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
早产儿管理诊疗要点

早产儿管理诊疗要点关键点提示:☆早产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早产儿管理常见问题一、新生儿分类与简易胎龄评估(见表1、2、3)表1新生儿不同分类方法表2简易胎龄评估表(胎龄周数=27+总分)体征0 1 2 3 4足底纹理无前半部红痕褶痕不明显红痕>前半部褶痕<前1/3褶痕>前2/3明显的深褶痕>前2/3乳头形成难认无乳晕明显可见,乳晕淡、平,直径<0.75cm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直径<0.75cm乳晕呈点状,边缘突起,直径>0.75cm……指甲……未达指尖已达指尖超过指尖……皮肤组织很薄胶冻状薄而光滑光滑,中等厚度,皮疹或表皮跷起稍厚,表皮皱裂跷起,手足为著厚,羊皮纸样,皱裂深浅不一表3中国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参考值(g)二、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管理1.产房管理2.NICU管理3、生命早期72h管理4、出院前准备和筛查三、早产儿常见问题1、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不能消化肠道喂养物质,表现为胃潴留量大于喂养量的50%,腹胀或呕吐或两者均有,且影响肠道喂养计划执行。
存在以下表现≥2项可诊断:①腹胀;②肠鸣音消失、血便;③持续出现含胆汁或咖啡色胃潴留液;④潴留液量>2ml/kg或大于前次喂养量的50%;⑤暂停肠道喂养时间>24小时。
每餐最小喂养量:(每次喂养量大于最小喂养量时需要抽取、测量残留量)体重喂养量< 500g 2ml500-749g 3ml750-1000g 4ml> l000g 5ml胃潴留的处理:(1)如果潴留量不超过5ml/kg或前次喂养量的50%(取两者的高值),将潴留物注回胃内,如果下餐仍有潴留,喂养量需减去潴留量。
(2)如果潴留量超过5ml/ kg 或前次喂养量的50%如超过此数值,回注前次喂养量的50%,禁食一次。
如果下餐仍有潴留,则需根据临床情况减慢喂养速度或暂停喂养。
新生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新生儿诊疗常规早产儿管理一、早产儿诊断胎龄<37 周的新生儿;体重<1500 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体重<1000 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依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可诊断为;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二、早产儿常见的临床问题1、保温依据出生体重或生后的日龄选择合适的温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见表 1) .表 1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2、呼吸管理⑴氧疗:PaO2<50mmHg 或血氧饱和度(<85%)给予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 90%~ 95%.对有呼吸衰竭者的治疗,见我国制订的机械通气常规治疗. 呼吸暂停的处理⑵呼吸暂停的处理去除病因,分析血气,血糖;紧急处理:①保持气道通畅;②刺激呼吸;③药物治疗:氨茶碱氨茶碱:负荷量 4~6mg/kg, 静滴,12 氨茶碱小时后给维持量 2mg/kg, 2-3 次/天,维持血药浓度在 5-15μg/ml.应用中注意血糖,尿量及心率等监测;④频发的呼吸暂停可应用 CPAP 或机械通气治疗.3、早产儿喂养问题⑴生后第一天30Kcal/kg,以后每天增加10Kcal/kg,至100-120Kcal/kg/d.⑵若有下列情况不应经肠道喂养: ①消化道畸形明确诊断前; ②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③肠麻痹(缺血缺氧或动力性等) ; ④休克,严重的酸中毒或缺氧时⑶喂养的途径可经口,鼻胃或口胃管喂养 (表 2) .出生体重(克) 开始量(ml) 间隔时间(h) 备注<750 0.5-1.0 1-2 病情不稳定时应延长或禁食751-1000 0.5-1.0 1-21001-1250 2.0 21251-1500 3.0 31551-1750 5.0 3 一般可经口奶瓶喂养1751-2000 7.0 3>2000 10.0 4⑷每日奶量增加一般为 15-20ml/kg.若有感染,酸中毒,循环功能不良等应调整奶量.⑸肠道外营养:一般可从生后 24 小时开始,氨基酸及脂肪的浓度从0.5-1.0g/kg/d 开始,逐渐增加.脂肪选择中长链为宜,应注意输注的速度,0.08-0.12g/kg/h.⑹功能合理时,每日体重可增加 10~20g.4、保持血糖稳定保持血糖稳定,应于 2.2mmol/L~7.0mmol/L;5、保持液体平衡每天体重变化±5%为宜.维持血压,体温,血气正常, 控制输液或快速输注高渗液体;6、纠正低蛋白血症;7、黄疸的治疗;8、输血指征:⑴Hb<80-90g/L (HCT<25%),有缺氧表现(安静呼吸,心率增快,体重增加缓慢,可输血(RBC),10-15ml/kg;⑵若有感染,或有肺部疾病时,输血指征可放宽,一般 Hb<125g/L(HCT<35%).9、PDA 的治疗⑴限制液体入量 60-80ml/kg,监测体重,尿量,电解质变化;⑵口服消炎痛消炎痛,0.2mg/kg 首剂;0.1mg/kg, 2,3 消炎痛剂间隔12-24 小时.