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建筑遗迹.ppt
合集下载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建筑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建筑
秦代的建筑
1、秦长城 秦灭六国,大 将蒙恬率30万大军, 用了10年时间把燕、 赵、秦的北方边界 连起来,这就是万 里长城。 秦长城西起甘 肃临洮,经今之宁 夏、内蒙古、陕西、 山西、河北等地, 直到辽东,总长超 过1万公里。
秦 万里长城
秦代的建筑
2、阿房宫 位于咸阳城以南,夯土台绵 延起伏,其前殿遗址东西可达 1300米,南北约500米,至今最 高处仍高出地面10余米。 3、陵墓 1)黄帝陵 2)大禹陵
汉明器中的住宅
两汉的建筑
• 园林: a)西周的“灵台”即最早的园林形态;未央宫中叠山凿池也属 园林形态 b)东汉时,东都洛阳城中大量建造上林苑、芳林苑灵囿等园林 • 陵墓
a)汉武帝刘彻茂陵平面布 置仍以方截锥体为中心 b)汉昭帝刘备的惠陵,与 其臣诸葛亮合葬。
汉武帝 茂陵
两汉的建筑
• 阙
以其高直,故 具有纪念性, 本意为“望楼” 上设屋顶,下 刻斗拱。比例 匀称,造型优 美。
• 石建筑在两汉尤其在东汉得到突飞猛 进的发展
两汉的建筑
2、西汉都城长安(公元前古 罗马成的4、5倍)
• 继承秦制,在原有基础上 扩建,布局不规则 • 城市经济分区偏于城北, 政治分区偏于西南(结合苑囿) • 未央宫在城西南,长乐宫 在城东南,城北还有桂宫、明 光宫
两汉的建筑
3、东汉汉都城洛阳
• 相传是按《周礼·考工记》 营造都城的规范建城的
b)塔平面12边 形,密檐15层 c)塔身外轮廓 有缓和收分,呈 一略凸曲线,密 檐间距逐层往上 缩短,与外轮廓 收分配合良好。
魏晋时期的建筑
嵩岳寺 局部
魏晋时期的建筑
• 石窟 a)石窟是在山崖上凿出来的洞窟,用于佛教徒修行、生活和 进行佛事活动; b)石窟分为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 c)三大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 1、云冈石窟
秦代的建筑
1、秦长城 秦灭六国,大 将蒙恬率30万大军, 用了10年时间把燕、 赵、秦的北方边界 连起来,这就是万 里长城。 秦长城西起甘 肃临洮,经今之宁 夏、内蒙古、陕西、 山西、河北等地, 直到辽东,总长超 过1万公里。
秦 万里长城
秦代的建筑
2、阿房宫 位于咸阳城以南,夯土台绵 延起伏,其前殿遗址东西可达 1300米,南北约500米,至今最 高处仍高出地面10余米。 3、陵墓 1)黄帝陵 2)大禹陵
汉明器中的住宅
两汉的建筑
• 园林: a)西周的“灵台”即最早的园林形态;未央宫中叠山凿池也属 园林形态 b)东汉时,东都洛阳城中大量建造上林苑、芳林苑灵囿等园林 • 陵墓
a)汉武帝刘彻茂陵平面布 置仍以方截锥体为中心 b)汉昭帝刘备的惠陵,与 其臣诸葛亮合葬。
汉武帝 茂陵
两汉的建筑
• 阙
以其高直,故 具有纪念性, 本意为“望楼” 上设屋顶,下 刻斗拱。比例 匀称,造型优 美。
• 石建筑在两汉尤其在东汉得到突飞猛 进的发展
两汉的建筑
2、西汉都城长安(公元前古 罗马成的4、5倍)
• 继承秦制,在原有基础上 扩建,布局不规则 • 城市经济分区偏于城北, 政治分区偏于西南(结合苑囿) • 未央宫在城西南,长乐宫 在城东南,城北还有桂宫、明 光宫
两汉的建筑
3、东汉汉都城洛阳
• 相传是按《周礼·考工记》 营造都城的规范建城的
b)塔平面12边 形,密檐15层 c)塔身外轮廓 有缓和收分,呈 一略凸曲线,密 檐间距逐层往上 缩短,与外轮廓 收分配合良好。
魏晋时期的建筑
嵩岳寺 局部
魏晋时期的建筑
• 石窟 a)石窟是在山崖上凿出来的洞窟,用于佛教徒修行、生活和 进行佛事活动; b)石窟分为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 c)三大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 1、云冈石窟
中国建筑史:秦汉建筑遗迹

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古代“缺”字和“阙”字通用, 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
1·高颐墓阙 ·位于四川雅安市城东 ·建于东汉 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 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 的一部分。
· 东西两阙相距13.6米, 东阙现仅存阙身,西 阙即高颐阙保存完 好 为现存30座汉代石阙 中较为完整的一座
