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源芯片使用CDS资料

合集下载

电源管理芯片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源管理芯片工作原理和应用

电源管理芯片工作原理和应用本文主要是关于电源管理芯片的相关介绍,并着重对电源管理芯片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电源管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s),是在电子设备系统中担负起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他电能管理的职责的芯片。

主要负责识别CPU供电幅值,产生相应的短矩波,推动后级电路进行功率输出。

常用电源管理芯片有HIP6301、IS6537、RT9237、ADP3168、KA7500、TL494等。

基本类型主要电源管理芯片有的是双列直插芯片,而有的是表面贴装式封装,其中HIP630x系列芯片是比较经典的电源管理芯片,由著名芯片设计公司Intersil设计。

它支持两/三/四相供电,支持VRM9.0规范,电压输出范围是1.1V-1.85V,能为0.025V的间隔调整输出,开关频率高达80KHz,具有电源大、纹波小、内阻小等特点,能精密调整CPU供电电压。

应用范围电源管理芯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发展电源管理芯片对于提高整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选择与系统的需求直接相关,而数字电源管理芯片的发展还需跨越成本难关。

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已是片刻也离不开电子设备。

电源管理芯片在电子设备系统中担负起对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及其它电能管理的职责。

电源管理芯片对电子系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其性能的优劣对整机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提高性能所有电子设备都有电源,但是不同的系统对电源的要求不同。

为了发挥电子系统的最佳性能,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电源管理方式。

首先,电子设备的核心是半导体芯片。

而为了提高电路的密度,芯片的特征尺寸始终朝着减小的趋势发展,电场强度随距离的减小而线性增加,如果电源电压还是原来的5V,产生的电场强度足以把芯片击穿。

所以,这样,电子系统对电源电压的要求就发生了变化,。

标准线性电源之常用芯片

标准线性电源之常用芯片

标准线性电源之常用芯片TI 德州仪器固定输出稳压器,可调分流电压稳压器 ,可调稳压器1.固定输出稳压器(标准线性电源)2.MC79L05ACLPR:小电流负电压稳压器3.MC79L12ACLP:小电流负电压稳压器4.MC79L15ACLP:小电流负电压稳压器5.TL780-05KCS:5V,1.5A稳压器6.TL780-12KCS:12V,1.5A稳压器7.TL780-15KCS:15V,1.5A稳压器8.UA7805CKC:5V通用大电流正电压稳压器9.UA7810CKC:10V通用大电流正电压稳压器10.UA7812CKC:12V通用大电流正电压稳压器11.UA7815CKC:15V通用大电流正电压稳压器12.UA78L02ACLP:2V用小电流正电压稳压器13.UA78L05ACD:5V,100mA电压稳压器14.UA78L05ACLP:5V通用小电流正电压稳压器15.UA78L05ACPK:5V,100mA电压稳压器16.UA78L05CLP:通用低电流正电压稳压器17.UA78L06ACLP:6V通用小电流正电压稳压器18.UA78L08ACLP:8V通用小电流正电压稳压器19.UA78L09ACLP:9V通用小电流正电压稳压器20.UA78L09CLP:9V通用小电流正电压稳压器21.UA78L12ACPK:12V,100mA电压稳压器22.UA78L15ACLP:15V通用小电流正电压稳压器23.UA78M05IDCY:5V,500mA固定输出电压稳压器24.可调分流电压稳压器(标准线性电源)25.TL431ACDBVR: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6.TL431ACDR: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7.TL431ACLP: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8.TL431AIDBVR: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9.TL431AIDBVT: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0.TL431AILP: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1.TL431AILPR: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2.TL431BILP: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3.TL431CD: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4.TL431CDR: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5.TL431CLP: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6.TL431CLPR: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7.TL431IDBVT: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8.TL431QPK: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39.TLV431ACDBVR:低压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40.TLV431IDBVT:低压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41.可调稳压器(标准线性电源)42.LM317DCY:1.5A可调稳压器43.LM317KC:3端1.5A可调稳压器44.LM317KTER:3端1.5A可调稳压器45.LM317MDCYR:3端500mA可调稳压器46.LM317MKTPR:3端500mA可调稳压器47.LM337KC:3端1.5A可调稳压器48.TL317CLP:3端100mA可调稳压器49.TL783CKC:高电压大电流可调输出稳压器50.TL783CKTER:高电压大电流可调输出稳压器51.UA723CN:可调150mA精密稳压器ON 安森美固定输出稳压器,可调分流电压稳压器 ,可调稳压器1.固定输出稳压器(标准线性电源)2.LM350TG: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MC7805ABD2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MC7805AB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MC7805AB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6.MC7805AB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7.MC7805A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8.MC7805AC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9.MC7805A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0.MC7805B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1.MC7805B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2.MC7805B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3.MC7805B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4.MC7805B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5.MC7805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6.MC7805C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7.MC7805CD2TR4: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8.MC7805C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9.MC7805C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20.MC7805C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21.MC7805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22.MC7806B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23.MC7806B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24.MC7808AB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25.MC7808AB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26.MC7808AB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27.MC7808A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28.MC7808BD2TR4: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29.MC7808B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0.MC7808B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1.MC7808C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33.MC7809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4.MC7809C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5.MC7809CD2TR4: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6.MC7809C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7.MC7809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8.MC7812AB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39.MC7812AB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0.MC7812AB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1.MC7812A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2.MC7812AC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3.MC7812AC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4.MC7812A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5.MC7812B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6.MC7812B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7.MC7812B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8.MC7812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49.MC7812CD2TR4: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0.MC7812C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1.MC7812C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2.MC7812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3.MC7815ABD2TR4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4.MC7815AB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5.MC7815A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6.MC7815A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7.MC7815CD2T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58.MC7815CD2TR4: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59.MC7815C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60.MC7815C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61.MC7815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62.MC7818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63.MC7824BD2TR4: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64.MC7824C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65.MC7824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66.MC78L05ABDR2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67.MC78L05ABP: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68.MC78L05ABP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69.MC78L05ABPRA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70.MC78L05ABPRE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71.MC78L05ABPRM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72.MC78L05ACDG: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73.MC78L05ACDR2: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74.MC78L05ACP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75.MC78L05ACPRM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77.MC78L08ABPG: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78.MC78L08ACDR2: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79.MC78L08ACPG: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0.MC78L09ABPRA: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1.MC78L09ACDR2: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2.MC78L12ABPG: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3.MC78L12ACDR2: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4.MC78L12ACPG: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5.MC78L15ABDR2G: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6.MC78L15ABP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87.MC78L15ACDR2: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8.MC78L18ACP: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89.MC78L24ACP: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90.MC78LC15NTRG:三端小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91.MC78LC18NTR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92.MC78LC30HT1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93.MC78LC33HT1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94.MC78LC33NTR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95.MC78LC50HT1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96.MC78LC50NTR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97.MC78M05ABDT:三端中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98.MC78M05AB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99.MC78M05AB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00.MC78M05A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01.MC78M05AC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02.MC78M05BD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03.MC78M05BDTRK: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04.MC78M05B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05.MC78M05C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06.MC78M05CDTRK:三端中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07.MC78M05C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08.MC78M05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09.MC78M06CDTRK:三端中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10.MC78M08ACDTRK:三端中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11.MC78M08BDT:500mA正输出电压稳压器112.MC78M08B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13.MC78M08B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14.MC78M08C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15.MC78M08C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16.MC78M09BDT:500mA正输出电压稳压器117.MC78M09B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18.MC78M09B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19.MC78M09CDTRK:三端中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21.MC78M12AB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22.MC78M12ABDTRK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23.MC78M12A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24.MC78M12BDT:500mA正输出电压稳压器125.MC78M12BDTRKG:500mA正输出电压稳压器126.MC78M12BTG:500mA正输出电压稳压器127.MC78M12C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28.MC78M12CDTRK:三端中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29.MC78M12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30.MC78M15ABT: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31.MC78M15BDT:500mA正输出电压稳压器132.MC78M15B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33.MC78M15BDTRKG:500mA正输出电压稳压器134.MC78M15B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35.MC78M15CD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36.MC78M15CDTRK:三端中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37.MC78M24CT:三端中电流正固定电压稳压器138.MC78M24CTG:三端正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39.MC78PC18NTRG:低噪音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40.MC78PC25NTRG:150mA正输出电压稳压器141.MC78PC30NTRG:低噪音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42.MC78PC50NTRG:低噪音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43.MC7905.2CTG:1A负压稳压器144.MC7905ACD2TG:1A负压稳压器145.MC7905ACD2TR4G:1A负压稳压器146.MC7905ACTG:1A负压稳压器147.MC7905BD2TG:1A负压稳压器148.MC7905BD2TR4: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49.MC7905BD2TR4G:1A负压稳压器150.MC7905CT: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51.MC7905CTG:1A负压稳压器152.MC7906CD2T: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53.MC7908CD2TG:1A负压稳压器154.MC7908CD2TR4G:1A负压稳压器155.MC7908CT: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56.MC7912ACTG:1A负压稳压器157.MC7912BD2TR4G:1A负压稳压器158.MC7912BTG:1A负压稳压器159.MC7912CD2TR4: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60.MC7912CT: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61.MC7912CTG:1A负压稳压器162.MC7915ACD2TG: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63.MC7915BD2TG:1A负压稳压器164.MC7915BTG:1A负压稳压器165.MC7915CT: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66.MC7915CTG:1A负压稳压器167.MC7918CT: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68.MC7924CT: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69.MC79L05ABP: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70.MC79L05ABPG:0.1A负压稳压器171.MC79L05ABPRAG: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72.MC79L05ACDR2:三端小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73.MC79L05ACPG:0.1A负压稳压器174.MC79L12ABPRAG:0.1A负压稳压器175.MC79L12ACDR2:三端小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76.MC79L15ACDR2:三端小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77.MC79L18ACP:三端小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78.MC79L24ACP:三端小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79.MC79M05BDTG:0.5A负压稳压器180.MC79M05BDTRKG:0.5A负压稳压器181.MC79M05BT:500mA负输出电压稳压器182.MC79M05CDTRK:三端中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83.MC79M08CDTRK:三端中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84.MC79M12BT:500mA负输出电压稳压器185.MC79M12CDTG:0.5A负压稳压器186.MC79M12CDTRK:三端中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87.MC79M15BDTG:0.5A负压稳压器188.MC79M15BDTRKG:0.5A负压稳压器189.MC79M15BT:三端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90.MC79M15CDTRK:三端中电流负固定电压的稳压器191.MC79M15CTG:0.5A负压稳压器192.NCV7805BTG:1A, 5V, ±4%误差稳压器,193.NCV8141D2TG:5V, 500mA线性稳压器带 ENABLE, /RESET,和看门狗194.可调输出稳压器(标准线性电源)195.LM317BD2T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196.LM317BD2TR4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197.LM317BT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198.LM317D2T: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199.LM317D2TR4: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0.LM317D2TR4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1.LM317LBD: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2.LM317LBDR2: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3.LM317LBDR2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4.LM317LBZ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5.LM317LDR2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6.LM317LZ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7.LM317MABDT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8.LM317MBDT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09.LM317MBDTRK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0.LM317MBSTT3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1.LM317MBT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2.LM317MDT: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3.LM317MDTRK: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4.LM317MDTRK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5.LM317MSTT3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6.LM317MT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7.LM317TG:可调整的3端正电压稳压器218.LM337BD2TG:可调整的3端负电压稳压器219.LM337BD2TR4G:可调整的3端负电压稳压器220.LM337BTG:可调整的3端负电压稳压器221.LM337D2T:可调整的3端负电压稳压器222.LM337D2TG:可调整的3端负电压稳压器223.LM337D2TR4G:可调整的3端负电压稳压器224.LM337TG:可调整的3端负电压稳压器225.NCV317BD2TG:1.5A可调稳压器226.NCV317BD2TR4G:1.5A可调稳压器227.NCV317BTG:1.5A可调稳压器228.可调分流电压稳压器(标准线性电源)229.NCV431AIDMR2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30.NCV431AIDR2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31.TL431ACDMR2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32.TL431ACLPRA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33.TL431ACLPRE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34.TL431AILPRA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35.TL431BCDR2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36.TL431CDR2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237.TL431IDR2G:3端可调精密分流稳压器。

