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基准选择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用的基准。 用的基准。图1
基 准 的 概 念 及 其 分 类
基 准 的 概 念 及 其 分 类 短阶梯 轴的三 个设计 尺寸d、 尺寸 、 D和C 和
基 准 的 概 念 及 其 分 类
(三)基准的分析 分析基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分析基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基准是依据的意思,必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时, 基准是依据的意思,必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基 准是轮廓要素, 如圆柱面、平面等;有时, 准是轮廓要素 , 如圆柱面 、 平面等 ; 有时 , 基准是中心 要素,如球心、轴线、中心平面等。 要素,如球心、轴线、中心平面等。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正确选择定位基准对保 证零件表面间的位置要求(位置尺寸和位置精度) 证零件表面间的位置要求(位置尺寸和位置精度)和安 排加工顺序都有很大的影响。用夹具装夹时, 排加工顺序都有很大的影响。用夹具装夹时,定位基准 的选择还会影响到夹具的结构。 的选择还会影响到夹具的结构。
基准要 有 应 轴的轴线必 。
。要分
是圆柱面 的
是圆柱面的轴线, 是圆柱面的轴线,两 以 ,如 。 ,
, 有时 要分 轴线的
的 要
。
的轴线, 的轴线,
选择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 选择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 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称为精基准。 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称为精基准。 定 位 基 准 的 选 择 (二)粗基准的选择 (三)基准的选择 原则综合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是从保证工件精度要求出发的,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是从保证工件精度要求出发的, 因而分析定位基准选择的顺序就应从精基准到粗基准。 因而分析定位基准选择的顺序就应从精基准到粗基准。 (一)精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

最小加工余量原则:是指当零件上有多个表面需 要加工时,选择其中加工余量较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以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例如,下图所示阶梯轴,因φ55mm外圆表面在两段 轴颈中加工余量较小,故应选其作为粗基准。如果选择 φ108mm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φ55mm外圆表面时, 若两外圆轴线的偏差为3mm,则会使φ55mm外圆表面一 侧的加工余量不足,造成工件报废。
便于装夹原则:是指所选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 位准确、稳定,装夹方便、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 作方便。
二、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粗基准的具体选择原则包括重要表面原则、保 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最小加工余量原则、不重复 使用原则和便于装夹原则。
重要表面原则:是指为保证工件某些重要表面加 工余量均匀,选择该表面作为粗基准。
机械制造技术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首先应考虑的是 选择怎样的精基准定位,把工件加工出来;然后考 虑选择怎样的粗基准定位,把用作精基准的表面加 工出来。
一、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包括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 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和便于装夹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是指选择工序基准作定位基准,以 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在对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 有决定性影响的工序中,一般不应违反这一原则,否 则,由于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精度将难以保证。
机械制造技术
不重复使用原准的误差很大,重复 使用将会产生很大的加工误差。
便于装夹原则:是指选择的粗基准应使定位准确, 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此,要求选 用的粗基准应尽可能平整、光洁,有足够大尺寸,不 允许有锻造飞边、铸造浇冒口或其他缺陷,也不能选 用铸造分型面作为粗基准。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在定位的原理中已讲到,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实际上是以工件上的某些基准面与夹具上定位元件保持接触,从而限制工件的自由度。
那么,究竟选择工件上哪些面与夹具的定位元件相接触为好呢?这就是定位基准的选择问题。
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零件表面间的位置尺寸和位置精度,而且还影响整个工艺过程的安排和夹具的结构,必须十分重视。
在介绍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之前,先介绍有关基础准的一般知识。
(一)基准的概念及分类基准的广义含义就是“依据”的意思。
机械制造中所说的基准是指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根据作用和应用场合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设计基准零件图上用以确定零件上某些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2.工艺基准,零件加工与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它包括以下几种。
(1)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标注本工序加工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基准。
就其实质来说,与设计基准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工序图的基准。
