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稳碎石底基层、基层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承赤高速公路总监办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承赤高速公路总监办二○一二年六月概述1、为了进一步规范承包人的施工行为,提高路面的施工质量,使路面施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2、本指导书依据承赤筹建处的相关文件、招标文件里的技术规范(专用本)、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等编制而成。

3、本指导书的内容包括:材料要求、设备要求、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段及标准段相关要求、施工工艺、检测标准、场建及安全环保共七项内容。

4、本指导书未涉及部分按招标文件及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5、本指导书有不妥之处请与总监办工程部联系。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材料要求1.1. 水泥A、应采用普通硅酸盐、硅酸盐、矿渣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它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

B、水泥各项指标应符合表1-1要求。

表1-1 水泥质量要求C、在散装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

刚出炉的水泥,至少停放7d,且安定性合格后方可使用。

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若高于此温度且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

1.2 集料A、碎石生产要采用二级破碎,第一级采用顎式破碎,第二级采用锤(锥)破或反击破。

B、所用碎石的最大粒径≤31.5mm。

碎石压碎值≤30%,粒径<0.6mm 的集料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28%,塑性指数<9,集料针片状含量≤20%。

C、所用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表1—2所列级配范围。

表1-2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级配D、集料按不同粒径进场,分类堆放,以利施工时掺配方便。

另外集料堆放时要注意分层堆放,防止集料离析。

E、要严格控制石屑(粗石粉)的含泥量。

1.3 水采用无污染水或饮用水1.4 注意事项:备料要充分、及时;不同料源的骨料应分开堆放及使用(特别是骨料视密度相差较大的);进料时要及时检测,防止骨料规格变化大影响使用。

水稳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稳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稳层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其仅适用于MK1+895~MK1+937.47段水稳层施工。

2.水稳层施工介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工贸大道建设工程(二期),本工程主要为路面工程,其结构层厚度54cm,其中水泥稳定石屑18cm,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18cm,上基层:水泥稳定碎石18cm。

3.主要材料参数要求3.1水泥:水泥宜采用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初凝时间应在2小时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不大于10小时,不应使用快硬和早强水泥及已经受潮变质的水泥。

水泥集料含量在3%-5%之间,应通过试验确定水泥含量。

设计水泥含量基层5%,底基层4%,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水泥含量最大不应超过6%。

3.2碎石:碎石压实值上基层不大于26%,下基层不大于30%。

强度要求及级配范围: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集料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

水泥稳定材料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见下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3.0-4.0Mpa,防止反射裂缝,其强度不宜超过5Mpa.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集料级配范围见下表:4.施工工艺流程4.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下承层施工→施工放样→拌和厂拌料与运输→摊铺→压实→养生→检查验收4.2施工及质量控制方法4.2.1下承层的检查按质量验收标准对垫层进行验收,凡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均进行相应的处理直至满足要求。

4.2.2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包括标高测定与平面控制。

在已检验合格的垫层上进行中线恢复,施工前根据已恢复出的中桩放出底基层的设计边线;并在两侧设置方木或槽钢作为模板,控制底基层铺筑宽度。

4.3水稳碎石混合料拌制4.3.1拌和: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测定结果及混合料配合比,预测混合料的初始含水量。

在拌和时要保证原材料同时投料,以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

4.4混合料的运输混合料随拌随即用自卸车运至工地摊铺。

在装料前,应将料车车厢清洗干净。

在装料时,汽车要前后移动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锥体引起集料离析。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全套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全套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应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前一天准备好工作面,其表面应平整、坚实,并应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土和软弱地点。

2)施工前做好放样工作。

恢复中线时,直线段宜每10m设一中桩,曲线段每5m设一中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级配碎石结构层边缘的设计高度。

要用白灰划出水泥稳定碎石层的边缘线。

2、材料要求1)集料(1)水泥稳定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要求:底基层、基层不大于26%。

集料必须清洁,严禁含有机物、块状或团状的土块、杂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2)所用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集料应预先筛分成19mm~31.5mm、9.5mm~19mm、4.75mm~9.5mm及0~4.75mm四种规格。

各种规格集料中超尺寸数量严禁超过10%,欠尺寸数量严禁超过15%。

(3)碎石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严禁超过20%。

(4)当细集料(石屑)数量不足时,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不允许掺天然砂,应掺机制砂。

2)水泥(1)水泥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其初凝时间在4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

(2)宜采用42.5级缓凝水泥,严禁使用快凝、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3)必须采用旋窑生产的水泥,散装水泥入罐时,安定性合格后方能使用,散装水泥罐必须有破拱装置。

