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IV)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V)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
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
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
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
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
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
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
鞍山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鞍山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7·醴陵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戌:早期王权的象征王者,一国之主。
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戉”的象形来指代“王”,表明了“戉”即“王”的含义。
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
两周到西汉时期对“王”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
孔子曰:‘一贯三为王’。
”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
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
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
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王”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
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
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
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
有研究者论“辛”,说最早的甲骨文“辛”,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
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辛”()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辛”字根的“辟”(),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
专题4:诗歌鉴赏(原卷版)-备战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

八省新高考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专题4 诗歌鉴赏一、(2021·重庆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刘禹锡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同时表达了对东去赴任的李郎中的劝慰。
B.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
C.虽然是送别,但诗人对朋友没有依依不舍,而是满怀深情地祝福。
D.全诗格律谨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意味深长。
2.诗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二、(2020·辽宁鞍山市·鞍山一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①别业岑参郭外山色瞑,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注)①严给事:严武,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
唐肃宗至德初年,宰相房琯以严武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
②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借指朝廷。
③沧州:临水的地方,借指隐士居处。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秋天傍晚清寒之景,写出严给事的别墅隐于山中,周围环境幽深寂寥。
B.颔联采用视听结合和虚实结合手法,渲染别墅内的幽静氛围。
同时“疏钟”“片月”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C.颈联“惜”有遗憾、惋惜的心情,“殊”即“犹”、“仍然”之意,描写出主宾相谈甚欢、至半夜仍意犹未尽的情形。
D.与岑参边塞诗奇丽峭拔风格不同,这首诗清静淡雅,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三、(2021·福建龙岩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柏行①(节选)杜甫忆昨路绕锦亭②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I)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二上·银川期中) 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
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2)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写出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写一段话(3—5行)。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乌鲁木齐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
但“常”与“纲”却有不同。
“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
性质大不一样。
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
“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变的道德原则。
“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
班固《白虎通德论》对“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概括而言,“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行为适当,“礼”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
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
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耻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
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
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
可以看出,“五常”中的任何一常都值得提倡。
如“仁”,无论是“不忍也,施生爱人也”,还是“好生恶死”,抑或是“恻隐之心”,这是普适性的道德原则。
其他四常无须举例。
鞍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三)试卷

鞍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三)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3分)1. (3分)(2019·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 . 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 . 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 . 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 . 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 . 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 . 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 . 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 . 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 . 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2. (3分) (2018高三上·湖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专题5:名句默写(原卷版)-备战2021年八省新高考语文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

