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寓言四则导学案
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 导学案(有答案)

30《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和概括寓意。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拉﹝﹞宙.斯﹝﹞庇.护﹝﹞饶.头﹝﹞较.量﹝﹞粘.住﹝﹞塞.翁﹝﹞何遽.﹝﹞堕.﹝﹞将.骏马﹝﹞折其髀.﹝﹞跛.足﹝﹞2. 解释加点的词⑴天雨.墙坏()不筑,⑵暮而果.大亡其财()⑶其家甚智.其子()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⑸马无故亡.而人胡()⑹此何遽不为福.乎()⑺居.数月()⑻家富.良马()⑼其子好.骑()⑽堕而折.其髀()⑾死者十九..()⑿此独以跛之故.()课堂探究1.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2.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寓言的意思吗?3.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智子疑邻》寓言的意思吗?4.《塞翁失马》告诉你怎样的道理?由《塞翁失马》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5、课内精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B.天/雨墙/坏C.其/邻人之父/亦云D.其家甚/智其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哀溺文序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项,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水暴.甚()②乘小船绝.湘水()③今何后.为?()④益怠.()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四则》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语文生本课堂导学案30《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和概括寓意。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拉﹝ ﹞宙斯﹝ ﹞庇护﹝ ﹞饶头﹝ ﹞ 较量﹝ ﹞粘住﹝ ﹞塞翁﹝ ﹞ 何遽 ﹝﹞ 堕﹝ ﹞ 将骏马﹝ ﹞ 折其髀﹝ ﹞ 跛足﹝ ﹞ 2. 解释加点的词 ⑴天雨墙坏( )不筑,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 ⑶ 其家甚智其子( ) 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⑸马无故亡而人胡 ( ) ⑹此何遽不为福乎 ( ) ⑺居数月( ) ⑻家富良马 ( ) ⑼其子好骑 ( ) ⑽堕而折其髀( ) ⑾死者十九 ( ) ⑿此独以跛之故( )
课堂探究 1.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2.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寓言的意思吗? 3.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智子疑邻》寓言的意思吗? 4.《塞翁失马》告诉你怎样的道理?由《塞翁失马》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 5、课内精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 B.天/雨墙/坏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其家甚/智其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项,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 水暴甚( )② 乘小船绝湘水( )③ 今何后为?( )④ 益怠( )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 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82cf1eeefdc8d376ee32d7.png)
30《寓言四则》目标呈现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文学常识。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一、预习热身1、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学科:语文教师:审核:语文组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难点】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课时】 3 课时【知识链接】1、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学案2:第30课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学案2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学会从故事寓意感知深刻的道理。
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祸福观。
学习重点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1.四则寓言写法的异同之处。
2.理解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
一、课前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跛()张牙舞爪()何遽()边塞( )髀()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2)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3)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4)居数月________(5)人皆吊之_______(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7)死者十九_________3.文学常识。
(1)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做__,《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作者相传是___的___。
(2)《智子疑邻》选自《____》,作者__末期著名思想家___,是“诸子百家”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____》,此书为西汉淮南____编著的。
4.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参考答案:1.hèbŏzhăojùsàibì2.(1)丢失(2)怎么就(3)逃跑(4)这里是经过的意思(5)对其不幸表示安慰(6)带领(7)十分之九,表示绝大多数3.(1)寓言古希腊伊索(2)韩非子∙说难战国韩非(3)淮南子∙人间训刘安4.A二、课内探究(一)议一议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什么?〔点拨〕: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2.你从《蚊子和狮子》中学到了什么?〔点拨〕:骄兵必败(二)说一说用自己的话复述《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并说一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点拨〕:《智》听意见只能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有偏见。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课型:讲读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重难点:3、4, 5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寓言定义:寓言。
这是一种隐含有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寓言的故事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生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
对于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寓言作者往往把它们人格化。
我国先秦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
古希腊产生的《伊索寓言》,历来为世界各国所传诵。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赫拉()庇护()饶头()堕而折其髀()3.解释加粗的字。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近塞之人,死者十九4.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5.试着概括寓言的寓意,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课时一、学习研讨1.导入2.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可看得:“现代人”----卖老发迹、教导、浅薄钱钟书读《伊索寓言》A、善变,自以为是B、吃死人饭C、不直知D、死要面子,一心往上要不得E、吝啬F、满足于缺陷G.要丑一起丑H、独占好处I、独占好处“我”认为:现代社会是非混淆、人心狡诈、世道不公。
三合作探究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思考:①“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的“笑”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②赫尔墨斯为什么先问宙斯、赫拉像的价钱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③一个银元是贵还是便宜?④如果蚊子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2、根据情节,归纳寓言寓意。
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 导学案

30、《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学会从故事寓意感知深刻的道理。
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祸福观。
【学习重点】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1、四则寓言写法的异同之处。