常用各种集成电路简介

常用各种集成电路简介

第一节三端稳压IC电子产品中常见到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有正电压输出的78××系列和负电压输出的79××系列。

故名思义,三端IC是指这种稳压用的集成电路只有三条引脚输出,分别是输入端、接地端和输出端。

它的样子象是普通的三极管,TO-220的标准封装,也有9013样子的TO-92封装。

用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78/79系列三端稳压IC有很多电子厂家生产,80年代就有了,通常前缀为生产厂家的代号,如TA7805是东芝的产品,AN7909是松下的产品。

(点击这里,查看有关看前缀识别集成电路的知识)有时在数字78或79后面还有一个M或L,如78M12或79L24,用来区别输出电流和封装形式等,其中78L调系列的最大输出电流为100mA,78M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A,78系列最大输出电流为1.5A。

它的封装也有多种,详见图。

塑料封装的稳压电路具有安装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用得比较多。

79系列除了输出电压为负。

引出脚排列不同以外,命名方法、外形等均与78系列的相同。

因为三端固定集成稳压电路的使用方便,电子制作中经常采用,可以用来改装分立元件的稳压电源,也经常用作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

电路图如图所示。

注意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入、输出和接地端绝不能接错,不然容易烧坏。

一般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约为2V,否则不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一般应使电压差保持在4-5V,即经变压器变压,二极管整流,电容器滤波后的电压应比稳压值高一些。

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

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

CD系列芯片资料(全)

CD系列芯片资料(全)

CD系列:CD4000 双3输入端或非门+单非门TICD4001 四2输入端或非门HIT/NSC/TI/GOL CD4002 双4输入端或非门NSCCD4006 18位串入/串出移位寄存器NSCCD4007 双互补对加反相器NSCCD4008 4位超前进位全加器NSCCD4009 六反相缓冲/变换器NSCCD4010 六同相缓冲/变换器NSCCD4011 四2输入端与非门HIT/TICD4012 双4输入端与非门NSCCD4013 双主-从D型触发器FSC/NSC/TOS CD4014 8位串入/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NSC CD4015 双4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TICD4016 四传输门FSC/TICD4017 十进制计数/分配器FSC/TI/MOTCD4018 可预制1/N计数器NSC/MOTCD4019 四与或选择器PHICD4020 14级串行二进制计数/分频器FSCCD4021 08位串入/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PHI/NSCCD4022 八进制计数/分配器NSC/MOTCD4023 三3输入端与非门NSC/MOT/TICD4024 7级二进制串行计数/分频器NSC/MOT/TICD4025 三3输入端或非门NSC/MOT/TICD4026 十进制计数/7段译码器NSC/MOT/TICD4027 双J-K触发器NSC/MOT/TICD4028 BCD码十进制译码器NSC/MOT/TICD4029 可预置可逆计数器NSC/MOT/TICD4030 四异或门NSC/MOT/TI/GOLCD4031 64位串入/串出移位存储器NSC/MOT/TICD4032 三串行加法器NSC/TICD4033 十进制计数/7段译码器NSC/TICD4034 8位通用总线寄存器NSC/MOT/TICD4035 4位并入/串入-并出/串出移位寄存NSC/MOT/TI CD4038 三串行加法器NSC/TICD4040 12级二进制串行计数/分频器NSC/MOT/TICD4041 四同相/反相缓冲器NSC/MOT/TICD4042 四锁存D型触发器NSC/MOT/TICD4043 4三态R-S锁存触发器("1"触发) NSC/MOT/TI CD4044 四三态R-S锁存触发器("0"触发) NSC/MOT/TI CD4046 锁相环NSC/MOT/TI/PHICD4047 无稳态/单稳态多谐振荡器NSC/MOT/TICD4048 4输入端可扩展多功能门NSC/HIT/TICD4049 六反相缓冲/变换器NSC/HIT/TICD4050 六同相缓冲/变换器NSC/MOT/TICD4051 八选一模拟开关NSC/MOT/TICD4052 双4选1模拟开关NSC/MOT/TICD4053 三组二路模拟开关NSC/MOT/TICD4054 液晶显示驱动器NSC/HIT/TICD4055 BCD-7段译码/液晶驱动器NSC/HIT/TICD4056 液晶显示驱动器NSC/HIT/TICD4059 “N”分频计数器NSC/TICD4060 14级二进制串行计数/分频器NSC/TI/MOT CD4063 四位数字比较器NSC/HIT/TICD4066 四传输门NSC/TI/MOTCD4067 16选1模拟开关NSC/TICD4068 八输入端与非门/与门NSC/HIT/TICD4069 六反相器NSC/HIT/TICD4070 四异或门NSC/HIT/TICD4071 四2输入端或门NSC/TICD4072 双4输入端或门NSC/TICD4073 三3输入端与门NSC/TICD4075 三3输入端或门NSC/TICD4076 四D寄存器CD4077 四2输入端异或非门HIT CD4078 8输入端或非门/或门CD4081 四2输入端与门NSC/HIT/TI CD4082 双4输入端与门NSC/HIT/TI CD4085 双2路2输入端与或非门CD4086 四2输入端可扩展与或非门CD4089 二进制比例乘法器CD4093 四2输入端施密特触发器NSC/MOT/ST CD4094 8位移位存储总线寄存器NSC/TI/PHI CD4095 3输入端J-K触发器CD4096 3输入端J-K触发器CD4097 双路八选一模拟开关CD4098 双单稳态触发器NSC/MOT/TICD4099 8位可寻址锁存器NSC/MOT/STCD40100 32位左/右移位寄存器CD40101 9位奇偶较验器CD40102 8位可预置同步BCD减法计数器CD40103 8位可预置同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CD40104 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CD40105 先入先出FI-FD寄存器CD40106 六施密特触发器NSCTICD40107 双2输入端与非缓冲/驱动器HARTI CD40108 4字×4位多通道寄存器CD40109 四低-高电平位移器CD40110 十进制加/减,计数,锁存,译码驱动ST CD40147 10-4线编码器NSCMOTCD40160 可预置BCD加计数器NSCMOTCD40161 可预置4位二进制加计数器NSCMOTCD40162 BCD加法计数器NSCMOTCD40163 4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NSCMOTCD40174 六锁存D型触发器NSCTIMOTCD40175 四D型触发器NSCTIMOTCD40181 4位算术逻辑单元/函数发生器CD40182 超前位发生器CD40192 可预置BCD加/减计数器(双时钟) NSCTI CD40193 可预置4位二进制加/减计数器NSCTICD40194 4位并入/串入-并出/串出移位寄存NSCMOT CD40195 4位并入/串入-并出/串出移位寄存NSCMOTCD40208 4×4多端口寄存器CD4501 4输入端双与门及2输入端或非门CD4502 可选通三态输出六反相/缓冲器CD4503 六同相三态缓冲器CD4504 六电压转换器CD4506 双二组2输入可扩展或非门CD4508 双4位锁存D型触发器CD4510 可预置BCD码加/减计数器CD4511 BCD锁存,7段译码,驱动器CD4512 八路数据选择器CD4513 BCD锁存,7段译码,驱动器(消隐)CD4514 4位锁存,4线-16线译码器CD4515 4位锁存,4线-16线译码器CD4516 可预置4位二进制加/减计数器CD4517 双64位静态移位寄存器CD4518 双BCD同步加计数器CD4519 四位与或选择器CD4520 双4位二进制同步加计数器CD4521 24级分频器CD4522 可预置BCD同步1/N计数器CD4526 可预置4位二进制同步1/N计数器CD4527 BCD比例乘法器CD4528 双单稳态触发器CD4529 双四路/单八路模拟开关CD4530 双5输入端优势逻辑门CD4531 12位奇偶校验器CD4532 8位优先编码器CD4536 可编程定时器CD4538 精密双单稳CD4539 双四路数据选择器CD4541 可编程序振荡/计时器CD4543 BCD七段锁存译码,驱动器CD4544 BCD七段锁存译码,驱动器CD4547 BCD七段译码/大电流驱动器CD4549 函数近似寄存器CD4551 四2通道模拟开关CD4553 三位BCD计数器CD4555 双二进制四选一译码器/分离器CD4556 双二进制四选一译码器/分离器CD4558 BCD八段译码器CD4560 "N"BCD加法器CD4561 "9"求补器CD4573 四可编程运算放大器CD4574 四可编程电压比较器CD4575 双可编程运放/比较器CD4583 双施密特触发器CD4584 六施密特触发器CD4585 4位数值比较器CD4599 8位可寻址锁存器。

