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导学案连连

22 寓言四则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并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与《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3.通过反复朗读,分析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并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并从中获得做人做事的教益。
过程与方法1.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新课导入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
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斯.()庇.护()凯.歌()遽.()髀.()跛.()溉汲..()..()杞.人()崩坠.()躇.步()跐蹈舍.然()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伊索寓言、伊索(2)《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伊索寓言、伊索(3)《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________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________名著。
吕不韦,道家4.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寓言四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寓言四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来表达道德、哲理或者社会问题。
在中国古代,寓言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和启发人们的思考。
本次导学案将以《寓言四则》为例,通过学习四则寓言,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智慧。
二、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寓言四则》中的道德寓意;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辨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导学内容1. 什么是寓言?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为载体,表达道德、哲理或社会问题的文学体裁。
寓言通常通过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形象来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并通过这些形象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2. 为什么要学习寓言?学习寓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智慧。
通过寓言,我们可以在愉快的阅读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3. 《寓言四则》的内容《寓言四则》包括四则寓言:《乌鸦和狐狸》、《老鼠与猫》、《狼与羊》和《蚂蚁与蝗虫》。
每则寓言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教训,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道德和智慧。
4. 寓言的启示通过学习《寓言四则》,我们可以领悟到以下几点启示:- 诚实守信,不可贪心;- 弱者应当团结一致,互相帮助;- 勤劳和节俭是成功的关键;- 要有远见和智慧,不要被短期利益蒙蔽。
四、导学活动1. 阅读《寓言四则》,理解每则寓言的寓意和教训。
2. 分组讨论每则寓言中的道德准则,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以小组形式创作一则寓言,表达自己对道德和智慧的理解。
4. 小结学习成果,总结寓言的启示和教训。
五、总结通过学习《寓言四则》,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还可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和智慧。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道德准则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思维能力,成为有道德修养和智慧的人。
愿我们都能从寓言中汲取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课时一、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导学案

30《寓言四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导学重点: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导学难点:1.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导学方法:1.诵读法。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
3.探究拓展法。
导学课时:3课时导学步骤:第一课时(总第93课时)导学要点:1. 自主预习,检查预习;2. 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听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解寓言的寓意;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文常填空。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多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是人或非生物。
篇幅大多短小,情节具有虚构性,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具有劝谕性和讽谏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比喻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淮南子》保存了一些神话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雕像(xiàng )赫(hè)拉宙斯(zhòu sī)庇( bì)护饶( ráo )头爱慕(mù)较量(jiào liàng)喇(lǎ)叭凯歌粘(zhān)住智子疑邻天雨(yù)塞(sài)翁失马其父( fǔ)曰父(fù)子何遽(jù)好(hào)骑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跛(bǒ)3、看注释,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寓言四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寓言四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寓言四则》中的每个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导学重点:1. 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寓言四则》中的四个寓言故事。
导学难点:1. 理解寓言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 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道德观念。
