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基础复习题

美育基础(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5小题,每小题1分,共2 5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梁启超在我国首次提出(B )

A.快乐教育B.趣味教育C.以美育代宗教D.游戏的冲动

2·趣味教育的最佳途径是(D )

A.行政命令B.道德教化C.智育D.审美

3.美育的载体是(C )

A.文字B.符号C.形象D.概念、判断

4.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C )

A.稳定性、和谐性、意会性B.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

C.直接性、易变性D.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5.“环肥燕瘦"说明了审美的( C )

A.阶级性B.民族性C.时代性D.普遍性

6.超功利性的心理结构是(C )

A.智力结构B.意志结构C.审美结构D.道德情感

7.关于自然美的实质,我们认为较为科学的观点是( D )

A.客观派B.主观派C.主客观统一派D.实践派

8.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B )

A.语言艺术中的语词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词

B.语言艺术的审美媒介是语词

C.语言艺术中的语词不同于抽象思维的语词

D.语言艺术是要求抑扬顿挫的

9.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是( A )

A.生存型B.发展型C.完善型D.斗争型

1 O.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是( C )

A.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中是不存在审美的

B.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中的审美活动更多地偏重于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

C.在完善型的生活方式中,人所面临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全面发展,如何塑造一种健康的人格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家庭美育的特点是( C )

A.计划性、系统性强B.以自育为主

C.对人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广D.美育设施多样化

12.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占首要地位的是( A )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13.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从理论基础讲,实质上是( B )的关系。

A.美与善B.美与真C.美与健D.美与力

14.少儿具有泛灵论的倾向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这是( A )

A.少儿思维方式的特征B·少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C.少儿的未特定化特征D·少儿的开放性特征

15·审美直觉感受力的最基本因素是( A )

A·审美知觉B·审美想象C·审美领悟D·审美态度

16·让学生( A ),既是美育的任务之一,也是美育的手段。

A·亲自参与美的创造B·充分想象美的事物

C·学会识别美丑D·敏锐地感受美

17·教师审美素养的特征,除了广泛性、发展性之外,还有( D ) A.确定性B·共同性C·具体性D·专业性

18·教师审美素养区别于一般人的审美素养的一个具体特征是( C )

A·广泛性B·发展性C·专业性D·灵活性

19·把美学定义为“感性学"的人是( B )

A·荀子B·鲍姆嘉通C·康德D·亚里士多德

2O·审美心理愉悦是( C )

A·悦耳悦目B·悦志悦神C·悦心悦意D·审美感知愉悦21·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个别形式特征的直观反映指的是( B )

A·审美知觉B·审美感.觉C.审美感知觉D·审美情感

22·技术美的中心是( B )

A·日常生活用具、工具、产品等B·人与物之间的和谐问题

C·实用、经济与美观D·简洁、对称

23·美育与其他教育如智育的最大不同在于,美育主要是针对人的( C ) A·感性B·理性C·感性和理性D·悟性

24·对人的影响最深广的美育是( A )

A·家庭美育B·学校美育C·社会美育D·三者都是

25.( A )先生曾指出“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

A.蔡元培B.王国维C.梁启超D.王夫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 0小题,每小题1分,共i 0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ABDE )

A.美育的性质B.美育的特点

C.美育的媒介D.美育的功能

E.美育的任务

27.感性作为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以下特征( ABCE )

A.自然性B.动物性

C.模糊性D.本能性

E.本原性

28.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有( BCD )

A.美育的形象是感染人、引人关注的一种手段

B.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

C.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

D.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

E.美育的形象是把人带入审美活动的引领者

29.审美观具有(ABCDE )

A.时代性B.民族性

C.阶级性D.正误之分

E.高尚和低俗之别

3O.社会美的特点有( AC )

A.具有强烈的社会性B.形式重于内容

C.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确定性D.多变性

E.不确定性

31.美育对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主要有( ABCD )

A.美育使人淡泊名利

B.美育可以防止人内心失衡和人际关系失衡

C.美育可使人血气和平

D·美育可使人相互沟通

E.美育使人等级分明

32.实施美育的三条主要途径是( ABC )

A.家庭美育B.学校美育

C.社会美育D.环境美育

E.生态美育

33.美育的任务、目的是(ABC )

A.提高审美能力B.培养审美情感

C.塑造审美心理结构D·塑造体质结构

E.提高适应能力

34.小学美育的任务是( ABCE )

A.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B.提高学生对事物美丑的识别能力

C.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想象能力D.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E.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

35.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必须具备( ABC )

A.知识要素B.品德要素

C.审美素养要素D.人格魅力

E.创美能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和谐教育:这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发育过程应该首先是身体的发育,继之为情感的培养,最后是理智的锻炼,要使这三部分都得到充分、完满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和训练,把体育、德育和美育和谐统一起来,这就是他提倡的“和谐教育”这其中,音乐、悲剧等艺术教育占重要地位。

37.审美意象: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客体的物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意融为一体而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审美意象既不是客体的物象及其在主体大脑中形成的表象,也不是主体的主观因素,而是二者相融合形成的审美形象。

38.通感:是指人的感觉挪移现象,也就是人的数种不同感觉之间的沟通。

39.社会美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借助于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机构以及环境的美化等对人们进行的审美教育。社会美育主要以自育为主,较之于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它的范围更广泛,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

40.审美感兴能力: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外物的感知、感动和感发的能力,也是对于人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悟的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受能力和审美趣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 4分)

41.美育学与美学、教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美学是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美育学是在美学理论中发育、形成并逐步分化出来的,它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育学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这是因为,美学是为适应人类审美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它的理论价值就在于指导人们的审美活动,使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而美育正是按照美的规律美化人类自身的一种教育,因此,美育是美学的重要内容,此外,美学理论的价值只有通过人及其审美实践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是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美育学与教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学所提出的全面教育,也包括审美教育。因此,美育学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的扩展和延伸。但是,美育又不同于教育学。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普遍规律,美育学研究的则是审美教育的特殊规律,它们是一般与特殊、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此外,教育学更注重理性教育,而美育学则注重情感教育,强调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结合。

42.为什么说审美愉悦是人的高级精神愉悦?

答:审美愉悦虽有其生理基础,但它不等同生理快感,是一种远比生理快感高级、复杂的愉快,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快乐也相区别,这是因为:

第一,审美愉悦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人的生理快感是在满足人的一种基本生理需要时产生的,因而它只需要人的身体的参与,并不要求人的心理与精神的加入,它只是一种单一的“刺激一反应”过程。而审美愉悦是在满足了人的心理与精神需要时产生的,它不仅需要人的身体的参与,而且也要求人的心理与精神因素的加入,是人全身心参与的结果。

第二,审美愉悦具有普遍必然性。审美愉悦与生理快感的一个重要区别是,生理快感是偶然的、个体的、肤浅的,人各有不同,如有人喜欢吃辣的,而有人不喜欢吃辣的。而审美愉悦则是必然的、普遍的,人们的感觉大致相同。如无论嘟个国家、时代的人,只要生理正常,对杰出的艺术品总会赞叹不已的。

由上可见,审美愉悦不像生理快感那样肤浅、表面,而是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心理和精神层面,它甚至转化为我们的行动,促使我们去改变现实中那些丑恶的现象,因此,审美愉悦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愉悦。

43.服饰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服饰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服饰本身的美。服饰通过本身的色彩、线条、质地、图案、款式及装饰,充分表现出服饰的美。

(2)衬托人体美。一方面可以掩盖或矫正人的身材与体形上的某些不足或缺陷,另一方面也使体形美的人锦上添花。

(3)创造人的整体形象美。服饰不仅仅衬托人体美,它还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人的整体形象美。

44.少儿的审美发展与成人的审美发展的区别是什么?

答:少儿独特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决定了少儿的审美发展与成人的审美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泛灵论倾向。在少儿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它们都有灵性,都和人息息相通。由于这种泛灵论的倾向,使得少儿易于与世界沟通,易于与自然界建立亲密的关系。他们的情感多于理智,在审美感兴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

(2)未特定化特征。所谓未特定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少儿的感官不指向某

一特定的对象,不为某一特定对象所限制,它有较大的范围指向,也就是说,它还没有局限在某个对象身上,尚处于未定型阶段。另一方面是指少儿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具有无限发展的优势,包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正是少儿的这种未特定化特征,为少儿的审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可塑性。

(3)开放性特征。所谓开放性,是指人自身的发展不是与世界隔绝的、封闭性的,而是与外部环境构成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的有机系统。一般来说,动物不具有这种开放性系统,只有人才具有'开放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但是,人的开放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其内涵与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少儿时期,开放性的内涵十分丰富,开放的程度也更高。因为少儿像一张白纸,在它上面可以画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他们更易于吸收外界的东西,接纳世界的影响。少儿与外部环境的交往是双向的、多层面的置换过程,这种置换过程,既包括生物水平上的,又包括社会、文化等层面的。正是这种全方位、多层面的开放,使得少儿的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发展与少儿审美发展的开放性程度成正比。即审美发展的开放性程度越高,审美感兴能力就越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 3分,共2 6分)

45.论述悦耳悦目与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区别?

