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鱼雷发射管原理
潜射巡航导弹发射原理

潜射巡航导弹发射原理(2009-06-09 08:01:05)转载▼分类:军事知识标签:军事作为一种精确制导的高技术武器,巡航导弹(又称飞航式导弹),已在当代几次局部战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证明了它作为战略、战术兼备打击武器的军事价值。
巡航导弹体积小,重量轻,弹翼、尾翼可折叠,便于不同发射平台运载和发射,发射系统机动灵活、生存能力强,同时巡航导弹又具备飞行高度低、雷达反射截面小、红外信号特征弱的特征,并可按预编程序绕过固定防空阵地,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
而潜射巡航导弹结合潜艇的隐蔽性后,更能大大提高潜艇攻击的突然性和打击效果,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倍增器”。
这是由于潜射巡航导弹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强,可形成有效的核威慑和二次核打击力量,而配备常规战斗部的潜射巡航导弹攻击敌方境内各种军事目标,实施“结构破坏”战,支援陆上或登陆作战,使潜艇具备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此外,一般反导系统可对弹道导弹攻击组成防御体系,但对付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却十分困难。
因此,它又是一种反抗先进反导系统的有效武器。
目前装备潜射巡航导弹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和印度。
不同潜射巡航导弹在发射方式上又各有独到之处,颇值得关注。
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俄罗斯海军“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英国海军“锋利”号攻击型核潜艇中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印度海军“查理”级(670型)攻击型核潜艇目前潜射巡航导弹水下发射的方式主要有水平及垂直发射两大类。
1.标准鱼雷管采用密封发射舱水平发射美国“战斧”巡航导弹可通过潜艇533毫米标准鱼雷发射管或650毫米加大鱼雷发射管采用密封发射舱(或称密封容器)水平发射。
发射时,装有导弹的不锈钢密封容器被推进鱼雷发射管,由MK117射击指挥仪对导弹进行检查,并调整制导设备;随即固定与密封容器的两个紧固螺栓被切断,导弹解除束缚。
将套筒移至适当位置后,打开活门,海水注入,液压投射系统将导弹从密封容器中推出。
潜艇鱼雷发射初期弹道研究

图 1 鱼 雷全 弹 道 示 意 图
2 鱼 雷初 始 弹 道 数 学模 型
鱼 雷初 始 弹道 是 指鱼 雷 进 入 定 常工 作 状 态 或 到设 定 深度 稳定航 行 之前 的运 动 弹道 引。
道就 是初 始 弹道 。关 于 鱼 雷 空 间 运 动 参 考 坐 标 Biblioteka 的确定 可参 考 文献 E i l。
蚌埠 231) 3 0 2 ( 18 9 1 3部 队 业 务 处 ” 青 岛 2 6 4 ) 海军 蚌 埠 士 官 学 校 兵 器 系 6O2 (
摘
要
阐述 了 鱼 雷 初 期 弹 道 的概 念 , 点 研 究 利 用 动 量 定 理 和 动 量 矩 定 理 建 立 潜 艇 发 射 鱼 雷 初 期 弹 道 的 数 学 模 型 。 重
用 R n e t 法对鱼雷初期 弹道进 行仿真 , u g- t Ku a 并根 据仿 真结果分析 了各 种 因素对 鱼雷初期 弹道 的影 响 , 而得 出发射鱼 雷 从
时各 参 数 的最 优 值 。
关键词
初 期 弹道 ; 学 模 型 ;仿 真 数
T 6 1 2 T 0 2 3 J3 . ; J 1.
收 稿 日期 :0 0年 8月 1 21 1日, 回 日期 :0 0年 9月 2 1 修 21 01 5
作者简 介 : 刁宏伟 , , 男 工程师 , 研究 方向 : 鱼水雷工程 。
14 5
刁宏 伟 等 : 艇 鱼 雷发 射 初 期 弹 道 研 究 潜
总第 1 9 9 期
2 1 鱼 雷动 力学方 程 . 在雷体坐标 系 中, 丁表示 鱼雷 动力学 系 统动 以 能 , , , 表示鱼 雷速度 在 三个 轴上 的分量 , g , , r 表示鱼雷角速度 在三个轴 上 的分量 , 则雷体 坐标
反鱼雷技术——精选推荐

