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卢沟桥事件的社会知晓率和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情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卢沟桥所代表的抗日战争精神的影响以及意义的调查报告

关于卢沟桥所代表的抗日战争精神的影响以及意义的调查报告

关于卢沟桥所代表的抗日战争精神的影响以及意义的调查报告基础教育学院信息一部韩金泰郭荣鑫扈锐侯广昊摘要:本次社会实践以实地考察、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卢沟桥的实地考察,对于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实地调研,以及之后对各地人民的随机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卢沟桥进行了参观,以及对于卢沟桥所代表的抗日战争精神的影响以及意义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卢沟桥的认识较高,对于卢沟桥事件的知晓率较高,但同是后人对于卢沟桥所代表的抗日战争精神理解认识不足。

关键字;卢沟桥,抗日战争精神,抗日神剧,社会价值前言:本次社会实践以“学史明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实践队队员们于2015年7月7日在北京卢沟桥进行了调研活动。

以及之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卢沟桥所代表的抗日战争精神的影响以及意义的调查。

卢沟桥简介: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

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卢沟桥事变简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抗日战争精神:抗战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产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抗战精神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捍卫领土,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

主要观点1、八字精神拼搏、奉献、团结、自强的八字精神,即: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共同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是抗战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积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抗战历史留给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

卢沟桥研究报告

卢沟桥研究报告

卢沟桥研究报告卢沟桥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桥梁之一。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文化价值以及当前的保护状况,为保护和传承卢沟桥的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史料、专业书籍与研究论文,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修建年代、设计方案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2. 实地考察:亲临卢沟桥实地考察,观察其外貌和结构特点,了解桥梁使用材料、建造技术等方面的情况。

3. 口述调查:与有关地区的居民进行深入交流,收集到他们对卢沟桥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见解和记忆。

三、研究结果1. 历史背景:卢沟桥建于元代,是连接京畿和北方的重要交通要道,对于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建造过程:卢沟桥采用青石结构,拱洞为多孔形式,结构稳固,历经多次修复和重建。

3. 文化价值:卢沟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古代桥梁建筑的高度技术水平和美学价值。

4. 保护状况:卢沟桥目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由于长期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害,存在一定的破损和结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维修和保护工作。

四、保护与传承建议1. 加强保护意识:通过加强对卢沟桥文化价值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卢沟桥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2. 定期维护与修复: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与修复方案,定期对卢沟桥进行维护和修理工作,确保其结构的稳固性和完整性。

3. 制定旅游规划:充分利用卢沟桥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相关旅游项目,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和了解卢沟桥的文化价值。

4. 加强研究与学术交流:组织专家学者对卢沟桥进行深入研究和学术讨论,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共享与传播。

五、结论卢沟桥作为中国古代桥梁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其独特的文化遗产,需加强保护工作、开发旅游项目、加强研究与学术交流,以确保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文:卢沟桥的调查报告

作文:卢沟桥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作文:卢沟桥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游卢沟桥的实践报告关于游卢沟桥的实践报告这学期学校安排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并且作为必修课程,可见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的去理解这门课程,感受其中的意境,我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到了卢沟桥,好好地亲身感受了一下历史气氛。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经没有水了。

卢沟桥全长267米,宽7.6米,最宽处可达9.5米。

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卢沟桥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

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

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

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

社会实践报告卢沟桥

社会实践报告卢沟桥

一、前言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桥。

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卢沟桥事变,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

为了深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与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卢沟桥的历史背景1. 卢沟桥的建造背景卢沟桥始建于金代,当时名为“卢沟渡”,是一座木桥。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将木桥改建为石桥。

明清两代,卢沟桥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2.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在卢沟桥附近发动突然进攻,导致卢沟桥事变爆发。

这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也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

三、卢沟桥的现状1. 卢沟桥的修缮与保护近年来,卢沟桥得到了充分的修缮和保护。

2008年,卢沟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卢沟桥桥体进行了全面加固,恢复了原貌。

2. 卢沟桥的游览与教育卢沟桥已经成为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学生们前来参观、学习,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和抗战精神。

