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手术方法

合集下载

PKP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PKP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PKP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早期行微创手术治疗是治疗的最佳方法,椎间盘中心目前开展较成熟的微创手术主要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KP)。

这两种微创手术是通过穿刺针,在压缩的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术后可以达到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它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向压缩的椎体注入填充剂(骨水泥),以达到强化椎体增加脊柱稳定性,恢复椎体部分高度,防止塌陷,并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的目的。

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确定。

患者术后早期即可下地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应用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成为首选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一、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人工骨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

它在X线透视的引导下,向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插入穿刺针,用特制的球囊或椎体扩张器使压缩变形椎体恢复高度,再注入骨水泥,将压缩椎体强化,具有迅速缓解疼痛和重建骨骼强度的作用。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一个节段的治疗大概需要30分钟,即使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也可以接受此治疗。

治疗后,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率达到95%,手术的安全性好。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具有可靠的止痛作用,疼痛的缓解率为70%~95%。

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起到锚定作用,使骨质疏松椎体内微骨折得到固定,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

骨水泥聚合反应破坏了椎体内的神经末梢及炎性致痛因子,降低了疼痛敏感性,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临床经验也证实PVP手术具有相当惊人的早期止痛作用,目前任何一种药物治疗都不能获得如此有效的止痛效果。

术后注意事项1、患者的搬运:保持脊柱水平位,局部不弯曲,不扭转,回病房后仰卧4-6小时,以确保骨水泥充分凝固。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PKP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PKP
特点
该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疼痛 缓解明显等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 压缩骨折的常用手段之一。
发展历程
起源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PKP技术起源 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 究和发展,逐渐成为治疗骨质疏
松性压缩骨折的常用方法。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KP技 术也不断完善,手术时间、安全性、 治疗效果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精准定位与导航技术
微创手术技术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球囊扩张 椎体成形PKP手术的创口可能会更小, 恢复时间更快,减轻患者的痛苦。
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和导航系统,实 现更精确的手术定位,减少手术创伤 和并发症。
临床应用前景
适应症拓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球囊扩张 椎体成形PKP手术的适应症可能 会进一步拓展,包括更多的脊柱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PKP能够快 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提
高生活质量。
增强脊柱稳定性
通过球囊扩张和骨水泥的注入 ,可以增强病变椎体的稳定性 ,减少进一步的压缩和变形。
减少药物使用
由于疼痛缓解明显,患者可以 减少对止痛药和其他药物的依
赖。
手术创伤小
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球囊扩 张椎体成形PKP手术创伤小,
02 手术流程
手术前的准备
诊断明确
确保患者诊断明确,符合球囊 扩张椎体成形PKP手术指征。
术前评估
进行必要的术前评估,包括心 肺功能、凝血功能、脊柱影像 学检查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 手术。
术前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 风险和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 意书。
术前准备
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根 据手术需要备血、备皮等。
临床应用
目前,球囊扩张椎体成形PKP技术 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众多骨质 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提供了有效的 治疗手段。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PKP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PKP

