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日照间距计算公式

日照间距计算公式
在房屋朝向正南且长边向阳的情况下,正午太阳会照射在后排房屋的底层窗台上,将此类情况作为计算依据,设日照间距为D,前栋房屋檐口到地面的高度为H,后栋房屋窗台到地面的高度为H1,太阳高角度为h,日照间距系数为L,那么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D= L×(H-H1)。
1、朝向为南的房屋采光比较好,但在楼间距太近的情况下,即便是朝向的房子,也有可能存在采光不足的情况,尤其是一楼住房,到了冬季,有时候大白天都需要将灯打开才能工作,这就是楼间距太近造成的影响。
2、一个房子居住的舒适感如何,不仅与日照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还与通风性能有关,如果楼间距太近的话,后楼的通风会被前楼遮挡,使房屋的通风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3、隐私保护是许多购房者买房时会考虑到的一个问题,而楼间距太近势必会对房屋的隐私性造成影响,试想一下,你在家中做任何事情,对面的人一抬眼便能看见,这样的房子居住起来肯定不太舒适。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根据日照间距计算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
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向阳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间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有时,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以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由图可知:tanh=(H-H1)/D,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
式中:h—太阳高度角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D-—-—-日照间距
当然也可以根据日照间距系数换算过来.在这里我们设置日照间距系数为L 根据日照间距系数L=D/(H—H1)换算出D=L×(H-H1)
得出:(H—H1)/tanh= L×(H—H1)1/ tanh=L tanh=1/L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日照间距D= L×(H—H1)
参考资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建筑的日照间距

建筑的日照间距国家规定:1994年2月1日起执行的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冬至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一小时或大寒日住宅底层日照不少于两小时。
住宅日照间距主要满足后排房屋(北向)不受前排房屋(南向)的遮挡,并保证后排房屋底层南面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的长短,是由房屋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关系决定的,这相相对位置以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
它和建筑所在的地理纬度、建筑方位以及季节、时间有关。
通常以建筑物正南向,当地冬至日(大寒日)正午十二时的太阳高度角作为依据。
根据日照计算,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日照间距约为1-1.7倍前排房屋高度。
一般越往南的地区日照间距越小,往北则越大。
在我们购买房子的时候应该选择那种每栋楼都不是太长的住宅小区,如果楼房的长度过长,后排低层的日照时间就会受到前排楼房的遮挡。
现代住房往往是随着街道的走向依街而建,不同走向的街道获得的日照时间也都不尽相同。
在纬度较低的地区,正南正北朝向的楼群冬季得到的日照数量多,在纬度比较高的地区,比如纬度在35度以北的地区偏东南、偏西南平等布置的居住建筑,比正南向、正北向布局的居住建筑更有利于日照。
在北京一般人都认为正南正北的房子最好,可是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这样说,从日照时数来看,因为纬度不同,太阳的高度角也就不一样,所获得的日照数也不同。
比如:在北京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间距系数为1.7的建筑布局来说,在冬至日,后排低层最多只能享受到大约1小时的日光照射。
但是偏东南或偏西南4 5度以内的建筑布局却可以享受到4个小时的日光照射。
一般来说,居室建筑的最佳朝向应该是偏西南或偏东南15-30度以内,比较适宜的朝向应该是偏东南或偏西南45度以内。
俗话说阳光是人类健康的源泉。
在我国春联中就常常可以看到“向阳门地春常在”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一个宅地如果能经常得到阳光的照射,家人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健康长寿。
上海日照间距系数

上海日照间距系数
上海日照间距系数是一种衡量城市日照条件的重要指标,表征了
城市在空间尺度上对日照的利用水平。
它的计算方法是:以面积为
1000平方公里、日照等高线把城市分割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的日照时
数等于该部分的日照面积除以1000。
以上海为例,根据国家天气中心
最新的日照长度数据,整个上海的平均日照间距系数约为 2.32 h/m2。
说明上海的日照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极大的利于绿色建筑的普及。
上海日照间距系数也反映了上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使用日照间距
系数可以计算出一天内的日照总量,从而确定上海最适合安装太阳能
系统的地区,以及最有利于采光的部位,以此来控制集中供暖地区的
日照量。
此外,日照间距系数还可以分析城市内部,区域之间的空间差异,划分不同日照条件的分布情况,掌握上海耕地贫困地区的日照分布,
参考日照间距系数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制定有力的日照调控政策。
总的来说,上海日照间距系数为2.32 h/m2,反映出上海的日照条
件良好,充足,对城市绿化、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发展都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也为制定有效的日照调控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日照间距(也称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从地表处垂直上方视线的角度,它是由地理纬度、月份和日期以及时间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太阳的位置与日照间距的变化对人类,特别是农业活动及其他日常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精确计算日照间距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许多研究和应用中的核心内容。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日照时差计算公式和日照间距计算公式。
日照时差计算公式是指计算当地标准时间与太阳中午顶点的时差的公式。
日照间距计算公式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纬度,某个月某天的情况下,计算太阳从地表处垂直上方视线的角度的公式。
日照时差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十二个参数,它们是太阳准备模型(SE)的参数。
它们是太阳的视差,地球的日心距,太阳的平近点角,太阳的平均视差角,太阳的平均轨道倾角,太阳黄经,太阳伽利略年,太阳近日点黄经,太阳黄经纬度,太阳黄经地心减速,太阳黄经黄道,太阳白经纬度等。
SE模型的公式能够用来计算某一特定时点和给定地理纬度上太阳出现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其具体公式如下: h=90-arccos(sinφsinδ+cosφcosδcos(h-α))其中,h是方位角,α是太阳黄经,δ是太阳的黄纬,φ是地球的地理纬度。
一旦知道了太阳的方位角,就可以求出日照间距,它的计算公式如下:Φ=arccos(sinφsinδ+cosφcosδcosh)在这里,Φ是日照间距,δ是太阳的黄纬,h是太阳的方位角,φ是地球的地理纬度。
通过使用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某一特定时点和给定地理纬度上太阳的日照时差和日照间距,因此,这些公式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计算日照间距,并为农业活动和其它日常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上述公式可以被用来计算任何地点的实时日照时差和日照间距,而且这些计算只需要几分钟。
此外,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太阳地面照射度的近似值,以及每月每天的日照时长、少量降雨量、少量云量等,这些信息可以为农牧气候研究、土壤研究、土地利用研究等提供重要信息。
国家现行住宅+日照标准

