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流传下来许多富有哲理的典故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春秋战国历史典故故事:
1.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导致自己身死国亡。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欢愉而忽视责任和后果。
2.尊王之争:齐桓公在会晤诸侯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要求周襄王亲自前来拜见。
然而,周襄王却让齐桓公到周朝首都朝见他。
双方因此争执不下,最终导致了齐国和周朝之间的战争。
这个故事揭示了权力和地位的争夺往往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战争。
3.赵氏孤儿:赵盾是晋国重臣,然而却遭到权臣屠岸贾的陷害,导致赵家被灭门。
赵盾的孙子赵武在程婴等人的帮助下,最终复仇成功。
这个故事反映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以及个人和家族的复仇。
4.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通过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军队的战斗力。
最终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这个故事表明改革需要勇气和智慧,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取得成功。
5.合纵连横:战国时期,各大国之间互相争斗,时而联合对抗其他国家,时而互相攻伐。
苏秦和张仪是当时的纵横家,分别提出了合纵连横的主张,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控制局势。
这个故事表明外交手段在国家间的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典故故事不仅富有哲理,而且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春秋战国 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春秋战国,一个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英雄豪杰层出不穷。
这个时期的故事丰富多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独特的篇章。
一、春秋战国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风气开放,为各种思想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故事1.勾践灭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二十年,终于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2.孙子兵法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撰写了《孙子兵法》,成为世界兵学史上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3.孟子游说列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游说列国,推行仁政,倡导民本思想。
4.吕不韦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相国吕不韦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5.荆轲刺秦战国末年,荆轲为了拯救燕国,图谋刺杀秦王,虽失败,但英勇事迹传颂千古。
三、春秋战国人物风采1.孔子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
2.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主张仁政,倡导民本思想。
3.墨子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与儒家、道家并称“三墨”。
4.荀子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主张性恶论,强调教育对人性的改造作用。
5.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法治,主张强国富民。
四、文化思想繁荣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
2.汉字书法的发展这个时期,汉字书法逐渐成熟,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诗歌繁荣春秋战国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五、军事科技发展1.兵家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兵家理论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孙子兵法》等经典之作。
2.武器装备进步这个时期,铁器、青铜器等武器装备得到广泛应用,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现代历史教学中,需要年轻的教学方式,而一直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历史故事,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便承担着传播年轻教学方式的使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篇一:楚庄王纳谏公元前620xx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即位。
这位新君自登基以来,根本不理朝政,白天打猎,晚上喝酒,每日轻歌曼舞,沉浸宫闱。
他还下了一道命令:谁敢进谏,就杀了谁。
这样一混就是三年。
楚庄王手下有一位名臣,名字叫伍举,他实在看不下去楚庄王的所作所为,决心去见楚庄王。
当时,庄王正和郑妃等美女调笑,见伍举进来,理也没理。
伍举走上前,对他说:“大王,有人让我猜一个谜,可我猜不着。
我知道大王高才多艺,特来请大王赐教。
”楚庄王一听,很感兴趣,就坐直身子,问道:“你说来听听。
