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1.加工方法机械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焊接加工、冲压加工、锻造加工和喷涂加工等。
其中,切削加工是最常见的加工方法,它通过切削刀具切削工件材料,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磨削加工是利用磨料进行研磨和抛光,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焊接加工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法将两个或多个工件连接在一起。
冲压加工是通过模具对薄板材料进行变形和切削。
锻造加工是利用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
喷涂加工是将涂料喷涂在工件表面。
2.加工工序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有特定的目标和要求。
常用的加工工序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镗削、拉伸、冲孔等。
车削是利用旋转的切削刀具将工件外表面去除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铣削是将刀具在工件上旋转和移动,将工件表面去除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钻削是通过切削刀具旋转和推进,在工件上形成孔洞。
磨削是利用磨料切削材料,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镗削是通过切削刀具在孔内切削材料,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拉伸是将金属材料拉伸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冲孔是利用模具对板料进行冲孔,形成所需孔洞形状和尺寸。
3.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加工精度,它是描述工件形状和尺寸与设计要求的一致程度。
加工精度一般分为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尺寸精度是指工件尺寸与设计要求尺寸之间的偏差。
形位精度是描述工件形状和位置与设计要求的一致程度。
表面粗糙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粗糙程度的一个指标。
4.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工艺的最终目标是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它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外观和性能。
常见的表面质量要求包括粗糙度、平面度、圆度和直线度等。
粗糙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粗糙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单位面积上起伏的平均高度差。
平面度是描述工件表面平整程度的一个指标。
圆度是描述工件表面圆度误差的一个指标。
直线度是描述工件表面直线度误差的一个指标。
总之,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加工方法、加工工序、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方面。
机械加工知识点总结

机械加工知识点总结1. 机械加工的概念与发展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床以及切削工具对工件进行塑性变形,达到制造零件或产品的目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机械加工工艺主要靠手工进行,后来随着机械化生产的逐步发展和机床的应用,机械加工工艺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机械加工的分类机械加工根据不同的加工方法可以分为切削加工、成形加工、焊接与连接、表面处理、热加工、化学加工等多种类型。
切削加工是机械加工的主要形式,包括车削、镗削、钻削、铣削、磨削、切割等常见的加工方法。
3. 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1)车削:车削是指用车床和刀具对工件进行旋转切削的加工方法。
工件在主轴上旋转,刀具在刀架上做直线或曲线运动,切除工件上的金属,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2)铣削:铣削是利用铣床进行加工的方法,主要通过刀具旋转和工件运动实现金属的切削加工。
铣削操作可以进行平面加工、轮廓加工、开槽加工、螺纹加工等。
(3)钻削:钻削是利用钻床或者钻头进行加工的方法,主要通过钻头的旋转实现对工件的钻孔加工。
(4)磨削:磨削是利用磨削机进行的精密加工方法,通过磨料的高速旋转与工件表面的相互作用,将工件的表面切削下来,以改善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
4. 机械加工的常见工艺技术(1)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是利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的方法,通过预先编程的程序控制机床的运动和加工过程。
(2)柔性化制造技术:柔性化制造技术是利用柔性化制造系统,通过改变加工参数,实现同一设备加工不同工件的目的。
(3)超精密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是通过超精密加工设备和工艺方法,对工件进行高精度、微细加工的一种加工技术。
5. 机械加工的工艺精度(1)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指工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通常用公差来表示尺寸精度。
(2)形位精度:形位精度是指工件的外形和位置与设计要求的偏差,包括圆度、直线度、平面度等。
6. 机械加工的工艺表面质量(1)粗糙度:粗糙度是表面不平整程度的量度,用于描述表面的平滑度和光洁度。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数控加工工艺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这是学习本书后续内容的必要准备。
1.1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1.1.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就是制造产品的方法。
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以下简称为工艺过程)。
