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无处不在的能量

合集下载

无处不在的能量评课稿

无处不在的能量评课稿

无处不在的能量评课稿
在进行教学本课的时候,老师首先出示一根铁丝,问道:我这里有根铁丝,同学生们看看我将它对折20次,然后放到蜡烛上。

学生观察后,发现有个小坑。

怎样回事呢?学生很快得知了原来是融化了蜡烛。

这样子学生在用手摸铁丝发现很热。

这样学生就会思考是怎样回事呢?这样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这样就会得出是机械能转会为热能了。

这样引入课题无所不在的能量。

然后问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能量转化的例子。

学生通过学习得出了很多的存在的能量。

然后通过在电灯的亮和灭了,学生再经过思考其中的能量的转化。

这样学生得出了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进一步了解能量的转化。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屑、塑料尺、砂纸和铁丝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

这样学生通过塑料尺摩擦头发,吸纸屑,用砂纸摩擦铁丝。

这样学生通过这些能量转化的例子,学生进一步体验和理解能量转化。

在后来的时候,我出示电视机。

出示问题:阳光和电视发出的电和声之间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通过探究光能和声能与电视机的光能的转化,我们更是了解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很容理解太阳能电池板转化电能。

然后我指导学生理解通过煤炭和水力的途径了解光能和电能的关系。

这样学生在更宽的视野上,理解了身边的能量的转化。

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

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科学教案

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科学教案

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二、教学内容:1. 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生活中的能量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难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能量的概念、分类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能量现象,如太阳能、风能、热能等。

4.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实验,如蜡烛燃烧、发电机原理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能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能量分类和能量转化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生活中能量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5.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能量的概念、分类、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讲解。

2. 实验器材:蜡烛、发电机模型、热源等。

3. 案例分析材料:关于能量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4.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举例说明能量转化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能量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无处不在能能量复习知识点

无处不在能能量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1、风能、电能、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磁能、光能、热能、水能等都是能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

举出生活中利用能量的例子:声能:声纳探测仪光能:太阳能热水器、电能:电灯、热能:做饭、风能:风车转磁能:磁悬浮列车、机械能:骑自行车、化学能:汽油燃烧、水能:水利发电、2、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能看见它产生的效果。

食物和汽油中储存着化学能。

3、能量的单位是千焦。

儿童每天消耗9623千焦;轻体力劳动人每天消耗10032千焦;重体力劳动人每天消耗11704千焦。

4、利用能量的角度分析如何保证我们身体健康:过多或过少的获取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只有保证身体中的能量平衡,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

5、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人类和其他动物是通过食物获取所需能量的,而食物的最终来源是(植物)。

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植物。

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

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光能,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的根和叶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

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氧气+淀粉)7、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首先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植物,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绿色植物,人和动物必须依靠绿色植物提供的氧气生存,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绿色植物。

其次是绿色植物维持着大气平衡,还可以调节气候、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8、食物链: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着。

9、能量和物质是怎样在食物链中进行传递或转化的:如小麦→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当太阳的光能通过小麦的光合作用进入之后,变转化为化学能,并按照小麦→蝗虫→青蛙→蛇的顺序,逐级单向传递或转化。

(青岛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青岛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C.高速行驶的汽车
2.用电钻在木头上打孔时,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C )。
A.热能→机械能→电能 B.机械能→电能→热能 C.电能→机械能→热能
4.下列物品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是( A )。
A.水力发电机
B.电风扇
C.电磁铁
5.在家里做饭时,能量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太阳灶做汤时用的是化学能 B.用燃气灶炒菜时用的是机械能 C.用电饭煲做饭时用的是电能
运动的汽车具有动能
鼓声具有声能
通电的电磁铁具有磁能
炉火具有热能
灯光具有光能
电池具有化学能
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能量有多种形式,并以不同的 方式储存、转换。
把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转换进行汇总,总结出 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就是在概括。
弯折铁丝,反复多
把瘪的乒乓球放进
弯折几次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 热水中
6.现代电动汽车为了节能,都安装了能量回收装置,在汽车刹车时
带动发电机,将汽车的( A ),为汽车的后续运动提供能量。
A.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B.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C.热能转换为电能
灯泡发光时将电能转 换成光能和热能。
汽车行驶时将化学能 转化成热能和动能。
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 动能 和 势能 统称为机械能。
2.摩擦生热的过程就是 机械能 转换成 热能 的过程。
3.把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转换进行汇总,总结 出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就是在 概括 。 4.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能量 转换。
第四单元 能量的转换
第14课 有趣的碰碰球

第15课 摩擦生热

第16课 无处不在的能量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绘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14、人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9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9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分析:本单元以能量为核心,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宇宙世界中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

单元目标:认识多种形式能量,探究能量的转化和控制。

:指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设计研究电磁铁的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探究常见的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单元重难点: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

课时安排:8、生活中的能量…………………………………………2课时9、植物与能量……………………………………………2课时10、动物与能量……………………………………………2课时11、它们是怎样工作的……………………………………2课时12、电铃响丁当……………………………………………1课时13、能量的控制……………………………………………2课时第九课时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目标: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3.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5.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6.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7.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8.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9.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的主要性质教学难点:固体、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比较教学准备: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等生:积木、尺子、凳子、酱油,牛奶、水、气球、水槽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我们身边的物体多种多样,它们形态各异,但彼此又有很多共同之处。

