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汇编)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XXX学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常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德育人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如何去育人。
革命家、教育家XXX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一)、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运用文明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为人师表是教师在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所留下的良好形象,如:看道操场上的塑料袋、食品袋、碎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学生整理研究用品;天热时问一声热不热,天冷是问一声冷不冷。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品德熏陶。
二)、用爱心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父母时,在教师面前体现出父爱和母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家庭困难的、父母离异的、孤儿、研究差的学生更需要爱。
我是在德育处工作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班主任送到德育处的学生,多数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孤儿、研究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和失落感,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因人制宜。
在他们面前处处体现出母爱和父爱。
对研究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
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二、捉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捉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应用最得当的方法和手腕,在最有效、最易发生感化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把它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把学生德育工作抓好抓实了,那么学生的良好品质就会形成,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会向着高标准、高目标前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培养21世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即厚、坚、尊、爱、信、谦、新。
1.对待他人要宽厚、厚道即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注意在为自己谋利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教育学生在为人处世上要讲究宽厚、厚道;在与他人相处时要讲究和谐,友善。
我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谈心和强调同学之间一定要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相互理解,总保持一颗宽容、真诚善良的心;在与亲人一起相处的时候也同样要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宽容、真诚、和谐;我们作为一个社会公民,首先要讲究社会道德品质和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感,要关心社会,奉献社会,绝不做有损人类和社会的事情。
2.要锻炼坚强的意志即遇挫不折的坚强品质,这种品质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坚强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要经常向学生灌输坚强意志的含义及对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
此名言警句就是说坚强意志对我们的重要作用。
告诉学生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成功不罢休的坚强品质。
成功的大门向来是朝着每一人敞开的,能否踏进成功的大门,其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具有坚强意志。
3.要学会尊敬、尊重他人即尊敬他人,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首先要尊重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与此同时,也同样要求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其他的人,让学生知道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道理。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浅谈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学生,让他们能够模仿和学习正面的品格和价值观。
2. 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品德褒奖和惩罚应该公正、透明。
教师和家长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学生表现良好的行为,同时对违反纪律和规则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3. 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自律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教育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且培养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持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德育教育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传递,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同理心。
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学生从小培养出一种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
5.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讨论,引导他们形成独立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教育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节日庆祝,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学校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7.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交流和沟通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成长。
8.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通过关怀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身心困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德育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全方位的工作,需要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规划和落实。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等都需要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塑造和培养。
在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成长需求,采取恰当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品德修养上得到更好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意识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础。
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规范行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可以与小学生一起制定一些行为规范,如遵守校纪校规、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交通规则等,通过规范的行为标准来引导小学生树立自律意识。
2. 激发内在动力小学生的自律意识需要逐步培养,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明白自律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定,培养自律的品质。
3. 举办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可以邀请小学生分享自律的经验和体会,让他们在交流中感悟到自律的益处,从而在行为上更加规范、自律。
二、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以培养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情感品质,具体的方法与途径包括:1. 建立亲师生关系老师应该在教育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2. 建立校园温馨文化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类温馨活动,培养小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3. 引导情感体验在课堂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情感交流中感知到温暖和爱,从而培育积极、健康的情感品质。
