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向住宅日照间距的选择
日照间距规定图解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日照间距规定图解《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业经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1999年4月1日通过,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4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9年12月14日多层建筑〔条例第二十六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多层建筑物与相邻住宅的日照间距〔原位置、原面积、原高度翻建建筑物除外〕,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征用土地开辟新区的,纵墙与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8倍,山墙与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15米;与新区以外相邻住宅相对间距按本条〔三〕项规定执行。
〔二〕旧区成片改造的,新建建筑物纵墙与新建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5倍,新建建筑物山墙与新建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15米,与成片改造范围以外相邻住宅间距按本条〔三〕项规定执行。
〔三〕旧区内非成片改造的与相邻住宅的日照间距为:1、新建建筑物纵墙与除北向以外相邻住宅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5倍;(注:也不包括北偏东、西各20 之内的朝向〕2、新建建筑物纵墙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20°、北偏西20°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3、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的间距,不小于10米;高度小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注:不包括住宅纵墙为南或南偏东、西各30 朝向者〕4、新建建筑物山墙与南向或者南偏东30°、南偏西30°相邻住宅纵墙相对的间距,为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5倍,计算的间距超过15米的,以15米为限;5、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有窗山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6米且符合消防法律法规对防火间距的要求;6、新建建筑物山墙宽度大于15米的,山墙与相邻住宅间距,按本条〔三〕项3、4、5目的规定确定后并增加20%;7、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山墙靠接时,其宽度大于相邻住宅山墙宽度的,与相邻山墙靠接超宽部分应当将局部缩小至与相邻山墙宽度一致,纵向缩小部分距相邻住宅山墙不小于3米。
建筑的日照间距

建筑的日照间距国家规定:1994年2月1日起执行的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冬至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一小时或大寒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两小时。
住宅日照间距主要满足后排房屋(北向)不受前排房屋(南向)的遮挡,并保证后排房屋底层南面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的长短,是由房屋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关系决定的,这相相对位置以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
它和建筑所在的地理纬度、建筑方位以及季节、时间有关。
通常以建筑物正南向,当地冬至日(大寒日)正午十二时的太阳高度角作为依据。
根据日照计算,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日照间距约为1-1.7倍前排房屋高度。
一般越往南的地区日照间距越小,往北则越大。
在我们购买房子的时候应该选择那种每栋楼都不是太长的住宅小区,如果楼房的长度过长,后排低层的日照时间就会受到前排楼房的遮挡。
现代住房往往是随着街道的走向依街而建,不同走向的街道获得的日照时间也都不尽相同。
在纬度较低的地区,正南正北朝向的楼群冬季得到的日照数量多,在纬度比较高的地区,比如纬度在35度以北的地区偏东南、偏西南平等布置的居住建筑,比正南向、正北向布局的居住建筑更有利于日照。
在北京一般人都认为正南正北的房子最好,可是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这样说,从日照时数来看,因为纬度不同,太阳的高度角也就不一样,所获得的日照数也不同。
比如:在北京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间距系数为1.7的建筑布局来说,在冬至日,后排低层最多只能享受到大约1小时的日光照射。
但是偏东南或偏西南4 5度以内的建筑布局却可以享受到4个小时的日光照射。
一般来说,居室建筑的最佳朝向应该是偏西南或偏东南15-30度以内,比较适宜的朝向应该是偏东南或偏西南45度以内。
俗话说阳光是人类健康的源泉。
在我国春联中就常常可以看到“向阳门地春常在”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一个宅地如果能经常得到阳光的照射,家人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健康长寿。
房屋日照时间标准

