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课件PPT

合集下载

《风筝》课件ppt

《风筝》课件ppt
风筝的定义
风筝是一种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风力使其上升并在空中保持平衡的玩 具或运动器材。
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据说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中国的一位名叫墨翟的木匠发明 的。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墨翟制造了一只木鸟,据说可以在空中飞行一段时 间。
风筝的发展历程
古代风筝的发展
自墨翟发明风筝以来,风筝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在古代,风筝被用 于军事、通讯、娱乐等多个领域。
风筝的教育和传承
探讨风筝在教育和传承方面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如民间文化传承 、爱国主义教育等。
风筝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阐述风筝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如文化交流、 旅游推广等。
04
风筝的制作技巧和工艺流程
风筝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绘图设计
根据需求和创意绘制风筝的设计图,注重美学和 力学的结合。
装尾巴
绑线和试飞
将一根或多根线系在风筝的尾部,以保持平 衡并防止风筝翻转。
根据需要绑上牵引线和调整线,然后在开阔 地进行试飞。
风筝制作的注意事项和难点解析
安全防护
使用刀具和粘合剂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 伤。
平衡调整
在制作和试飞过程中要不断调整风筝的平 衡,以确保顺利飞行。
材料选择
不同规格和类型的风筝需要选用不同材料 ,要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效果。
THANK YOU.
制作技艺
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艺和经验,对于细节的 处理要到位。
05
风筝的创新与未来发展
风筝制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探讨风筝制作技术的创新实践,包括新材料、结构、工艺 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新型风筝制作技术的创新实践,如采用新型轻量化材 料、优化结构设计、先进的制作工艺等,以及这些创新对 提高风筝性能、降低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风筝》ppt课件

《风筝》ppt课件
风筝
contents
目录
• 风筝的历史 • 风筝的制作 • 风筝的玩法 • 风筝的文化意义 • 风筝的未来发展
风筝的历史
01
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
据史书记载,风筝最早可追溯到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主要用于军 事通讯。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 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工具。
风筝的传说
风筝的起源与鲁班制作木鸟的传 说有关。据说鲁班制作了一只木 鸟,能在空中飞翔三天而不落, 这被认为是风筝的雏形。
05
风筝的未来发展
风筝的创新设计
创新材料
利用新型材料如碳纤维、 高分子材料等,提高风筝 的强度和轻量化。
智能化
结合电子技术和传感器, 开发具备自动控制和监测 功能的风筝。
多功能化
设计具备灯光、声音等多 种效果的风筝,满足不同 人群的需求。
风筝的环保意义
减少碳排放
风筝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了汽车和飞机 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
操控技巧
风筝的飞行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操控者需要掌握如何 调整风筝的角度、高度和方向,以确保风筝能够稳定地飞 行。
风筝的玩法分类
基本玩法
最基本的玩法是让风筝自由飞翔 ,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这种 玩法适合初学者和放松心情的人

竞技玩法
风筝也可以用于竞技活动,如风筝 冲浪、风筝滑翔等。这些活动需要 更高的技巧和经验,但可以带来更 刺激的体验。
风筝的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的发展
唐宋时期,风筝的制作材料从木质转变为纸制,形状和图案也更加多样化。这 一时期,风筝逐渐成为人们娱乐和竞技的工具。
现代风筝的演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风筝在材料、设计和飞行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同时,风筝也成为了航空模型运动的一部分,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参与。

《风筝》课件完美版

《风筝》课件完美版

实际指的是每个孩子的理想。
3/23/2022
自己大声的读课文
文中的小朋友们的风筝 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课文解析
• 在我童年的梦里,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 草地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 迎着风飞着。那些在空中飞着的 ,都是我们
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 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 你看,那样子像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 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长大后当 海军。此刻,我似乎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 翻滚的波浪……那个飞机风筝是小强的,他 相当飞行员。他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 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3/23/2022
风筝
结构梳理
童年的梦——放 风筝
海军——“我”
梦想与风 筝对应
飞行员——小强 昆虫学家——微薇 建筑师——小明
放飞自己 的梦想
音乐家——根子 ……
拓展提主升题概括
课文把风筝与孩子们的理想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通过“我”的所见所感,表 达了孩子们美好的理想与愿望。
拓展提拓升展提升
课文中的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理想, 你的理想是什么呀?说一说吧。
拓展提心升灵感悟
一个小小的风筝,代表了美好的愿 望。放飞自己的梦想,是每个人的愿望。 让我们的理想伴随着柔和的春风在天空 中翱翔!
心灵感悟
随堂练习
随堂练1习、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在词语 积累本上。
2、收集一些描写风筝样子的词语, 下节课交流。
1.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一个像 雷锋一 样乐于 助人、 关心他 人的好 孩子。 2.通过欣赏图片、诵读,想象等方法 走入文 本的情 境,体 会汉蒙 情深、 民族团 结的思 想感情 ,激发 学生热 爱草原 、热爱 草原人 民的感 情。 3.再 向 远 一 点 的地 方望去 ,湖水 在春风 的吹拂 下,泛 起鱼鳞 般的波 纹。 4.首 先 映 入 我 眼帘 的是一 排绿色 的小松 树。 5.紧 接 着 就 是 树下 那些五 颜六色 的小花 让我看 得眼花 缭乱。 6.更 远 处 , 湖 面有 很多船 ,来来 往往。 渔民在 湖面上 撒网捕 鱼,一 派繁忙 的景象 。 7.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 向,就 是把大 部分时 间花费 在看电 视和看 漫画书 上,而 不喜欢 阅读文 字比较 多的书 籍。