三、开展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才能真正明白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具体操作方法包括:1.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小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自实践、感悟公益的意义,从而明白道德责任。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汇编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
所以,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说教,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指责。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德育理论的灌输,没有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
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德育教育很难取得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对道德理论认识的更清晰,并能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他们知识和行为相统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
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进行校园建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建设的更美。
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担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
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基本原则。
1.是要尊重学生。
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
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
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2.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
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
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
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
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
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
当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繁琐的日常事务,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几十个活泼的年轻生命。
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长”还必須要贏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
但也有少数家长,每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邀请,都绷紧神经,戒备重重。
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做一次家访,给家长捎去孩子在学校的近况——微不足道的也无妨,这样不仅能溶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冰墙”,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每到期中、期末家长会的光荣榜上多列表扬细目表,多表扬更多学生。
谈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谈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总则对于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德育工作指南。
二、基本原则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德育工作要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3. 以学生为主体。
德育工作要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德育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4. 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为途径。
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优势,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5. 以实践育人为手段。
德育工作要注重实践育人,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
6.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推进德育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全面深化小学生德育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培养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具体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关爱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

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第一篇: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
因为孩子托起了整个家庭的期望,是父母的全部感情寄托。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呢?我认为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是最重要的。
古人云:德者才之主也,才者德之奴。
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德,在人之所以“立人”,人之所以“立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司马光曾说过:“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徳者谓之小人。
”足见德乃立人、立事之基础,那么人之德在先,对孩子的教育也必须德育先行。
德育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那么如何进行德育呢?依我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知礼”。
大家都清楚这句俗语——礼多人不怪,礼反映在我们的待人接物上,落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一举一动都有礼可遵。
我更希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实践,通过实实在在的与社会生活多接触去懂礼、知礼、行礼。
生活中我们是社会化的人,与人见面应微微笑主动地打招呼,寒暄几句,这是见面礼;与人有意见分歧时,应沉着冷静,对事不对人,尊重对方;与朋友交,真诚为先,互相理解,互相体谅。
其实“礼”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行礼,才不失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敬”。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只有懂的孝敬父母,才能做到真正的爱人、爱自己、爱家庭、爱事业。
我们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生活、了解生活,知道是干什么的,工作时怎么样的,知道父母的辛苦。
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为家庭、为事业、为了他们付出了多少。
他们终会慢慢长大,他们会成家立业,会成为父母,也会有自己的家庭,知敬才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敬”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敬老”,不仅仅是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对每一个老人有尊敬之心,知敬也是知礼的一个方面。
最后,我们应该让孩子“知恩”。
我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独立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知道感恩,也必须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感恩,心怀感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鲁勋
学生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法律、法规常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德育人
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者如何去育人。
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德育人,才能做好德育工作。
(一)、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运用文明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为孩子竖起榜样,以自己美好的心灵和言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为人师表是教师在平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所留下的良好形象,如:看道操场上的塑料袋、食品袋、碎纸,拾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学生整理学习用品;天热时问一声热不热,天冷是问一声冷不冷。
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品德熏陶。
(二)、用爱心进行爱的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是一个“爱”字,即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
