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硫、二氧化硫》优质教案
3.2.1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学案(1)-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2节硫的转化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硫二氧化硫1.掌握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2.理解探究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1.从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不考虑分解反应)()A.SO2SB.Na2SO3SO2C.I-I2D.HCO3-CO32-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H2SO3+I2+H2O===2HI+H2SO4②2FeCl3+2HI===2FeCl2+2HCl+I2③3FeCl2+4HNO3(稀)===2FeCl3+NO↑+2H2O+Fe(NO3)3A.H2SO3>I->Fe2+>NO B.I->Fe2+>H2SO3>NO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引入】2011年11月26日,刚果(金)东部城市戈马附近的维龙加国家公园(Virunga National Park),尼亚穆拉吉拉火山(Nyamulagira Volcano)岩浆喷发,维龙加国家公园推出徒步观赏火山喷发的项目。
带领游客近距离一睹盛况。
【思考】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几种?2、不同的存在方式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一、自然界中的硫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实验1】1.观察试管中硫粉的颜色和状态。
2.一只装有硫粉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认识硫单质(俗名:)(1)物理性质硫的同素异形体——和。
【实验2】铁与硫反应: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石棉网上堆成一定的形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
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3】硫与氧气的反应:取少量的硫粉置于玻璃燃烧匙中,将硫粉加热到融化状态,迅速伸入低部有少量水的氧气集气瓶中。
高中化学 3.3.1《自然界中的硫》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三节硫的转化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方法上重点、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三节-硫的转化2、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实验方案。
3、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二)教师准备1、将学生每五人编为一组2、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试剂、仪器的准备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完全开放的环境。
《二氧化硫》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1)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1.本节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是人教版《化学1》(必修)教科书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是继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应用理论知识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及氯、硅及其化合物后,进一步在理论指导下学习另一种重要非金属元素--硫及硫的氧化物,使学生较系统地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通过二氧化硫在生活中的运用,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关系,辩证认识化学中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只要人们合理利用,它是会造福于人类。
在此基础上,也为下一小节氮的化合物学习打下一定方法基础,可以说这节课有着承上启下作用。
2.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能力”分析高中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方面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借助报纸、电视、网络了解到当今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有关银耳的信息应该不陌生。
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导入SO2的学习,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2)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卤族、碳族等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后,积累了对物质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根据已有的认知策略和信息加工能力,应用对比比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高效率地进入SO2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习。
3.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事物的分析,进行二氧化硫性质的推测,指导学生对SO2进行实验探究学习;学生讨论进行归纳学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2、掌握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酸性,还原性的性质;3、通过二氧化硫溶于水实验,初步认识可逆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学习兴趣。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归纳、概述出二氧化硫的性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魅力;2、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功”与“过”,学会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的哲学观点,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
自然界中的硫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让学生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了解硫的颜色状态,使学生自己研究硫的硬度、溶解度、溶沸点、及硫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
探
究
实
验
I
引导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预测硫的化学性质。
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提醒观察燃烧火焰的颜色,并强调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
认真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预测: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望
新
课
导
入
导入:组成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硫磺,硫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硫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以及硫又有怎样的性质哪?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分组实验,使学生对课堂实验探究充满兴趣,跃跃欲试。
明确学习任务。
提出问题,引人入胜,使学生始终对化学实验充满热情、好奇,课堂实验探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在自然界变化中感受化学变化的奥秘和重要性。
探
究
活
动
引导: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几方面?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信息,硬度、溶沸点、溶解度又如何研究?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归纳整理。
提问:硫的同素异形体有哪些?
