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训练

合集下载

语文写作技法: 侧面描写技法之六—借他人之口评介对象

语文写作技法: 侧面描写技法之六—借他人之口评介对象

侧面描写技法之六:借他人之口评介对象一、技法通关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介绍这种侧面描写:“不直书甲之运为 ,而假乙眼中舌端出之。

”如《红楼梦》中借小厮兴儿之口 ,评价介绍王熙凤:他说一是一 ,说二是二 ,没人敢拦他。

……或有好事 ,他就不等别人去说 ,他先抓尖儿。

或有不好的事 ,或他自己错了 ,他就一缩头 ,推到别人身上去 ,他还在傍边拨火儿。

……“嘴甜心苦 ,两面三刀” ,“上头笑着 ,脚底下就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这里通过兴儿之口的侧面介绍 ,王熙风那种言行专横、投机取巧、八面玲珑、见风使舵、面善心毒的性格特点都反映出来。

还表现了一般人对王新凤的看法和评价 ,一举两得。

又如微型小说《惹事了》:儿子:爸爸 ,今天惹事了 ,我把老师都气哭了。

爸爸:你个小兔崽子 ,把老师怎么了?儿子:我上课玩吸铁石 ,被老师发现 ,没收了。

爸爸:这不算啥大事啊!以后注意点。

儿子:但老师一拿 ,就吸在她的大金镯子上 ,当场就哭了 ,还跑去找校长打了一架……好一顿挠啊 ,把校长脸都挠出血了!我也不知为啥……爸爸:好了 ,没事了 ,你去玩吧——以后拿吸铁石离你妈“金镯子”远点……这篇微型小说构思巧妙,紧凑精炼。

通篇采用借助“儿子”和“父亲”对话的侧面描写,将儿子、老师、校长、母亲的故事转述出来。

其中既有校长与女教师的暧昧 ,又有父亲对母亲的狡黠 ,还有孩童的懵懂天真……凝练含蓄,以一当十,妙趣横生。

包含着丰富的内蕴和弦外之音 ,令人联想丰富 ,忍俊不禁。

一个对话细节和孩子独特的视角 ,反映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现实社会生活。

再如鲁迅的《祝福》中借卫老婆子之口 ,侧面介绍祥林嫂被迫再嫁贺老六的情景:新正将尽 ,卫老婆子来拜年了 ,已经喝得醉醺醺的 ,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 ,住下几天 ,所以来得迟了。

她们问答之间 ,自然就谈到祥林嫂。

“她么?”卫若婆子高兴的说 ,“现在是交了好运了。

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 ,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的 ,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 ,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最新作文训练之侧面描写

最新作文训练之侧面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 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 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 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 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
一句话练笔
给下面的句子配上相应的侧面描写: 1、这个男生体格健壮。 因为他的体型,小偷从不敢打他的主意。 2、这个男生身材很高大。 普通人跟他说话总是不得不保持仰视。 3、这个男生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
周围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纷纷掩鼻而走。
怎样进行侧面描写呢?
佳明回家途中,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吃 力地推着废品车上坡。他急忙迎上去,说: 正面描写 “伯伯,我来帮您推吧。”拉车的老伯推辞 道:“小兄弟,快回家吧。别把你的衣服弄 脏了。”佳明连声说:“没事的,没事的。” 说完,他就咬紧牙,双手使劲推着车箱,双 脚紧扣地面,一步又一步,终于帮老伯把废 品车推上了坡。
侧面描写原则
①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 能喧宾夺主地过多运用侧面描写。
②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 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③介入其他写作技巧,如修辞、各 种人物描写方法等。
实战演练
描写要求:“一个雨夜,母亲去参加我校举办的家 长会了,墙上的时钟已走过八点,母亲快回来了……” 请大家展开想象,塑造在这一特定情境下的“我”的 形象,要求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并划出侧面描写的语句,字数150字左右。写作时注意 侧面描写原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阅读与写作训练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景物描写
对象
表 达 方 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角度 抒情
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渲染烘 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 明突出。也叫衬托法,它是正 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即直接通过人 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描写,去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 能。
似乎变成了一个即将被射晕球门的足球……
(侧面描写)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其表
1达、效果《。春》:桃树、杏树、梨树,你 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 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之所以闹,蝶之 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们, 用蜜蜂和蝴蝶的“热闹”反衬花开得艳丽。
但有时恰当借助一些侧面描写, 常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 的艺术效果。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 充。侧面描写能唤起读者想像,丰富人 物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1.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
膊腿儿,结结实实的。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
判 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使用“撑”、“撞”、“跌倒”、“冲”、“旋转”等 一系列动词描写了羊和红衣女孩行动不便,反衬了当时 风的猛烈。
6、《风雨》: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 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 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 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 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 去……
2、《春》: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 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侧面描写作文指导
(三)超级模仿秀。
天真热。
学生思考:
热都有哪些表现与变化?
老师提示并板书:
空气、气温、动物、植物、人、柏油马路、海边的变化、饮食的变化„„
6、(附资料:
描写天气炎热的片段)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六、常见的侧面描写方法。
1.以人衬人:
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语句:
“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作用:
通过听众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高超。
2.以景或物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反而先写有关的景或物。
语句: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魔术使人眼花缭乱,“双枪刺咽喉”则令人胆颤心惊。你看,两位少年阔步上场,向观众行了个礼,然后同时抓起一杆两头带枪尖的铁枪,将枪尖分别对准自己的咽喉,一起用力顶,枪杆成了弧形,一秒、两秒„„场内静极了,仿佛连空气都凝滞了。“孩子,别玩命!快放下!”一位老奶奶带着哭腔喊道。两位少年并不在乎,我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忽然,俩人同时“嗨”了一声,枪杆竟然被折成了“U”字形。人们都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人们才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叫好声一齐响起来„„