3)水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

3、配合比设计1)一般规定(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采用振动成型压实法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其中4.75mm、2.36mm、0.075mm的通过量宜接近级配范围的下限。

(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原材料和混合料设计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矿质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确定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水稳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稳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稳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适用范围为保证渝湘高速洪酉段LM1合同段水稳底基层施工达到合同质量要求、提高企业施工技术水平、完善施工工艺,特编制本施工组织指导书。

其仅适用渝湘高速洪酉段LM1合同段水稳底基层施工。

2.水稳底基层工程简介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渝湘高速公路洪酉段LM1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1+020~K41+000,路线全长39.98km,包含3座互通立交和2个服务区。

本工程主要为路面工程。

本合同段设计为双向四车道。

本合同段路面底基层设计为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厚度为20cm,工程量为731403m2,约需混合料33万吨。

3.施工组织项目经理:孙国一,项目全面管理项目书记:郑育林,分管安全文明施工办公室、包括地方关系协调项目总工程师:郑育林,全面质量管理。

分管工程部、试验室、测量组项目副经理:张磊、郝俊友,组织施工生产总经济师:王锋林,合同及计量管理各部门及工区主要负责人如下:综合部:王虎山;工程部:江小鹏;材设部:肖传刚;经营部:王锋林;试验室:李世杰;测量组:朱继芒;安保部:冯宝泰;地协办:刘柱华;拌和站:郝俊友;摊铺一工区:张俭成;摊铺二工区:徐永旗;附属工程工区:宋友利。

4.使用主要材料标准根据各种原材料的需用量及规范质量要求,通过试验检测选择确定能够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的料源,并在开工前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符合性检验,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批准后组织进场,进行备料,分类堆放。

4.1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初凝时间3小时以上,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水泥的出炉天数大于7天且安定性合格、水泥的到场温度不大于渝湘高速LM1合同段工区分布图二 工 区一 工 区起点:K1+020K20+000终点:K41+000K8+000:洪安冷拌场。

K13+000:雅江热拌场。

K30+000:秀山热拌场、 冷拌场。

里程桩号:K1+020K8+000K13+000K20+000K30+000K41+00050℃;水泥各龄期强度等应达到相应指标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目的为确保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规范现场施工管理、作业程序和过程控制标准,指导施工人员在基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规程及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

2.编制依据1)xx高速公路(xx段)工程施工图设计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3.工程概况主路、匝道及六环路加宽路面基层为1层水泥稳定碎石+2层二灰稳定碎石,全厚54cm。

其中,上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厚18cm,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4.0MPa,压实度98%。

辅路、东赵村U转路面基层为1层水泥稳定碎石+2层二灰稳定碎石,全厚48cm。

其中,上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厚16cm,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4.0MPa,压实度98%。

4.施工方法4.1材料准备力磊混合料公司的水稳碎石配合比为:水泥:碎石=5.5:100京联鑫材料公司的水稳碎石配合比为:水泥:碎石=5:954.2机具准备加强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无故障运转,提高施工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主路(标准段水稳最宽19.95m)施工机械投入计划表4.3现场准备施工前,将施工区域用围挡封严,在进出口及施工部位处,设置相应的明显警示标志和施工标志,围挡搭设要牢固,并设专人进行巡视看护。

检查并整理下承层,在其宽度、厚度、压实度、强度、横坡、标高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后,进行适当洒水,使下承层湿润,不得有积水。

清除工作面上的松散材料、泥土和其他杂物。

下承层缺陷应及时换料处理并补充碾压。

4.4施工测量1)摊铺前要进行测量放样,提前在下承层上恢复路线中线,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导向控制支架布设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设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控制好高度,挂好控制线。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路面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碎石基层在水泥的稳定下,能够更好地承受车辆荷载和抗水浸蚀,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因此,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保证路面质量至关重要。

二、施工准备1.设备准备:确保水泥搅拌设备、碎石输送设备、压路机等设备齐全,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原材料准备:准备足够的水泥、碎石等原材料,确保质量合格。

3.人员准备:组织具有施工经验的工作人员,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三、施工步骤1.基层处理:–清理碎石路面,确保平整干净。

–检查基层是否有裂缝或松动部分,必要时修复。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将水泥均匀撒在碎石路面上。

–使用搅拌设备充分混合水泥和碎石,确保均匀分布。

–用碾压机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均匀压实,确保密实度。

3.底基层施工:–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再铺一层碎石作为底基层。

–进行碾压,确保底基层平整、均匀。

4.检查验收:–对施工完成后的基层进行检查,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如有问题,及时修复并重新验收。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时避免雨雪天气,确保水泥充分凝固。

