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方法的内涵与应用
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

神话的意蕴与神话学的方法
叶舒宪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4)002
【摘要】神话是20世纪中国人文学科话语中出现的新名词,与它同时传入我国学术界的是以神话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神话学".神话作为文学、宗教和初民思维的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蕴和哲理蕴涵.现代神话学发展迅猛,理论和方法日新月异,在解读模式上可归结为语言学的、仪式学的、自然学派的、历史学的、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哲学的和女性主义的八种方法流派.总结神话学的多种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对于拓展跨学科的人文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总页数】11页(P219-229)
【作者】叶舒宪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3
【相关文献】
1.茅盾神话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J], 杨茜
2.神话及神话学的几个理论与方法问题 [J], 杨堃;罗致平;萧家成;
3.神话母题分析:陈建宪的神话学方法论 [J], 游红霞
4.从洪水神话看比较神话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前景—陈建宪教授访谈录 [J], 蔡艳
菊
5.论神话学研究方法向戏曲拓展的思路与意义 [J], 黄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兰·巴特的“神话学”

罗兰·巴特的“神话学”作者:詹朝霞来源:《俪人·教师版》2016年第10期【摘要】20世纪40年代开始,大众文化在西方开始盛行,在罗兰·巴特眼中,新一轮的“神话”又崛起了,而这也促成了“神话学”的形成。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是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意识形态批评的奇妙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有关“神话学”的基本概念及社会应用。
【关键词】神话学符号化结构主义罗兰·巴特,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使得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诸多变幻。
在他的《罗兰·巴特论罗兰·巴特》这本类似自传的书中,他把自己一生的思想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是以《写作的零度》和《神话学》为代表的“社会神话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思想深受萨特、马克思、布莱希特的影响;二是以《符号学原理》、《流行时装系统》和《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为代表的“符号学”时期,对索绪尔思想的深度解读令他的符号学思想越来越成熟;最后是以《S/Z》为代表的“文本性”时期以及以《文本的愉悦》《罗兰·巴特论罗兰·巴特》为代表的“道德”时期。
[1]由于罗兰·巴特身兼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两种方式,所以外界对他的一生有多种分期,在这里我们采用他本人的分期方法。
而本文即将探讨的就是罗兰·巴特思想的最初阶段——“社会神话学”时期创作的《神话学》这本书。
一、《神话学》《神话学》的中文译本名为《神话——大众文化诠释》,阅读此书可知:这本书的骨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流行神话”是由巴特平日里在一本杂志发表的时事短文所集成,分析了种种“神话”以及它背后的意义,而第二部分“现代神话”则是偏向于理论描述,可以说是对分析“流行神话”的方法论的整理说明。
为什么上面提到的“神话”都要打双引号呢?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可以看到其对“神话”的解释:“民间文学的一种。
结构主义有哪些概念及方法特征

结构主义有哪些概念及方法特征结构主义已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及二十一世纪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结构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结构主义的简介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不过,“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被清楚界定的“流派”,虽然通常大家会将索绪尔的作品当作一个起点。
结构主义最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
就如同任何一种文化运动一样,结构主义的影响与发展是很复杂的。
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
根据结构理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生与再创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systemsofsignification)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
一个结构主义者研究对象的差异会大到如食物的准备与上餐礼仪、宗教仪式、游戏、文学与非文学类的文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娱乐,来找出一个文化中意义是如何被制造与再制造的深层结构。
比如说,人类学与民族志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这位早期著名的结构主义实践者,就分析了包括神话学、宗族以及食物准备这些文化现象。
结构主义的概念对于一般人而言,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
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
在列维-斯特劳斯所提出的体系中,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
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
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亲属关系名称和亲属关系系统时,曾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列维-斯特劳斯强调指出,对亲属关系结构的分析,必须把重点放在人类的意识上,而不是放在客观的血统联系上或者亲族关系上。
比较文学-第四章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

(三)、民间文学