懂得爱,教育学生会爱。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是学生的第二父母,让学生在离开家庭和父母时,在教师面前体现出父爱和母爱,即爱所有的学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学生是聪明的还是迟滞的,教师要把自己诚挚的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家庭困难的、父母离异的、孤儿、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爱。
我是在德育处工作的,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班主任送到德育处的学生,多数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孤儿、学习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压抑感和失落感,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因人制宜。
在他们面前处处体现出母爱和父爱。
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
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二、抓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新学期开始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最好起点,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德育教育。
新学期一开始,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受,加之内心潜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这时总是暗暗提醒自己要干出个新样子来。
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和鼓励他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倍增学生的进取心。
因此,我们德育处十分注意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早会。
在这个早会上,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爱家乡教育。
激起同学们的自信心,然
后定出新学期德育教育的计划,有针对性对各班制定出新学期的学习、纪律、卫生各方面新的目标,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努力,在哪一方面争当小标兵,怎样为班级争光。
学生确立目标之后,注意给予热情的鼓励,表达自己对学生的信任以及美好的愿望,为学生增添动力,把新学期的第一个早会上成点燃学生新希望的思想动员课。
(二)、在学生获得成功时,抓住时机进行鼓励
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有目的的活动。
活动的结果又能反过来作用于行为的动机。
学生获得了成功,如果又及时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则会以更大的热情去夺取下一个胜利。
就拿夺取流动红旗来说吧,我们德育处对全校各班天天检查周周评比,并在每周一的早会上为获得流动红旗班授予流动红旗。
每周夺得了流动红旗的班,学生的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
回到教室后,班主任又利用晨会时间对同学们大加鼓励,说:“这是咱们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咱们新学期新目标的第一个达标,我们来了一个开门红。
我相信下个星期流动红旗一定还会挂在咱们的教室里!”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充满信心。
在我们学校形成了在上课、下课、做操、放学站队时都非常遵守纪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各班都憋着劲儿想争夺流动红旗。
形成了良性循环后,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的班。
对班集体是这样,对于个人更是如此。
学生取得好成绩或有所突破时,迫切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肯定。
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认真总结取得成功的经验,提出下一步前进的目标,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或奖励,不但能激发获得成功学生的进取热情,强化其学
习活动动机,对其他同学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六年一班的鲁玉芳是班里众所周知的后进生,可她在运动会上,她得了第一名。
同学们为她鼓掌,她自己更是兴奋得满脸通红。
班主任有一次把她叫到跟前,问她:“得了第一名,心情怎么样?”“高兴!”她脱口而出。
“这个第一名得得容易吗?”“不容易!”她咬着下嘴唇说。
这时班主任要适时地引导她干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都不容易,学习也是这样。
可是只要努力了,你就会取得进步,跑步能拿第一名,学习只要肯努力,同样会取得好成绩。
老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是一个好样的!从这以后,鲁玉芳同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作业本交得也及时了,是这一次的成功,这一次的教育鼓励,使她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抓住典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小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
如:在课堂上,谁做得好,班主任就应抓住机会对他进行表扬,其他学生立刻就像他学习,争着做遵守纪律的好学生。
又如:五年二班的丁太龙拾到了一元钱,主动交到了德育处。
我们德育处利用早会对他进行了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做拾金不昧的好儿童,从那以后全校的每一位同学拾到东西都能主动交给德育处或班主任。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德育处善于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良好的“时机效应”。
三、优化思品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
(一)、少灌输,多体验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个环节设计,唯有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历经心灵碰撞,获得真情体验,才能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浸润,情感得到升华;做人的真谛才能悠然心会、澄明敞亮、深深悟得;道德的法则也才能会在孩子们的内心牢牢地筑起。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未成曲调先有情”,如:在教学《瞧,我们这一家》时,以自己小时候的全家福为引子,让学生猜照片上的人物,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们的兴趣也很浓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而其中稚嫩的童言,让大家开心不已。
紧接着我真挚、深情地讲述家人关爱自己的一件小事,这样带情的开场白,这样煽情的课伊始,一下子走进了孩子们的中间,把他们吸引到本课的话题中,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充满真情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增强体验,身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为引发学生热爱家人的真情实感,德育处布置各班让学生们写感恩卡,读感恩卡,在倾听同伴们发自内心的真情诉说后,孩子们体验到了源自心灵深处的巨大冲击——对亲人爱的奔涌。
我还穿插了一首
歌曲《让爱住我家》,通过这首歌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境,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歌曲播放完毕,那短短的几秒钟的留白,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可是不正如古人说的吗?“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室的角角落落都溢满了情,每个人心灵深处都为之震撼。
我为防止“课内激情课后抛”的现象,趁着学生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顺势进行了课外活动延伸,要求学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满意的事。
结果,有的学生父母生病,他就会关心、照顾父母,给父母倒水、拿药;有的学生父母工作忙,她就洗衣服﹑收拾屋子。
二、少教条,多内省
品德课堂教学不是造就学生的思想,不是拷贝学生的思想,而是引导学生从课堂中汲取营养,吸收养分,从而不断感悟,不断内省,收获属于自己的思想成果。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时时刻刻牵绊着父母的心,父母的情,可是在这一切,尤其当今的独生子女,她们都是熟视无睹的、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我爱爸爸妈妈》这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父母的一个拥抱,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罗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对自己的照顾。
为学生准备了一段动画,之后引导学生们在内心中不断的反省,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事呢?有首诗说“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鹅卵臻于完美”。
同样,教育也需要水样的艺术。
以上是我们德育处对学生德育德教育的几点看法和体会,在教育工作中,单一的方法是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的,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以指导德育德教育工作,实现教育目的。
而且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德育处还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总结好的经验,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推一个新台阶。
朝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