答:审美愉悦可以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悦耳悦目是指以耳目两感官为主,包括其他审美感官所感知到的愉快。悦心悦意是指审美主体通过感觉知觉的审美愉悦,领会到审美意象中的某些意蕴,获得一种诸心理功能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享受。悦志悦神是指审美主体在精神境界所产生的愉悦,它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最高层次上获得的一种精神满足,是人生理想的实现而产生的愉悦。(2)悦耳悦目一方面仍带有生理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心理因素的渗透,力图超出感官的生理限制,又不免带有心理特点,它与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相比较,悦耳悦目主要是人的审美感知愉悦,仍带有某些感官快适,突出表现的是感性的特点,悦心悦意则主要表现为人的诸心理功能的审美愉悦,更多的是人的审美心理愉悦,突出表现的是人的诸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悦志悦神则是人在审美活动最高层次上产生的精神满足。(3)悦耳悦目的特点表现为直接性、易变性,而悦心悦意的特点则表现为和谐性、意会性和稳定性,悦志悦神的特点则主要表现为: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

46.论述美育对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作用?

答: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美育对其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美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美育是物质文明本身发展的要求

自人猿相别以来,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用阶段、分化阶段和结合阶段。在实用阶段中人所创造出来的任何物品都是因人所需和为人所用的,人受着“物”的制约,是不自由的,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是低水平的物质文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物质文明进入分化阶段,开始向着实用和审美两个方向发展。审美和实用的分离较之实用型的物质文明来说,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对于“物”、对于“有用性’’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超越,也确实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但是这种类型的物质文明对自身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它造成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内部的分裂,将日用品局限在“有用”的领域,使它们囿于“物”的限制无法提升自己,只能停留在二个较低的文明程度之上,而艺术品则向着“无用”方向畸形发展,使它们日益远离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从而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活生生的土壤,使自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入现代以来,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意识。现代人对物质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一切人造之物不仅要合用,要使人得到感官上、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还要人得到精

神上的享受,使人“体舒神怡”。可见,人类物质文明要想继续前进,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实用与审美脱节的问题,这就离不开美育,所以,美育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②美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以往的物质文明来说,美育也许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美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

首先,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种比以前所有物质文明要优越得多的物质文明,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要解决也能够解决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用与审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不仅应该按照实用的法则,而且应该按照审美的法则来进行。正是借助于美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才有可能超越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才有可能使人摆脱物的制约,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并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其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较之以往种种物质文明明显不同的是,后者始终将重心放在“物”之上,放在“有用性”之上,而忽视了创造这一切的创造者——人。因此,尽管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可能很辉煌,但却造成了人为物役的恶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则要使人摆脱为物所役的不幸命运,使人获得自由自觉的特性,始终关注着“物”背后所立着的“人”,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并不只是为了人的生存,而主要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它不是要使人为物役,而是要使物为人用,它不是要使人成为物,而始终要使人成为人。因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包含着十分深刻的人性内涵。

最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以往种种物质文明另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实现有赖于人的创造力的高度发展,它本身就是人类创造力的一个集中体现。美育对人的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美育是一种参与性与体验性高度融合的活动,它是想象的、感性直观的、自由表现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美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想象,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

(2)美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精神文明关系到一国的生机,有之则国家兴旺发达,无之则国将不国。因此,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一个国家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国家尤应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而美育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美育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始终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而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具有独特的功能。这是因为美育是一种协调式的教育,它通过协调人性的两极(感性和理性)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一点上,其他教育是有所局限的。因此,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美育通过促进人的审美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美是生存与生活的区别,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为了使人像人那样地生活,为了使人创造出更美好的事物,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优美的灵魂和高尚的情操,而这一切统统离不开美育。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需求和必然要求。

总之,美育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衡量两个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倘若缺少了审美教育,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将是不完全的和低水平的。

美育基础(二)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5小题,每小题1分,共2 5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学研究的四部分内容中以( D )为归宿。

A.美的哲学B.艺术社会学C.审美心理学D.审美教育

2.古罗马时期的美学家贺拉斯提出( C )

A.和谐教育B.快乐教育C.寓教于乐D.趣味教育

3.对于美育的性质,教材的观点是( C )

A.美育是艺术教育B.美育是美的价值的教育

C.美育是情感教育D.美育是生命教育

4.宣泄人们内心过分强烈的心理能量的最佳途径是( B )

A.劳动技术教育B.美育C.德育D.智育

5.美育中的形象( C )

A.仅仅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B.仅仅作为一种目的,而不是手段

C.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目的D.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

6.下面属于审美愉悦的是( B )

A.人对暖色与冷色的不同感觉B.看到故宫,赞叹劳动人民的伟大

C.吃菜时,觉得很合胃口D.天冷了,加件衣服很舒服

7.鲁迅说过:《红楼梦》里的焦大是决不会爱林妹妹的;这是审美观的( B )的具体体现。

A.时代性B.阶级性C.民族性D.普遍性

8.改造山川,美化环境,修建房屋指的是审美创造中的( A )

A.物质创造B.精神创造C.历史创造D.超功利创造

9.《诗经》中的“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指的是( A )

A.人体美B.服饰美C.人格美D.感情美

10.音乐的基本特征是( B )

A.再现性B.表现性,C.生活性D.多变性

11.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制定出“礼”,对人的服饰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作了十分繁杂的规定,以标明人的等级和职业,区分人们的社会地位,这里体现了服饰的( B )

A.实用功能B.象征功能C.审美功能D.政治功能12.在文明社会,艺术主要是( C )

A.为所有人服务的B.为大多数人服务的

C.为少数人服务的D.为集体服务的

13.审美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是( C )

A.审美对于工作是有害的,它们是无法统一的

B.日常生活是平庸的、琐碎的.

C.审美是度过闲暇的最佳方式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4.美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 )

A.美育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美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说是无足轻重的

C.美育通过培养人的理性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做游戏是幼儿审美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其中具有颠倒角色和自我解放作用的游戏类型是( B )

A.练习性游戏B.伪装性游戏C.规则性游戏D.构造性游戏16.对胎儿进行美育的主要方式是( B )

A.绘B.听音乐C.讲故事D.跳舞

17.近代思想家( D )在谈到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提出了“求美先求真”的思想。

A.王夫之B.王国维C.蔡元培D.梁启超

18.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身心发展均有其重点,其中语言发展最快的阶段是( B ) A.婴儿期B.学前阶段C.小学阶段D.青春期.19.音乐在少儿的审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B )

A.培养少儿的直观洞察力B.发展少儿的听觉感受能力

C.培养少儿的语言表达能力D.提高少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0.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方面,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 B ) A.理解能力B.观察能力C.模仿能力D.创新能力

21.美育的实施首先是在( C )中进行的。

A.美术课B.课外活动C.课堂教学D.美化校园的活动

22.( B )是教育获得新生的一个突破口。

A.教改B.美育C.德育D.素质教育

23.( C )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的最高层次。

A.丰富的美学理论B.完善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

C.健康人格的魅力D.以上答案都不对

24.( A )是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审美素养,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落实美育的基本手段。

A.艺术表现技能B.批评技能C.课堂审美化技能D.语言审美化技能

25.( B )是培养教师审美素养的最根本的途径。

A.生活经验的积累B.审美实践活动C.理论学习D.教师形象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1分,共1O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o

26.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代表人物有( ABCD )

A.梁启超B.王国维

C.蔡元培D.鲁迅

E.康有为

27.健康人格与病态人格和理性人格相比基本特征是( ABDE )

A.整体性B.协调性

C.塑造性D.创造性

E.情感性

28.美育的特点主要有:( ABC )

A.形象性B.愉悦性

C.自由性D.稳定性

E.易变性

29.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的具体途径有(ABCDE )

A.学习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

B.批判与抵制错误的审美观

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

D.以正确的美学理论作指导

E.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深入体验、勤于思考

30.按照审美感官来分类,艺术可分为( ABCD )

A.视觉艺术B.听觉艺术

C.视听艺术D.语言艺术

E.表演艺术

31.美育的功能主要有( ABCD )

A.对个体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B.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C.可以协调人际关系

D.可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E.可以发展人的理性

32.创造力是由多种智力、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一种合力,在这种合力中,其核心因素是( ABCD )

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想象

C.直觉D.灵感与美感

E.观察力、记忆力

33.青少年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是以(ACD )的形成为标志的。

A.审美态度B.审美知觉

C.审美直觉感受力D.审美趣味

E.审美想象

34.对小学生实施美育应当遵循( ACD )的原则。

A.循序渐进B.循循善诱

C.启发诱导D.寓教于乐

E.严格要求

35.教师内在审美素质的培养通过哪些途径(ABCD )

A.理论学习B.生活经验的积累

C.通过实践活动D.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E.通过对生活的感受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趣味教育:就是指针对人的趣味做的引导工作,即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心理精神的层面,从兽性的层面引向人性的层面。

37.审美创造力:是指审美主体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它包括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审美创造力两个方面。它是审美教育的制高点和落脚点。

38.发展型的生活方式:在这一阶段,虽然生存的问题仍很重要,但人奚的发展问题开始在其生活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精神发展日趋重要,审美与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也日趋重要。

39.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突然出现的一种短暂的最佳创造心理状态,是最佳创

造思维和最佳想象力结合而突然爆发的思想火花。

40.内在审美素养:内化于教师自身的心理——文化结构中的不可见的,有着一定发展水平和稳定程度的审美素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美育在塑造健康人格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美育在塑造健康人格中所起的作用有:

第一,美育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健康人格是对以前所有片面人格的超越,是对理性人格的超越,因此,对于健康人格来说,光有理性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而美育恰好就是一种感性教育,因此,美育能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

第二,美育通过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发展来塑造健康人格。美育是一种协调性的教育,它是沟通人的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它不是通过压抑人的其他心理机能来求得感性的片面发展的,而是通过人的各种心理机能的相互作用,感性和理性的相互协调,从而塑造健康人格的。

42.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途径及意义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人的审美感知能力虽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主要还是通过后天培养训练获得的。那么,如何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呢?其具体方法有:

(1)发掘先天的审美潜质

由于人们的生理条件、遗传因素等的区别,人的先天的审美潜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节奏和音律敏感,有的人对色彩和线条情有独钟,这些先天性的因素是后天审美的有利条件。在审美教育中,应当善于发现和挖掘受教者的这些先天的审美潜质,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他的天赋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

(2)加强审美实践的训练

对审美感知力的培养,除了向学生讲授必要的美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多参加审美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认真的观察、专注的倾听、深入的探究,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意义是:人们对内在情感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审美感官对外部自然形态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因此,审美感知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其他审美能力萌生、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只有通过审美感知这个“大门”,才能与美的事物发生关系,才能进入审美过程而获得美感。如果审美者缺乏对美的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他就不可能产生其他的审美心理过程,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审美愉悦。

43.视听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美育作用是什么?

