备: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加深对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了解,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结合案例分析,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6、课程支持:(1)开发理念:家长和社区都是课程可以开发的有效资源。
(2)政策支持:对组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教师课程指导打入教学工作总量,每次增加四课时(三十分钟),按我校《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管理,对综合实践活动卓有成效的教师在职评和竞聘等评比活动过程中加记5--3分,以调动教师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二具体运作:1、开发课题每学期每教研组完成一项课题的研究。
教研组选定内容范围,招录对该项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成立相应活动小组,师生共同研究寻找课题来源渠道,可从这些方面思考:(1)研读新课标,从新课程教材提炼综合。
(2)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3)从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切入(如自然知识、地方文化、社会现象等)。
活动内容与方式可以《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为参考。
2、申报课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选题,向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完成申报,并做好实施计划,方案设计。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一二三四五六公民与法治 2 2 2品德与社会 2 3 3 语文8 8 6 6 6 6 数学 4 4 4 4 5 5 外语 2 2 2 2 科学 1 1 3 3 3 3 体育 4 4 3 3 3 3 音乐 2 2 2 2 1 1 美术 2 2 2 2 1 1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3 3 6 6 6 6综合1地方/校本1班队1综合1地方/校本1班队1综合1地方1校本1班队1信息1书法1综合1地方1校本1班队1信息1书法1综合1地方1校本1班队1心理1书法1综合1地方1校本1班队1心理1书法1周课时总量(节)26 26 30 30 30 30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1.一、二年级每周3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活动1节、地方/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1节);2.三、四年级每周6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1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1节、书法1节、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1节);3.五、六年级每周6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1节、地方1节、心理1节、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1节)。
关于课程内容说明:1.地方课的配套教材为《闽南方言进课堂》《海西家园》《咱厝的古迹》;2.班队课应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劳动、卫生保健、爱国主义、禁毒等方面的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可放在班队课中学习;3.校本课程即阅读,任课老师可以进行名著赏析、好书推荐,三至六年级任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进行阅读;4.综合学科可从《综合实践活动》中选取几次进行研究,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小册子。
关于教研:综合组:星期二上午一二节语文组:星期三上午一二节数学组:星期四上午一二节英语组:星期五上午三四节。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全册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全册目标本教学全册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本教学全册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动手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活动内容包括手工制作、植物种植、小实验等。
2. 观察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活动内容包括观察动植物、观察天气、观察物体特征等。
3. 合作实践活动:通过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活动内容包括小组合作游戏、合作制作等。
4. 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内容包括设计发明、解决实际问题等。
教学策略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将采用以下简单策略:1. 任务驱动:通过设置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多样化活动:结合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兴趣。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 实践与反思:在实践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活动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制作的作品,包括手工制作作品、种植作品等。
3. 口头表达评估:通过学生口头表达的方式,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总结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全册的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将采用任务驱动、多样化活动、小组合作和实践与反思的教学策略,通过活动表现评估、作品评估、口头表达评估和小组合作评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

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导语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材。
这本课本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的特点、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特点1. 综合性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实践活动,包括科学、数学、语文、美术等。
通过综合性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性该课本注重实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施。
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创作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创新性课本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4. 适应性该课本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编写,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课本中的实践活动既有挑战性,又具备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主要内容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实践活动该部分涵盖了生活中的常见科学实践活动,例如观察天气、测量温度、制作简单发电器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 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主要涵盖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语言实践活动语言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口语表达、基础写作和阅读理解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整合语言知识,并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4. 美术实践活动美术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实验等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建议