·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 类型 子母阙 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
“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汉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阁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 章宫
布局: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 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
一池三山的布局 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 山 《史记·孝武本纪》载: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 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
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 成为木构地宫。作为一种葬式,“黄肠题凑”始于上古,多 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2021/5/5
西汉第一代广陵王 刘胥的寝陵
·金(银)缕玉衣
2021/5/5
·东汉 ·东汉时废陵邑,但坟前立碑、神道、墓阙、墓 表、使纪念性增强.
叠成顶部
4·太室阙 、少室阙、启母阙
·三阙都位于河南登封,均建于东汉帝安帝年间(公元lO7年 至l25年)并称汉三阙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
·太室阙是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阙上有篆隶铭文和雕刻画像 ,内容为车马出行、马戏、倒立、斗鸡、羊头、玄武、犬 逐兔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
2021/5/5
2021/5/5
城址北部的阶地上,约相当于城中轴线附近的地方, 有一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它坐落在秦时的 上原谷道的 东西两侧,分为跨沟对峙的两部分, 西侧为 1号遗址,东 侧为2号遗址
1·高颐墓阙 ·位于四川雅安市城东 ·建于东汉 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 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 的一部分。
· 东西两阙相距13.6米, 东阙现仅存阙身,西 阙即高颐阙保存完 好 为现存30座汉代石阙 中较为完整的一座
·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 类型 子母阙 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
“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汉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阁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 章宫
布局: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 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
一池三山的布局 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 山 《史记·孝武本纪》载:
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 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
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 成为木构地宫。作为一种葬式,“黄肠题凑”始于上古,多 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2021/5/5
西汉第一代广陵王 刘胥的寝陵
·金(银)缕玉衣
2021/5/5
·东汉 ·东汉时废陵邑,但坟前立碑、神道、墓阙、墓 表、使纪念性增强.