答:视听艺术有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其审美特征有:

(1)它需要人的视觉与听觉共同参与欣赏,才能引起人的审美愉悦。

(2)它是综合性较强的艺术。

(3)它们是凭借造型、色彩等的综合活动过程来表现一定审美经验的艺术,因而又属于时间艺术。视听艺术的美育作用:

(1)通感能力的培养。它需要调动视觉与听觉共同参与欣赏活动,使其审美主体的多种心理功能积极参与、相互协调。

(2)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视听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它在培养和提供诸感官和心理功能的协调与配合上有突出作用。

44.如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答:教师的服饰、形态、行为都可以作为向学生进行美育的有利条件。教师的服饰应当美观大方,既不过分时髦,也不要过于落伍。过分时髦的服饰会使学生模仿、追求奢侈,

且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太陈旧的服饰又会显得古板,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的感觉。形态美主要指教师的行、动、坐等身体语言及手势、眼神、表情等情态语言。行为美是指教师在处理各种事情时的表现。如认真教学、尊重他人、爱护学生、主持公道、喜爱艺术、富有情趣等。教师如能’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较高的审美修养,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从教师的身上得到美的教育。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加强美育对深化教育改革有何重要作用?

答: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在人才。而要培养出一批跨世纪人才就必须改革我们的教育,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从偏重理性教育向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开发智能、培养创造力的教育转变;从重视科技教育、轻视人文科学教育向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交叉的综合性教育转变;从培养片面发展的“单面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要完成这几个方面的转变,审美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要提高全民的素质,自然也应包括审美素质。另外'审美教育本身是一种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的教育,它不仅能促进人的感性和情感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沟通人的感性与理性的桥梁,它使人的感性与理性协调一致,所以,它是进行感性与理性统一教育的最好的教育形式。同时,由于审美教育有利于人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因此,实施审美教育,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和谐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46.联系实际谈谈社会美育对人的重要影响?

答:社会美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借助于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机构及环境的美化等对冬施行的美育。社会领域十分广泛,社会生活极其丰富,因此,社会美育的范围更加广阔,对人的影响也更加广泛和深刻。

第一,从社会美育的形式来看。

第二,从社会美育的特征来看。

(以上两方面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进一步论述,在此不宜统一作答)

美育基础(三)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美育学是以美学和( B )的有机融合为主体的多种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A.心理学B.教育学C.伦理学D.艺术学

2.《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D )

A.柏拉图B.黑格尔C.贺拉斯D.席勒

3.在西方,“趣味”在美学家那里,主要指审美鉴赏力,即( B )

A.情趣B.美感C.感悟D.感性。

4.健康人格是一种整体性的人格,对健康人格来说,人的诸种心理本能(感性和理性)处于

种( C )的状态。

A.和谐B·平衡C·和谐平衡D·不稳定

5 .“审美意象”是( A )

A.客体的物象与主体的情意相融合的产物

B.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相融合的产物

C.客体在主体大脑中形成的表象

D.主体的主观产物

6.美育的自由性主要表现为( A )

A.非强制性、自主性和超功利性B.直接性和易变性

C.稳定性与和谐性D.形象性与愉悦性

7.爱美的心理是( A )

A.人类独有的B.人和动物共有的c.动物独有的D.人和猿类共有的8.具有范围广、信息量大、形式多样等特点,为整个人生美育工程提供了产阔的历史舞台的是( A )

A.社会美育B.学校美育C.家庭美育D.大学美育

9.“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的是( A )

A.审美实践B.审美创造C.审美理论修养D.艺术修养

10.由于各人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上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这

是由自然美的( B )所致。

A.奇特性B.不确定性C.多变性D.天然性

11.现实美指的是:( B )

A.精神领域中的美

B.现实事物中存在的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两类

C.科学美和技术美的总和

D.自然美

12.“红杏枝头春意闹”“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的是审美知觉的( D )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D.互通性

13.在原始社会,审美与人生的关系常常是( A ),而在文明社会,这种关系则常常是个性的。

A.共性的B.个性的C.双面性的D.多重性的

14.生活质量主要是指( B )

A.人们的物质丰富的程度

B.人们的物质与文化需求的全面、综合满足程度与环境状况

C.人们的精神需求满足的程度

D.自我实现的程度

15.美育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关系是( B )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将重心放在“物”之上,放在“有用性”之上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能够解决实用与审美有机结合的问题

C.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人的创造力发展并无多大关系

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人为物役的文明

16.在学校美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课程是( D )

A.美学课B.美育课C.德育课D.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类课17.对于婴幼儿,施行美育的主要形式是( C )

A.绘B.舞蹈C.游戏D.装饰

18.美育与德育的关系( C )

A.平行关系B.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D.以上都不是

19.( D )是个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参照系,它集中体现了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A.审美态度B.审美需要

C.审美直觉感受能力D.审美趣味

20.( A )是少儿生活中的主导活动,是少儿形成审美感兴能力的一种独特方式。

A.游戏B.绘画C.音乐D.大自然

21.小学美育教学方法上( C )

A.要以理论教学为主B.要以理性说教为主

C.要以直观教学为主D.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22.小学生的认识发展在小学阶段逐渐发展到( A )阶段。

A.自主学习B.主动接受C.被动接受D.简单模仿

23.教师作为( A )必须具备知识要素。

A.专家B.教育家

C.艺术家D.学生问题的解答者

24.美学和( A )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不断提高的基础。

A.美育理论B.专业技能C.美育实践D.创美活动

25.( A )是教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建立威信的重要原因。

A.健康人格的魅力B.丰富的知识C.美好的形象D.老练的谈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 O小题,每小题1分,共1 O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席勒对人性的分析和对美的认识,认为人具有( ABD )

A.感性的冲动B.游戏的冲动

C.间断的冲动D.理性的冲动

E.本能的冲动

2 7.“畸趣”是一种病态的审美趣味,特征有( ACE )

A.包装性B.时髦性C.表演性D.世俗性

E·虚幻性

28.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BC )

A.稳定性B.易变性.

C.直接性D.和谐性

E.美与善的交织

29.增强审美创造力的途径有( ABCD )

A.要激发审美创造欲望

B.要认识和掌握美的规律

C.要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D.要掌握熟练的审美创造技巧

E.临摹艺术作品

30.语言艺术的美育作用有( ABC )

A.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B.审美情感力与理解力的培养

C.艺术表达力的培养

D.综合能力的培养

E.思维能力的培养

31.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了( ACD )

A.实用阶段B.综合阶段

C.分化阶段D.结合阶段

E.完善阶段

32.学校美育的特征是( ADE )

A.以教学为主B.影响最为深广

C.时间最为持久

D.计划性强

E.系统性强

33.美感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心理感受,是一种包括多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心理过程,这些心理因素有( ABCD )

A.审美感知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D.审美理解

E.审美思维

34.游戏的特征是(BCDE )

A.真实性B.前审美性C.假想性D.自发性E.愉悦性

35.对小学生进行美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ABCD )

A.知美B.懂美C.爱美D.创美E.赏美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 5分)

36.寓教于乐:这是由古罗马时期的美学家、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明确而简练地提出的著名论点。他提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把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教育和娱乐结合起来,并把教育巧妙地寓于审美愉悦之中,使其“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一著名论点的确体现了美育的特征,并作为经典格言得以流传。

37.美育的形象性:是指审美教育是通过关的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吸引受教者、感染受教者、使受教者亲临其境、亲闻其声,亲见其形,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38.视听艺术:是指人必须借助审美听觉、审美视觉及与之相应的审美媒介来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它主要包括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门类。

39.景观美育:是指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人们进行的审美教育。

40.语言审美化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日常生活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并增强其艺术

表现力的特殊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 4分)

41.为什么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不能很好地引导人的趣味呢?

答:趣味的引导,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这是因为:

(1)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是针对人的理性的,只能对趣味发生间接的作用,而无直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趣味教育首先就是一种感性教育。

(2)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常常对人的趣味起一种抑制和束缚的作用,使趣味不能展开,当然就更不能谈到它的发展了。

可见,在引导人的趣味方面,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不是一种最佳途径。

42.塑造审美心理结构的意义是什么?

