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合集下载

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

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

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摘要:壮医药线点灸是以苎麻线进行点灸的一种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有关文献,对其临床应用的病症进行了分类及总结,以期为壮医药线点灸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壮医药线点灸;临床进展壮医药线点灸是人类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体系,是采用一根提前用36种药物按一定比例特制的药水浸泡的苎麻线,通过“走火路”、“轻灸法”、“重灸法”等多种手法灼灸在体表的穴位或其他特定部位。

药线点灸作为灯草灸与针刺的结合,将人体作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来进行治疗与养生,并能在人体内五脏六腑与各个器官之间,密切准确地定位到某个反应点,以此进行调理以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药线点灸的适用范围广泛,因其有“简、便、廉、验、捷”的临床特点而运用于各科临床中。

笔者依据《医学主题词表》(MeSH)2018版来确定病名、疾病系统名,现将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情况综述如下,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1]。

1临床研究1.1皮肤科病症壮医理论主张“毒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

结合“百病之始,生于皮毛”,在大量检索相关论文数据时,笔者发现皮肤病在采用药线点灸法治疗效果研究中占比颇重。

首当其冲为带状疱疹,陈凤等[3]使用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纯采用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即取穴进行电针,于疱疹密集、红肿疼痛处进行叩刺并拔罐)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相较对照组的93.33%(p<0.01)显著优势。

自贡市中医医院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应用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观查即时疗效,并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做对比,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中PTH、P、β2-MG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减轻患者皮肤瘙瘁优于对照组[4]。

石岩教授[5]归结湿疹病因为正气不足,复感外邪,运用药线灸辩证取穴对临床各型湿疹均有确切疗效,从血液循环、组织营养、皮肤新陈代谢三方面起效,同时调节疏通体内三道两路,从而达到通畅气血、增强正气、痊愈疾病的目的。

治斑秃 壮医药线点灸显奇效

治斑秃 壮医药线点灸显奇效

治斑秃壮医药线点灸显奇效*导读:3月,从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传来一个喜讯,由副主任医师邓翠荣主持的壮医药线点灸治斑秃的研究成果,通过了自治区卫生厅组织……3月,从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传来一个喜讯,由副主任医师邓翠荣主持的壮医药线点灸治斑秃的研究成果,通过了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的专家成果鉴定。

邓翠荣表示,通过对过去两年一百多例斑秃患者的治疗和跟进发现,壮医药线点灸治斑秃有效率达到了92%。

千年疗法运用到皮肤科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多种壮药浸泡过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于人体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以达到调节人体气血,驱邪排毒,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

药线点灸疗法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可治疗的病种现已达到两百余种,是千百年来壮族人民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的宝贵积累。

广西壮医医院外科主任、广西名中医牙廷艺介绍,人体有30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都可以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和皮肤科等多种疾病,尤其对皮肤病、风湿痛症、炎症、重感冒、腹痛呕吐、腹泻、慢性胃肠炎、慢性盆腔炎和体表肿痛等病疗效显著。

数年前,邓翠荣去南宁学习时,偶然接触到药线点灸,一盏酒精灯,一根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到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或部位,通过药物、穴位、温热刺激的综合作用,就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邓翠荣好奇地想:药线点灸能不能运用到皮肤科一些难治的疾病中?于是,她将目标锁定在顽固性皮肤病斑秃上。

治疗斑秃有效率达92%斑秃治疗难是因为其具有反复性,邓翠荣掌握药线点灸疗法后,回到桂林开始开展药线点灸的研究工作,除了治疗还包括随访,主要是观察患者治疗后斑秃是否反复。

起初用药线点灸治疗斑秃,很多患者也半信半疑,不过还是愿意尝试治疗。

第一个患者治疗,十几天头发就长出来了,这让患者和医生都很激动,也鼓励他们继续做研究。

之后,第一个患者没有反复,第二个患者也没反复让邓翠荣印象深刻的是,斑秃十几年的患者姚女士。

邓翠荣说,药线点灸治疗斑秃不反复,姚女士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壮医药线点灸

壮医药线点灸

陆川县中医院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疗法定义: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的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

二、基本原理: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使三气复归同步,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