出示多媒体课件,提问“图中的物体有哪些共同性质呢?”二、学习新课:1、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师:从形状、体积、质量、颜色、软硬等方面,研究积木、尺子和凳子的主要性质。

生:学生研究教师提问:请同学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吧。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测试卷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测试卷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测试卷一、选择题 1.下图中的设施利用了( )。

A .电能B .太阳能C .风能D .化学能2.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下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

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情况是( )。

A .太阳能→电能→动能B .太阳能→动能→电能C .电能→太阳能→动能D .动能→太阳能→电能 3.下列做法不能改变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是( )。

A .减少线圈匝数B .增加串联电池数C .改变线圈方向D .以上都不能 4.下列装置没有应用电磁铁的是( )。

A .电磁起重机B .电话C .电水壶D .电动机5.下列设备不是能量转换装置的是( )。

A .B .C .D .6.摩托车运动时,将汽油中的( )转化成( )。

A .热能;化学能B .动能;化学能C .化学能;动能D .动能;动能二、填空题 1.能量可以使火车_______,可以使灯泡_______、太阳灶_______、光伏电池_______、电视机发出_______显示_______。

2.能量是( )、( )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3.接通_______,打开 _______ ,电灯泡就会发光,把室内照亮。

4.在电铃内部,将漆包线缠绕在铁芯上的装置叫( )。

5.电磁铁_______与线圈匝数有关系。

线圈匝数越多,磁力_______;线圈匝数越少,磁力_______。

三、判断题1.我们天天都生活在能量的世界做每件事都和能量有关。

( ) 2.有的工作是不需要能量的。

( )3.电磁铁可以把电能转化成磁能。

( )4.相同物体的能量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

( )5.风力发电机的输入能量是风能,输出能量是电能。

( )6.电灯只能将电能转化成光能。

( )四、连线题1.大家一起来为能量寻找它们存在的证据,并用线连起来。

风能用煤气灶烧水电能声控开关动能磁悬浮列车声能风筝在天上飞磁能用LED 灯照明化学能小朋友划船比赛五、简答题1.观察下图,分析能量在物体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将能量转换的过程记录下来。

无处不在的能量科学知识点

无处不在的能量科学知识点

无处不在的能量科学知识点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使用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使用能源,了解一些基本的能源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通过一些例子介绍能源科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能量的深入理解。

化学能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蕴含的能量。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是利用化学能来表现的,比如火焰。

当把燃料点燃时,燃料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出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燃烧。

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而燃烧所产生的化学能也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能源之一。

电能电能是指通过电流传递所产生的能量。

电能是一种方便的能源,自19世纪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在我们的家庭中,电能被用于照明、电视、电冰箱、电脑等电器设备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热能热能是物体温度运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物体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所能够传递的能量。

热能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热水器、暖气等供暖器具就是利用热能来供应热量,这些设备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实现热能的利用。

核能核能来源于原子核内部所蕴含的能量,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源,也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能源之一。

核能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核反应来释放能量,比如核电站就可以利用这种反应来产生电能,然后供应到社会各个领域。

太阳能太阳能是指太阳发出的辐射能量,是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技术都能够利用太阳的能量来为生活提供能源。

风能风能是指通过风力运动所产生的能量。

风能也是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比如,风力发电机就是一种利用风能来产生电能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总结本文介绍了能源科学中的几种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能源,这些知识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能源领域也将有更多的新的技术和应用,我们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处不在的能量
1、物体做功或使物体发生位置变化的本领就是能量。

2、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产生的效果。

3、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机械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

我们生活离不开能量。

4、能量的单位是千焦。

10-13岁儿童每天消耗约9623千焦的能量;从事轻体力劳动成人每天消耗约10032千焦的能量;从事重体力成人每天大约需要11704千焦的能量。

5、过多或过少的能量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只有保证身体中能量平衡,才能保持我们的健康。

6、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和根能摄取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太阳光,在绿叶中合成淀粉。

这一过程,叶片中绿色物质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

7、光合作用的意义:制造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使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稳定。

8、保护绿色植物的措施:合理砍伐森林;大量种植树木和草;禁止过度放牧;建立自然保护区。

9、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防风固沙加速降尘;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增加降水;吸收毒物杀死病毒。

10、食物链: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根据食物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
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至少有三个环节)
11、在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着。

12、食物链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

1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类和地衣。

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

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生产有机物,而且也能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

14、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其中直接取食植物的叫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取食植食性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是次级消费者;取食肉食性动物的叫三级消费者。

15、分解者,亦称还原者。

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16、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体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在不停的流动和传递着。

17、将漆包线缠绕在铁芯上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18、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无铁芯;线圈匝数的多少;电流的大小。

19、线圈缠绕的方向会影响磁力的磁极(指向北的磁极称为磁北极(或N极),指向南的称为磁南极(或S极))。

20、电磁铁的用途:电磁起重机;电话的听筒、话筒;电铃等。

21、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能量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需要利用某种装置或材料对使用能量的时间长短和大小进行控制。

22、科学家受到蝴蝶的启发,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一样能吸收、释放能量的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