《风筝》PPT

《风筝》PPT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为了照亮夜空,星星才站在天空的高处。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孤独并不可怕,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可怕的是害怕孤独。
一个华丽短暂的梦,一个残酷漫长的现实。
别拿自己的无知说成是别人的愚昧!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威武:力量强大。 驾驶:操纵使车行使。 双胞胎:同一个胎里两个婴儿,两个人同一胎出生。
朗读感悟
轻声读课文, 看看课文描写了哪 些小朋友的风筝, 找出描写他们风筝 样子的句子,多读 几遍。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朗读感悟
想象未来的水兵“我 ”、飞行员“强强”、昆 虫学家“薇薇”、建筑大 师“大喜”、音乐家“根 子”会是什么样,他们会 做些什么?
第五自然段简略地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想象芳芳会想些什么?她 想好了没有?
最后一自然段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和 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 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 越远?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展开想象
朗读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和“强强”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学生想象水兵 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时的情景,读出“我”和强强长大 誓死保卫祖国海空的决心和壮志。
朗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根子扎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后,想象动听风铃还会引来 什么?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 | 下册

风筝ppt课件

风筝ppt课件

线和手柄
用于控制风筝,要求耐用、手 感舒适。
风筝的装饰和图案
装饰
可以在风筝上添加各种装饰,如 彩色纸条、小旗子等,以增加美 观性。
图案
可以在风筝上绘制各种图案,如 动物、植物、抽象图形等,以增 加视觉效果。
03
风筝的飞行原理和性能
风筝的飞行原理
风筝升力的产生
风筝的升力是由其形状和与风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当风吹过风筝的面时,由于 风筝的形状,风会被引导并加速,从而在风筝的面上产生低压区域,导致升力 产生。
智能化
结合物联网、GPS等技术,风筝将实现智能化控 制和监测,提高放飞体验和安全性。
风筝在科技、娱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科技领域
利用风筝的飞行原理,可以开发出新 型飞行器、无人机等产品,在航空航 天、军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娱乐领域
风筝作为一种传统的娱乐项目,将继 续在国内外旅游、比赛、表演等活动 中受到欢迎,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 部分。
风筝ppt课件
目 录
• 风筝的起源和历史 • 风筝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 风筝的飞行原理和性能 • 风筝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风筝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 结语和参考文献
01
风筝的起源和历史
风筝的起源
01
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 时期,传说中是由墨子制造的。 最初的风筝是用竹子和丝绸制作 ,用于军事和通讯。
风筝的飞行稳定性
风筝的飞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形状、结构和飞行条件。一些因素如风筝的对 称性、尾翼的设计和风的条件等都会影响其稳定性。
风筝的性能指标
01
02
03
升力系数
升力系数是衡量风筝产生 升力效率的指标,通常表 示为升力与阻力之比。

《风筝》ppt课件

《风筝》ppt课件
《 村 居 》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
儿 童 放 学 归 来 早 ,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
——
风 筝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1936)本 名周树人,浙江绍兴 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
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停顿恰当;
主 题 归 纳
这篇散文,以饱含哀伤 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毁 坏童年时的弟弟自制的 风筝一事,体现了兄长 对弟弟的关爱的浓浓亲 情,也表现了作者深深 的自责和忏悔之心。
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 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 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 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 学听听。
1、 2、 3、呆看着
憔悴可怜模样。 吐蕾。 出神。
4、
他惊呼;
他高兴得跳跃。
配乐朗读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体会浓浓的亲情
人生在世,一切尽在不言中,唯有一份经世的温 暖与我们相牵、相连,维系我们一生,流淌在这血脉 中间,使我们感到踏实,这不是别的,正是一种叫“亲 情”的东西 。 亲情是生命赋于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亲情是化解伤痛的良药, 亲情是„„
略 说 人 物
1、找出描写弟弟的语句,分析 一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为 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 象?对弟弟流露出什么感情? 2、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描写 “我”的语句,流露出什么 感情?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探究文意
z s f
知错就改
手足情深
反抗封建教育
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 哀”?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 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 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 矛盾?