八省新高考一模真题分项详解(第1季)专题5 名句默写1.(2021·重庆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阿房宫便会迷失方向,以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了建筑的错综复杂。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写了蜀道之上险峻瑰丽的山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流湍急、瀑布飞泻的气势。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酒遣怀,抒发了思乡爱国之情。
2.(2021·辽宁鞍山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与“光阴似箭,时不我待”意思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____,____。
(3)《拟行路难》中,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____?____。
3.(2021·福建龙岩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称赞官员对百姓多有惠政,地方治理成果斐然,我们可以用范仲淹《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2)《离骚》中屈原表示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只在意自己内在品质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兼用比喻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说,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但“_________,________”。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试卷

辽宁省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下·渭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___△___,更显文艺本色。
当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己任,越是信息过载,越要__△__,越是信息过载,越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
很长一段历史里,人类所做、所想、所获、所在,都神奇地保存在书中。
正如泰戈尔在《图书馆》一文中所说,(),好比喜马拉雅山头的皑皑白雪锁闭着汹涌洪水,图书馆也围拦着随时会__△__的思想江河。
泰戈尔渴望激活那沉睡千年的滚滚波涛,冲破寂静,冲向广阔的世界,而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似乎正在把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毋庸赘言,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信息革命已成为当代文艺发展引擎之一,悄然改变当代接受心理、批评视角、文艺创作理念以及传播模式。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信息世界膨胀带来“信息过载”的弊端,面对信息大潮,不迷失自我,不__△__,坚守文艺价值,弘扬正能量,对当代文艺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一泻千里推波助澜B . 沧海桑田披沙拣金一落千丈推波助澜C . 沧海横流披沙拣金一泻千里随波逐流D . 沧海桑田大浪淘沙一落千丈随波逐流(2)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书籍的灵魂之光被幽禁于书页的囚室B . 书页的囚室把书籍的灵魂之光幽禁着C . 书籍的灵魂之光幽禁在书页的囚室D . 书页的囚室幽禁着书籍的灵魂之光(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由于信息革命已成为当代文艺发展引擎之一,所以当代文艺接受心理、批评视角、文艺创作理念以及传播模式被改变了。
B . 由于信息革命已成为当代文艺发展引擎之一,悄然改变着当代文艺创作理念、传播模式、接受心理以及批评视角。
2025届辽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辽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这是当下对中国经济最生动的比喻。
大海之大,在其辽阔深邃。
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和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有960 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城乡区域,庞大内需市场支撑起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经济表现看,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大海之大,在其澎湃动力。
上亿户市场主体、2700 多万家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9 亿多劳动力资源、超过 1.7 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断释放红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驱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潮。
大海之大,在其开放包容。
从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到降低汽车、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从加大力度减税降费,到优化营商环境。
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经济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预计未来 15 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 30 万亿美元和 10 万亿美元,中国的开放不仅发展自己,更造福世界。
(摘编自安蓓、张辛欣、陆文军《大海之喻凸显中国经济底气信心》,新华网 2018 年 11 月 5 日)材料二:长三角一体化正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10 页 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1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 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 3.考生在答题纸上要按要求答卷,必须在答题纸上各 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士人情怀及其文化内涵 士人是存续于东方民族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深刻影响东方人类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数千年的一个社会阶层。中国古代的士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第 2 页 共 10 页
统文化情结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介于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有统御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一方面,他们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盛行于中国社会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要筛选、要提炼的,就是这个群体中的精英。 中国士人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尚的人文情结,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升华的同时,也在激励和塑造着新的士人群体自身诞生成长,使这种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不断地得到完善。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奠定了中国士人文化的丰富内涵,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中适时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这种文化传统,渲染了这种文化气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其内涵以及表现方式总是不能脱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这些传统的道德追求。 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将士人品德归纳为: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加 第 3 页 共 10 页
