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大全第十二章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介绍了简单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以下是关于简单机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简单机械的概念:简单机械是由几个零件构成的机械装置,它们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作用点的位置。

2.机械优势的概念:机械优势是指在简单机械中,输入的力与输出的力之间的比值。

机械优势大于1时,可以实现力的增大;机械优势小于1时,可以实现力的减小。

3.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杠杆是加固在支点上的一个刚体,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根据支点位置的不同,杠杆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杠杆。

4.原理:一类杠杆的支点在力的中间,输入力和输出力在杠杆两侧,用于改变力的方向。

5.应用:剪刀、夹子等。

6.原理:二类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一端,输入力和输出力在支点的两侧,用于实现力的增大。

7.应用:蹬车、拨火棍等。

8.原理:三类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一端,输入力和输出力在支点的同一侧,用于实现力的减小。

9.应用:手臂、夹子等。

10.轮轴原理和应用:轮轴是由圆盘和固定在轮轴上的轴组成的。

通过旋转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1.绳索原理和应用:通过拉动绳子,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12.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13.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物体在静止时,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时,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物体间的粗糙度和物体的压力有关。

14.塞5560与斯福韦茨定律的关系:斯福韦茨定律表明,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和物体压力的乘积成正比。

15.斜面的概念和原理: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通过减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来实现力的减小。

16.水平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当物体在水平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垂直压力成正比。

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涂抹润滑剂来减小,或者通过增加物体与表面间的粗糙度来增大。

17.斜面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斜面的摩擦力是由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合成而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整理++-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整理++-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整理第一节杠杆1.杠杆: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书本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3.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一个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动,另一个力使杠杆逆时针转动。

4.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或者反方向所在的直线。

5.杠杆作图:(1)画力臂:①确定支点:若没有标注字母,则在支点处标注O;②画出力的作用线:需要延长或者反向延长时,用虚线延长;③作垂线: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画实线时,要求两端画箭头,中间留空用于标注力臂(不方便留空也可以不留空,标注在实线旁边也可以),感觉表示还不够明确时也可以在箭头两端加上小短线;画虚线时,用大括号标注力臂范围。

④标注:垂足位置画出直角符号,在实线或大括号中间标注力臂l1或l2;(2)画力:已知力臂画力时作力臂的垂线,用虚线画;在虚线与杠杆相交的地方为力的作用点,判断出力的方向后,沿着虚线画出力;画出力的符号F1或F2和直角符号;(3)最小动力问题:用线段连接支点O和作用点(最远),该线为最长力臂,用虚线作出力臂的垂线,在根据题意判断出力的方向后,沿着虚线画出的力,即最小动力。

6.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状态。

7.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不挂钩码时,杠杆水平。

优点:①便于测量力臂(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数);②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平衡螺母调节原则:左高左调;(3)左右两端挂不同的钩码的好处:使动力和阻力不相等,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4)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8.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9.杠杆的分类: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12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12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12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简单机械是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研究物体运动、静止状态以及力的转换与传递的学科。

本文将从简单机械的定义、种类、原理、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简单机械的定义简单机械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的零部件组成的机械设备,它具有最基本、最简单的结构和功能。

简单机械通常用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或者施加点,从而减小或增大所需的力,使得工作更加轻松和高效。

二、简单机械的种类1.杠杆:杠杆是利用支点上的两个力臂长度的差异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简单机械。

常见的杠杆有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等。

2.轮轴:轮轴是利用圆柱形的结构来减小摩擦力、传递力和旋转运动的简单机械。

常见的轮轴有滑轮、轮轴、滚筒等。

3.斜面:斜面是利用斜坡形状的结构来减小所需的力,使得物体更容易移动的简单机械。

常见的斜面有斜坡、斜面等。

4.螺旋:螺旋是利用螺旋形状的结构来传递力和运动的简单机械。

常见的螺旋有螺纹、螺旋浦、斜螺旋等。

5.楔子:楔子是利用楔形状的结构来分离物体、提高效率的简单机械。

常见的楔子有楔块、楔形工具等。

三、简单机械的原理1.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支点上施加的力乘以力臂的长度等于作用在杆另一端的力乘以力臂的长度。