1.生产过程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由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各个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这些过程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研制,技术鉴定等。
(2)生产工艺过程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部件和产品装配、调试、油漆和包装等。
(3)辅助生产过程为使基本生产过程能正常进行所必经的辅助过程,包括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源供应、设备维修等。
(4)生产服务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运输、保管、供应及产品包装、销售等。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为了便于组织生产,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是组织专业化生产,即一种产品的生产是分散在若干个专业化工厂进行,最后集中由一个工厂制成完整的机械产品。
例如,制造机床时,机床上的轴承、电机、电器、液压元件甚至其他许多零部件都是由专业厂生产的,最后由机床厂完成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件的生产,并装配成完整的机床。
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和产品的系列化,从而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上述生产过程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产品开发、生产和技术准备到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装配,影响的因素和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
为了使工厂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现代工厂逐步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即将生产过程看成一个具有输入和输出的生产系统。
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能使工厂的生产和管理科学化;能使工厂按照市场动态及时地改进和调节生产,不断更新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能使生产的产品质量更好、周期更短、成本更低。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1. 机械加工的定义和作用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床、切削工具和刀具等工具进行材料的成型和加工的过程。
它是制造业的重要环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
机械加工的作用是将原材料加工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或产品。
通过机械加工,可以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实现对材料的精确控制和加工。
机械加工可以提高零件和产品的精度和质量,满足各种工程的需求。
2. 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机械加工的基本工艺包括下面几个方面:2.1 切削工艺切削工艺是机械加工中最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
它利用切削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将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切除,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切削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磨削工艺是利用磨料对工件进行磨削,改善工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磨削工艺可以分为平面磨削、外圆磨削、内圆磨削等。
2.3 压缩成形工艺压缩成形工艺是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压缩力作用使其变形成所需形状的工艺。
常见的压缩成形工艺包括锻造、压铸、挤压等。
塑性工艺是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进行加工的工艺。
常见的塑性工艺包括拉伸、压下、弯曲等。
2.5 焊接工艺焊接工艺是利用焊接材料将两个或多个工件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常见的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3. 机械加工的工艺流程机械加工一般包括下面几个基本步骤:3.1 制定加工工艺方案根据工程图纸和产品要求,进行工艺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
3.2 准备加工设备和工具选择合适的机床、切削工具和刀具,并对其进行准备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3 加工工件按照工艺方案和工艺文件要求,进行加工操作,包括切削、磨削、压缩成形、塑性变形、焊接等。
3.4 检测和修整在加工过程中,对加工件进行检测和测量,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进行修整和调整。
3.5 表面处理对加工后的工件进行表面处理,包括清洗、抛光、电镀等,以提高其表面光洁度和耐腐蚀性。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一、拟定机加工件工艺路线的原则:1、先加工基准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应首先加工出来,以便尽快为后续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
称为“基准先行”。
2、划分加工阶段:加工质量要求高的表面,都划分加工阶段,一般可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主要是为了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以及便于时发现毛坯缺陷等。
3、先面后孔:对于箱体、支架和连杆等零件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这样就可以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而且对平面上的孔的加工带来方便。
