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用药规律.doc

合集下载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xx注.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

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2009-06-11 13:17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

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

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

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

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

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

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

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

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

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

心包起乳后之天池。

络中冲于手中指。

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

胆从瞳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

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xx注学说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1.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3.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7.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中医护理学_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医护理学_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医护理学_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体质学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是()。

参考答案:体质可以客观分类_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_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2.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参考答案:主藏血_主疏泄3.手心出汗有热感的原因有参考答案:阴虚阳亢_中焦湿热蕴蒸_阳气内郁4.感冒的主要病机是卫表失司、肺气失宣参考答案:正确5.胃痛初痛者多在气,久痛者多在血。

参考答案:正确6.灰黑苔的临床意义是参考答案:里证_寒盛_热极7.关于干眼症的饮食护理,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宜进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_宜进食富含维生素A_可每日嚼服核桃仁或枸杞子_勿食辛辣及刺激性强的食物8.表证的辨证要点有参考答案:苔薄_恶寒发热_脉浮9.生病时在人体的耳郭相应区域常出现()。

参考答案:压痛敏感_变色_变形_结节10.老年人的饮食应()。

参考答案:清淡_温热_熟软11.八段锦起源于()。

参考答案:北宋12.下列食物具有行气、理气作用的是()。

参考答案:橘皮13.“发物”是指()。

参考答案:发散性食物14.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气味略带腥味的多属虚证、寒证参考答案:正确15.七情过极,可采用以情胜情法,若喜伤心,应采用()。

参考答案:以恐胜之16.春季起居方面应遵循( )。

参考答案:晚卧早起17.刮痧适用于()。

参考答案:中暑_外感头痛_胃肠道疾病18.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参考答案:正确19.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正确20.属于“十四经”范畴的是()。

参考答案:任脉_手太阴肺经21.拔罐适用于( )。

参考答案:高热抽搐_外感头痛_痈肿疮毒22.疼痛剧烈、喜暖喜按的是实证疼痛的特点参考答案:错误23.营气主要循行于脉中参考答案:正确24.根据阴阳学说,下列属阴的是参考答案:静止的25.醋作为穴位贴敷中溶剂时,以下不属于它特点的是()。

中医学基础电子书第四章 经络

中医学基础电子书第四章 经络

第四章经络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部分,多行于人体的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径;络脉是经脉小的分支,多行于较浅的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如《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络遍布周身,彼此相贯,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网络交会,把人体脏腑、肢体、官窍等紧密地连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障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所以说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人体功能的特殊网络系统。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的理论。

经络学说的形成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尤其针灸、推拿、气功等各个方面经验的积累,并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逐步上升为理论。

经络学说在《灵枢》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历代医家用以指导医疗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发展,使经络学说的内容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尤其是针刺麻醉技术的发明,开创了世界麻醉史上的新纪元,由此引发的针麻原理和经络实质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国内中西医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①经络实质与神经、脉管的关系;②经络与中枢神经机能的关系;③经络与神经一体液调节功能的关系;④经络与机体生物电的关系。

初步认为经络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现代医学中的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神经一体液调节系统的部分形态、生理功能及病理现象。

目前对经络的实质还持有不同的看法,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医疗实践。

经络学说对于阐明人体的病理变化、指导临床各科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经络学说,如《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叶天士

叶天士

叶天士百科名片叶天士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

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

晚年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

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

中文名:叶天士别名:香岩、南阳先生、上律老人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出生日期:1666年逝世日期:1745年职业:医生,温病学家代表作品:《临证指南医案》;《温热论》目录[隐藏]生平成就及荣誉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临床个人作品叶天士的传说社会评价生平成就及荣誉对奇经八脉的认识与临床个人作品叶天士的传说社会评价[编辑本段]生平叶天士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迁居苏州,世居上津桥畔。

少年时代叶天士少承家学。

祖父叶紫帆(一作子蕃),名时,医德高尚,又是有名的孝子。

父亲叶阳叶天士生,名朝采,医术更精,读书也多,且喜欢饮酒赋诗和收藏古文物,但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当时叶天士才十四岁。

叶天士十二岁时随父亲学医,父亲去世后,家贫难为生计,便开始行医应诊,同时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继续学习。

他聪颖过人,“闻言即解”、一点就通,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见解往往超过教他的朱先生。

叶天士从小熟读《内经》、《难经》等古籍,对历代名家之书也旁搜博采。

不仅孜孜不倦,而且谦逊向贤;不仅博览群书,而且虚怀若谷、善学他人长处。

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

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其中包括周扬俊、王子接等著名医家,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行医事迹山东有位姓刘的名医擅长针术,叶天士想去学但没人介绍。