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建议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要求,除小学1—2年级不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3—9年级均设置了“综合实践、地方与学校”三类课程。
三类课程的周课时数为:小学1—2年级,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4节;小学3—4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每周2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3节;小学5—6年级,综合实践每周3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2节;初中7—9年级,综合实践每周3节,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分别为4、3、2节。
三类课程均包含丰富的内容,学校层面如何设置这些课程,从而做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呢?一、关于综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椐教育部有关要求自主开发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除3—4年级每周2课时外,其余年级均为每周3课时。
1、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建议从3年级开始,每周安排1课时。
2、研究性学习: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呈现,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开设。
建议从3年级开始,每周安排1课时。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可以安排在双休日或节假日。
3、劳动与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建议从小学5年级开始,每开设1节劳动技术课。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规定:“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建议把这些内容纳入课外活动,但不能进入课程表。
二、关于地方课程的设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指出:地方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即民族文化领域、生命教育领域、自然探究领域和社会探究领域。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环境教育)和学校课程整合实施方案(适用于三至五年级)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当今国际上课程管理变革的趋势,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并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起被认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然而在实践上,由于课程实施的环境条件的不理想,“三级课程”设置的同时却出现了“课程门类多,教材开发繁杂,教材内容重复”的问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降低,进展甚微。
于是,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实施,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三级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一、“三级课程”整合实施的背景1、国家、省对“三级课程”实施的基本意见(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每个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纲要》规定地方和学校可以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一起统筹安排,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和学校可以用某些地方课程来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分割给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而是可以从内容上、活动方式上、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技术上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效地加以整合。
(3)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实际,我省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和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九年课时总量的16.8%,按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6周计算,约为1600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样本课程教材
共享无烟世界
活动目标:
1. 了解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理解“吸烟有害健康”的含义。
2. 了解香烟中所含的有害物质。
3. 了解香烟对环境的危害。
4. 让学生从小养成拒绝香烟的习惯。
活动重点: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2. 了解吸烟的危害。
活动准备:
导语
香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有许多人对香烟熟视无睹,部分人对它情有独钟。
目前全世界由于每年吸烟而增加的死亡人数达100万之多,吸烟在我国青少年中十分常见,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吸烟。
但青少年吸烟的人数相当多,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拒估计我国中学生吸烟的人数达30%左右,青少年吸烟是一种及其有害的不良行为。
问题与思考
1. 你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吗?
2. 青少年吸烟有哪些害处?
实践与活动
活动(一)吸烟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的调查表
1. 调查访问完成表格。
2. 展示交流。
3. 我的结论。
活动(二)调查了解香烟的成分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1. 调査访问完成表格。
2. 展示交流。
3. 我的结论。
活动(三)世界各国是怎样开展禁烟活动的
1. 调查访问完成表格。
2. 展示交流。
3. 我的结论。
资料在线
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约有3亿多,且青少年吸烟的人数也是世界之最。
为此,
中国做了限制吸烟的种种规定,例如禁止进口外烟,禁止公共场合吸烟,禁止做烟的广告等等。
自世界上1986年46个国家实行戒烟以来,至1992年又有45个国家推行戒烟令。
有些国家还做了特别规定:在公共场合戒烟,如飞机上、地铁站、火车上不准吸烟;不准向不满14岁至16岁的青少年售烟;国家大力研制和推行戒烟方法和替补品。
此外,口本有的公司给戒烟的雇员奖励8000 口元,西班牙一家公司给雇员增加1000 羌元。
蒙古规定有讹在公共场合吸烟将受到2000图格里拉的罚款。
烟草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体。
烟草燃烧时(吸烟时)所产生的烟气中,大约含有一千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其中尼古丁的危害最大。
一支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足以毒死一只小白鼠。
吸烟还容易患各种疾病,如肺癌,胃癌,食道癌及肺气肿等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世界上每年约有250万人死于和吸烟有关的疾病。
也就是说, 没13秒钟,就有一个被烟草夺取了生命。
这是一个多惊人的数字啊!
