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书的检索和利用
广东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信息检索与利用(工具书与文献检索)网上作业1-4问题详解

作业一一、单项选择(1/30)、字段限定检索是指将检索词限定在特定的()中进行检索。
(2分)•A、位置•B、检索式•C、数据库•D、字段(2/30)、()是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
(2分)•A、工具法•B、追溯法•C、交替法•D、抽查法(3/30)、()是用于在检索中排除不需要的概念或排除影响结果的概念。
(2分)•A、逻辑或(OR)•B、逻辑与(AND)•C、逻辑非(NOT)•D、逻辑与和逻辑非(4/30)、()是检索出的相关信息量与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信息总量之比。
(2分)•A、查全率•B、失误率•C、查准率•D、检索效率(5/30)、三次文献是在合理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撰写的专著。
下列属于三次文献的是()(2分)•A、报纸、教材、期刊目录•B、手册、述评、进展报告•C、图书、专利、产品资料•D、报纸、图书、手册(6/30)、二次检索是指把新一轮检索限制在( )范围内。
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检索速度的检索的精确度,如Google、百度在结果页都提供相关检索和二次检索。
(2分)•A、一定数量•B、一定地域•C、一段时间•D、已经检索到的结果(7/30)、哪一种布尔逻辑运算符用于交叉概念或限定关系的组配?( )。
(2分)•A、逻辑或(OR)•B、逻辑与和逻辑非•C、逻辑非(NOT)•D、逻辑与(AND)(8/30)、信息检索根据检索对象不同,一般分为()(2分)•A、二次检索、高级检索•B、数据检索、事实检索、文献检索•C、分类检索、主题检索•D、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9/30)、()是检索出的相关信息量与检索出的信息总量之比。
(2分)•A、查全率•B、失误率•C、查准率•D、检索效率(10/30)、( )是指将信息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储存起来,并针对信息用户的特定需求查找出所需信息内容的过程。
古籍文献检索与利用

第一册:总目分类目录——查检实例
• 查《嶺南叢書 》詳細情況:“嶺”四角碼2238 該叢書所在頁碼451
• 查《嶺南叢書 》收藏單位:“嶺”四角碼2238 該叢書收藏表號496(斜體)
/
/
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
• 本册为子目分类目录。将 《中国丛书综录》(总目 )所收的全部古籍( 38891种 )按经、史、子 、集编排,每种古籍注明 卷数、著者姓名及朝代、 哪些丛书收入了这种古籍 。 • 本册另一种用途:可以查 知某种性质的书(如工艺 讲 陶瓷的,游艺讲谜语的 等等)都有哪些。
《四库全书》与南北七阁
• • • • • • • • • 北四阁: 文渊阁(故宫):文渊阁四库全书 文溯阁(沈阳):文溯阁四库全书 文源阁(圆明园):烧毁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四库全书 南三阁: 文汇阁(扬州):烧毁 文宗阁(镇江):烧毁 文澜阁(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
文渊阁(北京故宫):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校有影印本(古籍所
查他馆所藏古籍
• ▲联合书目数据库: • 途径一:本馆主页—CALIS中心—中国高等 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公共目录检索系统 • 途径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 书目导航 • ▲各馆馆藏书目检索 : • 途径一:登录各馆主页; • 途径二:登录本馆主页—检索向导—古籍
查古籍全文(电子):馆藏资源
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使用方法 • 浏览丛书子目:目录/各类/子目及其所 在丛书 • 查检丛书子目:利用第三册《子目书 名》、《子目著者索引》
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查检实例
• 一、查找古代“游记”方面的图书:史部/地理类 /游记之属(纪胜、纪行) • 二、查找古代“姓名”方面的图书:史部/传记类 /姓名(姓、同姓名、名、别号) • 三、查找古代“文字、音韵”方面的图书:经部/ 小学类(说文之属、字书之属、音韵之属、训诂 之属) • 四、查找古代“小说”方面的图书:子部/小说之 属(杂录之属、志怪之属、传奇之属、谐谑之属 、话本之属、章回之属、评论之属)
文献检索与利用-第2部分.pdf

检索式的编写步骤为: ①分析检索课题,确定检索词。 ②用逻辑算符说明词间关系。用OR算符连接表示同一概念的 检索词(如同义词、近义词、相关词等),用AND算符连接限定 词,注意算符的运算次序,必要时使用括号调整运算顺序。 ③用位置算符指定词间位置。有些检索词是以词组形式出现 的,这时就需要使用位置算符指定词与词之间的位置关系。 ④用截词符表示各种词尾变化。 采用截词检索时要慎重,最好先査阅字典,了解检索词的各种词 尾变化,确定最合适的截断位置。
是否实现检 索目标
是
输出检索结果