导学准备:1. 《寓言四则》文本;2. 笔记本和笔。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表达道德、哲理或政治寓意的文学形式。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知道哪些闻名的寓言作品?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二、进修《寓言四则》(30分钟)1. 请阅读《寓言四则》中的第一个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代表了什么?- 故事想要传达的道德是什么?2. 阅读第二个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回答以下问题:- 乌龟和兔子分别代表了什么?- 故事中的赛跑结果给我们什么启迪?3. 阅读第三个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回答以下问题:- 狼和小羊分别代表了什么?- 故事中的结局有何寓意?4. 阅读第四个寓言故事《蚂蚁和蝉》,回答以下问题:- 蚂蚁和蝉分别代表了什么?- 故事中蚂蚁和蝉的不同态度给我们什么启迪?三、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请同砚们就每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 思考一下,作者通过这四个寓言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四、作业安置(5分钟)1. 思考并写下《寓言四则》中每个故事的寓意;2.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寓言的理解和进修《寓言四则》的收获。
导学案总结:通过进修《寓言四则》,我们不仅了解了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还深入理解了每个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愿大家在接下来的进修中,不息探索文学世界,汲取智慧和力量。
《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一、导入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来表达道理或教训的文学形式。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也常常可以通过寓言来传达思想和价值观。
今天我们将进修四则寓言,通过这些故事来思考人生道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3. 思考寓言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
三、进修内容1. 《乌鸦喝水》2. 《狐狸与乌鸦》3. 《老狼的教训》4. 《乌龟和兔子》四、进修过程1. 介绍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作用;2. 分别讲解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让学生逐一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3. 分组讨论每则寓言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寓言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5.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寓言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五、教室延伸1.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则寓言,进行改编或创作,展示他们对寓言的理解和想象力;2. 观看相关寓言改编的动画片或短片,加深学生对寓言的印象和理解;3.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寓言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智慧。
六、教室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是否理解了寓言的含义和作用?是否能够分析和思考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是否能够将寓言的教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寓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七、作业安置1. 写一篇读后感,总结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和感悟;2. 选择一则寓言,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一遍,展示对寓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收集更多寓言故事,拓展对寓言的了解和认识。
八、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寓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寓言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智慧,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的学生在寓言的世界里,汲取智慧,感悟人生,成为品德高尚、思维急迅的新时代少年!。
《寓言四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寓言四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本进修案以《寓言四则》为主要内容,通过进修这四则寓言故事,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道德与生活的干系,培育同砚的沉思能力和责任性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四则寓言故事的寓意;2. 培育同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3. 培育同砚的沉思能力和裁定力。
三、教学过程1. 神箭手老师先向同砚简要介绍神箭手故事的情节,让同砚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然后让同砚听故事并观看相关图片,引导同砚沉思神箭手为何要在自己的箭上写上“必中”两字,从中引导同砚熟识到自大和尽力的重要性。
2. 卖火柴的小女孩老师向同砚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情节,提示同砚寓意中的主题:珍惜此刻、不息尽力。
然后让同砚谈论小女孩的遭遇和她的心态,引导同砚明白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去争取。
3. 乌鸦和狐狸老师简要介绍乌鸦和狐狸故事的情节,告知同砚这是一则关于谎言和虚伪的故事。
然后让同砚分析狐狸和乌鸦的行为,并谈论对于诚信与虚伪的看法。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同砚明白竭诚的重要性。
4. 骑马找马老师向同砚介绍骑马找马故事的情节,告知同砚这是一则关于勤勉细心的故事。
然后让同砚沉思为什么人们要勤勉细心地对待每一件小事,以及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从而引导同砚培育细心的习惯。
四、教室谈论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让同砚自由发言,分享对于每个寓言故事的看法和体会。
鼓舞同砚表达对于道德与生活的理解,激发同砚的沉思和创设力。
五、作业安置1.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2. 沉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沉思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不仅对道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培育了他们的沉思能力和责任性识。
期望同砚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尽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经受的人。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精通《寓言四则》中每则寓言的主题和寓意。
3.培育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统编版)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这这四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重点难点】1.自主阅读这这四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识文体、知出处1.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作者把所要说明的道理利用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寓”是寄托的意思,具体说,寓言就是把一种深刻的哲理或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
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 和“灵魂”(寓意) 两部分组成。