Cadence-virtuoso的使用简介(版图绘制)

Cadence-virtuoso的使用简介(版图绘制)

第二章Virtuoso Editing的使用简介全文将用一个贯穿始终的例子来说明如何绘制版图这个例子绘制的是一个最简单的非门的版图§ 2 1 建立版图文件使用library manager首先建立一个新的库myLib关于建立库的步骤在前文介绍cdsSpice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就不再赘述与前面有些不同的地方是由于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版图文件因此我们在technology file选项中必须选择compile a new tech file,或是attach to an exsiting tech file这里由于我们要新建一个tech file因此选择前者这时会弹出load tech file的对话框如图2-1-1所示图2-1-1在ASCII Technology File中填入csmc1o0.tf即可接着就可以建立名为inv的cell了为了完备起见读者可以先建立inv的schematic view和symbol view具体步骤前面已经介绍其中pmos长6u宽为0.6u nmos长为3u宽为0.6u model 仍然选择hj3p和hj3n 然后建立其layout view其步骤为在tool中选择virtuoso layout然后点击ok§ 22绘制inverter掩膜版图的一些准备工作首先在library manager中打开inv这个cell的layout view即打开了virtuoso editing窗图2-2-1 virtuoso editing窗口口如图2-2-1所示版图视窗打开后掩模版图窗口显现视窗由三部分组成Icon menu , menu banner ,status banner.Icon menu(图标菜单)缺省时位于版图图框的左边列出了一些最常用的命令的图标,要查看图标所代表的指令只需要将鼠标滑动到想要查看的图标上图标下方即会显示出相应的指令menu banner菜单栏,包含了编辑版图所需要的各项指令并按相应的类别分组几个常用的指令及相应的快捷键列举如下Zoom In -------放大 (z)Zoom out by 2------- 缩小2倍(Z)Save ------- 保存编辑(f2) Delete ------- 删除编辑(Del)Undo ------- 取消编辑(u)Redo -------恢复编辑 (U)Move ------- 移动(m)Stretch ------- 伸缩(s)Rectangle -------编辑矩形图形(r)Polygon ------- 编辑多边形图形(P)Path ------- 编辑布线路径(p) Copy -------复制编辑 (c) status banner状态显示栏位于menu banner的上方显示的是坐标当前编辑指令等状态信息在版图视窗外的左侧还有一个层选择窗口Layer and Selection Window LSWLSW视图的功能1可选择所编辑图形所在的层2可选择哪些层可供编辑3可选择哪些层可以看到由于我们所需的部分版图层次在初始LSW中并不存在因此下一步要做的是建立我们自己的工艺库所需的版图层次及其显示属性为了简单起见以下仅列出绘制我们这个版图所需的最少版图层次层次名称说明Nwell N阱Active 有源区Pselect P型注入掩膜Nselect N型注入掩膜Contact 引线孔连接金属与多晶硅/有源区Metal1 第一层金属用于水平布线如电源和地Via 通孔连接metal1和metal2Metal2 第二层金属用于垂直布线如信号源的I/O口Text 标签Poly 多晶硅做mos的栅下图是修改后的LSW图2-2-2 LSW如何来修改LSW中的层次呢以下就是步骤1切换至CIW窗口在technology file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后一项edit layers出现如图窗口图2-2-3 edit layers2在technology library中选择库mylib先使用delete 功能去除不需要的层次然后点击add添加必需的层次add打开如下图的窗口图2-2-4其中layer name中填入所需添加的层的名称Abbv是层次名称缩写Number是系统给层次的内部编号系统保留128256的数字作为其默认层次的编号而将1127留给开发者创造新层次Purpose是所添加层次的功用如果是绘图层次一般选择drawing Priority是层次在LSW中的排序位置其余的选项一般保持默认值在右边是图层的显示属性可以直接套用其中某些层次的显示属性也可以点击edit resources自己编辑显示属性如图2-2-5所示这个窗口还可以在LSW中调出编辑方法很简单读者可以自己推敲就不再赘述上述工作完毕后就得到我们所需的层次接着我们就可以开始绘制版图了§ 2 3 绘制版图一画pmos的版图新建一个名为pmos的cell1画出有源区在LSW中点击active dg注意这时LSW顶部显示active字样说明active层为当前所选层次然后点击icon menu中的rectangle icon在vituoso editing窗口中画一个宽为 3.6u长为6u的矩形这里我们为了定标必须得用到标尺点击misc/ruler即可得到清除标尺点击misc/clear ruler如果你在绘制时出错点击需要去除的部分然后点击delete icon2画栅在LSW中点击poly dg画矩形与有源区的位置关系如下图0.6u6u(gate width)1.5u3.6u图2-2-5 display resource editor3画整个pmos为了表明我们画的是pmos管我们必须在刚才图形的基础上添加一个pselect层这一层将覆盖整个有源区0.6u接着我们还要在整个管子外围画上nwell它覆盖有源区1.8u 如下图所示pselect1.8unwell4衬底连接pmos的衬底nwell必须连接到vdd首先画一个1.2u乘1.2u的active矩形然后在这个矩形的边上包围一层nselect层覆盖active06u最后将nwell的矩形拉长完成后如下图所示nselectactivepselect这样一个pmos的版图就大致完成了接着我们要给这个管子布线二布线pmos管必须连接到输入信号源和电源上因此我们必须在原图基础上布金属线1首先我们要完成有源区源区和漏区的连接在源区和漏区上用contact dg层分别画三个矩形尺寸为0.6乘0.6注意contact间距为1.5u2用metal1dg层画两个矩形他们分别覆盖源区和漏区上的contact覆盖长度为0.3u3为完成衬底连接我们必须在衬底的有源区中间添加一个contact这个contact每边都被active覆盖0.3u4画用于电源的金属连线宽度为3u将其放置在pmos版图的最上方布线完毕后的版图如下图所示图2-3-1 pmos版图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pmos的版图绘制接下来我们将绘制出nmos的版图三画nmos的版图绘制nmos管的步骤同pmos管基本相同新建一个名为nmos的cell无非是某些参数变化一下下面给出nmos管的图形及一些参数具体绘制步骤就不再赘述图2-3-2nmos四完成整个非门的绘制及绘制输入输出1新建一个cell inv将上面完成的两个版图拷贝到其中并以多晶硅为基准将两图对齐然后我们可以将任意一个版图的多晶硅延长和另外一个的多晶硅相交2输入为了与外部电路连接我们需要用到metal2但poly和metal2不能直接相连因此我们必须得借助metal1完成连接具体步骤是a在两mos管之间画一个0.6乘0.6的contactb在这个contact上覆盖poly过覆盖0.3uc在这个contact的左边画一个0.6乘0.6的via然后在其上覆盖metal2dg过覆盖0.3ud用metal1连接via和contact过覆盖为0.3u从下图中可以看得更清楚metal13输出连起来任意延长一个的metal1与另一个相交然后在其上放置一个via接着在via上放置metal2五作标签1在LSW中选择层次text d3点击create/label在弹出窗口中的label name中填入vdd并将它放置在版图中相应的位置上2按同样的方法创制gnd A和Out的标签完成后整个的版图如下图2-3-4 非门的版图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非门的版图的绘制下一步将进行DRC检查以检查版图在绘制时是否有同设计规则不符的地方第三章 Diva验证工具使用说明 版图绘制要根据一定的设计规则来进行也就是说一定要通过DRC Design RuleChecker检查编辑好的版图通过了设计规则的检查后有可能还有错误这些错误不是由于违反了设计规则而是可能与实际线路图不一致造成版图中少连了一根铝线这样的小毛病对整个芯片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编辑好的版图还要通过LVS Layout VersusSchematic验证同时编辑好的版图通过寄生参数提取程序来提取出电路的寄生参数电路仿真程序可以调用这个数据来进行后模拟下面的框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流程图 3-0-1 IC后端工作流程验证工具有很多我们采用的是Cadence环境下集成的验证工具集DIV A下面先对DIV A作一个简单介绍DIV A是Cadence软件中的验证工具集用它可以找出并纠正设计中的错误它除了可以处理物理版图和准备好的电气数据从而进行版图和线路图的对查LVS外还可以在设计的初期就进行版图检查尽早发现错误并互动地把错误显示出来有利于及时发现错误所在易于纠正DIV A工具集包括以下部分1设计规则检查iDRC2版图寄生参数提取iLPE3寄生电阻提取iPRE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4 5电气规则检查 iERC 版图与线路图比较程序 iLVS 需要提到的是 Diva 中各个组件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有时候一个组件的执行要依赖另 一个组件先执行 例如 要执行 LVS 就先要执行 DRC 在 Cadence 系统中 Diva 集成在版 图编辑程序 Virtuoso 和线路图编辑程序 Composer 中 在这两各环境中都可以激活 Diva 要 运行 Diva 前 还要准备好规则验证的文件 可以把这个文件放在任何目录下 这些规则文 件的写法下面专门会进行说明 也会给出例子 这些文件有各自的默认名称 如 做 DRC 时的文件应以 divaDRC.rul 命名 版图提取文件以 divaEXT.rul 命名 做 LVS 时规则文件应 以 divaLVS.rul 命名§31DRC 