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驱动系统共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工信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

关于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 年)》的通知工信部科 [2011] 32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2011 年)》,现印发你们。
请积极组织做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二-一年七月一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 7 月、八—前言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2011 年)》,用于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
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由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难度大、周期长,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关键工艺、核心元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工业和通信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一、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二、原材料工业三、装备制造业四、消费品工业五、电子制造业小排量缸内直喷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七、通信业八、信息化和生产性服务业、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1. 高效 /高压大功率节能电机驱动系统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 高压大功率电机系统能量回收及高能效协调控制技术; MW 级高压大功率永磁电机设 计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串联的均压技术和驱动保护技术; 高压大功率电机变流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和高效冷却技术; 以及高压大功率电机高效节能系统的工程化设计、制造、 测试及集 成技术等。
浅析新能源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浅析新能源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摘要:工程机械作为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的能源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研究和应用新能源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技术;工程机械;应用1工程机械中新能源技术的具体应用1.1电动机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工程机械是指用于进行土方、矿山、建筑等工程施工和维护的机械装置。
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内燃机技术逐渐受到限制,而电动机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动力形式,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动机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动挖掘机:在挖掘机的动力系统中,传统的液压驱动系统被电动驱动系统取代。
电动挖掘机具有响应速度快、能耗低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实现能量回收和噪音减少。
电动推土机:传统的推土机采用内燃机驱动,而电动推土机则采用电动机驱动。
电动推土机具有零排放、噪音低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能回收实现能量的再利用。
电动压路机:压路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道路施工设备,传统的压路机采用内燃机进行驱动。
而电动压路机采用电动机驱动,具有噪音低、零排放等特点,可以提高施工环境的质量。
电动叉车:叉车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设备,传统的叉车采用内燃机进行驱动。
而电动叉车采用电动机进行驱动,具有零排放、噪音低等优点,可以提高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环境质量。
通过对电动机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电动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机械的能耗和污染排放,提高施工环境的质量。
但与此同时,电动机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电动机的成本较高,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等。
为了推动电动机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提高电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并解决续航能力等问题。
1.2燃料电池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在工程机械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双碳目标驱动的新型低压配电系统技术展望

双碳目标驱动的新型低压配电系统技术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特别是低压配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与用户直接相连,其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型低压配电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新型低压配电系统技术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电力系统的高效、清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双碳目标与低压配电系统的关系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低压配电系统作为能源分配和利用的关键环节,其技术革新与升级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低压配电系统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
在电力系统中,低压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连,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到能源的使用效率。
通过优化低压配电系统的技术和管理,可以减少能源在传输和分配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低压配电系统技术的创新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在低碳化、无碳化的发展过程中,低压配电系统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以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
例如,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配电设备、推广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低压配电系统的碳排放,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低压配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优化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式,可以更好地接纳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双碳目标与低压配电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低压配电系统技术,可以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化、无碳化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化与控制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优化与控制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紧缺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解决传统燃油车排放和能源消耗问题的重要选择。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优化与控制是提高其性能和效率的关键,下面将从优化策略和控制技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优化策略1. 混合动力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之一。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在传统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之间合理配置能量转换装置,使两者的优势相互补充。
优化混合动力系统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功率匹配关系,以及设计能量的高效转换装置。
2. 纯电动技术:纯电动汽车采用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辆,不产生燃烧排放物,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的优点。
优化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关键在于提高电池的储能密度和放电效率,同时降低电池的成本和重量。
此外,还需考虑电池的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的均衡控制、温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3. 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具有高能量密度、短加油时间和零排放的特点。
优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关键是提高氢气的制备和储存技术,同时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和提高稳定性。
二、控制技术1. 能量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是保证动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电池、发动机和电动机等能量转换装置进行监控和控制,实现能量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从而优化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
能量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车辆行驶条件、驾驶行为和路线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2. 智能变速系统: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变速系统是通过改变电动机和传动系统之间的传递比例,实现优化动力输出和效率的关键技术。
智能变速系统能够根据驾驶条件和需求,自动选择最佳的传递比例,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燃油利用效率。
3.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是通过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用于供应电动系统的关键技术。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能量利用率,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同时减少制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制动系统的效率。
三电驱动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

