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医简介
列举我国古代的名医

列举我国古代的名医如下:①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②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被后世尊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③华佗。
华佗(约145-208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④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⑤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
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
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
⑥葛洪。
葛洪(284~364或34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
中国古代医学十大家

一、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是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华佗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
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
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名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二、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李时珍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
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怪八脉考》、《脉决考证》等流传于世。
名言:饮食者 , 人之命脉。
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三、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 , 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
十大名医简介

1.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2.华佗字元化,汉未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著名医学家。
他医术全面,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第一人。
又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确立了中医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界的推崇。
4.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5.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著有《肘后方》。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
6.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是唐代医药学家,他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寿之道,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他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方剂。
被后人称为"一代药王"。
7.钱乙字仲阳,山东郓城县人。
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
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9.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他自1565年起,“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10.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中医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的神农氏勇尝百草,到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各种医学著作理论的诞生,中医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国医学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十大名医。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发明了四诊法(望、闻、问、切)著作:《内经》和《外经》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是中国最早开始进行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
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发明了“麻沸散”来辅助外科手术。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所著医书《青囊经》已失。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其所著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皇甫谧(215年-282年)著有《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乃中国针灸学名著。
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或343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
著有《神仙传》《抱朴子》等。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有争议,唐代医药学家、道士。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唐初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著有:《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钱乙(约公元1032~1117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
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朱丹溪(1281~1358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各朝代名医及代表医籍

医家:一、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生卒年代不详,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因其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同时反对巫术治病,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
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
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即: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二、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历史中医名家简介

历史中医名家简介导言:中医学作为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漫长而丰富的历史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中医名家。
他们通过对病理研究、方药经验积累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为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历史上的中医名家,带您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1. 黄帝黄帝,即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中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传说中,黄帝发现并运用了草木石骨为人类治病,开创了中医学的先河。
他首创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总结了众多的方剂和经验,形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2. 扁鹊扁鹊,古代中医学家兼政治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
他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将医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的医学家,尤以内科治疗为最。
他创立了脉学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对于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人,被尊为中医药学的祖师。
他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这本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应用。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介绍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和方剂,为中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4. 杨上善杨上善,明代中叶至中晚期医家。
他提出了“津液”和“气血”等重要概念,并建立了以四诊法为核心的中医临床诊断方法。
他的著作《下课类要方》被视为中医学史上的里程碑,为后世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5. 吴鞠通吴鞠通,清代著名中医学家,被称为“伤寒五杰”之一。
他融会贯通了古代中医名著,提出了“精微洗涤”和“平补实泻”等治疗原则,对于伤寒杂病论的临床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主要著作《伤寒论方识》是研究伤寒杂病的重要参考书。
6. 曹雪芹曹雪芹,清代作家兼医家,以著作《红楼梦》而闻名于世。
他对中医药学有深刻的了解,书中不仅融入了众多的中医药理论,更将中医治疗方法融入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之中,赋予了作品更深的艺术内涵。
结语:历史中医名家是中医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贡献和成就为中医学的繁荣和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十大名医

中国十大名医1、中西医结合的鼻祖——张锡纯张锡纯是晚清著名的医学家,是中西医结合的鼻祖,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杰出贡献,他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被誉为“近代中医第一人”,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被称为我国中医界“第一可法之书”,是近代中医最受欢迎的医学著作。
所创方剂200多个,有不少方剂至今仍被广为流传,且屡用屡效。
2、药圣: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早年入主太医院,后来辞去太医职务,跋山涉水,走遍大江南北,考证古今本草著作成百上千,花费27时间,终于写成震惊中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被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李时珍的卓越成就,被后世誉为“药圣”,被李约瑟誉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
晚年所著《濒湖脉学》更是中医脉诊入门的不二神作,至今“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成为中医入门的必读专著。
3、儿科鼻祖:钱乙钱乙是宋代的太医院丞、翰林医学士,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他一生妙手仁心,终其一生旨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践行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被后人誉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另外,钱乙创方也极其精妙,他将张仲景的肾气丸改为六味地黄丸,名流千古,至今广为流传。
4、药王: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道士,天资聪明,却不愿入朝为官,终身为科普中医而奋斗。
写成的《千金方》(由《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组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医生,全世界第一个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全世界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古代十大名医精选

叶天士少承家学 。他的祖父叫紫帆,名时 ,父亲叫 阳生,名朝采,都精于医术 。 白天,他从师读经书; 晚上, 他父亲就教他“岐黄学 ”。因此 ,他从小时就自《素问》、 《难经》及汉唐宋诸名家所著书 ,无不旁搜博览。
•6.黄甫谧
•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 自号玄晏先生 。安 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生于东汉建 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 ,卒于西晋太康三年 (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他编撰的 《针灸甲乙经》 ,还有《历代帝王世纪》 、《高 士传》 、《逸士传》 、《列女传》 、《元晏先生 集》等书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 4.孙思邈 • 孙思邈(541或581~682) 为唐代著名道士 , 医药学家 。被人称
为“药王 ”。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 人 。幼聪颖好学 。 自谓“幼遭 风冷 ,屡造医门 , 汤药之资 , 罄尽家产 ”。及长 ,通老 、庄及百家之 说 , 兼好佛典 。年十八立志究医 ,“颇觉有悟 , 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 者 , 多所济益 ”。北周大成元年(579) , 以王室多故 ,乃隐居太白 山(在今陕西郿县)学道 , 炼气 、养形 , 究养生长寿之术 。及周静帝 即位 , 杨坚辅政时 ,征为国子博士 ,称疾不就 。隋大业(605~618) 中 , 游蜀中峨眉 。隋亡 , 隐于终南山 , 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 世民即位 , 召至京师 , 以其“有道 ”,授予爵位 , 固辞不受 ,再入峨 眉炼“太一神精丹 ”。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 , 居于 鄱阳公主废府 。翌年 , 高宗召见 , 拜谏议大夫 ,仍固辞不受 。咸亨四 年(673) ,高宗患疾 , 令其随御 。上元元年(674) ,辞疾还山, 高宗赐良马 ,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 , 不藏 明器 , 祭去牲牢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名医简介
华佗(145?—208):东汉末著名医家,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发明“麻沸散”,是世界上应用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创“五禽戏”强身健体操,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被后人誉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孙思邈(581—682):唐代著名医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博通经史百家,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
李时珍(1518—1593):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
历27年编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是中国明朝也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