三、适应症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效较好。

四、操作规程【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灯,火柴,药线(事先放在药酒中浸泡)。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耐心解释,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整线用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把浸泡过已松散的药线搓紧。

4. 持线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5.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灯火上点燃,如有火苗必须扑灭,只需露出线头有圆珠状炭火星即可。

6. 施灸将有炭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圆珠状炭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一壮,一般每穴点灸1-3壮。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禁忌症1.孕妇禁灸,尤其是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2.眼部禁灸;3.男生外生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内引起烧伤;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6.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风等患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生葱、牛肉、马肉、母猪肉、海味、竹笋、韭菜、南瓜苗、公鸡、鲤鱼等发物;7、点灸面部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8.黑痣不作点灸,建议用药物或激光等作一次性彻底治疗。

壮医药线为主治疗眼病的特色与体会

壮医药线为主治疗眼病的特色与体会

5 3 0 0 2 3 )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 作 为一种 独特 的民 间疗 法而广 为流传 于广 西壮 族 自治区 。壮医药线 点灸疗 法 , 是 采用 经过药 物泡 制
行治疗 。配合耳尖放 血。治疗三次后 眼部红肿疼 痛消退 。
按语 : 麦 粒肿 是 由于 睫 毛 囊 、 皮 脂腺 或 睑板 腺 被 细 茵 感 染 所 引起的急性化脓 性 炎症 , 中医称为 “ 针 眼” 。中 医学认 为 , 本病 外感风热邪 气, 客 袭胞 睑 , 加之 学习紧张, 过食 辛辣 肥 甘 之 品 , 脾 胃积 热 , 上攻胞睑 , 营 卫 失调 , 气 血 凝 滞 。 在 辨 证 分 型 论 治 的 基 础上, 笔者配合壮 医药线点灸 , 通过局 部刺激 和经络 传导 . 调 整
人 体需要的 营养 物质 , 脾 失健 运导 致脂 类 不能 正常 的运化 . 从
而 沉 积 于组 织 , 发 为本 病 。 同 时 , 脂 类代谢 需要胆 汁的参 与 , 而
胆 汁为肝之余 气所化 , 故 其 分 泌 和 排 泄 均 受 肝 疏 泄 功 能 的 影
响, 导致 气滞痰凝 , 血 气不畅 。壮 医学认 为, 龙路、 火路 运行 受阻
按语 : 黄 色瘤是 由于含有 脂质 的组织 细胞和 巨噬 细胞 局 限 性聚集 于皮肤或肌腱 , 形成 黄 色斑 片、 丘疹或 结节 的一组疾 病 , 常伴有脂质代谢 的紊乱。 目前 西 医无特 殊疗 法, 皮损 较 少者一 般 以外治为主 , 如激 光 、 电灼、 手术 治疗 … , 临床 上部 分 患 者经 手术等 治疗复发 率较 高。中 医辨证 分析 , 人体 水谷精 微主要 指
1 黄 色瘤
王 ×, 女, 5 0岁 , 双眼上 睑长 黄 白色斑 片 5 a , 无 眼痒 , 黄 色 斑 片呈渐进性 扩大 , 影 响美 容外 观。否认 高血压 、 高血脂 等 疾 病 。局 部体征 : 双眼上 睑内侧各 见一黄 色斑 片 , 稍 突 出皮 肤 , 边 界清, 大小约 1 0 m m× 8 m m。诊断 : 双眼 睑黄 色瘤 。治疗 : 双 眼 睑壮医药线点灸 , 取坐 位或 卧位 , 将 点着 带 火星 线头 直接 点按 于黄色斑 片上 , 均 匀点 按黄 色斑 片表 面 , 点按 完 毕用 棉签 清扫 表 面灰渍 , 嘱 患者隔 1 周 再进行 1次治疗 。患者总共 治疗 3次 后眼 睑黄色瘤 消退 , 皮肤恢 复如其周 皮色 , 无瘢 痕遗 留 , 患者对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培训
近五 自 名 这 方 向 的 协 妇了 技术
,