答:塑造审美心理结构的意义是:

第一,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同于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特征,是人的健全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并且是其他的心理结构所无法替代的。

第二,审美心理结构可以净化人的个体私欲,使人的盲目冲动秩序化,从而培养起一

种感性和理性融合,情感和理智协调的心理定势,树立一种超越的人生态度,升华人的心灵境界,使人的个性和谐,人格完整。

第三,人如果缺少审美心理结构,人就会丧失感性、丧失情感、丧失生命的活力,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对自然界的变化,人世间的沧桑都无动于衷,对人生的苦难没有丝毫同情。因此,必须重视对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使人的心理结构完善,人格完整,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43.视觉艺术审美特征是什么?

答:视觉艺术审美特征有:

(1)视觉艺术是指以视觉及与之相应的审美媒介来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它包括工艺、建筑、绘画等,其审美媒介是线条、色彩、形状等,因而它是静态的,但在静态的形式中也会突现出动态的力量,以静显动。

(2)视觉艺术是空间的,但它在空间排列之中会突现着时间的连续性。

(3)视觉艺术偏重于再现与摹拟,但也强调在再现之中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4.为什么美育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答:美育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美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1)美育的形象性,可以培养人的直观洞察力,发展人的想象力,促进右脑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使人走出平面的“二维世界”,进入广阔、立体的“三维世界”。

(2)美育的愉悦性,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泄导人的情感、丰富人的情感、升华人的情感。它使创造者以炽热的情感、充沛的生命活力从事创造活动,对自己的创造事业充满乐趣,并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自己所创造的对象,从而得到审美的愉悦。

(3)美育的自由性,可以使人摆脱物质和功利欲求的束缚,使精神解放,胸襟开阔,心态平和,想象力任意驰骋,幻想自由翱翔,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美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培养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这是其他教育所不及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审美情感、科学情感与道德情感有何区别?

答:科学情感、道德情感、审美情感虽然都属于高级情感。但审美情感、科学情感和道德情感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感受对象不同。科学情感的感受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人们在求知、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而道德情感的感受对象是善,即有利于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思想和行为。而审美情感的感受对象是美。

第二,情感所占的地位不同。科学情感在认识活动中不占主导地位,它一般是指在科学认识过程之前的动机作用或科学认识结束之后的喜悦感,在认识过程中,则要求抑制情感,以便进行客观的观察、冷静的思考。在道德活动过程中,情感也不占主导地位,情感是服从于理智的。而在审美活动中,情感始终占主导地位,它贯穿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它直接渗入对象,使审美过程同时变成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并且以情感为纽带将各种心理因素有机地和谐地组合起来,形成自由而统一的活动。有时还会产生移情现象,达到“神与物游”、“情景交融”的意境。

第三,表现形式不同。科学情感在科学认识领域,受到理性很大的制约,最终的科学成果也是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要求立即化为符合某种道德准则的现实活动。而审美情感并不要求立即付诸行动,它只是采取观赏的态度,重在情感体验。

46.联系我国国情,试析少儿的审美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答:少儿的审美发展在中国当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少儿审美发展的重要性。①少儿的审美发展是少儿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内容。

②少儿的审美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密切相关。③少儿的审美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注定是要依靠今天的儿童去创造的。

(2)少儿审美发展的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学校方面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多是注重智育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过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儿童的审美发展受到很大的压制,儿童的天性被无情扼杀,儿童的各种潜能也难以发挥。第二,从家庭方面来看,许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审美发展,他们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孩子的精神和情感的需求,以致造成孩子的孤独、烦闷、空虚、压抑,心理障碍丛生。第三,从社会方面来看,一些领导部门和干部只重视经济建设和经济效益,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一些社会团体和文化传媒,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社会后果,炮制出一些不美甚至很丑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败坏了儿童’的审美趣味,腐蚀了儿童的心灵,对儿童的审美发展起了很坏的影响。鉴于上述状况,在当前,重视少儿的审美发展,加强对少儿的审美教育,有着极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美育基础(四)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 5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o

1.“游戏的冲动”是由( C )提出的。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席勒D.贺拉斯

2.孔子以自然山水的品性与人的道德品质相比拟,最早提出( C )思想。

A.诗教B.乐教C.比德D.言志

3.康德关于趣味的观点是( B )

A.感性趣味这个我们感觉的最动物性和最内向的趣味,已萌发了一种在对事物的精神判断中所实现的分辨

B.趣味就是一种判断的能力,因而它就是一种反思趣味

C.趣味不同于理智

D.趣味是不可言传的,是一种自然之趣

4.健康人格具有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健

康人格的哪个特征( B )

A.整体性B.协调性C.创造性D.情感性

5.( B )是指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者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产生强烈

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A.美育的形象性B.美育的愉悦性C.美育的自由性D.美育的超功利性6.审美愉悦可分为三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

A.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B.悦心悦意、悦耳悦目、悦志悦神

C.悦耳悦目、悦志悦神、悦心悦意D.悦志悦神、悦心悦意、悦耳悦目

7.人的审美能力是( B )

A.先天就有的B.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C.人类低层次的需要D.人的天性

8.下列情感中,属于低级情感的是( D )

A.科学情感B.道德情感

C.审美情感D·饥饿时吃了一顿美餐,感到十分痛快

9.人在审美过程中,通过多种审美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对审美对象的各种形式特征,进

行综合加工,形成对审美对象的整体印象,从而构成了( A )

A.审美知觉B.审美感觉C.审美情感D.审美鉴赏

10.音乐是( B )

A.空间艺术B.时间艺术C.视觉艺术D.触觉艺术

11.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第三定律,其数学公式为T2=D3体现了科学美的( B )

A.对称性B.简洁性C.统一性D.抽象性

12.技术美在古风时代( A )

A.与当时的技术水平相适应,实用重于审美

B.人们偏重装饰到了畸形的程度

C.审美重于实用

D.审美与实用分离

13.美育与物质文明发展的关系是( B )

A.人类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实用阶段和分化阶段

B.在分化阶段,人类物质文明分化为日用品和艺术品,向着实用和审美两个方向发展C.审美和实用的分离阻碍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D.美育与物质文明是无关的

14.对于美育的功能,我们着重论述的是( B )

A.个体功能B.社会功能C.协调人际关系D.发展两个文明

15.个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参照系是( C )

A.审美需要B.审美领悟C.审美趣味D.审美知觉

16.人的善行、扶助弱小是( B )

A.仪表美的表现B.心灵美的表现C.语言美的表现D.环境美的表现17.审美态度最为明显的特征是( B )

A.功利性B.非功利性C.自由性D.愉悦性

18.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C )

A.席勒B.亚里士多德C.鲍姆嘉通D.柏拉图一

19.戏剧的审美手段是( A )

A.矛盾冲突B.欣赏者的感觉C.欣赏者的知觉D.欣赏者的感知

20美学的基础是( A )

A.美的哲学B.审美心理学C.艺术社会学D.审美教育

21.美育的目的是( D )

A.感性教育B.理性教育C.趣味教育D.人格教育

22.服装最基本的功能是( D )

A.象征功能B.审美功能C.蔽体遮羞D.护身防寒

23.美育活动的基础是( B )

A.美育的知识B.美育的形象C.美育的欣赏D.审美情感

24.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正确的审美观必须是( B )的统一。

A.里表B.真善美C.知情意D.情意行

2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C )

A.幻想B.联想C.想象力D.夸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O小题,每小题1分,共1O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o

26.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美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 A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B.普希金

C.屠格涅夫D.别林斯基

E.果戈理

27.美育作为趣味教育,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ACD )

A.感性品格B.生理感觉

C.精神属性D.生命活力

E.创造力

28.美育的形象的特点有( BCD )

A.抽象性B.具体可感性

C.生动丰富性D.深邃意味性

E.普遍必然性

29.审美心理结构的特点是( ABC )

A.理性积淀在感性之中B.对功利性的超越

C.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D.理性占主导地位

E.各种心理因素的协调统一

30.服饰美的美育作用主要体现在( AC )

A.服饰美的美育有助于提高人对服饰的审美能力

B.即使是病态的装扮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C.有助于提高对人的美的审美能力

D.有助于发现人的生命价值

E.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

31.人类的生活方式大致可分为( ABD )

A.发展型B.完善型

C.实用型D.生存型

E.结合型

32.学校美育的主要形式有( ABD )

A.课堂教学美育B.课外活动美育

C.社会环境美育D.学校环境美育

E.社会各种文化设施美育

33.直觉是借助智慧迅速领悟和认识对象的一种能力,是能够直接按照对象进行判断的一种顿悟能力,它的特点是(ACE )

A.直接性B.逻辑性

C.快速性D.语言性

E.非语言性

34.下列属于少儿心理发展的特征的是( ABCD )

A.发展有个性差异

B.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C.发展由一般到特殊

D.在人生的不同时刻,身心发展均有其重点

E.发展具有切衡性

35.小学美育实施的途径主要有( ABCD )

A.课堂教学

B.开展课外活动

C.美化校园、教师环境

D.教师的示范作用

E.引导学生背诵美学原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审美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可以被人感知和认识的客观存在,其中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审美教育活动、审美教育问题、审美教育理论研究等等。

37.美育的愉悦性:是指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者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38.生产劳动的美:是指劳动者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人要把生产劳动看做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是人的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重要方式,从而使劳动者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它是一切美创造的源泉,它美化着人的生活、美化着世界。