工序基准大多与设计基准重合,有时为了加工方便,也有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与定位基准重合的。
(2)定位基准加工中,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如用直接找正法装夹工件,找正面是定位基准;用划线找正法装夹,所划线为定位基准;用夹具装夹,工件与定位元件相接触的面是定位基准。
作为定位基准的点、线、面,可能是工件上的某些面,也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心线、中心平面、球心等,往往需要通过工件某些定位表面来体现,这些表面称为定位基面。
例如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工件外圆,体现以轴线为定位基准,外圆面为定位基面。
严格地说,定位基准与定位基面有时并不是一回事,但可以替代,这中间存在一个误差问题,有关这个问题在夹具设计一章讲授。
(3)测量基准工件在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4)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课件

定位基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01
选择合理的定位基准可以缩短工 件的装夹和调整时间,提高加工 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2
定位基准的选择应考虑工件的加 工顺序和加工设备的布局,以实 现流水作业和自动化生产,进一 步提高生产效率。
02
CATALOGUE
定位基准的分类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基 准,用于确定产品或部件的位置
互为基准原则
总结词
当两个或多个零件相互配合时,应以配合面作为共同基准, 以提高装配精度和零件配合质量。
详细描述
互为基准原则是指在两个或多个零件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应 选择配合面作为共同的定位基准。这样可以确保零件在装配 过程中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装配质量和零件配合的稳定性 。
自为基准原则
总结词
对于某些加工表面,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和加工质量。
精加工阶段
选择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定位基 准,以确保工件的加工精度。
根据加工方法选择定位基准
01
02
03
车削加工
选择圆周面作为定位基准 ,以方便夹具的设计和制 造。
铣削加工
选择平面或圆柱面作为定 位基准,以适应不同的加 工需求。
磨削加工
选择高精度的平面或球面 作为定位基准,以减小磨 削误差。
05
详细描述
自为基准原则适用于某些需要高精度加工的表面,如孔、槽等。在这些情况下,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 作为定位基准,以确保加工过程中工件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从而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统一基准原则
总结词
在多道工序中,应尽量使用统一的定位基准,以减少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和重新定位误差。
定位基准的选择

(3)互为基准原则 当两个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时, 则两个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可以不断 提高定位基准的精度,保证两个表面之间 相互位置精度。 如加工套筒类,当内、外圆柱表面的 同轴度要求较高时,先以孔定位加工外圆, 再以外圆定位加工孔,反复加工几次就可 大大提高同轴度精度。
(4)自为基准的原则
(2)基准不变的原则
尽可能使各个工序的定位基准相同。 如轴类零件的整个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工序 都以两个顶尖孔为定位基准;齿轮加工的 工艺过程中大部分工序以内孔和端面为定 位基准;箱体加工中,若批量较大,大部 分工序以平面和两个销孔为定位基准。
基准不变的好处是,可使各工序所用的夹具 统一,从而减少了设计和制造夹具的时间和费用, 加速了生产准备工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多数表 面用同一组定位基准进行加工,避免因基准转换 过多带来的误差,有利于保证其相互位置精度; 由于基准不变就有可能在一次装夹中加工许多表 面,使各表面之间达到很高的位置精度,又可避 免由于多次装夹带来的装夹误差和减少多次装载 工件的辅助时间,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12-2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 确定一些点、线、面位置时所依据的 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基准的分类
根据基准的用途,基准可分 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设计基准
设计人员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时所依据的那些 点、线、面称为设计基准。如图(a),端面C是端面A.、B的设计 基准;中心线O—O是外圆柱面和加的设计基准;中心O是E面的设 计基准。
5.3.3 定位基准的选择
选择定位基准主要是为了保证零件加工表面之间以及加工 表面与未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粗基准 定 位 基 准 精基准
以未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粗 基准,也就是第一道工序所用的定位基 准为粗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的选择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有定位工序的选择问题。
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 对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合理安排加工顺序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基准的概念基准是指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按其功能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设计基准在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如图1所示的钻套零件,轴线0-0 是各外圆、内孔的设计基准;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2)定位基准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即将工件定位)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如图1所示钻套零件,用内孔装在心轴上磨削外圆表面时,内孔就是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又可以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两种。
