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 课本写作素材 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作文素材(朗读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作文素材(朗读版)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素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古人笔下的秋景大多肃杀、感伤的情调。

词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

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词人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应当是每一个时代的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适用话题“青春”“理想”“志向”“责任”等。

第二课《诗两首》素材一在这悠长狭窄又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

“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ㄔ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梦境中的姑娘,她的离开也粉碎了梦境。

然而“我”仍然彷徨在这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适用话题“追求”“理想”“迷茫”等。

素材二徐志摩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的自然风光滋润着他的心灵,一次次给他带来了欣喜和欢悦,同时也一次次地抚平他心头的创伤,荡涤他的“苦痛,烦闷,拘束,枯燥”,所以他以至美至纯的诗句写出《再别康桥》,表达自己对未被世俗沾染的自然之境的向往与守护,也表达了他对美丽回忆的珍重。

适用话题“守护心中的美好”“诗意的生活”“亲近自然”“回忆”等。

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素材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他一出生,就被算命先生算出“克父克母”,于是被寄养在一户农民家中。

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他,用不是母爱胜似母爱的感情滋润了他,用生活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感染了他,用苦难的命运和人生的悲剧教育了他。

从此,他的血脉里便流淌着劳动人民的血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中的作文素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中的作文素材

语文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中的作文素材语文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中的作文素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中的作文素材必修一第1节(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

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

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

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

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

这里面有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

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

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

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

必修1-5写作素材梳理[高中语文]

必修1-5写作素材梳理[高中语文]

一、必修1~5写作素材梳理必修 1沁园春·长沙【素材点金】1.志当存高远。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充分展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素有大志,方成一代伟人;欲成大事,必当志存高远。

2.奋斗成就未来。

还在湖南求学时期,毛泽东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他刻苦自励、好学上进、勤于思考,从学习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养分。

这些丰富的知识、学养为他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为他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素材运用】示例:面对山河破碎不可承受的重中之重,毛泽东站了起来,写下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诗句。

因为他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时代的对决中,在弥漫不散的硝烟中,他似星星之火,造就了燎原之势。

乱世之下的马蹄溅起鲜红的血,在华夏大地的呻吟里,在神州大地的满目疮痍里,他站了起来。

于是,苍穹之下,厚土之上,到处是新中国成立的嘹亮凯歌,到处是帝国主义逃散者的仓皇身影。

(高分作文《自己站起来》)诗两首【素材点金】1.戴望舒热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他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

作者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却又有一丝朦胧的希望,《雨巷》就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反映。

戴望舒虽为文人,但一心爱国,可用于“精神家园”“人生境界”“爱国”“气节”“责任”等相关写作主题。

2.《再别康桥》这首诗,写下了诗人重返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出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却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可用于“怀旧”“人生中的某种经历”等相关写作主题。

【素材运用】示例:徐志摩一生执着于“单纯的信仰”——爱、自由和美,所以他的诗文才会焕发出浓得化不开的爱意美感;陶渊明淡泊名利,钟情自然,所以才有情趣盎然的田园佳作;海明威一生伤痕累累,他本身就是一位集伤痕为人生勋章的硬汉,所以笔下才可以打造出桑地亚哥等硬汉形象……(《文品与人品》)大堰河——我的保姆【素材点金】1.母亲像海,总是博大而无私的。

高中必修1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单元650字作文范文_单元作文

高中必修1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单元650字作文范文_单元作文

高中必修1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单元650字作文范文高中必修1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单元650字作文范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明月朝霞顾留盼,凄惨寒霜镀花明。

啊,母亲,辗转反侧,又有何种佳词妙句才可以形容你,又有何种色彩可以勾勒你美好的身躯。

明月照古街,单影独成只。

恰逢意气时,岁月不成诗。

母亲啊,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每天我们都会吃到香喷喷的饭菜,可是你是不是按照往常一样,就先吃了,而那吃了的人呢?桌上的便条随手一扔,然后冲向学校。

是否,有时喝着热牛奶,看着母亲的字条,想象她早时任劳任怨的起来,在厨房里轻轻的干活,生怕吵醒你,为了饮食均衡,而绞尽脑汁,嘴角含着甜甜的微笑。

晚上又很早回来,辛苦地煮着饭菜,等你回来热脸相迎,怕你寂寞害怕。

那你是否会也写一句关怀的话贴在厨房或者桌上?也许悄悄的会发现,母亲的黑发染上了一层刺目的白。

而我的头发正意气风发。

深夜宁静,乳白色的月光如水般透入窗内,奋斗的学子勤笔如风,黑色的眼圈彰显着她的倦累,如山的作业好似那坚挺的障碍,只能一步步走去。

凄风漫卷西窗,夜色透入微凉。

终于倒下了,化为轻微的呼声。

早晨第一缕阳光漫入窗帘,慵懒的打了个哈欠,身上的披风不禁意的落下,桌头那早已冷掉了的茶,是谁抬来的,是谁批上的,没1 / 2有记忆,但一夜温馨,似乎微凉的空气也有那暖和的亲情。