9 / 57
否
修改检索式
第四章 文献检索原理与方法
◆ 步骤1:分析课题。根据类型制定检索策略
期刊及会议 论文
10 / 57
第四章 文献检索原理与方法
◆ 步骤2:选择数据库
基本原则:所选用的数据库应包含有与检索课题相关的信息。 要求了解各数据的收录特点。比如EI、SCI、PQDT等。
第四章 文献检索原理与方法
◆ 检索技巧
27 / 57
第四章 文献检索原理与方法
⚫ 常见文献的著录格式
• 图书
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
• 期刊
作者,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出版年,期、卷、页码
• 学位论文
作者,学位论文题目,授予学位的单位,年份
28 / 57
第四章 文献检索原理与方法
11 / 57
第四章 文献检索原理与方法
◆ 步骤3:选择检索词 阅读:Page111-122
(1)根据课题提取概念,将概念作为检索词; (2)概念试检,搜集同义词及相关词,再次检索。 例:课题名称: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提高植物中的淀粉含量 1、提取概念如下:基因工程、淀粉、含量 2、重要性排序:淀粉(研究对象),基因工程(技术手 段),提高淀粉含量(研究目的) 3、编写检索式:主题=(淀粉and含量and“基因工程”)
文献检索常识与技巧

文献检索途径
⑴检索途径的含义
检索途径也称检索入口,文献的特征是存储文献 的依据,也是检索文献的依据,因此,文献特征
便构成了检索途径。
图示1:
文献需求
检索工具
一次文献
★ 检索途径
数据库由一条一条记录集合而成,而一条记录又划分为 若干字段。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存贮了我国自 1994年以来发表在近万种报刊上的文献。一篇文献用一条 记录来揭示,一条记录又划分为分类、题名、著者、出处、 年份、(题中)人名、主题等字段。其中大部分字段都是 可检索字段,这些可检索字段,我们就称之为检索途径。
文献检索常识与技巧
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检索思路的影响
• 文献检索活动包含有两种知识结构在里面,一
种是方法技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具书、 数据库的使用和上网技巧,我们可以把它称之 为“硬知识”,另一种是属于思维性、智能性 的东西,即思谋,是选择检索方略和查寻手段 的心智能力,我们把它称作“软知识”。在整 个文献检索活动过程中,方法技能这种“硬知 识”表露于外,正确的思维方法这种“软知识” 作用于内,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我们通 常所说查找信息的方法大部分是文献资料的检 索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到任何一种 检索方法的使用,都不会是最完善、最全面的, 它都需要有其他的方法、途径以及综合的思维 来配合。
• 这种方法针对性强,节省时间。但必须是
在熟悉学科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才能使用, 有一定的局限性。
④分段法
• 即首先利用检索工具查出一批文献资料,再
利用这些文献资料所附的参考文献追溯查找 相关文献。如此交替、循环使用常规法和追 溯法,不断扩检,直到满足检索要求为止。
• 分段法的优点在于:当检索工具缺期、缺卷
关于参考工具书的

8. 政书
• 政书原是历史著作中的一种类别,为典章制度专史,专门记 载历史或某一代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发展情况。所谓典章制度是指历代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方面制定的法令、法规与章程。政书由于收罗资料丰富, 论述内容精确,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所以一般把它作为工具书 使用,久而久之就成为工具书的一种类型。 • 政书大体上可分为两类:通代的政书,如《十通》;断代的 政书,如历代《会要》。 • 政书的功用主要是查考典章制度,研究礼、乐、兵、刑以及 赋税、选举等制度的沿革。如《通典》、《唐会要》、《明会典》 等,可查考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和某一朝典章制度;稽查古今典 籍的聚散、学术源流的演化,辑录亡佚的古籍、奏章,如《通 典》、《文献通考》;查考人物和事物掌故和著作,如《通志》、 《文献通考》;从中还可了解古代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等。
9. 百科全书
• 百科全书是以辞典形式编排的大型参考书。 它搜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科专门术语、重 要名词(人名、物名、地名、事件名称等), 分列条目,加以详细的叙述和说明,附有参考 书目。 百科全书具有完备的检索系统和 完备的参见系统,并有连续不断修订、补充的 制度。 • 百科全书源出于古希腊文enkykilios(普 通的)和paideia(教育)合为“普通教育” 或“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意思。
二、参考工具书的主要类 型及其应用价值
参考工具的类型很多,按其功用划分,较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字典、词典 6. 图录 2. 年鉴 7. 类书 3. 手册 8. 政书 4. 名录 9. 百科全书 5. 表谱 10. 丛集汇要