术前透视定位伤椎
尖刀切开皮肤,穿刺针穿刺伤椎
插入导针,退出穿刺针
顺导针扩张钉道,放置工作套筒及扩张器
顺导针扩张钉道,放置工作套筒及扩张器
扩髓
放置顶杆顶推
球囊扩张
调配骨水泥
向双侧球囊扩张后间隙内推注入骨水泥
拔除工作套筒,切口及术后影像
贴敷伤口
术后复苏
病例1
张某某,女,78岁, 第八胸椎骨折 背部疼痛,无法坐起,
治疗目的
恢复椎体高度 缓解腰背疼痛 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 防止塌陷
手术椎体的确定
单凭X线片上椎体的压缩程度与病史长短往往 不能判断脊柱骨折处于骨质愈合的哪个阶段
多椎体的骨折可能发生于不同时期,并非每个 被压缩椎体都是责任椎体,需要手术治疗
MRI在判断骨折椎体是否愈合及选择手术椎体 时起重要作用
翻身疼痛加重,睡眠 差
病例2
唐某某,女,62岁, 第9、11、12胸椎骨
折 背部疼痛,无法起床,
睡眠差Leabharlann PKP并发症 各种类型骨水泥渗漏 骨水泥拖尾 术后病椎塌陷 术后相邻节段椎体骨折 皮下血肿 肋间神经痛 取出球囊病椎高度丢失 穿刺入椎管 术后高热 术后疼痛症状不缓解 术后疼痛加重 骨水泥脱出 严重神经损害 截瘫 感染 硬膜外血肿 肺栓塞
压脂像出现高密度影
对不能行MRI检查者可行核素骨扫描结合 CT判断责任椎体
术中透视穿刺安全性高
G臂机 引导下脊椎穿刺, 这是一种安全可靠方法。 引导下脊椎穿刺具有 命 中率高,损伤重要组织 和器官可能性小的优点
PKP工作原理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放置u型俯卧垫

PKP操作技巧及麻醉体位选择进针角度问题

PKP操作技巧及麻醉体位选择进针角度问题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评价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第二节手术操作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郑召民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操作是在影像介导下进行的。

将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病变椎体后,向椎体内注入骨填充材料。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手术操作与PVP 非常相似。

在注射骨水泥前,通过工作通道置入可膨胀性骨扩张器在椎体内扩张并产生空洞,随后将骨填充材料注入椎体填充空洞。

PVP和PKP是新型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执行过程中,手术体位,麻醉方式,影像学设备操作及相关手术器械的选择和使用等有特殊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的手术者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在此,笔者就PVP和PKP手术操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手术体位的选择病人舒适的体位对穿刺和手术成功与否十分重要。

胸椎和腰椎PVP和PKP通常采取俯卧位,这样有利于椎弓根穿刺。

通常,我们在上胸部和骨盆部分别垫一软垫,腹部悬空,这样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有利于骨折椎体的复位。

在头部前额处垫一环形软垫,这样有利于患者呼吸和护理麻醉人员工作。

用软垫调整好患者身体左右侧的高度,使患者的背部平面与手术床的平面平行,在定位时,前后位透视显示两侧的椎弓根对称,棘突刚好位于椎体中央。

极少数患者由于肋骨骨折,肋软骨炎引起前胸壁疼痛,或因心肺功能不好,不能耐受完全俯卧位,可适当采取3/4俯卧位甚至完全侧卧位进行手术。

通过C型臂X线机球管的灵活调整来适应患者体位的改变。

在颈椎进行PVP,通常应采取仰卧位,在颈肩部用软垫垫高,使颈部处于过伸位并且头部向手术的对侧偏转约200,在头部放置悬空的布架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二、影像设备的选择PVP和PKP手术成功的离不开高清晰度的影像系统。

X线透视是目前公认的PVP和PKP最佳的影像监测方法。

在国内,目前大多数单位使用的是单平面X线透视系统(C臂)(图1),而国外不少单位使用双平面的X线透视系统(G臂)(图)。

PKP如何选择入路?看了这篇你就懂!

PKP如何选择入路?看了这篇你就懂!

PKP如何选择入路?看了这篇你就懂!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基础上,利用可膨胀球囊对压缩椎体进行良好的复位后再进行骨水泥强化的一种术式。

PK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恢复病变椎体的高度并改善脊柱后凸,骨水泥渗透发生率低,缓解患者疼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并且术后死亡率较PVP低。

本文主要介绍PKP的手术适应症、手术入路选择和常见并发症。

++01PKP手术适应症PKP最佳适应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导致顽固性椎体源性疼痛,扩大适应症包括有症状的椎体血管瘤、转移瘤的姑息治疗、淋巴瘤、骨髓瘤等。