无忆不成痴。

乱花渐欲迷人眼,身在尘世迷途间。

又有多少人真心对你,多少人推心置腹?母亲就是,虽然如今少年时,没经历过大风大浪,但岁月荏苒,多少歌颂母亲的诗歌啊,仿佛千奇百怪的花,开出别样的姿态,却同样美丽夺彩。

举杯邀明月,叹唱古今外。

春花秋月尽夺彩,明月星稀瞩目瞻。

又有谁知那不注目的荷叶,只懂保护弱小的红莲。

2 / 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文言文类1.烛之武夜缒出城说秦伯。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运用角度:临危受命,大智大勇。

机智善言胜百万雄师。

2.吴王夫差击破越王勾践。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蘸,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人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韶果劝夫差与越达成讲和协议退兵。

放虎归山,终埋祸根。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以私利误国,卑劣无耻。

为敌为恶说情者居心叵测。

3.越王勾践失败之后亲自给夫差充当马前卒,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十年后终灭吴国。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愤发图强终能成大事。

4.越王勾践失败之后深刻反省,内修法政,礼贤下士,善待人民,团结国内各种力量,十年磨砺,国富民强,国人请战。

越人不逞匹夫之勇,同进同退,三干越甲终吞吴。

(《国语•勾践灭吴》)主要运用角度:团结就是力量。

爱人者,人恒爱之。

反省而后谋动,成功之道也。

5.邹忌以比美智谏齐王,齐王欣然接受,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终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

说人易,听人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6.触龙智谏赵太后,以生活说起,从荐子人手,使赵太后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终使长安君质于齐,建功于国。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主要运用角度:良药还需爽口,忠言更应顺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7.商鞅变法,从移木立信开始,内立法度,富国强兵,外连衡使诸侯互斗,轻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主要运用角度:诚信是国富民强的根本。

移风易俗、除旧布新。

改革是强国之道。

善借外势更能成功。

8.秦始皇一统天下,焚百家之言,以愚百姓;收天下之兵,以弱人民。

毁坏名城,残杀豪杰,自以为稳固。

陈涉将数百之众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强秦毁于一旦。

(贾谊《过秦论》)主要运用角度:失民心者失天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作素材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作素材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作素材整理
素材1:文学作品
- 优秀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红楼梦》,《老人与海》等。

- 这些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灵感和启发,可以通过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素材2:历史事件
- 历史事件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可以选择与自己所写作文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庐山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来加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素材3:实际观察和经验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对个人经历的总结,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

- 可以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感悟和思考,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素材4:新闻报道和社会热点
- 新闻报道和社会热点是时下最直接的素材来源之一。

可以选择与社会相关的热点事件,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伤痕文学》,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分析和解读,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加强文章的议论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作素材的整理,希望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在选择素材时,请注意主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尽量选择被证实的内容,避免引用未经证实的内容。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素材,相信您能够撰写出优秀并且有深度的文章作品。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作文素材(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作文素材(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作文素材(完整版)一、《烛之武退秦师》●素材开发烛之武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思维激活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

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想象画面型——(提示:发挥想象,营造诗意优美的画面是夺人目光的有效妙招!) 夜缒而出是夜,万籁俱寂,黯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迈着蹒跚的脚步走向秦营。

这是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生死难料的险途,迈向了虎视眈眈的虎狼之窝。

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

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家为?于是他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镇定。

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著前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心理描写型——(提示:心理描写是最能直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深明大义烛光依旧阑珊,而他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的生命就像这烛光,虽然现在明亮,可能在不经意的那一刻黯然熄灭。

他的一生平淡如水,虽然平凡,但也算充实。

可是自己总觉得应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涂下生命的光彩一笔,来昭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他还在踌躇,曾经自己那么恨他,怨他,他让自己失去了少年的雄心壮志,失去了中年的忠心诚意。

而现在,在自己垂暮之时,他却说:郑国需要我……烛光摇曳不定,仿佛自己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又像自己摇摆不定的心事……烛光又是一阵摇晃,烛之武挺身而起,犹豫的神色代之以满脸的镇定,他迈步而出,毅然走向秦营!●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思考,换个角度当烛之武坚定的脚步踏在通往秦营的道路上时,秦穆公已端坐在营帐之中,摆开了咄咄逼人的架势。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作文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作文1人之一世,殊为不易。