房屋日照时间标准
房屋日照时间标准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 住宅日照时间国家标准:受遮挡居住建筑的居室在大寒日的有效日照不低于两小时,居室是指卧室、起居室。
对于特定的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如敬老院、老人公寓等,其居住空间不应低于冬至日2小时的日照标准。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不低于冬至日3小时的日照标准。
中小学教学楼的教学用房应不低于冬至日2小时。
医院病房楼的病房部分应满足冬至日不低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
2. 楼房间距:楼房间距和日照时间有关系,而标准要满足日照时间不可以低于一小时。
若楼房越高,楼和楼之间间距要求更宽。
楼房的间距和楼高有直接关系,二者比例要在1:以上。
假如购买的是6层房子,间距要在6米以上。
若购买了多层或者高层,那么楼和楼之间的间距要在9米以上,若全部是高层,楼和楼间的间距要达到13米以上。
总的来说,房屋的日照时间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楼层高度来确定的,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健康需要。
农村自建房日照间距标准

农村自建房日照间距标准一、确定日照间距的依据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阳光不受遮挡而保持的最小距离。
农村自建房的日照间距主要依据所在地的日照强度、房屋朝向、房屋高度等因素来确定。
二、日照时间的要求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日照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1. 冬至日全天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时数)为标准。
2. 冬至日全天日照时间不少于2小时(时数)为“日照标准日”三、日照质量的标准日照质量是指被照射物体接受到的光能量对其需要的满足程度。
一般来说,高质量的日照能够提供更充足的光照能量,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活舒适度都更加有益。
四、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通常采用以下公式:L = H/tan(a)其中,L为日照间距,H为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窗户外表面的高度,a为冬至日当地纬度圈的太阳高度角。
该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在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下前后两排房屋之间的最小间距。
五、屋檐高度对日照间距的影响屋檐高度对日照间距有影响。
一般来说,屋檐高度越高,需要的日照间距就越小。
这是因为高屋檐可以阻挡阳光直射到后排房屋的窗户,从而减少后排房屋接受到的光照能量。
六、前后房屋间距的确定在确定前后房屋间距时,需要考虑房屋朝向、地形、房屋高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南北向排列的房屋之间的间距应大于东西向排列的房屋之间的间距。
同时,地形和房屋高度的差异也会影响间距的大小。
七、日照间距与地形、房屋高度的关系日照间距与地形、房屋高度有密切关系。
在平坦地形上,日照间距主要受房屋高度和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角的影响;而在复杂地形上,日照间距还受到地形起伏、房屋朝向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确定日照间距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八、日照间距与房屋朝向、房屋间距系数的关系房屋朝向和房屋间距系数也会影响日照间距的大小。
一般来说,南北向排列的房屋需要较小的日照间距,而东西向排列的房屋需要较大的日照间距。
同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相关部门会规定不同的房屋间距系数,该系数可用于调整日照间距以满足当地规划要求。
建筑间距和日照分析规定

建筑间距和日照分析规定建筑间距和日照分析是建筑规划和设计中的两个重要考虑因素。
合理的建筑间距和日照分析能够保障建筑群体的空间品质、景观美感、人居舒适性和室内采光照明质量。
建筑间距和日照分析的规定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视野、卫生、安全和生活质量,减少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遮挡和日照影响。
建筑间距规定包括建筑物之间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之间的距离要求。
一般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用途,以及周围环境和道路的宽度来制定相应的规定。
在城市中,由于空间有限和土地成本较高,建筑间距往往较小。
但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采光和景观等需要,也有一定的最小间距规定。
例如住宅小区中的住宅楼之间的间距,一般要求两栋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米,以保证采光和通风效果。
而在高层住宅或商业区,建筑间距要求通常更大,以保证足够的日照和观景空间。
日照分析规定是为了保证建筑物周围地区的日照质量和景观效果。
日照分析用于确定建筑物的布局、高度和朝向,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并提供舒适的室内光照。
在建筑规划和设计中,通过日照分析可以预测建筑物周围地区的阴影和阳光照射时间,以此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立面设计。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屋顶和窗户应朝向太阳,并尽可能避免被周围建筑或植被的阴影遮挡,以确保充足的自然采光和热量。
此外,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来调节建筑物内外的光照和温度。
在建筑间距和日照分析规定的制定过程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建筑用途和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空间和日照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住宅建筑对阳光和景观的需求较高,而办公建筑则需要保证良好的室内照明和观景条件。
2.周围环境和景观:周围道路、绿地、公共设施等的位置和布局将对建筑物的间距和日照产生影响。
建筑间距规定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连贯性和景观美感。
3.季节和气候条件: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太阳高度和方位角不同,因此建筑物的日照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规定建筑间距和日照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日照间距规定图解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日照间距规定图解《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业经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1999年4月1日通过,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4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9年12月14日米确定。
米确定,,信息来源: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网>>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9年4月1日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6月4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实施第四章规划部门职责第五章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各项工程建设有秩序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制定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的实施,由市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部署各项建设的综合指导作用。
第四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规划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法律、法规规定参与工程项目审查的土地、市政公用、公安、卫生、人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配合规划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市的城市规划。
居住区规划与日照间距、朝向的研究

