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doc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一第4章3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十五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重难点总结与点拨1.流水堆积地貌由于河床坡度降低,导致流速减小,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1)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
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
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
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
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7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第一节讲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以“山地的形成”为例讲述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本节的内容与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相对应,是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
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特别是高一年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2.理解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3.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4.理解各种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过程。
四、教学重点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类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五、教学难点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应用。
三种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教学法、图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八、教学过程课件投影:各种流水地貌风景图[引入新课]:以景观图作为引入,指出所欣赏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的结果。
前面学习了营造的力量,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普遍而强大,这节课以河流地貌为例来认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观察实验]:思考回答问题:1.试验中体现了流水的什么作用?2.随着实验的进行,泥沙在低洼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在深度上、宽度上、长度上的变化)说明流水在向哪些方向侵蚀?[承转]:流水在流动过程中,破坏、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了侵蚀地貌,其中以河谷地貌最为典型。
人教版高 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4

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课标分析】“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两条课标都要求通过实例分析来认识形成地表形态的因素,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重在实例分析。
【教材分析】必修1模块重在阐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侧重于认识岩石与地貌,尤其是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概述性的阐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侧重于分析内力作用形成的山地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重在介绍以河流地貌为代表的外力地貌,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了解流水是湿润地区的主要外力,但这种认识仅是概括的、粗放的。
通过对具体的河流地貌的教学,不仅认识了河流地貌的具体表现,还能触发其认识其他外力地貌的方法。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高中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探究适合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分析】新课程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设计和陈述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鉴于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说出河谷演变过程;②知道流水堆积地貌类型,描述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③理解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分析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原理和规律分析,解释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分析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欲望,体会学习地理的成功感②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环境观。
人教版高 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2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在河谷形成过程的作用3.了解三种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貌特征4.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法、分析法、探究式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课件演示教学法等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案、有关实验器材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重庆七中靠近哪条河流?你观察到该河流的河岸(或河床)形态有何特征?(学生回答:略)那么你们一定想知道嘉陵江河岸(或河床)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吧?好,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学习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河流地貌的发育》。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首先请学生结合课本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内容,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本节主体知识有个了解,为后面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河流地貌通过刚才自主学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哪两种地貌?(同学答:略)板书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实验演示:木板、沙、水等器材,演示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在下蚀、溯源侵蚀、侧蚀共同作用下河流的形成以及河岸(或河床)为什么会从上游到下游变宽并发生弯曲。
(学生答:略)必要时教师补充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
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学生从图中观察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岸(或河床)就会出现连续的弯曲。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 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1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方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全面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教学重点1.理解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形成。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过程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编辑好材料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在我们日常生活花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10元背后的风景,它是我国著名长江三峡之一瞿塘峡,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学生活动:通过自习思考完成导学案,针对导学案上出现的问题,分小组讨论(6分钟)。
●新课展开:师:通过课本的阅读我们知道河流地貌可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那什么是侵蚀地貌呢?生:河流流动过程中破坏并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师:河流的侵蚀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先一起看一个模拟河流侵蚀实验的视频,注意观察小水沟形态的变化。
我们将水流经的地方作为河床,将水流的最上端作为河流的源头。
(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师: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水流的冲刷,小水沟在逐渐变深,这就是由于向下侵蚀,它使的河床加深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小旗最终倒下,说明,小水沟向河流的源头方向发展。
这就是河流的向下侵蚀和溯源侵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可以发现河床是在不断变宽的,那这就体现了河流的侧蚀作用。
现在我们一起总结下河流的三种侵蚀类型。
生: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师:溯源侵蚀是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掌握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特点及地貌形态。
(3)学会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河流地貌实物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增强保护河流环境的意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特点及地貌形态。
2.教学难点:(1)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河流地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多样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河流地貌有哪些类型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教学内容(1)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如侵蚀地貌、搬运地貌、沉积地貌等。
(2)河流侵蚀作用及地貌形态分析河流侵蚀作用的特点,如侵蚀力、侵蚀方式等。
展示侵蚀地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侵蚀地貌的形态,如峡谷、河流阶地等。
(3)河流搬运作用及地貌形态分析河流搬运作用的特点,如搬运力、搬运方式等。
展示搬运地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搬运地貌的形态,如河漫滩、心滩等。
(4)河流沉积作用及地貌形态分析河流沉积作用的特点,如沉积物、沉积方式等。
展示沉积地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沉积地貌的形态,如三角洲、冲积扇等。
(5)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如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相互关系。
讲解影响河流地貌形成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岩性等。
3.案例分析(1)展示长江流域地貌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典型地貌类型,分析其形成原因及特点。
高一最新地理教案-人教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精品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试说明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河流地貌分为地貌和地貌,它们的形成与作用有关。