2.注意施工压实均匀,防止基层产生凹凸不平。

3.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做好施工现场标识和隔离措施。

4.保证施工质量,杜绝使用劣质材料和设备。

五、总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方案对于道路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严格按照施工步骤操作,并且重视施工中的细节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路面的长期稳定和使用寿命。

希望工程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基层质量和道路使用寿命。

水泥稳定碎石基(底)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水泥稳定碎石基(底)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日照(岚山)至菏泽公路枣庄至菏泽段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山东葛洲坝枣菏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日照(岚山)至菏泽公路枣庄至菏泽段总监理办公室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枣庄至菏泽高速公路技术咨询组二〇一八年九月0 总则为了进一步提高日照(岚山)至菏泽公路枣庄至菏泽段工程路面结构的工程质量,改善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的性能,根据山东省近几年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综合研究,在总结国内外水泥稳定碎石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强度满足要求,抗裂能力最佳的原则,优化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确定推荐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技术要求,特提出《日照(岚山)至菏泽公路枣庄至菏泽段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为技术要求的补充部分供各方参考。

本指导书适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底基层,未提及部分以招标文件和现行交通部行业技术标准为准。

1 材料1.1 集料1.1.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的集料是经过人工轧制的各种尺寸的碎石,高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控制集料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

集料以4.75mm为分界点,大于4.75mm为粗集料,实践证明,粗集料颗粒含量对降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收缩特性有利,因此在混合料设计中应控制细集料含量。

水泥稳定碎石中的碎石,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

压碎值是衡量集料力学性质的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到基层强度的大小,应不大于26%。

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接近立方体,不得含有软质和其它杂质。

1.1.2粗集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基层推荐采用不少于4个等级公称粒径备料。

推荐分级至少为:0~5mm、5~10mm、10~20mm、20~30mm四种规格。

细集料包括机制砂、天然砂、石屑。

采用反击式或锤式破碎机生产的硬质岩集料经过筛选的小于5mm的部分具有较好的角砾性,可以作为机制砂使用。

所有人工生产的细集料生产过程中须采用除尘装臵以控制粉尘含量,保证其满足规范要求。

严把材料准入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入场,原材料进场需严格按照规定频率进行质量检验。

底基层、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底基层、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水稳底基层施工指导书第一部分底基层施工控制要点一、准备工作1、拌和楼生产能力、压路机吨位、摊铺机性能等必须满足施工指导意见要求;水泥钢制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必须与拌和机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2、路基不得有松散和弹簧现象,发现表土过干、表面松散应适当洒水碾压密实,如发现弹簧现象,应采取开挖换填改良土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路基弯沉、宽度、外观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二、混合料组成设计1、原材料指标控制①水泥:宜采用32.5级缓凝水泥,初凝时间应不小于3小时(宜不小于4小时),不应采用早强水泥;水泥初终凝时间、各龄期强度、安定性应符合规定要求;散装水泥应了解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七天,安定性合格后方可使用,高温作业时入罐温度不得高于50℃。

②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检测指标包括压碎值、液限、塑性指数、细集料粉尘含量等应满足指导意见要求;为保证施工含水量的要求,集料应采取大棚覆盖措施以避免受潮。

2、混合料组成设计①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击实成型法确定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并采用振动成型法验证。

②水泥稳定碎石,在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三点,即a、级配骨架结构性好、强度高;b、采用较低的水泥剂量;c、现场干、温缩裂缝密度低。

③混合料级配选择时重点控制关键筛孔。

④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采用振动法成型,其强度代表值R代应不小于设计值(推荐振动法成型试件设计值不小于2.5MPa。

三、试铺1、正式开工之前,应进行试铺,试铺段应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路基上进行,其长度为单幅300~600m左右,每一种方案试验100~200m。

2、试铺段需确定的内容:验证用于混合料的配合比、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标准施工方法。