一天,那位名医的外甥赵某因为舅舅治不好他的病,就来找叶天士。

叶天士专心诊治,几帖药就治好了。

赵某很感激,同意介绍叶天士改名换姓去拜他舅舅为师。

叶天士在那里虚心谨慎地学习。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p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p
3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4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
2.脏腑辨证
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及心血瘀阻、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及燥邪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气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
2血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
3津液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
十预防与康复
1.预防
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
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
2.康复
康复的原则及常用疗法
二、中医诊断基础
一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要点
1主要内容
2基本原则
二四诊
1.望诊
1得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的临床意义
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考察执业药师综合应用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和解决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科目,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八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六、药学
服务与咨询
一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
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1人际沟通的内容和技巧
2药历的主要内容和格式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txt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

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2009-06-11 13:17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

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

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

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

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

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

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

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

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

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

心包起乳后之天池。

络中冲于手中指。

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

胆从瞳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

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

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3.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奇经八脉的辨证与用药

奇经八脉的辨证与用药

奇经八脉的辨证与用药导读:奇经八脉辩证临床使用是一个难点,当今中医能熟练使用十二经络辩证指导的已非常少见,能熟知奇经辩证的更是凤毛麟角。

然而在临床上很多疑难杂症都需要用到奇经辩证。

奇经八脉辩证在临床上很有实用价值,认真总结和探讨其用药规律,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生理功能奇经八脉纵横交叉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生理作用:1. 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在其循行的过程中,同十二经脉的某些经脉交叉衔接,从而紧密地沟通了各条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

2. 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奇经八脉错综分布,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的气血旺盛而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当人体生理功能活动需要或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可由奇经“溢出”,渗灌和供应于全身组织,予以补充。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将奇经喻为“湖泽”,即指其有调节气血作用而言。

《灵枢·逆顺肥瘦篇》指出,冲脉上行能“渗诸阳”“灌诸经”,下行则“渗三阴”“注诸络”,亦是说明奇经有渗灌、溢蓄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

3. 与肝、肾等脏及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关系密切其中女子胞和脑髓主要与奇经直接联系,相互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如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都起于胞中,带脉则环腰一周,使它们互相沟通,成为一个相互联络调节的系统,其与肝经相通,又和盆腔内的生殖器官相联系,故与女子的经、带、胎、产等密切相关。

二、病证分论《灵枢·经脉篇》对奇经病的辨证,简要分为虚、实两型。

因为疾病的发生取决于各种致病因素,而疾病的发展则凭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强弱和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为根据。

从奇经八脉的病候分析,实证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慎,跌仆损伤以及痰瘀等原因导致奇经气血阻滞不得畅通而病;虚证多数由于七情内伤,先天不充,后天失调或大病、久病致精血内耗,脏腑功能衰退而成。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虚实夹杂之证。

奇经八脉的病证在相关章节有详细论述,在此仅简单地归纳,使大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医学三字经——精选推荐

医学三字经——精选推荐

医学三字经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着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取法上得慈航《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

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

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

原书共9卷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

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 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卷。