⑶布洛芬:首剂 10mg/kg,2,3 剂每次 5mg/kg,间隔 24 小时.10、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⑴ MRI 检查评价脑发育与损伤;⑵听力及 ROP 监测;⑶每周均应监测血气,血糖,血常规及 CRP;⑷出院后定期随访新生儿窒息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高危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障碍,本质是组织的缺氧与灌注不良.二、诊断要点⑴有影响母体与胎儿气血交换的各种原因;⑵胎儿心率增快>160 次/分,或<100 次/分,持续一分钟以上;或胎心监护表现为晚期减速.羊水混胎便;⑶ Apgar 评分 0-3 分为重度窒息,4-7 分为轻度窒息;⑷器官功能障碍. 注: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有神经肌肉疾病,以及早产儿等,Apgar 评分常不能反映窒息的程度.重要的辅助检查:血气,血糖及电解质分析,心肝肾功能的评价,血常规.窒息的复苏要点:⑴正确复苏;⑵胸部按压的指征与方法见附图 2,3;⑶气管插管的指征: ①羊水胎粪污染,HR<100/min,无自主呼吸; ②气囊—面罩通气后,HR<100/min,发绀不缓解;⑷复苏时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方法:①肾上腺素:指征,胸外按压和辅助通气后,心率< 60 次/min: (注意: 充分的通气建立之前不要用肾上腺素) . 剂量:1/10,000,0.1-0.3ml/kg/次,据情况3-5 分钟可重复,可经气管插管滴入或静脉注射;②扩容指征:给氧后仍苍白,脉搏微弱,低血压/低灌注,对复苏反应不佳.可应用生理盐水,10ml/kg;或白蛋白 1g/kg;或血浆 10ml/kg. 应在充分建立有效的通气基础上, 5%碳酸氢钠 3ml-5ml/kg,③碳酸氢钠, 稀释后静脉注射;或根据血气计算:5%碳酸氢钠 ml=-BE×体重×0.5.④纳络酮,对于分娩前 4 小时内母亲应用过各种麻醉药物所引起的新生儿呼吸抑制,在有效的通气基础上应用.剂量,0.1mg/kg,气管滴入, 或静脉注射,或皮下或肌肉注射. 复苏后新生儿应密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生理生化指标,必要时转入 NICU 进一步治疗.表 3 气管插管的选择气管插管型号体重(kg) 孕周深度(CM)2.5cm <1.0 26-28 73.0cm 1.0-2.0 28-34 83.5cm 2.0-3.0 34-38 93.5-4.5cm >3.0 >38 9-1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概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病例的存活者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围生期窒息是HIE最主要的原因,缺氧是脑损害发生的基础。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 infant,vlbwi)指出生体重在1 000~1 499g 的早产儿。
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低出生体重儿(lbw)、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生命得到救。
他们生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营养,其中喂养因素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以下简称为vlbwi)存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住院时间的长短。
由于胎龄小、体重低、机体各器官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低、吸吮力极其低下、吞咽反射弱、死亡率高。
因此,对vlbwi的护理要求极高,其中合理的喂养更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存活的关键。
现对我院2010年1 月—2012 年1 月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1 月—2012 年1 月本院新生儿科共收治的40例低出生体重儿。
其中男21例,女19 例,体重680~1500g。
35例患儿有并发症。
其中肺透明膜病变5例,呼吸暂停35例,吸入性肺炎3例,肺出血5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3 例,消化道出血13例,低血糖6 例,败血症2例,黄疸30例。
经过精心护理后,2例因肺出血抢救无效死亡,4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6例因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其余治疗20~40天存活,存活率为95%。
2 护理要点在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呼吸、体重、大小便情况、吸吮能力、皮肤弹性等全般状况,把好三关,即:保温、喂养、预防感染。
2. 1 暖箱的选择及温度调节由于vlbwi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不健全,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差,故所有入院治疗的vlbwi 均置于辐射台上保暖,经复苏处理及病情稳定后予置暖箱保暖,患儿周边用柔软的棉布包绕。