”伍举说:“有一种鸟,在大山上,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呀?”楚庄王听后,爱理不理地说:“伍举,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回去吧。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改掉缺点,反而变本加厉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名字叫苏从的,下定决心,冒死入宫进谏。
楚庄王问他:“你知道我下过死令,难道你不想活了吗?”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让我去死也心甘情愿!”楚庄王听后很受震动。
从此,他的态度转变了,停止了荒淫奢靡的生活,全力用心在朝政上。
他调走了一批奉承拍马的人,重用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等人,让他们帮助自己处理日常政务。
很快,楚国上下,气象一新。
也是这一年,楚国出兵灭了庸国。
几年之内,楚国又出兵,讨伐宋国,俘获战车五百乘,大大加强了楚国的军事实力。
楚庄王不仅在国内大事上能听从大臣们的正确意见,对外攻谋上,也常采纳合理化建议。
楚庄王20xx年的时候,楚国出兵讨伐陈国,杀死了陈国弑君的臣子夏徵舒。
陈破之后,楚国索性把陈国划入自己的版图,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县。
春秋的历史典故(15篇)

春秋的历史典故(15篇)春秋的历史典故(精选15篇)春秋的历史典故1春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春秋邾分三国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古城在今邹城市东南12.5公里,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
邾国的先祖是晏安,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
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
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邾国故城遗址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
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678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
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
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
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后期各国变法图强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称邾文公。
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
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
约在公元前643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
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春秋走向战国在晋文公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的后代们经过长期征战的洗礼,渐渐在晋国成为贵族。
前550年至前497年,晋国国政把持在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智氏、魏氏的手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_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_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充满着各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事件和故事。
以下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悠久的历史。
故事一:孟母三迁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孟子,他的母亲非常注重教育。
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往更好的地方。
据记载,孟母最初居住在一个小村庄,但她觉得那里的环境和教育资源都比较差,于是她带着年幼的孟子搬到了一个邻近城市。
然而,她觉得那里仍然不能给孟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于是又搬到了一个名叫曲阜的地方。
在曲阜,孟子得到了更好的教育,他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故事二:楚国破釜沉舟战国时期,楚国和秦国一直处于互相争夺领土的局面。
秦军围困楚国都城郢城多年,楚王躲在内城中不见外敌,国内局势岌岌可危。
面对危机,楚国将领项燕提出了“破釜沉舟”的计策。
项燕带领楚军在河边猛烈攻击秦军,并将船只和釜甑都砸碎,表示此战只能取胜,无路可退。
这一壮举激励了楚军的战斗士气,最终击败了秦军,挽回了楚国的局势。
故事三:晋楚之间的九合诸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大强国,长期争霸。
齐国君主醉翁以文学才华而著称,他在晋楚交战之际提出九合诸侯的策略,通过外交手段将其他国家纳入联盟,共同抗衡晋楚。
这一策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楚国和其他国家形成了紧密的联盟,最终使晋国遭受挫折,势力逐渐减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交手段的运用在战争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事四:齐桓公的变法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推行了一系列变革,称为“齐桓公的变法”。
他废除了世袭制,改为任贤制,使得国家重用人才,并打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此外,齐桓公还积极推行农业发展,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他的变法为齐国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上故事只是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这些事件和故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战争,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培养出了许多伟大的人物。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一、春秋乱世,英雄辈出嘿,说起春秋战国那段日子,那叫一个热闹!那时候,周天子威风不再,诸侯们一个个跟炸了锅的蚂蚁似的,忙着抢地盘,争老大。