规则文件的编写我们制定了以下规则 n 阱的最小宽度 阱与阱之间的最小间距 ndiff 到 nwell 的最小间距 pdiff 到 nwell 的最小间距 p mos 器件必须在 nwell 内 有源区的最小宽度 有源区之间的最小间距 多晶硅的最小宽度 多晶硅间的最小宽度 多晶硅与有源区的最小间距 多晶硅栅在场区上的最小露头 源 漏与栅的最小间距 引线孔的最小宽度 引线孔间的最小间距 多晶硅覆盖引线孔的最小间距 metal1 覆盖引线孔的最小间距 金属 1 的最小宽度 金属 1 间的最小间距 金属 2 的最小宽度 金属 2 间的最小间距 金属 2 的最小挖槽深度 通孔的最小宽度 通孔间的最小间距 通孔与引线孔间的最小间距 metal1 覆盖通孔的最小间距 4.8u 1.8u 0.6u 1.8u仍旧以前面的非门为例 1.a n 阱(well) 1.b 1.c 1.d 1.e 2.a 2.b 3.a 3.b 3.c 3.d 3.e 4.a 4.b 4.c 4.d 5.a 5.b 6.a 6.b 6.c 7.a 7.b 7.c 7.d 有源区 active1.2u 1.2u 0.6u 0.6u 0.6u 0.6u 0.6u 0.6u 0.9u 0.3u 0.3u 1.2u 0.9u 1.2u 1.2u 1.2u 0.6u 0.9u 0.6u 0.3u第 11 页 共 11 页多晶硅poly引线孔 contact金属 1metal1金属 2metal2通孔 via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7.e metal2 覆盖通孔的最小间距 0.3u 7.f 通孔与多晶硅的最小间距 0.3u 结合上述规则 我们就可以编写出相应的 DRC 规则检查文件 见附录 1 取名为 divaDRC.rul 这个文件的第一部分是层次处理 用于生成规则文件中所要应用到的层 次 可以是原始层或是衍生层 例如 nwell=geomOr("nwell") 在文件中引用到的所 有原始物理层次都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这一句的目的是在后面应用到 nwell 这个原始物 理层次时 不需要再用引号括起来 前面几句都是这个意思 后面四句则生成版图验证 中必须的一些层次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 在 geomOr 的关键字和 ( 之间不能出现 空格 nwell=geomOr (“nwell”)的写法系统在编译时会报错 下面这个语句相当于一个条件转移语句 当有drc命令时 执行下面的规则 否则跳 转到下一个命令 ivIf( switch( "drc?" ) then 在设计规则检查中 主要的语句就是drc 了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语句的语法 [outlayer]=drc(inlayer1 [inlayer2] function [modifiers] ) outlayer表示输出层 如果定义 给出 输出层 则通过drc检查的出错图形就可以保 存在该输出层中 此时 如果没有modifiers选项 则保存的是原始的图形 如果在modifiers 选项中定义了修改方式 那么就把修改后的结果保存在输出层中 如果没有定义outlayer 层 出错的信息将直接显示在出错的原来层次上 Inlayer1和inlayer2代表要处理的版图层次 有些规则规定的是只对单一层次的要求 比如接触孔的宽度 那么可以只有inlayer1 而有些规则定义的是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如 接触孔和铝线的距离 那么要注明两个层次 Function中定义的是实际检查的规则 关键字有sep 不同图形之间的间距 , width 图形的宽度 , enc 露头 , ovlp(过覆盖), area 图形面积 , notch 挖槽的宽度 等 关系有>, <, >=, <=, ==等 结合起来就是 sep<3, width<4, 1<enc<5 这些关系式 例如 drc(nwell width < 4.8 "Minimum nwell width =4.8") 在此例中 没有outlayer 的定义 也没有modifiers的定义 所以发现的错误都直接显示在nwell层上 例子中 inlayer 就是nwell 检查的只是n阱层的规则 function是width<4.8 表示n阱宽度小于4.8微米 所以上面这句的执行结果就是把n阱层中宽度小于4.8u的图形当做错误输出 后面引号中的 信息起到说明提示作用 需要时可以查询 对查错没有实际意义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 在drc 和 之间同样不能有空格 否则系统会提示没有drc语句 从上面讨论不难看出 DIVA 规则文件的编写对格式有一定要求 在规则文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saveDerived语句 如 saveDerived(geomAndNot(pgate nwell) "p mos device must in nwell") 这一句将输出不在nwell内部的pgate pmos 这种写法在规则文件的编写中经常碰到 要熟练掌握 另外 在DRC文件中 引号引出的行是注释行 以上就是对DRC文件编写的一些简单介绍 对于其中使用的关键字 作者有专门的说明 文章 同时在本文后面作者还会给出一个完整的DRC校检文件并给出详细说明 读者可以参 照它 以加深对文件编写的理解§32 版图提取文件的介绍上面已经提到 通过DRC验证的版图还需要进行LVS也就是版图和线路图对查比较 实际 上就是从版图中提取出电路的网表来 再与线路图的网表比较 那么如何提取版图网表呢 这里我们就要使用到DIVA的extract文件 下面是它的简单介绍 首先 同DRC一样 extract文件的最开始同样是这样一条语句第 12 页 共 12 页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ivIf switch extract then 它相当于一个条件转移语句 当有extract这个命令时 执行下面的规则 否则跳转到另外 的循环 接着 extract文件中要进行的是层次定义 它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 识别层定义 recognition layer 2 终端层定义 terminal layer 3 伪接触层定义 psuedo_contact layer 然后是定义层次间的连接关系 使用geomConnect语句将版图间的不同层次连接起来 一个 extract文件只能有一个geomConnect语句 构成完整的网表 例如句子 geomConnect via contact psd nsd poly metal1 via via metal1 metal2 其中 via语句的作用是使用连接层连接任意数目的层次 但要注意的是 一个via语句中只 能出现一个连接层 但在geomConnect语句中via语句可以出现的次数不限 以上语句表示 在有contact的地方 psd nsd poly metal1 是相互连接的 在有via 的地方metal1和metal2 相连 注意后一个via和前一个的意义不同 上述工作完成之后 我们接着要进行的工作是器件的提取 device extraction 使 用extractDevice语句 extractDevice 语句定义电路中用到的元器件 这是提取文件中的 关键语句 语法说明如下 extractDevice( reclayer termlayer model physical ) 其中reclayer是识别层 它应该是后来通过逻辑关系生成的提取层 这个层上的每一个图形 都会被当作是一个元器件 Termlayer是端口层 它表示的是元器件的端口 一定要是可以连接的层次 具体的端口定 义因元器件而异 Model指的是元器件的类型 与端口要对应 例如下两句 extractDevice( pgate (GT "G")(psd "S" "D")(NT "B")"pfet ivpcell" ) extractDevice( ngate (GT "G")(nsd "S" "D")(pwell "B")"nfet ivpcell" ) 分别提取出pmos管和nmos管 接着很重要的一步是器件尺寸测量 使用measureParameter语句 例如 w1 measureParameter length ngate butting nsd .5 这一句测量的是nmos的沟道宽度 注意后面的.5必须加上 否则测出的将是两倍的沟道宽度 下面使用saveInterconnect 这个命令把连接的层次写到提取出来的网表中 以便在做 LVS时 可以与线路图中的网表互相对比 saveInterconnect( nsd psd poly contact metal1 ) saveRecognition 这个命令将提取产生的可以识别的图形保存下来 通常和 extractDevice语句中的识别层一致 saveRecognition( ngate "ngate" ) saveRecognition( pgate "pgate" ) 以上就是对extract文件的一个简要介绍 读者可以参看附录中完整的例子 以加深对它的 理解§3接下来 就是LVS检查了3LVS文件的介绍LVS文件在diva中 由于版图提取在extract中就已经完成第 13 页 共 13 页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中的逻辑结构相对就比较简单 只需进行网表比较 参数比较 以及把一些 并联或串联 的元器件归并等即可 所以这一部分文件不会因为工艺层次不同而有很大不同 可以根据范 本做少许改动 以下只介绍一下LVS的基本结构 lvsRules procedure(mosCombine(value1,value2) ……. ) Procedure(mosCompare(lay,sch) ……. ) permuteDevice(parallel “pmos” mosCombine) compareDeviceProperty(“pmos” mosCompare) ) 至于例子 读者可以参考附录§3一 DRC 的说明4Diva 的用法编 辑 好 的 验 证 文 件 都 存 在 ..