国家现行住宅日照标准国家现行住宅日照标准所谓采光权,通常是指房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从室外取得适度光源的权利,比日照范围更大。
现阶段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一般以《民法通则》的相邻权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为准:我们国家现在刚好是以24m作为标准,当建筑物小于等于24m时,规范就把它定位多层。
当建筑物大于等于24m是规范就定它为高层居住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L=i:H式中:L=建筑间距i=日照间距系数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新建遮建筑)1、《物权法》第八十五条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八十九条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标准为大寒日?2小时,冬至日?1小时,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造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国家现行住宅日照标准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根据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数来衡量。
国家2002年修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明确了城市住宅的最低采光标准。
此规范将我国划分为7个建筑气候区,按建筑气候分区和城市规模大小将日照标准分为3个档次,即第?、?、?、?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两小时,第?、?、?、?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气候区的大城市不低于大寒日日照3小时,第?气候区的中小城市和第?、?气候区的各级城市不低于冬至日日照1小时。
2002年,建设部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进行修订.其中要求,住宅日照应符合如下标准:大寒日不少于两小时,冬至日不少于1小时,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照1小时的标准。
房屋的采光权受到侵害,适用的法律依据有:1,《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日照间距的计算依据

日照间距的计算依据
日照间距是指地球表面上两个位置之间,由于障碍物的阻挡或地球表面的弯曲所产生的区域内无法接受太阳直射光的距离。
其计算依据主要是根据太阳的位置、高度角、时间以及地形等因素来进行推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与地平线的夹角,也是衡量太阳高度的重要参数。
这个角度会因时间、地点或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当高度角为0°时,表明太阳在地平线下方,即是日出或者日落的时刻。
当高度角为90°时,表明太阳正直射在地面上,即是中午时刻。
其次,需要考虑到地球的曲率和地形。
由于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因此太阳直射光线在照射过程中会受到地球的曲率和地形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移。
因此,在计算日照间距时,必须考虑到地球表面的曲率和地形因素,比如山脉、高楼等建筑物的遮挡影响等。
最后,需要考虑到时间因素。
对于同一个位置,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日照间距也会不同。
因为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不断变化,从而影响到太阳直射光线的照射范围。
因此,在计算日照间距时,需要考虑到具体时段内的太阳高度角变化以及太阳直射光的覆盖范围。
综上所述,日照间距的计算依据主要是太阳的位置、高度角、时间以及地形等因素来进行推算。
只有在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够准确的计算出日照间
距,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产生活的需要。
昆山市建设项目日照间距计算及管理细则(试行)

昆山市建设项目日照间距计算及管理细则(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日照间距规划管理工作,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以及《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本市规划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 日照分析的标准与计算规则第二条低、多层住宅建筑之间以及对高层住宅的日照间距,按间距系数法控制;中高层住宅建筑对其它建筑的日照间距,按间距系数法和日照分析法控制,实行双控;高层建筑对其它建筑的日照间距,按日照分析法来控制。
第三条 住宅建筑按不应低于大寒日3小时的日照标准来控制。
旧区改建项目内新建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1小时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的规定只适用于各申请建设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本身。
对现状已不满足日照规定的住宅,不得进一步降低其有效日照时间。
第四条 其它有日照要求的非住宅建筑,低、多层按间距系数控制,高层按日照分析控制。
医院的病房楼、休(疗)养建筑、幼儿园、托儿所的日照时间,按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3小时的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和中、小学的教学楼的日照时间,按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第五条 在考虑建筑自身遮挡的前提下,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4个及4个以上时,其中应有2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
非自身遮挡引起的日照不足时不采用此条。
此条计算规则仅用于新建小区内部或新建住宅,对周边已经存在的建筑,应保证已有建筑所有南面的居室都能满足日照。
对于现状住宅建筑本身已存在日照不足的现象,应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建设前、建设后的日照情况,不应对其进一步加剧影响。
本规则中的居住空间,是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第六条 现状为别墅或宅基地住宅,应从地面层开始计算。
若底楼有柱廊(下图左),应从柱廊外侧算起;若底楼无柱廊落地(下图右),可从底层外墙面算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日照间距计算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
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当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向阳坡地,坡度越陡,日照间距可以越小;反之,越大。
有时,为了争取日照,减少建筑间距,可以将建筑斜交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由图可知:tanh=(H-H1)/D,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tanh;
式中:h—太阳高度角
H—前幢房屋檐口至地面高度;
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
D-----日照间距
当然也可以根据日照间距系数换算过来。
在这里我们设置日照间距系数为L 根据日照间距系数L=D/(H-H1)换算出D=L×(H-H1)
得出:(H-H1)/tanh= L×(H-H1)1/ tanh=L tanh=1/L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日照间距D= L×(H-H1)
参考资料: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