反鱼雷技术什么是反鱼雷技术反鱼雷技术是指各国海军为其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足够的对抗鱼雷攻击所研制和应用的技术。
反鱼雷技术的类型水面舰艇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兵力之一。
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鱼雷从自控鱼雷、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逐渐发展到最先进的尾流自导鱼雷,各国海军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鱼雷防御系统。
为了抗击鱼雷的攻击,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反鱼雷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防御,二:是主动进攻。
被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在舰艇上涂层、贴片、敷设橡胶等措施来降低舰艇的噪音,使舰艇隐身,以降低被敌声纳发现的概率和减小声自导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被声自导鱼雷命中的目的。
如原苏联潜艇表面的吸声材料“集束卫士(Clusterguard)”,能吸收入射波的1/3,而且由于吸声层使入射声波成漫反射,类似尾流层回波,影声纳工作,使声纳探测和鱼雷自导装置的作用距离缩短约1/3。
潜艇指挥塔部分涂敷这吸声材料,使声纳识别图象中的最显著特征消失,难以识别。
同时,在舰艇两侧或尾部拖带防鱼雷网,以阻拦鱼雷,使舰艇免受损伤;或改进舰艇装甲,采用钛等高强度合金材料;或将舰艇外壳作成耐冲压隔层(称舰舷防雷结构)或防雷隔舱(一般用在潜艇上,使固壳和外壳间有一段距离),以对抗鱼雷战斗部的穿甲和杀伤力。
个别舰艇还进行了消磁处理,降低磁探仪的探测效果,并且导致磁和电磁引信鱼雷失效。
主动防御又可分为战术防御和器材对抗防御。
战术防御主要通过改变舰艇的航向、航速及航深(用于潜艇)的方法来规避直航鱼雷的雷迹和自导鱼雷的探测,从而达到避开被敌雷击中的目的。
器材对抗措施又包括软杀伤(软对抗)和硬杀伤(硬对抗)两种。
软杀伤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盲、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
硬杀伤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把来袭鱼雷拦截、摧毁或让其失去战斗力。
大虾信箱

射 能 量 ( 缩 空 气的 压 力和 容 积 ) 即可 保 持 定值 , 不再 随 发射 深 度 的增 大 而增 多。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 衡 式 发射 ” 压 平 ,也
叫做 “ 衡 发射 原 理 ” 平 。
气动 冲 压 式 发射 装 置 由法 国研 制 而成 ,仅 应 用在 “ 戈斯 塔 ”级 常 规 潜 艇 和 “ 宝石 ”级 攻 击 型核 潜艇 上 。这 种 阿 红
。
,
管 。 种 结 构 极 为 简单 的 圆 筒形 栅 状 管可 保 证 发 射 过 程 无 气泡 也 无 倾 差 而且 由于 它 没 有 向 鱼 雷提 供 能 量 的 动 力 系统 , 这 所 以很 轻 巧 , 用 简便 。它 的 缺 点主 要 是 对 鱼 雷 的要 求 较 高 鱼雷要长时间浸泡在海水 中,难以进 行及时和必要 的保 使
水压 平 衡 式 发射 装 置 最早 由 美 国在 5 年 代 中期 研 制 成功 ,能在 水下 5 0 0 米 深 度 发射 鱼 雷 。 种 发 射 装 置 是 0 0 ~6 0 这
在 气动不平衡 式发射装置 中增加 了一个 水压平衡 系统, 其功能是让待射的 鱼雷后部也 与舷外 海水相通 , 使得在 发射过
。
、 。
o h br W aos Si o e ep n p n
维普资讯
能量 大 引起 舱 室增 压 过 大、 员 无法 承 受 等 技 术 难 题 ,苏联 人 采 用遥控 遥 测 、 舱 发射 及 控 制 发射 过 程 中废 气排 进舱 艇 膈
船舶的鱼雷与反鱼雷作战技术