4、光整加工:主要表面的光整加工(如研磨、珩磨、精磨\滚压加工等),应放在工艺路线最后阶段进行,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在Ra0.8um以上,轻微的碰撞都会损坏表面;二、拟定机加工件工艺路线的其他原则:上述为工序安排的一般情况。
有些具体情况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为了保证加工精度,粗、精加工最好分开进行。
因为粗加工时,切削量大,工件所受切削力、夹紧力大,发热量多,以及加工表面有较显著的加工硬化现象,工件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如果粗、粗加工连续进行,则精加工后的零件精度会因为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很快丧失。
对于某些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
在粗加工之后和精加工之前,还应安排低温退火或时效处理工序来消除内应力。
2、合理地选用设备。
粗加工主要是切掉大部分加工余量,并不要求有较高的加工精度,所以粗加工应在功率较大、精度不太高的机床上进行,精加工工序则要求用较高精度的机床加工。
粗、精加工分别在不同的机床上加工,既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又能延长精密机床的使用寿命。
3、在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中,常安排有热处理工序。
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如下:为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如退火、正火、调质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前进行。
为消除内应力,如时效处理、调质处理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
为了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渗碳、淬火、回火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后进行。
机械工艺基础知识

有无基准要 素
有 有 有 有或无 有 有 有 有
2、形位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术语
定义
要素
零件上的特征部位,指的是点、线、面、轴线或中心平面
实际要素 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测量时有测得要素代替
被测要数 给出了形状或位置公差的要素
单一要素 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关联要素 给出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
基准要素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理想的基准要素简称基准
(简称‘公差’) 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是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
标准公差 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公差与公差等级
术语 公差带 标准公差等级
定义 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 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它是由公差大小和其相对零线的位置 如基本偏差来确定 在该标准极限于配合制中,同一公差等级(例如 IT7)对所有基本尺寸的 一组公差被认定为具有同等精度程度
形状和位置公差
1、形位公差的符号、术语及定义
公差 项目
形 直线度 状 公 平面度 差
圆度
符号 —
○
有无基准要 素
无
无
无
公差
定 向
圆柱度
形状 和位 置公 差
线轮廓 度
面轮 廓度
无 有或无 有或无
位 置 公定 差位
跳 动
项目 符号
平行 度 垂直 度 倾斜 度 位置 度 同轴 度 对称 度 圆跳 动 全跳 动
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量
定向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对基准在方向上所允许的变动量
定位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对基准在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量
跳动公差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

余量(yú liànɡ)的大小
① 与生产类型 (②lèi与xí生ng产)有关 (关 ③sh与ēn零g件ch的ǎn形)方状法和尺有寸有关 ④ 与工序有关
加工外圆面:
粗车:3~5mm
精车:1~1.6mm
粗磨:0.3~0.5mm
磨削 精磨:0.1mm以下
第十八页,共41页。
批2量) 专生用产。
为夹所()z夹某具以h具u一。:ā特定n定y位ò(t精nègd度ìn高g)零,件生的产特率定高(t,è d适ìn用g)工于序大专批门量设生计产和。制造的
3) 其它夹具 可调夹具;组合夹具;随行夹具等。
第十三页,共41页。
2. 夹具(jiājù)的 组成
钻套 挡铁
夹紧机构 工件
V形块
第三十三页,共41页。
3) 检验工序(gōngxù) 的⑴安零排件从一个车间送往另一个车间的前后;
⑵ 零件粗加工阶段结束之后(zhīhòu); ⑶ 重要工序加工的前后; ⑷ 零件全部加工结束之后(zhīhòu)。
六、机床与工艺装备 (z1h. 机u床ān的g选b择èi)的选择
⑴ 机床的精度应与工序要求的精度相适应; ⑵ 机床的生产率应与该零件生产类型相适应; ⑶ 机床的加工尺寸范围应与零件的外形尺寸相适应; ⑷ 应符合本厂现有的实际情况。
第八章 机械加工工艺(gōngyì)过程的 基础知识
§1 机械加工工艺(gōngyì)过程的基本概念 §2 工件(gōngjiàn)的安装和夹具
§3 工件工艺规程的制定
§4 典型零件工艺过程
第一页,共41页。
第八章 机械加工工艺(gōngyì)过程的基 础§知1 识机械加工工艺(gōngyì)过程的基
机械加工必学知识点总结

机械加工必学知识点总结1. 材料和工艺选择在进行机械加工时,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加工工艺上有着不同的要求。
对于每种材料,必须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包括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刀具材质等方面的考虑。
2. 刀具选用刀具在机械加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刀具适用于不同的工艺,比如铣刀、车刀、攻丝刀等。
选用合适的刀具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减少成本。
