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

合集下载

皮肤科性病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皮肤科性病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皮肤科性病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皮肤科性病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一、诊疗指南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主要是为医生提供在临床实践中指导诊断和治疗皮肤疾病的依据。

皮肤科疾病繁多,而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和争议性,因此制定诊疗指南尤为重要。

1.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痤疮、湿疹、银屑病、疱疹等。

对于常见皮肤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皮肤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治疗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2.皮肤肿瘤的诊治:皮肤肿瘤包括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其诊断主要依靠皮肤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则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方法。

3.自体免疫性皮肤病的诊治:自体免疫性皮肤病包括类天疱疮、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其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皮肤活检等方法,治疗则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4.皮肤感染病的诊治:皮肤感染病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其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原体选择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以上是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的一些内容,这些指南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各类皮肤疾病,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二、临床技术规范除了诊疗指南外,临床技术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临床操作中遵循的标准和规范,保证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皮肤病的检查技术规范:包括对皮肤病的检查方法、仪器的使用、常见皮肤病的典型表现等方面的规范,以确保医生准确地观察病变和诊断疾病。

2.皮肤病的治疗技术规范:包括药物使用的规范、手术治疗的规范、物理治疗的规范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皮肤病的护理技术规范:包括对不同皮肤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促进病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皮肤病的预防和保健技术规范:包括对不同人群的皮肤保健方法和预防皮肤疾病的措施,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以上是皮肤科临床技术规范的一些内容,这些规范能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医疗质量。

皮肤科护理操作规程

皮肤科护理操作规程

皮肤科护理操作规程1. 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皮肤科护理工作流程,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皮肤科护理部门的所有护理人员。

3. 操作流程3.1. 患者接待1. 根据预约信息或现场情况,及时完成患者登记。

2. 提供友好、热情的接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3.2. 皮肤检查1. 根据医生要求,为患者进行皮肤检查。

2. 仔细观察患者皮肤状况,记录相关信息。

3. 如需进一步检查,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进行。

3.3. 护理操作1. 根据医生指示,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消毒、贴药等。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保持沟通,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反应。

3.4. 药品管理1. 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准确选择、配制药品。

2. 注意药品的保存条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3. 定期清点库存,及时补充和报损。

3.5. 卫生与消毒1. 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2. 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3.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保证消毒效果。

3.6. 护理记录1. 在患者接待、皮肤检查、护理操作等环节,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2. 记录准确、清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操作过程、药品使用等内容。

3. 确保护理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4. 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前,检查所使用的设备和器材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操作时,注意个人卫生,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 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正确处理废弃物。

5. 紧急情况处理1. 发生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立即通知医生或相关人员。

2. 根据紧急情况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6. 相关法律法规1. 在皮肤科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

2. 不得擅自进行超出职责范围的操作或涉及法律纠纷的行为。

以上即为皮肤科护理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所有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英文回答:Clinical guideline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n dermatology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These guidelines provid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skin conditions, ensuring that patients receive the best possible care. They serve as a reference point for physicians, helping them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deliver standardized care.Dermatology clinical guidelines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common skin disorders such as acne, eczema, psoriasis, and skin cancer. They outline the recommended diagnostic criteria, treatment options, and follow-up care for each condition. For example, the guidelines may suggest using topical retinoids as a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cne, or recommend regular skin checks for individuals at high risk of skin cancer.In addition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linical guidelines also address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patient education. The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sun protection, proper skincare routines,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to manage chronic skin conditions. By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guidance, these guidelines empower both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atient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their skin health.On the other hand, clinic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n dermatology focus on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delivering care. They provide detailed instructions on procedures, equipment, and techniques used in dermatological examinations and treatments. For instance, 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may outline the proper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a skin biopsy or describe the appropriate settings for laser therapy.Thes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ensure that dermatological procedures are performed accurately and safely. They help standardize practices across differenthealthcare settings and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train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By following these specification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an ensure that they are delivering high-quality care and minimizing the risk of adverse events.In summary, both clinical guideline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lay crucial roles in dermatology. While guidelines provide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cus on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delivering care. Together, they ensure that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have the necessary tools and knowledge to provide optimal care to patients with skin conditions.中文回答: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对于该领域的医疗专业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皮肤病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种类繁多,病因复杂。

