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航天探索)、(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5、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居里夫人发现了镭,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5.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6、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降低了物体的重心)。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3、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都能运动)(排泄)。
4.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5、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依靠阳光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单元一:观察天空
- 研究观察天空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其对生活的影响
单元二:观察动物
- 研究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性
- 探索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
- 了解鸟类的特点、分类和栖息地
单元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来源
- 研究正确使用和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 探索水的循环过程和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单元四:观察植物
- 研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 探索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子的传播
- 了解植物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五:观察物体
- 研究观察物体的性质和材质
- 认识常见物体的形状和用途
- 探索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力的作用原理
单元六:观察生活
- 研究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和规律
- 了解季节和时间的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以上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整理。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多个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和了解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考点知识点
![[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考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8866c8a8114431b80dd852.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考点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将纸巾揉成团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槽中,纸巾(没有)被浸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接触不到纸巾。
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这也是因为瓶子中的(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3.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4.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6.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轻),所以热空气会(向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7.将冷集气瓶放在有烟的热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热集气瓶里的烟随着热空气上升到冷集气瓶中,冷集气瓶中的冷空气向下流动,这样循环流动,烟便充满两个瓶子;将热集气瓶放在冷集气瓶的上方,抽掉中间的玻璃板,由于热空气不能向下流动,冷空气不能向上流动,烟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进入下方的冷集气瓶。
8.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可以让热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9.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热空气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
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土壤中有沙子、泥土、黏土、石块、枯树枝、小虫等丰富的生物及生物遗体,还有(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物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当听到“科学” 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5.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6.纸鹦鹉这所以能站在手指上是因为(保持平衡)的原因。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2.(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动物中又包括我们(人类)。
3. 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4.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5.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6.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7.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8.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9.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
(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 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4.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5.认识物体,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等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第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3、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人类呼吸。
氮气是空气中最多的气体,占空气总容量的78%。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
4、实验:如何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第二课:有趣的磁现象1、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
2、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S极)和北极(N极)。
3、磁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也可以制作成磁性指南针。
4、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包括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以及磁性会受到温度和震动的影响。
第三课:奇妙的水世界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2、水具有浮力、表面张力、渗透等现象。
浮力是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层分子之间的引力,渗透是水分子能够穿过半透膜的现象。
3、实验:探究水的浮力、表面张力和渗透现象。