\export\home\wmy\myLib\ 下 文件名分别是 divaDRC.rul divaEXT.rul divaLVS.rul 有了这三个文件就可以进行版图验证了 下面 将以一个非门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在编辑版图文件的同时就可以进行DRC检查 在virtuoso版图编辑环境中 单击Verify 菜单 上面提到的DIVA工具都集成在这个菜单下 先介绍设计规则检查DRC 单击第一个子 菜单DRC就会弹出DRC的对话框 如下图 3-4-1 DRC 菜单窗口第 14 页 共 14 页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Checking Method 指的是要检查的版图的类型 Flat 表示检查版图中所有的图形 对子版图块不检查 与电路图中类似 最上层电路 由模块组成 而模块由小电路构成 有些复杂的版图也是如此 Hierarchical 利用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模式识别优化 检查电路中每个单元块内部是 否正确 hier w/o optimization 利用层次之间的结构关系而不用模式识别优化 来检查电路中每 个单元块 Checking Limit 可以选择检查哪一部分的版图 Full 表示查整个版图 Incremental 查自从上一次 DRC 检查以来 改变的版图 by area 是指在指定区域进行 DRC 检查 一般版图较大时 可以分块检查 如果选择这种方式后 Coordinate 这个输入框就变为可输入 可以在这个框内输入坐标 用矩形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坐标来表示 格式为 12599:98991 115682:194485 或者先单击 Sel by Cursor,然后用鼠标在版图上选中一个矩形 这个输入框也会出现相应 的坐标 如果不出现可以多选几次 Switch Names 在DRC文件中 我们设置的switch在这里都会出现 这个选项可以方便我们对版图文件进行 分类检查 这在大规模的电路检查中非常重要 Run-Specific Command FileInclusion Limit上面的两项并不是必需的 可以根据默认设定 Echo Commands 选上时在执行DRC的同时在CIW窗口中显示DRC文件 Rules File 指明DRC规则文件的名称 默认为divaDRC.rul Rules Library 这里选定规则文件在哪个库里 Machine 指明在哪台机器上运行DRC命令 local 表示在本机上运行 对于我们来说 是在本机运行的 选local remote 表示在远程机器上运行 Remote Machine Name 远程机器的名字 在填好规则文件的库和文件名后 根据实际情况填好 Checking Method 和 Checking Limit就可以单击OK运行 这时可以在CIW窗口看到运行的信息 同时在版图上也会出现发 亮的区域 如果有错误 错误在版图文件中可以看到 另外也可以选择Verify-Markers-Find菜单来帮助找错 单 击菜单后会弹出一个窗口 在这个窗口中单击apply就可以显示第一个错误 这个窗口较简 单 大家看一下 再试几次就可以了 同样 可以选择Verify-Markers-Explain来看错误的原因提示 选中该菜单后 用鼠标 在版图上出错了的地方单击就可以了 也可以选择Verify-Markers-Delete把这些错误提示删 除 Virtuoso版图编辑环境下的菜单见图3-4-2第 15 页 共 15 页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图 3 –4-2Virtuoso 菜单二版图提取Extractor说明为了进行版图提取 还要给版图文件标上端口 这是LVS的一个比较的开始点 在LSW 窗口中 选中 metal1 pn 层 然后在 Virtuoso 环境菜单中选择 pn 指得是引脚 pin Create-Pin 这时会出来一个窗口 如下图 3-2-3 创建版图端口窗口 填上端口的名称 Terminal Names 和Schematic中的名字一样 模式 Mode 一般选 rectangle 输入输出类型 I/O Type 等 至于Create Label属于可选择项 选上后 端口 的名称可以在版图中显示 填好可以直接在版图中画上端口 往往有好几个端口 可以都画好在单击Hide 这 些端口仅表示连接关系 并不生成加工用的掩模板 只要求与实际版图上铝线接触即可 也没有规则可言第 16 页 共 16 页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版图的完成后 就可以提取了 在版图编辑环境下选择Verify –extractor 下弹出菜单如图 3-2-4Extractor 窗口图 3-2-5 提取出的文件 填好提取文件库和文件名后 单击OK就可以了 然后打开Library Manager 在库myLib下 nmos单元中增加了一个文件类型叫extracted的文件 可以用打开版图文件同样的方式打开 它 图3-2-5就是提取出来的版图 可以看到提取出来的器件和端口 要看连接关系的话 可以选择Verify-probe菜单 在弹出窗口中选择查看连接关系 版图的准备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 接下来是线路图的准备工作 线路图的准备工作相第 17 页 共 17 页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对较简单 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 在库的选用上 要用Sample库中的元件 其次 线 路图的端口名称要与版图中的端口名称一致 最后 在线路编辑完成后要进行检查 可以直 接单击左边第一个快捷键 也可以选择菜单Check--Current Cellview 在版图和线路图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LVS了图3-2-6 LVS 参照图3-2-6的弹出菜单 填好规则文件的库和文件名 要进行LVS的两个网表 其实 在LVS中比较的是两个网表 一个是schematic中 另一个是extracted 所以两个schematic文 件也可以比较 只是一般没这个必要 设置完以后单击RUN 片刻后就回弹出一个窗口表 示LVS完成或者失败 失败时可以在上面的菜单中单击Info看运行的信息再进行处理 LVS 完成后 可以在上面的弹出菜单中单击Output 这时会弹出LVS的结果 当然 LVS完成并不是说LVS通过了 可能会有很多地方不匹配 这时要查看错误可以 在LVS窗口中单击Error Display 即可在Extracted和Schematic 中查看错误第 18 页 共 18 页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第四章 Cadence 中 Verilog 的一些使用方法§41Verilog 的文本编辑器随着电路规模的增大和复杂 传统的图形输入模式已不可行 语言描述电路 成为潮流 它的方便性和好的更改性 维护性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尤其现 在强大的综合工具 和系统集成对核的需求性使 Verilog 更有用武之地 每个硬 件工程师应该学习掌握它 在进入 Cadence 后在命令行中键入 textedit *.v↙ (此处*为文件名 在 textedit 命令后应带上文件名) 键入上述命令后进入文本编辑框 和 Windows 中常用的文本编辑框很象图 4-1-1textedit 文本编辑框界面 图中的主菜单 File View Edit Find 及各自底下的子菜单和 Windws 中的 文本编辑器差不多 使用方法相似 这里就不多说了 编好程序保存可以进 行后续工作了§4一2Verilog 的模拟仿真命令的选择 在命令行中键入 verilog↙ 会出现关于此命令的一些介绍 如下 -f <filename> read host command arguments from file. -v <filename> specify library file -y <filename> specify library directory -c compile only -s enter interactive mode immediately第 19 页 共 19 页Cadence cdsSPICE 使用说明资料收藏 PCB 收藏天地-k <filename> set key file name -u convert identifiers to upper case -t set full trace -q quiet -d decompile data structure Special behavioral performance options (if licensed): +turbo speed up behavioral simulation. +turbo+2 +turbo with second level optimizations. +turbo+3 +turbo+2 with third level optimizations. +listcounts generate code for maintaining information for $listcounts +no_turbo don't use a VXL-TURBO license. +noxl disable XL acceleration of gates in all modules Special environment invocation options (if licensed): +gui invoke the verilog graphical environment 在上面的参数选择中 简单介绍几个常用的: (1)-c 首先应该保证所编程序的语法正确性 先进行语法的检查 选择参数- c 键入 如下命令 verilog –c *.v↙ 根据 Cadence 的报告 查找错误信息的性质和位置 然后进入文本编辑器进 行修改 再编译 这是个反复的过程 直到没有语法错误为止 (2)-s 进入交互式的环境 人机交互运行和下面的参数联合使用 (3)+gui & verilog 仿真有命令和图形界面两种方式 图形界面友好和 windows 使用很 象 很好掌握 一般都使用图形方式 &”符号是后台操作的意思 不影响 前台工作 如此时你可以在命令行输入其它的命令 其它的命令参数选择比较复杂 这里就不介绍了 故我们这里常用的命令是 verilog –s *.v +gui &↙ (*代表文件名) 进入图形交互界面 $附 命令行输入 !!↙ 是执行上一条命令 命令行输入 !* ↙ (*代表字母) 是执行最近的以*开头的命令 上述附注对命令输入速度提高有所帮助 二 SimVision 图形环境 SimVision 是 Verilog-XL 的图形环境 主要有 SimControl Navigator Signal Flow Browswer Wactch Objects Window SimWave 等窗口第 20 页 共 20 页。

