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寓言四则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 导学案(有答案)

语文: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 导学案(有答案)

30《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和概括寓意。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拉﹝﹞宙.斯﹝﹞庇.护﹝﹞饶.头﹝﹞较.量﹝﹞粘.住﹝﹞塞.翁﹝﹞何遽.﹝﹞堕.﹝﹞将.骏马﹝﹞折其髀.﹝﹞跛.足﹝﹞2. 解释加点的词⑴天雨.墙坏()不筑,⑵暮而果.大亡其财()⑶其家甚智.其子()⑷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⑸马无故亡.而人胡()⑹此何遽不为福.乎()⑺居.数月()⑻家富.良马()⑼其子好.骑()⑽堕而折.其髀()⑾死者十九..()⑿此独以跛之故.()课堂探究1.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吗?请试一试。

2.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蚊子和狮子》寓言的意思吗?3.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智子疑邻》寓言的意思吗?4.《塞翁失马》告诉你怎样的道理?由《塞翁失马》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5、课内精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B.天/雨墙/坏C.其/邻人之父/亦云D.其家甚/智其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哀溺文序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项,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水暴.甚()②乘小船绝.湘水()③今何后.为?()④益怠.()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寓言四则》1、学会“经过品尝要害词语了解寓言意义”的阅览办法。

2、联络日子经验,选定视点灵敏了解涵义。

1、圈注法。

2、小组协作谈论法。

榜首课时一、导入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

二、寓言相关常识介绍寓言,“寓”是寄予的意思,即以比方性的故事寄涵义味深长的道理,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挖苦的故事。

其篇幅矮小,言语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所以人,也可所以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艰深的道理从简略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明显的道理性和挖苦性。

寓言在发明上常常运用夸大和拟人等方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现已盛行。

诸子百家作品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撒播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闻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三、伊索与《伊索寓言》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

相传他原是古希腊萨摩斯岛雅德蒙家中的一个奴隶,因才智拔尖,长于叙述寓言故事,遭到主人欣赏,给了他自在。

今后他游历希腊各地,收支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殿。

公元前五世纪末,“伊索”这个姓名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端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间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布衣或奴隶的思维爱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我国。

四、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魂灵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经验好比是魂灵。

”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魂灵”,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请考虑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征?教师清晰:榜首段叙述故事,第二段点明涵义。

2.品尝要害词语,了解赫耳墨斯倾慕虚荣的性情。

(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要害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2)安排谈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世的动机和意图是什么?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阐明晰什么?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保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主意表明晰什么?学生答复,教师指点、清晰:①“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姓名”赫耳墨斯所关怀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粉饰之辞,实践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倾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30《寓言四则》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30《寓言四则》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30《寓言四则》导学案目标呈现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文学常识。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一、预习热身资料链接1、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寓言四则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30寓言四则1.辨字组词。

(1)赫()郝()(2)慕()募()幕()墓()(3)雕()凋()(4)粘()沾()贴()帖()2.解释加点的词。

暮而果大亡.其财()马无故亡.()而入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而.()疑邻人之父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及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

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

《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

《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1.常识填空:寓言是以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和拟人等手法。

2.翻译下列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2)马无故而入胡(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胡人大入塞(5)丁壮者引弦而战(6)而疑邻人之父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

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

30、《寓言四则》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学会从故事寓意感知深刻的道理。

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祸福观。

【学习重点】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1、四则寓言写法的异同之处。

2、理解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跛()张牙舞爪()何遽()边塞( ) 髀()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2)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3)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4)居数月________(5)人皆吊之_______(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7)死者十九_________3、文学常识。

(1)、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做__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作者相传是___的___ 。

(2)、《智子疑邻》选自《____ 》,作者__ 末期著名思想家___ ,是“诸子百家”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____ 》,此书为西汉淮南____ 编著的。

4、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寓言故事传达着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四则》,看看我们能获得哪些人生经验。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朗读录音)2、学生听读,画出疑难词句。

第三十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第三十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一、学习目标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2.了解寓言的特点,弄懂后两则寓言的寓意及启示。

(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欣赏寓言故事的美。

(难点)二、学习过程(一)探究学习1.自由诵读,解释下列字词:(1)智子疑邻:智:(2)筑:(3)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果:亡:2.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

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3.《智子疑邻》中说明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3.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塞翁失马》1.畅读寓言,结合提示译成现代汉语,感知文意。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4.《塞翁失马》问题引导:在寓言中“福”与“祸”是怎样转化的?塞翁与众人的反应有何不同?塞翁是一个怎样的人?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当堂检测1.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_________。

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一书中,《韩非子》共20卷,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________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