叠成顶部
4·太室阙 、少室阙、启母阙
·三阙都位于河南登封,均建于东汉帝安帝年间(公元lO7年 至l25年)并称汉三阙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
·太室阙是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阙上有篆隶铭文和雕刻画像 ,内容为车马出行、马戏、倒立、斗鸡、羊头、玄武、犬 逐兔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
2021/5/5
2021/5/5
城址北部的阶地上,约相当于城中轴线附近的地方, 有一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它坐落在秦时的 上原谷道的 东西两侧,分为跨沟对峙的两部分, 西侧为 1号遗址,东 侧为2号遗址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整理ppt
9
故宫简介
•
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世界上最
大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
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明朝皇帝朱棣
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
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宫
殿的位置,金代在圣母殿前又加建献殿,以后又
经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形成了现在晋祠
的格局。圣母殿是宋、辽、金时期祠庙建筑中唯 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木构。
整理ppt
4
晋祠简介
• 圣母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顶,殿身
采用殿堂型构架体系。在构架中将殿身前檐柱落 在一条三椽 上,从而使大殿前廊加宽,形成较宽 的开敞的举行祭拜圣母活动的空间。前檐柱采用 木雕盘龙柱形式,为宋元二年(1087年)遗物,也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现存圣母殿上斗 拱有多种形式,正是历次重修所留下的遗迹。圣 母殿微微向上弯曲的屋顶轮廓,柔和秀美,总体 造型舒展而庄重,是宋代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殿内有四十三尊塑像,即圣母像及侍女像,尺度 与真人相近。人物性格、表情各不相同,姿态、 服装、发式因人而异,比例造型优美,是宋代塑 像中的上品。殿前有一以泉水汇成的水池,因游 鱼众多,名为鱼沼。池上有一座十字形平面的桥 梁,其东西方向的主桥为平桥,宽约5米,南北方 向次桥宽约3.5米,斜搭在主桥上。桥下有三十四 根石柱,也排列成十字型,上有木制梁、枋及桥 面板。这座桥被称为“整飞理pp梁t ”或“鱼沼飞梁”。 5
具有保护作用。彩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春秋时期就已经在木结构建筑
第五讲 秦汉考古(1)PPT课件

14
长安城出土四神瓦当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5
-汉长安城的特点:
-a.城墙多曲折,布局不甚规整。
-b.大致符合《考工记》关于城市的理想状 态。
-c.各功能分区较战国城市集中,宫殿区占 全城绝大部分。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6
▪ 三、东汉洛阳城
-汉改洛阳为雒阳,曹魏又改称洛阳。
了部分陪葬墓。重点发掘宣帝杜陵和景帝阳陵。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39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40
汉景帝陵
王皇后陵
▪ 阳陵:
-汉景帝刘启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秦都区。
-以车兵为主体的庞大军阵。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30
1号坑兵马俑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31
▪ 二号坑:曲尺形。
-94年发掘。
-二号俑坑局部被 焚,大部分棚木 保存较好,为松 柏和榆木。棚木 长4-8米,直径 一般为30~40厘 米。上填青膏泥, 具防潮、防腐作 用。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1
邺城建筑构件-柱础、瓦当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2
邺城复原图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3
贰、秦汉墓葬
▪ 一、帝陵
▪ 1.始皇陵与兵马俑
-秦始皇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临潼县骊山 脚下。
-247年BC嬴政即位,开始修建陵墓,历时37 年。
第五讲 秦汉考古
09.11.2020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PPT演示课件

8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 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 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 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 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 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 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 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 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 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 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 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 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 完成了定制。
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 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
前代续凿石窟佛寺。此期间,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 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 官员。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4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 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 攒尖顶。
5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 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 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 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 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 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 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 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 自然情调。但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 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 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 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 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 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 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 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 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 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 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 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 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 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 完成了定制。
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 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
前代续凿石窟佛寺。此期间,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 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 官员。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4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 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 攒尖顶。
5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 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 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 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 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 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 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 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 自然情调。但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 有弹性的框架。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PPT课件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220年)
2.2.1城市建设与宫殿建筑 1.西汉长安城 长安城是西汉的都城。它位于今西 安市渭水南岸的台地上,地势南高北低,
整个城的平面很不规则,其周长约为
21.5 km,有12个城门,城墙用黄土筑 成,最厚处约16 m。
9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220年)
2.2.1城市建设与宫殿建筑 2.东汉洛阳城 东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室后,由于当时的长安已残破,故建都洛阳。东汉洛 阳城在原东周时期“成周城”的基础上建立而成,北依邙山,南临洛水,而谷水
支流自西向东横贯城中,它依照西汉旧宫模式在纵横轴上建立南北二宫。
10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06~公元220年)
2.2.2住宅与陵墓 1.住宅 (1)中小型宅舍 小型住宅规模较小,平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屋门开在房屋一面的当中或偏在
一旁,房屋的构造除少数用承重墙结构外,大多数采用木构架结构,墙壁用夯土
筑造。窗的形式有方形、横长方形、圆形等多种,屋顶多采用悬山式顶或囤顶。 中型住宅规模较小型宅舍稍大一些,以墙垣构成一个院落,也有三合式与“日” 字形平面的住宅,后者有前后两个院落,而中央一排房屋较高大,正中有楼高起, 其余次要房屋都低矮。
15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220年)
2.2.2住宅与陵墓 1.住宅 (3)坞壁(也称坞堡,是一种城堡式的大型住宅) 其平面为方形,周围环以高墙,四角均有高两层的角楼,角楼之间有阁道相
通。院内套院,中央竖立高5层的望楼。高耸的望楼与角楼、门楼相互呼应,构
成了坞壁建筑的丰富外形。
16
2.2 两汉时期的建筑(前206~公元220年)
2.1 秦朝时期的建筑(前221~前206年)
第四章 秦汉建筑..