常用电源管理芯片工作原理及应用介绍

常用电源管理芯片工作原理及应用介绍
图 2 CCM电流波形
也可用于降压。当 Q1 导通时,能量流向输出电感,电感电
流线性增加,其斜率为:
I Lr
=
ΔI Δt
= Vi L
(9)
此时由于 CR 处于反偏,输出级电路对输入级无影响,
但是却需要输出电容 C 为负载供电。
Q1 关断时,输入电路与输出级不发生连接关系。由于电
感的突然切换且其电流不能突变,电流就会通过地和负载 R
I Lpp = I Lr ×DT = ILf ×(1
D)T = Vo (1 Lf
D) = Vi D (1 Lf
D) (4 )ຫໍສະໝຸດ B u c k 型转换器实际上是一种降压型 结构,其输出电压 永远低于输入电源电压。仅当功率管 Q1 持续导通时,输出
图 1 Buc k 型转换器拓扑结构
(1 )B u ck 型转换器(B u c k c on ve r te r )
B u c k 型转换器拓扑结构如图 1 所示,其中 Q1 是功率
管,C R 为续流二极管。当 Q1 导通时,能量向输出端传送,
续流二极管 C R 处于反偏态。若忽略 Q 1 导通压降,则电感
压,也称 为直流斩波。它有两种工作方 式:其一是脉宽调制 方 式(P WM ), 其二是频率 调制方式( PF M)。按结 构来分 DC / DC 转换器可分为隔离式和非隔离式,隔离式转换器采 用变压器隔离,既完成电压的变换,又实现输入/ 输出之间的 电隔离。 而非隔离式转换器只完成电压 的变换,本文仅介绍 非隔离式转换器,常见的非隔离式转换器可分为三种:B u c k 型、B oos t 型和 Bu c k -Boos t 型。
第 11 卷 第 10 期 2011 年 10 月
中国水运 Chi na Wat er Tr a ns por t

