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我国古代的名医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不止华佗扁鹊看看还有谁!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不止华佗扁鹊看看还有谁!药王——孙思邈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
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
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脉学倡导者——扁鹊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法医之祖———宋慈宋慈,字惠父,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在世界法医学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第一本法医专著,至今在法医学里也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素材摘要:一、前言二、扁鹊三、华佗四、张仲景五、皇甫谧六、叶天士七、薛生白八、宋慈九、李时中十、总结正文: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医学家。
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还留下了宝贵的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便是我国历史上十位闻名遐迩的名医:一、前言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
他们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文将介绍十大名医,以彰显他们的丰功伟绩。
二、扁鹊扁鹊,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他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针灸。
扁鹊曾治愈赵国太子的尸厥症,使其起死回生,成为一代传奇。
三、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圣手”。
他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麻醉史上最早的麻醉药物。
华佗还创作了《五禽戏》,是我国最早的保健体操。
四、张仲景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
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还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五、皇甫谧皇甫谧,西晋著名医学家,被誉为“针灸之祖”。
他在针灸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撰写了《针灸甲乙经》,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叶天士叶天士,明朝著名医学家,擅长治疗温病。
他主张“温病应以清法为主”,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叶天士的医学理论对温病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薛生白薛生白,明朝著名医学家,与叶天士并称为“温病学派两大巨头”。
他主张“治温病以清热解毒为主”,丰富了温病学派的理论体系。
八、宋慈宋慈,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誉为“法医学之父”。
他所著《洗冤集录》是我国古代法医学的奠基之作,对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李时中李时中,明朝著名医学家,擅长治疗痘疹。
他主张痘疹应以“解毒、清热、滋补”为治疗原则,撰写《痘疹全书》,对痘疹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十、总结十大名医各有所长,共同为中华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中医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的神农氏勇尝百草,到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各种医学著作理论的诞生,中医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国医学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十大名医。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发明了四诊法(望、闻、问、切)著作:《内经》和《外经》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是中国最早开始进行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
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发明了“麻沸散”来辅助外科手术。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所著医书《青囊经》已失。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其所著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皇甫谧(215年-282年)著有《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乃中国针灸学名著。
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或343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
著有《神仙传》《抱朴子》等。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有争议,唐代医药学家、道士。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唐初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著有:《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钱乙(约公元1032~1117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
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朱丹溪(1281~1358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历史中医名家简介

历史中医名家简介导言:中医学作为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漫长而丰富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中医名家。
他们通过对病理研究、方药经验积累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为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历史上的中医名家,带您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1. 黄帝黄帝,即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中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传说中,黄帝发现并运用了草木石骨为人类治病,开创了中医学的先河。
他首创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总结了众多的方剂和经验,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2. 扁鹊扁鹊,古代中医学家兼政治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他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将医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的医学家,尤以内科治疗为最。
他创立了脉学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对于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人,被尊为中医药学的祖师。
他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这本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应用。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介绍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和方剂,为中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4. 杨上善杨上善,明代中叶至中晚期医家。
他提出了“津液”和“气血”等重要概念,并建立了以四诊法为核心的中医临床诊断方法。
他的著作《下课类要方》被视为中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为后世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5. 吴鞠通吴鞠通,清代著名中医学家,被称为“伤寒五杰”之一。
他融会贯通了古代中医名著,提出了“精微洗涤”和“平补实泻”等治疗原则,对于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主要著作《伤寒论方识》是研究伤寒杂病的重要参考书。
6. 曹雪芹曹雪芹,清代作家兼医家,以著作《红楼梦》而闻名于世。
他对中医药学有深刻的了解,书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中医药理论,更将中医治疗方法融入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之中,赋予了作品更深的艺术内涵。
结语:历史中医名家是中医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贡献和成就为中医学的繁荣和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
列举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

列举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并简述他们的主要成就一、张仲景张仲景(150-219),字孚伯,亳州城人。
与丁朱,孙思邈,华佗齐名,被尊为“传世祖师”。
他出身卑微,不受重视,但却展现了超凡的医学才能。
在他的学术史上,被称为是“张氏学派”。
他研究了许多疾病,包括伤寒病,麻疹,痢疾,癞疮,牙痛,湿疹,咳嗽,眩晕,肝病等,提出了以护漱材料消炎解毒的有效方法,开创了以中草药治疗的药物疗法,在这一学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张仲景是一位精神文明的医学大师。
他写了《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书中记载了大量内容,包括病因,鉴别,治疗。
在许多领域,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治疗方法。
书中的绝大多数结论和概念十分准确,一直以来就受到广泛认可。
二、黄帝黄帝(公元前2617-前2599),姓黄氏,号黄帝,又号太上皇帝,历史上传说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传奇人物,故受到了中国之“祖师”的尊称。
他是我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建立了以肝脏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医学理论的“黄帝内经”,其中记载了疾病自然规律,诊病方法,重要病机所在,治疗途径和药物用法等。
在他编撰的《黄帝内经》中,有近5000多年来人们用药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总结和科学思维。
三、扁鹊扁鹊(扁平鹊,约公元前281~前210),名由衡,号钊,祖籍今山西晋阳,宋朝史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扁鹊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家之一。
他根据《灵枢》的医学理论,整理出了许多以后发展成为“扁鹊学派”的医学思想和医学理论,重视机体内、外环境影响人体,以“五经”为概念定向治疗,并以气津液温用药佐以运动法为主。
他把中医理论系统化和完善,把补益、温益、托邪、养气合为一体,强调补益与温益的配合,是中医的发展的革命。
四、冯梦龙冯梦龙(公元557-640年),字子澈,号东原子,本籍安徽宣城,著名的医学家。
他开先后创了“上流穴位温针灸”,“下流穴位温针灸”,“奇穴诊所”,“劳宫汤”等新穴位,形成了以补法为主型及以温法为主型的穴位灸法。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素材摘要:一、前言二、扁鹊三、华佗四、张仲景五、皇甫谧六、葛洪七、孙思邈八、钱乙九、朱震亨十、李时中十一、结语正文:【前言】中华名医众多,他们为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我们选取了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名医,他们分别是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朱震亨、李时中。
这十位名医在各自领域有着卓越成就,他们的故事和医学理念传承至今,为后人所敬仰。
【扁鹊】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他精通内科、外科、针灸科等多科,尤其擅长诊断。
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至今仍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华佗】华佗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圣手”。
他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麻醉史上最早的麻醉药物,并创制了五禽戏,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方法。
【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
他创作了《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医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皇甫谧】皇甫谧是西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针灸学方面。
他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针灸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葛洪】葛洪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在医学、道教、化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葛洪主张道教养生,提倡内外兼修,他的医学理念对后世道教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药王”。
他精通各科医学,尤其擅长内科和药物学。
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备急千金翼方》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钱乙】钱乙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儿科方面。
他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儿科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对后世儿科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震亨】朱震亨是元代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他主张以滋阴为主的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时中】李时中是明代的著名医学家,他的医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温病学方面。
古代十大名医精选

