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与途径

合集下载

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途径

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途径

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途径发表时间:2012-08-13T08:33:06.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0期作者:李洪兵[导读] 所谓再生性药用资源,是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资源。

李洪兵(昆明济健生物有限公司 650224)【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011-03【摘要】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对可以再生性药物药用资源应进行合理取用,以使其能自然恢复,并加强引种驯化,进行人工种植与养殖,以使这些药用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的药用资源(如矿物资源)应进行合理开采,并积极探索开发新的代替品,本文还对中药材的研究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药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途径世界人口膨胀,资源枯竭,人类面临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重大问题,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药用资源分属于生物和非生物两界,其物质的性质和特点迥然,因此在开发利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源时,应掌握不同的原则。

开发利用一、对可再生性的药用资源,实行增殖和永续利用所谓再生性药用资源,是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资源。

它们均具有生长和繁殖种族的能力,通过生命延续和世代繁殖,使资源的数量增殖,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这一原则是对各种生物资源实行最优利用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最基本原则。

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共同组成了药用资源的生态系统整体,并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转移物质和能量,在种不同断转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使用各种药用生物资源得到了再生,这种再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当经济系统合理而又科学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时,它们的生态系统再生能力就能得到保护,资源也就生生不息,得到永续利用,反之经济系统对这类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利用不和理时,就会使这类资源逐渐衰退和枯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和物质的要求,将使经济系统的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各种生物资源的开发强度往往要超过生态系统所固有的自然再生调节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人为扶持,进行人工种植与养殖来繁殖和保护资源,那么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被人为破坏,使资源枯竭和物种绝灭。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的三级开发。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层次是针对植物资源自身特点以及人类对其认识利用程度而划分的。

一级开发是植物资源的直接利用,如食用、药用、工业用、农业用、牧业用、观赏等;二级开发是植物资源的简单加工利用,如制作食品、保健品、饮料、调料等;三级开发是植物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如制作化妆品、药品、生物农药、工业原料等。

开发与利用

开发与利用
返回
利用有效成分、 利用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开发药物品种
在中医中药传统经验的应用中, 在中医中药传统经验的应用中,对药用植物往往仅采用某一 个部位,但经研究发现, 个部位,但经研究发现,同一种药用植物的其它部位也含有类似 的药用成分和相同的药理作用。 的药用成分和相同的药理作用。 ฀ 人参用其根部,但人参的茎、 用其根部 花蕾、果实、 如人参用其根部,但人参的茎、叶、花蕾、果实、种子均 含有与根近似的皂苷类,且功效近似。现人参叶已列入1995年版 含有与根近似的皂苷类,且功效近似。现人参叶已列入1995年版 1995 《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 ฀ 中药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Oliv.的干 中药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 燥树皮,据研究杜仲叶所含成分, 杜仲叶所含成分 燥树皮,据研究杜仲叶所含成分,其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与杜 仲皮相似,有的地区用2倍量的杜仲叶代替杜仲皮用于临床。 仲皮相似,有的地区用2倍量的杜仲叶代替杜仲皮用于临床。 返回
从历代医书、 从历代医书、本草记载中发掘新药源
我国古代医书、本草著作是伟大的医药宝库, 我国古代医书、本草著作是伟大的医药宝库,是中医药的发 源地,又是挖掘新药源的重要源泉。 源地,又是挖掘新药源的重要源泉。现代许多中成药均是根据传 统中医理论和古代医书、本草著作的记载, 统中医理论和古代医书、本草著作的记载,经现代研究开发出来 的。如:根据中医活血化瘀治则,从川芎中分得治疗心血管疾病 根据中医活血化瘀治则, 川芎中分得治疗心血管疾病 的有效成分川芎嗪。 的有效成分川芎嗪。 通过对传统中药材、方剂的现代研究, 通过对传统中药材、方剂的现代研究,一些传统方药或中药 材过去没有发现或虽有记载而未引起重视的药效得到了证实, 材过去没有发现或虽有记载而未引起重视的药效得到了证实,开 发了新用途或新药。 山楂用于治疗冠心病 高血压、高血脂、 用于治疗冠心病、 发了新用途或新药。如:山楂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 脑血管疾病等。 脑血管疾病等。 返回