保持体温恒定,体温维持在36℃~37℃。
11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及转归

C h i n P e d i a t r I n t e g r Tr a d i t We s t Me d , F e b 2 0 1 4 , Vo l 6 , N o . 1
表 2 主 要 治 疗 措 施 及 所 占 比例
2 . 3 转归 情况 1 1 6例极低 出生体重儿 治愈 出院 9 6 例( 8 2 . 7 6 ) , 放弃 9 例( 7 . 7 6 9 / 6 ) , 死亡 4 例( 3 . 4 5 ) , 转 院7 例( 6 . 0 3 ) 。死 亡 4例 患 儿 出生 胎 龄 分 别 为 < 2 8 周 2例 , 2 8周 及 3 O周 各 1例 。1例 因严 重 新 生
体重儿并发症多 , 应 用 肺 表 面 活性 物 质及 机 械 通 气 等 治 疗 措 施 , 存活率不断得到提高 。
【 关键词】 婴儿 , 出生 时低 体 重 ; 呼吸窘迫综合征 ; 呼 吸 暂停 ; 婴儿 , 新 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3 8 6 5 . 2 0 1 4 . O 1 . 0 2 8
体质 量小 于 1 0 0 0 g 。
对 患 儿 一 般情 况 , 常 见并 发 症 、 治
1 . 1 临床资料
2 0 1 0 — 0 8 / 2 0 1 2 - 1 2 在 沈 阳市 妇婴 医
疗 措施 、 住 院时 间 、 放弃 率及 死亡 率 等资料 进行 采集
和分析 。
治 疗措 施 主 要 有 吸氧 治 疗 、 抗 生 素 治疗 、 输血治疗 、 肺 表 面 活性 物 质 替 代治 疗 、 氨茶 碱 治 疗 、 鼻塞 式 持 续 气 道正
压 通气 治 疗 、 全 胃肠 外 营养 、 布洛芬治疗、 第3 代S i P A P无 创 呼 吸 机 治 疗 、 机 械 通气 等 。 1 1 6例 极 低 出生 体 重 儿治愈出院 9 6 例( 8 2 . 7 6 ) , 放 弃 9例 ( 7 . 7 6 ) , 死 亡 4例 ( 3 . 4 5 %) , 转院 7 例( 6 . 0 3 ) 。结 论 极 低 出生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与管理ppt课件

4
极低出生体重儿面临的问题-呼吸系统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无呼吸或呼吸暂停(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 胸廓、呼吸肌不成熟 慢性肺疾病(CLD) 易出现呼吸肌疲劳 气管软化、声门下狭窄
5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定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即一种可降低表面张力、防止 肺泡萎陷的磷脂蛋白混合物的缺乏。32孕周后这种由Ⅱ型细胞 分泌的磷脂蛋白混合物的数量很快增加。能加速肺成熟的因素 包括孕妇高血压、镰状细胞病、麻醉剂成瘾、宫内发育迟缓 (IUGR)、胎膜早破时间较长、胎儿窘迫、和产前给予外源 性类固醇激素。 发病率:未使用类固醇激素、<30孕周的婴儿的发生率为60%, 而产前使用过类固醇激素者,其发生率可降至35%。30孕周~ 34孕周之间,产前未使用和使用过类固醇激素的婴儿其发生率 分别为25%和10%。大于34孕周的婴儿中,其发生率为5%。 危险因素:早产儿,母亲糖尿病,没有动产的剖宫产,围产期 窒息,双胎B,以往生有RDS婴儿者。
7
呼吸暂停
定义:>20秒,或很短暂的呼吸停止伴有青 紫、苍白、肌张力减低、或心动过缓<100次 /分。在早产儿,呼吸暂停发作可能是中枢性 的(没有膈肌运动)、阻塞性的(上气道阻 塞)、或混合性的(中枢和阻塞性二者同时 存在)。
8
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原因
早产儿
药物
代谢紊乱
呼吸暂停
氧运输下降 低体温
感染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面临的问题-代谢问题
水、电解质平衡:
非少尿性高钾血症 隐性失水造成高钠血症和脱水 迟发性低钠血症 低钙血症 晚期酸中毒
19
极低出生体重儿面临的问题-感染问题
体弱儿管理

体弱儿管理一、管理对象体弱儿管理范围(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
二、管理方法1、对辖区内筛出的体弱儿,要填体弱儿卡,并登记在《体弱儿管理登记表》上,在儿童保健手册封面上作出醒目的标记“▲”,如有转诊,将转诊时间标记在卡、表上。
2、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满月增重不足500克的婴儿,如果一般情况良好,在做好喂养指导的前提下,每月检查一次,连续三个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体重达3000g以上,增重不良儿每月增重达正常范围可结案转入正常儿童管理。
3、在婴幼儿健康检查时,发现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单纯性肥胖、先心病等疾病时,根据具体情况对体弱进行管理,每月检查一次,将检查结果填在体弱儿卡上,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单纯肥胖儿每次都要进行体重、身长(高)的测量,评价后画在生长图上,观察生长趋势,对中度以上贫血每月检查一次血常规,若治疗无好转或无条件治疗可转诊。
