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口的2005年各年龄组死亡率存活率

合集下载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实现2005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实现2005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实现2005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深府[2000]83号【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发布日期】2000.06.06【实施日期】2000.06.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实现2005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规划的通知(2000年6月6日深府〔2000〕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实现2005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实现2005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规划“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性战略目标,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示范市的重要内容。

我市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阶段性目标已于1999年通过广东省和国家两级评审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初保达标市。

为把我市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05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使人民的健康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主要健康、卫生指标达到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二)具体目标:一是把“2005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具有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卫生资源保证。

财政的卫生投放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具有适宜的初级卫生保健人力资源;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覆盖所有社区。

三是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作用,以社区为基础开展针对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为对象的初级保健工作。

居民具有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积极参与初级卫生保健活动。

四是居民工作、生活的环境和卫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五是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深圳市2005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指标及要求》见附件一。

二、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至2003年)。

各区要继续巩固和提高《深圳市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确保通过省级复审。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

深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1-4-17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全市普查登记人口全市按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4.3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57.10万人,增长88.69%。

平均每年增加5.53万人,年平均增长6.34%。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的地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如下:三、家庭户人口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1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3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的3.50人下降了0.87人。

四、年龄构成全市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57万人,占8.50%;15——64岁的人口为633.47万人,占90.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普查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346.41万人,占49.43%;女性为354.43万人,占50.57%;全市人口性别比为97.74(女性=100),其中特区内为110.04,特区外为91.30。

简略寿命表指标公式

简略寿命表指标公式

简略寿命表 各指标1、人口数(n P x )与死亡数(n D x )人2、年龄别死亡率(n m x ): 表示某年龄组人口在一年或n 年内的平均死亡率。

nPxnDx n x x n x x =++=岁之间的平均人口数岁到岁之间死亡人数岁到x n m 3、年龄别死亡概率(n q x ) : 表示一批人在年龄x 到年龄x+n 岁之间的死亡概率。

xn x n m n m n x n x x ·2··2 q x n +=+=岁的人口数活满岁之间死亡人数岁到 4、尚存人数l x :表示同一批出生的人群中,活满X 岁的人数。

l 1=l 0·(1-q 0)5、死亡人数(n d x ) : x 到x+ n 岁间的死亡人数等于活满x 岁的人数乘以x 岁到x+ n 岁间的死亡概n q x 。

x n x x n q l d ·=6、生存人年数(n L x ) 指同时出生的一批人在x 岁至x+ n 岁间所存活的人年数,也称作寿命表人口数。

)(25n x x x n l l L ++= 婴儿组的生存人年数L 。

用下式计算: L 0=l 1+a 0×d 0a 0为当地每个死亡婴儿的平均存活年数。

最后一个年龄组的生存人年数L w 用下式计算: 式中,L w 表示最后一个年龄组的生存人年数,l w 表示生存人数,m w 表示死亡统计中的最后一组死亡率 ww w m l L = 7、生存总人年数(T x ):表示X 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的人口今后还能存活人年数的总和。

即 T x =∑n L x8、预期寿命(e x ) 它表明活到x 岁的人口中,每人平均还能活多少年。

即:x x x l T e =)1·x n x n x q ll -=+(。

深圳市200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统计抽查数据

深圳市200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统计抽查数据

深圳市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6-5-18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省为总体,以各县(市、区)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入户登记的样本量为 25.3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21.46 万人,分别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3.06%和2.60%。

在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市的常住总人口为826.94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700.88万人相比,增加了126.06万人,增长17.99%;年平均增加25.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36%。

2005年底全市总人口为827.75万人。

全市常住总人口均为城市人口。

二、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21.16万人,占总人口的50.93%;女性为405.78万人,占总人口的49.0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79。

三、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2.72万人,占总人口的8.79%;15-64岁的人口为741.02万人,占总人口的89.6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19万人,占总人口的1.60%。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7个百分点。