为了提高我国皮肤病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中国皮肤病诊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旨在为皮肤科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诊疗建议,以提高皮肤病诊治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目录1. 总论1.1 皮肤病的分类与命名1.2 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3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4 皮肤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2. 常见皮肤病2.1 病毒性皮肤病2.1.1 寻常疣2.1.2 尖锐湿疣2.1.3 水痘2.2 细菌性皮肤病2.2.1 脓疱病2.2.2 丹毒2.3 真菌性皮肤病2.3.1 手足癣2.3.2 体癣2.4 寄生虫性皮肤病2.4.1 疥疮2.4.2 皮肤瘙痒症2.5 过敏性皮肤病2.5.1 湿疹2.5.2 荨麻疹2.6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2.6.1 银屑病2.6.2 系统性红斑狼疮2.7 遗传性皮肤病2.7.1 鱼鳞病2.7.2 掌跖角化症2.8 皮肤肿瘤2.8.1 基底细胞癌2.8.2 鳞状细胞癌2.9 皮肤附属器疾病2.9.1 痤疮2.9.2 脂溢性皮炎2.10 营养代谢性皮肤病2.10.1 维生素缺乏症2.10.2 痛风3. 特殊人群皮肤病3.1 儿童皮肤病3.2 老年人皮肤病3.3 孕妇皮肤病3.4 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4. 皮肤病诊疗新技术与进展4.1 激光治疗4.2 光动力治疗4.3 生物制剂治疗4.4 基因治疗附录附录A:皮肤病常用药物附录B:皮肤病诊疗相关名词解释附录C:皮肤病诊疗流程图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请注意,本指南为示例文档,部分内容可能不完全准确。

实际编写时,请根据我国皮肤病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诊疗规范及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更新。

希望本指南能为皮肤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完整版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 引言皮肤科常见病是指人体皮肤出现的常见疾病,如湿疹、皮炎、痤疮等。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预防和治疗这些常见病。

2. 诊断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诊断一般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皮肤组织活检。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 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病情、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史。

- 检查患者的皮肤病变,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特点。

- 针对不同病症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过敏试验等。

- 根据需要进行皮肤组织活检,以明确病因或确认病变的性质。

3. 治疗针对不同的皮肤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各不相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指南:3.1 湿疹湿疹是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所致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局部慢性瘙痒和皮肤干燥、糜烂、渗液等。

治疗方法包括:- 避免刺激因素,如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和药物刺激。

- 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来减轻症状,如0.1%氢化可的松或0.1%异丙肾上腺素。

- 补充皮肤水分,可以使用保湿剂。

3.2 皮炎皮炎是一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炎症性皮肤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

治疗方法包括:- 避免过敏源,如尽量避免接触动物毛发、衣物纤维等。

- 外用药物治疗,如0.1%地塞米松或0.5%丁苯羟酸钠等。

- 内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非诺敏等。

3.3 痤疮痤疮是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闭合性粉刺、开放性粉刺和丘疹囊肿。

治疗方法包括:- 使用外用药物,如过氧化苯甲酰、维甲酸等。

- 内服维生素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乙酰维生素A等。

- 忌食辛辣食物、酒精和浓咖啡,保持清洁卫生。

4. 预防皮肤科常见病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脸等。

-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避免接触动物毛发、花粉等。

- 尽量避免刺激性药物和化妆品的使用。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

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一、前言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规范是指皮肤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指导文件。

本指南包括各种常见皮肤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内容,并结合临床技术规范,详细阐述皮肤科临床操作中应遵守的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临床诊疗指南1. 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青少年。

其特点为毛囊角化异常,油脂腺分泌亢进,细菌感染等。

治疗原则是清洁皮肤、对症治疗和预防复发。

常用药物包括外用抗生素、维生素A酸类药物等。

2. 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头皮、躯干、四肢等部位。

治疗原则为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并预防复发。

常用药物包括外用激素、光疗等。

3.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可累及皮肤,表现为红斑、结节等。

治疗原则为减轻炎症、缓解疼痛、预防畸形。

常用药物包括NSAIDs、DMARDs等。

4. 痤疮性疤痕痤疮性疤痕是痤疮的一种并发症,治疗原则为促进疤痕愈合、预防产生新的疤痕。

常用方法包括激光治疗、微针美容等。

5.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治疗原则为避免接触致敏原、减轻瘙痒感。

常用药物包括激素外用剂、抗组织胺等。

6. 湿疹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原则为控制病情、减轻瘙痒感。

常用药物包括外用激素、抗组织胺等。

7.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皮肤病包括疱疹、疣等。

治疗原则为缓解症状、预防传染。

常用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外用制剂等。

8. 良性肿瘤皮肤良性肿瘤包括黑色素瘤、脂肪瘤等。

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观察等。

常用方法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

9. 恶性肿瘤皮肤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

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常用方法包括Mohs手术、放射治疗等。

三、临床技术规范1. 手术操作规范在进行皮肤手术操作时,医生应注意手术部位的消毒、手术器械消毒、患者的安全等问题。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