船舶的鱼雷与反鱼雷作战技术1. 鱼雷的定义与分类鱼雷是一种水中兵器,它通过自身的动力装置推进,依靠声纳系统制导,用以攻击潜艇、舰船和其他水中目标。
鱼雷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动力来源分,可分为电动鱼雷和蒸汽鱼雷;按制导方式分,可分为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按作战用途分,可分为攻击型鱼雷和防御型鱼雷。
2. 鱼雷的作战原理鱼雷的作战原理主要依赖于其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战斗部。
动力装置为鱼雷提供推进力,使其在水中高速航行;制导系统通过声纳或其他传感器探测目标,并引导鱼雷准确命中目标;战斗部则用于对目标进行破坏。
3. 反鱼雷作战技术反鱼雷作战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敌方鱼雷攻击成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防御鱼雷防御鱼雷是指通过发射干扰信号、施放声纳诱饵等手段,干扰敌方鱼雷的制导系统,使其无法准确锁定目标。
此外,还可以利用声纳系统对周边水域进行监测,发现敌方鱼雷的信号,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3.2 硬防护措施硬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采用消声材料降低舰船的噪声,以及安装防护装甲板,提高舰船对鱼雷攻击的生存能力。
3.3 软防护措施软防护措施主要是指利用电子战手段,对敌方鱼雷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例如,通过发射强烈的电磁干扰,干扰鱼雷的导引系统;或者利用声纳系统发射干扰信号,干扰鱼雷的声纳系统。
3.4 综合防御系统综合防御系统是将多种防御手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例如,可以结合防御鱼雷、硬防护措施和软防护措施,以及对敌方鱼雷的预警和跟踪系统,实现对鱼雷攻击的全方位防御。
4. 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鱼雷与反鱼雷作战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一方面,鱼雷的隐蔽性、精确性和威力不断提高,对舰船的威胁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反鱼雷作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力求破解敌方鱼雷的攻击。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智能化、无人化、多功能化、网络化等。
同时,这也给反鱼雷作战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以适应新的作战环境。
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教案

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教案一、引言鱼雷制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导弹制导技术,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毁伤力。
本教案将介绍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
二、鱼雷制导的原理鱼雷制导主要依靠以下原理:1. 惯性导航鱼雷内置惯性测量装置,通过测量速度、加速度和方向等参数,计算出鱼雷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较长时间内的高精度制导。
2. 主动制导鱼雷内置了主动制导系统,它可以通过自主感知和决策来调整鱼雷的运动轨迹。
主动制导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和执行机构等组件,用于感知目标、判断规避策略并控制鱼雷的飞行。
3. 被动制导鱼雷还可以利用声纳等被动传感器来感知目标并跟踪其位置。
被动制导系统主要用于目标定位和跟踪,以及制导鱼雷进行打击。
4. 电子对抗鱼雷制导系统还可以通过电子对抗手段来干扰敌方的防御系统,提高鱼雷的命中率。
常用的电子对抗手段包括干扰信号发射和欺骗性信息传输等。
三、鱼雷制导的应用鱼雷制导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以下应用:1. 军事应用•反潜作战:鱼雷制导在海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迅速定位和摧毁敌方潜艇。
•海岸防御:鱼雷制导可以用于保卫海岸线,防止敌方舰艇的进攻。
•海上安全巡逻:鱼雷制导可以用于监视和巡逻海上边境,确保海上安全。
2. 民用应用•海洋勘探:鱼雷制导可以用于海洋资源的勘探和调查,如海底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勘探。
•水下搜寻救援:鱼雷制导可以用于水下救援和搜寻失踪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水下科考研究:鱼雷制导可以用于水下环境的科研研究,如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
四、教案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雷制导原理和应用,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与鱼雷制导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 你了解鱼雷制导吗? - 鱼雷制导有哪些应用领域?2. 理论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
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鱼雷与发射技术

前 盖传 动装 置液缸 与传 动轴 的不 同轴 度 , 对 这 开启 前 盖 传 动装 置 运 动 的平 稳 及 各部 件 受 力
的均衡 是 非 常 关键 的 。从 我 们 的观 察 中可 以
发现 , 动轴 在穿 过 耐 压 壳 体 填料 函 的孔 时 , 传
如果其与液缸的不同轴度不好 , 也就是说液缸
2 李诗久 , 3 N. 曼 , 纽 1JF布拉 克伯恩 ,. 液动气动控 制 科 学 出版社
工程流体力学 船舶 流体 力学
机械工业 出版社 人 民交通 出版社
5 5
与传 动轴 的轴线 出现 “ 点” 当将 它们用 螺 栓 折 , 连接起 来 时 , 出现 明显 的液缸 及基 座抖 动 现 就 象 , 是受 力不 均 造 成 的 , 使 某 些 部件 长 期 这 它 受 到更 多 的偏 转 力 。从 而对 开 启 前 盖传 动 装
置不利 。
b应 严格 按 照 图纸 要求 施工 , , 如果 由于 防
关闭, 也可人 工手 操液 动完 成前盖 的开 、 。 闭
某次某 艇 的训 练 中 , 曾经 意外 发生 过诱 饵发 射
装置在 开启 前 盖 的过 程 中 , 盖 只开启 一小 部 前
开启 的动力 由艇 上 的液压源 提供 , 压力 油 推动 液缸 活 塞 , 动 连杆 机 构 及 花键 轴 , 前 带 使
产生 间 隙 , 终 使 防 波板 在 紧 固 中发 生 滑 动 , 最
带来 故 障隐 患 。 由于诱饵 发射 装置 前盖 以外 的部 分 , 由 须 相关 单 位处 置 , 因此本 文提 出 以下几点 建议 : a 安装 开启前 盖传 动装 置时 , , 应保 证 开 启
备更加好用 、 顶用 , 整体性能更上一个 台阶。
教学制导鱼雷的工作原理