广义 指在民间以口头方式广泛流传的文学, 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 寓言、童话、谚语等各种类型。 狭义 与文人的创作相对的一个概念,指民间 艺人的创作。
(四)、神话与民间文学的区别
神话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原始氏族部落、 早期奴隶社会)内 ,由先人进行的一种不自 觉的艺术加工,是大众的集体创作; 民间文学是指人类逐渐走出蒙昧状态之 后的自觉的艺术创造,大都由特定的讲述者 或传承者完成,属于个人创作。
(二)、语言学派
阿波罗与达芙涅 ‚发光者追逐燃烧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人类学派
主要成员是英国文化史家,代表人物有爱 德华· 泰勒、安德鲁· 朗、詹姆斯· 弗雷泽和哈 特兰。 人类学派以巫术、宗教、仪式、习俗和 心理为主要依据来解释不同民族神话的类似 现象。
(三)、人类学派
弗雷泽
《金枝》(1890-1915) 图腾崇拜 巫术
三、神话与民间文学研究的不同流派
维柯——最早的一个系统地研究神话的学者
人类社会 ‚神的时代‛ ‚英雄时代‛ ‚人的时代‛ 人 童年 青年 成年
神话是人类用‚诗性文字‛和 ‚诗性词句‛写出来的真实历史。
(一)浪漫主义神话学研究
主要成员是德国浪漫派成员 赫尔德 《诗歌中各族人民的声音》 《关于莪相和古代民族歌谣的通讯》 《论中古英国和德国诗歌的相似性及其它》
对文学分类及其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对于各种文类自身特点的比较研究;
对于文类与风格关系的比较研究。
第一,对文学分类及其分类标准的比较研究
1、西方文学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 柏拉图 ★
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根据模仿的 媒介不同、模仿的对象不同和模仿的方式不 同把文学分成史诗、抒情诗、戏剧三大文类。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是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意识形态批评的奇妙结合,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分析文学、文化文本生产文化意义与意识形态观念的内在运作机制。
作为一种方法论,巴特的“神话学”还具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假设,对当代文学、文化批评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罗兰·巴特在《罗兰·巴特自述》(1975)中把自己在20世纪50年代从事的研究概括为:在马克思、萨特和布莱希特等人影响下进行的“社会神话研究”。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论著有《写作的零度》(1953)、《神话学》(1957)以及一些论戏剧的文章。
巴特的这些研究实践确立了一种对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影响深远的“神话学”方法,这一方法是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意识形态批评的奇妙结合。
巴特用“神话”(myth)一词来称谓各种文学、文化符号所生产的意识形态观念以及文化符号生产意识形态并将其“自然化”的内在机制。
“神话学”(Mythologies)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方法,有助于分析文学、文化文本生产文化意义与意识形态观念的内在运作机制,它还具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假设,并对当代文学、文化批评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写作的零度》:写作与意识形态神话在巴特的第一部著作《写作的零度》中,他独辟蹊径地把17世纪以降的法国文学史还原为一种写作史试图探讨写作的历史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
这种探讨不仅揭示了一种有关写作的意识形态神话,还包含了巴特对于语言结构(langue)与历史、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社会神话运作机制的最初思考。
在巴特看来,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语言结构是一种社会性的强制力量。
它对这一时期写作的各种可能性具有根本的限制作用。
他明确提出:“语言结构是某一时代一切作家共同遵从的一套规定和惯习。
……没有任何作家能自然而然地将其自由插入语言结构的浓厚介质之中去,因为穿过语言结构的乃是整个历史,其完整性和统一性犹如自然本身。
“野性思维”视域下《山海经》神话的双重结构

“野性思维”视域下《山海经》神话的双重结构作者:江荻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4期摘要: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吸纳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以“野性思维”解读西方神话,即为神话建立双重结构以挖掘其深刻内涵,从而为现代西方神话研究开辟了新时代。
《山海经》是对我国神话记载最为丰富的志怪古籍。
试以“鲧禹治水”为例,采用结构主义文本分析法为《山海经》神话建立共时性与历时性双重结构,由此论证列维-斯特劳斯“野性思维”对中国神话研究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揭示中国神话的深层意义。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野性思维;神话双重结构;山海经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9)04-0069-05一、“从碎片中建立新世界”“如果说,神话的内容是完全随机的,那么五湖四海的神话为什么如此相似呢?”[1]222半个多世纪以前,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者、“结构主义之父”列维-斯特劳斯“异想天开”的一问,在西方神话研究史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现代西方神话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在列维-斯特劳斯之前,西方传统神话研究模式将神话放置于历时性轨道上,多针对其文学性、“神性”、产生条件、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而列维-斯特劳斯在吸纳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后,提出了一种将神话“从内打破”的研究方法:在保留对神话历时性特征关注的同时,以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对神话进行共时性研究,从而为神话建立起“历时性-共时性”的双重结构。
神话在历时性和共时性轨道上均具有意义,且其双重结构的建立意在打破对神话表层阅读、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交错的“第三层面”上挖掘神话的深刻含义,这一理论从根本上革新了人们阅读、理解和研究神话的视角,“好像神话世界被建立起来就是为了再被打碎,以便从碎片中建立新世界”[1]220。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双重结构理论是否真的能够为“五湖四海的神话”建立“新世界”尚存疑问。