皮肤科诊疗指南与操作常规

皮肤科诊疗常规第一章荨麻疹诊疗规范 (1)湿疹诊疗规范 (5)玫瑰糠疹诊疗规范 (8)银屑病诊疗规范 (9)第二章过敏性紫癜诊疗规范 (15)斑秃诊疗规范 (16)股癣诊疗规范 (19)单纯疱疹诊疗规范 (20)第三章带状疱疹诊疗规范 (21)疣诊疗规范 (23)尖锐湿疣诊疗规范 (25)脓疱疮诊疗规范 (28)荨麻疹【概述】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主要指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后引起的真皮内小血管(特别是微静脉)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继而使血清渗入真皮,致使真皮、皮下组织和粘膜处发生局限性水肿。

食物、动物的皮毛、植物的花粉、感染、药物、物理刺激以及精神因素等均可诱发。

其特点是,自觉皮肤瘙痒,迅即出现风团,皮损此消彼起,大都发病突然,有时伴腹痛、心悸、呼吸困难。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诊断要点】1、急性荨麻疹:患者多为青、中年人,起病急骤,病初患者往往先觉皮肤奇痒,而后迅速发生风团。

风团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而它处又有新风团不断出现。

持续24小时以上的风团相当少见。

病程1-2周。

部位:风团多泛发全身,可局限于某一部位,其数量不等,形态不规则,分布一般无规律,可侵犯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

自觉症状:所有的风团均伴有明显的痒感,亦可觉刺痛或灼热感。

伴随症状:当累及呼吸道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引起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若消化道受累,可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少数患者能在短时间内血压下降,发生心慌等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部分患者伴低热,若体温高于38.5℃时,应考虑伴感染的可能。

体征:风团呈淡红色、肤色或苍白色,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地图性,边缘清楚,表面毛囊孔可见。

其大小不一,常由蚕豆大至手掌大,面积也可相当大,有时急速增大,交互融合。

风团表面偶可发生水疱甚至大疱。

2、慢性荨麻疹:病程反复风团达6周以上,即可诊断。

患者以中青年妇女居多。

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偶可急性发作,表现类似急性荨麻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诊疗常规第一章荨麻疹诊疗规范 (1)湿疹诊疗规范 (5)玫瑰糠疹诊疗规范 (8)银屑病诊疗规范 (9)第二章过敏性紫癜诊疗规范 (15)斑秃诊疗规范 (16)股癣诊疗规范 (19)单纯疱疹诊疗规范 (20)第三章带状疱疹诊疗规范 (21)疣诊疗规范 (23)尖锐湿疣诊疗规范 (25)脓疱疮诊疗规范 (28)荨麻疹【概述】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主要指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后引起的真皮内小血管(特别是微静脉)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继而使血清渗入真皮,致使真皮、皮下组织和粘膜处发生局限性水肿。

食物、动物的皮毛、植物的花粉、感染、药物、物理刺激以及精神因素等均可诱发。

其特点是,自觉皮肤瘙痒,迅即出现风团,皮损此消彼起,大都发病突然,有时伴腹痛、心悸、呼吸困难。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诊断要点】1、急性荨麻疹:患者多为青、中年人,起病急骤,病初患者往往先觉皮肤奇痒,而后迅速发生风团。

风团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而它处又有新风团不断出现。

持续24小时以上的风团相当少见。

病程1-2周。

部位:风团多泛发全身,可局限于某一部位,其数量不等,形态不规则,分布一般无规律,可侵犯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

自觉症状:所有的风团均伴有明显的痒感,亦可觉刺痛或灼热感。

伴随症状:当累及呼吸道时,可发生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引起胸闷、憋气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若消化道受累,可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少数患者能在短时间内血压下降,发生心慌等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部分患者伴低热,若体温高于38.5℃时,应考虑伴感染的可能。

体征:风团呈淡红色、肤色或苍白色,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地图性,边缘清楚,表面毛囊孔可见。

其大小不一,常由蚕豆大至手掌大,面积也可相当大,有时急速增大,交互融合。

风团表面偶可发生水疱甚至大疱。

2、慢性荨麻疹:病程反复风团达6周以上,即可诊断。

患者以中青年妇女居多。

全身症状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偶可急性发作,表现类似急性荨麻疹。

1/3以上的患者有枯草热或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或家族史;近1/3的患者有青霉素或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史;约2/5的患者有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此外,部分人食用海产品、酒类和某些饮料可使病情加剧。