(具体管理措施可参见后面的“常见病诊疗常规和管理措施”)4、转诊时家长持体弱儿卡、儿童保健手册到上级儿童保健门诊进一步诊治。
接诊医师将诊疗情况填写在体弱儿卡上,治愈结案后,由家长将体弱儿卡带回交给辖区儿保医生,进行登记存档,并在《儿童保健手册》上作出结案表记“㊣”。
纳入正常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早产儿:指出生不满37周的小儿。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时体重不满2500g的小儿。
体重增长不良儿:满月时体重增长不足500g的小儿。
以下是一些疾病的诊疗常规及管理措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一、佝偻病活动期:1、内容(1)主要体征:颅骨软化、乒乓颅、方颅、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手镯、O形腿、X形腿。
(2)次要体征:枕秃、囟门增大、囟门晚闭。
出牙迟缓、肋外翻、肌肉韧带松弛等。
(3)症状:夜惊、多汗、烦躁不安。
(4)病史:近1-2个月缺乏日照,又未补充维生素D的婴儿,早产儿、双胎、低出生体重儿及人工喂养儿,食欲不振或生长过快的婴幼儿。
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

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概述: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小于1000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
在早产儿中,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
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有无促胎肺成熟的措施,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积极复苏: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
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
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
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000克)的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暖箱):出生体重(kg) 35℃暖箱温度 34℃ 10天~初生 10天初生 2天 3周~10天~2天~5周 4周 3周 33℃ 32℃ 1.0~1.5~2.0~初生10天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和湿度:日龄(天) 温度(℃) 湿度(%) 1~10 35 100 11~12 34 90 21~30 33 80 31~40 32 70呼吸管理:1.吸氧:头罩、鼻导管和暖箱吸氧。
吸室内空气时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低于85%~87%并有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
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根据TcS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入氧浓度,一般将TcSO2维持在88%~93%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有呼吸困难的轻度或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湿肺、感染性肺炎及呼吸暂停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
幼儿园低体重管理目标

幼儿园低体重管理目标
1.我园全体教职工要关心特殊儿童的生活,做好保健、护理、治疗、教养工作。
2.针对不同的情况,向家长宣传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主动反映儿童在家情况。
3.做好患儿的个案记录,观察记录二周一次,有特殊情况或发生疾病应及时记录,做好定期分析,重度每月一次;轻度2-3个月一次。
4.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挑食的不良习惯,保证营养素的全面摄入。
5.加强户外活动,以轻松愉快活动为主,不参加剧烈运动,保证一定的活动时间,随时注意观察活动量,勤擦汗,增强体质。
生长迟缓多做牵拉运动,机械刺激骨骼生长,有利于身高增长。
6.贫血儿原则上在原来饮食基础上增加优质蛋白和铁丰富的且吸收率高的食物。
如鱼、瘦肉等,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vc促进铁的吸收,少食过粗纤维的食物。
7.营养不良患儿应以保证进食量为主,如蛋白质不足应增加动物性食物及豆制品等。
8.生长迟缓、先心、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冬春季可服鱼肝油及钙剂,增加呼吸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