创伤性椎体骨折是PKP和PVP的禁忌症。

因此,术前需要诊断OVCP,明确疼痛责任椎体,并与脊柱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代谢性疾病、遗传性骨病等相鉴别。

必须除外脊柱感染疾病,如脊柱结核、化脓性骨髓炎、椎间盘炎等。

此外,超过3个椎体骨折不适宜做PKP。

对于OVCP患者,短期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长期目标是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和预防再骨折。

因此还需要注意治疗原则手术外的治疗,即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

02PKP手术入路选择1.经典:经椎弓根入路PVP和PKP手术的经典入路是经椎弓根入路,该入路比较安全,只要能维持穿刺针始终处于椎弓根内,就不会损伤邻近的重要解剖结构(如神经根、肺等),因此其潜在缺点是要保持穿刺针处在椎弓根内,导致针尖进入椎体内的角度较小,对于PVP和PKP而言骨水泥不能很好地充盈。

2.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经横突-椎弓根入路是由经椎弓根入路发展而来,相较于经椎弓根入路,经横突一椎弓根入路的穿刺点更靠外,穿刺针的内倾角度更大。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病例分享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病例分享

适 应
(目前观点已有更新);MRI检查为新鲜压缩性骨折。

3、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脊髓或神经根无压迫。

1、无症状的稳定骨折。

2、未纠正的凝血障碍和出血体质。


3、对手术所需要的任何物品过敏。

4、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耐受手术患者。
PKP术前影像学检查
正侧疏松情况 ➢ 椎体退变程度
3、弥散程度:骨水泥在椎体内可沿骨折破口弥散,在X线密切监测 下注入,观察有无渗漏及弥散是否均匀。
4、注射速度:病椎骨折较严重,减慢注射速度,延长骨水泥在椎 体内工作时间、减少压力过大引起的外渗。
把握注意事项,骨水泥效果也较为理想
术前DR
病例个案
患者,男性 65岁 诊断: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
术前CT
患者T12压缩性骨折 压缩程度约40% 有明显骨质疏松
椎体边缘退变性硬化
PKP术前影像学检查
CT需要了解什么?
➢ 病椎前壁、后壁、侧壁破损情况 ➢ 直接显示椎间盘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程度 ➢ 椎体退变引起后缘的增生对硬膜囊的推压
患者病椎前壁、侧壁、后壁均有破损
PKP术前影像学检查
MRI需要了解什么?
骨水泥注入过程
骨水泥注入过程是整个手术的重点 对疗效和并发症有直接影响。
1、量:3.5ml骨水泥足以使伤椎恢复至伤前的强 度。推荐的单椎体注入量:
上胸段2.5-3ml 胸腰段3-4ml 下腰段6-8ml
2、时机:骨水泥16min变硬,在“牙膏”或“拉丝”状态下注入。 病椎周壁骨折严重时,可适当推迟注入过程。
• 处 理:
1.不超过6个椎体,总量<25-30ml 2.监测观察、停止继续注射,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心肺复苏、肝素抗凝、 介入或切开取栓

疼痛科CT引导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PKP)诊疗常规

疼痛科CT引导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PKP)诊疗常规

疼痛科CT引导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PKP)诊疗常规CT引导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PKP)是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及骨转移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基本原理: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转移均是顽固性疼痛,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注入病变椎体,增加椎体耐压强度、提高脊柱稳定性,通过骨水泥的聚合热效应,使痛觉神经末梢变性坏死,截断肿瘤供血,热损伤肿瘤组织,稳定微骨折从而缓解或消除疼痛,预防椎体塌陷的发展。

一、适应证:1.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止痛药物疗效不佳或副作用大,因疼痛不能坐、立、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椎体肿瘤及骨转移瘤伴有顽固性疼痛和骨破坏,如骨转移瘤、骨髓瘤、淋巴瘤、椎体侵袭性血管瘤等。