正侧面描写阅读练习题

正侧面描写阅读练习题

正侧面描写阅读练习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朵花本应芬芳①一些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

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

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做父母的都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

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

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

”女儿不吱声了。

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

”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

”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

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

”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

”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

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

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

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

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

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

作文专题训练侧面描写——以人衬人

作文专题训练侧面描写——以人衬人

侧面描写:以人衬人
【思考】学学方法
侧面描写:以人衬人不直接描写人物的特点,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评价,从侧面表现人物特点,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可以和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哦!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运用】试试身手
你有什么特点呢?别人对你的特点又有什么评价呢?运用“以人衬人”的技巧,结合夸张的修辞手法,完成一段侧面描写。

1、写唱歌“难听”
我一开口唱歌,爷爷就皱起了眉头,奶奶就翻起了白眼,妈妈嘴角抽
搐,爸爸往耳朵里塞满了棉花·····
(通过描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动作和反应,来表现我唱歌“难
听”的特点。


2、写“淘气
爷爷说我是个“混世魔王”,妈妈说我“鸡嫌狗厌”,奶奶说我“屁股上长了钉子”,爸爸说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就是我,一个不折不扣的“淘气包”。

(通过妈妈、爷爷、奶奶和爸爸的评价,来表现人物“淘气”的特点。


3、写“书呆子
体育课,别人出去玩,他在看书;吃饭了,别人去打饭,他在看书;放学了,别人一溜烟往外跑,他捧着本书慢吞吞地边走边看·····
他就是我的同桌,一个可爱的“书呆子”。

第13练:侧面描写训练-初中作文能力分项训练40练

第13练:侧面描写训练-初中作文能力分项训练40练

第13练:侧面描写训练【知识讲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生活的内涵是丰富复杂的,明言直语往往不能尽述其意。

一般说来,正面描写常受事物定势框架的限制,而侧面描写天地广阔,无所束缚。

所以尽管正面描写是描写的主要手段,但有时还必须进行侧面描写,正如茅盾所说:“要考虑到读者必有的想象力,在正面描写以外,还要辅以侧面描写。

”所谓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衬托法。

常见的侧面描写的方法有: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美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外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这种“以不写写之”的侧面描写法,能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自由联想和丰富想象,产生一种不定型的、没有限度的“揽之若无,思之则有”的审美效果。

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如《七根火柴》歌颂了一位无名战士,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绘自然环境:“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正面侧面描写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正面侧面描写

诗歌专题训练----正面、侧面描写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牡丹韩愈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凌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本诗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表现了牡丹之美,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中吟十首·五弦琴白居易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

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

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

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

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

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

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2.“大声”六句正面描写音乐的魅力,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洛中晴月送殷四①入关刘希夷②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③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④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注释】①殷四:诗人的同乡晚辈。

②刘希夷,初唐诗人。

③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④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