四、调研过程1. 实地考察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卢沟桥,首先参观了桥体、碑刻等历史遗迹。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2. 访谈调研我们与卢沟桥的讲解员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卢沟桥的历史变迁、修缮保护情况以及游览教育情况。

此外,我们还采访了部分游客和学生,了解了他们对卢沟桥的认识和感受。

3. 文献资料查阅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卢沟桥,我们还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卢沟桥的历史文献、图片、新闻报道等。

五、调研结果与分析1. 卢沟桥的历史价值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

2. 卢沟桥的现状与问题虽然卢沟桥得到了修缮和保护,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游客过多导致的拥挤、周边环境脏乱等。

此外,卢沟桥的教育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

卢沟桥参观思想汇报

卢沟桥参观思想汇报

卢沟桥参观思想汇报篇一:参观卢沟桥有感参观卢沟桥有感为增强入党积极分子爱国爱党观念,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上周六在班长的组织下,我们这些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卢沟桥,进了宛平城,亲临了当年七七事变的现场。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桥长266.5米,桥上两侧共有1.4米高的望柱281根,两柱之间由刻着花纹的栏板相连,每个望柱顶端都有一个大狮,大狮身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小狮,众所周知,卢沟桥是我们的伟大历史的精华,“卢沟晓月”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由于雕刻艺术高超,卢沟桥上的狮子形态各异,几乎没有相同的一只,桥东端有碑亭,石碑正面为乾隆书“卢沟晓月”四字,背面为乾隆书卢沟桥诗,“卢沟晓月”四个大字雄浑有力,雕刻精美。

可以说,卢沟桥是我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见证,是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见证,更是我国繁盛的见证。

1937年7月7日晚,日寇以一名日军失踪为借口,要过桥进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了廿九军守桥部队的拒绝,廿九军与日寇因此展开了激战。

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团结对敌,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

从此,中国各族人民同入侵者展开了殊死抗争。

历史过去了,卢沟桥仍然是见证,它见证了廿九军的鲜血、生命和捍卫祖国领土和民族尊严的决心,它见证了我国屈辱和落后就要被挨打的历史,它更加见证了我国人民在我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

现在我们再次重温这段历史,桥头已经了修建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陈列了大部分抗日的史料,无论是一张张血泪的照片,还是一个个锈迹斑斑的武器,即便是一双双的草鞋,都是我们的珍贵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饱受屈辱得出的血的教训,更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莫大讽刺和最为有力的证据!历史向我们昭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兴盛,由贫穷到富强的奋进动力。

卢沟桥实践报告

卢沟桥实践报告

关于游卢沟桥的实践报告这学期学校安排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并且作为必修课程,可见学校对其的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的去理解这门课程,感受其中的意境,我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到了卢沟桥,好好地亲身感受了一下历史气氛。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

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经没有水了。

卢沟桥全长267米,宽7.6米,最宽处可达9.5米。

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

”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卢沟桥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而最有特色的,则是桥墩的造法。

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则在于抗击流水的冲击。

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

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

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社会实践卢沟桥报告

社会实践卢沟桥报告

一、前言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为了深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于中国民族精神的塑造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卢沟桥,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战争的残酷,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1. 参观卢沟桥我们首先参观了卢沟桥本身,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由11个桥拱组成,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桥上刻有精美的石狮子,每只石狮子都各具特色,成为卢沟桥的一大亮点。

2. 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通过图片、实物、文字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影响以及抗战英雄的事迹。

馆内陈列的文物和史料,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和民族英雄的伟大。

3. 聆听讲解员讲述历史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聆听了讲解员生动、详实的讲解。

讲解员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等方面,为我们揭示了卢沟桥事变的真相,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 参观七七事变纪念碑在卢沟桥东端,我们参观了七七事变纪念碑。

