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样本)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四篇)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四篇)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____年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的趋势日益明显。

为了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冲击,我市制定并实施了____年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组织救助工作。

二、指挥机构与职责1.市级指挥机构:设立市级自然灾害救助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市的救助工作。

中心由市政府牵头,涵盖多个部门的代表共同组成,并设立临时指挥部,负责具体的救助行动。

2.区级指挥机构:各区政府设立区级自然灾害救助指挥中心,负责各区的救助工作。

中心由区政府牵头,涵盖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并设立临时指挥部,负责具体的救助行动。

三、预警与应急响应1.预警系统: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建立与国家气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信息。

2.应急响应级别:制定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

市级指挥中心根据相关规定和预案,及时发布应急响应通知。

四、救助队伍与装备1.救援队伍储备:建立自然灾害救助队伍储备制度,培养专业的救援人员,确保在灾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到救助工作中。

2.救助装备准备: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救助装备库,包括救生器材、通讯设备、运输工具等,以满足不同灾情的救助需求。

五、灾害应对措施1.洪水灾害:对于洪水灾害,设立专门的防汛指挥部,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包括加强对堤防、水库、河道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及时疏通排水系统,组织人员转移和提供临时避难所等。

2.地震灾害:对于地震灾害,加强对易受地震影响的建筑物的巡查和安全评估,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意识。

3.台风灾害:对于台风灾害,建立完善的应对措施,及时发布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组织人员和船只的转移,做好水库、堤防等防台准备,加强对易受台风影响的建筑物的检查和加固。

4.雪灾和寒潮:对于雪灾和寒潮等极端天气灾害,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度,加强对公共交通、供暖等关键设施的保障,组织人员转移和提供临时避难所等。

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XX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街道行政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

发生自然灾害后,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立即行动,开展救助工作。

当毗邻地区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并对我街道造成重大影响时,按照本预案开展救助工作。

1.4 预案制定和修订本预案由XX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报请XX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审批后实施。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 指挥机构设立XX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指挥长由XX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副指挥长由办事处主任、分管副主任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

2.2 指挥部职责(1)负责领导、组织、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2)决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级别和范围;(3)制定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和措施;(4)指导、检查和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5)决定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6)组织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2.3 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设在XX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社会事务办公室分管副主任担任。

2.4 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1)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收集、报告灾情信息,组织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安排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

(2)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筹集和分配,协调有关部门恢复受灾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街道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街道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街道在发生灾害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4.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5. 《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 《临沂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7. 《临沂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8. 《街道实际情况》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街道辖区内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四、应急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 依靠科学,依法处置。

4. 公开透明,及时准确。

5. 依靠群众,全民参与。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街道灾害事故应急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决策指挥、信息发布等。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3. 各专项工作组根据灾害事故类型,设立相应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应对措施的实施。

六、预警及信息报告1. 预警(1)各级气象、地震、水利等部门应及时收集、分析、评估灾害信息,发布预警信息。

(2)街道应急指挥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2. 信息报告(1)各成员单位在发生灾害事故时,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

七、应急响应1. 响应分级根据灾害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四级响应。

2. 响应程序(1)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2)各专项工作组根据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发展情况,调整响应等级和处置措施。

(4)应急结束,恢复正常秩序。

八、后期处置1. 善后处置(1)组织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我街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街道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干旱、雪灾等。

三、组织体系1.成立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2.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民政、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建设、水利、供电、通信等部门。

四、应急响应1.预警响应(1)根据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警响应。

(2)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根据灾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应急处置1)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行动;2)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4)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3.应急恢复(1)评估灾害损失,制定恢复重建计划;(2)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五、应急保障1.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需要;(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2.资金保障(1)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制度;(2)确保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

3.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2)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应急培训与演练1.应急培训(1)定期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培训;(2)提高各级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2)检验预案、锻炼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七、附则1.本预案由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预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样本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样本

××乡镇(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样本)目` 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行机制,明确救灾职责,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结合本乡镇(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浙江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富阳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试行)》。

1.3 编制原则实行乡镇(街道)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部门分工综合协调、重点突出、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用于本乡镇(街道)范围内的暴雨、洪水、台风(包括亚左4.1.1乡镇(街道)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分管负责人或武装部长担任,成员可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确定,主要应由乡镇(街道)人武部、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农办、便民服务中心、派出所、卫生、城建、水利、土管、供电、电信、教育、民兵、残联、团委、妇联等责任人担任。

4.1.2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研究和分析全乡镇(街道)灾害动态情况。

(2)研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3)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小组,现场指挥。