这世道,简直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1 孔子周游列国,苦口婆心那时候,有个叫孔子的老先生,整天骑着个小毛驴,带着一群学生满世界跑,想用他的“仁爱”理念感化诸侯。
他啊,走到哪儿都念叨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人家诸侯正忙着打仗呢,谁有空听他唠叨啊?不过,孔老夫子这股子执着劲儿,倒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2 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再来说说越王勾践,这家伙可真是个狠角色。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他愣是没寻短见,反而跑到吴国当起了奴隶,每天睡柴草,尝苦胆,提醒自己不忘国仇家恨。
几年后,他瞅准机会,一鼓作气灭了吴国,这“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口中津津乐道的励志佳话。
二、战国纷争,群雄逐鹿转眼到了战国,这局势更是乱得跟一锅粥似的。
七雄并立,天天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谁都想一统天下。
2.1 秦王嬴政,横扫六合说到战国,就不得不提秦王嬴政。
这家伙简直就是天生的霸主,接手秦国后,他重用李斯、王翦等能人异士,一路攻城略地,最后直接把其他六国给灭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这“横扫六合”的壮举,简直是霸气侧漏啊!2.2 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不过,秦王嬴政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统一六国后,野心勃勃地想要征服四方。
这时候,有个叫荆轲的壮士站了出来,带着燕国的地图和一把匕首,打算行刺秦王。
可惜啊,最后关头图穷匕见,荆轲被秦王给干掉了。
虽然没成功,但荆轲的英勇事迹还是让后人敬佩不已。
2.3 孟子论道,义薄云天当然啦,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有打打杀杀,还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孟子就是这时候的一位大思想家。
他整天忙着跟诸侯们讲道理,说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言壮语。
虽然有时候诸侯们不太买账,但孟子的这些思想却像一股清流,滋养着后世人的心田。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上发生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革,也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春秋战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
故事一,管仲与齐桓公。
管仲是齐国的一位贤相,他在齐桓公的统治下,改革了齐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使齐国成为了当时的强国。
管仲和齐桓公的关系也是非常著名的。
管仲在齐桓公面前说,“君不可以不知,臣不可以不言。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忠诚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成为了齐国的实际统治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贤臣的忠诚和智慧可以对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故事二,孟尝君与齐国公主。
孟尝君是齐国的一位贤臣,他在齐国做官的时候,娶了齐国的公主。
有一次,齐国发生了灾荒,孟尝君向齐国公主建议说,“国家灾荒,百姓饥饿,我们应该拿出一部分粮食救济百姓。
”齐国公主听了孟尝君的建议,果断地将自己的私人仓库的粮食拿出来救济了百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贤臣的力量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一个善良的公主可以影响整个国家。
故事三,荆轲刺秦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争斗不断,其中最为强大的是秦国。
荆轲是楚国的一位勇士,他为了报国雪耻,决定刺杀秦王。
他化装成秦国的使者,携带着一把匕首前往秦国。
在秦王的宫殿里,他见到了秦王,但是被秦王的侍卫发现了。
最终,荆轲被抓住,但他的勇气和报国的决心,成为了后人传颂的故事。
故事四,孙膑和庞涓的兵法较量。
春秋战国时期,兵法是各国争霸的重要手段。
孙膑和庞涓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们曾经在兵法上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较量。
孙膑用“连环计”和“反间计”等计谋,战胜了庞涓,成为了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在战争中同样重要,军事家的智慧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
以上就是一些春秋战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革,也展现了人们的智慧和勇气,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历史上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故事,其中有些悲壮,有些激动人心。
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1. 孟尝君刺客事件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田文的贵族,他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是亲生的,于是派人暗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此事被齐国的明君孟尝君得知后,孟尝君决定为田文的两个儿子复仇。