第十三讲讲义——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下

第十三讲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下第一节神话与人类心理——心理学派在研究神话的各科学者中,心理学家经受的冷嘲热讽也许最多,不过他们的工作也受到了许多最热情的赞誉,因为,从揭示神话中深蕴的人类心理来说,心理学家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心理学派的神话研究主要有两种理论。
一种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另一种是容格的分析心理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身子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曾获医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精神病医生,同时致力于生理学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释梦》(1900)、《少女杜拉的故事》(1904)、《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4)、《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1917)、《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2)等。
弗洛伊德首创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理论,注重无意识思维过程对人的行为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一种途径,是研究人格的理论和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从医治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为了医疗的目的,重视探索人的动机、行为的动力和根源等问题。
弗氏把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认为意识的起源、基础和动力都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只是潜意识的可见部分。
两者是对立的,但潜意识是主导方面。
人格是一个动力组织,其能量的来源是里比多(1ibido),即性力。
心理性欲的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日常生活中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依循意识和潜意识的机制并在性力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彼此制约。
精神分析的目的,就在于从潜意识中揭示意识,从不正常中了解正常,从人们活动的琐碎片段(如梦境、口误、遗忘、不由自主的动作、神经症状态等)中找出意义和愿望。
弗氏对心理的动机和内容的探索,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
弗氏将神话看做投射到外部世界的心理活动,他的神话研究所关注的,主要是神话中积郁的潜意识的情欲复合体。
论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神话分析[权威资料]
![论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神话分析[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45321c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1.png)
论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神话分析[摘要]列维-斯特劳斯既热烈地赞扬普罗普的理论,又对之作出严厉的批评,这体现了巴黎结构主义兴起时与俄国形式主义既相承袭又划清界限的理论意向。
列维-斯特劳斯采用按垂直轴和水平轴排列的矩阵图表、多层次的结构图表和多参数排列的模式进行神话分析。
找到乃至凑出众多的对立项,显示出一种人为的设定性、繁琐性。
重视共时性,在有限承认历时性的情况下,将共时性发挥到极致。
乃是列维-斯特劳斯理论要害之所在。
从更高层次上说,列维-斯特劳斯虽然是位优秀的人类学家,但没有正确而坚实的神话学基本理论,他虽然热衷于研究神话的传播亦即其种种变体,却难以看到神话在世代间的变异。
从而不能把握神话思维建构与解构相并行的流程。
他虽然也关心神话的传播与变化,但部族的历史变迁,一般不在他的视野之中,他的目光多集注于细部的分析上。
整个人类的神话思维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各民族的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形成某种框架性的意识设置,亦即结构,但这些都只有将眼光放大,从历时的变迁中去加以把握。
方能得之。
[关键词]巴黎结构主义普罗普人类学神话结构分析更高层次[]I01 []A []1000-7326(2010)01-0120-11在20世纪开头,比精神分析学派的发端稍迟一些,结构主义思潮也开始起步。
精神分析是从病理学的实践中产生,再向着普遍的意识形态上升的;与此不同,结构主义的渊源是语言学,而它的兴起则在文学领域中,俄国形式主义可以视作它最初的表现。
结构主义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为布拉格学派,而巴黎学派则是其鼎盛阶段。
巴黎结构主义是一股涉及众多领域的思潮,文学的结构主义的代表是罗兰,巴尔特、格雷马斯、热奈特等人,结构人类学的代表是列维-斯特劳斯,后者的年辈高于前者,其思想影响了前者。
因此要对法国的文学结构主义有深入理解,就必须首先对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神话分析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一、列维-斯特劳斯对普罗普理论的批评从巴黎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关系上说,引人注目的是,列维-斯特劳斯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代表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作了严厉的批判,从而爆发了一场论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方法的内涵与应用摘要:神话是一种民间文学,是人类心灵结构外化的原始形态。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从结构主义出发,发现了神话故事中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结构,并进一步发掘人类心灵所共有的无意识深层结构。