(4)检查督促救灾、抗灾任务落实情况。

(4)经济发展办、城建办、土管站:负责灾区房屋规划,重建和组织实施等工作,负责地质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建立监测体系。

(5)农办:协助社会事务科做好农业查灾核灾工作。

(6)卫生院:负责做好灾民的医药卫生和防疫防病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和药品及时到位,做好灾区饮用水的检查和水源保护工作。

(7)派出所:负责疏导救灾车辆,确保交通安全,加强治安防范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工作。

(8)水利:负责各水库、溪坝等防灾设施的防控。

担任主任(科长)。

5、应急措施(1)启动本预案后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民政等报告情况;(2)迅速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小组;①联络协调组:由党政办牵头,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全乡镇(街道)救灾情况的收集、上下联络、组织协调、有关材料及各类文电的起草和发送工作,编印救灾工作简报,搞好后勤服务等工作。

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安全的应急预案

街道自然灾害救助安全的应急预案

街道⾃然灾害救助安全的应急预案街道⾃然灾害救助安全的应急预案范⽂(通⽤5篇) 在平⽇的学习、⼯作和⽣活⾥,有时会出现⼀些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

那么⼤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街道⾃然灾害救助安全的应急预案范⽂(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街道⾃然灾害救助安全的应急预案1 安全⽣产是关系国家和⼈民群众⽣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事。

在本辖区发⽣重、特⼤事故时,为使全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能够及时、有效、有序、妥善地做好处置⼯作,避免事态扩⼤,最⼤限度地减少⼈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产⽣的不利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事故调查⼯作的顺利开展。

现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安全事故⾏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适⽤范围 本预案所称的重、特⼤事故,主要包括: 1、危险化学品重、特⼤事故; 2、锅炉、压⼒容器、压⼒管道和特种设备等重、特⼤事故; 3、重、特⼤道路交通事故; 4、重、特⼤⽕灾事故; 5、重、特⼤建筑物倒塌事故; 6、重、特⼤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和严重⾷品中毒事件; 7、其它性质特别严重、产⽣重⼤影响的事故。

⼆、应急救援⼯作原则 (⼀)接到事故报告后,符合本预案启动基本条件的,本预案即⾏启动,办事处及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即赶赴指定地点,各应急救援部门同时作出快速反应、迅速组织⼒量,按指挥部命令及时到达指定位置。

(⼆)现场救援⼯作在指挥部领导统⼀指挥下进⾏。

事故救援部门到达现场后,⾸先由派出所设⽴警戒线,由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会同事故发⽣单位查明现场情况、排除险情、确定救援⽅案后,再开展其他处置⼯作。

要把抢救受伤⼈员、疏散现场⼈员置于救援⼯作⾸位,并确保抢救⼈员的绝对安全,防⽌事故进⼀步扩⼤,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三)事故应急救援需要,指挥部可征调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特种设备器材和车辆,各企事业单位应该⽆条件服从。

乡镇自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乡镇自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乡镇⾃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通⽤5篇)乡镇⾃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通⽤5篇) 在平平淡淡的⽇常中,难免会突发⼀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向发展,常常要提前编制⼀份优秀的应急预案。

那么⼤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编整理的乡镇⾃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范⽂(通⽤5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乡镇⾃然灾害安全应急预案1 为建⽴健全应对突发重⼤⾃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机制,规范⾃然灾害⼯作,提⾼⼯作应急反应能⼒,保障⼯作迅速、⾼效、有序地进⾏,最⼤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民群众⽣命财产安全,维护全乡社会稳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总则 (⼀)应急预案的⼯作原则。

1、以⼈为本,最⼤限度地保护⼈民群众的⽣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

(⼆)预案适⽤范围。

本预案适⽤于洪涝、风雹、地震、地质及其他异常⾃然现象造成的灾害。

⼆、应急反应机构及职责 (⼀)应急机构:乡⼈民政府作为组织协调全乡⾃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并成⽴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马德胜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开展⾃然灾害应急响应、紧急救援、灾民⽣活安排及灾后恢复重建等⼯作。

(⼆)成员单位职责: 民政:承担乡灾情临时成⽴的乡⾃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的⽇常⼯作,综合组织、协调⾃然灾害救助⼯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然灾害救助款物;组织指导⾃然灾害救助捐赠;组织转移安置灾民,确保24⼩时内应急物资运送到位,确保应急期内灾民的基本⽣活。