他找到了刺客将田文刺杀,然后又找到了一个叫喜连哥的刺客将杀害田文两个儿子的刺客也刺杀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孟尝君对正义的坚持和对百姓的关怀。
2. 韩非子与李斯的相遇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有一次,韩非子和李斯在赵国相遇,李斯说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并向韩非子发起了挑战。
韩非子回答道:“君治百姓如治沼泽,不可以举激坤,但令其培之既繁,而水患竭矣。
”李斯听后,不禁感叹:“了不起!”这个故事反映了韩非子和李斯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之处,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尊重。
3. 白起与王翦的兵法比拼白起、王翦都是秦国的名将,他们在战国时期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有一次,两人在秦王的面前辩论兵法,白起说:“战争应该迅猛果断,才能速胜。
”王翦认为:“战争应该先设局,精心策划才能取胜。
”秦王听后,下令两人各领兵三千,进行实战较量。
最终,白起以迅猛果断的战法取胜,但王翦也因其严密的计谋而获得了秦王的赞赏。
这个故事展示了白起和王翦在兵法上的不同见解,也表现了两人的智谋和勇气。
4. 孟子与荀子的辩论孟子和荀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们在道德伦理、政治理论等方面有着不同观点。
有一次,孟子和荀子在齐国相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性本善,要以仁义为中心,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严刑峻法,以约束人性的恶。
这场辩论激烈而深刻,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的多样性。
5. 孙膑与庞涓的兵法较量孙膑和庞涓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们曾在齐国为齐王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历史学科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素材,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有相关的、动人的历史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欢迎阅读与借鉴!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篇一:晏子举贤晏婴,字平仲,是齐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龙口市一带的人。
他曾经侍奉过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任国君,因为生活节俭,勤于政事,秉公执法,善于用人而名扬诸侯各国,很受百姓的爱戴。
尤其是当上丞相之后,更是每顿饭不吃两样肉,家里人都不穿丝绸做的衣服。
越石父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当时正处于押禁中。
有一次,晏婴外出,正好在路上遇到了越石父,就用一匹马为赎金,把他赎了出来。
回到家里之后,晏婴没有和越石父打招呼,直接进入内室,顾自休息去了。
越石父在外边等了很久,也不见晏婴,他非常失望,便请求离去。
晏婴感到奇怪,赶紧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从内室走出来。
他叹息着说:“看来我晏婴还是不够仁慈啊!我刚刚把您解救出来,您这么快就要离开我了。
”越石父说:“并非如此。
我听人说,君子因为自己的人不能了解自己而委屈,要是自己的人能了解自己,他们就会心情舒畅。
这话说得好啊!我被押禁的时候,别人不了解我,而您能把我从厄运当中解救出来,说明您已经了解了我。
可是我不理解,您既然了解我,为什么不以礼相待,而长地把我丢在室外呢?这样的话,我还不如回去的好。
”晏婴听了越石父的话,十分惭愧,赶紧向他道歉。
晏婴觉得越石父如此开诚布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才,马上请他进入内室,待为上宾,后来又让他担任了要职。
因为晏婴是齐国的丞相,所以,他乘坐的马车非常豪华。
有一次,晏婴的马车从街市过,那马车夫的妻子恰好看见了自己的丈夫撑起马车漂亮的大车盖,打马的鞭子甩得“啪啪”直响,脸上的神态十分得意,好像这马车不是晏婴的,而是他自己的一样。
马车夫回家之后,他的妻子对他说:“你以后不要为丞相驾车了。
”马车夫听了,十分奇怪,说:“能为丞相驾车,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为什么要放弃呢?”妻子说:“丞相身高不足六尺,却成为齐国的丞相,名声遍布天下。
但是,我今天看到他外出时,神态,一点也不骄傲自满。
而你虽然身高八尺,却只能给他驾车,有什么资格得意扬扬呢?我觉得你不配与丞相在一起,所以,才让你离开。
”马车夫一听,非常羞愧。
以后再出行,马车夫收敛了许多,一言一行都晏婴的风范。
晏婴发现了马车夫的变化,便问他原因,马车夫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晏婴感到十分欣慰。
他觉得马车夫是一个可造之才,又有如此贤德的妻子,于是,推荐他担任了齐国的大夫。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篇二:孙武演兵吴国阖闾为王之后,未过三年,就已国富兵强,民心可用。
于是,他动了伐楚之意,想拜一位高人为大将。
伍子胥向他推荐了齐国人孙武。
阖闾听说孙武是一个隐居山林的闲人,便十分扫兴,可伍子胥对他说:“这个孙武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测之妙,只是不愿意四处炫耀,所以不为外人所知。
”阖闾将信将疑地说:“那就把他请来吧。
”孙武来到宫里,阖闾向他请教兵法,孙武并不多说话,只是把随身带来的一个包袱打开,抽出几轴帛书,说道:“这是我写的十三篇兵法,请大王一阅。
”阖闾接过兵书,请伍子胥当堂朗读。
伍子胥刚念完一篇,阖闾就拍案叫好,再念一篇,他已经手舞足蹈了,待念到第三篇时,他已经听呆了,连叫好也忘了。
阖闾问孙武:“先生的兵法真是极天地之妙,寡人十分佩服!只是寡人这么小的国家,人微力薄,不知能不能用上先生的兵法?”孙武地回答:“我的兵法可用于大邦,也能用于小国。
能用于劲旅,也能用于妇人。
”阖闾问:“妇人也能操戈演阵吗?”孙武说:“当然可以。
”吴王阖闾命人从后宫挑选了一百八十名宫女,交给孙武演练。
孙武向他要了两个平日备受宠爱的妃子,作为左右队长,阖闾也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一百八十名宫女分做两队,来到校场,一个个身披软甲,头戴战盔,左手持剑,右手握盾。