三电驱动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三电驱动系统是指电动汽车中用于驱动电机、管理电池和控制电子系统的组合,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三电驱动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舒适度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动汽车的三电驱动系统由电机、电池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电机部分,电机的性能参数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
高效、高功率的电机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续航里程,同时降低能量损耗和噪音。
其次是电池部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的性能。
高能量密度、快充电速和长寿命是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指标。
最后是控制器部分,控制器是三电驱动系统的大脑,负责管理电机的工作状态、保护电池的安全和优化整车性能。
优秀的控制器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电机系统的优化设计,包括电机的结构设计、电磁设计和散热设计等。
其次是电池系统的性能改进,包括电池的材料和工艺的研究、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等。
最后是控制器系统的智能化研究,包括控制算法的设计、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等。
在电机系统的优化设计方面,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仿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不同电机结构的性能特点和优缺点,找到最适合电动汽车的电机设计方案。
在电池系统的性能改进方面,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调整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比例、改进电池的制造工艺和设计更有效的电池管理系统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在控制器系统的智能化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设计更高效的控制算法,实现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和远程监控。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三电驱动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至关重要。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三电驱动系统的技术和应用,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和驾驶舒适度,实现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配电网一二次融合关键技术及应用

- 66 -工 业 技 术0 引言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供电设施都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提高了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保证其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电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
在这种背景之下,诞生了一二次融合技术。
而且随着这项技术投入使用,供电设备更加完善,提高了其运行质量,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也获得显著提升。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配电网一二次融合关键技术进行系统化研究,持续推动该项技术的健康发展。
1 一二次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在传统供电模式下,一次设备与二次终端之间主要通过电缆进行连接。
但是,这种接线方式较为复杂,现场施工量较大。
另外,在其运行过程中,还时常出现一、二次设备接口不匹配、二次设备端子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一二次设备兼容性、扩展性、互换性均不够理想。
此外,对传统一次设备而言,其IP 防护以及EMC 性能普遍偏低,时常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遥信抖动、设备凝露等问题;在应用全间隔高速录波功能时存在较大难度;由于单相接地故障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单相接地故障,阻碍了配电质量的提升[1]。
2 一二次融合技术的应用目标在配电网中引进一二次融合技术,主要有以下应用目标:第一,弱化一二次设备的分界。
一二次融合技术需要以防尘、防雨、防腐蚀、防凝露为目标进行高防护结构设计,消除一、二次设备之间的界限,确保一二次融合设备及配电网在恶劣天气环境下,依然可以实现平稳运行,使供电质量获得保障;第二,提高整体设计的耐用性。
一二次融合设备不仅自带整体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接口,各模块还具有小型化、可靠性强、实用性高、即插即用等特点,可满足多种类型配电网的使用需求;第三,提高设备智能分析处理能力。
通过应用一二次融合设备,可针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快速精准定位,并且及时切除故障,尽快恢复供电;第四,获得更加友好的运维体验。
一二次融合设备具有设备状态集成化监测功能,该功能可以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图形化展示、智能化诊断以及科学化运维指导,帮助工作人员更加精准高效地开展供电线路运维工作,使运维工作水平获得显著提升。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展望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的关键技术,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我们将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分析当前电力设备运行维护面临的挑战和关键技术需求。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重要的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关键技术,包括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预防性维护、智能巡检等。
我们将对电力设备运行维护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新型电力系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电力系统,成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效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强调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高效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包括光伏电池效率提升技术、风力发电机的优化设计、潮汐能和地热能的高效利用技术等。
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自动化管理。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损耗,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
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平滑电力输出,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稳定性。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技术:随着电力设备的规模化和复杂化,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技术通过对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提前进行预警和干预,避免设备故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在当今这个高度依赖电力的时代,电力电子技术如同一位幕后英雄,默默发挥着巨大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和变革。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它的应用场景几乎无处不在,涵盖了工业、交通、能源、通信等众多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电力电子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电机调速为例,传统的电机调速方式效率低下、能耗大,而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变频调速系统则能够实现精准、高效的调速控制。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电机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能耗,还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在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纺织机械等众多工业设备中,这种变频调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在工业电源领域,电力电子技术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例如,直流电源在许多工业场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为各种电子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等提供可靠的电源支持。
同时,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也是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电网出现故障或电压波动时,UPS 能够迅速切换为电池供电,确保关键设备的持续运行,避免数据丢失和生产中断。
交通领域也是电力电子技术大显身手的舞台。
电动汽车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是电机驱动系统,而电力电子技术正是实现电机高效驱动和能量管理的关键。
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电机所需的交流电,并对电机的转速和转矩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平稳加速、减速和能量回收。
此外,在轨道交通中,电力电子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高速列车的牵引系统、地铁的供电系统等都离不开电力电子设备的支持。
能源领域同样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为了将这些能源有效地并入电网,需要使用电力电子变换器进行电能的转换和控制。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以提高发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