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水舌之于心脏。

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

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

“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

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

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

在现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

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

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为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课本写作素材汇总7、《记念刘和珍君》写作素材【素材清单】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当时北京各界为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主权,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刘和珍等热血青年倒在了执政府的枪口下。

【写作素材】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记念刘和珍君》中提到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不顾个人安危,向执政府请愿,虽被反动派杀害,但这种爱国行为却体现了刘和珍等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鲁迅先生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站出来,悼念死难烈士,控诉反动政府,也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应该说,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民族的繁盛强大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保障。

社会责任感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和谐社会呼唤社会责任感。

愿我们都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素材激活】汲取时代新思想,做有责任感的人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女师大风潮中的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写“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惨遭杀戮。

刘和珍爱校爱国,都显示了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为后人景仰。

刘和珍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她自觉汲取进步思想是分不开的。

文中说,刘和珍很爱看鲁迅的文章,鲁迅编辑的期刊“销行一向就甚为廖落”,然而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刘和珍。

邓小平16岁就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并为之奋斗终生。

特殊的留法经历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使他具备了同时代人难以比拟的开放的国际视野的广阔的思维空间。

汲取时代新思想,树立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有志青年健康感,是每一个有志青年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适用话题】可用于“正视现实”“永不屈服”“忘记与铭记”“爆发与灭亡”“沉默的力量”“选择”“生命的意义”“追求”“社会责任”“爱国不分性别”“面对危难敢于挺身而出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民族大义高于一切”“戕害爱国者是自掘坟墓的行为”“逃避是失败的选择“等写作观点或写作话题。

素材运用要灵活,可以根据话题阐述的实际需要,以一个恰当的角度切入,避免生拉硬扯,给人生硬的感觉。

如“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可从刘和珍等青年学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途,奋不顾身,殒身不恤高度责任感这一角度论述,甚至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挖深,指出:社会的前行,民族的振兴,需要的正是这种责任感。

把责任感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结起来,更突出了责任感的重要性。

【运用范例】(一)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闾,系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头淋雨。

——周作人君本为封建社会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江西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却不懂得安分守己,为反对严酷束缚学生的校规,倡议成立学生会,不仅在一夕之间成为“害群之马”,还被处以“记大过”处分,何必?可君不死心,为反对虐迫学生读圣经,做礼拜,又联系了“江西各界反基督教大同盟”,何苦?因首倡女子剪发并带头剪辫,被污为“有伤风化”并勒令退学。

终因你的“冥顽不灵”而在段政府门前喋血。

你用你的尸骸当做控天诉地的证词,扼住了“御用文人”的手腕,他们吃痛,再也无力去拿起笔杆写下那些鞭挞他们灵魂的文字。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

——闻一多朔朔的猎风席卷着整个北京城,而整个北京城都在翻腾着你倒地时喷涌而出的鲜血的气息。

你会不会很冷,为这麻木的,把枪口对准同胞的国人,为他们愚昧的、蠢笨至极的行为感到可笑?明明是借刀杀人的刽子手,却还在那里冠冕堂皇的指责你是被人利用,可悲啊!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绝不是胜利者。

这不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实弹打出来的是青年的血,不醉于墨写的挽歌。

唤你一声刘和珍君,只因你的执着你的敢于斗争。

唤君一声千万语,愿你的鲜血不会白流,来洗涤那些愚昧的国民被蒙蔽的灵魂吧!尚飨!(《祭刘和珍君文》)(二)她温和沉勇,直面强权,正视势利;在恐怖迫害中爆发,在枪林弹雨中穿行,在艰难困苦中从容;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人类的历史,用自己的精神赢得猛士的尊敬,用自己的生命有力的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她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女神!(《感动中国人物——刘和珍》——踏歌而来)(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这句话,一直震撼着我的内心!刘和珍们是“哀痛者”,这好理解。

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国家衰败,他们为国家哀痛!鸦片横行,人心麻木,民族积弱,他们为民族哀痛!水旱频发,家破人亡,百姓可怜,他们为人民哀痛!这种哀痛成为他们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动力,“哀痛”是刘和珍们的战士本色!然而,他们是“幸福者”吗?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我时常在心底叩问,按庸常者的思维方式,刘和珍们被校方开除,何来快乐?被执政者镇压,何来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换一种思维方式,以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刘和珍们的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信仰的拥有者。