纪念碑上刻有“七七事变纪念碑”六个大字,背面刻有七七事变的历史简介。

在这里,我们表达了对抗日英雄的敬意,也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四、活动体会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1.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于中国民族精神的塑造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 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 我们要学习抗日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五、结语卢沟桥之行是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战争的残酷。

卢沟桥社会实践报告

卢沟桥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卢沟桥,这座位于北京市西南郊的著名古桥,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为了深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1. 了解历史,传承精神:通过实地考察卢沟桥,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抗日战争的残酷,传承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

2.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团队成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 文化交流与传播:将卢沟桥的历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提高公众对历史的认知。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 确定实践主题和目标。

-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 安排行程,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

2. 实地考察- 7月15日,全体团队成员抵达卢沟桥。

- 7月16日,参观卢沟桥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述卢沟桥的历史故事。

- 7月17日,实地考察卢沟桥,观察桥梁结构,了解其建筑特色。

3. 实践活动- 在卢沟桥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包括集体宣誓、歌唱国歌等。

- 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卢沟桥历史的认识。

- 撰写实践日记,记录所见所闻。

四、实践成果1. 历史知识积累:通过参观卢沟桥纪念馆和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对卢沟桥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提升。

3. 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将卢沟桥的历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五、实践体会1. 历史的沉重:卢沟桥的历史让我们深感沉重,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2. 团结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赴国难。

这种团结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3. 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总结与展望本次卢沟桥社会实践是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卢沟桥的历史文化,还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卢沟桥事件的社会知晓率和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情况的调查报告基础教育学院信息一部陈莹田世宁柳晔杨晳睿摘要:本次社会实践以实地考察、实地调研和网络问卷的方式,在卢沟桥地区以对往来游客现场了解和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卢沟桥事变的认识情况和纪念抗日战争活动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卢沟桥事件的知晓率较高,同时非常支持抗战的各项纪念活动。

关键词:卢沟桥,纪念活动,抗日战争,社会意义。

前言:实践主题,时间,地点。

本次社会实践以“学史明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实践队队员们于2015年7月7日在北京卢沟桥进行了调研活动。

卢沟桥事变简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体验团:今天,2015年7月7日,七十八年前的的今天,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从卢沟桥开始一直蔓延到中国几乎所有的国土上。

中国的屈辱从那里开始,虽然时间流逝,我们都不能再亲眼见到日军的虚伪和挑衅,见不到他们野蛮的侵略,见不到那一颗颗罪恶的炮弹是怎样侵蚀着我们的土地,那座记录着这段悲痛历史的桥如今依然屹立在永定河水上。

它还记得吗?卢沟桥:我见证了一九三七年七月六号晚上的所有的事情,血泊,泪水,炮弹,烟雾......那是我有生最难忘的一晚。

或许应该忘记我一生中最屈辱的那天。

但那些残暴的日本军官手里指向同胞的枪杆让我不能忘记;那无辜的两名士兵的怨灵告诉我不能忘记;那炮火在我身上留下的伤痕叫我不能忘记;曾在我身上流过的我的同胞的鲜血叫我不能忘记;从我身上点燃的蔓延到祖国身体的战火叫我不能忘记!实践准备2015年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事件,本暑假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准备此次的实践活动。

经过讨论,我们组的七个成员一致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长达八年,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对外抗敌的一次伟大的全方面反侵略战争。

抗战时间之长,面积之广,人数之多,都意味着在这长达八年的战争中一定会有数不尽的战争形势,英勇个人和团体,以及值得纪念的革命事迹和遗址,深入的研究这些红色历史对于仅是学生的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大学生的我们,实地考察是将书本所学知识在事件中验证和再一次的深入学习的最好途径。

同时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长达十几年的学习中,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已经是很不错的积累,这对实践过程中的难度起到了很大的降低作用。