39·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以美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对人进行的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它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人格达到和谐完美,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0.知美教育:是指通过美育让学生了解一些美的最基本的常识,了解什么是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为什么美育是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答:美育之所以能够“泄导人情”,和美育的感性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能够通过不断地刺激、不断地感知,从而逐渐唤醒那些在无意识之域沉睡多年的欲望和本能,使它们从暗无天日之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让它们尽情地抒发和表现。

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有“审美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使审美主体的感知和情感的激发以及抒发,并不直接指向现实和社会,而是指向某个虚幻的对象和事件,从而可以避免对现实和社会可能带来的伤害。

正是美育的上述特征,使美育在宣泄人们内心过分强烈的心理能量方面,远远优越于德育和智育,成为“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42.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答: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特征的感知能力。

其二,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内在意蕴和情感意味的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要求对审美对象不仅要观其形,更要见其神。即从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中,领悟其深刻内涵,体验其特有情感。

上述两个方面比较起来,后一种审美感知能力比前一种更高一筹,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43.为什么说美育对协调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答: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代替的,这主要是因为:

(1)美育使人淡泊名利。审美和艺术可以使人超然物外,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进入自由之境,从而缓解引起人际关系紧张、争端的原因,实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美育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利器。

(2)美育使人血气和平。美育通过影响人的生理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使人心平气和,从而实现人际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3)美育使人相互沟通。美育与德育不同,它对人际关系的作用主要是沟通性的。审美和艺术能使不同的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使人们感情融洽,成为一个和谐的群体。

综上所述,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尤有特长,它的这个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美育主要是针对人的内心,人的情感而进行的;它通过影响人的生理作用于人的心理与精神,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它由内向外、由个体向整体扩展:首先,是个体超然物外,摆脱各种利害的束缚;其次是使人心平气和;最后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44.如何提高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

答:感受能力包括听觉、视觉、嗅觉、触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感受能力。感受能力的提高来自对感觉器官的训练。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用自己的感官感受外界事物之美。

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方面,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美。

观察是指人们有目的地仔细观看,它是认识的起点。学会观察就是学会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客观存在的事物。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去发现事物的美。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相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在带领学生观察的同时,要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要有顺序、有条理,从某一个侧面或一个局部开始;观察要抓住对象的重点和特点;观察要注意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不能像“盲人摸象”那样以偏概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5.论述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答: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美育为德育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任何的道德行为总是以道德认识作为指导,但是并不是有了道德认识就必然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当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相结合,将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融合在一起,才会形成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作为一种动力推动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们的道德认识以深厚的情感,为道德行为提供内在的情感动力,使道德行为成为发自内心的意愿,以此为美,以此为乐,心甘情愿这么做。正如古人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美育是进行德育的有力手段。由于美育具有形象性、愉悦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在德育中运用美育的方法,可以使德育的抽象理论变成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使道德的理性说教转化为情感的感染,使强制性的他律成为轻松愉快的自律,“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在德育中运用美育的方法,“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会达到最佳的道德教育效果。

46.试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的“四美”的教育?

答:学校可以按照“五讲四美”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语言是衡量思想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语言的发展程度表现着一个人和一个民族文明的发

《美育基础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美育基础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梁启超在我国首次提出( B ) A.快乐教育 B.趣味教育 C.以美育代宗教 D.游戏的冲动 2.美育的载体是( C ) A.文字 B.符号 C.形象 D.概念、判断 3.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C ) A.稳定性、和谐性、意会性 B.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 C.直接性、易变性 D.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4.家庭美育的特点是( C ) A.计划性、系统性强 B.以自育为主 C.对人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广 D.美育设施多样化 5.审美直觉感受力的最基本因素是 ( A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领悟 D.审美态度 6.音乐的基本特征是 ( B ) A.再现性 B.表现性 C.生活性 D.多变性 7.“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的是 ( A ) A.审美实践 B.审美创造 C.审美理论修养 D.艺术修养 8.音乐主要是借助于声音的( D )直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A.高低 B.强弱 C.缓急 D.流动 9.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 A ) A.社会实践 B.生理需要 C.社会的发展 D.人自身的发展 10.把审美创造力称为“美育中的精灵’’的人是 ( C ) A.加里宁 B.柏拉图 C.苏霍姆林斯基 D.亚里士多德 11.文学在少儿审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 B ) A.培养少儿的审美知觉能力 B.培养少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C.发展少儿的直觉洞察力 D.培养少儿的听觉感知力 12.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者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是 ( A ) A.美育的愉悦性 B.美育的超功利性 C.美育的自由性 D.美育的形象性 13.“移情”现象属于 ( C ) A.科学情感 B.道德情感 C.审美情感 D.低级情感 14.梁启超认为,进行情感和趣味教育可以从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四个方面人手,但其中最重要的是 ( C ) A.劳作 B.游戏 C.艺术 D.学问 15.听觉艺术的审美媒介是 ( D ) A.耳朵 B.审美心理 C.音乐 D.声音 16.“耳中见色,眼里闻声”指的是审美知觉的 ( A ) A.互通性 B.完形性 C.情感性 D.主动性, 17.美的大量存在的形式是 ( B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形象美 D.行为美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409美育基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育基础】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西方美育与美育思想发源于(D) A、英国 B、古代罗马 C、法国 D、古代希腊 2、提倡教育是自然教育,其核心是“回归自然”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康德 3、对创立中国近代的美育体系做出卓越贡献,被称为近代中国美育思想集大成者的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梁启超 D、胡适 4、美育以感性为内容,意味着在教育中充分促成感觉的(B) A、物化 B、人化 C、量化 D、异化 5、听《梁祝》乐曲时,欣赏者随音乐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悲痛万分,时而缠绵悱恻,时而哀怨激愤。这体现了美育的(C) A、形象性 B、理想性 C、情感性 D、崇高性 6、在我国教育制度中,美育呈现为三个学科的交叉,这三个学科不包括(A) A、文学 B、艺术学 C、美学

D、教育学 7、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一论断出自(A) A、《理想国》 B、《诗艺》 C、《美育书简》 D、《母育学校》 8、“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出自李泽厚先生的(A) A、《美的历程》 B、《美育书简》 C、《论教育之宗旨》 D、《美育历史》 9、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审美观的树立起着一定的(B) A、决定作用 B、导向作用 C、辅助作用 D、阻碍作用 10、家庭美育的主要特征不包括(C) A、以情动人 B、以身正人 C、以理服人. D、以德树人 11、德国哲学家康德将美分为自然美和(B) A、生活美 B、艺术美 C、景观美 D、心灵美 12、以提升人们审美索养,完善人格品质、实现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为主要目的的是(A) A、社会美育 B、学校美育 C、家庭美育 D、自然美育 13、艺术活动的基础是(D) A、形式创造 B、理念活动

美育题目及答案 (3)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美育思想,在中国可追溯到( )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代 2.为美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哲学理论 B.艺术理论 C.心理学理论 D.美学和教育理论 3.首次在我国提出“趣味教育”概念的是( ) A.蔡元培 B.鲁迅 C.梁启超 D.王国维 4.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 ) A.道德教育 B.理想教育 C.情感教育 D.艺术教育 5.在西方,“趣味”在美学家那里,主要指( ) A.生理快感 B.精神愉悦 C.审美鉴赏力 D.生命活力 6.感性教育是审美教育的( ) A.中介 B.目的 C.基础 D.方法 7.人格教育是审美教育的( ) A.中介 B.手段 C.基础 D.目的 8.在道德伦理境界方面,人是( ) A.求美 B.求真 C.求善 D.求诚 9.素淡的色彩使人( ) A.温馨 B.宁静 C.柔和 D.哀怨 10.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人是( ) A.孟子 B.刘勰 C.荀子 D.王夫之 1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具有( ) A.认知能力 B.创造能力 C.思维能力 D.语言能力 12.生产劳动的美是指( )

A.生产劳动技巧的熟练 B.生产劳动效率很高 C.生产劳动的姿势优美 D.劳动者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产品 13.诗性语主要指( ) A.诗歌语言 B.艺术语言 C.音乐语言 D.绘画语言 14.现实美是指( ) A.当代社会中的美 B.现时代的美 C.现实事物中存在的美 D.有物质形体的美 15.视觉艺术运用的审美媒介是( ) A.线条、色彩、形状 B.线条、色彩、图形 C.形象、色彩、线条 D.色彩、轮廓、意象 16.社会美育的主要施教方式是( ) A.自我教育 B.别人对自己的教育 C.自己对别人的教育 D.成人对儿童的教育 17. ( )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A.鲁迅 B.梁启超 C.徐特立 D.蔡元培 18.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是( ) A.素质教育 B.家庭教育 C.审美教育 D.学校教育 1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理解力 B.想像力 C.造型力 D.感受力 20.美育的( )能使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A.形象性 B.愉悦性 C.自由性 D.超功利性 21. ( )是少儿审美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A.游戏、大自然和幼儿园 B.游戏、文学艺术和社会环境 C.游戏、大自然和文学艺术 D.大自然、社会环境和文学艺术 22.少儿的审美发展主要指少儿( )的发生与成长。 A.审美欣赏能力 B.审美感知能力 C.审美想像能力 D.审美感兴能力 23. ( )打开了少儿进入审美世界的大门。 A.游戏活动 B.审美活动 C.幼儿园生活 D.与自然亲近 24.小学美育的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美的理论教育 B.艺术表现教育 C.情感教育 D.艺术创作教育 25.小学美育要使学生成为( )的一代新人。 A.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品德美 B.心灵美、行为美、仪表美、人格美 C.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 D.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健康美