巴金曾说:“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而庸常者却往往仅以追求物质满足为活着的目的。

刘和珍们没有奢华的生活,却有崇高和坚定的信仰: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有了这样崇高的信仰,他们还会在蝇营狗苟中戚戚不已吗?他们会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始终和蔼而微笑着”吗?刘和珍们确是“幸福者”,因为他们是理想的实现者。

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实践者。

面对黑暗专制,他们可以显出自己的“桀骜锋利”;面对血腥残暴,他们从不畏缩后退,他们真正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如若他们九泉有知,知身后定会是“山花烂漫”,他们怎么不会在“丛中笑”?他们怎么会不感到幸福,不感到快乐呢?用战士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用战士的心灵去看待幸福,看待快乐,我的内心一次次被一种崇高的东西涤荡着。

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许许多多的人像刘和珍们一般去思考幸福,那么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来源:中华语文网)8、《小狗包弟》写作素材第一组【素材清单】透过《小狗包弟》我们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作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

【写作素材】1、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2、能说真话,敢说真话,是一个人正直诚实的表现,是一个人美丽而高贵的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人性的鲜花吐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

巴金亲身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并在这场“运动”中受到冲击,深受其害,同时也听到看到许许多多在后人看来十分荒唐的事和人。

“文革”后,许多人对这一场政治运动都还心有余悸,却又不敢说一个“不”字。

在拨乱反正的年代里,巴金终于感受到了噩梦醒来后的晨光,勇敢地说出了久抑心里的真心话,让人们受到深刻的启迪,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3、鲁迅先生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在《记念刘和珍等为国家民族而死的爱国青年,称自己的学生们为“君”,称自己为“苟活到现在的我”,表现了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

巴金在《小狗包弟》一文中同样也表现了这种可贵的精神。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人从自危,夫妻背叛,亲人反目,朋友相互出卖的事经常出现。

把一只小狗送走本是一件小事,“狗命”按理说也不如“人命”价值高,但是巴金却抓住这件小事的本质——自己无力保护这只讲“仁义”的小狗,却为“保全”自己而舍弃小狗,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歉疚和自责:“我感到羞耻”“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这种“解剖自己”的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体现出深刻的社会价值。

【素材激活】认识你自己巴金在“文革”中属于被侵害、被侮辱的人,而这样一个并无过错的老人,在动乱结束后,率先反省,《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

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的伟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的可悲。

”可是,一个人认识自己并不容易。

在古希腊帕尔纳索斯山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箴言:“要认识你自己。

”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的一切巨著更为重要,更为深奥。

”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大写的人,首先要正视自身的短处和不足;否则,即使一时有所作为,最终也会成为悲剧人物。

【适用话题】可用于“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是难能可贵的”“正确看待自己”““诚实正直”“社会良心”“真诚与虚伪”“求真”“自责”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个人与社会”“同情”“承担责任”“忏悔”“解剖自己”“见证真诚”等写作观点或写作话题。

“说真话”是诚实正直的表现,是良心良知的外化,是一个人优秀道德品质的体现,是作为虚伪、虚假等丑恶的人性的对立面出现的;勇于解剖自己是一种勇气,一种胆略,一种胸怀,一种高贵品质,也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负责。

写作以上话题,要注意揭示出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要努力找到话题与素材的“连接点”或“结合点”。

【运用范例】(一)我合上书,封面上的巴老笑得是那样平静,那样坦然,那安详,一开始我纳罕为什么一位迟暮之年的老人会有如此极富生命力的笑容,现在终于懂了;当一个人可以无畏地面对死亡时,岁月又能奈他几何呢?(《读懂巴金》)(二)一个人的伟大,不是谁说了算的,我想,巴金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在默默无闻地实践自己的理想抱负,他在为人民而艺术,他的人格熔铸在他的文学中,他用真情演绎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对巴老的了解,还从世界语的接触中有所领悟,他是一位杰出的世界语者,他为世界语的推广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为人类和平作努力的理想也不断地激励着人们。

巴金的过世无疑又让我们失去了一个文学泰斗,于是有人慨言:星星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呢?尽管文学新秀层出不穷,胸怀文学抱负者比比皆是,有文学才华的也目不暇接,但文学并不是为名为利而来的艺术,妄图通过文学来造就自己的名望的会失望,妄图通过文学来发财的也不可不必。

有犀利的文风、雄辩的思维者,用文学来抨击世事,却空泛内容,让人叹惋,有逻辑思维、有生活阅历者,用文学来记载历史、反映社会,却也情怀私狭,无酣畅淋漓之作。

我想,大师虽然走了,我们学习大师的精神是永远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