常用的开关电源芯片大全

常用的开关电源芯片大全

常用开关电源芯片大全第1章DC-DC电源转换器/基准电压源1.1 DC-DC电源转换器1.低噪声电荷泵DC-DC电源转换器AAT3113/AAT31142.低功耗开关型DC-DC电源转换器ADP30003.高效3A开关稳压器AP15014.高效率无电感DC-DC电源转换器FAN56605.小功率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ICL76606.高效率DC-DC电源转换控制器IRU30377.高性能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ISL64208.单片降压式开关稳压器L49609.大功率开关稳压器L4970A10.1.5A降压式开关稳压器L497111.2A高效率单片开关稳压器L497812.1A高效率升压/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597013.1.5A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M157214.高效率1A降压单片开关稳压器LM1575/LM2575/LM2575HV15.3A降压单片开关稳压器LM2576/LM2576HV16.可调升压开关稳压器LM257717.3A降压开关稳压器LM259618.高效率5A开关稳压器LM267819.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M2703/LM270420.电流模式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M273321.低噪声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M275022.小型75V降压式稳压器LM500723.低功耗升/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07324.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61525.隔离式开关稳压器LT172526.低功耗升压电荷泵LT175127.大电流高频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76528.大电流升压转换器LT193529.高效升压式电荷泵LT193730.高压输入降压式电源转换器LT195631.1.5A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T196132.高压升/降压式电源转换器LT343333.单片3A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43634.通用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46035.高效率低功耗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T346436.1.1A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46737.大电流高效率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78238.微型低功耗电源转换器LTC175439.1.5A单片同步降压式稳压器LTC187540.低噪声高效率降压式电荷泵LTC191141.低噪声电荷泵LTC3200/LTC3200-542.无电感的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25143.双输出/低噪声/降压式电荷泵LTC325244.同步整流/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0145.低功耗同步整流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0246.同步整流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0547.双路同步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0748.高效率同步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1649.微型2A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2650.2A两相电流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2851.单电感升/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4052.大电流升/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4253.1.4A同步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45854.直流同步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C370355.双输出降压式同步DC-DC电源转换控制器LTC373656.降压式同步DC-DC电源转换控制器LTC377057.双2相DC-DC电源同步控制器LTC380258.高性能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513/MAX151459.精简型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522/MAX1523/MAX152460.高效率40V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553/MAX155461.高效率升压式LED电压调节器MAX1561/MAX159962.高效率5路输出DC-DC电源转换器MAX156563.双输出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582/MAX1582Y64.驱动白光LED的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58365.高效率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642/MAX164366.2A降压式开关稳压器MAX164467.高效率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674/MAX1675/MAX167668.高效率双输出DC-DC电源转换器MAX167769.低噪声1A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684/MAX168570.高效率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69871.高效率双输出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71572.小体积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722/MAX1723/MAX172473.输出电流为50mA的降压式电荷泵MAX173074.升/降压式电荷泵MAX175975.高效率多路输出DC-DC电源转换器MAX180076.3A同步整流降压式稳压型MAX1830/MAX183177.双输出开关式LCD电源控制器MAX187878.电流模式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89679.具有复位功能的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194780.高效率PWM降压式稳压器MAX1992/MAX199381.大电流输出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61882.低功耗升压或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62983.PWM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668/MAX66984.大电流PWM降压式开关稳压器MAX724/MAX72685.高效率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756/MAX75786.高效率大电流DC-DC电源转换器MAX761/MAX76287.隔离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8515/MAX8515A88.高性能24V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AX872789.升/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MC33063A/MC34063A90.5A升压/降压/反向DC-DC电源转换器MC33167/MC3416791.低噪声无电感电荷泵MCP1252/MCP125392.高频脉宽调制降压稳压器MIC220393.大功率DC-DC升压电源转换器MIC229594.单片微型高压开关稳压器NCP1030/NCP103195.低功耗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NCP1400A96.高压DC-DC电源转换器NCP140397.单片微功率高频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NCP141098.同步整流PFM步进式DC-DC电源转换器NCP142199.高效率大电流开关电压调整器NCP1442/NCP1443/NCP1444/NCP1445 100.新型双模式开关稳压器NCP1501101.高效率大电流输出DC-DC电源转换器NCP1550102.同步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NCP1570103.高效率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NCP5008/NCP5009104.大电流高速稳压器RT9173/RT9173A105.高效率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RT9262/RT9262A106.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SP6644/SP6645107.低功耗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SP6691108.新型高效率DC-DC电源转换器TPS54350109.无电感降压式电荷泵TPS6050x110.高效率升压式电源转换器TPS6101x111.28V恒流白色LED驱动器TPS61042112.具有LDO输出的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TPS6112x113.低噪声同步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TPS6200x114.三路高效率大功率DC-DC电源转换器TPS75003115.高效率DC-DC电源转换器UCC39421/UCC39422116.PWM控制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XC6371117.白光LED驱动专用DC-DC电源转换器XC9116118.500mA同步整流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XC9215/XC9216/XC9217 119.稳压输出电荷泵XC9801/XC9802120.高效率升压式电源转换器ZXLB16001.2 线性/低压差稳压器121.具有可关断功能的多端稳压器BAXXX122.高压线性稳压器HIP5600123.多路输出稳压器KA7630/KA7631124.三端低压差稳压器LM2937125.可调输出低压差稳压器LM2991126.三端可调稳压器LM117/LM317127.低压降CMOS500mA线性稳压器LP38691/LP38693128.输入电压从12V到450V的可调线性稳压器LR8129.300mA非常低压降稳压器(VLDO)LTC3025130.大电流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X8610131.200mA负输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MAX1735132.150mA低压差线性稳压器MAX8875133.带开关控制的低压差稳压器MC33375134.带有线性调节器的稳压器MC33998135.1.0A低压差固定及可调正稳压器NCP1117136.低静态电流低压差稳压器NCP562/NCP563137.具有使能控制功能的多端稳压器PQxx138.五端可调稳压器SI-3025B/SI-3157B139.400mA低压差线性稳压器SPX2975140.五端线性稳压器STR20xx141.五端线性稳压器STR90xx142.具有复位信号输出的双路输出稳压器TDA8133143.具有复位信号输出的双路输出稳压器TDA8138/TDA8138A144.带线性稳压器的升压式电源转换器TPS6110x145.低功耗50mA低压降线性稳压器TPS760xx146.高输入电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XC6202147.高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XC6204148.高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XC6209F149.双路高速低压差线性稳压器XC64011.3 基准电压源150.新型XFET基准电压源ADR290/ADR291/ADR292/ADR293151.低功耗低压差大输出电流基准电压源MAX610x152.低功耗1.2V基准电压源MAX6120153.2.5V精密基准电压源MC1403154.2.5V/4.096V基准电压源MCP1525/MCP1541155.低功耗精密低压降基准电压源REF30xx/REF31xx156.精密基准电压源TL431/KA431/TLV431A第2章AC-DC转换器及控制器1.厚膜开关电源控制器DP104C2.厚膜开关电源控制器DP308P3.DPA-Switch系列高电压功率转换控制器DPA423/DPA424/DPA425/DPA4264.电流型开关电源控制器FA13842/FA13843/FA13844/FA138455.开关电源控制器FA5310/FA53116.PWM开关电源控制器FAN75567.绿色环保的PWM开关电源控制器FAN76018.FPS型开关电源控制器FS6M07652R9.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FS6Sxx10.降压型单片AC-DC转换器HV-2405E11.新型反激准谐振变换控制器ICE1QS0112.PWM电源功率转换器KA1M088013.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KA2S0680/KA2S088014.电流型开关电源控制器KA38xx15.FPS型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KA5H0165R16.FPS型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KA5Qxx17.FPS型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KA5Sxx18.电流型高速PWM控制器L499019.具有待机功能的PWM初级控制器L599120.低功耗离线式开关电源控制器L659021.LINK SWITCH TN系列电源功率转换器LNK304/LNK305/LNK30622.LINK SWITCH系列电源功率转换器LNK500/LNK501/LNK52023.离线式开关电源控制器M51995A24.PWM电源控制器M62281P/M62281FP25.高频率电流模式PWM控制器MAX5021/MAX502226.新型PWM开关电源控制器MC4460427.电流模式开关电源控制器MC4460528.低功耗开关电源控制器MC4460829.具有PFC功能的PWM电源控制器ML482430.液晶显示器背光灯电源控制器ML487631.离线式电流模式控制器NCP120032.电流模式脉宽调制控制器NCP120533.准谐振式PWM控制器NCP120734.低成本离线式开关电源控制电路NCP121535.低待机能耗开关电源PWM控制器NCP123036.STR系列自动电压切换控制开关STR8xxxx37.大功率厚膜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STR-F665438.大功率厚膜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STR-G865639.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STR-M6511/STR-M652940.离线式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STR-S5703/STR-S5707/STR-S570841.离线式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STR-S6401/STR-S6401F/STR-S6411/STR-S6411F 442.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STR-S651343.离线式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TC33369~TC3337444.高性能PFC与PWM组合控制集成电路TDA16846/TDA1684745.新型开关电源控制器TDA1685046.“绿色”电源控制器TEA150447.第二代“绿色”电源控制器TEA150748.新型低功耗“绿色”电源控制器TEA153349.开关电源控制器TL494/KA7500/MB375950.Tiny SwitchⅠ系列功率转换器TNY253、TNY254、TNY25551.Tiny SwitchⅡ系列功率转换器TNY264P~TNY268G52.TOP Switch(Ⅱ)系列离线式功率转换器TOP209~TOP22753.TOP Switch-FX系列功率转换器TOP232/TOP233/TOP23454.TOP Switch-GX系列功率转换器TOP242~TOP25055.开关电源控制器UCX84X56.离线式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VIPer12AS/VIPer12ADIP57.新一代高度集成离线式开关电源功率转换器VIPer53第3章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节能灯电源控制器1.电子镇流器专用驱动电路BL83012.零电压开关功率因数控制器FAN48223.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FAN75274.高电压型EL背光驱动器HV8265.EL场致发光背光驱动器IMP525/IMP5606.高电压型EL背光驱动器/反相器IMP8037.电子镇流器自振荡半桥驱动器IR21568.单片荧光灯镇流器IR21579.调光电子镇流器自振荡半桥驱动器IR215910.卤素灯电子变压器智能控制电路IR216111.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镇流器电路IR216612.单片荧光灯镇流器IR216713.自适应电子镇流器控制器IR252014.电子镇流器专用控制器KA754115.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L656116.过渡模式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L656217.集成背景光控制器MAX8709/MAX8709A18.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MC33262/MC3426219.固定频率电流模式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NCP165320.EL场致发光灯高压驱动器SP440321.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TDA4862/TDA486322.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控制器UC385423.高频自振荡节能灯驱动器电路VK05CFL24.大功率高频自振荡节能灯驱动器电路VK06TL第4章充电控制器1.多功能锂电池线性充电控制器AAT36802.可编程快速电池充电控制器BQ20003.可进行充电速率补偿的锂电池充电管理器BQ20574.锂电池充电管理电路BQ2400x5.单片锂电池线性充电控制器BQ2401xB接口单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BQ2402x7.2A同步开关模式锂电池充电控制器BQ241008.集成PWM开关控制器的快速充电管理器BQ29549.具有电池电量计量功能的充电控制器DS277010.锂电池充电控制器FAN7563/FAN756411.2A线性锂/锂聚合物电池充电控制器ISL629212.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A5621M/LA5621V13.1.5A通用充电控制器LT157114.2A恒流/恒压电池充电控制器LT176915.线性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TC173216.带热调节功能的1A线性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TC173317.线性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TC173418.新型开关电源充电控制器LTC198019.开关模式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TC400220.4A锂电池充电器LTC400621.多用途恒压/恒流充电控制器LTC400822.4.2V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充电控制器LTC405223.可由USB端口供电的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TC405324.小型150mA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TC405425.线性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TC405826.单节锂电池线性充电控制器LTC405927.独立线性锂电池充电控制器LTC406128.镍镉/镍氢电池充电控制器M62256FP29.大电流锂/镍镉/镍氢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50130.锂电池线性充电控制器MAX150731.双输入单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551/MAX155532.单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67933.小体积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736B接口单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81135.多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87336.双路输入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87437.单节锂电池线性充电控制器MAX189838.低成本/多种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90839.开关模式单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1925/MAX192640.快速镍镉/镍氢充电控制器MAX2003A/MAX200341.可编程快速充电控制器MAX712/MAX71342.开关式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74543.多功能低成本充电控制器MAX846A44.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单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AX8600/MAX860145.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CP73826/MCP73827/MCP7382846.高精度恒压/恒流充电器控制器MCP73841/MCP73842/MCP73843/MCP73844 647.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CP73861/MCP7386248.单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MIC7905049.单节锂电池充电控制器NCP180050.高精度线性锂电池充电控制器VM7205。

常用开关电源芯片大全

常用开关电源芯片大全

常用开关电源芯片大全第1章DC-DC电源转换器/基准电压源1。

1DC-DC电源转换器1、低噪声电荷泵DC—DC电源转换器AAT3113/AAT31142。

低功耗开关型DC-DC电源转换器ADP30003。

高效3A开关稳压器AP15014、高效率无电感DC—DC电源转换器FAN56605、小功率极性反转电源转换器ICL76606。

高效率DC—DC电源转换控制器IRU30377、高性能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ISL64208。

单片降压式开关稳压器L49609、大功率开关稳压器L4970A10、1。

5A降压式开关稳压器L497111。

2A高效率单片开关稳压器L497812、1A高效率升压/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597013。

1、5A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M157214、高效率1A降压单片开关稳压器LM1575/LM2575/LM2575HV15、3A降压单片开关稳压器LM2576/LM2576HV16。

可调升压开关稳压器LM257717。

3A降压开关稳压器LM259618、高效率5A开关稳压器LM267819。

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M2703/LM270420、电流模式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M273321。

低噪声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M275022。

小型75V降压式稳压器LM500723、低功耗升/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07324、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61525、隔离式开关稳压器LT172526、低功耗升压电荷泵LT175127、大电流高频降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176528、大电流升压转换器LT193529、高效升压式电荷泵LT193730。

高压输入降压式电源转换器LT195631。

1。

5A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T196132、高压升/降压式电源转换器LT343333。