⽔管站:承担乡防汛抗旱的⽇常⼯作,组织、协调、指导全乡防汛抗旱,抢险⼯作,对主要河流、⽔库实施调度,负责灾后⽔利设施的修复。

⼴播站:利⽤⼴播、电台做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作,播放减灾公益性⼴告,宣传防灾减灾⼯作中的先进事迹。

街道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模板

街道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模板

街道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减轻和及时应对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街道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我街道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参考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街道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包括台风、洪水、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干旱、火灾等自然灾害。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预防为主,减轻灾害损失;(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救援;(5)科学决策,规范操作。

组织体系与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街道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指挥长,相关科室、社区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指挥部负责研究决定自然灾害应急的重大问题,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指挥部设立办公室,设在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值班、信息收集、综合协调、指令传达等工作。

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应急管理办公室、社区工作人员组成。

2.3 应急工作组根据自然灾害种类,设立相应的应急工作组,如台风工作组、洪水工作组、地震工作组等。

各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领域的自然灾害应急工作。

2.4 应急救援队伍街道应急救援队伍由街道专职救援队、社区志愿者救援队、企事业单位救援队等组成。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开展自然灾害救援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人员疏散、险情排查、灾后重建等工作。

2.5 职责分工(1)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街道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涿州市刁窝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目标任务1.1制定目的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本预案与《涿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衔接。

1.2适用范围凡在本乡区域内发生的旱灾(干热风灾害),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其它灾害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达到启动条件的,适用于本预案。

2.基本情况2.1本乡辖区内有3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7804户31233人(其中常驻人口7793户31178人,外来人口55人)。

五保户142户,低保户535户,残疾家庭232户,优抚家庭128户,无劳动力家庭67户,中小学生3132人(幼儿园3所115人,小学2所1750人,中学1所1267人)。

共有住房31172间(其中危房54户159间)。

耕地总面积56403亩(其中旱田54147亩,林地2256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

2.2境内有行蓄洪区3个,河流2条,橡胶坝1座,桥梁7座,具体分布在刁窝四个村、北茨、小柳、潘各庄、东张村、涿廊路沿线等地域。

2.3道路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供气、水利等基础设施分布在刁窝四个村、商业街、涿廊路等地域。

2.4辖区内有工厂21家(其中危险品储存点2处),具体分布涿廊路、徐里营、万全庄、潘各庄等区域。

3.灾害风险3.1国土资源部门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一个,位于刁窝村北。

如发生灾害,需转移安置刁窝四个村村1577户6079人;将造成8400亩耕地受灾,其中旱地7864亩,林地536亩。

3.2流经本乡镇的河流2条,如发生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10个村(刁窝四个村、东冯村、北茨村、大柳村、下柳村、满子营村、佟村)3344户13166人;将造成21000亩耕地受灾。

3.3如企业发生突发性事件,境内需要转移安置共56户276人。

3.4其他灾害风险情况。

4.启动条件4.1本乡范围内, 发生旱灾(干热风灾害),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其它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1)因灾死亡2人以上;(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20人以上;(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25人以上;(4)因灾倒塌房屋12间以上;(5)发生5级以上地震,造成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0人以上或倒损房屋12间以上。

4.2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4.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村和其他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4.4乡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5.救灾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指挥机构由乡党委、政府、人大负责同志及党政办、民政办、水利、财政、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文教、青年、妇联、人武、司法、土地等部门成员组成。

总指挥长:乡党委书记:赵东宏副指挥长:乡长:卓雅峰指挥机构下设:综合、信息、抢险、巡逻、保障组。

工作职责:综合组:组长:孙彦彰成员:罗颖、康维祥、张爱玲。

负责协调有关救灾的各项工作。

信息组:组长:肖玉良成员:侯晨芳孙静宗血君。

负责灾害的预警预报、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抢险组:组长:张华成员:王振江、黄永红、黄国恒及各村民兵3人。

负责救灾抢险工作。

巡逻组:组长:张克先成员:沈迪朱宏亮及司法所、派出所全体人员。

负责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灾害发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

保障组:组长:陈路成员:李会领、李翠兰及乡计生办全体人员。

负责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障、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等工作。

6.应急准备6.1应急安置和医疗卫生场所准备。

(1)本乡辖区内有7个集中安置场所,刁窝中学内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510户2500人,原潘各庄乡政府大院内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450户1950人;原潘各庄中学院内可安置500户口2610人,其余村的受灾户需到乡政府大院避灾安置中心安置,1650户6657人可到各村避灾安置中心安置。

(2)本乡辖区内卫生院现有床位54个,可安置人口505人,可救治人口1200人。

与药品生产商签订药品供应协议12个,做好应急药品储备及捐赠救灾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接收、管理和发放准备。