1. 字典、词典 字典是以揭示汉字形体、注音和解释字 义为主的工具。词典是以解释词汇的概念、词 义与用法为主的工具,词典又称辞典。 2. 年鉴 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度重要时事文献、 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一般为连 续性出版物。年鉴可分为综合性、专业性和地 方性几种年鉴, 如《世界知识年鉴》、《中 国统计年鉴》和《甘肃年鉴》等。
文献检索工具概述

文献检索工具的结构
• 目次(分类目次表)(content) • 说明:包括编制目的、适用范围、收录年限、著
录说明、查找方法、注意事项等。
• 正文:由所收文献的著录款目组成,每条款目中
含有文献的篇名、著者、文献出处以及文摘。
• 辅助索引:如主题索引、著者索引、号码索引、
责任者;其他责任者.—版本/与版本有关的
责任者.—文献特殊细节.—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日期.—总页码.— (丛编). 附注.—文献
标准编号.
提要.图 表 参 (文摘员)
主题词
索取号
单篇文献著录格式
• 分类号
顺序号
中文题名=外文题名[文献类型,文种]/主要
责任者;其他责任者。//整本文献题名/与整
凡例说明、正文、辅助索引和附录等五部 分组成。
工具书的特点
1) 专供检索,不提供系统阅读; 2) 内容概括; 3) 信息密集; 4) 编排科学; 5) 查检方便; 6) 实用性强。
中文检索刊物的著录格式(《检索期刊
条目著录规则》GB3793-83)
• 整本文献:
分类号
顺序号
中文题名=外文题名[文献类型,文种]/主要
第二章 文献检索工具概述
• 第一节 文献检索工具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文献检索工具的标引和排检 • 第三节 工具书的类别
第一节 文献检索工具的基本概念
• 概念 • 类型 • 特点 • 功能 • 评价标准
概念
• 文献检索工具是指用以报道、存储、查询
文献信息及其线索的工具。
• 通俗地说,是指用以累积和查寻文献的工
人著述目录、工具书目录、书目之书目等。
目录举要
4.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案授课内容:第五讲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5.1 检索工具的概念检索工具是指以存储、报道和检索文献的工具。
如前所述,科技文献的数量庞大、交叉重复、高度分散,而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给文献的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为此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压缩文献内容的办法,即提取文献特征,加以标引,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而形成检索工具,便于人们用较少的时间从不同角度获取大量文献。
一般检索工具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⑴必须详细记录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
⑵必须具有既定的检索标识。
如主题词、分类号、著者姓名和文献序号等。
⑶必须根据标识的顺序,系统地、科学地排列文献,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⑷能够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5.2 检索工具的作用:⑴检索工具能将不同类型、不同语种的文献按学科或主题加以集中组织在一起,避免了直接检索的分散性、盲目性和偶然性,从而在查全率和查准率两个方面都能保证其检索效率。
⑵借助于检索工具检索文献可以缩短检索过程、节省读者的时间。
检索者不必去阅读大量分散的各种类型及文种的原始文献,因为检索工具使科技人员所面对的不再是文献的全文,而是反映原文状况的一些著录事项,因而大加快了检索速度。
⑶检索工具中的标识〔分类号、主题词等〕是按照一定的检索语言来排列的因此,它可以提供有规律的检索途径,使检索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从多种角度进行检索。
⑷帮助科技人员消除了语言文字的障碍。
目前世界上出版的科技文献所使用的语言有60~70种之多,科技人员直接查阅文献时,常常受到语种的限制而漏查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而一种检索工具可以用一种语言来收录和报道不同文种的文献,检索者只要掌握少数几种语言后,就能查阅多种文字的文献资料。
5.3检索工具的类型:⑴文献检索工具文献检索工具是进行文献检索时提供原始文献的线索不提供原文的的控制型检索工具。
这一大类检索工具的功用是向用户提供经过加工、整理、并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的文献资料线索、出处等。
文献检索与利用(全套课件147P)

国际标准书号
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每一种正式出版的图书的唯一标识代码。
ISBN 7-5013-1289-3 (1997年前,10位)
ISBN 987-7-5013-3428-5
(13位)
前语 出 缀种 版
者 号
书校 名验 号位
问题2:如何获取全面的网络信息?