叶天士少承家学 。他的祖父叫紫帆,名时 ,父亲叫 阳生,名朝采,都精于医术 。 白天,他从师读经书; 晚上, 他父亲就教他“岐黄学 ”。因此 ,他从小时就自《素问》、 《难经》及汉唐宋诸名家所著书 ,无不旁搜博览。
•6.黄甫谧
•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 自号玄晏先生 。安 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生于东汉建 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 ,卒于西晋太康三年 (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他编撰的 《针灸甲乙经》 ,还有《历代帝王世纪》 、《高 士传》 、《逸士传》 、《列女传》 、《元晏先生 集》等书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 4.孙思邈 • 孙思邈(541或581~682) 为唐代著名道士 , 医药学家 。被人称
为“药王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人 。幼聪颖好学 。 自谓“幼遭 风冷 ,屡造医门 , 汤药之资 , 罄尽家产 ”。及长 ,通老 、庄及百家之 说 , 兼好佛典 。年十八立志究医 ,“颇觉有悟 , 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 者 , 多所济益 ”。北周大成元年(579) , 以王室多故 ,乃隐居太白 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 , 炼气 、养形 , 究养生长寿之术 。及周静帝 即位 , 杨坚辅政时 ,征为国子博士 ,称疾不就 。隋大业(605~618) 中 , 游蜀中峨眉 。隋亡 , 隐于终南山 , 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 世民即位 , 召至京师 , 以其“有道 ”,授予爵位 , 固辞不受 ,再入峨 眉炼“太一神精丹 ”。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 , 居于 鄱阳公主废府 。翌年 , 高宗召见 , 拜谏议大夫 ,仍固辞不受 。咸亨四 年(673) ,高宗患疾 , 令其随御 。上元元年(674) ,辞疾还山, 高宗赐良马 ,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 , 不藏 明器 , 祭去牲牢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中医药历史人物

中医药历史人物中医药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对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中医药历史人物的简要介绍:1. 扁鹊(约公元前5-3世纪)扁鹊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讲医传世医书的医学家之一。
他著有《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中医药学之祖。
2. 华佗(公元145-208年)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杰出医学家。
他精通解剖学,对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医学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华佗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思想,认为疾病的本质是由于阴阳失调,为中医药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3.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孙思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的著作《千金方》是中医药史上非常重要的书籍之一。
孙思邈注重采用天然药材、治病注重观察症状,他的治疗方法多以“补”为主,对后来中医药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4.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他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这部医学著作记载了关于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详细内容。
张仲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标志着中医学向理论化、系统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5. 王叔和(约公元1113-1180年)王叔和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整理了更早时期的医学著作,并创作了自己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补注》。
他的贡献使得中医学的理论更加丰富和完整。
6. 李时中(公元1518-1593年)李时中是明代的医学家,他对脏腑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藏象”学说,使中医学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他的著作《金匮要略》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之作。
7. 吴昆(约公元1809-1882年)吴昆是清代中期的杰出医学家,他是《本草纲目》的主要编纂者之一。
吴昆对草药的分类、描述和功效进行了系统整理,使草药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的工作在中药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以上只是中医药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简要介绍,他们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些介绍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举我国古代的名医如下:
①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②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世尊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③华佗。
华佗(约145-208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④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⑤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
李东壁。
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
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
⑥葛洪。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⑦皇甫谧。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人。
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魏晋医学家。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后世称之“针灸鼻祖”。
现在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经风靡世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
正因为如此,皇甫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
名于世界文化史的历史名人。
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⑧钱乙。
钱乙(公元1032一1113年)。
字仲阳。
北宋著名儿科学家。
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
汉族,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钱乙去世后,他的学生阎孝忠将他的临床经验加以收集整理,于宣和元年(1119)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其中有23个病例和创制的114个药方。
此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辩证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见,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中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学专书。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另外,钱乙还著有《伤寒指论微》5卷,《婴孺论》百篇,可惜已散佚,不能不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⑨叶天士。
叶天士(公元1666-公元1745),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
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
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
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
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
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
⑩朱震亨。
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
因世居丹溪,故人称丹溪翁或朱震亨。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
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
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