2、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发育初期或河流上游地区,河谷横剖面呈“”字形;河流发育成熟期或河流下游地区,河谷横剖面呈形。
3、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它由(发育于)、
(发育于)、(形成于)。
4、高原地区由于地势,气候,聚落多位于,形成状分布,原因是这里气候,土壤,水资源。
5、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和上,形成状分布,原因是这里地势,土壤,水资源。
6、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原因是土壤,水资源,河网,有便捷的航运和运输,更适宜聚落的发展。
常形成沿聚落带和沿聚落带。
考试说明要求: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主要知识点:
1、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目的定位]知识与技艺:1、看法河流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构成与开展进程。
2、以河流地貌为例,剖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进程与方法:1、经过模拟实验看法河流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构成与开展进程,培育入手才干。
2、经过读景观图片和表示图剖析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培育读图才干,培育实际联络实践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河流地貌景观图的阅读,提高先生天文审美情味。
2、经过探求各种河流地貌的成因,激起探求天文效果的兴味和动机,养成求真务虚的迷信态度。
[中心打破]一、河流腐蚀地貌1、河流的腐蚀作用溯源腐蚀下蚀侧蚀腐蚀方式溯源腐蚀下蚀侧蚀方向作用2V型谷U型谷槽型谷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普通散布在河流的下游?2.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构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自主练习]一、选择题(2021·上海静安区调研)以下图为〝某地域自然景观散布表示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称号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腐蚀平原2.P处堆积作用最清楚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3.(2021·广东文综)三峡大坝下游左近河床某测点,堆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以下图),其成因是()A.腐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腐蚀作用D.堆积—固结成岩作用4.(2021·广东文综)以下关于河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腐蚀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D.自下游向下游流量逐渐添加(2021·广安质检)某研讨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状况,并绘成该河段表示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表示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
据此回答5~6题。
5.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西北B.由东流向西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6.关于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A.F岸对应C岸,以腐蚀作用为主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E岸对应D岸,以腐蚀作用为主(2021·广东天文)〝莫问沧海事,但看桑落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重点和考点
(一)课程标准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分析河谷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河流堆积
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4、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考试说明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二、主干知识梳理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地貌和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作用有关。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形成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是由、和共同作用形成的。
(2)河谷发育过程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发育而来。
(3) 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河谷的差异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
,横剖面呈 字形,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 。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 。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 ,横剖面呈 。
2、河流堆积地貌
(1) 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 冲积平原的类型 及形成过程
①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 平原、 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②形成过程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 ,是由多个 或 连接而成的。
B 、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 ,侧蚀作用较 。
河流往往在 侵蚀,在 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 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 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内泥沙堆积
C 、三角洲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在河流地貌中, 、 、 、 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
2、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 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上。
3、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和 上。
由于洪积扇、冲积扇分布于 ,河漫滩平原沿 发育,所以,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 ,或分布于 ,或 发展。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一2007全国2读下图回答1~2题。
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
A.甲
B.乙
C.丙
D.丁
例二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深蚀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答案:B
例三下面四个流域中,城市最稀少的是()
A、亚马孙河流域
B、泰晤士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密西西比河流域
解析:聚落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关系密切。
上述四个流域中,亚马孙河流域地处热带,气候闷热,不适合人类居住,故城市稀少。
答案:A
四、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成因,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搬运地貌两种
B、河流地貌的形
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C、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
关D、河流地貌只存在于河流入海口处
2、有关河流侵蚀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B、溯源
侵蚀使河谷不断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C、侧蚀使谷底展宽,谷
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D、下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
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
形变为“V”形。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据此回答4-5题。
4、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
5、该河的丰水期一般在()
A、夏秋两季
B、春夏两季
C、秋科两季
D、春冬两季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据此回答6-7题
6、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7、与黄河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8、有关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没有聚落的分布
B、山区的聚落均呈
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C、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由于地势平坦、水资
源丰富,成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D、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
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读“陆地地形与海洋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a处的地形名称是()A、冲积扇B、河流三角洲C、山脊D悬崖
10、河流堆积物从a处到b处堆积的情况是()
A、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
B、由a处到b处依次是黏土、粉砂、砂、砾石
C、由a处到b处依次是砾石、黏土、粉砂、粗砂
D、由a处到b处依次是砾石、砂、粉砂、黏土
(二)综合题w ww.xk b1
9、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多形成于。
(2)图中聚落分布在,原因是。
10、读下面的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填字母,下同);
由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
(2)冲积扇是作用形成的。
(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
五、能力提高
1、如下图,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将会形成下列哪些地理景观()
A、峡谷
B、U形谷
C、湖泊
D、瀑布
2、下面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图1),及该地区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及径流补给
图(图2),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处地貌类型是():A、喀斯特地貌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D、火山口地貌
(2)该地区可能位于()A、塔里木盆地边缘B、黄淮海平原C、四川盆地D、河西走廊
(3)甲处家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①冬春降水少②冬季气温低③红壤分布④夏季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⑤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以作用为主;B:,以作用为主;C:,以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深,大,多,水能资源;C处河段特征:,泥沙,江面宽广,利于(交通)。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形谷
B、喀斯特深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①地适宜种的水是是(单项选择)
A、苹果
B、菠萝
C、椰子
D、柑橘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②或③)线。
理由是:。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村。
理由是。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
选择该处建坝理由是;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