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流水地貌
第五章 第一节流水地貌

坡面流水是雨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形成的薄
层片流或细流,随地表起伏而流动,没有固定 的流路,因而面状而均匀地冲刷地表松散物质。 如果植被稀疏、地表物质疏松、降水量多且强 度大、坡面形态有利于加快径流流速和增多流 水,那么坡面流水的侵蚀就强烈。坡面流水冲 刷下来的物质或汇入沟谷与河流,是江河泥沙 的主要来源;或在缓坡、坡麓和洼地堆积,成 为坡积物。 当坡面流水和细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 汇集为线状集流,再进一步汇集成沟谷水流。 沟谷流水比较集中,有较固定的流路,其侵蚀 能力比坡面流水显著增强,是形成沟谷地貌的 主要营力。 沟谷进一步发展,或得到地下水补给,就形 成有常流水的河谷,河谷中的常流水就是河流。
(一)、河谷地貌 河流是一种经常性的线状流水,它有固定的流路,较稳定的流量和流 速,作用力比较强大,由它所造成的槽形谷地,称为河谷。 河谷是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线状延伸的凹地,它的底部有着经常性 的水流,至于其他成因如构造运动所成的谷地如果没有河流出现,都 不能称为河谷。河谷的长短不一,大的河谷长达数千公里,如亚马逊 河为6516千米,尼罗河为6484千米,长江为6380千米。 1. 河谷的形态
(二)沟谷流水地貌 沟谷流水在不同的部 位其作用方式和强度都不 同,因而产生三种地貌: 即上游集水盆、中游沟谷 和下游扇形地。 (1)沟谷 它是沟谷 流水侵蚀所成的槽形洼地, 小的仅长10余米,大的可 达数十公里。按其发育程 度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1)细沟:它是最初 发育的小沟,深、宽度不 及0.5m,沟的两坡没有明 显的沟缘(图6.18A), 纵剖面与坡面形态大致相 同。
2)切沟:由细沟发展而成,宽、 深度达到1~2m,长数十米以上, 横剖面是“V”形,沟缘明显, 纵剖面与坡面不一致,其下部 成为下凹形(图6.18B)。 3)冲沟:由切沟进一步侵 蚀而成,是沟谷发育的最盛期 的形态,下切作用强烈,深数 米至百米不等,长可达数公里 至数十公里,横剖面呈峡谷状, 纵剖面崎岖起伏,多陡坎和瓯 穴(图6.18C)。 4)坳沟:沟谷发育晚期的 形态,以侧蚀作用为主,谷坡 迅速扩宽,谷底堆积物增厚, 纵剖面比较平缓,横剖面呈宽 槽形。在我国南方的坳沟多开 辟成“坑田”(图6.18D)。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二章)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一、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地貌:在湿润或半湿润身躯流水下切作用强烈,形成深邃的峡谷(V字形河谷)。
2、河流阶地、河漫滩3、河曲、牛轭湖特别提醒:平直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左岸堆积,右岸侵蚀;弯曲的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4、河谷的发育过程5、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二、流水沉积地貌三、滑坡和泥石流项目滑坡泥石流图示形成条件①地质地形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②地表植被条件:植被覆盖较差③气候条件:降水较丰富,降水变率较大的湿润、半湿润地区①地势陡峻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不同发生部位山地斜坡上山区沟谷中是否有水的参与可以无水必须有水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类型示意图分布地貌特点山前冲积扇出山口以谷口为顶点形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河口三角洲河口近似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②③①④第二节风成地貌一.风蚀地貌①风蚀蘑菇②风蚀柱③风蚀壁龛(kan)④风蚀残丘⑤风蚀沟槽⑥雅丹地貌二、风积地貌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堆积沙丘风蚀蘑菇特别提醒: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夹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风蚀土丘迎风坡陡,背风坡较缓)沙丘剖面图沙丘示意图沙丘等高线图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1.风沙的危害(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2.防沙措施(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第一节流水地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流水地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是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的第一章,主要讲解地球表面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材涉及很多的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
其中,流水地貌是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本节中作为重点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流水地貌的概念和形成机制。
•能够识别各种流水地貌的类型和地理特征。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流水地貌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能够分析流水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地貌形成过程的了解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自然地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流水地貌?流水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由于水的侵蚀和运动而形成的各种地理形态。
流水地貌的形成与流水的类型、水流量、水流速度等因素有关。
2.流水地貌的分类根据流水的特点不同,流水地貌可分为以下两种:•水流运动型:如河流、瀑布、溪流、峡谷、涧谷等。
•水体积运动型:如冰川、洪水等。
3.流水地貌的地形特征不同类型的流水地貌有不同的地形特征。
如河流地貌的特征包括河道、河岸、冲淤作用、泥沙及分布等方面,而冰川地貌则有冰川谷、冰雪、地脊等特征。
4.流水地貌的影响流水地貌既是自然现象,又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流水地貌在等量的面积上对人类的影响也不同。
如河流冲淤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比较大,而冰川、洪水等则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更大。
四、教学策略1.问题引导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针对流水地貌的影响,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流水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
2.现象观察法通过现实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流水地貌及其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当地的河流,来分析河流地貌的特点和趋势。
3.课外拓展通过课外实践、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探究流水地貌的相关知识。
如组织学生去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者水文观测站考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当地的流水地貌特点及其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第1课时 流水侵蚀地貌(共32张PPT)