《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

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

为《内经》组成部分。

原书9卷81篇。

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

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

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

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经八脉用药规律
明代的李时珍和清代的叶天士奇经八脉的用药规律可
: 谓炉火纯青 . 奇经药考 (一)明 .李时珍 1.入奇经八脉有茴香 ,秋葵
子 ,马鞭草 ,泽兰 2.入冲脉有 :巴戟天 ,香附 ,川芎 ,
黄芩 ,鳖甲 ,木香 ,当归 ,黄柏 ,白术 ,芦荟 ,槟榔 ,吴茱萸 ,鹿角 ,甘草 , 枸杞 ,王不流行 ,丹参 . 3.入带脉有 :当归 ,白芍 ,川断 ,艾叶 ,龙骨 ,升麻 ,苍术 ,甘草 . 4.入督脉有 :苍耳子 ,细辛 ,附子 ,羊脊骨 , 白果 ,鹿角霜 ,鹿茸 ,鹿角胶 ,藁本 ,枸杞 ,黄芪 ,肉桂 ,狗脊 ,苍术
5.入任脉有 :龟版 ,王不留行 ,泽兰 ,丹参 ,苍术
6.入阴维脉有 : 白芍 ,鳖甲 ,鸡子黄 ,龟版 ,白蔹 ,萆薢
7.入阳维脉有 :黄芪 ,白芍,桂枝
8.入阴跷脉有 :肉桂 ,穿山甲 ,虎骨 ,木瓜
9.入阳跷脉有 :防己 ,穿山甲 ,虎骨 ,木瓜奇经药考 (二 )清 .叶天士1.奇经八脉隶属肝肾 . 2.督脉为病 :背寒怄偻 ,椎尻气坠 .
任脉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 ,女子带下瘕聚 . 带脉为病 :腰酸
带下 ,久遗久漏 . 维跷为病 :因维跷主一身纲维 .病则倏起
寒热 ,步态不调 ,下肢萎痹无力 . 3.奇经八脉病机 :或因先天不足 ,肝肾素亏 ,久病缠绵 ;或因内伤情志 ,导致八脉伤损 . 4. 奇经八脉通补方 :景岳全鹿丸 ,叶氏青囊斑龙丸 ,香茸丸 ,龟鹿
二仙膏等 . 5.通补奇经法 :用填精养血药时,同时用辛香之品,使补而不滞 ,恢复八脉功能 .(1) 填精养血药 :鹿角 ,鹿茸 , 当归 ,羊肉 ,河车 ,龟版 ,阿胶 ,动物脊髓等 .(2) 辛香之品 :麝香
(引药向上 ),小茴香 (引药横向 ),降香 (引药向下 ),生姜 (引药由
脏向皮 ),细辛 (引药由皮向脏 ) 6.奇经八脉病症共有临床
表现:腰脊酸软 ,或少腹隐痛 ,或遗精崩漏 ,或下肢萎痹无力等.
7.叶氏治八脉病 :(1)八脉伤损症 :用温养药 ,如鹿角 ,鹿茸 ,
鹿角霜 ,桂枝 ,羊肉 ,当归 ,生姜等 .(2)八脉病导致精血亏损
症(无力 ):主用血肉有情之品.阳虚:鹿角,鹿茸,鹿角霜,羊肉,羊肾 ,河车等温肾助阳 .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
填精补血 .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 :(1)鹿角 ,鹿茸 ,鹿角
霜:能通督脉之气 .(2)巴戟天 ,枸杞 ,肉苁蓉 :能补冲脉之气 .
(3)龟版 :补任脉之血 .(4)当归 :补冲脉之血 .9.龟得阴
气最足 ,善通任脉 ;鹿得阳气最足 ,善通督脉 .奇经药考(三)
清.严洁施雯洪炜著>茴香,入奇经.秋葵子,入奇经.巴戟, 入冲脉 .马鞭草 ,入奇经 .香附 ,入冲脉 .川芎 ,行冲脉 .实芩 ,行冲
脉 .鳖甲 ,行冲脉 .木香 ,主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 .当归 ,主冲脉为病 , 逆气里急 ,带脉为病 ,腹满 ,腰溶溶如坐水中.黄柏 ,主冲脉逆气 . 白术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脐腹痛 .芦荟 ,主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槟榔 ,主冲脉逆气里急 .苍术 (本书缺 ,据别本补 :入任冲脉 ,亦入带脉 ,亦入督脉 ,主腹满痞胀 ).吴茱萸 ,主冲脉逆气里急 .苍耳子 ,走督脉 .细辛 ,主督脉为病 ,脊强而厥 .附子 ,主督脉 ,脊强而厥 .
羊脊骨 ,通督脉 .白果 ,通督脉 .鹿角霜 ,通督脉之气舍 .鹿茸 ,通督脉之精室 .鹿角胶 ,温督脉之血 .龟板 ,通任脉 .藁本 ,主督脉 .脊强而厥 .鹿衔 ,补温冲督之精血 .杞子 ,补冲督之精血 .黄芪 ,主阳维
为病 ,苦寒热 .督脉为病 ,逆气里急 .白芍 ,主阳维寒热 ,带脉腹痛 . 桂枝 ,走阳维 .防己 ,入阳跷 .肉桂 ,通阴跷 ,督脉 .穿山甲入阴阳二
跷.虎骨 ,入阴阳二跷 .川断 ,主带为病 .艾,治带脉 ,病腹满 ,腰溶溶如坐水中 .龙骨 ,治带脉为病 .王不留行 ,通冲任二脉 .泽兰 ,调病伤八脉 .升麻 ,缓带脉之缩急 .甘草 ,和冲脉之逆 ,缓带脉之急 .