药用植物资源与进展: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药用植物资源与进展: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常用外国药典
《欧洲药典》(EP):1977年出版第一
版;1980-1996出版第二版;1996年出版第三 版欧洲药典
《美国药典》(USP/NF): 1820年出
版第一版;现行版是USP31/NF26
《日本药局方》(JP):1886年出版第
一版;现行版是JP(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
一部: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 单味制剂,2165种;
二部: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以 及药用辅料,2271种;
三部:生物制品131种。
药用植物为原料的综合开发
11 保健品(功能性食品) 2 天然甜味剂的开发 3 香料植物资源的开发 4 天然色素、化妆品开发 5 天然饲料、生物肥料
• 2005年:新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使国家 • 对保健食品的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医食同用物品名单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 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梅、木瓜、火麻仁、 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 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
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 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 花椒、赤小豆、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 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 腥草、 姜(生姜、干姜)。
中国药典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新修本草》 1930年: 《中华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1953、1963、1977、1985、1990、 1995、2000、2005 、2010版
药典性质与作用
◇由政府颁发实施,具有法律约束力
◇收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的常用 药物及其制剂 ◇ 作为药物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 科技水平

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途径

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途径

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途径摘要】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对可以再生性药物药用资源应进行合理取用,以使其能自然恢复,并加强引种驯化,进行人工种植与养殖,以使这些药用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的药用资源(如矿物资源)应进行合理开采,并积极探索开发新的代替品,本文还对中药材的研究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药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途径世界人口膨胀,资源枯竭,人类面临环境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等重大问题,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药用资源分属于生物和非生物两界,其物质的性质和特点迥然,因此在开发利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源时,应掌握不同的原则。

开发利用一、对可再生性的药用资源,实行增殖和永续利用所谓再生性药用资源,是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资源。

它们均具有生长和繁殖种族的能力,通过生命延续和世代繁殖,使资源的数量增殖,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

这一原则是对各种生物资源实行最优利用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最基本原则。

各种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共同组成了药用资源的生态系统整体,并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转移物质和能量,在种不同断转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使用各种药用生物资源得到了再生,这种再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当经济系统合理而又科学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时,它们的生态系统再生能力就能得到保护,资源也就生生不息,得到永续利用,反之经济系统对这类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利用不和理时,就会使这类资源逐渐衰退和枯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和物质的要求,将使经济系统的再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对各种生物资源的开发强度往往要超过生态系统所固有的自然再生调节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人为扶持,进行人工种植与养殖来繁殖和保护资源,那么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被人为破坏,使资源枯竭和物种绝灭。

我们在对这类资源开发时,要尽量把开发的种类和数量,建立在人工增殖的基础上,使扩大开发的速度和人工增殖资源的速度基本一致,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再生产和自然地再生产相统一,也才能使生态和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生药资源与天然药物的发掘与开发

生药资源与天然药物的发掘与开发

生药资源与天然药物的发掘与开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药物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现代医疗中,药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关注天然药物的发掘和开发,其中生药资源则成为了天然药物开发的最主要来源。

生药资源是指具有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与化学药物不同,生药物质来源于自然,注重“治未病”,不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副作用较小,更符合人们健康和环保的追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生药资源的种质保护、科学调查和开发利用。

在我国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生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至今已逾千年。

受中医、民间医学的影响,我国的生药资源已经非常丰富。

家乡的巴山地区,便是四川省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区之一。

这里的人们不仅善于利用现有药材,而且对于野生草本植物的开发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这里可以看到茶树、银杏、黄芪、柴胡、桂枝等许多中草药,以及无花果、桑、芦笋等当地著名的野生植物,这些都是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对于生药资源的发掘和开发,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

一方面,先进的科学实验室能够帮助人们从生药材中提取有用的化合物,进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从而了解这些药物的特性和作用;另一方面,现代生物技术也能够帮助人们发掘生药资源中隐藏的宝藏。

