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 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形成的在物质方面(如建筑、服饰、
服饰
建筑
饮食
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如价值观、
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的文化
特征。
价值观
习俗
艺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地域文 化与城 乡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地域文 化与城 乡景观
如何感悟地域文化?
感悟地域文化,可以从景观入手。 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 大类。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 五彩缤纷,这里的建筑为什么会呈 现出如此多样的颜色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地域文 化与城 乡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地域文 化与城 乡景观
这里的住房颜色五彩缤纷,与该港口 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 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 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 对木质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 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地域文 化与城 乡景观
新人 教版
第二章|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地域文 化与城 乡景观
01 地域文化 02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03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01 地域文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地域文 化与城 乡景观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和谐的思想。
2.根据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思考发展梯田农业可能面临的困难; 当地村民是如何解决这个困难?
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千早或者洪涝的发生;修建沟渠连接 各家梯田,选出分水官负责调配水量。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2345
解析 惠安地处沿海,妇女主要从事渔业,惠安女的服饰很适合这种劳动方式:斗 笠可以遮阳挡雨;头巾可以挡风防沙;因纬度低,气温高,短衫凉爽,且便于劳作; 宽裤脚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不怕海水浸湿。
12345
2.当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传统服饰土气十足 B.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 C.新一代年轻女性传承意识不足
2、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 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 望播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
3、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4、自己选择的路、就要把它走完。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原以为“得不到”和“已失去”是最珍贵的,可…原 来把握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7、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 顾风雨兼程! 8、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9、志在山顶的人,不会念山腰的风景. 10、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 的一生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核心归纳
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尤其对城镇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镇建筑的布
局、结构、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如下表所示:
城镇建筑
表现
原因
建 筑
美国 城市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 开中心区,建筑高度急剧下降, 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美国历史较短,早期移民大部分 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 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 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微专题一 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 (1)看生产力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水平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分3布)特看点年龄青老青壮年少年人年人口人口迁口迁移迁移:移:家:经庭家济因庭因素因素或素或环或婚境教姻因育因素因素素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2张ppt)

2)按景观成因: 自然景观,如行云飞瀑 、高山流水等 人文景观,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等
3.中国典型文化区:如图示(10个)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体现人地和谐思想: 江西婺源月亮湾——宅高田低
分布: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农 田分布在相对较低平的平坦区域。 意义: 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乡村景观。
“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2-3题。
2.维持这一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关键是( )
A.提供水源的江河 B.受村规、民约保护的森林
C.哈尼族的村寨 D.层层叠叠的梯田
3.哈尼族人村寨的选址,主要目的是 ( )
A.对外交通便利 B.避免洪涝灾害
C.获得清洁的水源 D.观赏梯田美景
2、地域文化与文化意识: 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侧的正房、
南侧的倒座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组 成,宅院中部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 作、休闲的场所。家庭成员居住在不 同的房间里,长辈居正房,晚辈住厢 房,佣人住倒座房。体现了我国上下 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思想相 对保守。
我国古代都城如故宫,建设突出 以君王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 正、对称,宫城居中。突出皇权地 位至高无上。
【案例分析】 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 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 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 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 层水田映照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 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 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 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 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 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 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二册: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1.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具有□01地域性。
2.地域文化的含义: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02非物质方面的。
3.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03景观入手。
(1)自然景观:□04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也称□05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06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4.地域文化的形成: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1.判断正误。
(1)地域文化指的是物质方面的,如服装、建筑、艺术作品等。
(×)(2)不同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2.下列不属于城乡景观的是()A.西双版纳竹楼B.黄山云海C.《拓荒牛》雕塑D.山西的乔家大院答案 B解析城乡景观是人类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文化景观,黄山云海属于自然景观。
3.如何判断某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提示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不是文化要素,关键在于区分其是否是由人类创造的。
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带有人类活动的印迹的自然事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内容,它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与自然的关系: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比城镇更为直接,其景观体现的□01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与人文的关系:乡村景观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1.判断正误。