机械加工的最初工序只能用工件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专业理论课题:定位基准的选择专业:学期:牛[[宀丰制疋者:页数:第1页共2页准则称为精基准。
(3)测量基准零件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如图2所示,用高度尺2测量零件1上内孔的深度时,表面A即为测量基准。
(4)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如图1所示钻套,外圆①28K6及端面B即为装配基准。
3、基准分类图粗基准精基准辅加基准图3基准分类图A4、讨论如右图4所示,加工B面时, 设计基准,定位基准分别是什么?专业理论课题:定位基准的选择专业:学期:牛[[宀丰制疋者:页数:第2页共2页2设计基准工艺基准。
第5讲 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5讲 定位基准的选择
1.6.1 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1.6.2 工件定位原理
1.6.3 工件的定位方式和装夹方式
2
1.6.1 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1.基准的概念 用来标注或测量其他点、线、面的位置尺寸的 点、线、面,称为基准。基准可以是假想的点、线、 面,如几何中心、对称线、中心线、轴线、对称平 面等,也可以是工件上的点、线、面。 根据基准的功能 不同可分设计基准和 工艺基准两大类。 如图所示,A面为基准面
④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表 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较高,加 工余量小而均匀时,多以两 表面互为基准加工。
如导套的加工,先装夹 外圆以外圆柱面定位,磨内 孔;然后再以加工好的内孔 在芯轴上定位,磨外圆,从 而达到较高的同轴度。
采用互为基准磨内孔和外圆
a) 工件简图 b) 磨内孔 c) 在心轴上磨外圆
3.2.2工件定位原理 1. 六点定则 用空间合理布置的6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6个自 由度后,工件的位置被完全确定,这个原理称为 六点定位规则,简称为六点定则。 工件在未定位前,任意放置在空间直角坐标系 中的自由物体,有六个自由度。
②选择要求加工余量均匀的面作粗基准。
如图所示,下模座上表面B是安 装其他模板的基准面,要求其加 工余量均匀。此时就需将上表面 B作为粗基准,先加工出模座的 下表面A,再以下表面A作为精基 准加工上表面B,这时上表面B的 加工余量就比较均匀,且又比较 小。
冲压模座的粗基准选择
③选择余量小的面为粗基准,以保证各加工面有 足够的加工余量 ④选择面积大而平整或缺陷少的表面为粗基准, 以便装夹可靠。
这里的工件定位,是必须确保工件定位面与 支承点始终保持接触,即保证工件位置正确后夹 得足够紧,就不会有相反方向移动或转动可能性 了。
定位基准的选择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定位基准的选择 1. 粗基准选择原则
图9.13 床身导轨的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定位基准的选择 2. 精基准选择原则
以上选择原则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是长期加工工 艺经验的积累
有些原则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在具体使用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和 矛盾的主要方面
选择时力求所选基准能实现低成本、低消耗,并使夹具结构简 单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定位基准的选择 2. 精基准选择原则
• 定位基准的选择 2. 精基准选择原则
1) 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的重点(出发点)
主要考虑减少定位误差,保证加工精度 装夹应方便、准确、可靠、稳定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定位基准的选择 2. 精基准选择原则
2)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 互为基准原则 自为基准原则 对精基准的要求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定位基准的选择 3. 辅助基准
图9.16 活塞加工作用的辅助基准
机械制造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定位基准的选择
各工序定位基准的选择,影响着加工精度、工艺流程、夹具的 结构及实现流水线、自动线的可能性
选择定位基准时,一般是先看用哪些表面为基准能最好地把各 个表面都加工出来,然后再考虑选择哪个表面为粗基准来加工被选 为精基准的表面。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定位基准的选择 1. 粗基准选择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加工卷板机,空心主轴零件时,作为定位基准的中心孔,因钻出通孔而消失。
为了在通孔加工之后还能使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常采用带有中心孔的锥堵或锥套心轴,当主轴孔的锥’度较小时(如车床主轴锥孔,锥度为莫氏6号),可使用锥堵,如图4-3a所示;当主轴孔的锥度较大(如铣床主轴)或为圆柱孔时,则用锥套心轴,如图4-3b所示。
采用锥堵应注意以下几点:锥堵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其中心孔既是锥堵本身制造的定位基准,又是磨削主轴的精基准,因而必须保证锥堵上锥面与中心孔有较高的同轴度。
另外,在使用锥堵时,应尽量减少锥堵装夹次数。
这是因为工件锥孔与锥堵上锥角不可能完全一样,重新装夹势必引起安装误差,故中、小批生产时,锥堵安装后一般不中途更换。
综上所述,液压卷板机空心主轴零件定位基准的使用与转换,大致采用这样的方式:开始时以外一作粗基准铣端面钻中心孔,为粗车外圈准备好定位基准。
粗车外圈又为深孔加工准备好定位基准,钻深孔时采用一夹(夹一头外圆)一托(托一头外圆)的装夹方式。
之后即加工好曹后锥孔,以便安装锥堵,为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外圆准备好定位基准。
终磨锥孔之后,必须磨好轴颈表面,以便用支承轴殒定位来磨锥孔,从而保证锥孔的精度。
轴类零件的定位基准,卷板机尽量采用两中心孔。
因为轴类零件各外圆表面、锥孔、螺纹等表面的设计基准都是轴线,采用两中心孔定位,既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又符合基统一原则。
但有些情况下却只能用其它表面作定位基准:如车削与磨削锥孔时,选择外圆表面为定位基准;外圆表面粗加工时,为提高零件的装夹刚度,选择一夹一顶(一头用卡盘夹紧外圆.一头用中心孔定位夹紧)的定位方式;磨锥孔时,一般多选择主轴的装配基准(前后支承轴颈)作为定位基准。
这样,可消除基准不重合所引起的宠位误差,使锥孔的径向圆跳动易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