该文简要地阐释了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学的理论内涵,并将其分析方法具体应用于《聊斋志异》中《画皮》一文的结构研究,进而探讨其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方法的建设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结构主义;聊斋志异;画皮一、神话与神话学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神话,人类从启蒙阶段开始,就无不为神话茫远而宏大的背景所吸引,被神话中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所鼓舞。
然而我们却通常忽略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什么是神话?“神话是发生在史前,并为现代人类树立行事规范的传奇故事”,西方著名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对神话作了这样的定义。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神话(myth)”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mythos”,原意为“语词”、“话语”、“虚构的故事”等。
而“神话学”中的“学”字则是从古希腊语中与“mythos”对应的“logos”而来,指潜藏在世间万物复杂表象下的某种本质、秩序和规律,以及能完整表达事物内涵、本源和真理的相关思想和语文体系。
因此,神话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旨在通过对相关神话典籍的研读,通过对各民族依靠口口相传而得以保存的口头神话材料的研究分析,探究神话瑰丽的表层形象下所蕴含的内部结构,进而发掘其深层次的审美意义和历史意义,为研究早期人类社会的宗教制度、氏族形态和风俗习惯提供参考和佐证。
二、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学的理论内涵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被国际人类学界公认的结构主义领袖之一。
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亲族关系的二元对立、古代神话的结构以及原始人类的思维本质三大方面,其中对神话学的研究是其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理论核心,对人类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列维-斯特劳斯首先在对亲族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了“二元对立”这一本质结构,继而试图进一步证明该结构也同样存在于其他的文化载体中,这便促成了其对神话学的一系列研究。
其著作《神话学》共分为四卷本。
第一卷名为《神话学:生食和熟食》,列维-斯特劳斯独辟蹊径,以“生”和“熟”这一烹饪领域所存在的对立概念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密的逻辑架构。
第二卷为《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列维-斯特劳斯在第一卷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对神话进行解剖,证明神话的内涵能够超越第一卷中的经验层面而进入到抽象的概念层面。
第三卷是《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在该卷本中,列维-斯特劳斯分析了一系列有关礼仪的神话,探究印第安人在时间表达上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第四卷为《神话学:裸人》,作者将南美和北美神话进行对比分析,强调科学知识在神话分析中的作用。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思想受到了诸多语言学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是索绪尔和雅各布逊。
索绪尔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现象,个别词的具体意义是在一个更大的关系体中产生的,词要被放在系统中进行理解。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和索绪尔的这一主张有着紧密的联系,他认为神话同语言一样,具有自身的规则,这种规则是按照一种无意识的符号所建构的逻辑运行的。
因此,那些表面看似人物纷繁,背景宏大的神话,在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之后都会呈现出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逻辑,这种逻辑就是所谓的理性。
于是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形态,它所传达的是人类试图解决生存中关于生与死、时间与永恒等一系列的根本性问题。
雅各布逊的思想对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则更为直接。
雅各布逊认为任何一个单词的构成都隶属于一个既定的规则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字母之间的排列组合并不是随意的。
列维-斯特劳斯吸收了这一思想,并运用到对神话的分析当中。
他常将神话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分解为几个独立的词素,再根据这些词素的来源和语义来研究各氏族在社会等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其特殊图腾的含义及其制造器物的技术等一系列问题。
三、神话的结构主义分析――以《画皮》为例总的来说,我们可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概括如下:首先将完整的神话故事分割成单独的事件或片断,再从中提取一些有意义的,能够起到概括和引申作用的短语和句子,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把这些事件或片断构建成一个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的关系图式,最后再依次解释所列图示中体现出的结构关系及其意义。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全书共含短篇故事491篇,情节基本都发生在冥界或仙境。
其中的主人公虽大多是花妖狐魅,但却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真实投影,揭露了人间惨淡的生活场景和人类痛苦的生活经历。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文小说集大成之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无论是在情节发展还是人物塑造方面,都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政治愤慨、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
国内学术界对《聊斋志异》是否属于神话这一议题一直颇有争议,其文本形式和内容同典型的古典神话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英国汉学家沃纳所编的《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也收录了《聊斋》故事的英译文五篇。