2.伊索和《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3.吕不韦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4.《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法、儒、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5.列子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6.《列子》《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天瑞》共由十四章组成,“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出自第十二章的节选。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言四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寓言四则》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以《寓言四则》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寓言四则》中的四个寓言故事,并理解其中的寓意;3. 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养;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三、进修内容1. 什么是寓言?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表达道德、哲理或社会现象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通过人物、动物或其他形象来传达一种道理或寓意。
2. 《寓言四则》故事简介(1)《狐狸和葡萄》:描述了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而自欺欺人的故事,寓意是不要因为得不到而贬低它。
(2)《乌鸦和狐狸》:讲述了狐狸用谄媚的话语哄骗乌鸦,使其落入陷阱的故事,寓意是不要轻易置信别人的花言巧语。
(3)《蝙蝠和鸽子》:描绘了蝙蝠因为外表与鸽子不同而被排斥的故事,寓意是不要因为外表不同而歧视他人。
(4)《乌龟和兔子》:讲述了乌龟通过坚持不懈最终战胜自负的兔子的故事,寓意是勤奋才能战胜懒惰。
四、进修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每个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见解。
2. 朗读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寓言四则》中的故事,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 创作续篇: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寓言四则》故事的续篇,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节,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讨论,分享对《寓言四则》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还能够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背后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通过分析、讨论和表演,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运用寓言中的智慧和道理,成为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第I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情节,领悟蕴含的寓意。
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1.易写错的字2庇(bi)护赫(h e)耳墨斯3.重点词语释义•(I )爱慕虚荣:将自身的优点或好处夸大然后出去炫耀,以期获得他人的羡慕。
(2 )凯歌:胜利的乐歌。
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集,伊索曾作为奴隶,到百姓中间,为大家讲了许多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讽刺了当时的贵族,并揭露了人的虚伪性。
后来,他把自己告诉人们的故事,收集起来,写了一部书,也就是著名的《伊索寓言》。
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而形成的一本书,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如“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均出自本书。
2.写作背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 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还有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三、素材积累《伊索寓言》的经典故事及寓意⑴⑵⑶《芯站在屋顶的小山羊和狼》:地利与天机常常给人勇气去与强者抗争。
《老猎狗》: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蚂蚁和屎壳郎》: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的人总能避免灾难。
四、结构思路赫耳墨「三问:宙斯像赫拉像自己的像1I I i三答:一个银元贵一点饶头,白送《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蚊子和狮子》中,蚊子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蚊子为什么两次吹响了喇叭?《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如何理解此“笑”呢?探究如果要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加一个结尾,你会怎样写呢?要符合文中的情境。
【当堂达标】1.填空。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别)人。
2.下列句子中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 .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 .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易读错的字粘(zh a)住饶头(r GD)《狐狸和山羊》《寡妇与母鸡》《徒劳的寒鸦》东西被剥离时,: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借助别人的东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当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就会原形毕露。
⑷⑸⑹像者蚊子和狮子蚊子战胜狮子'〔蚊子败给蜘蛛课堂导学【导学探究】问题一问题二次喇叭,战斗前:战斗后:问题三,作者是(国课后提高一、积累与运用1.《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____________________ 狗仗人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中送炭__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选:A.精卫填海 B .锦上添花C .狐假虎威D .缘木求鱼3.读下列《伊索寓言》,依次概括寓意正确的一项是()蚂蚁和蝉: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
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
”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两只口袋: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 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衔肉的狗: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
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
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乌龟和老鹰:乌龟请求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