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 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 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 的信息。
──文献检索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图书馆
文献信息中心,是获取文献资料的主要途径。 本节将介绍图书馆的功能、现代图书馆的特征、 资源与服务等内容。
一、图书馆概述
功能:保存人类知识和文化遗产; 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
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 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 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 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 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 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 报的。
具体任务:采集文献资源(图书、期刊等); 将文献序化; 为读者提供查找与利用文献的途径。
未来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
二、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印刷型资源 本地文献资源
电子资源
远程文献资源
复合型图书馆
入口
三、电子资源查找与使用
:// /index.jsp
1.图书查找:《光测力学教程》 2.期刊论文查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书的检索和利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同样少不了要利用工具书,因为,一个人即使读书很多,而且非常专心致志,他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和材料都记在脑子里。
因此,对于青年同志来说,就更有必要在学习和认真钻研专业的同时,了解各类工具书的历史、现状及其使用方法,培养自己利用工具书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便在学习或从事教学科研的过程中,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工具书的名称和作用
所谓工具书,顾名思义,是指在学习或工作时可以作为工具使用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倘若一定要给它下一个定义,可简略地这样说: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收集某些资料并按一定的方法编排起来供人查考的图书,即可称之为工具书。
一般图书是工具书的原始材料,工具书是在一般图书的基础上进行选材和重新组织编排的加工品。
一般图书主要是供人阅读用的,工具书则是供质疑解惑时查考用的。
二者之间有区别,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又并非绝对的,例如,像《四库全书总目》这样典型的工具书,它既可供人翻检,又可供人阅读。
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背过《英汉词典》;过去很多老师在睡觉前总要看几页字典。
据说钱钟书就有阅读辞海的习惯。
与此相反,一些供人阅读的图书,即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样的史学名著,除供人阅读之外当然也可供人查考资料来用。
总之,我们认为,工具书与非工具书只是相对而言,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必过于拘泥于名称或形式上的区别。
有人说,凡是从事某种工作需要经常查考的图书,都可以叫做工具书。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古代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图书不如今天这么多、这么复杂,而且那时的读书,强调靠记忆,所以对工具书的需要也远远不如今天这么迫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门类的日趋精细和各类图书的急剧增加,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报杂志,如果没有工具书作为输助,要想广泛收集某种资料进行科学研究,那简直就象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而且正因为要读的书太多,要研究的问题太多,就更感到时间特别宝贵。
一旦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问题即使只需要查考一个字,如果没有检索工具就难以解决问题。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形势的需要,工具书的编制也日益增多,并且是“日新月异,后出转精”。
讲到工具书的作用,那确是多方面的。
概括地说来,它可以指点读书的门径,解决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及时提供知识经验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如此等等。
也正是由于工具书能够比较迅速地提供学习和科学研究需要的参考材料,或提供这些材料的线索,解决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大大节省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它一向被看作“良师益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人们做学问,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一是问。
而且学问学问,学总离不开问。
学习中遇到了问题问谁好呢?问老师,问同学,问图书馆咨询机构或向社会上知名学者请教,这固然很有必要,但总有一定的不便之处;不象查工具书,往往可以少受时间、地点等等条件的限制。
由此可见,重视工具书的作用,养成勤翻工具书的习惯,无论对于学习还是从事研究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但是,必须指出,工具书、特别是文史工具书一般都反映了编纂者的研究态度,反映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见解和认识;同时,由于许多工具书编纂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实和科学水平,所以,这些工具书也存在局限性和不
可避免的缺点。
再加这些书在编排和印刷出版过程中免不了出现技术性的疏漏或错误,因此,我们在使用工具书的时候,也要加以注意,要有一定的科学分析,并且通过实践逐步去了解和辨别。
尽量做到批判地利用,不要盲目地照抄照搬。
二、文史工具书的种类