l
呵 }医学阮

,
如瑾 明

黄至 舫毛⑤ )
此 外 不 少 医 务 人 员 和 人 民 群众 也 自学
和 使用 了 本 疗 法
收 到 了 显著 附 社会效 益

根据 社 会 调查所 掌握 的资 料 以 及近 四 年 来亲 自临床应 用所 取得 的治 疗效 果进 行综 合 分析
,
适 用 于 点灸 皮肤 较 厚 处 的
:
疗效 的 基 础 上
进 行全 面 系 统 整 理
,
,
与成 了
}句
穴位 与治 疗癣类 疾病
以及 在 冬季 使 用
;
2
壮 医药 线 点灸 疗 法 《
》一 书
公开 出版
全国发行 行推广
人员
, ,
;
而 且在 广 西和 全 国 举 办 学 习 班 进
J
’ 一
好穴 位
,
其治 疗 疾病 方法 亦 有 其独 到 之 处 详述 )

,

一般 在 疾
它 不 但在 历 史 上
曾经 对 不 民 族 的 健
,
病 反 应 明 显 之 局 部 施 术 用 药 居多 ( 在 此 不 作
如 《灵 枢
,
康 繁衍
作 出 了积 极 贡 献
,
而 且 毛 梦仍热 是

背 俞 》篇 说
, ,
:
欲 得而 验
是壮 族 人 民 沃期 同 疚 病 作 儿
, ,
( 湘 南 永顺 县 中 医 院
彭 友 胜①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完整版)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完整版)


, , 。
点灸前的准备
备好火源 备好药线 选好体位(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耐心解释,消除顾虑 严肃认真,合理处方
操作技术要点

整线:以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 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 线头约1~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
[取法]按照局部肿块或皮损的形状和大小, 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 形分布。
[作用]软坚散结,祛风上痒。
[主治]一切肿块性和皮损性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2.莲花穴
[位置] 在皮肤损害处。 [取法] 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 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呈莲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主治] 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位置]在唇齿处。
9.启闭穴
[取法]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线的连线,鼻孔外缘与
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
[作用]醒脑通窍。 [主治] 牙关紧闭。 [点灸法]连续反复点灸,直至病人苏醒,牙关紧 闭消除。
10.鼻通
[位置] 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 [取法] 正坐,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
对各种痛症,如头痛、牙痛、痛经、腹痛、
4.消肿散结 :
可以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 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
5.健脾消食 :
对小儿厌食症、成人消化不良等症效果显 著,可以迅速提高食欲,开胃消食。
6.健脾止泻
对急性肠胃炎、痢疾等引起的泄泻,
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7.温经通痹
对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肢体麻 木等有明显效果,既可消肿,又能止痛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论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论

《黄帝内经》概述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医之本”,是中国最早的 医学典籍之一。它汇集了古代医家的智慧和经验,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 预防和养生等方面的知识。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 得到了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艾灸疗法简介
三、临床应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 以下列举几个实际案例:
1、内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高血压等疾病有显著 疗效。
2、妇科:药线点灸疗法对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
3、儿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对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等疾病有显著改善作用。
一、历史与特点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起源于壮族民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以壮族地区的 草药、昆虫和矿物等制成的药线,通过独特的点灸方法刺激人体穴位,从而达到 防治疾病的目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特点, 被誉为“壮族神针”。
二、作用原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经络学说和药物作用两个方面。根据 经络学说,人体穴位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线的刺激,可以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同时,药线中的药物成分在点燃后可 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消炎、止痛、祛风除湿等,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感谢观看
五、注意事项
虽然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并非万能。患者在使用时应 注意以下事项:
1、不能代替医生的治疗: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 适用于所有疾病。患者在使用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意见,避免病情的延误或私自 用药。
2、注意操作安全:在进行药线点灸疗法时,要注意防火、防烫伤等安全事 项。操作时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药烟的刺激。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痹症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痹症
中医诊断:腰痹病(气血亏虚证)。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一诊,予传统针灸疗法,取穴以腰椎 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穴为 主。连续治疗7天,腰骶部疼痛缓解,但下 肢放射痛症状同前。二诊,予壮医药线点 灸,取穴:环跳穴、臀痛穴、风市、阳陵 泉、绝骨、昆仑、京骨,治疗3次后,臀部 及大腿痹痛缓解,遗留小腿外侧及足背外 侧麻木感。三诊,予小腿外侧足少阳经、 足背足太阳经循行部位局部药线点灸,经 治疗3次后,麻木感明显减轻。
病例介绍
李某,男,63岁,因“腰痛伴左下
肢痹痛1月余”来诊。患者1月前因久坐后
出现腰骶部酸胀痛,疼痛向左臀、左下肢
后外侧放射至左足背,不能平卧,咳嗽、
用力时及解小便后疼痛加重,无尿频、尿
急,无腹胀、腹痛,纳眠可,二便调。舌
淡苔白,脉沉细。 查体:强迫体位,上身前屈,行走缓
慢,腰椎后伸活动受限,脊柱腰端右侧弯,
腰2~5椎间隙及棘突旁压痛(+),L2~S1
皮节麻木、痛觉过敏,左侧臀大肌、梨状肌
44பைடு நூலகம்
2019.01 No.2
压痛(+),左下肢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生理反射阳性,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腰椎DR提示腰椎退行性 变,腰骶角变大,约50°;腰椎MR提示 腰椎退行性变,L2/3~L5/S1椎间盘膨出, L3上终板炎症(Modic Ⅱ型)。
中医 药
E-mail:wuwangqun@ 责编/吴王群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痹症
文/ 谢结玲(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康复科中医师)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壮族民 间的一种医疗方法,是采用麝香、雄黄、 樟脑等药物,加95%乙醇浸泡成药酒,把 苎麻搓成细线,放在药酒中浸泡24小时所 得。泡制后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 者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治疗疾病。本疗法 具有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 血化瘀、消肿等功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已列入第一批广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 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国家级 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等并向全国推广,是 “中医壮医临床适宜技术”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一、治疗机理:
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二、主要功效:
①消炎退热。