3、试铺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标准中规定作业面的2~3倍。

四、基层施工1、一般要求①底基层施工结束7天后可进行下基层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选三个水泥剂量(最大、最小和中间剂量),分别拌制五个不同含水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3、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不同剂量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一般由大到小需要五个剂量,另外两个剂量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由内插法求取);
4、按所得五个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并根据现场要求的压实度制作五种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检测其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选择一个符合设计强度要求的剂量作为施工生产用剂量。
对已定水泥剂量的混合料,确定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据此确定施工允许的延迟时间。
4、配合比组成
根据试验结果,采用涪江中卵石(卵石粒径不小于5cm)用大型联合碎石机轧制成的碎石,其性能满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设计及规范要求。水泥 采用大厂旋窑生产的低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终凝时间较长(宜大于6小时),以保证施工延迟时间的要求。
碎石
评定粒料质量,计算固体体积率
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碎石种类变化重做2个样品
网篮法或容积1000ml的比重瓶法
压碎值
碎石
评定石料的抗压碎能力是否符合要求
同上
集料压碎值试验
水泥标号和终凝时间
水泥
确定水泥的质量是否适宜应用
做材料组成设计时测1个样品,料源或标号变化时重测
2、原材料标准试验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第9.2.2条规定进行如下原材料试验(表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原材料试验项目表1
试验项目
材料名称
目的
频度
仪器和试验方法
含水量
碎石集料
确定原始含水量
每天使用前测2个样品
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含水量快速测定仪
承载比
求工地预期干密度下的承载比,确定材料是否适宜做底基层、基层。
含水量
烘干法或燃烧法,以确定混合料碾压时的含水量
灰剂量
DETA滴定法或钙直读仪法,确定混合料的灰剂量,保证混合料的强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进行材料组成设计,选定最适宜于用水泥的粒料;规定施工中所用的结合料剂量;为工地提供评定质量的标准。
延迟时间
六、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人员准备
建立施工生产组织机构,配备施工管理与各班组操作人员,其主要施工人员配置如下(表3):
人员配置(1个施工断面)表3
序号
岗 位
单位
数量
工 作 职 责
1
现场指挥

1Hale Waihona Puke 负责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的协调指挥工作
2
试 验

3
负责用酒精燃烧法在碾压前检测含水量、
EDTA滴定法测灰剂量
四、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工程试验要求
1、水泥稳定混合料抗压强度标准
按7天浸水抗压强度作为设计标准。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及设计文件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7天浸水抗压强度不小于2.0~4.0Mpa,基层为不小于2.5~4.5Mpa。
用灌砂法检测碾压后的压实度
3
质 检

2
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执行,质量控制,检测项目的检测
4
测 量

3
负责施工前的放线、抄平以及施工中、完工后的测量工作
5
运料指挥

1
负责上料的倒、运工作
6
厚度检查

1
负责碾压前虚铺厚度检查
2、机械设备配备
根据所采取的施工方法需要,配置安装调试好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其施工所需配置的主要机械设备,如表4所示。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集料的组成范围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比(%)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液限
(%)
塑性
指数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28
<9
三、施工方法
底基层、基层混合料由WCB600型稳定土拌和站集中拌制,自卸汽车将混合料运至摊铺现场,加宽段采用2台徐工摊铺机以梯队作业的方式进行联合摊铺,匝道正常段采用一台摊铺机摊铺。标高由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走钢丝绳控制。采用关木质模型碾压,压路机碾压成型,成型后采用节水保湿养生膜覆盖洒水养生。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取一次摊铺碾压成型,36cm厚水泥稳定基层采用两层摊铺碾压成型,根据施工条件,尽量在一作业断面上铺完下基层接着铺上基层,以保证上下基层的连接。如果不能连续施工,下基层需养生到足够强度再铺上基层,在摊铺以前要保证下基层表面清洁无污染。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水泥凝结时间检验方法
3、混合料试验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按《公路路面底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第9.2.3条规定进行如下混合料试验(表2):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混合料试验项目表2
试验项目
目的
重型击实试验
求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规定工地碾压时的合适含水量和应该达到的最小干密度,确定制备强度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的试件所应该用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确定制备承载比试件的材料含水量。
绵遂高速公路遂宁段过军坝互通路面工程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底基层、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绵遂高速公路遂宁段B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一年一月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作业指导书
一、工程概述
绵遂高速公路过军坝互通式立交路面工程共设5条匝道,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18cm,共计34005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除收费站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厚18cm外,其余均为36cm,共计28722m2(其中18cm为2446m2,36cm为28722m2)
二、混合料组成设计
混合料由0~4.75mm、4.75~9.5mm、9.5~19mm、19~31.5mm四种规格材料组成,其原材料采用涪江中的卵石用大型联合碎石机轧制而成,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游标卡尺法)含量不超过20%,一个破碎面的含量不小于70%,两个或两个以上破碎面的含量不小于50%。 1、取原材料多次筛分的结果作为每种规格材料筛分的代表值,通过人机对话将四种材料按比例配合,组成符合下表级配范围要求的混合料;
颗粒分析
碎石集料
确定级配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材料配合比
每种土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
筛分法
液限、塑限
级配碎石中0.5mm以下的细土
求塑性指数,审定是否符合规定
每种集料使用前测2个样品,使用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测液限,滚搓法塑限试验测塑限
相对毛体积密度、吸水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