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分为字典、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谱、政书、类书和百科全书等类。
字典和辞典有时并为一类。
总的说,它是解释字、词的声音、意义、用法和形体构造,间或叙及源流的工具书。
我国古代没有字典、辞典之名,那时把解释字、词的书叫字书,旧的四部分类法中附属于“经部·小学类”。
自清初敕编《康熙字典》,始有字典之专称;辞典或词典则更是后起的名词。
所以说,字典和辞典可包括古代的《说文解字》、《尔雅》和《广韵》之属;也包括近代的《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之类;还包括《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大辞典》等专科性辞典。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
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藏情况的工具书。
其范围不仅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和《全国总书目》这种综合性书目,也包括《中国地方志综录》、《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红楼梦书录》等专题性书目。
索引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将书报中的内容编为条目,按一定的方法排列起来专供人们检索的工具。
概括而言,有书籍索引,如《尚书通检》、《十三经索引》、《廿五史人名索引》;报刊索引,如《全国报刊索引》、《文学论文索引》。
年鉴是系统汇集年度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出版物。
如《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
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如《汉语方言调查手册》、《译名手册》。
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或大事的工具书。
其中的纪年表供查考年代,如《中国历史纪年表》;历表可换算不同历法、纪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历》;大事表则为查考大事及其年代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它既包括《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各种地图,也包括《中国历史图谱》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各种文物图录。
政书是文化史专著,它汇编历代或某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资料供人阅读和查考。
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
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有人也称它为百科全书,实际上面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类书是辑录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述而不作,分类排比,以便寻检和征引,是查考古代事物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的。
前者是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汇编,搜集各科专门术语、重要名词,而加以详细的、系统的叙述和说明,各条目按字母或分门别类编排。
后者所收条目则限于一个学科范围,只是较一般专科辞典为详备。
以往,论述工具书的著作,基本上都是沿袭以上类别进行介绍的。
这种方法
当然有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但这样的分类与读者遇到疑难时所考虑的问题是两码事:它是将工具书分为书目、索引、字典、辞典、年表和图录等,而读者要查考的则是人物、地名、字词、年代、事物或一篇文章和一本书及其内容。
两者的口径不同,自然势难吻合,所以往往对读者帮助不大。
例如,要查考某个人或某地名,而查考人物或地名的工具书却分属几个类别:书目中既有人物传记和地方性资料,辞典中也有人名和地名辞典,索引中同样有人名和地名索引,乃至方志和地图也是查考人物或地名的资料。
因此,假若对工具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时是弄不清楚哪一类别中有查考某种疑难的工具书的。
近年来,不少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工具书介绍”这门课程,编写了一些讲义和参考教材,其中有按上述方式介绍的,也有不约而同地摸索出新的介绍方法,即根据学习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分别介绍查考图书的工具书,查考字、词的工具书,查考人名、地名的工具书,等等。
实践证明,这种讲授法还是较受欢迎的。
三、怎样使用工具书
我们在学习或研究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不了解某些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不知道有些成语典故的涵义和出处,对中国历史上的年月日期不能以公元或回历作换算,看到冷僻的字词与生疏的人名、地名无法辨认和解释,或是刚参加某一问题的探讨,不知首先应读什么书,收集什么材料,也不知学术界过去对这个问题已研究到什么程度,今后该从哪方面多下些功夫,如此等等。
为要迅速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要利用工具书,而且要善于使用工具书。
我们的看法,所谓善于使用工具书,大体上需要具备下列三方面的基本
知识或技能:
第一,要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或解决我们的疑难问题,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究竟有些什么工具书可以供我们使用。
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因此,我们平时要关心工具书的出版情况,要熟悉书目和掌握必要的目录学知识,懂得做学问的门径。
第二,要学会使用工具书的具体方法,即注意工具书通常的编排形式,亦即熟悉并掌握工具书的各种排检方法,其中包括“图书分类法”,“部首检字法”,“拼音字母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等等,这样就会得心应手,拿起工具书便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或答案。
如果碰到没有接触过的而且是编制较为复杂的大部头工具书,那就要仔细阅读它的凡例和序跋,弄清它的收编时限、取材范围,以及它所使用的符号或省略语的含义,切不可在没有弄清编例之前粗心大意地一翻而过,把本来可以找到的材料或是漏掉一部分,或者根本找不到,还对工具书妄加批评,结果是贻笑大方。
第三,要有的放矢,学会针对问题比较准确地选择工具书的本领,力求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