5·成都画像砖阙屋脊上凤
檐 部
1·成都画像砖住宅
3· 渠县沈府君阙
2·成都画像砖阙
坡度平缓、线形平直 脊饰简朴 出檐深远 2 斗栱 · 构造 —— 栌斗 ——栱 —— 升
· 类型
实拍拱
一斗二升斗拱
一斗三升斗拱
多层斗拱
曲拱及其转角做法
3· 柱 · 种类较多
· 古朴凝重
4
天花、门窗 · 藻井 一种装饰于局部(重点部位)的天花 类型 覆斗形、圆形、斗四、斗八 等 ·窗 ① 天窗
· 礼制格局:近似方形、城墙的每面各辟有三个门(旁3门), 每门有三个门洞,与史书记载“方轨十二”、“三涂洞开” 的建城制度相符合。城南郊设
礼制建筑群、8街9陌(陌,东西向道路) · 附设7座陵城,强制迁徙富豪来此居住,用以削 弱地方势力
· 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高12米,宽12~16米。墙外 有宽8米深3米的壕沟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建筑
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
秦
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 206年 西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 8年 王莽时期:公元9年 - 公元23年 东 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4· 1 秦汉建筑特征
一· 特征
1· 从建筑结构看,秦汉是中国木构技术的 成熟期 结构方式 — 梁柱式、 穿斗式、井榦式 和幹栏构造 能建造各种复杂的建筑物 大量使用成组斗栱
·未央宫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
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等40多座宫殿楼 阁。从西汉开始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
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皇帝都在此处理朝政,成
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 ·经过勘测,前殿位居全宫的正中央,基址南北长
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约15米,是利用龙首山的 丘陵造成的
《秦汉建筑(上)》课件

景观设计与风水学
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结语
秦汉建筑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以及对今天建筑设计和城市景观的启示。
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秦汉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对今天的建筑设计和城市景观的启示
古代建筑智慧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与创新
秦朝建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陵墓之一,雕虎山汉墓展示了汉代陵墓建筑的精湛技艺,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殷墟则为我们揭示 了夏商时期的城市建筑。
秦始皇陵
世界遗产,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雕虎山汉墓
精美雕刻,展示汉代陵墓建筑之 美
安阳殷墟
发掘出大量的城市建筑和文物
汉朝建筑
长安城墙作为我国最早的城墙之一,伊阙和铜雀台是汉代建筑的杰作,洛阳白马寺体现了佛教建筑的奇 特风格。
1
长安城墙
历史悠久,宏伟壮丽,保护城市安全
2
伊阙、铜雀台
建筑艺术的高峰,体现汉代文化繁荣
3
洛阳白马寺
佛教建筑的代表,结合了古代和现代的元素
秦汉建筑工艺
探索秦汉建筑的构造技术、手工艺术与文化影响以及景观设计与风水学等方面。
建筑构造技术
巧妙而坚固,展示古代工匠的 智慧
手工艺术与文化影响
雕刻、砖雕等艺术形式的传承 与创新
《秦汉建筑(上)》PPT课 件
探索秦汉建筑的壮丽之美,了解建筑风格特点、材料特性以及影响力,从而 领略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导言
秦汉建筑概述,展示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材料特性,为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秦朝建筑
秦始皇陵、雕虎山汉墓、安 阳殷墟
汉朝建筑
长安城墙、伊阙、铜雀台、 洛阳白马寺