如感冒发热的病人,可以用药线点灸退热,痔疮发炎肿胀,可通过点灸消炎消肿。

②祛风止痒。

本法对皮肤瘙痒及荨麻疹有较好疗效,临床资料证明,点灸后确能起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③通路止痛。

本法对各种痛症如头痛、月经痛、肌肉扭伤痛等,有明显的疗效。

④消肿散结。

本法可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

⑤健脾消食。

本法对小儿厌食有较好的疗效,对成人食欲不振者,亦能增强食欲。

⑥健脾止泻。

对脾胃虚寒的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⑦温经通脾。

对风寒湿毒引起的关节痹痛,有较好的疗效。

⑧活血止血。

可用于各种出血症,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关键在于选好穴位。

三、适用范围: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验证,可用于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对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四、常用穴位
①中医针灸穴位。

按中医取穴方法取穴,
②壮医经验穴位:主要的有:
梅花穴:按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梅花穴。

适用于外科病症、肿块等。

莲花穴:按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莲花穴,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按局部皮损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此穴组成葵花形,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对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脐周穴:以脐为中心,旁开4.5寸,上下左右各取一穴,配合使用,主治谷道肠胃疾病。

下关元穴:于脐下关元穴下约1.5厘米处取穴,主治腹痛、阴痒、遗精、妇人带下等疾病。

关常穴:以各关节周围作为常用穴位,主治痹症如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等。

下迎香穴:位于迎香与巨髎连线中点,用于治疗鼻炎、感冒等。

启闭穴: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线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适用于治疗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鼻通穴:于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适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过敏性鼻炎等病。

牙痛穴:位于手第三、四掌指关节之中点处。

主治牙痛、颞颌关节痛等病。

素髎穴:位于鼻尖正中,用于昏迷、低血压、过敏性鼻炎等。

耳尖穴:位于耳尖上,适用于目赤肿痛、偏正头痛、鼻炎等病。

③龙路火路浅表反应点,即阿是穴。

取穴规律:一般按“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惟有痒
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的规律取穴。

即:畏寒发冷取手部穴,发热取背部穴,肿块或皮损类疾病取梅花穴,肌肉萎缩者,在萎缩的肌肉上取穴,疼痛或麻木不仁者,选该部位边沿或中央点为主要穴位。

皮疹类疾病,选最先出现或最大的疹子为主要穴位。

五、操作:
①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②点火:将露出的线头点燃,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施灸。

六、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特点:
所需设备简单,一盏灯、一根线即可,点灸时仅有蚁咬样感觉,无痛苦,灸后无疤痕,无后遗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药线点灸无烟雾,无环境污染,疗效确切,费用低廉,易于学习与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