美育基础复习题

美育基础(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 5小题,每小题1分,共2 5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梁启超在我国首次提出(B ) A.快乐教育B.趣味教育C.以美育代宗教D.游戏的冲动 2·趣味教育的最佳途径是(D ) A.行政命令B.道德教化C.智育D.审美 3.美育的载体是(C ) A.文字B.符号C.形象D.概念、判断 4.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C ) A.稳定性、和谐性、意会性B.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 C.直接性、易变性D.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5.“环肥燕瘦"说明了审美的( C ) A.阶级性B.民族性C.时代性D.普遍性 6.超功利性的心理结构是(C ) A.智力结构B.意志结构C.审美结构D.道德情感 7.关于自然美的实质,我们认为较为科学的观点是( D ) A.客观派B.主观派C.主客观统一派D.实践派 8.语言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B ) A.语言艺术中的语词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词 B.语言艺术的审美媒介是语词 C.语言艺术中的语词不同于抽象思维的语词 D.语言艺术是要求抑扬顿挫的 9.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是( A ) A.生存型B.发展型C.完善型D.斗争型 1 O.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是( C ) A.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中是不存在审美的 B.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中的审美活动更多地偏重于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 C.在完善型的生活方式中,人所面临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全面发展,如何塑造一种健康的人格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家庭美育的特点是( C ) A.计划性、系统性强B.以自育为主 C.对人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广D.美育设施多样化 12.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占首要地位的是( A )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13.美育与智育的关系,从理论基础讲,实质上是( B )的关系。 A.美与善B.美与真C.美与健D.美与力 14.少儿具有泛灵论的倾向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这是( A ) A.少儿思维方式的特征B·少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2021年04月自考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育基础试卷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一论断出自(A) A.《理想国》 B.《诗艺》 C.《美育书简》 D.《母育学校》 2.卢梭美育思想的核心是(B) A.回归城市 B.回归自然 C.回归社会 D.回归生活 3.“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一论断出自(A) A.马克思 B.列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4.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学说,主张美育救国的是(A) A.蔡元培 B.王国维 C.李大钊 D.梁启超 5.美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D) A.观念性 B.理论性 C.抽象性 D.实践性 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体现出美育的基础任务是培养人的(B) A.心灵 B.感官 C.身体 D.精神 7.维系美育学科的灵魂和理论核心的是( A ) A.美学 B.艺术学 C.教育学 D.心理学 8.一般来说,艺术作品首先会具有(C) A.社会美 B.自然美 C.外在形式美 D.内在意蕴美 9.从教育性质上看,美育注重创新,偏向于发展(A) A.个性人格 B.群体人格 C.单一人格 D.多元人格 10.德育作为-种教育倾向于(C) A.情感 B.形式 C.理性 D.内容 11.在家庭美育的各项内容中,注重人在社会活动以及人际关系交往中所体现出的合乎伦理道德的内容的是(B) A.仪表美 B.行为美 C.语言美 D.心灵美 12.通过视觉、听觉、身体动作等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来发掘、认同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内涵,这一显著特点属于(B) A.学前美育 B.小学美育 C.中学美育 D.大学美育 13.审美总是按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进行,因此社会审美教育必然带有强烈的(C) A.广泛性 B.多样性 C.民族性 D.传承性 14.“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主要指人的(D) A.服饰美 B.道德美 C.表情美 D.形体美 15.孔子说,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主要体现了艺术的(A) A.认识价值 B.教育价值 C.交际价值 D.宣传价值 16.作为更深入的审美活动,同时作为美的产生过程的深切体验的是(D) A.审美欣赏 B.审美激情 C.市美灵感 D.审美创造 17.通常儿童开始出现混合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是在出生的(B)

美育基础历年试题-含答案

2009年10月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儒家学派的美育思想具有明显的() A.道德主义倾向B.自然主义倾向 C.神秘主义倾向D.个人主义倾向 2.提出“法天贵真”这一美学观念的学派是( C ) A.儒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 3.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育思想具有鲜明的( C ) A.唯心主义倾向B.空想主义倾向 C.唯物主义倾向D.封建主义倾向 4.“以美育代宗教"这一主张是______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 A.王国维B.梁启超 C.蔡元培D.鲁迅 5.美育在健康人格的塑造中( D ) A.可以替代其他所有教育B.可以被其他教育替代 C.无法与其他教育相辅相成D.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6.下列关于趣味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A.与后天培养无关B.有高下、美丑之分 C.与人生有很多重要联系D.对青少年阶段尤其重要 7.弗洛伊德所创造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术语______,是指被压抑于无意中的本能冲动,转向社会所许可的活动中去求得变相的满足。(C ) A.格式塔B.原型 C.升华D.转喻 8.人们通常所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是审美心理愉悦特点之中的( A ) A.意会性B.稳定性 C.和谐性D.差异性 9.在进行美育的过程中,______始终处于自主的地位.() A.施教者B.受教育者 C.家长D.学校 10.古人庄子所提出来的“心斋”、“坐忘”两个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审美的( A ) A.超功利性B.自主性 C.非强制性D.世俗性 11.下列各艺术类型中,不属于视觉艺术的是( C ) A.建筑B.绘画 C.音乐D.雕塑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言艺术美育的是( A )审美想象力、情感力与理解力的培养以及艺术表达力的培养上。A.形式感知力的培养B.审美想像力的培养 C.审美情感力的培养D.艺术表达力的培养 13.技术美的特征不包括( D )易变性;人性化;功能美。 A.易变性B.人性化 C.功能美D.超功利性 14.在幼儿1岁—2岁时出现的游戏是( A )

自学考试美育基础真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真题 (总分:11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25.00) 1.孔子学说的核心是(分数:1.00) A.“爱” B.“仁”√ C.“忠” D.“孝” 2.下列选项中,关于柏拉图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00) A.唯物主义哲学家 B.立场是封建地主阶级 C.重视幼儿学前教育√ D.不重视家庭教育中的美育问题 3. “故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情也。” 这句话出自(分数:1.00) A.《荀子》 B.《淮南子》 C.《吕氏春秋》√ D.《庄子》 4.在西方,“趣味” 在美学家那里主要指的是(分数: 1.00) A.审美意志力 B.审美批评力 C.审美鉴赏力√ D.审美理解力

5.“健康人格” 作为一个范畴,是由下列哪个心理学流派提出来的?(分数:1.00)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格式塔学派 D.人本主义心理学√ 6.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这说明了自然美形象的什么特点?(分数:1.00) A.雄伟壮观性 B.惊心动魄性 C.生动丰富性√ D.奇特迷人性 7.审美愉悦是一种(分数:1.00) A.求真活动 B.情感体验活动√ C.向善活动 D.功利性活动 8.“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说这句话的是(分数:1.00) A.康德 B.柏拉图 C.黑格尔√ D.马克思 9.“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这几句出自(分数:1.00) A.钟嵘 B.司空图√ C.刘勰

D.王夫之 10.“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提出这一经典论断的是(分数:1.00) A.罗丹√ B.巴尔扎克 C.狄德罗 D.别林斯基 11.社会美的核心是(分数:1.00) A.交际美 B.实用美 C.人的美√ D.境界美 12.语言艺术传达审美经验主要依靠(分数:1.00) A.语法 B.书写 C.语词√ D.印刷 13.席勒提出作为人与动物的分水岭是(分数:1.00) A.劳动 B.美√ C.游戏 D.使用工具 14.对胎儿进行美育的主要方式是(分数:1.00) A.讲故事 B.做运动 C.听音乐√ D.与胎儿对话 15.家庭美育的第一任美育施教者是(分数:1.00)

美育题目及答案 (5)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 A.道德教育B.情感教育 C.认知教育D.形体教育 2.在《诗艺》中,明确而简练地提出“寓教于乐”这一著名观点的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康德D.贺拉斯 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带有“比德”思想的话出自于_______之口。() A.孔子B.孟子 C.庄子D.墨子 4.儒家学派的美育思想具有明显的() A.道德主义倾向B.自然主义倾向 C.神秘主义倾向D.个人主义倾向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育的情感教育性质的是() A.感性教育B.趣味教育 C.逻辑教育D.人格教育 6.被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美学家是() A.康德B.鲍姆嘉通 C.黑格尔D.席勒 7.关于美育的形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是手段B.只是目的 C.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D.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8.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审美意象”的性质的是() A.客体的物象B.大脑中的表象 C.主客观统一的产物D.主体的主观因素 9.关于人的审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生的B.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C.异性的求偶活动D.本能反应 10.唐代女人以丰满为美,汉代女人以清瘦为美,正所谓“环肥燕瘦”,这一现象说明了审美观的() 第 1 页