3.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诗歌中晴月的特点。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王安石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①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②疑。

注:①四皓:即商山四皓,秦氏隐士,居住于商山深处的四位白发皓须、德高望重、品行高洁的老者。

②绛灌:汉绛侯周勃和颍阴侯灌婴的并称,均辅佐汉高祖定天下,建功封侯。

4.这首诗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塑造了张良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此批其首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践操练 从下面提供的题目中,选一个你认为最能写得好的题目, 写一个片段。 《考试过后》、《篮球比赛》、《操场一角》、《语文课 上》 要求: 1.使用多种描写手法(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不少于300字。 4.抄写好后,在文中用红笔划出侧面描写的文字。
Fra bibliotek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 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 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 被描写对象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 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 种补充。 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 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绿”“青”是春雨的滋润、春雨的洗涤。) 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要表现的事物 鲜明突出,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有时能使人物、主题更 加形象和深刻,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效果。



(四)口头练习(所举实例供教者参考与选用)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其表达效果。 1.《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前两句写花多、花色、花味。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蜂 之所以闹,蝶之所以舞,不言而喻是艳丽的花吸引了它 们。) 2.《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 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 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 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 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2.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 1)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如《回忆我的母亲》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 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 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 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 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 水或放牛去了。” (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 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 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 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 托母亲勤劳的品质。)


五、课堂小结 “红花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着是对侧面描写 (衬托)的生动解释。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 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 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 写,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 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 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 总之,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 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我们在作文时应有意识的加 强训练,以达到娴熟驾驭的程度。



(三)听描述写话:训练过程 1.(由教师口头讲述一些具体的画面内容)提出描写要 求和确定侧面描写对象。 1)描写要求:表现山区孩子们求学的艰难,学习条件的艰 苦。描写对象:课桌,课椅,外貌,山区环境等侧面。 2)描写要求:表现非洲小男孩的贫穷和瘦弱。描写对象: 一只凄凉的秃鹰,周围的环境。 3)描写要求:表现人力车夫劳作的艰辛和和内心的酸楚。 描写对象:外面的大雨和车上的肥胖乘客。 4)描写要求:表现老奶奶谋生的困苦和不幸遭遇。描写对 象:粗暴执法的城管队员。 2.学生写作。方法:每组完成对应的一幅画面,字数 200左右。 3.推荐交流。方法:每组推选一名写得最好的到台前朗 读;其他同学听后畅所欲言:主要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3.《口技》: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 大呼。两儿齐哭。俄而千百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 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于是宾客 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他们 的所有行为仿佛置身火场,从侧面很好的衬托出口技表演 者高超的技艺。) 4.《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 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 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 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透 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 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 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 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烘托和渲染文中特定人 物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


2)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 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 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 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 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 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 的情 3)以物衬物。如《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 山,略无阙处。重云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 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 江面之狭。)
侧面描写”训练
一、训练内容:侧面描写
二、训练目标:通过训练,学生能了解侧面
描写的作用,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学 习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三、训练重点:培养侧面描写的基本能力。



四、导写过程 (一)赏析导入 古人很善于侧面写人物的美,但很少直接写其美,例 如:《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行者见 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诗中运用了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通过旁观者见到罗敷时 的神态举止来表现罗敷的美:过路人看到她,不由自主地 放下担子捋着胡须注目而视;青年人看到她,脱下帽子戴 上帩头,想引起她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身边的犁,锄 地的人也忘记了手中的锄……。各种人都因罗敷而神魂颠 倒,你想罗敷有多美!这里不直接写罗敷美的形象,而从 侧面去写美的效果,引导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再创造” 一个罗敷。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 多的想象余地。真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收到 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2)【反衬】 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 事物来作陪衬,譬如以丑衬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 出”。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写林静, 以“鸟鸣”写山幽,以动写静,以动显静,化运为静,越 发描绘出山林的幽静。) 小结: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 计"这回时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 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 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 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 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3.侧面描写的性质分类

1)【正衬】 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譬如烘云 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涨船高”。在平时的作文中,我 们都在无意地运用侧面描写,如写风,常常通过写树的情 态变化来表现风的特征;写月,往往以描写水光荡漾的生 动景象来反映月色的皎洁;表欢乐喜悦的思想感情用美好 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表现悲哀忧愁的思想感 情用萧杀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注:后两者可反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