6.2物资准备。

(1)按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完善全乡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2)避灾安置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3)教育灾民本人携带一些干粮、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4)在灾前与有资质的供应商预先签订供货协议,保证受灾时群众的食品和生活必须用品能够及时供应。

6.3救灾装备准备。

救灾应急部门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移动电话、计算机软硬件、照相等设备和装备。

6.4人力准备。

(1)完善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人员队伍。

组织民政、卫生、水利、国土资源等各方面灾害管理专业人员,重点开展灾情会商、赴灾区的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

(3)建立健全与公安、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4)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6.5宣传、培训和演练。

(1)乡政府要利用媒体或通过其他方式宣传灾害知识,宣传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在避灾安置场所制订规章制度,张挂上墙,采取多种形式,如放置减灾救灾图表、书籍等,开展减灾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2)乡政府每年应组织一次救灾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定期向各类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救灾工作咨询。

(3)每年分村组织不少于2次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预案,知晓避灾安置路线、场所及保障须知等。

7.灾害预警7.1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预警当地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背景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对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相关区域和人口数量做出灾情预警。

7.2根据灾情预警,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量人员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乡、村两级应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7.3灾害信息共享,乡救灾应急指挥部及时汇总各类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向成员单位和有关地方通报信息。

8.信息报送8.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

8.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8.2.1灾情初报。

乡民政办对于本行政区域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市民政局报告初步情况,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可越级向保定市民政局直接报告灾情,最迟不得晚于灾害发生后1.5小时。

8.2.2灾情续报。

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乡镇(街道)民政办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

乡镇民政办公室每天8时30分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本辖区24时的灾情向市民政局上报。

特大灾情根据需要随时报告。

8.2.3灾情核报。

灾情稳定后,乡应在1个工作日内核定灾情,向市民政局报告。

8.3灾情核定8.3.1部门会商核定。

各级民政部门协调农业、水利、国土资源、地震、气象、统计等部门进行综合分析、会商,核定灾情。

8.3.2民政、地震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小组,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专项调查等形式对灾情进行专家评估,核实灾情。

8.4对于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和倒损房屋情况,要建立《因灾死亡人口台帐》、《因灾倒房户台帐》和《冬春因灾生活困难政府救济人口台帐》,为恢复重建和开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依据。

9.应急响应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灾害救助工作以乡政府为主。

灾害发生后,乡、村两级和相关部门根据灾情,按照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紧急转移安置和生活安排、抗灾救灾、灾害监测、灾情调查评估和报告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根据灾害损失情况启动应急响应。

(1)本乡范围内, 发生旱灾(干热风灾害),洪涝、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其它灾害;(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3)对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村和其他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酌情降低。

(4)乡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9.1启动程序乡救灾指挥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乡长提出启动响应的建议,由乡长决定启动应急响应。

9.2响应措施(1)召开指挥部会议,听取救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决定救灾应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救灾工作任务。

(2)1小时内,派工作组赴灾区查核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3)乡救灾指挥部及时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灾情。

(4)根据灾区需求及时下拨救灾款物。

(5)及时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处所,抢救伤病员,安抚遇难者家属,处理善后事宜;救济受灾群众和安顿无家可归者,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食、有衣、有住、有病能医,防止疫病流行。

(6)加强灾民安置点治安管理,保护国家和群众的财产,维护灾区稳定;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

(7)向社会发布接受救灾捐赠的公告,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公布接受捐赠单位和账号,设立救灾捐赠热线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定期对救灾捐赠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告。

9.3响应结束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乡救灾指挥部提出建议,由乡长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9.4紧急转移灾害预警发生后,本乡共需转移1170户5000人,其中外来人员15户65人。

特别是做好重点人员的转移:五保户142户142人,低保户535户1157人,残疾家庭232户301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67户134人,另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共计学生3132名。

10.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10.1灾后救助。

受灾影响,冬令、春荒期间部分受灾群众出现口粮短缺等生活困难时,各村委会应在全面核查灾情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受灾群众生活安排方案,并组织实施。

10.1.1灾情调查及报告各村委会每年按规定调查、报告因灾造成的冬令、春荒期间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并由乡民政办审核、上报。

10.1.2救助方案制定各村委会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冬令、春荒期间救助工作方案,逐级上报。

灾情严重,本级政府救灾确有困难时,应及时申请上级的自然灾害救济补助经费,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令、春荒期间受灾群众吃饭、穿衣、盖被等基本生活困难,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