第四课:昼夜的奥秘1、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引起的。
3、实验:观察昼夜的变化,了解昼夜的形成原因。
第五课:研究火山1、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的主要原因。
2、火山喷发时,会喷出岩浆、气体和岩石等物质。
3、实验: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了解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的关系。
第六课:研究太阳与影子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能量来源,每天给予地球大量的光和热。
2、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太阳光线,使其在地面或其他表面上形成阴暗的区域。
3、实验: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第七课: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植物的生长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的生长和繁殖。
2、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养分等基本元素才能生长。
3、实验: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
第八课:动物的生活与习性1、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水、陆、空三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动物和习性。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实验,包括天气的
变化、日常物体的性质和使用等内容。
第二章:人体的健康与运动
本章介绍关于人体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包括饮食健康、卫生惯、身体部位和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物质变化
本章主要讲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包括溶解、固体的变化和火的
使用等。
第四章:植物的一生
本章介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包括植物的种子、茎、根和
花等。
第五章:动物的生存
本章主要介绍不同动物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法,包括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第六章:能源与资源
本章讲解了能源和资源的概念及其应用,包括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利用和资源的保护等。
第七章:物体与材料
本章主要介绍物体的性质和材料的分类,包括颜色、形状和材料的使用等内容。
第八章:常见运动
本章介绍了常见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的技巧,包括赛跑、跳远和投掷等运动。
第九章:科学实验
本章主要介绍科学实验的步骤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第十章:科学家与发明家
本章介绍了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和发明的重要性。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助燃、可以传播声音、可以改善环境等。
日常生活中的空气锤、气垫船、热气球、风车等。
2.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4.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5.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6.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7.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充气床垫、轮胎、喷水壶、商场门口充气门柱、大型充气玩具、风镐、气枪、喷雾器、公共汽车门、水火箭等。
8.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水会漏下去吗?不会,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内的空间,所以水不会漏下去。
9.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纸团会不会湿?不会,因为空气占据了水杯内的空间,水无法进入倒扣的杯子,所以纸团不会湿。
10.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
气球吹得大吗?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占据了塑料瓶内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
11.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我的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12.学生活动手册答案:问题我的猜想看到的现象我的结论水会漏下去吗?水不会漏下去。
水漏不下去空气占据一定的空纸团会不会湿?纸团不会湿。
纸团不湿间。
气球吹得大吗?气球吹不大。
气球吹不大2.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①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②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o③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3、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实验分析、珠峰测量。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5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5.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会动小人” 的有趣的活动,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6.纸鹦鹉“站立”秘密是降低重心。
7、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 上重下轻B 放在矮处C 上轻下重D 上下一样重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A解决问题 B作出猜测 C提出问题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A挡风 B 保持平衡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0、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2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C.技术员在观察实验田中的玉米生长情况D.小军在自己制作飞机模型22、你认为做一名科学家,下列行为中(D)是不对的。
A.细心观察B.善于思考C.具有好奇心D.不要怀疑大人的话23、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A)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寻找证据D.得出结论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2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
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3.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4.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5.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生长叶子的地方称为“节”对生的叶子:如:桂花的叶子每节生长着两片叶子,两两相对互生的叶子:如:柳树叶子每节生长着一片叶子,依次交互排列轮生的叶子:如:银杏叶子每节生长着三片叶子6、有的植物落叶,有的植物不落叶。
如:杨树落叶,松树为不落叶7、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它不需要寻找食物。
8.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 3.椰子树 4.苹果树 5.菊花 6.玉米 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①木本植物:2 4 ②草本植物:1 5 6 10(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①水生植物:9 陆生植物:8 7 3(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①一年生植物:1 6 8 10 ②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14、给植物分类:仙人掌、水葫芦、水草、望天树、椰子树、玉米、水花生、浮萍陆生植物有:仙人掌、望天树、椰子树、玉米水生植物有:水葫芦、水草、水花生、浮萍▲9、蜗牛的形状: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蜗牛喜欢在夜间活动。