3.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效不佳。

二、禁忌证:1.无症状的稳定性脊椎骨折。

2.成骨型转移癌(如前列腺癌)。

3.凝血功能障碍。

4.伴有椎间隙感染。

5.体质极度虚弱(心、肺、肝、肾、脑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三、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颈、胸、腰部疼痛,翻身困难,起立、站立、走路时加重;脊椎后凸、侧弯畸形,脊椎压痛。

与肿瘤相关的症状、体征。

2.影像学诊断:颈、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CT或/和MRI片显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肿瘤相关影像学特征。

四、术前准备:1.检查三大常规,PT系列,肝、肾功能,血糖,ESR,CRP,肿瘤相关抗原12项,EKG,胸片,病变椎体的正、侧位X线片及其MRI或/和CT检查,必要时行ECT、PET-CT检查。

2.准备PVP/PKP穿刺器械、骨水泥,微创治疗手术包(含外科锤、血管钳、手术尖刀片,等),急救药品及器械。

3.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告知手术方法及其风险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报医务处审批。

4.术前穿刺静脉留置针备用,术前30分钟静脉用抗生素1次,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或肌注曲马多100mg。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健康宣教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健康宣教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健康宣教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如何来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呢?本文将为您简单介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遭受外力时,甚至在没有明显外力(如乘车颠簸、打喷嚏)时就会出现胸腰椎压缩骨折,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简单来说,就是像“打针”一样,用一个直径约5毫米的针,直接穿刺到骨折部位。

先用球囊扩张使椎体复位,然后注入一种叫“骨水泥”的药物,从而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能够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正常活动。

该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脊柱后凸畸形(驼背)。

而且球囊在椎体内部形成空腔,这样注入骨水泥时遇到的阻力会减小,可降低骨水泥漏出的风险。

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需要注意什么?1.术后休息通常术后2小时内病人应保持仰卧位休息。

在此期间,如有异常感觉或疼痛持续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通常术后2小时内没有出现不适,病人可坐起。

病人术后3个月内仍需要多休息。

2.术后活动一般术后24小时就可以在支具保护下离床适当活动。

注意:①避免大幅度的腰部转体活动和弯腰活动;②避免久坐久站;③避免负重或弯腰捡拾地上的物体;④避免坐矮板凳;⑤预防跌倒。

3.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腰背肌功能锻炼。

主动挺腹:通常手术当天就可开始锻炼。

注意臀部、肩部不离开床面。

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

以下动作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五点支撑法:通常术后1周左右可练习此动作。

仰卧,弯曲双侧肘部及膝部,用头部、双肘、双脚5个部位支撑起全身,使背部腾空,保持3~5秒。

三点支撑法:通常术后2~3周可练习此动作。

仰卧,双手臂放在胸前,用头及双足支撑,拱起腰臀及背部,使身体离开床面,保持3~5秒,每天坚持数十次,最少持续4~6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手术方法
PKP手术方法是角膜移植手术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角膜疾病和损伤,如干燥眼症、角膜白斑、角膜溃疡等。

PKP手术方法的全称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意思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手术方法。

PKP手术方法的操作相对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将捐助者的角膜切割为
适当的尺寸,然后通过手术切割器具将患者角膜切割成合适的形状和
大小,最后将捐助者的角膜移植到患者的角膜处,需要缝合手术口处。

相比其他角膜移植手术方法,PKP手术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修复更
广泛和严重的角膜病变,手术效果更加稳定和长久。

不过,该手术方
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手术中需要切割整个角膜,容易导致术后角
膜翘曲甚至塌陷,术后恢复过程也需要一段长时间。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眼压、眼表形态、
角膜病变程度等方面,评估后确立对患者最为合适的手术方法。

总之,PKP手术方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方法,治疗广泛
而效果稳定。

患者在选择手术方法前需要了解自己的角膜病变情况,
经过专业的评估和选择,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手术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