《风筝》PPT课件

《风筝》PPT课件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音序:Z 部首:扌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向来⑨枉费推移力,
拮据:生活困难,缺少钱,境况窘迫。
组词:折断 折衣服 陈述句: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
炫耀:写出了小草的快乐与自豪。
• 3.本诗运用 比喻 和 拟人 两种修辞手法,向我们描述了雨后 泥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儿 四种景物,展现了雨后 天晴 的景象。
piāo (漂浮) 孟郊,今浙江德清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近现代:陈毅 )
2 纸船和风筝 3
第 一 课时
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 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 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学习目标
1.认识“筝、鼠”等11 个生字,会写“纸、折”等8 个 生字,会写“纸船、松果”等7 个词语。(重点)

扎了 扎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扌
组词:扎风筝 扎裤腿
造句:老师和我们一起扎 风筝。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竖 弯钩圆润有力。
zhuā
抓住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扌
组词:抓手 抓痕
造句:小偷终于被我们抓 住了。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部笔画舒展。
dàn
但是 但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亻
造句:我买了一把新折尺。 六笔横在竖中线和横中线
的交叉点上起笔。
zhāng

风筝ppt课件

风筝ppt课件
哪个词写风筝刚起飞的样子? 凌空飞起
哪个词写飞到空中优美的样子? 翩翩起舞
35
风筝起飞了,带着( 憧憬和希望 ) 起飞了!
36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 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 说“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 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 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 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 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从1984年开始,那里每年都要举
办一次国际风筝节。世界最大的风
筝博物馆也在潍坊。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注意听清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 风筝写了哪些事儿?
23
我会认