(1)乡村景观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2)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永定土楼既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又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2.我国云南地区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燥B.气候湿热C.地表不平D.当地风俗答案 B解析傣族生活的云南气候潮湿,降水较多,“高脚”式竹楼建筑离地高,利于通风,防潮气。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2.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解析:第 1 题,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 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 楼。第 2 题,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
2.精神文化与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除了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外,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 社会组织形态 、精神追求等。例如,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 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
精神(图 2.35)。
永定土楼中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八十米,高四五层,内有四 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 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一层、二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解析:第 1 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 热带季风气候。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所以海鲜产品较少。当地山 货较多,另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第 2 题,闽台地 区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 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答案:1.D 2.B
3.我国云南地区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 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气候湿热 C.地表不平 D.当地风俗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35张PPT)

朗、和盘托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 东方古代建
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 筑突出皇权 中西
楼、台、亭、阁与西方宫廷 的重要地 统治
建筑风格 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位,西方国 权力
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 家城市建筑 的不
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 表现出教堂 同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2019·西安高一期末)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中 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下图为乌镇聚落形态示意图和乌镇 建筑景观图。读图回答 3~4 题。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3.对乌镇聚落形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矿产
4.乌镇建筑景观独具特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
结合实例, 区的地域文化特点与城乡景
说明地域 观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区域
文化在城 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乡景观上 2.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
的体现 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不同
占优势地位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2019·巴坝高中高一期中)近期巴黎圣母院大火,牵动全世界人 民的心。北京故宫是我国的艺术宝库。读巴黎圣母院和北京故 宫图,回答 1~2 题。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1.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____方面的差异( )
(2020新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主题探究(二)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地理实践]
材料一 方圆的人文观,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传统人文 思想领域的真实写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 取向。在建筑领域,这一思想也有深刻的体现:具有代表性的 是北京的天坛公园,在古代它是“天子”与“天”对话的地方。方 形围墙设东、西、南、北四门,象征地方;园内主体建筑祈年 殿,设计成圆形,象征天圆,是天圆地方思想的匠心设计。
[基础小题·即时练]
1.判断正误
(1)地域文化只是指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等。 (×)
(2)不同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
(3)一个古老城市的色调、色彩只是反映其自然环境特征。( × )
(4)哈尼梯田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 )
2.下列选项பைடு நூலகம்,属于非物质方面的地域文化的是
(C )
A.北京四合院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教材预习纲要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的含义、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预习导引 2.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形成有何影响?
3.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形成有何影响?
知识体系架构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地域文化 1.文化具源有于明人显类的对自地身域和性世特界征的感悟和认知 2.地域文化 (1)分类: ①物质方面: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②非物质方面: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2)感受途径: ①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 响。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②人文景观(文化景观): a.含义:是人类的 文化 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 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 自然物质 加以改造的结果。 b.主要分类:城乡镇村景景观观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一)乡村经济活动与自然景观更为直接,景观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 格局,使得高宅可以避洪 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 了人体和谐的乡村景观。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村落中的建筑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围墙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天井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 装扮得含蓄生动。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 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45 处。随着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成功,超越西班牙成为第 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非物质方面的: 价值观、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等
景观: 自然景观: 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
人文景观(文化景观):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 乡景观 ppt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 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这里 的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 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 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安徽省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当地没有紧靠海洋,所以海鲜产品较少。当地山货较多,另 外根据气候特点可知腌腊制品较多。第2题,闽台地区敬奉妈祖,盛 行妈祖文化。评剧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 吊脚楼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 答案:1.D 2.B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1.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一种独特的习俗:穿“木鞋”。荷兰 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 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 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可获取以下信息:A图为竹楼景观,应位于我国南 方湿热区域,竹楼有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侵袭等。B图为我国北 方的窑洞,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利 于适应当地夏热冬寒的气候特点。
答案:(1)南 北
(2)B (3)其建筑特点适应了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高脚”形式适应 当地湿热气候,防潮、防虫、防洪,且凉爽、通风;建筑材料多以竹 木为主,便于就地取材。