烟草是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20世纪瘟疫!吸烟会杀死1/3 的吸烟者,其中有1/2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
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烟草人数达到300 万,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1000万,从现在起到2050年将有1亿中国人将死于烟草。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我们已经知道的化学物质,主要有害成分包括尼古丁、焦油、和40多种潜在性的致癌物质、一氧化碳和烟尘。
尼古丁对人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它的成癮性,它会让人吸了上瘾,很难戒掉。
这种烟雾中的尼古丁对人的作用十分迅速,只盂要7. 5秒就可以到达大脑,可以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使血管狭窄,影响血液循环,并使心脏的负担加重,还可以使支气管粘膜受到损坏,引起咽喉、支气管发炎和感染。
焦油可以黏附在咽喉部和支气管的内表面上,时间一长还会引发肺癌。
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90%以上的肺癌是由吸烟引起的。
吸烟还和各稍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得胃癌、胰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
的人高出4一一8倍。
研究与讨论
1•吸烟除了对人体带来危害以外,对环境也有危害吗?
2. 我们已经知道吸烟对人百害而无一益,那么今后你应该做什么?收获与总结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香烟容易引起哪些疾病?
A:
B:
C:
D:
2.我们的呼吁:珍爱生命,请勿吸烟。
拓展与创新
1•举办一期以“吸烟有害健康”为主题的手抄报。
2. 想一个好点子或创意劝戒你的亲人或邻居戒烟。
3. 举行一次“远离香烟,健康一生”的宣誓活动。
过个中国节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流传至今的一些传统佳节的风俗习惯。
2. 通过搜集、展览、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我国传统文化。
在调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信息的筛选、分析和整合。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 也有着许多重要的传统佳节,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准备:
课前搜集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佳节的相关内容。
问题与思考?
1•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佳节?
2.每个传统佳节有哪些内容?
3.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节FI,为什么?
实践与活动
活动一:传统佳节大搜索
中国的传统节FI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
部分。
传统节口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这些节口,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來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口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调查(个人活动)
佳节名称节日时间主要内容节日由来调查方式
调查人:日期: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活动二:佳节大调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F1小组进行研究.(如:春节、中秋节、植树节……)以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
各小组合理分工,搜集、整合资料
小组分工落实表
小组研究报告
活动三:编写《中国节》小册子
1 .温馨提示(小组商讨)
(1)如何设计封面?
(2)确定每小组要编写的节FI。
(3)材料的展示:(撰写总结、摄影、手抄报)
(4)小组活动:共同商讨、设计排版的格式
2. 小组绘制小册子。
3. 作品展评。
硏究与讨论
1•你在调査编写中遇到的主要难点是什么?
2. 你主要调查研究哪个节口,有什么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3. 今年你打算怎么过白己喜欢的节口?
资料在线
春节习俗
农历止月初一,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F1。
新春佳节特别隆重、热闹。
庆祝活动以吉祥为核心,丰富多彩:主要有贴春联、放爆仗、拜年、吃年糕等吉祥风俗。
中秋节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或称“仲秋节”。
中秋之夜的月亮最亮,最圆,故把它看
成团圆的象征,所以中秋节乂称为“团圆节”。
家家户户吃月饼,象征合家团圆。
重阳节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深秋之季,金风送爽,天高云
淡,登高與远别有一番情趣。
人们认为爬山远眺,步步升高,万事如意。
此俗一直到现
在盛行。
收获与总结
各自谈谈在本次研究学习的收获,并记录下來。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行为与技能评价表
学生姓名:年级:指导教师:
评价项目H体指标
评价等级
真棒•般加油
综合的思维
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适当的技能来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的运用能有效地运用综合实践活动各种信息收集技术和各种信息资源
有效地进行
交流在实践体验中能和各种人进行沟通:能使用各种交流方法;能有目的地按活动主题的要求来进行交流
良好的合作
性能够帮助大家,有效地维护小组的利益,在小组中充当各种角色
小组成员留言栏:
拓展与创新
面对传统节Fill益渐淡,你是否还有些话要对白己对学校对家长对社会说呢?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