2.《淮南子》又名《___________》,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

3.《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西汉淮南王______等编著。

“塞翁失马”如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连用,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寓言四则》导学案 第30课寓言四则【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赫()耳摩斯较量()粘住()爪子()天雨墙坏()何遽()马无故亡()ráo头折其bì引xiánbǒ脚庇护()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妒忌跛脚拈结张牙舞爪B.雕塑何遽俯视洋洋自得C.蜘蛛饶头庇护大模大样D.伊索韩非喇叭塞翁失马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⑴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⑵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⑶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⑷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4.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无故亡/而入胡。

B.暮而/果/大亡其财。

C.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D.此/何遽/不为福乎?5.填空。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___。

(2)《智子疑邻》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着名的家。

(3)《塞翁失马》选自《》,又名《》,西汉淮南王编着。

【综合运用】6.(2010,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

他什幺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

花中有刺!”第三个却眼睛一亮,说:“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

风景时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他是个乐观主义者。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1)请在原文的横线处填写一句适当的话。

(10个字以内,注意上下文连贯)(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

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稿第二课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学习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一、课前预习: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二、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熟记解词和句子翻译。

④组内小测,加以巩固。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乎?”..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堕.而折其髀...马其子好骑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④复述课文大意三、熟悉情节(略)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①宋国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则文言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④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五、成果展示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适当指导六、拓展延伸:阅读寓言故事,扫清文言障碍,分析蕴含哲理。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①,先自度(duó)②其足,而置③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⑤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⑥。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⑦,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①欲买履者:想买鞋子的人②度(duó):量尺寸③置:放在④坐,通“座”,座位⑤操:拿⑥度(dù):尺码⑦罢:散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30课《寓言四则》学科:语文教师:______ 审核:语文组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 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口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垂难点】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课时】3课时【知识链接】1、体裁介绍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屮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粋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相关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伊索(Aesop620~560B • 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同罚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出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來,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Z 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门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其屮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虑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

其形式简洁精练, 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伊索寓言》人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的神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众神之王。

他掌管着天地的秩序。

赫拉,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 一译海尔梅斯。

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 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

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3)《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等编著。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而它转身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希腊寓言故事,看看它们讲了什么故事,又蕴涵怎样的哲理。

二、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1、寓言定义:寓言。

这是一•种隐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屮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获得一些教训。

寓言的故事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生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

对于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寓言作者往往把它们人格化。

我国先秦的寓言创作,成就很高,许多寓言故事流传至今。

古希腊产生的《伊索寓言》,历來为世界各国所传诵。

2、参看知识链接。

三、研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这则寓言通过对话描写來刻画人物形象。

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三问三答, 模拟他们的语气进行朗读。

2、品味关键词:一“笑”两“想”三“问”,理解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并分析其寓意。

3、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四、学习《蚊子和狮子》1、这则寓言的故事部分主要写了哪些情节?2、分析蚊子战胜狮了的原因?3、分析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原因?4、这则寓言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你还能换个角度说出其他寓意吗?%1.比较阅读两则寓言有何共同Z处?写法上:内容上:六、拓展延伸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来掩饰难堪和尴尬?2、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败给一个无名小卒,你打算怎样去安慰他?狮了知道蚊子死在蜘蛛手上,会怎么想?七、课堂小结八、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智子疑邻一、导入新课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创始人。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耍途径。

)自由读课文。

要求:朗读中不添字,不漏字,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说说不认识或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词。

大声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智:巩:父:暮: 亡:果:耒被采纳。

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

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 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

1、2、3、1怎通文意:对照课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2、 解释下列词语、句子意义:(1) 、智子疑邻 (2) 、不筑 (3) 、其邻人之父亦云 (4) 、暮而果大亡其财 3、 翻译寓言。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了th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Z 父。

四、熟悉情节1、 宋人家中被盗的原因何在?2、 在宋人家被盗前,哪些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3、他们的建议一样吗?4、被盗后宋人对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五、探究寓意1、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2、这则寓言有何寓意?3、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六、奇思妙想假如你是“邻人Z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彖,你会有什么反应?七、小结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三课时塞翁失马一、导入《淮南子》,又名 ____________ 。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朵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些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姻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二、初读•…读准确,读通畅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朗读中不添字,不漏字,每一个字都读准确。

2、说说不认识或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掌握故事情节马人居其人其 堕而折其髀()胡骏马而归)Z)骑))1、疏通文意:对照课文卜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 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2、解释下列词语、句子意义: 近塞上之人有善( )术者3、翻译寓言,复述故事。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Z,具父F1: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Z 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和保。

四、研读提问题,探寓意1、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口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 化的?五、现实意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 有什么积( )而入胡 )Z )数月死者十九(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学习讨论生活中总有得与失、祸与福,学习了这篇寓言故事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七、小结八、积累背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