根据老师所给的屏幕提示:1.观察硫粉的颜色和状态2.向装有硫粉的三只试管中分别加水,酒精,二硫化碳3.了解硫在这三种物质中的溶解情况4.把一只装有硫粉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总结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有火星产生;移开玻璃棒后反应仍然在进行;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化学方程式:Fe+S= FeS
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同时,思考并解释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
得出结论:硫具有氧化性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面对试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积极思考认真对待,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
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优质学案: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第1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单质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硫与氧气的反应。
2.了解SO 2的物理性质,掌握SO 2的化学性质,能够从化合价的角度预测、分析和解释SO 2的化学性质。
3.能够依据实验现象对二氧化硫的性质提出可能的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能够建立假设、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
一、硫1.自然界中的硫元素2.单质硫的物理性质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俗称硫黄,质脆,易研成粉末,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3.单质硫的化学性质(1)硫黄的燃烧:S +O 2=====点燃SO 2。
(2)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HgS=====△Hg +S 、Hg +S===HgS 。
(3)黑火药燃烧:S +3C +2KNO 3=====引燃K 2S +3CO 2↑+N 2↑。
(1)硫黄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均生成SO 2,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2)温度计的水银碰洒后,可用硫粉覆盖:Hg +S===HgS 。
1.正误判断(1)某固体呈黄色,则该固体一定是硫黄( ) (2)等质量的S 6和S 8所含的硫原子数目相同( )(3)试管内壁沾有硫粉,可以用CS 2洗涤,也可以用蒸馏水洗涤( ) (4)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 3( ) 答案 (1)× (2)√ (3)× (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硫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②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含硫化合物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 ④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 B解析 硫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固体;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燃烧产物都是SO 2。
3.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B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不涉及化学变化C .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均作氧化剂D .1.6 g 硫与6.4 g 铜反应能得到8.0 g 纯净硫化物 答案 D解析 不能由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来判断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O 、N 、S 元素的非金属性都较强,但在自然界中均存在游离态的单质O 2、N 2、S ,A 项不正确;涉及化学反应:HgS=====△Hg +S 、Hg +S===HgS ,B 项不正确;硫与非金属性比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反应时作还原剂,C 项不正确,硫与铜化合只能生成硫化亚铜: 2Cu + S =====△Cu 2S 128 32 160 6.4 g1.6 g 8.0 gD 项正确。
高中化学《自然界中的硫》教案

重难点
1、硫单质重要的物理性质
2、硫单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性质探究
授课流程、内容、时间
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时间---
硫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元素之一。我国古代炼丹家们炼丹时就开始使用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了。硫单质还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硫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课题3.3.1自然界中的硫
二、出示学习目标:时间---
1、能复述硫的物理性质
2、学会用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解决问题
3、思考并比较硫与氧气氧化性
三、出示自学指导:时间---
阅读课本85-87页,填写学案中知识梳理部分。
四、后教:时间——
一、S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火山喷口,地壳的岩层
2、化合态:
课题
备课人:
时间:
课型:
学情
分析
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本节的核心知识,且前面已经学过氯元素和氮元素,对于非金属元素的探究学习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学习硫元素时的探究顺序、学习方法等方面,对比来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质
2、学会用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解决问题
1硫化物
2硫酸盐:芒硝、生石膏
3矿石:黄铁矿、黄铜矿
二、硫的物理性质
1、存在同素异形体:斜方硫、单斜硫
2、俗称,色,态,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熔沸点较低
三、硫的化学性质
1、还原性
与O2:
2、氧化性:
1H2:
2Fe:
3Cu:
4Hg:
结论:
四、黑火药:一硫二硝三木炭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自然界中的硫 师范生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基于物质类别和氧化 还原反应探究硫单质
的化学性质。
教学 设计 理念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 过程
教学 特色
五、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问题引领,学习新知
自然界中的含硫物质 自然界中硫元素的转化
实验探究,再学新知
教学 特色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火山喷发带给人 类的只有灾难吗?
设计意图:火山的安静美丽与愤怒爆发形成鲜明对比,提问 火山喷发是否仅仅带来灾难,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设计 理念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 过程
教学 特色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火山喷发带给人类的 并非只有灾难,它是 硫单质及含硫物质的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自然界中的硫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 第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
教材分析
计的基 本思路
学情分析
说
教学目标
课
教学设计思路
内
容
教学过程 教学特色
教学活 动的主 要环节
教学 设计 理念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 过程
教学 特色
二、教材分析
元素化合物
化学1(必修)
材料家 族中的 元素
事实性 知识
深化化学 基本概念
形成研究 物质的方
法思路
2019-2020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3章 第3节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3章第3节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硫二氧化硫(含答案)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2.掌握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SO2的性质。
细读教材记主干一、自然界中的硫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硫又有化合态硫,游离态的硫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发口附近,化合态的硫广泛存在于含硫矿物中。
二、认识硫单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硫的用途:制硫酸、化肥、火柴、杀虫剂、火药等。
三、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1.硫元素的化合价主要有-2、0、+4、+6。
2.当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含这种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可能具有氧化性,浓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3.当处于中间价态时(如S和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4.当处于最低价态时(如H2S),含有这种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只具有还原性。
四、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用途制硫酸、漂白剂、消毒剂和防腐剂。
[重点剖析]硫单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表现出还原性和氧化性。
1.表现还原性当硫与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反应时,通常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表现一定的还原性,如S +O 2=====点燃SO 2。
2.表现氧化性(1)当硫与H 2、部分金属等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反应时,通常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如:S +H 2=====△H 2S ,S +2Cu=====△Cu 2S , S +Hg===HgS 。
(2)在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中,硫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化学方程式为:S +2KNO 3+3C=====△K 2S +3CO 2↑+N 2↑。
3.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硫与热的碱溶液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如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