在蜗牛的面前放上酒、醋等刺激物时,它会收缩触角。
蜗牛由头、胸、腹、壳四部分组成。
蜗牛的黏液对它的爬行部分起保护作用。
蜗牛靠齿舌吃食物。
要让蜗牛跑得快可以用苹果引诱7.蚂蚁的形态特征: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8.鱼的形态特征:体表有鳞。
鱼的生活习性: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9.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10.给下列动物分类:1.家鸽 2.海鸥 3.螳螂 4.斑马 5.乌龟 6.非洲象 7.娃娃鱼 8.蛇9.大熊猫 10.蜻蜓 11.蛙(1)按运动方式分:①天上飞:1 2 10 ②水里游:5 7 11 ③陆上走爬跑:3 4 6 8 9 11.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空间等。
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外形特征、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等。
12.动物和人的相同点:都是动物、呼吸、水分、繁殖、死亡、长大、需要一定空间等。
动物和人的不同点:人能够直立行走、人的大脑发达、有语言、有思维、人会劳动等。
.3、有生命的物体都必须是能活动的。
(×)如:树木不活动4蜗牛遇到危险和刺激会加速逃跑(×)15、有些小动物不需要呼吸空气就能生存(×)16、有些动物不需要水,例如蚂蚁从来不到河边喝水。
(×)17、观察是学习科学的有效的手段,那么观察是有目的地看并做好记录。
√▲18、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生物。
√19、观察大树树皮的时候,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把观察树皮的结果记录下来。
√▲20、在下面圆圈里的恰当位置填写: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体。
4、在观察活动中,(C)是不正确的。
A.注意安全B.不惊吓小动物C.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D.保持安静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
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2.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3、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4、我们在研究小草每天“喝水”时,在试管上滴几滴油的目的是防止水份蒸发。
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对不了解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
4.水的基本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是一种容易流动的液体。
5.水的神奇之处:(1)毛细现象(会“爬”的水——用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毛巾吸水、棉布吸汗)(2)表面张力现象(会“团结”的水——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3)水有压力(会“喷射”的水——水压机)(4)水有浮力(会“托举”的水——船浮在水面、曹冲称象)(5)溶解现象:(溶解:糖、盐、高锰酸钾、味精……不溶解:面粉、沙子、泥土、豆油……)6.水在地球上的常见分布(江河湖海、冰川、暗河等)。
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7.地球上97℅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3℅的水是淡水。
而在这3℅的淡水中,约有2/3储藏在两极的冰川中,人类无法使用。
8.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9.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0.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及时得到修理;(4)洗菜用“自来水冲洗法” ……11.节约用水的方法:(1)用杯子装水刷牙,用盆装水洗脸;(2)用盆装水洗蔬菜、水果、餐具;(3)洗澡的水用来洗衣服、洗车、冲厕所、拖地等;(4)用完水后,要把水龙头拧紧;(5)淋浴时可间断放水,避免长时间冲淋。
5、水是生命的摇篮,水还是大自然的“空调器” (√)第4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材料按其来源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如羊毛、木材、石料。
人造材料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
如纸、铁、玻璃和塑料都是人造材料。
2.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羊毛、木材、石料、陶土、棉花、蚕丝、麻、铁矿、沙粒、石油……3.生活中常见的人造材料:毛线、纸、棉布、丝绸、麻布、铁、玻璃、塑料、尼龙、合金、油漆、……4.纸的性质:结实程度不同、吸水性不同、透明度不同等。
5.纸的用途:书写、包装、印刷、做纸箱、卫生纸、手工、做装饰品等。
3、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为了保护木材资料,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
7.常见的纺织材料:棉布、丝绸、羊毛、尼龙等。
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纤维,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伞就是尼龙做成的8.棉布和尼龙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棉布尼龙(1)结实程度较结实结实(2)吸水性强弱(3)燃烧后气味散发焦肉气味散发刺激气味(4)燃烧后灰烬灰烬飞散,颜色发白灰烬成团,颜色发黑9.金属的性质:(1)金属有金属光泽。
(2)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
(3)金属具有延展性(例如:金属块拉成金属丝)。
(4)金属一般都比较坚硬。
10.金属的用途:制作厨房用具、制作电线、制作奖牌、制作常见工具等。
11.塑料的优点:色彩鲜艳、重量轻、不易破碎、隔热、牢固结实、价格便宜……12.塑料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造成环境污染。
13.塑料对环境的不好影响:(1)占用土地。
(2)威胁海洋生物。
(3)影响生活环境。
14.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2)回收利用废旧塑料。
(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第5单元提出问题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
2、课文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是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3、科学问题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它们是:(1)在仔细观察的活动中;(2)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怀疑;(3)在进行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
4、法布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法布尔用毕生精力观察昆虫,著成《昆虫记》这部不朽的著作。
5、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作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量决定下落速度”的观点。
6、金鱼最常见的死因是贪得无厌,并不是它不知饥饱。
金鱼不会捕食,所以它不会放过每一粒投向它的食物。
6、“冬虫夏草”又叫“黄金草”它兼有虫和草的处形,但非虫非草,属于菌藻类生物。
它不会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
7、在科学探究中,寻到问题答案的方法有:(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获得间接知识;(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获得直接知识。
8、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记忆,我们可以制作信息卡。
9、我们选择研究问题时,应该多提什么样的问题?(1)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2)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3)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