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
乌龟掉到石头上,摔得粉碎。
狐狸和葡萄:狐狸饥饿,看见架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想摘,又摘不到。
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这是酸的。
”小蟹和母蟹: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为什么横着走路?要直着走才合适。
”小蟹回答说:“妈妈,你带路,我照着走吧。
”可是那母蟹不会直着走,于是孩子说她笨。
①办不成事,勿推托时机未成熟。
②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③劝别人做容易,自己做难。
④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却瞧不见自己的。
⑤人,不要太贪心。
⑥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A.⑥④②①③⑤ B .⑥⑤②③①④C.⑥④③②⑤① D .⑥④⑤②①③、拓展阅读阅读下列寓言,完成4〜7题。
最好的朋友往往也会闹点氛别扭。
墨与砚从来就是一对配合得很好的伙伴。
据说,他们也有过一次矛盾。
有一天,黑墨忽然长叹一声,对砚台说:“老兄啊!我不想跟你厮守下去了。
就凭我这副乌黑硬朗的身骨,到哪儿不受欢迎?干吗要在你这小天地里转一辈子呢?”啦啦地转动起来,一边转一边高声对砚台说:“今天,我要让你看看我的能耐!瞧 我转得多灵活,多带劲,简直就像在溜冰场上进行滑冰表演一样!”黑墨转啊,转啊!转得头昏眼花,猛一跤跌在桌面上,腰也扭了,腿也折了, 可是瞧瞧桌面上,却一点墨汁也没有。
砚台诚恳地说:“你不听忠告,才吃了这个大亏。
你把自己的能耐估计得太高 了,其实,离开了水和我,你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快回来吧!”黑墨重新跳进砚台,转上几圈,脚下就涌出了香喷喷的墨汁。
从此以后,黑墨就安心地在砚台里转墨,再也不想跳出去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分别找出能表现黑墨骄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有关句子。
文中“腰也扭了,腿也折了”实际上是黑墨______________ 你能用两句名言来表达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受到的启示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砚台翻了翻眼皮,瞪着黑墨问。
黑墨昂着头,傲慢地答道:“你这点小肚子,岂能容纳我这块大料?你瞧我稍 微转动一下身子,就碰到你的腹壁;再一转身,就要顶穿你的肚皮了。
要是让我出 去,在桌面上或是地面上打转转,保证可以磨出更多的墨汁来。
” “我劝你别好高鹫远了,”砚台笑了笑对黑墨说,“实践证明, 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将一事无成。
“哼!你压制我的才能这么多年了, 那副黑面孔,气势汹汹地质问砚台。
“我这是好心劝你,听不听由你。
” “不管你怎么说,我也要离开你!”只有我们密切 难道还想压我一辈子吗? ” 说完,黑墨腾地跳出砚台,黑墨拉长了他 在桌面上呼呼4. 5. 6. 7. 情形的拟人化。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第2课时导学目标1. 积累两则寓言中的实词和虚词。
2. 理解两则寓言蕴含的寓意。
自主预习 一、字词积累 1. 易写错的字何遽(j 0 堕(du c )而折其髀(b 1) 2. 易读错的字塞(S ①翁跛(b 0 )之故 3. 重点实词(I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擅长、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5)其邻人之父亦云(老人) 4. 一词多义r 之其邻人之父亦云(助词,的)(2)5此独以跛之故(助词,的) L 人皆吊之(代词,他,代塞翁) 厂而暮而果大亡其财(舒缓语气,不译)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3).马无故亡而人胡(表承接)r 富宋有富人(富有的) ()1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⑷1家富良马(有许多)堕而折其髀(表承接)J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表修饰)5. 词类活用现象(1) 智子疑邻(智,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聪明) (2) 天雨墙坏(雨,名词作动词,下雨)(3)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4) 家富良马(富,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 6 .古今异义(1) 亡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2) 居古义:经过。
今义:居住。
(3) 十九古义:十分之九。
今义:数字十九 、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1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约前 280—前233),战国末期韩 国人,著名思想家。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 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 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
2.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 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 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曲折地 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等,都是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三、素材积累 古代寓言故事狐假虎威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买犊还珠南辕北辙亡羊补牢 堰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滥竿充数画蛇添足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问题一翻译下列句子。
1 .不筑,必将有盗。
3. 此何遽不为福乎?4.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问题二 《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 《塞翁失马》这则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 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当堂达标】1. 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 其邻人之父/亦云 B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 下面关于寓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 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B.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 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印)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瘸腿) 堕而折其髀(掉下来)(大腿)引弦而战(Xi善于)⑷ ⑹⑴r 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I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马/无故亡而人胡C寓言在创作上不太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D.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阅读《智子疑邻》,回答3〜5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简析“其邻人之父亦云”中“亦云”的作用。
二、拓展阅读(2012 -山东省) 阅读下列寓言,完成4一7题4.邻人之父如果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你合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