[特别提醒](1)在黑火药爆炸反应S +2KNO 3+3C=====点燃K 2S +3CO 2↑+N 2↑中S 0→K 2S -2,KN +5O 3→N2,C 0→C +4O 2,S 和KNO 3作氧化剂,C 作还原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第二节硫的转化
自然界中的硫二氧化硫
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硫元素的相关知识和概念,硫的各种重要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反应现象,不同硫的化合物的用途。
通过研究硫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使我们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深化对物质及其变化多样性的认识。
本节安排了“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实验室中硫的不同价态转化”这两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将学习并掌握硫的氧化物及相关反应;学习并掌握硫单质和二氧化硫性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感受硫元素的多种化合物的不同特性和用途。
并学习到检验二氧化硫的方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一举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硫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能列举、描述、辨识含有硫元素的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角度说明有关物质的转化路径。
能分别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厂货减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说明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能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
问题。
重点:硫单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性质
难点:不同价态的硫元素转化
多媒体、二氧化硫水溶液、亚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硫化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碘化钾溶液、品红溶液、铜片、酒精灯、玻璃管、橡胶塞、导气管、试管夹、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等
一、知识回顾
1.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2.硫是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故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装少量水,用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二、导语
硫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元素之一,在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电子数是6,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而淡黄色的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常常被炼丹家所使用,硫单质也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硫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吗硫及化合物之间转化你能说出吗
三、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自然界中的硫、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时熔岩喷涌、浓烟滚滚,不仅释放出巨大能量,而且产生了许多含有硫元素的气体,在火山口还有硫单质出现。
活动一:1.火山喷发时,产生的许多含有硫元素的气体是什么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含硫化合物他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产生和以什么形态存在
3.在使用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引导、总结:
火山喷发时,部分硫元素转化为硫化氢气体,部分硫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
火山喷发时,熔融态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与含有铁、砷、汞等元素的物质反应形成矿物。
暴露于地球表面的多种含硫矿物,受到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转化成新的物质,如石膏、芒硝。
活动二:硫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板书:
从物质类别分析:
硫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和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硫的游离态物质:硫单质(火山喷口、地壳岩层)
硫的化合态物质:硫的氢化物(H2S)、硫的氧化物(SO2、SO3)、硫酸(H2SO4)、硫酸盐(Na2SO4、CaSO4·2H2O)、煤和石油中、蛋白质中等等
活动三:老师列举常见的含有硫元素物质,学生求硫元素化合价。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活动三:硫单质性质
①取少量硫粉放入试管中,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管在三个装有硫粉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蒸馏水、酒精、二硫化碳,观察发生的现象。
【小结】硫单质俗称硫磺,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沸点都不高。
②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条状或如图所示形状。
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现象。
【小结】现象:剧烈燃烧,发光发热,生成黑色固体。
说明了硫单质具有氧化性。
Fe + S = FeS(反应条件:加热)
③取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硫粉熔化并燃烧后,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装有少量水),观察现象。
【小结】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
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目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硫作为还原剂,具还原性
板书:
④总结硫单质硫单质化学性质:
当硫与强还原剂(金属、氢气、碳等)反应时,表现氧化性。
(硫元素化合价降低)
当硫与氧气等强氧化剂反应时,表现还原性。
(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展示投影
活动四:什么是同素异形体硫单质用途有哪些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上。
硫单质可用来制造硫酸、化肥、火柴等
含有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依靠大自然的作用进行相互转化。
那么,在实验室中怎样实现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呢
板书: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实验目的:选取含有硫元素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0、+4、+6这三种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用品:二氧化硫水溶液、亚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硫化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碘化钾溶液、品红溶液、铜片、酒精灯、玻璃管、橡胶塞、导气管、试管夹、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等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探究含有不通过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首先,要选择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
其次,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依据的是氧化还原理论,需要寻找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再次,提供表明相应转化实际发生的证据。
方法导引:
相互转化依据:
当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含有这种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硫磺、二氧化硫、亚硫酸钠),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当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含有这种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三氧化硫、浓硫酸),只具有氧化性;当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含有这种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硫化氢、硫化钠),只具有还原性。
活动五:1.根据实验结果,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总结二氧化硫性质。
3.谈谈你对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与相关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认识。
活动六:硫元素化合价有-2、0、+4、+6价,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只有氧化性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只有还原性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活动七:二氧化硫氧化性探究
SO2+H2S=3S↓+2H2O
1.氧化剂是谁还原剂是谁
2.反应现象是什么
3.硫化氢有毒,做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活动八:二氧化硫与碱反应
向氢氧化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吗活动九:二氧化硫还原性探究
注意:1.二氧化硫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
2.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活动十:二氧化硫漂白性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性质用来检验SO2)。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板书:二氧化硫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氧化性
4.还原性
5.漂白性
二氧化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硫作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的适用范围、使用限量和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