日照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由于遮挡和采光需要所规定的距离。它是 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健康。在杭州这 样的江南水乡,日照间距的意义尤为重要。由于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居民对日 照的需求较高。如果日照间距不足,会导致房屋潮湿、阴暗,影响居民的健康和 生活质量。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居民需求,合理确 定日照间距。
2、朝向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朝向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影响自然通风:不同的朝向会导致不同的风向和风速,合理的朝向布 局有助于提高居住区的自然通风效果,减少夏季空调的使用。
(2)影响采光:良好的朝向能够使建筑物获得充足的阳光,提高居住区的 采光效果,有助于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3)影响能源消耗:适当的日照间距能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建筑物 的能源消耗,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朝向的研究
1、朝向的概念及意义朝向是指建筑物正立面所面对的方向。在居住区规划 中,朝向的选择需要考虑通风、采光、节能等多方面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朝向。 合理的朝向能够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品质,增强居民的舒适度。
2、因地制宜选择朝向在确定建筑物的朝向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和日照时间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同时,应注意通风、采光和节能等 多方面因素,以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3、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在居住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 的布局,如公园、学校、医疗机构等。这些设施的布局应便于居民的使用,同时 应与日照间距和朝向等因素相结合,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提高居住区的整体 效益。
3、营造宜居环境
居住区应注重环境营造,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区的宜居 性。同时,要合理安排公共空间和活动设施,满足居民的社交需求。
日照间距规范

日照间距规范日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要素,它与人们的生活、健康、舒适度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日光不仅可以滋养万物,还能促进人类体内的维生素D的合成,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
因此,日照间距规范也是建筑设计和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首先,什么是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是指建筑间的最短水平距离,也就是两个建筑物之间允许的最短距离,以保证阳光和自然风能够充分地照射和流通。
那么,为什么需要制定日照间距规范呢?首先,良好的日照条件可以使人们在室内获得舒适的自然采光,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其次,规范化的日照间距可以避免邻近建筑物之间的遮挡,确保建筑物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景观。
最后,规范化的日照间距还能够保证城市整体的景观,避免因建筑物遮挡而影响周围环境的美观度。
那么,日照间距规范应该如何制定呢?为了保障居民的日照权益,日照间距规范应该依据建筑物的高度而定。
国家规定建筑物的高度和日照间距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日照距离应该在20m以上,而对于低层建筑来说则在6m以上。
此外,日照间距规范还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周围环境、气候等因素。
例如,在南北朝向的建筑中,需要控制东西向的距离,以避免日照受到大幅度的阻挡。
在环境湿度较大的地区,建筑物的日照参数需要适当放宽,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也需要对日照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区建筑物日照的需要。
同时,日照间距规范还应该与建筑物的节能设计相一致,以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例如,合理的日照参数可以降低建筑物内部的照明、制冷等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
总之,日照间距规范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人们的健康、舒适度和生活环境,作为规划和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