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说课稿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说课稿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的第2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框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们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

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人民的主体地位,并为下一课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2、能力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名群众通过实践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对哲学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以及树立学生正确主体意识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米)四、说教法和学法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指出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复习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力量及其作用。
2.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搜集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历史图片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组织: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人民群众在该事件中的具体作用,并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海报。海报内容需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个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要求创意新颖,版面设计美观,文字表述简洁明了。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主体》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 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课方案教课准备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人民民众的含义(2)党的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的基本内容(3)理解人民民众是历史的创建者2、过程与方法:(1)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民众是历史的创建者(2)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现实问题的能力(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升辩证思想能力3、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本节学习,建立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踊跃投身实践与民众实践相联合(2)建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育公民心识,加强主人翁责任感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理解人民民众是历史的创建者。

【教课难点】:党的民众看法和民众路线。

教课过程教课活动【导入】 ( 走进新课 )多媒体展现梁启超和毛泽东的看法,指出在历史的创建者问题上存在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峙,指引学生坚持唯物史观,认可人民民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现问题研究: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公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让学生议论问题并作答。

多媒体展现提示: (1) 不可以。

拿破仑是法国财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可是广大的老百姓大众是社会改革的主力军。

财产阶级的绚烂成就是广大人民争得的。

【解说】一、正确认识人民民众这一看法)学生阅读教材 93 页正文和“专家评论”,明确人民民众的含义。

展现课件并作解说1、正确认识人民民众的含义。

(1)人民民众是指全部对社会历史起推进作用的人们,既包含一般个人,也包含优秀人物。

(2)人民民众是一个历史范围,在不一样的国家、不一样的历史期间,人民民众拥有不一样的内涵。

(3)劳动民众都是人民民众的主体部分。

(4)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众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戴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戴祖国一致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民众的范围。

多媒体展现农民耕田,工人做工等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有关人物能否属于人民的范围,以加深对人们民众看法的理解。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案-3_社会历史的主体_教学设计_教案_2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教案-3_社会历史的主体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的物质性,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河南林县人民从1960年开始修建红旗渠。

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半公斤粮。

民工们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

人们形容红旗渠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

民工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了“人工天河”的壮举,被世人称颂为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条人工天河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凿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民工的伟大创造力量。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否意味着历史是由所有人创造的?(不是。

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人们除了包括人民群众,还包括对社会历史起阻碍作用的人们,即反动阶级和反动人物。

)人民群众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什么能够成为历史的创造者?你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生产工具的发明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吗?(英国纺织工哈格里沃斯夫妇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轮船、火车,大大便利了世界各地的交往。

这些发明者大多都是普通的劳动群众。

)这些“利器”还要人来操作,那么是谁来操作这些机器?(劳动群众操作机器,他们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投入到机器操作的生产过程中去。

社会历史的主体+新人教版必修4(共36张PPT)

社会历史的主体+新人教版必修4(共36张PPT)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 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劳动群众
人 民 群 众
全 体 公 民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 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 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 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 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 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 产……
“ 我 比 阿 尔 卑 斯 山 还 要 高 ”
拿 破 仑 横 跨 阿 尔 卑 斯 山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 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么? 拿破仑虽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领导者、指挥者,发挥着领导核心 的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变革的 主力军,资产阶级的辉煌成就是广大 人民争得的。
3、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 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
A.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杰出人物的领导下可以成为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的历史主 人和实践主体的地位 C.说明了群众没有英明的领导则是乌合之众,起 作用相互抵消,合力为零 D.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因 为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曲辕犁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黄道婆 改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 大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 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劳动群众 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 了数不清物的物质财富。这些事物说明( ) A.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B.机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C.人民群众是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财富是由少数发明家发明创造的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2.本框地位、作用
(1)本框承担着本课与12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一框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唯物史观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2)群众史观的方法论,对学生正确地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该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3)本框内容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哲学基石,学好本课有助于理解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系。
在这里人民群众该如何理解?
课堂探究: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标记课本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思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并列举所知道相关事例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并列举所知道相关事例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象,尝试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及高二(14)全体同学
六、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开启学生思维
学生从物质、精神、参与社会变革等方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注意知识的迁移。
【情景回归】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际意义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1.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意愿;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社会历史发展;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
a.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
b.请列举三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子,并简述原因;
c.谈谈你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作用的评价。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7.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8.课后布置拓展性作业,如撰写小论文、进行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归纳学生在讨论、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强调正确评价人民群众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解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介绍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解不同社会历史主体的特点与作用,并能够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关系。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概念与特点;•掌握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够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掌握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概念与特点;•理解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关系。

教学难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示范演示法和问题导向法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与启发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与启发学生:•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社会历史中的主体是什么?•你们认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有何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社会历史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新知(1)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概念与特点教师向学生讲解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概念与特点,可以使用以下思维导图:•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类•社会集体•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社会机构–社会组织教师可以对每个主体的特点进行详细介绍,例如社会集体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个体组成的,社会个体则是构成社会集体的基本单位等。

(2)社会历史的主体的作用教师向学生讲解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使用以下思维导图:•社会历史的主体的作用–社会集体的作用•群体智慧•分工合作–社会机构的作用•规范行为•组织管理–社会组织的作用•代表利益•推动社会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每个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例如社会集体的作用可以通过合作解决社会问题来说明。

(3)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关系教师向学生讲解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关系,可以使用以下思维导图:•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关系–合作与竞争•互相依存•互相制约–领导与被领导•横向领导•纵向领导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一中高中政治《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学案新
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学习方案:
1.全面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主要原理。

2.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道理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3.把上一框题的哲学道理综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唯物史观。

导读: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从决定、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

2.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既包括普遍个人,也包括,其主体部分是。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2.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4.之所以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因为:它既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胜利并成功地建设的重要保证。

导思:
1.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就是指体力劳动者吗?
2.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几位网友通过“民生热线”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假如你参与了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易错易混.
(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知识体系:
导练:
1.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先进,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其 ( )
A. 在不同历史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C.是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

从哲学角度看,这样做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实践
C.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
D.只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能取得胜利
3.赵本山的小品深受观众欢迎,这是因为这些小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为人民而演,为人民而歌,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

这表明 (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恩格斯在谈到西欧三国(英、法、德)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都是农民提供了战斗部队……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些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这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从根本上说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通过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制度来实现的
A ①②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党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从哲学角度看,为什么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