还有部分长期反复发作的风团,常是某些皮肤变应性血管炎以及个别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表现。

风团往往在夜间出现,白天消退。

自觉症状瘙痒。

3、特殊类型荨麻疹:(1)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

用钝器或用手搔抓皮肤后,沿着划痕发生红色条状隆起,并有瘙痒,不久即消退。

(2)寒冷性荨麻疹:较常见。

可分为家族性(较罕见)和获得性两种。

好发于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在接触冷物、冷空气或食冷物后,发生红斑、风团,轻到中等度瘙痒。

如户外游泳或冷水浴可全身泛发。

多合并血管性水肿,遇热后风团可很快消退。

皮损泛发者可有面部潮红、头痛、寒战、心动过速、消化道症状,甚至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

寒冷性荨麻疹也可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阵发性冷血红蛋白尿症(梅毒性)、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等。

(3)压力性荨麻疹:身体受压部位如腰际臀部、上肢、掌跖等处受一定后,约4-8小时,局部发生肿胀性斑块,累及真皮和皮下组织,多数有痒感,或灼痛、刺痛等。

一般持续8-12小时后消失。

(4)日光性荨麻疹:较少见。

皮肤日光照射后发生红斑和风团,伴痒或痛,光激发试验能诱发皮损。

风团除发生于暴露部位。

严重时可发生弥漫性皮肤水肿,并可伴有全身反应,如畏寒、头痛、乏力、腹痛、甚至晕厥。

有时透过玻璃的日光亦可诱发。

(5)胆碱能性荨麻疹:即小丘疹状荨麻疹。

在热水浴,食辛辣食物、饮酒、情绪紧张、工作紧张、剧烈运动等刺激后数分钟发生风团。

风团直径1-3mm,周围有轻重不等的红晕。

可于20-60分钟内消退,亦可长达3小时。

泛发者可伴有乙酰胆碱的全身反应,如头痛、脉缓、流涎、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呕吐、腹泻等。

重者可致晕厥、低血压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诊断要点】根据皮损为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等,再根据各型荨麻疹特点,诊断不难。

但病因诊断较为困难。

急性荨麻疹多由饮食、药物或感染引起。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需行全面检查,包括详细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再行综合分析,以求明确其病因。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沉、抗核抗体与血清补体的测定。

2、副鼻窦、齿、胸、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的X光摄片、B超3、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4、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实验阳性。

方法是用钝器加适当的压力划擦患者前臂屈侧或背部皮肤,若划擦处先发生红斑,继之周围出现红晕、其后形成一过性条痕状风团,即为阳性反应(部分急性荨麻疹患者此实验亦呈阳性反应)。

寒冷性荨麻疹可将冰块置于前臂皮肤之上2-3分钟,去除冰块后10分钟内接触部位即可出现大片风团。

此系冰块实验阳性,有诊断价值。

【治疗】(一)除去病因(二)药物治疗1、急性荨麻疹轻者选择1-2种H1受体拮抗剂口服。

必要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滴或10%葡萄糖酸钙10ml加维生素C,缓慢静滴。

伴全身症状者,如发热、关节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呼吸困难者,宜早期、足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松龙40mg-120mgd静滴,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

对发热、全身中毒症状者,加抗生素。

对腹痛者,加解痉药,如:654-2,阿托品等。

2、慢性荨麻疹以抗阻胺类药物为主,应用2-3种H1受体拮抗剂,也可加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

仍不能控制病情者,可选用卡介菌多糖核酸等药物肌注,3月一疗程。

寒冷性荨麻疹应用赛庚啶口服2-4mg,每天3次;皮肤划痕症可选用脑益嗪、多赛平等。

(三)局部治疗主要给予温和的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

(四)物理治疗可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红蓝光照射【预防】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对病因明确而又无法避免者,可在诱发前1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组胺药物。

对寒冷性荨麻疹最好不要冷水浴或游泳,以避免整个身体浸入冷水后泛发荨麻疹,出现意外。

【参考文献】1、新编皮肤病治疗学主编孙宝印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2年2、皮肤性病学第7版主编张学军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湿疹【概述】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急慢性炎症。

其特点是病因复杂,对称发生,瘙痒剧烈,皮疹多行性,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慢性化。

【诊断要点】本病从不同角度分为多种类型(一)按病程及皮损形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1、急性湿疹发病急。