因此,我们更加确定实地观察体验这样的实践方式。

此外,时间团也认识到,单单是到具体地点的观察是不够的。

历史都是由人来记录的,如果能将时间地点的人们对实践地点历史的感悟挖掘出来,再加以进一步的分析,这次时间才能算是真正有意义、有深度的实践。

于是我们决定将实地观察、历史体验和社会调查三者联系起来,决定,以另一种更有深度的方式来完成此次实践任务。

实践方式确定以后,我们将目光聚集在时间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上。

抗日战争长达8年之久,无数的革命圣地,处处都洒满英雄们的鲜血。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更是值得我们去纪念和调查。

最后,考虑到地理位置时间等一些客观因素,实践团最终决定于7月7日在卢沟桥进行实地社会实践,于后续的两天里进行问卷调研。

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七月七日的卢沟桥拉开,时隔正正78年再去到那里,相信我们的实践队员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实地观察7月7日早上,实践团一行4人搭乘公交去往战争开始的地方,卢沟桥。

我们下车的地点距卢沟桥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不得不步行走到桥上去。

当我们7人走在与卢沟桥相邻的一座桥上向卢沟桥望去的时候,桥上已经有很多有课已经到了。

远远看去,熙熙攘攘,这让我们感到惊讶。

虽然早就想到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会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但是却没有意料到在这样早的时候卢沟桥已经被游客挤的满满的。

我们的实践团的同学们也颇为欣慰,因为这意味着这将是一个不错的调查人们对卢沟桥事变认识的好机会。

我们继续往前走着,终于到了目的地。

我们看到,为了进一步的宣扬卢沟桥的战争意义,有关部门已经为这座桥写好了各国文字的简介,简介被刻在石碑上,石碑立在距离石桥不远的地方。

来这里游览的游客们总要先温习一次卢沟桥的历史,再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卢沟桥经历过战火的石砖。

的确是这样,卢沟桥和它本身所经历的故事是分不开的。

在卢沟桥身上发生的惨痛的历史是卢沟桥之所以被人们铭记至今的根本原因,而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这里,卢沟桥承载的不仅是来来往往每天从这里经过的国人的重量,更是全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沉重的心情。

远看桥拦上那些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有的向着天空高歌,有的左顾右盼,有的和怀里的小狮子游戏嬉戏,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一个个调皮的孩子。

可是走进看时,内心的酸楚便不由的升起。

不知道是因为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日照霜冻,还是因为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的灼烧,一些狮子虽然动作都还看得出来,可是脸上的神态表情都已经模糊不清了。

为了防止这些石狮子再被认为破坏,这里的工作人员用铁链子将桥上的栏杆围了起来,也同时将这些石狮子围到离我们更远一部的地方。

虽然我们不能看到它们过去憨态可掬的样子,但是它们脸上的道道伤痕却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惨痛历史留下的伤痛。

我们实践团的同学们就这在每一个狮子面前停下来,静静的看着它们的样子,抚摸着那些伤痕的时候,仿佛当时日军虚伪的面孔,冰冷的枪管,四处流淌的鲜血再一次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顿时感慨万千,每个实践队员都有自己想说的话,但是心中的悲凉化成言语时只有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桥身上游人如织,看着他们一遍又一遍的走着,近看伤痕累累的狮子,远眺永定河中的流水,历史历历在目。

也许,单是卢沟桥本身,它的建筑工艺,雕刻精美的程度不能和其他著名的石桥相媲美,但是它非凡的历史价值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历史之美。

实地调查来来往往的游人们谈论着狮子的形态,谈论着过去历史故事,谈论着自己所听到的历史,让实践团的同学们不禁想进一步的了解在现实中已经是斑驳满目的卢沟桥在游人眼中的样子。

于是实践队员们开始分工,一些担任采访者的角色,一些来拍照记录视频,另一些来和路人沟通。

正在想找怎样的路人调查时,一个50岁左右的阿姨目不转睛的看着每一个石狮子,没有任何的表情,但是却让我们觉得她是有故事的人。

一个同学走过去对她说,阿姨您好,我们是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实践的学生,想了解一下您对卢沟桥的一些认识,请问......”可是还没有等我们的队员把话说完,那位阿姨就摇着头离开了。