强自我修养,智慧聚于一身的人;二是乐于助人,以仁爱为出发点的人;三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取予、以义为据的人;四是懂得耻辱,勇于奉献的人;五是品行端正的人。称之为士人五品。这便是中国士人情怀具体的道德人格内涵和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太史公所言“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聚于一身的人”,与君子理论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如出一辙。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其本意就是有道德的人,在孔子的设计中,君子不是先天造就的,而是成为君子的人经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的,其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加强自我修养和智慧聚于一身”。君子理论认为: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司马迁所强调的“乐于助人,以仁爱为出发点的人”,也正是这种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取予、以义为据的人”。君子理论认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也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所强调的“懂得耻辱,勇于奉献的人”。在儒家看来,时政黑暗、社会无道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政者的人格卑污。所以,孔子提出了道德性的君子论,以救时弊。士人道德所强调的品行端正的人,也正是君子理论所期望的有道之士,都是在加强自身修养。“吾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并由此改善政治、治理国家。只要这样的士君子与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望风而靡随之而动,天下由此而治。 由来已久的“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士人情怀高远的志向和优良的传统。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士第 4 页 共 10 页
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北宋时期,士大夫范仲淹在他的千古名作《岳阳楼记》里继承了这种“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的士人情怀。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士人情怀既是一种修身的气节,也是一种齐家的坐标,又是一种治国的境界,更是一种平天下向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人是介于统治者与贫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 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B.中国古代的士人,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统文化情节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是人类进 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C.士人情怀是高尚的人文情结,中国士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础是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士 人情怀的内涵以及表现方式体现在对一些传统道德的追求上。 D.太史公在《报任安书》归纳的士人品德的五个方面被称之为士人五品,这五品是中国 士人情怀具体的道德人格内涵和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士人情怀,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低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 第 5 页 共 10 页
不断地得到完善,在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汇中,不断得到体现,被继承,被弘扬。 B.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 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等,其实就是中国士人阶层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道德追求。 C.因为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 历史事件中适时适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儒家的文化传统。 D.孔子、司马迁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士人应该是有道德的人,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 子的设计中,后天的努力可以让人成为君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人关注社会、政治与民众,他们既可以管理民众,也可执械保家卫国,通过这些来 检验自身的道德行为,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是依照一个既定的不可改变的传统模式来规划自己的一生。 B.君子理论所期望的有道之士,“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只要这样的士人 君子与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望风而靡,随之而动,天下由此而治。 C.以天下为己任,这种中国士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士大夫范仲淹的千古名作《岳阳楼 第 6 页 共 10 页
记》里得以继承。“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影响至今。 D.传统价值观所提倡的好学审势、诚信厚仁、持节重义、改过知耻、奉公正直、是士人 五品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的表现,与民族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核心内容是一脉相承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曾,河南洛阳人也。父言忠,乾封中为侍御史。时朝廷有事辽东,言忠奉使往支军粮。及还,高宗问以军事,言忠画其山川地势,及陈辽东可平之状,高宗大悦。又问诸将优劣,言忠曰:“李绩先朝旧臣,圣鉴所悉。庞同善虽非斗将,而持军严整,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高侃俭素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沉毅持重,有统御之才,然颇有忌前之癖。诸将夙夜小心,忘身忧国,莫过于李绩者。”高宗深然之。累转吏部员外郎。坐事左迁邵州司马,卒。 曾少知名。景云中,为吏部员外郎。玄宗在东宫,盛择宫僚,拜曾为太子舍人。时太子频..遣使访召女乐,命宫臣就率更署阅乐,多奏女妓。曾启谏曰: 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人媟黩(xiè dǔ),无豫其间。昔鲁用孔子,第 7 页 共 10 页
几至于霸,齐人惧之,馈以女乐,鲁君既受,孔子所以行。戎有由余,兵强国富,秦人反间,遗之女妓,戎王耽悦,由余乃奔。良以妇人为乐,蛊惑丧志,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 伏惟殿下神武命代,文思登庸,宇内颙颙,瞻仰德化。而渴贤之美,未被于民心;好妓之声,或闻于人听。伏愿下教令,发德音,屏倡优,敦《雅》、《颂》,率更女乐,并令禁断,..诸使采召,一切皆停。则朝野内外,皆知殿下放郑远佞,辉光日新,凡在含生,孰不欣戴。 .. 太子手令答曰:“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所言雅符本意”俄特授曾中书舍人。曾以父名忠,固辞。乃拜谏议大夫、知制诰。 开元初,复拜中书舍人,曾又固辞,议者以为中书是曹司名,又与曾父音同字别,于礼无嫌,曾乃就职。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曾后坐事,贬洋州刺史。开元六年,玄宗念旧,特恩甄叙,继历庆、郑等州刺吏,入拜光禄少卿,迁礼部侍郎。十五年卒。 ——《旧唐书?文苑中?贾曾传》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 之/所言雅符本意/ 第 8 页 共 10 页
B.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之 /所言雅符本意/ C.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 之所言/雅符本意/ D.比尝闻公正直/信亦不虚/寡人近日颇寻典籍/至于政化/偏所留心/女乐之徒/亦拟禁断/公 之所言/雅符本意/ 5.下列对原文加点字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 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朝历代都是以长子做太子。 B.倡优,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属于这类人。 C.放郑,《论语?卫灵公》:“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后以“放郑”谓弃绝淫靡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