即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改变力臂长度的大小来实现。

公式为F1×L1=F2×L22.轮轴原理:轮轴原理是指利用圆柱形的结构来降低摩擦力,将力传递或转化为旋转运动的原理。

通过不同大小的轮轴,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斜面原理:斜面原理是指利用斜坡形状的结构来减小所需的力,使物体更容易移动的原理。

斜面的作用是将重力分解为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的分力,从而减小所需的力。

4.螺旋原理:螺旋原理是指利用螺旋形状的结构来传递力和旋转运动的原理。

通过旋转螺旋结构,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转化,增加力臂的长度,提高效率。

5.楔子原理:楔子原理是指利用楔形状的结构来分离物体、提高效率的原理。

通过楔子将物体分离,可以减小所需的力,提高工作效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超全)(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图中的工具在使用时能起到“省距离”作用的是()A.镊子B.老虎钳C.起瓶器D.铁丝剪答案:AA.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能起到“省距离”作用,故A符合题意;B.老虎钳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能起到“省距离”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起瓶器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能起到“省距离”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D.铁丝剪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能起到“省距离”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用F=12N的拉力竖直向上匀速提升木块,2s内木块升高的高度为0.1m,木块重力G=30N,在此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拉力F做功为1.2JB.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3JC.滑轮组机械效率为40%D.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6W答案:BAB.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30N×0.1m=3J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n=3,则绳端的移动距离s=nh=3h=3×0.1m=0.3m拉力F做功为W总=Fs=12N×0.3m=3.6J故A错误,B正确;C.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3J3.6J×100%≈83.3%故C错误;D.拉力F做功的功率P=W总t=3.6J2s=1.2W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各种工具,正常使用时省力的是()A.定滑轮B.动滑轮C.筷子D.船桨答案:BA.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故A不符合题意;B.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若不计轮重和摩擦,可以省一半的力,故B符合题意;C.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D.船桨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为了将一物块送到高处,小杰用木板和滑轮搭建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物理12章到13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12章到13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12章到13章知识点归纳(一)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 杠杆。

-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 五要素:-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 平衡条件:F1L1=F2L2。

- 分类:- 省力杠杆:L1 > L2,F1<F2,如撬棒。

- 费力杠杆:L1<L2,F1 > F2,如镊子。

- 等臂杠杆:L1 = L2,F1=F2,如天平。

2. 滑轮。

- 定滑轮。

- 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 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 = G,s = h(F是拉力,G是物重,s 是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h是物体上升高度)。

- 动滑轮。

- 定义: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 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F = G/2(不计绳重和摩擦),s = 2h。

- 滑轮组。

- 特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省力情况:F = G/n(n是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s=nh。

(二)第十三章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 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两块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内能。

-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 影响因素: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 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例如,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内能。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12章简单机械 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12章简单机械 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知识点第一节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l一个物体可以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 受到力的作用;② 能绕固定点转动。

杠杆的形状是任意的。

2.杠杆的五要素:l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一般用O表示。

l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一般用F1表示。

l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一般用F2表示。

l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一般用l1表示。

l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① 确定支点;② 确定动力和阻力,画力的作用线;③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即为力臂;④ 标各个垂直符号和大括号及物理量。

4.画图技巧l画力臂时,如果力的作用线太短,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l线段长度必须体现力的大小。

l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l杠杆是受力物体,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必须画在杠杆上。

l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力臂为0,不会影响杠杆转动。

l阻力方向:与阻力作用点将要运动的方向相反l当动力、阻力在支点两侧时,它们的方向大致相同;当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时,它们的方向大致相反。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实验设计】如图,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和天平的调节方法相同),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

记下动力、阻力,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

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注意事项】①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的大小。

② 多次实验的原因:寻求普遍规律③ 不同物理量之间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④平衡螺母只能在实验前调整,那边高向那边调⑤随意加砝码时,那边乘积大哪边低。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