以面颊、耳后、四肢远端及手足多见,也可发生于腋窝、腘窝、股内侧、外阴及肛周等皮肤薄嫩的皱褶部位,多对称分布。

表现为以红斑、丘疹、糜烂、渗出为主的多形性损害,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

瘙痒剧烈,可伴灼热感。

病程2-3周,若处理不当,可使病情加重,或演变成亚急性及慢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起病缓慢或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

发病部位与急性湿疹基本相同。

皮损以发生在红斑上的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

自觉奇痒。

病程约数周,但处理不当,可转化为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可以缓慢发生,也可直接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发展形成。

多发生于手足、肘窝、腘窝及外阴和肛周等。

表现为范围局限,边缘清晰的棕褐色或褐色斑疹或斑片,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覆以少许鳞屑,阵发性剧痒。

病程数月,甚至数年,并可反复发作。

(二)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分多种类型1、手部湿疹又称皲裂性湿疹或角化性湿疹。

皮损对称发生于双手,多位于手掌、手指或大鱼际背侧。

为浸润肥厚,干燥粗糙的斑片,边缘较清楚。

若位于掌,冬季易发生裂隙。

单发或多发,自觉阵发性奇痒。

病程慢性,多年不愈,因接触洗衣粉、肥皂及碱水等刺激物,病变明显加重。

此型需与手癣相区别。

2、乳房湿疹主要发生于哺乳期妇女。

通常对称发生于乳头及乳晕。

皮损范围局限,边缘清楚,表现暗红色斑,可有糜烂、渗液及皲裂。

自觉瘙痒或疼痛。

停止哺乳后湿疹容易痊愈。

3、阴囊湿疹主要见于老年男性。

皮损通常局限于阴囊,也可蔓延及阴茎或会阴,表现为皮肤肥厚、苔藓化,表面覆大量的灰褐色鳞屑。

自觉奇痒、尤其晚间。

本型顽固。

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急性湿疹样变。

4、肛周湿疹位于肛门附近皮肤,皮损以肥厚性斑块为主。

可伴有痛性裂隙。

由于肛门潮润、粪便等污物的刺激,常反复发生,出现剧烈瘙痒。

5、女阴湿疹为女性大小阴唇及周围皮肤常见湿疹,为浸润肥厚、境界清楚的红斑或水肿。

奇痒。

(三)其他湿疹还有几种各具特点的亚型,如婴儿湿疹、异位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淤积性皮炎等。

【辅助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必要时查大生化。

2、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3、必要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一)尽量寻找能引起湿疹的内外原因,并去除之。

(二)外用药物疗法1、急性湿疹红斑水肿显著或大量糜烂渗出时,用开放性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若渗出少时,外涂氧化锌油或糖皮质激素。

2、亚急性湿疹皮损为鳞屑结痂,外用氧化锌糊膏或糖皮质激素霜及,每日2-4次。

若合并感染可选用含抗生素成分或、和抗真菌成分的复方制剂。

3、慢性湿疹1)首选硬膏如肤疾宁每隔2-3日更换1次。

2)封包疗法选用较强的糖皮质激素霜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外用塑料薄膜封包,每4小时更换1次。

3)外用高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如适确得,每日2次。

艾洛松每日1次。

4)封闭疗法对局限性浸润肥厚的皮损,可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

(三)内用药物疗法1、抗阻胺类药物因长期单一用药,可产生耐药,所以应选用几种交替使用H1受体拮抗剂: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有嗜睡、口干、头晕作用如氯苯那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

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嗜睡作用较弱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等药物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2、钙剂常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维生素C3g入液静滴。

3、抗生素有继发感染时,同时可用抗生素。

4、糖皮质激素对危重病例,或其他疗法无效的患者,且无禁忌症时可考虑使用。

一般口服强的松30-60mg/d。

5、中医中药6、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胶囊(四)理疗 NB-UVB及红蓝光治疗【预防】减少外界刺激因素,避免进食致敏性食物,避免搔抓,勿用热水、洗衣粉、盐水等过度烫洗。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皮肤性病学第7版主编张学军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玫瑰糠疹【概述】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为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覆有领圈状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病程有自限性。

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与病毒(如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关。

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本病多累及中青年,以春秋季多发。

初起皮损为孤立的玫瑰色淡红斑,直径可迅速扩大至2~3cm,覆有细薄的鳞屑,称为前驱斑(herald patch)或母斑(mother patch),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近端部位,1~2周后颈、躯干以及四肢近侧端逐渐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状同母斑,直径0.2~1cm,椭圆形,边缘覆圈状游离缘向内的细薄鳞屑,长轴与皮纹平行(图1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