A.时代性B.阶级性 C.地域性D.种族性 11.下列选项中,对审美情感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引向直接的行动B.属于低级情感 C.与过程相分离D.重在情感体验本身 12.著名美学家_______曾经说过:“美是生活”。() A.叔本华B.尼采 C.康德D.车尔尼雪夫斯基 13.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的关系明显地偏重于() A.个人的精神发展B.个人的物质财富 C.个人的身体健康D.个人的艺术技能 14._______对人的影响时间最为持久。() A.学校美育B.家庭美育 C.社会美育D.其他美育 15.学校美育的特征不包括() A.以教学为主B.计划性强 C.系统性强D.以自我美育为主 16.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实际上是_______的关系。() A.美与善B.美与真 C.真与善D.美与知 17._______提出“里仁为美”。() A.孔子B.老子 C.庄子D.孟子 18._______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和最高表现,也是人类智慧的最光彩照人的花朵。() A.理解力B.想像力 C.记忆力D.创造力 19.近代思想家_______在谈到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经提出了“求美先求真”的观点。 ()A.王国维B.梁启超 C.谭嗣同D.胡适 20.少儿的_______是少儿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 A.思维发展B.道德发展 C.审美发展D.认知发展 21.4-12岁年龄段的少儿开始出现审美感兴能力的萌芽,这主要是通过少儿_______来表现的。() A.学习活动B.游戏活动 第 2 页

2022年4月自学考试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美育基础试卷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不包括(B) A、艺术创作 B、动物觅食 C、烹饪美食 D、建筑房屋 2、“移风易俗”的美育思想出自(A)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孟子 3、在中国,第一次把美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位置的是(A)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朱光潜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D) A、恩格斯 B、列宁 C、高尔基 D、马克思 5、从施教手段来着,美育是一种(C) A、快乐教育 B、情感教育 C、形象教育 D、科学教育 6、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的目的是(A) A、审美 B、艺术 C、科学 D、理性 7、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美照亮了我的道路。”这说明美育能提升人的(C) A、道德实践能力 B、运动能力 C、想象力 D、逻辑运算能力 8、《诗经·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主要是描绘了庄姜的(B) A、动作美 B、表情美 C、体态美 D、风度美

9、儿童审美体验、审美传达、审美接受与欣赏产生的条件是(A) A、情绪的客观化 B、情绪的产生 C、情绪的主观化 D、语言符号 10、古代“六艺”教育中的“射”“御”属于现代的(B)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11、在对自然美的赏析中,黄山七十二峰、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属于(A) A、自然景观 B、人文景观 C、人造自然 D、美化自然 12、“宁穿破,不穿错”主要指人的(B) A、体貌美 B、服饰美 C、风度美 D、姿态美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感知发展的关键时间点是(C) A、三四岁 B、八九岁 C、十一二岁 D、十三四岁 14、在儿童的审美发展中,想象的出发点是(C) A、父母中心 B、世界中心 C、自我中心 D、他人中心 15、儿童的感知变得理性化、系统化,具有对从未经历过的事情的推理能力,能够处理纯粹的假设和抽象的概念,是在 (D)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儿歌的所有审美要素中,占据绝对地位的是(D) A、歌词 B、内容 C、意义 D、节奏 17、在小学生观察了一幅图画后,教师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小学生自己去想一想,比一比,使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分辨美丑和优劣。这体现了小学美育实施中的(B) A、循序渐进的原则 B、启发诱导的原则

全国2019年4月自学考试00409美育基础试题答案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提出“寓教于乐”思想的是(B)1-28 A.孔子B.贺拉斯 C.席勒D.达•芬奇 2.历史上第一部以美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是(B)1-30 A.《诗学》B.《美育书简》 C.《诗艺》D.《理想国》 3.在中国近代倡导五育并举方针的是(D)1-38 A.梁启超B.王国维 C.丰恺D.蔡元培 4.从受教者的受教方式来看,美育是一种(B)2-48 A.人本教育B.情感教育 C.形象教育D.趣味教育 5.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的个体成长层面所要达到的(C)2-42 A.基本目的B.终极目的 C.直接目的D.间接目的 6.美育学科的骨架和肌肉是(D)2-55 A.哲学B.美学 C.教育学D.艺术学 7.“人类的和谐必须使人类所具有的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感性脱离理性使人变成动物;理性脱离感性使人变得僵死。”这一论断出自(C)3-65 A.歌德B.黑格尔 C.席勒D.康德 8.美育的核心是(A)3-62 A.情感B.知觉 C.想象D.创造力 9.美育以铸造人的完美人格为(C)3-62 A.基本目标B.长远目标

C.核心目标D.终极目标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论断出自容面(B)3-67 A.《论语》B.《孟子》 C.《大学》主D.《中庸》 11、家庭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C)4-74 A.塑造美的形象B.塑造美的行为 C.塑造美的心灵D.塑造美的语言 12.在小学美育阶段,要引导学生(D)4-80 A.提升审美力B.锻炼想象力 C.培养审美兴趣D.树立正确审美观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一论断出自(A)4-72 A.《论语》B.《老子》 C.《礼记》D.《庄子》 14.人化自然的审美价值除了外在形式之外,还在于它们的感性形式中所显示的(A)5-91 A.艺术的价值B.人的力量 C.文化的内涵D.社会的属性 15.我国古人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强调的是(C)5-96 A.容貌美B.表情美 C.姿态美D.服饰美 16.艺术作品的内形式主要是指(C)5-104 A.比例B.对称 C.结构D.节奏 17.达•芬奇提出的“神圣的比例关系”是指大体美应(B)5-95 A.高矮适度B.协调均称 C.胖瘦适宜D.赏心悦目 18.对美育工作来说,需要的儿童观具有(A)6-108 A.普遍性、社会性和文化性B.个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 C.普遍性、多元性和文化性D.个体性、多元性和文化性 19.儿童审美体验、审美传达、审美接受与欣赏产生的条件是(A)6-112 A.情绪的客观化B.情绪的产生 C.情绪的主观化D.语言符 20.下列不属于儿童感知阶段的是(B)6-112 A.感觉运动阶段B.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00409美育基础复习题-

《美学与美育》复习 一、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符号实践。本教材的基本观点是“符号实践”观,这个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基点上,对西方19世纪末期以来发生的“语言论转向”(linguistic turn)以来的文化符号学-语言学观点加以改造形成的。它事实上贯穿于对美、美感、审美、美育、艺术等重要概念和现象的描述和阐释中。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基本观点,才能说对课程学习开始入门。 第二,美学。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美学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它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 研究人的学科或科学很多,例如,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但美学的独特性在于,它把人当作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来研究,它通过对审美、美、艺术等现象的关注去思考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第三,美。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这个概念也要联系美学的定义来思考,美学对“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思考正是要落实到“美”这一“活的形象”中。 这个美的定义正是在符号实践观基础上融汇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说、席勒的“活的形象”说的结果。 第四,自然美。自然美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特征。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第五,艺术和艺术美。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命符号。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的美,是艺术符号系统所显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复习艺术美的特征时,应抓住三个统一:艺术美的特征在于形式与意蕴的统一,创造与规范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第六,美感。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是在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美感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 第七,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美感的一种特殊的深层形态,它是日常体验的升华,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瞬间直觉,是心灵在直觉中的建构,是意义在瞬间的生成。审美体验的特征是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审美体验的过程是虚静、感物、会心、畅神。 要注意的是,正是审美体验把人类的符号实践引向了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艺术活动是审美体验的具体化和符号化,在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存在方式和艺术接受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与审美体验紧密关联。 第八,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美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是______美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A.梁启超B.鲁迅 C.蔡元培D.王国维 2.心理学(特别是审美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 A.基础B.科学依据 C.具体运用D.归宿 3.德国美学家康德将人的心理分为三个方面,即() A.真、善、美B.感性、理性、知性 C.知、情、意D.理、事、情 4.青色、蓝色被人们称为() A.冷色B.静色 C.哀色D.暖色 5.美育的显著特点是() A.形象性B.愉悦性 C.自由性D.寓教于乐 6.追求善体现在人的() A.宗教活动中B.道德活动中 C.生产活动中D.审美活动中 7.寓教于乐的著名论点是______中提出来的。() A.席勒在《美育书简》B.奥古斯丁在《忏悔录》 C.亚里士多德在《诗学》D.贺拉斯在《诗艺》 8.美育学产生于() A.古代B.中世纪 C.现代D.近代 1

9.正因为审美愉悦有其生理基础,才使之具有了() A.差异性B.共同性 C.相对性D.可感性 10.文明与自由之间() A.呈正比例关系B.呈反比例关系C.互不相关D.相互敌对 11.在家庭美育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家庭的经济条件B.父母的文化修养C.儿童的智力水平D.社会的生产力水平12.______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A.黑格尔B.席勒 C.马克思D.歌德 13.美育的媒介是指() A.传播艺术品的媒体B.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C.联系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中介D.美育的设施和机构14._____是以形状来表达某种象征意义的艺术。() A.雕塑B.绘画 C.时装表演D.建筑 15.通感是指人的感觉的() A.分离现象B.整合现象 C.挪移现象D.变异现象 16.技术功能美的核心是() A.物我合一B.物我两忘 C.物为我用D.我为物用 17.“环肥燕瘦”说明了审美观的() A.时代性B.民族性 C.个体性D.社会性 18.______最突出地体现了审美直觉感受力的创造性。()A.审美知觉力B.审美想像力 C.审美领悟力D.审美态度 19.只是到了______,少儿才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美感。() 2

美育题目及答案(4)