第一次调查就失败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是不是我们说话的方式不对呢?还是我们应该找更年轻一点的游客了解,可能年轻一点的比较健谈,比较愿意参加我们的调查。

正当我们在考虑怎么进行下一次调查的时候,刚刚的那位阿姨回来拉住了我们一个队员,小声的说,“小姑娘,不是我不愿意接受你们的采访,我听说你们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大学生,你们还要录视频,我才不愿意接受采访的。

”我们感到很奇怪,这位阿姨接着说:“我是台湾人,这次转成来这里来看看,很多事情都历历在目,现在我的心情也十分的不好。

再者,我觉得我不适合出现在大陆的视频中,实在是帮不了你们......”实践团的同学们也都很理解这位阿姨的话,看着阿姨离开的背影,心里又是一阵难受。

怎么能不都让人感到痛心呢?中国的抗日战争从这里开始,中华民族的灾难从这里开始。

就是因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流离失所,成千上万的战士为国捐躯,成千上万的家庭支离破碎。

此情此景,看了那么满目疮痍的狮子,那么多重重心事的有人走来,加上刚刚那阿姨的沉重的言语,队员们一个个都开始与大家分享自己对于卢沟桥事变的了解和认识。

或是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卢沟桥的来历,或是当时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政府的一些命令规划,或是抗日战争促成的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大家都在谈论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我们随后又采访了几位游客,其中一位叔叔说道:“其实现在很多人愿意来到这些与抗日战争息息相关的历史遗址,是为了纪念那些为我们的国家做出牺牲的英雄,更主要的是不断提醒国人勿忘国耻,缅怀历史,珍爱和平,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全社会不忘历史的耻辱,全民族一起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出力,才不会让悲剧重演。

”我想,这也正是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应该铭记的责任。

网上问卷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社会对卢沟桥事件的认识,实践的后几天同学们在一起做了相关地调查问卷,围绕人们对卢沟桥事件的了解程度、卢沟桥实践对中国抗日战争所起到的作用的知晓程度、以及纪念抗战胜利的意义等几个大的方面展开了调查。

在各大社交网络上搜集社会各界人士的调查结果。

最终在大数据面前实践队员们再一次的认识了卢沟桥事件。

实践总结今年暑假,“卢沟之魂”社会实践小组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自行组织了社会实践团,融入社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

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整年之际,实践团的队员们以“学史明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根据自身情况到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地方,卢沟桥进行了实地调查。

实践团成员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卢沟桥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周围民众进行访问调查,后续又组织了网上的调查问卷活动,充分全面的将此次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虽然在事件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和麻烦,但队员们分工合作都一一克服,最后调研得到良好的结果。

此次调研活动,同学们将平时在生活重了解到的有关卢沟桥的历史事件带到卢沟桥去,在七十八年前战争发生的地方再次回忆战争,缅怀先烈。

虽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搜集到很多有关于当年战争的信息,但是唯有自己亲身经历,亲自来看看永定河上的水,亲自用手抚摸桥上石狮子脸上的伤痕,才能真正的从心底升起一缕缕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于战争的沉重感。

暑假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在卢沟桥调研的过程中,通过就地采访的方式调查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卢沟桥事件的了解度,以及对于国家近几年来大力开展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满意度。

得到结论,“卢沟桥事件”的社会知晓率较高,对于国家开展的的纪念活动也都大力支持。

很多人都指出,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不仅是爱国教育力度加大的体现,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于教育人们苦难的历史不能忘记。

在如今和平年代里,只有不断创造,国家富强才能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结语:此次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实践主题“学史明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但都通过队员的努力最终完成。

深入到社会实践是与课堂学习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经过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都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了抗战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沉重打击和抗战胜利对于中华民族的深刻意义,是一次成功的爱国主义学习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