xiē sàng

fáng
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
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50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 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 筝。
51
送你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 喜滋滋 兴冲冲 乐呵呵 怒冲冲 怒气冲冲 怒气冲天 勃然大怒 哀愁 伤心 失望 愁眉不展 愁眉紧锁 心如刀割
52
课后作业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在词语 积累本上。 2、收集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下节 课交流。
依然 歇息 垂头丧气 磨坊 作坊
27
28
猜一猜
剪布。 希 把手并起来。拼
本子竖在草地上。奔
手表真倒霉,丢了横少了撇,
瞪大眼睛仔细找。 丧
两根木头,放广场里边的石头上。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 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 接着, 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 故乡》、《阿Q正传》 (中篇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药》等十 几篇小说。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另有 杂文16本,约650多篇。
问题讨论:“ 我”为什么会认为爱放风筝
就没出息呢,这种观点是与生俱来的吗?
当时的思想观念是小孩子应该“两耳不闻窗外 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放风筝这些玩乐的 活动当然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 在这种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 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表现;“我”又很希望 小兄弟能够成才,而又“恨铁不成钢”,所以粗 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
)
词语解释(一)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 筝色彩黯淡。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嫌恶:厌恶。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可鄙:令人鄙视。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瑟缩: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
词语解释二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 人所达不到的。诣:学术技术等达到的境地。 肃杀(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不堪:表示程度深,使人不能忍受。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惊惶:惊慌。 分寸:说话或做事适当有限度。 仓皇:匆忙而带着慌张。
作者:鲁迅
.-.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鲁迅简介一:
我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
鲁迅简介二:
鲁迅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 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04年入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立志学医,后弃医 从文,决心用文学改变国人的精神。
2、联系下文说说见到风筝,人之 常情应该是愉快的,但“我”为什 么会产生这种心情呢?
“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 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 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 感到悲哀。
第1段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及作用。
语句: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 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 有一二风筝浮动。 作用:环境描写渲染肃杀气氛,奠 定“惊异和悲哀”感情基调。
中年读书后懊悔 现实
事件 我想补过而不得 憧憬
现时的北京——由景衬情
未来
多角度的领悟文章主题
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
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 年时的补过,表现出“我”对小兄弟浓 烈的兄长之爱,歌颂了兄弟情深。
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
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 年时的补过,表现了鲁迅先 生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给第四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并分析 本段记叙的六要素。
“风筝事件” 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 人物:“我”和弟弟 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 经过:“我”发现弟弟在精心地制作风筝, 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 结果:“我”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 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人物性格总结蕴很丰富:A、有手足情;B、 有“我”的自我反省精神; C、有游戏对于儿童 的意义;D、有小兄弟毫无怨恨的思想内容;E, 还集中表达了“我”的悔恨、自责、悲哀的情感。 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
《风筝》一文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美好的感 情,而且还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内容。通过本文的 学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 运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你的感情更真挚、 美好,让你的思想更丰富、深刻。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 的悲哀”?
“我“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来抚 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 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全然不自知; “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 重下去,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我没有预 料到的,所以说这悲哀是“无可把握”
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2、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弟弟
哥哥
瘦得不堪(体弱多病需 可鄙(老成持重)
要户外活动)
惊呼、跳跃(痴迷、热 “伸手抓断
切向往)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软
踏扁
(粗暴专横)
弱、胆小)
傲然走出”
做出蝴蝶风筝(聪明、心
灵手巧、善于创新)
具体学习课文第5-11段。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 做错了吗?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 错了?答案在第几段?
词语学习
•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 丫杈 伶仃 可鄙 虐杀 笑柄 瑟缩 • 点缀 宽恕 吐蕾 苦心孤诣 惩罚 掷 • 嫌恶 堕 什物 模样 不堪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词语
• jué bié ( ) dàng yàng ( )
• qiáo cuì( ) jīng huáng ( )
• huǎng rán dà wù(
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角度 通过回忆幼时粗暴地禁止小兄弟放风筝, 到了中年时补过已晚的事实,说明我们应注 重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并批判了落后
的儿童教育思想。 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 通过回忆幼时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和中年时
补过兄弟二人不同的表现,说明了人的思想 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只有这样,才 能不干出违情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对
2、那“我”的心为什么没有轻松?请在 6——11段中找出答案。 (概括回答)
“我” 向兄弟提起旧事,承 认自己年少糊涂,希望得到兄 弟的宽恕。可是,兄弟已全然 忘却,无从宽恕他,所以“我” 的心只得沉重着。
具体学习第12自然段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 把握的悲哀”? 2、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3、本文这一结尾有什么特点?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我:嫌恶、鄙视 。 小兄弟:最喜欢。
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施进行 严厉管教?
不许放 毁风筝
3、从哪些神态、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 确实很喜欢放风筝?
小兄弟:看得出神、惊呼、跳跃 ; 苦心孤诣偷着做蝴蝶风筝。
4、“我”少年时为什么不许小兄 弟放风筝? 因为“我”认为放风筝是没 出息孩子的玩艺。
第2段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及作用。
语句: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 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 筝。……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作用:故乡放风筝时春天的温和, 与眼前严冬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 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具体学习课文第3-4段。
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不
同的态度? 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采用了哪些措 施进行严厉管教? 3、从哪些神态、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 实很喜欢放风筝? 4、“我”少年时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 筝?
这一句既是自然气候的描述,也是 “我”对当时社会气候的感受。“我” 在北京见到风筝所产生的悲哀,是当时 社会现实的、社会的、时代的悲哀。
3、本文这一结尾有什么特点?
由景衬情,有故乡的春天回到 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了
开头。
文章结构示意图
北京的冬天——由景入题
风筝 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憎恶
风筝 故乡的春天
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 兄弟十分爱护并且严格要求的兄长,同时也是一 个受旧思想、旧观念影响和毒害的人 。
问题讨论:从小兄弟喜欢风筝的
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 的一个小孩?
从看别人放风筝的表现:天真、 活泼。
从他所做的蝴蝶风筝与众不同 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聪明、善于 创新的特点。
具体学习1、2自然段
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 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联系下文说说见到风筝,人之常 情应该是愉快的,但“我”为什么会 产生这种心情呢? 3、找出这两段的景色描写的句子, 并理解它们的作用。
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 动”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 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 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 异和悲哀”。(奠定全文感情基 调)
2、那“我”的心为什么没有轻松? 请在6——11段中找出答案。
1、“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这件事做错了吗? 我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错了?答案在第几段?
第5自然段,中年时,“我”偶然 读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 童的天使。此时,“我”才知道自己 做错了。知道了自己的脚下不只践踏 了一只风筝,还践踏了一颗幼小的心 灵,践踏了小兄弟的创新精神。
3、5-11自然段写了什么?
中年时“我”明白了自己的过错, 想要补过,但小兄弟已经完全忘却 了这件事。
4、12自然段写了什么? “我”无法补过,心里只有着一种
无可把握的悲哀。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全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记叙了由于看到北京天 空风筝浮动,“我”想到了故乡的 风筝时节,进而回忆起自己幼年时 的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等到了中 年时“我”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想 要补过,但小兄弟已经完全忘却了 这件事,以致“我”心里只有着一 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根据下列问题整体感知全文
1、这篇课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 2、3-4自然段写了什么? 3、5-11自然段写了什么? 4、12自然段写了什么? 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全文的主要内 容。
1、这篇课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
看到北京天空风筝浮动,“我”想到了 故乡的风筝时节。
2、3-4自然段写了什么? 回忆起自己幼年时的对小兄弟精 神的虐杀——“风筝”事件。
背景知识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 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 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 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 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 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 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 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