本文仅将《画皮》一文作为结构分析的文本材料,并不对《聊斋志异》的体裁进行深入探讨。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故事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太原有个名为王生的书生,一日偶然在路上遇见一名无家可归的女子,这女子生得年轻美丽,王生立即见色起意,决定把女子带回家藏入密室,并要求妻子陈氏保守秘密。
事实上,这美丽女子是一个专吃人心的恶鬼所化,每日画皮于身以掩盖本来的丑陋面目。
后来,这妖精的真身被一道士识破,但道士心地善良,不忍杀生,就让王生在家门口挂一把拂尘,想把她吓跑了之。
不料这妖精甚好面子,恼羞成怒之下挖了王生的心脏,随即逃之夭夭。
道士闻讯后大怒,遂用法术将这女妖擒拿。
另一方面,王生之妻陈氏为救夫四处奔波,甘愿受吞痰之辱,却也因此寻回王生的心脏,使其死而复生。
在了解《画皮》一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之后,我们拟采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法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结构分析:首先将故事中对推动情节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提取出来,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概括为以下十个相对独立的构成单位(神话素):①女妖编造身世换取同情②好色王生收留女妖③陈氏劝王生赶走女妖④道士设计驱赶女妖⑤女妖怒而杀王生并其偷心⑥道士收妖⑦道士无力拯救王生⑧陈氏寻得高人⑨陈氏为救夫不堪受辱⑩王生死而复生接下来,我们以事件性质的相似性为标准,对这十个神话素进行分类重组,可以得到如下图表格中所示的四个集合:(见表1)在这个集合中,第一组所包含事件的共同性质是“不幸”,作者旨在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来揭露人物的悲剧命运;与此相反,第二组事件则可以用“幸运”来形容,突出了情节由悲到喜的逆转;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第三组事件的发生都是受到欲念的驱使,如女妖对人性的贪念,以及人对女妖的色欲;第四组事件则是道义驱使下的“正面教材”,颂扬了人类伟大的道义和爱情,烘托出人性的光辉。
经过这一重组后我们不难看出,前两组是宏观的状态,后两组是具体的行为,故事的主线情节是由第一组(不幸)的状态向第二组(幸运)转化的过程,而第三和第四组事件则是达成上述转化所必备的行为方式或条件。
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组与第三组之间,以及第二组与第四组的事件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第三组中受欲念驱使的行为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第四组中受道义驱使的行为则是达成人物命运转变的条件。
上述便是笔者对《画皮》一文深层结构的阐释,作者通过对文本内在结构的构建来表现欲望对人性的荼毒,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歌颂了人性的忠贞和伟大。
四、结构主义神话学的建设性与局限性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是人类内心结构外化的原始形态,是人类学最为常用的研究范本。
他认为通过分析神话,我们能够探知世界的秩序、人的起源、人的本性和人的最终命运。
同时,我们还能够全方位地剖析神话所源自的社会,发掘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并获悉不同社会中的信念、习俗和制度存在的理由与意义。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神话总结出人类心灵的某些共同规律,这是一种突破,对神话本身的突破,也是创立哲学结构主义的重要依据。
列维-斯特劳斯建构的结构主义神话学不仅深深影响着人类学,对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学理论的意义和积极影响,然而他的观点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否定。
列维-斯特劳斯仅希望依托对神话的分析来找到全人类共同的思维结构,这样以偏概全的设定从一开始就缺乏普遍适用性。
其次,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分析的素材大多局限于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神话,对世界其他地区(如东方)的神话鲜有涉猎,因此得出的经验性结论也难以谓之全面。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理论过分拘泥于结构,其神话分析过分着重细节,对神话片段不厌其烦的提炼和甄别显得过于繁琐,从而忽略了人类学研究理应具备的整体性和历时性。
总而言之,尽管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弊端,但他为神话学和人类学进步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他为我们对神话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切入视角和科学缜密的研究方法,这种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哲学、人类学、文学批评乃至教学等诸多领域。
我们应辩证接受其结构主义观点,在研究中将细致的内部分析和全面的外部统筹相结合,并着重探究表层结构背后的理论实质和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1]董建辉.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理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2]列维-斯特劳斯著,周昌忠译.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3神话学:生食和熟食[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列维-斯特劳斯著,周昌忠译.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4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列维-斯特劳斯著,周昌忠译.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6神话学:裸人[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列维-斯特劳斯著,王志明译. 忧郁的热带[M]. 北京:三联书店,2005.[6]蒲松龄. 聊斋志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王铭铭. 神话学与人类学[J]. 西北民族研究,2010.[8]Claude Lévi-Strauss,Anthropologiestructurale[M].Pocket,2003.[9]Claude Lévi-Strauss,L'anthropologie face aux problèmes du monde moderne[M].Seuil,2011.[10]Edmund Leach,Lévi-strauss,Seghers[M],1970.[11]Eliade,rêves et mystères,Paris :1957,p.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