3. 切削参数在进行切削加工时,切削参数的选择对加工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
4. 加工工艺不同的零件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
比如,单件加工和批量加工的工艺会有所不同。
合理设计加工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5. 数控加工数控加工是现代机械加工中的一种重要工艺。
相比传统加工,数控加工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效率。
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技能对机械加工人员来说是必备的能力。
6. 加工精度加工精度是衡量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如刀具质量、切削参数、机床精度等,可以帮助优化加工工艺,提高加工质量。
7. 表面处理很多零件在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抛光、热处理、镀层等。
掌握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可以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美观度。
8. 安全生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防护设备,确保生产人员的安全。
9. 故障排除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比如刀具磨损、机床故障等。
了解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可以减少加工中的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就是机械加工必学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机械加工人员提高加工技能,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希望这些知识对机械加工工作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点总结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机械零件的精度
1.了解极限与配合的术语、定义和相关标准。
理解配合制、公差等级及配合种类。
掌握极限尺寸、偏差、公差的简单计算和配合性质的判断。
基本术语: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上偏差、下偏差、(尺寸)公差、标准公差及等级(20个公差等级,IT01精度最高;IT18最低)、公差带位置(基本偏差,了解孔、轴各28个基本偏差代号)。
配合制:
(1)基孔制、基轴制;配合制选用;会区分孔、轴基本偏差代号。
(2)了解配合制的选用方法。
(3)配合类型:间隙、过渡、过盈配合
(4)会根据给定的孔、轴配合制或尺寸公差带,判断配合类型。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1)零件尺寸标注
(2)配合尺寸标注
2.了解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理解形位公差及公差带。
几何公差概念:
1)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2)位置公差:位置度、同心度、同轴度。
作用:控制形状、位置、方向误差。
3)方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4)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
几何公差带:
1)几何公差带
2)几何公差形状
3)识读
3.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常用通用量具(如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等)及专用量具(如螺纹规、平面样板等),并能对零件进行准确测量。
常用量具:
(1)种类:钢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量缸表、直角尺、刀口尺、万能角尺。
(2)识读:刻度,示值大小判断。
(3)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校对零点,测量力控制。
专用量具:
(1)种类:螺纹规、平面角度样板。
(2)调整与使用及注意事项
量具的保养
(1)使用前擦拭干净
(2)精密量具不能量毛坯或运动着的工伯
(3)用力适度,不测高温工件
(4)摆放,不能当工具使用
(5)干量具清理
(6)量具使用后,擦洗干净涂清洁防锈油并放入专用的量具盒内。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1.理解强度、塑性、硬度的概念。
2.了解工程用金属材料的分类,能正确识读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
金属材料分类及牌号的识读:
2.1.1黑色金属:
(1)定义:通常把以铁及以铁碳为主的合金(钢铁)称为黑色金属。
(2)铸铁:灰铸铁HT抗拉强度(σb)200(MPa)、可锻铸铁KT(H黑心、Z 珠光体)抗拉强度(σb)300-伸长率06、球墨铸铁QT抗拉强度(σb)400-伸长率18。
(3)碳钢:
按含碳量分:低、中、高碳钢。
按质量分:普通、优质、高级优质。
按用途分:
普通:Q235A:一般工程用,屈服强度Q数值235等级A。
优质碳素结构钢:45钢:机械零件用,中碳钢,含碳量%);
碳素工具钢:T12:工具钢,用于刃具、量具、模具用钢,含碳量%。
铸造碳钢:铸钢ZG屈服强度不低于270-抗拉强度不低于500。
(4)合金钢:
按用途分:
合金结构钢:40Cr:合金结构钢,含碳量%,合金含量小于%不标。
合金工具钢:9SiCr:合金工具钢,含碳量%,Si、Cr含量小于%;
高速钢(锋钢)W18Cr4V:含碳量,钨含量18%,Cr含量4%,V含量小于%。
2.1.2有色金属
(1)有色的定义:除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材料,统称为有色金属。
(2)了解铝及铝合金。
(2)了解铜及铜合金。
3、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时效处理的目的、方法及应用。
重点放在应用上。
(1)退火:消除铸件、焊接件、冷作件毛坯的应力。
(2)时效处理:长时间退火,消除毛坯的应力。
(3)正火:消除锻件毛坯的锻造应力。
调整硬度,便于加工。
(4)调质:淬火回火,综合机械性能。
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5)回火:消除淬火应力。
温度越高,钢的强度、硬度下降,而塑性、韧性提高。
4.了解金属表面处理的一般方法。
(1)表面淬火
(2)(表层)化学处理:电镀
物理处理:防锈漆因在金属表面外处理,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