四、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90.79万人,占总人口的95.6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6.15万人,占总人口的4.37%。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2.49万人,增长了16.5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3.57万人,增长了60.10%。

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深圳2003年到2010年出生率,存活率

深圳2003年到2010年出生率,存活率
25 2.53 福田区
12424 96
7.73 12356
71 5.75 福田区
14183 87
6.13 14120
85 6.02
38 2.69 福田区
16044 99
6.17
26 4.25 6091
8 1.31
4 0.66 南山区
7310 24
3.28 7291
6 0.82 南山区
8589 33
3.84 8568
33844 235 6.94
33685 145 4.3 102 3.03
深圳市
35461
罗湖区
4842 79
16.32 983.68
35 罗湖区
5238 54
10.31 5198 33 6.35 20 3.85
罗湖区
4726 32
6.77 4706
25 5.31
15 3.19 罗湖区
4528
福田区
7834 90
170 3.43
94 1.9 深圳市
56110 241 4.3
18 3.98 4510
19 4.21
12 2.66 罗湖区
5388 22
4.08 5367
9 1.68 罗湖区
6194 30
4.84 6174
26 4.21
14 2.27 罗湖区
6360 30
4.72
56 5.64 9874
48 4.86
629
死亡例
数死亡率
(‰) 活产数
婴儿死
亡例数 死亡率
(‰) 新生儿
死亡例数 死亡率
(‰) 2007项目 孕产妇、 婴幼儿死 亡情况 围产儿活

深圳市2003-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深圳市2003-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z HAO Gu n — n hn s r r at a e 07 1 1 )4 - 3 a g U #C ieeP i yHel C r ,2 0 ,2 (0 :2 4 ma h
Abt c B E T T td ed a hnet n n ema r et a sso c i rnu d r er odi hnhn ME 1 sat JC I r O 0s yt et cag eda dt j ahcu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 hl e ne yas l S eze. 一 u h h r h od d 5 n 日
O e d t r ol ce rm h h n h n c i r l y s r el n e n t o k T e if n r l y r t ( MR) a d u d r 5 DS Th aa wee c l t d f e o t e S e z e h l mo t i u v i a c e w r . h n a t mo a i ae I d at l t t n n e
c n e i l e r d s a e, d o n n o g nt a i s ah t e r w ig, t f c a cd n . h rtc u e o e t sp e t r i h a d l w b r eg ti n a t. h ri c i e t T e f s a s fd a h wa rmau e b r n o i h w i h n if n s T e a i t t i t a s fd a h o ~ e r od c i e a rwn n .C f s c u e o e t f l 4 y a l h lr n w s d o ig ONC US N n S e z e r s d L I h n h n, t e o e ald c ie i MR a d U MR f m h v r l e l n I n 5 r n o 2 0 o 2 0 s s e t c lr C r s o d n o iy s o l e ma e a d p a t e , i cu ig d ig w l p e a a e l a e wok, 0 3 t 0 6 wa p ca u a . o r p n i g p l h u d b d n r ci d n ld n on e l r n t lh at s l r e c c h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总述(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5年,深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提高;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积极创建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本地生产总值(GDP)亿元,比上年增长%。

人均GDP达60507元,比上年增长%。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为::。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

(二)环境质量概况深圳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

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为360天。

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河流水质污染仍然比较严重,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水质Ⅴ类标准。

近岸海域东部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西部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标准。

城市声环境处于轻度污染水平。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程度提高。

环境辐射处于安全状态。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深入开展珠江流域(深圳)整治行动和治污保洁工程,全面加强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顺利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的议案》和《关于治理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的议案》。

全年完成环境保护投资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占同期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成功举办了“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纪念大会,因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第三届中国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完成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在国内率先通过全国生态监察试点考核。

二、空气环境(一)空气环境质量200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共计360天,占全年的%,比上年增加16天;超过二级标准的天数为5天,占全年的%(见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