教学制导鱼雷的工作原理
鱼雷是一种水下航行的自导武器,主要用于水面舰艇、潜艇或者水下目标的攻击。
鱼雷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射阶段:鱼雷通常从舰艇或潜艇的发射管中发射出去。
鱼雷在发射前需要通过电力或气压系统充电,以便以足够的速度离开发射管。
2. 航行阶段:在发射后,鱼雷进入航行阶段。
鱼雷通过推进器提供的推力进行自身的航行。
不同型号的鱼雷采用的推进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其中包括化学推进、电力推进或者混合推进等。
3. 自导阶段:鱼雷通常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自导系统,以便在航行过程中自动地寻找目标并进行跟踪。
其中最常用的自导系统是声纳导引系统,它可以接收目标发出的声波信号,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4. 攻击阶段:当鱼雷接近目标时,它会触发引爆机制,一般是通过接触目标或者引信感应目标的磁场等方式。
当鱼雷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将对目标造成严重的损害,如破坏船体、引发火灾或者造成波击效应等。
需要注意的是,鱼雷还可以应用一些特殊技术,如声纳干扰或者机动操纵等,以提高其对敌方反鱼雷系统的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总结来说,鱼雷通过发射、自主航行、自导和攻击等阶段,以
自身控制和引导的方式实现对目标的打击。
鱼雷的工作原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其中涉及了推进、导引、引爆和干扰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艇鱼雷发射管原理
潜艇鱼雷发射管是潜艇上用于发射鱼雷的重要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或液体的力量将鱼雷推出发射管,使其射出潜艇并击中目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潜艇鱼雷发射管的原理。
一、发射管的结构
潜艇鱼雷发射管通常由发射管本体、闭锁装置和推出装置组成。
发射管本体是一个长而细的管道,用于储存鱼雷和将其推出。
闭锁装置是用于在鱼雷发射前保持发射管密封的装置。
推出装置则是用于推动鱼雷射出的装置。
二、发射管的工作过程
在潜艇进行鱼雷发射时,首先需要将发射管与外界水压相平衡,以免因压力差导致发射管变形或破裂。
然后,通过液压或气压系统,将发射管内部的水排出,使其处于真空状态。
接下来,打开闭锁装置,将鱼雷推入发射管并关闭闭锁装置,确保发射管密封。
最后,通过推出装置提供的力量,将鱼雷推出发射管并射向目标。
三、发射管原理的关键点
1. 压力平衡: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外部水压会对潜艇产生巨大的压力。
为了确保发射管的稳定性,需要通过调整发射管内部的水压与
外界水压相平衡,避免因压力差引起的问题。
2. 密封性:发射管在发射前需要保持密封状态,以免水进入潜艇内部。
为此,发射管配备了闭锁装置,能够在鱼雷发射前将发射管密封,确保内部空气不流失。
3. 推动力:为了将鱼雷射出发射管并击中目标,需要提供足够的推动力。
通常使用压缩空气或液体作为推动力的来源。
在发射过程中,推出装置会将压缩空气或液体释放到发射管内,产生巨大的推力,将鱼雷推出发射管。
四、发射管的特点与优势
潜艇鱼雷发射管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
1. 高效准确:发射管能够将鱼雷迅速、准确地射出,提高了攻击目标的效率。
2. 保密性强:潜艇在水下执行任务时,发射管能够在不暴露潜艇位置的情况下发射鱼雷,保障了潜艇的隐蔽性。
3. 适应性强:发射管可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格的鱼雷,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 稳定可靠:发射管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测试,能够在极端环境中保持稳定,并能够可靠地发射鱼雷。
五、发射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潜艇鱼雷发射管的设计和性能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发射速度、增加发射距离、提高鱼雷的精确制导能力、减小发射管的体积和重量等。
潜艇鱼雷发射管是潜艇上用于发射鱼雷的重要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空气或液体的力量将鱼雷推出发射管。
发射管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决定了其高效准确、保密性强、适应性强和稳定可靠的特点与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潜艇鱼雷发射管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以提高其性能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