比如说,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合成方法的不断创新,让人们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制造更加稳定、高效的新型药物。

此外,现代生物技术也能够帮助人们发掘一些在野外生长的植物或微生物资源,从中提取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虽然现代科技手段为生药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工具,但也需要注意到,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和破坏,一些稀有和濒危物种的生药资源正在慢慢消失。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生药资源的保护工作。

比如说,可以引入生态移民的方式,将当地农民搬迁到其他地形和环境规律相似的地方,避免因过度采摘和破坏环境而导致物种灭绝。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在医学领域中,天然药物一直被广泛研究和利用。

它们以其天然生源和多功能性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

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严格的筛选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并探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物等天然来源直接提取或经过简单加工得到的药物物质。

这些药物物质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广谱的药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在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首先需要搜集植物、动物或矿物等天然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

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药用潜力的物质才能进入后续的研究和开发阶段。

在筛选和鉴定阶段,科学家们通常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来分析和鉴定天然药物中的活性成分。

他们还研究物质的稳定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等因素,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通过这些研究和实验,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哪些物质适合进入下一阶段的开发。

天然药物的开发阶段包括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和结构鉴定等。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利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来分离和提纯药物物质。

他们还可以使用核磁共振、质谱和X射线晶体学等技术手段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获得纯度高、活性强的药物物质,为接下来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进一步研究是天然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进行药理学和临床实验,以评估天然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他们还研究药物的机制和作用靶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药理学特性。

通过这些实验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天然药物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适用性和潜在风险。

除了开发与研究,天然药物的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药物研发和制造中,天然药物常用作药物的原料或药效增强剂。

例如,某些抗癌药物的原料来自于天然植物。

天然药物在传统医学和民间疗法中也有广泛应用,被认为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因此,天然药物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保护人类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药物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药物的开发与利用

植物药物的开发与利用植物药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药用作用的物质,它们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植物药物不仅具有天然的优势,在中医传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植物药物的开发与利用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介绍植物药物的开发流程、现阶段的利用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一、植物药物的开发流程植物药物的开发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植物资源的筛选与评估:通过对大量的植物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估,挑选出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品种。

这一步骤需要结合药用植物学、化学成分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2.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从筛选出的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利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将其分离出来。

这些活性成分包括各种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3. 药效与安全性评价:对提取出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和安全性的评价,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等。

这一步骤是决定药物是否能够进入市场的重要依据。

4. 制剂的研发与生产:对通过评价确定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进行制剂的研发与生产。

制剂的研发包括药物性状与剂型的确定,以及药物质量的控制等。

二、植物药物的利用情况植物药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超过80%的人口依赖植物药物来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植物药物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医疗资源。

植物药物的利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传统医药、现代医药、保健品等。

许多传统中医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在现代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许多植物药物也被用于食品添加剂、化妆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等领域。

三、植物药物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然而,尽管植物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1. 药效与安全性的不确定性:植物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众多,其药效与安全性的因素也复杂多样。

因此,对于植物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2.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许多植物药物的药材来源于自然环境,在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需要重视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免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次与途径
生药资源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原材料。

它具有广泛的种类和丰富的功能,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多个层次和途径,以下将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次。

基础研究主要是对生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鉴定、研究其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等,从而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应用研究则是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开发生药资源的药理学、药效学、物质基础、制剂工艺等,以实现对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的促进。

其次,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野外采集、人工栽培和微生物发酵等多种途径进行。

野外采集是指通过探索自然环境,发现和采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资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获取纯天然的生药资源,但也面临着资源有限、保护环境等问题。

人工栽培是为了保护生药资源和满足需求而进行的栽培活动,通过控制环境、优化种植技术,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微生物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合成、代谢能力进行生药资源的生产,可以大幅提高生药资源的产量和纯度。

此外,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以保护药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并确保生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产业链整合等也是实现生药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

总的来说,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次,可以通过野外采集、人工栽培和微生物发酵等方式进行。

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

只有在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掘和利用生药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