变形杠杆
轮轴
斜面
机械效率
三种功
有用功W有 对人有用的功 额外功W额 对人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W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 W有+W额
概念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功的原理”
定义式
物理意义 总小于1
机械效率的高低反映了使用机械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 的比例大小,机械效率越高可以点的两边,也可在支点的同一边; ②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二者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③动力和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④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概念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杠杆的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或写为 F1l1=F2l2
简单机械
生活中的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描述机械系统性能
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概念 特点 概念 特点 概念 特点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杠杆
概念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
①“硬棒”是指杠杆在转动中,形变很小,可忽略 ②杠杆的外形可以是任意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③“支点”可在棒的一端,也可在棒上其他位置
五要素
支点 杠杆围绕转动的固定点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知识点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知识点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O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如果在动力与阻力的作用下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 F2l2杠杆平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什么要在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测出力臂的3、滑轮可以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其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也不省功,但可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其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也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的特点:省力费距离不省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判别方法:奇动偶定,即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动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奇数,如果绳子自由端最后绕过定滑轮,则绳子段数n为偶数;绳子段数为几段,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的原理的应用:①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FR=Gr;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改变用力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速度;②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

5、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

W总=W有用+ W额=Fs 。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一般情况下η<1,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理想机械)则η=1。

6、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①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 , 拉力F移动的距离s ②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③实验时必须匀速竖直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④拉力F移动的距离s等于绳子有效段数n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的积,即s = n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
点。

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一一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0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i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i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0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X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

写成公式F i L i=HL2也可写成:F i/F2=L2/L i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X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
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 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
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
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

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
衡,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 .变小
B . 变大C. 不变D. 无法确定
3. (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
平衡状态,在A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
中,最小的是( )
A . F1B. F2C. F3D. F4
5. 如图所示是
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体可视为杠杆,0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

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1
(3) 若0B=1.0m,BC=0.4m,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4) 若他一分钟可完成30个俯卧撑,其功率多大?
F i和F2的力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

在示意图上画出
B r -

40cm . ( g 10N/ kg )
4.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

()力臂大于()力臂
省力、
()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
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
枝剪刀
费力杠

()力臂小于()力臂
费力、
()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
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杠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或速度V F)二重物移动的距离S3 (或速度
V G)
【习题】1・筷子是我国和部分国家特有的用餐工具。

在正常使用筷子用餐时,筷子属于()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
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习题】
1.在镊子、钢丝钳、扳手、天平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2•请你在图中画出使用剪刀时,杠杆
A.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B.
C.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D.
2.如图,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则三个力大小关系()
A.F1最大
B.F2最大
省力杠杆,且省距离
等臂杠杆,即不省力也不费力
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
C.F3最大
D. 一样大
F1、F2、
F3,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L2。

3•如图是人们用木棒撬石块的示意图。

撬石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用
与棒垂直的力F i,第二种是以A点为支点,在C点用与棒垂直的力计)
(1)
(2)是_
二、滑轮
1.定滑轮:
在图中画出F i的力臂。

若是石块压在木棒上的D点正好是AB的中点,你认为第
2.动滑轮:
B点为支点,在C点F2
向上撬。

(木棒自重不
种方法更省力一些,理由
①定义: (可上下移
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倍的()力杠杆
f心a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贝U: 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
2
1
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倍的重物移动2
的距离S G (或V 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1 F=_G 只忽略轮 n 1
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倍的 n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n=( G 物+G 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 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A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
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习题】1•用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匀速提升重物
知物重 G=600N ,拉力F=250N 。

求重物升高 0.5m 时。

求:(1)有用功、(2)额外功、(3)动滑轮的重、(4)机械效率。

G (如图所示),已
1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 Gh (提升重物)=W 总一W 额=n
W 总 斜面:W fr 用
=Gh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W 总一Wr 用=0动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f L
、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 W 、=Wc 用 + W fc =FS= Wr 用/n 斜面: 、机械效率:① W 、= fL+Gh=FL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_ W 有用
n
1
W
斜面: Gh n = FL
定滑轮: =Gh
Gh
n FS - =Fh 动滑轮: Gh n = FS =
Gh F2h 滑轮组 Gh n = FS = GtL Fnh G F
G
2F G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理:
-=
②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 G 钩码提升的高度 距离S
③ 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④ 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W 有
Gh
n = =
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h 、拉力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
2、如图所示,斜面长 5m ,高3 m ,小明用绳子沿斜面将重为 拉到顶端,拉力大小为 240N ,绳重不计。

求:(1)小明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用60牛的拉力,使所受重力为 200牛的物体,在1分钟内,沿着水平地面匀速移动了
10米,求:(1)拉力对物体做的功;(2)拉力对物体做功时的功率。

4.•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受到的阻力为 3X I03牛, 求①汽车行驶5分钟做的功。

②汽车的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