美育题目及答案(4)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学以_____为扩展、延伸。( ) A.美的哲学 B.审美心理学 C.艺术社会学 D.美育 2.谁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所“美育的学校”?( ) A.柏拉图 B.席勒 C.黑格尔 D.康德 3.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的本质区别是( ) A.整体性 B.协调性 C.创造性 D.情感性 4.彻底治愈人性的分裂,需要另外的途径,这就是( ) A.美育 B.德育 C.智育 D.体育 5.“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由谁提出?(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黑格尔 D.席勒 6.被人誉为最美的线条是( ) A.蛇形线 B.直线 C.曲线 D.折线 7.马克思在_____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观点。( ) A.《资本论》 B.《政治经济学批判》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8.发展审美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丰富的_____,注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使人们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审美对 象。( ) A.感知力 B.理解力 C.想像力 D.判断力 9._____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第 1 页 A.孟子 B.刘勰 C.柳宗元 D.苏轼 10.技术美的重要特点是( ) A.时代性 B.民族性 C.功能化 D.人性化

11.社会美的核心是( ) A.人的美 B.生产劳动的美 C.革命斗争的美 D.社会生活的美 l2.美的最早形态,美的本质的最直接展现是(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形式美 13.“美是生活”是由_____提出。(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普列汉诺夫 C.列宁 D.鲁迅 14.在_____社会,艺术家从人群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职业。( ) A.史前 B.原始部落 C.文明 D.当代 15.孔子认为诗歌具有_____的功能,可以对现实社会生活表示否定性的情感。( ) A.“兴” B.“观” C.“群” D.“怨” 16.培养儿童理智和创造力的无与伦比的手段是( ) A.绘画 B.音乐 C.舞蹈

美育基础练习题

美育基础练习题 美育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教育形式,通过美育的实施,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以及拓展文化视野。为 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美育的基础知识,下面给出了一些美育基 础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题一:文学赏析 请阅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问题2:请简要描述一下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 问题3: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思乡之情? 题二:音乐欣赏 请听下面这段音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播放音乐) 问题1:这是一首哪个国家的传统音乐? 问题2:请简要描述一下这段音乐给你带来的情感。

问题3:你认为这段音乐的节奏如何?请简要表达你的观点。 题三:美术绘画 请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图片) 问题1:这幅画使用了哪些颜色?请简要描述一下。 问题2:请简要描述一下这幅画所表达的主题或感觉。 问题3:这幅画的构图是否平衡?请简要举例说明你的看法。 题四:戏剧表演 请观看下面这段戏剧表演视频,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播放视频) 问题1:这段表演中,主要有几个角色?请简要介绍他们的关系。问题2:请简要描述一下这段表演所展示的故事情节。 问题3:你认为这段表演的演员表现如何?请简要表达你的观点。题五:电影鉴赏 请观看下面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播放预告片) 问题1:这部电影的类型是什么?

问题2:请简要描述一下预告片所展示的故事梗概。 问题3:你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程度如何?请简要表达你的观点。 美育基础练习题到此结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相信你可以更好地了解美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希望这些练习对你有所帮助!

2023年高等教育美育基础自考试题

全国2023年10月高等教育美育基础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贺拉斯在_____中提出了“寓教于乐”旳观点。( ) A.《诗学》 B.《诗艺》 C.《文艺对话集》 D.《理想国》 2.初次在我国提出了“趣味教育”旳概念旳是(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蔡元培 D.鲁迅 3.“以美育代宗教”是____旳美育主张。( )

A.蔡元培 B.王国维 C.鲁迅 D.胡适 4.红色、橙色等颜色被称为( ) A.暖色 B.冷色 C.中性色 D.过渡色 5.下列选项说法不对旳旳是( ) A.美育旳愉悦性是一种心理愉悦 B.美育旳愉悦性是一种精神愉悦 C.美育旳愉悦性没有生理基础 D.美育旳愉悦性有其生理基础6.人体具有最多旳线条是( )

B.曲线 C.蛇形线 D.折线 7.审美是_____旳活动。( ) A.动物特有 B.人和动物共有 C.人类独有 D.人类天生 8.人类最初旳审美意识,首先是在人类对_____旳发明和使用中产生旳。( ) A.陶器 B.服饰 C.青铜器 D.生产工具 9.谁提出了“人也按照美旳规律来建造”旳著名观点?( )

B.黑格尔 C.席勒 D.马克思 10.____是美旳最早形态,是美旳本质旳最直接展现。(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形式美 11.形象可以分为单一形象和组合形象,其划分原则是( )A.形象旳组合构造 B.形象旳领域 C.客观事物旳状态 D.主体感知旳角度 12.社会美旳关键是( )

全国自学考试美育基础2010年1月——2021年10月论述题部分汇总可打印背诵试题

全国自学考试美育基础历年论述题汇总(43个) 课程代码:00409 1.论述美育的自由性表现的哪些方面。 美育的自由性主要表现为:非强制性、自主性和超功利性。 (1)非强制性。美育则不同,它是非强制性的。它不需要说服动员,也不需要行政命令,更不需要动用法律手段,而是依靠美本身的魅力来吸引人,凭借受教者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人的内心需求和对美的渴求向往,使人心甘情愿地主动参与美育、接受美育。 (2)自主性。美育的自主性是指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者自始至终都是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旋教者只起引导作用。 (3)超功利性。所谓超功利性,就是摆脱物质欲望的追求,不夹杂实用、功利的目的,精神完全处于一种自由、解放的状态,“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是审美王国中的基本法律。” 2.谈谈家庭美育对于人的重要影响。 家庭美育是人生美育的开始,它的重要特点是:时间最为持久,对人的影响最深。 (1)家庭美育对人的影响时间最为持久。人生自家庭始,经学校、社会后,一般也终止于家庭。家庭既是人生的起点,又是人生的终点,它构成了人生的一个循环。因而家庭美育是人生美育中时间最为持久的一个重要环节。 (2)家庭美育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广。家庭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夫妇之爱、亲子之情、骨肉之谊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就是这条纽带的直接作用。因此,家庭美育要比学校美育、社会美育更为亲切、更为自然,影响也更为深广和持久。 论述美育对培养健康人格有何重要的作用? 答:(1)美育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美育具有一种感性的品格,它偏重于人的感知与情感,是针对人的感性和情感而进行的,它通过激发、恢复和发展人的感知的敏感性与丰富性,培养人的爱的情感,不断扩充感性中的人性因素,将感性中那种反“成人”的:(2)美育通过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发展来塑造健康人格。这主要是因为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美育则不是这样,它不是通过压抑人的其他心理机能来求得感性的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人的各种心理机能协同作用,相互促进。 论述少儿审美发展的过程。 答:少儿审美发展的实际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前审美时期。指少儿0岁-3岁这一阶段,也就是少儿的乳儿期与婴儿期。这一时期,少儿在美学上的特点是,还没有与审美活动建立基本的联系,他们仅仅是通过符号活动为以后的审美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2)审美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包括少儿的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即4岁-12岁。在前审美时期打下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之上,该年龄段少儿的审美发展的潜能开始得到发挥,开始出现了审美感兴能力的萌芽,而这主要是通过少儿游戏活动来表现的。游戏活动成为该时期少儿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意味着少儿开始与审美活动发生联系。(3)审美感兴能力的形成时期。指13岁-18岁左右的时期,也就是人的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与前两个阶段不同,这一阶段的审美活动已经进入了青少年的生活,在审美活动与青少年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3. 论述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1) 美育使人淡泊名利。审美和艺术还能够使人摆脱种种功利的束缚,进入自由之境。既然引起紧张、争端的原因被消解了,紧张、争端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了,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也就真正实现了。 (2)美育使人血气和平。美育之所以有此作用,主要是因为,美育主要是针对人心、针对人的情感而进行的。 (3)美育使人相互沟通。美育与德育不同,它对人际关系的作用主要是使人们相互沟 通。 综上所述,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尤有特长,它的这个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美育主要是针对人的内心、人的情感而进行的;它通过影响人的生理作用于人的心理与精神,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它由内向外、由个体向整体扩展:首先是个体超然物外,摆脱各种利害的束缚;其次是使人心平气和;最后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2020年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xx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的著作是() A.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B.贺拉斯的《诗艺》 C.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D.席勒的《美育书简》 2.认为“法天贵真”就是美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墨子 3.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 A.具体运用和体现 B.科学依据 C.对象和范围 D.扩展和延伸 4.()是人生美育的大课堂。 A.学校美育 B.课堂教学 C.家庭美育 D.社会美育 5.孔雀展示艳丽的羽毛,火鸟抖动光彩的朱冠,它们以此来吸引雌性,这说明() A.动物也是爱美的 B.动物的一种异性求偶活动 C.动物有审美能力 D.动物的自然属性

6.因宣传日心学说而遭罗马教廷警告、刑讯、囚禁,直到三百多年后的1980年罗马教廷才为其平反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凯库勒 7.生产劳动的美是指劳动者按美的规律来创造() A.美的形式 B.美的环境 C.美的生活 D.美的产品 8.艺术美是美的() A.一部分 B.集中表现 C.表现形式 D.形态之一 9.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 A.胎儿时期 B.幼年和青少年时期 C.成年时期 D.青年时期 10.“以美启真”是说()有促进作用。 A.智育对美育 B.美育对智育 C.美育对教化 D.美育对德育 11.对于婴幼儿,施行美育的主要形式应是() A.讲童话故事 B.听音乐 C.跳舞 D.游戏 12.将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的,是德国美学家() A.黑格尔 B.莱辛 C.康德 D.鲍姆嘉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