单片3A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43634、通用升压式DC-DC电源转换器LT346035、高效率低功耗升压式电源转换器LT34643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PS7350的引脚图如下所示:
典型应用电路如图:
⑴当输入端离电池较近时,输入电容可以省略; 当距离大于几英寸(1英寸=2.54cm) 时,可 接0.047~0.1uF陶瓷旁路电容,它可以改进负 载的瞬态响应;如负载电流较大时,则应采用 大容 量的电解电容器。 ⑵输出电容要求大于10uF,并且要求等效串联 电阻小于1.2Ω,若较大时,则需要再并联 一 个陶瓷电容(若小于200ma输出时,用小 于0.2uF的;500ma输出时,可采用1uF的)
常用电源芯片体积对比:
设计注意事项:
(1)根据输出的电压档次、最大输入电压、最大负载电流等参 数选择电感时可参照相应的电感曲线图来查找所需采用的 电感值。 (2)输入电容应大于47μ F,并要求尽量靠近电路。而输出电 容推荐使用的电容量为100μ F~470μ F,其耐压值应大于 额定输出的1.5~2倍。对于5V电压输出,推荐使用耐压值 为16V的电容。 (3)二极管的额定电流值应大于最大负载电流的1.2倍,但考 虑到负载短路的情况,二极管的额定电流值应大于芯片的 最大电流限制;另外二极管的反向电压应大于最大输入电 压的1.25倍。 (4)更高的工作频率可缩小电感体积;所需的内层芯板会减少。 还可降低对于输出电容的要求,减小电路体积。但是更高 的工作频率会产生更高的开关损耗,对布线要求也会增加。
常用电源芯片的使用
吴忠卫 陈渡
一、常用电源芯片分类
根据调整管的工作状态,我们常把稳压电源分成两类:
1、线性稳压电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压反馈电路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线性稳压直流电源的特 点是: ⑴输出电压比输入电压低; ⑵反应速度快,输出纹波较小; ⑶工作产生的噪声低; ⑷效率较低(现在经常看的LDO就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 而出 现的); ⑸发热量大(尤其是大功率电源),间接地给系统增加热噪 声
LM2577和XL6009型的可调节应用如图:
LM2576和LM2596型的可调节应用如图
MT3608型的可调节应用如图
MT3608是一款固定频率,SOT23-6封装的 电流模式升压变换器,高达1.2MHz的工作 频率使得外围电感电容可以选择更小的规格。 内置软启动功能减小了启动冲击电流。 MT3608轻载时自动切换至PFM模式。 MT3608包含了输入欠压锁定,电流限制以 及过热保护功能。小尺寸的封装给PCB省下 更多的空间。
LM2940是输出电压固定的低压差三端稳压器, 输出电流1A;输出电流1A时,最小输入输出电 压差小于0.8V,能达到0.5V;当输出电流为 100mA时,最小压差为0.1V。最大输入电压 26V;工作温度-40~+125℃;内含静态电流降 低电路、电流限制、过热保护、电池反接和反 插入保护电路。常用封装如下图所示:
MC34063构成升压式电路
MC34063构成降压式电路
LM257X系列开关稳压集成电路是美国国家半 导体公司生产的3A集成稳压电路,它内部集 成了一个固定的振荡器, 只须极少外围器件 便可构成一种高效的稳压电路,可大大减小散 热片的体积,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散热片; 内部有完善的保护电路,包括电流限制及热关 断电路等。芯片可提供外部控制引脚。
2、开关稳压电源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 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 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 MOSFET构成。 特点: ⑴输出纹波较线性电源要大, ⑵结构简单,成本低, ⑶效率高(市面上的开关电源的效率也可达90%以上) 是未来电源发展的趋势。
3、LM2940



LM2940CT-5.0 LM2940CT-8.0 LM2940CT-9.0 LM2940CT-10 LM2940CT-12 LM2940CT-15
5.0V低压差稳压器 8.0V低压差稳压器 9.0V低压差稳压器 10V低压差稳压器 12V低压差稳压器 15V低压差稳压器
AMS1117的典型应用电路如下所示:
使用说明: ⑴对于所有应用电路均推荐使用输入旁路电容C1为10uF钽电容。 ⑵为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在输出端接22uF钽电容C2。 ⑶若想进一步提高纹波抑制比可考虑使用可调电压版本,并在可调 端接旁路电容CAdj,推荐使用10uF左右的钽电容。22uF的输出 电容基本可以满足在所有工作条件下,电路正常工作。CAdj值的 选取满足2*Fripple*CAdj<R1
使用注意事项: AMS1117最大能提供1A以上电流,因此当电路 工作在大电流,高输入输出电压差情况下时, 芯片自身所消耗功耗将达到几瓦的数量级,此 时必须考虑芯片的热耗散能力。可通过加散热 片的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铜箔面积 进一步降低热阻。
5、TPS7350( )
TPS7350是微功耗低压差线性电源芯片,具有完善 的保护电路,包括过流、过压、电压反接保护。 使用这个芯片只需要极少的外围元件就能构成高 效稳压电路。 与LM2940及AS1117稳压器件相比,TPS7350具有 更低的工作压降和更小的静态工作电流,可以使 电池获得相对更长的使用时间。 由于热损失小,因此无需专门考虑散热问题。而且 其纹波很小,又为线性稳压芯片,可以为单片机 及片外AD模块提供很稳定的工作电压!
LM2940的典型应用电路如下所示:
注意事项: 当稳压芯片离电源滤波电路较远时应当加输入电容 C1。 输出电容Cout必须大于22uF,并且尽可能的靠近 稳压芯片,以减少干扰。
4、AMS1117(查手册)
AMS1117是一款低压差的线性稳压器,当输 出1A电流时,输入输出的电压差典型值仅为 1.2V。 AMS1117除了能提供多种固定电压版本外 (Vout=1.8V,2.5V,2.85V,3.3V,5V),还提供 可调端输出版本,该版本能提供的输出电压范 围为1.25V~13.8V。 AMS1117提供完善的过流保护和过热保护功 能,确保芯片和电源系统的稳定性。
78/79系列集成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⑴实际应用时应在三端集成稳压芯片上安装足够大 的散热器(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 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 ⑵当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时, 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 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次 的产品。 ⑶78/79系列的稳压集成块的极限输入电压是36V, 最低输入电压为输出电压的3-4V以上。
二、常用线性稳压芯片

常用的线性稳压芯片有: 78XX、79XX LM2940 AMS1117 TPS7350 LT1764
1、78xx、79xx系列



78LXX 78MXX 78XX 79LXX 79MXX 79XX
正XXV稳压器(100mA) 正XXV稳压器(500mA) 正XXV稳压器(1.5A) 负XXV稳压器(100mA) 负XXV稳压器(500mA) 负XXV稳压器(1.5A)
6、LT1764()
LT1764 是一款低压差稳压器,专为实现快速瞬态响应 而优化的。能提供 3A 输出电流和一个 340mV 的压 差电压。工作静态电流为 1mA,并在停机模式中减 小至 <1μA。 除了快速瞬态响应之外,LT1764 还拥有非常低的输出 电压噪声,从而使其非常适合于敏感的 RF 电源应用。 输出电压范围为 1.21V 至 20V。 LT1764 稳压器可在采用低至 10μF 的输出电容器时保 持稳定。内部保护电路包括反向电池保护、电流限制、 热限制和反向电流保护。
LT1764可提供 1.5V、1.8V、2.5V、3.3V 的固定输出电 压,并可用作一款具 1.21V 基准电压的可调型器件。 LT1764 稳压器采用 5引脚 TO-220、DD 封装和带裸露衬 垫的 16 引脚 TSSOP 封装。 典型应用电路如图:
LT764可实现1.21V到20V的电压输出,通过调节 电阻R2和R1实现, 输出电压Vout=Vref *(1+R2/R1)+Iadj*R2 Vref(参考电压)=1.21v 由于Iadj很小,通常可忽略。 使用注意: 为了减小输出电压的误差,R1不应该超过4.17K。
MP2307型的可调节应用如图
MP2307,工作电流为3A,当负载 过流时它的工作频率会由340KHz 降到110KHz,负载比为0%到90%。 该器件集成可调MOSFET 。电流 模式控制提供快速瞬态响应和逐周 期电流限制。一种可调软启动可防 止浪涌电流开通和关断模式时,电 源电流低于1μ A 。
78/79系列三端稳压芯片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 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 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 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 电路的输出电压。 在78/79系列三端稳压器中最常应用的是TO-220 和 TO-202 两种封装。这两种封装的图形以及引脚序号、 引脚功能如附图所示:
三、常用开关型稳压芯片
几种开关稳压芯片性能对比
1、MC34063
MC34063是一单片双极型线性集成电路, 专用于直流-直流变换器控制部分。片内包含 有温度补偿带隙基准源、一个占空比周期控制 振荡器、驱动器和大电流输出开关,能输出 1.5A的开关电流。 它能使用最少的外接元件构成开关式升压 变换器、降压式变换器和电源反向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