秦汉建筑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 秦汉建筑遗迹
§4 ·2 秦汉建筑遗迹
一·城市、宫殿 1· 秦咸阳 · 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 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 ·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定都到秦二世三年(前 207)秦朝灭亡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 塬上、渭河的北岸。 · 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 对咸阳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1974 ~1975 年发现 了咸阳宫遗址
阿房宫留下的夯土台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0.5 公里,后部残高约8米
2· 汉长安(p43,p50)
·汉长安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增扩而成。由
军将出生的杨城主持工程
·90 年间随经济发展逐步建成,建造过程:
桂宫
兴乐宫→长乐宫→未央宫→北 宫→明光宫
(秦) 又称东宫
建章宫
·北墙依渭水而建,墙体曲折多变;有“南象南斗,北 象北斗”之说,故称“斗城”
··明称明的堂堂3上建层在圆台一下榭个式方圆建之形筑说夯。土上基层上有,5室推,测呈为井十字字形轴构线图对; 可中能层四上“层堂中”央。太八室“室顶”上;为底圆层形是屋附顶属用房
· 中心建筑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
步,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室理想方案相同
三· 阙、石祠
阙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建筑。建于在城门、宫殿、 祠庙、陵墓、府第前(内)。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 是两旁各一;
·经过勘测,前殿位居全宫的正中央,基址南北长 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约15米,是利用龙首山的丘 陵造成的
·礼制格局:近似方形、城墙的每面各辟有三个门(旁3门), 每门有三个门洞,与史书记载“方轨十二”、“三涂洞开” 的建城制度相符合。城南郊设
礼制建筑群、8街9陌(陌,东西向道路) · 附设7座陵城,强制迁徙富豪来此居住,用以削
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
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古代“缺”字和“阙”字通用, 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
1· 高颐墓阙 ·位于四川雅安市城东 ·建于东汉 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 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 的一部分。
· 东西两阙相距13.6米, 东阙现仅存阙身,西 阙即高颐阙保存完 好 为现存30座汉代石阙 中较为完整的一座
·双阙,东西各一,现仅存东阙 ·高 4.38米,仿木结构 ·庑殿式屋顶 ·阙身由青砂石做成,由三层大石 叠成顶部
4·太室阙 、少室阙、启母阙
·三阙都位于河南登封,均建于东汉帝安帝年间(公元lO7年 至l25年)并称汉三阙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
所;西侧附室2间 · 前、后、中室各有一 8
角中心柱,上部斗拱硕
大
· 墓门和墓室有画像石
3· 汉长安明堂辟雍遗址 ·建于西汉元始四年 ·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
·· 之围有阳墙方的外形规绕围定圆墙。形,明水堂墙方沟正位,中正一辟南说阙北为门辟各雍3间,墙内四隅各有 曲尺形配房1座
弱地方势力
· 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高12米,宽12~16米。墙外 有宽8米深3米的壕沟
· 建章宫位于上林苑内
二· 陵墓、坛庙 1· 骊山陵(秦始皇陵) · 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 · 下层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 · 每层台壁都向内斜收,高43米 · 内垣周长2·5公里,外垣周长6·3公里 ——中国历 史上最大的立碑、神道、墓阙、墓 表、使纪念性增强.