丹参 ,益冲任 .(据别本补 :金毛狗脊 ,入督脉 ,温阳祛湿 ,下浊利尿 ) 奇经八脉脉诊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督脉的病脉象.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
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6.关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
决断为带脉的病脉象.7.脉自尺部外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阴维脉的病脉象.8.脉自尺部内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阳维脉的病脉象.奇经八脉为病说1.督脉有病,发生脊强癫痫.2.任脉有病,发生七疝瘕块.3.冲脉有病,则内部气逆上冲,急迫不安.4.带脉有病,则有带下,脐痛,遗精等.5.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有病则发生恶寒发热,目眩和僵仆
等.6.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有病则发生心痛,胸胁刺
痛等.7.阳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外踝上行.有病则外
踝以上肌肤弛缓,内踝以上肌肤紧急等.8.阴跷脉起
于足跟中,经内踝上行.有病则内踝以上肌肤弛缓,外踝以
上肌肤紧急等.阳虚 :鹿角 ,鹿茸 ,鹿角霜 ,羊肉 ,羊肾 ,河车
等温肾助阳 .阴虚:龟版,阿胶,人乳,天门冬等填精补血.
8.诸药物入奇经八脉考:(1)鹿角 ,鹿茸 ,鹿角霜 :能通督脉
之气 .(2)巴戟天 ,枸杞 ,肉苁蓉 :能补冲脉之气 .(3)龟版: 补任脉之血 .(4) 当归 :补冲脉之血 .9.龟得阴气最足 ,善通任脉 ;鹿得阳气最足 ,善通督脉 .奇经药考(三)清.严洁施
雯洪炜著 > 茴香 ,入奇经 .秋葵子 ,入奇经 .巴戟 ,入冲脉 .马鞭草 ,入奇经 .香附 ,入冲脉 .川芎 ,行冲脉 .实芩 ,行冲脉 .鳖甲 ,行冲脉 .木香 ,主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 .当归 ,主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 , 带脉为病 ,腹满 ,腰溶溶如坐水中 .黄柏 ,主冲脉逆气 .白术主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 ,脐腹痛 .芦荟 ,主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 .槟榔 ,主冲脉逆气里急 .苍术 (本书缺 ,据别本补 :入任冲脉 ,亦入带脉 ,亦入督脉 ,主腹满痞胀 ).吴茱萸 ,主冲脉逆气里急 .苍耳子 ,走督脉 . 细辛 ,主督脉为病 ,脊强而厥 .附子 ,主督脉 ,脊强而厥 .羊脊骨 ,通督脉 .白果 ,通督脉 .鹿角霜 ,通督脉之气舍 .鹿茸 ,通督脉之精室 . 鹿角胶 ,温督脉之血 .龟板 ,通任脉 .藁本 ,主督脉 .脊强而厥 .鹿衔 , 补温冲督之精血 .杞子 ,补冲督之精血 .黄芪 ,主阳维为病 ,苦寒
热.督脉为病 ,逆气里急 .白芍 ,主阳维寒热 ,带脉腹痛 .桂枝 ,走阳维.防己 ,入阳跷 .肉桂 ,通阴跷 ,督脉 .穿山甲入阴阳二跷 .虎骨 ,
入阴阳二跷 .川断 ,主带为病 .艾 ,治带脉 ,病腹满 ,腰溶溶如坐水中.龙骨 ,治带脉为病 .王不留行 ,通冲任二脉 .泽兰 ,调病伤八脉 .
升麻 ,缓带脉之缩急.甘草 ,和冲脉之逆 ,缓带脉之急 .丹参 ,益冲任.(据别本补 :金毛狗脊 ,入督脉 ,温阳祛湿 ,下浊利尿 )奇经
八脉脉诊1.寸口脉直上直下如弓弦,见于浮候的,为
督脉的病脉象.2.牢脉为冲脉的病脉象.3.紧脉为任脉的病脉象.4.寸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
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阳跷脉的病脉象.5.尺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决断为阴跷脉的病脉象.6.关部脉的弹指,时而向外,时而向里的,可以
决断为带脉的病脉象.7.脉自尺部外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阴维脉的病脉象.8.脉自尺部内侧斜向前行而达寸部的,为阳维脉的病脉象.奇经八脉为病说1.督脉有病,发生脊强癫痫.2.任脉有病,发生七疝瘕块.3.冲脉有病,则内部气逆上冲,急迫不安.4.带脉有病,则有带下,脐痛,遗精等.5.阳维脉主一身之表.有病则发生恶寒发热,目眩和僵仆
等.6.阴维脉主一身之里.有病则发生心痛,胸胁刺
痛等.7.阳跷脉起于足跟中,经外踝上行.有病则外
踝以上肌肤弛缓,内踝以上肌肤紧急等.8.阴跷脉起
于足跟中,经内踝上行.有病则内踝以上肌肤弛缓,外踝以
上肌肤紧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