吴王的两个妃子也穿戴整齐,分别站在两队前面。
孙武手执令旗,登上将坛。
他公布号令:“你们先原地坐好,听到第一通鼓的时候,两队一同跃起立正;听到第二通鼓的时候,左队左转,右队右转;听到三通鼓的时候,人人举剑挺盾,准备迎战。
”孙武说罢,命令擂第一通鼓。
两队宫女有的站起来,有的还坐着,并且打打闹闹嬉笑不止,都觉得这件事很好玩。
孙武严肃地自责道:“约束不明,号令不清,这是将军的错误啊!”于是,又把三项号令重复了五遍,然后,亲自擂鼓,以振士气。
谁知,这些宫女平日里都散漫惯了,推推搡搡,扭扭捏捏,根本不把孙武的话放在心上。
吴王阖闾对伍子胥说:“这回,孙武可要出丑了。
”孙武在将坛上看宫女们前仰后合的样子,十分气愤,他大喝一声:“拿斧来!”随后对身边的执法官说:“三令五申仍不能遵令而行,这是士卒的错误!执法官,按军令,此罪应如何处置?”执法官回答:“当斩!”孙武说:“士卒太多,不能都斩,那就处决队长以示惩戒吧。
”说完,就下令把吴王的两个爱妃给杀了。
孙武重新回到鼓前,擂响了战鼓。
两队宫女起身立正,秩序整齐,个个精神抖擞,无不严肃认真。
这时,孙武便向吴王阖闾报告说:“队伍已经训练好了,请大王检阅。
现在的她们任您选用,就算是赴汤蹈火,也会服从您的命令的。
”可是,吴王阖闾还在想着那两个被杀的妃子,一点情绪也没有了。
他说:“算了,我不想检阅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孙武听了,非常失望,说:“原来大王只喜爱我的兵书,并不想按我兵书上所说的那样去打仗啊。
”吴王仔细思考一番觉得孙武说得对逐渐从伤感的情绪中恢复过来,正式任命孙武为大将军。
孙武后来果真帮助吴王阖闾完成了称霸大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篇三:伍子胥鞭尸伍子胥,姓伍名员,子胥是他的字。
他的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哥哥伍尚,三代人都是楚国的重臣。
楚平王初登王位的时候,很有一些振作的样子,他把哥哥楚灵王在位时受排挤的大臣重新重用起来,让他们辅助自己处理国事,这里边就有伍子胥父子三人。
伍奢除了被任命为连公,同时,也是太子建的太傅,即老师。
他和他的副手“少师”费无忌一起负责太子建的学习和教养。
费无忌品性恶劣,太子建看不惯他,时常冷脸相向,费无忌得不到太子的好感,心里非常不安,唯恐将来太子登基,自己断了官路。
于是,他日思夜想,欲除掉太子,以绝后患。
太子建长大了,按年纪要娶亲,楚平王就派使者去秦国求亲,秦昭公把自己的妹妹孟嬴许给了楚国的太子。
孟嬴是秦国出了名的美女,费无忌知道这件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到了迎亲那天,他先把孟嬴及陪嫁的宫女们安顿在馆舍,自己独自去见平王。
费无忌夸赞孟嬴的美貌,并劝说楚平王把孟嬴留给自己,再从陪嫁的宫女中挑一个漂亮的,冒充孟嬴送给太子。
楚平王是个好色之徒,竟然答应了这件事。
过了不久,费无忌又对楚平王建议:“我们北面的强敌是晋国,所以防务非常重要,应该让太子亲自去镇守城父,这样才能震慑晋国。
”见楚平王有些犹豫,他又说:“孟嬴的事迟早会泄露出去的,太子长期待在大王身边,对大王非常不利呀。
”楚平王一听,急忙打发太子去城父了,和太子一起去的,还有伍子胥父子。
过了一年,孟嬴为楚平王生了一个儿子,平王爱如珍宝,给他起名叫珍。
费无忌一看又有机可乘,便挑唆说:“大王,听说太子已经知道孟嬴的事了,现在,他正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准备杀回都城呢。
”楚平王轻信了他的话,连忙问计。
费无忌说:“太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伍子胥。
大王下手之前,得先把伍奢召回来,这样,太子就失去左膀右臂了。
”于是,楚平王先把伍奢召回都城,并把他关押起来,然后,又逼他写信,让他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回来,以便一起除掉。
大儿子伍尚回到了都城,于是他和父亲都被楚平王杀害了。
楚平王又派人去杀太子建,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子胥为了给父兄报仇,也从楚国逃了出来。
他先到宋国,找到太子建。
不巧,宋国这时发生了内乱,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和公子胜一起逃到郑国。
郑定公同情他们的遭遇,让他们在郑国居住下来。
然而,太子建报仇心切,打算与晋国,借晋国的力量消灭郑国,再借郑国的兵力去攻打楚国。
郑定公发觉了太子建的计划,便把他给杀了。
伍子胥惊闻凶信,急忙带着公子胜逃离郑国,投奔吴国。
楚平王早已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他命人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挂上伍子胥的画像,嘱咐各地官兵严加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躲藏藏,夜晚赶路。
这一天,来到了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含山县北,守关的兵士盘查得很紧,伍子胥一时无计可施。
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睡不着觉,头发全愁白了。
幸好有一个叫东皋公的好心人,替伍子胥鸣不平,他把伍子胥和公子胜接到自己的家里,好好儿款待,又让一个貌似伍子胥的朋友冒充伍子胥过关,故意让守关的兵士抓住,真的伍子胥才混出关去。
伍子胥和公子胜一起逃到江边,身后不远处追兵就要到了。
这时,江上有一个打鱼的渔翁驾船经过,他知道了伍子胥的处境,就把伍子胥引渡到江对岸去了。
过了江,伍子胥为了感谢渔翁,把自己的佩剑解下来,交给老人。
他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价值千金,送给您留个纪念吧。
”老渔翁却说:“楚王为了捉到你,出了五万石谷子作为赏金,还答应谁如果告发你,就让他当大夫。
我不贪图赏金封爵,难道会贪图你的宝剑吗?”伍子胥感激涕零。
伍子胥到了吴国,投靠在公子光的门下,在帮助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之后,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大夫,参与谋划国家大事。
公元前520xx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发兵六万攻打楚国,经过五次战役,终于把楚国的国都给占领了。
这时,害死伍子胥父兄的楚平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到随国去了。
伍子胥急于复仇,他找到楚平王的坟墓,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对着尸骨狠狠地抽打了三百鞭子,以解父兄被杀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