实例 ①·茂陵 · 汉武帝的陵墓 · 地面存方上 · 四面周垣,设门阙 · 陵区植树
②·沂南汉代石墓 · 位于山东沂南县 · 东汉晚期,墓主无考 · 沿南北轴线,分 前、 中、后 3个 墓室 · 东侧附室3间,后为厕
阿房宫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渭南上 林苑中,开始兴建朝宫。阿房宫即朝宫的前殿。计划 以阿房宫为中心,建造许多离宫别馆。据《史记》记 载: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 十 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 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 之咸阳。
·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古代帝王和诸侯王墓葬的一种葬式。黄肠,
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
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 成为木构地宫。作为一种葬式,“黄肠题凑”始于上古,多 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西汉第一代广陵王 刘胥的寝陵
·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 类型 子母阙 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 · 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 刻一只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 系玉用的丝带 ) 的雄鹰
2· 平阳府君阙 ·位于绵阳市芙蓉桥西岸 ·双阙,一南一北,相距26米 ·用巨石、板石堆砌而成 ·阙高3.5米
3·冯焕阙 ·位于四川渠县北赵家坪 ·冯焕是东汉安帝时人,曾 任幽 州刺史 ,东汉延光元年(121年) 被陷害下狱
· 文献记载: 以铜为椁,……上画天文景宿之备,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 丘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珍异宝,充满其中
· 陪葬:兵马俑
杨鸿勋观点
1. 宫墙有三道。 2. 秦始皇陵地上是 九层之台。 3. 封土上有土木享堂.
2· 汉陵 制式 · 沿用了秦代的封土陵台(汉称“方上”) · 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 · 陵城周以城垣,驻兵 · 迁富豪成陵邑,设苑囿
·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宫殿,其中长乐宫和未央
宫最为著名。长乐宫由秦兴乐宫修复而成,
西汉初年,刘邦在此居住。
·未央宫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 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等40多座宫殿楼 阁。从西汉开始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
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皇帝都在此处理朝政,成
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
城址北部的阶地上,约相当于城中轴线附近的地方, 有一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它坐落在秦时的 上原谷道的 东西两侧,分为跨沟对峙的两部分, 西侧为 1号遗址,东 侧为2号遗址 1号 遗址址是一组东西对称的高台宫殿,由跨越 谷道的阁把二者连成一体
六国宫殿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咸阳塬 上仿建了 六国的宫室扩建的皇宫
§4 ·2 秦汉建筑遗迹
一·城市、宫殿 1· 秦咸阳 · 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 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 ·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定都到秦二世三年(前 207)秦朝灭亡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 塬上、渭河的北岸。 · 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 对咸阳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1974 ~1975 年发现 了咸阳宫遗址
阿房宫留下的夯土台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0.5 公里,后部残高约8米
2· 汉长安(p43,p50)
·汉长安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增扩而成。由
军将出生的杨城主持工程
·90 年间随经济发展逐步建成,建造过程:
桂宫
兴乐宫→长乐宫→未央宫→北 宫→明光宫
(秦) 又称东宫
建章宫
·北墙依渭水而建,墙体曲折多变;有“南象南斗,北 象北斗”之说,故称“斗城”
··明称明的堂堂3上建层在圆台一下榭个式方圆建之形筑说夯。土上基层上有,5室推,测呈为井十字字形轴构线图对; 可中能层四上“层堂中”央。太八室“室顶”上;为底圆层形是屋附顶属用房
· 中心建筑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
步,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室理想方案相同
三· 阙、石祠
阙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建筑。建于在城门、宫殿、 祠庙、陵墓、府第前(内)。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 是两旁各一;
·经过勘测,前殿位居全宫的正中央,基址南北长 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约15米,是利用龙首山的丘 陵造成的