2、理解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跛()张牙舞爪()何遽()边塞( ) 髀()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2)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3)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 (4)居数月________(5)人皆吊之_______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7)死者十九_________3、文学常识。
(1)、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做__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作者相传是__ _的__ _ 。
(2)、《智子疑邻》选自《__ __ 》,作者_ _ 末期著名思想家__ _ ,是“诸子百家”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_ ___ 》,此书为西汉淮南__ __ 编著的。
4、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课内探究案】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学到了什么?3、用自己的话复述《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并说一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1、通过学《智子疑邻》一文,你认为我们对于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2、通过学《塞翁失马》一文,你觉得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请举例说明。
七年级语文上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0《寓言四则》导学案目标呈现、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文学常识。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一、预习热身资料链接、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30课《寓言四则》第1 课时
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包丽娟叶红红李德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二、预习检测:梳理语言的先关知识
三、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一)自主学习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虚荣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二)合作学习:
1.精度这则寓言,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可以用省略号)
一“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
修饰语: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
3、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蚊子和狮子》
(一)自主学习:
①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②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
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
(二)合作探究
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五、当堂检测
续写寓言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30课《寓言四则》第2 课时
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包丽娟叶红红李德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韩非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二、预习检测
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___________。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___________》,其作者相传是________ ___(国名)的___________(人名)。
2、《智子疑邻》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代)末期著名__________
家___________ (人名),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诵读,注意下列问题:
(1)、翻译时注意译出下列文言词语。
天雨墙坏.()而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2、补充下列句中省略部分。
①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②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
3.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
四、合作探究:
1、两人提的建议相同,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亲疏关系不同
2、从富人的角度,你可以明白什么道理?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
五、当堂检测:
1、假如你是邻人之父,知道自己受到怀疑,好心没得到好报,下次提建议时会注意什么问题?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则文言寓言中得到哪些启示?
1、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2、《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30课《寓言四则》第2 课时
主备人:白静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包丽娟叶红红李德银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测
1、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___________。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___________》,其作者相传是________ ___(国名)的___________(人名)。
2、《智子疑邻》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代)末期著名__________
家___________
(人名),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
二、学习《智子疑邻》
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
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
2.自由诵读,注意下列问题:
(1)、翻译时注意译出下列文言词语。
天雨墙坏.()而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2)、补充下列句中省略部分。
①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②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
3.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
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
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
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
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
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4.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你为寓
二次备课记录言设计一个合理的续编。
三、学习《塞翁失马》
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
2.自由诵读,注意下列文言词语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2)何遽
..(jù):()(3)其马将.(jiānɡ)胡骏马而归:()
(4)堕(duò)而折其髀.(bì):()
(5)人皆吊.之:()
(6)引弦
..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
()
(7)死者十九
..:()
(8)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3.畅读寓言,结合提示译成现代汉语,感知文意。
4.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转化关系原文句子
祸
福
祸
福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
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1)祸福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
求
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
(2)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
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
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
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6.集体诵读,深层体味。
【课堂练习】
一、引号的作用一般为:A、表引用;B表特定称谓;C表特殊含义;D表强调;E表讽刺或否定。
请指出下列句中的引号分别起什么作用。
(填序号即可)
1、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
2、忽然,在他的“黑洞”里,他第一次看见一个淡淡的光点在他的手心里移动着。
()
3、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
二、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狗仗人势雪中送炭愚公移山
(备选:A、精卫填海 B、锦上添花 C、狐假虎威 D、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