答案:(1)C (2)A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 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 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1~2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建筑 衡对称,直率敞朗
强的外向性、开放性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3.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风格的影响
中国和西方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建筑风格的差异,具体分
析如下:
建筑 结构
表
现
原因
中国 宫殿建筑的斗拱、仙人走兽、飞檐、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
建筑 亭、台、楼、阁;中国民居四合院 权的重要地位
西方 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西方花 西方国家城镇建筑表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3.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因素 耕地 农作物
传统民居 主食
北方
南方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小麦、玉米、棉花、甜 菜等
水稻、油菜、甘蔗等
以土坯为原料,注意防 以砖瓦为原料,注意通风散
寒
热
面食
大米
运动项目
冬季溜冰
游泳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1读下列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提示: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 室。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很多现代城镇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 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 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也能反映某种 价值追求。 4.在城镇景观的设计中,如何融合地域文化,体现尊重自然、追求 社会公平、增加社会福利、创造灿烂文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共同 的追求。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元阳哈尼梯田是如何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 提示:可以从气候、地形、植被、梯田以及水文之间的关系回答。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地域文化的地域性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地区
人口分 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 农耕区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问题探究 方圆的人文观,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传统人文思想领域的真实 写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建筑领域, 这一思想也有深刻的体现: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天坛公园,在古 代它是“天子”与“天”对话的地方。方形围墙设东、西、南、北四 门,象征地方;园内主体建筑祈年殿,设计成圆形,象征天圆,是天圆地 方思想的匠心设计。 结合材料探究: 上述材料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 面? 提示: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问题探究
元阳哈尼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 构所造成的。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 北高、南部低,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 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
哈尼族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 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随 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 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 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2.下列地域文化中,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 B.中国陕北地区的窑洞 C.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 D.新疆境内的坎儿井 解析:竹楼、窑洞、坎儿井都是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产 物,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答案:C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上海世博园位于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带,规划用地 5.28平方千米,其中浦西1.35平方千米,这里原有大片厂房及部分民 居。结合地图,完成3~4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3.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城镇空间结构
模式与该主题最为吻合的是( )
A.同心圆
建筑 园、洋房、绿篱、草地等
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2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天津的地域文化。据此完成 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1)据图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①类型多样 ②变化频繁 ③开放包容 ④整体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河海交汇 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 D.水源丰富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素养立意本组题考查城镇景观文化特点及其成因,体现了对学生 综合思维的考查。
解析:第(1)题,图片显示天津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既有传统的、 现代的,也有东方的和西方的,其特点是多元性,即类型多样,具有开 放包容性;图片不能显示其变化频繁,更没有整体相似性。选C项。 第(2)题,天津地处海河的入海口处,是海港,河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形 成了天津港景观;港口文化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选A项。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链接生活徽商作为当时中国一代商帮,注重贾儒结合、贾(人士) 官结合,徽商致富还乡,争相在家乡兴建土木,如建住宅、兴园林、 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和寺庙及修桥补路等。修建这些建筑主 要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提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和乡缘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 的地域文化。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 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乡村景观能够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还能 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链接生活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 为“竹楼”。傣族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气 温达21 ℃,没有四季之分,这种环境很适合建造竹楼。这一建筑形 式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
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一、地域文化 1.文化特点:地域性。 2.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 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 俗、语言、艺术等。 3.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4.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 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5.城乡景观:包括聚落整体和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人口众 多,密 度较大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 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化 养殖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 建筑多就地取材,现 在楼房增多
西部 牧区
人口分 散,密 度很小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 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 发展了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 新建了畜产品加工厂
以奶制品、牛羊肉 为主食,喝奶茶,住 蒙古包,现在定居点 逐渐增多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结构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建筑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
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 结构
表
现
原因
中国 建筑
建筑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 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 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 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美国 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 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很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