·礼制格局:近似方形、城墙的每面各辟有三个门(旁3门), 每门有三个门洞,与史书记载“方轨十二”、“三涂洞开” 的建城制度相符合。城南郊设
礼制建筑群、8街9陌(陌,东西向道路) · 附设7座陵城,强制迁徙富豪来此居住,用以削
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
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古代“缺”字和“阙”字通用, 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
1· 高颐墓阙 ·位于四川雅安市城东 ·建于东汉 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 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 的一部分。
· 东西两阙相距13.6米, 东阙现仅存阙身,西 阙即高颐阙保存完 好 为现存30座汉代石阙 中较为完整的一座
·双阙,东西各一,现仅存东阙 ·高 4.38米,仿木结构 ·庑殿式屋顶 ·阙身由青砂石做成,由三层大石 叠成顶部
4·太室阙 、少室阙、启母阙
·三阙都位于河南登封,均建于东汉帝安帝年间(公元lO7年 至l25年)并称汉三阙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
所;西侧附室2间 · 前、后、中室各有一 8
角中心柱,上部斗拱硕
大
· 墓门和墓室有画像石
3· 汉长安明堂辟雍遗址 ·建于西汉元始四年 ·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
·· 之围有阳墙方的外形规绕围定圆墙。形,明水堂墙方沟正位,中正一辟南说阙北为门辟各雍3间,墙内四隅各有 曲尺形配房1座
弱地方势力
· 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而成,高12米,宽12~16米。墙外 有宽8米深3米的壕沟
· 建章宫位于上林苑内
二· 陵墓、坛庙 1· 骊山陵(秦始皇陵) · 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 · 下层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 · 每层台壁都向内斜收,高43米 · 内垣周长2·5公里,外垣周长6·3公里 ——中国历 史上最大的立碑、神道、墓阙、墓 表、使纪念性增强.
实例 ①·茂陵 · 汉武帝的陵墓 · 地面存方上 · 四面周垣,设门阙 · 陵区植树
②·沂南汉代石墓 · 位于山东沂南县 · 东汉晚期,墓主无考 · 沿南北轴线,分 前、 中、后 3个 墓室 · 东侧附室3间,后为厕
阿房宫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渭南上 林苑中,开始兴建朝宫。阿房宫即朝宫的前殿。计划 以阿房宫为中心,建造许多离宫别馆。据《史记》记 载: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 十 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 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 之咸阳。
·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古代帝王和诸侯王墓葬的一种葬式。黄肠,
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
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
“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 成为木构地宫。作为一种葬式,“黄肠题凑”始于上古,多 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
西汉第一代广陵王 刘胥的寝陵
·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 类型 子母阙 重檐四阿式仿木结构 · 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 刻一只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 系玉用的丝带 ) 的雄鹰
2· 平阳府君阙 ·位于绵阳市芙蓉桥西岸 ·双阙,一南一北,相距26米 ·用巨石、板石堆砌而成 ·阙高3.5米
3·冯焕阙 ·位于四川渠县北赵家坪 ·冯焕是东汉安帝时人,曾 任幽 州刺史 ,东汉延光元年(121年) 被陷害下狱
· 文献记载: 以铜为椁,……上画天文景宿之备,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 丘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珍异宝,充满其中
· 陪葬:兵马俑
杨鸿勋观点
1. 宫墙有三道。 2. 秦始皇陵地上是 九层之台。 3. 封土上有土木享堂.
2· 汉陵 制式 · 沿用了秦代的封土陵台(汉称“方上”) · 坟丘上建寝殿供祭祀 · 陵城周以城垣,驻兵 · 迁富豪成陵邑,设苑囿
·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宫殿,其中长乐宫和未央
宫最为著名。长乐宫由秦兴乐宫修复而成,
西汉初年,刘邦在此居住。
·未央宫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 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等40多座宫殿楼 阁。从西汉开始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
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皇帝都在此处理朝政,成
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
城址北部的阶地上,约相当于城中轴线附近的地方, 有一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它坐落在秦时的 上原谷道的 东西两侧,分为跨沟对峙的两部分, 西侧为 1号遗址,东 侧为2号遗址 1号 遗址址是一组东西对称的高台宫殿,由跨越 谷道的阁把二者连成一体
六国宫殿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咸阳塬 上仿建了 六国的宫室扩建的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