连绵耸立的高山
2
一望无际的平原
3
4
漫天黄沙的沙漠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 作用
岩浆 活动
地壳 运动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
搬运 作用
堆积 作用
固结 成岩
5
风力地貌
冰川地貌
常见的地貌类型
Common geomorphic types
6
流水地貌
海岸地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 冲沟、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作用后堆积起来,形 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 为流水地貌。
8.牛轭湖多形成于( C )
A.河流源头 B.峡谷河段 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
25
1.曲流
2.曲流颈部愈窄
3.河流切通曲流 的颈部
4.牛轭湖形成
河流摆动 形成弯曲
河流不断冲刷与 侵蚀河岸,河曲 随之不断地发展
河流截弯曲直,原 有的蛇曲被废弃
旧河道成 26 为牛轭湖
27Βιβλιοθήκη 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 部分称为河漫滩。
2. 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 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的直接 原因与该地区地壳抬升有关, 同时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河 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 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 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侵蚀共同
20
作用的结果。
流水地貌 1.定义:流水是地表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 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2.1.第一节 流水地貌

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 A→B 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C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 C→D 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B )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中三地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出①位于 河流出山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 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第 2 题,崇明岛是由流 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 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答案:1.D 2.C
图 1 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 2 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 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 3~4 题。
2.河谷中被水流常年或季节___淹__没___的部分称为河床。河床 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凹地,随 __水 ___位___涨落而变化。河谷中 ___枯__水___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一般洪水不能淹 没、在河谷两侧呈__阶__梯__状__分布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地 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____细____,土质较为肥沃。河流两侧常有 不同高度的多级__阶__地____分布。
答案:3.B 4.B
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冲__积__扇__,乙图是_三__角__洲___,二者都是河 流__沉__积____地貌。
(2) 若 甲 、 乙 两 地 貌 在 丙 图 中 均 有 分 布 , 则 其 对 应 为 甲 在 ____F____处分布,乙在____E____处分布。
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 滩平原
流水地貌(第1节)(新版湘教版)

河源向后退 (后退/前进)
河谷的长度 增加。
出现在河流的源头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 下蚀使河谷加深 。
出现在河流的中上游
侧蚀使河谷展宽 。 出现在河流的中上游
下蚀1
峡虎 跳
溯源侵蚀1
溯源侵蚀2-壶口瀑布(每年向后推移1.05 米)
侧蚀
凸岸堆积
凹岸侵蚀
“V”形河谷
一般位于上游流经山区或 初期 高原段,落差大,下蚀、 河谷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对于水利、工程建筑、道路桥梁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河运航道等均有重要意义。
湿润或半湿润的山区
湿润与半湿润 如何界定?
“v”型谷、河流阶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 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它 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 504.6 千米, 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 6 009 米,江 面最狭处仅 35 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 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
1. 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雅鲁藏布大 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
“学以致用” 图中A、B哪一处堤坝要特殊Biblioteka 固?凸岸A B 凹岸
B岸.凹岸(B)侵蚀,凸岸(A)堆积
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
“ 探 究 学 习”
B
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 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便于船只的停泊、航行,故适合做码头。
第2章 第1节 流水地貌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1)凹岸、凸岸的判断(如图所示)。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 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 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 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下图所示。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 、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 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2.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1)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地表开挖。 (2)弃土、弃渣的堆放。 3.滑坡、泥石流中的自救 (1)发现迹象马上转移、疏散。 (2)设法同外界联系,求得救助。 (3)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
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
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 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
地质现象。如图:
的特殊洪流。如图所示:
定义
地质灾害
滑坡
泥石流
条件
一是岩体比较破碎;二是地势起伏较大; 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
三是植被覆盖差
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危害
会破坏和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 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情 境 探 究】
材料一 虎跳峡是金沙江(长江)上的 第一大峡谷,更是全球著名的大峡 谷。长江江水在这里被玉龙雪山、 哈巴雪山两大雪山所挟峙,海拔高 差3 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 界前列,最窄处仅30余米。相传猛 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抬脚, 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
材料二 玉门——冲积扇
2.河流阶地的形成
3.河流
(1)河流堆积地貌及颗粒物分选性的分析
统编湘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名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第1节流水地貌本节课选取的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是地形地貌的第一节,包括“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滑坡和泥石流”三部分内容。
其中“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是重点也是难点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和小组协作学习、探究、讨论,让学生对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定义和特点有个初步了解,并通过比较河流侵蚀与堆积两个不同地质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差异,从而了解不同的外力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地理环境,“滑坡和泥石流”,使学生清楚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要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因地制宜。
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这两种作用,都属河流外力作用,两者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具有可比性和迁移性。
可以先通过文字、图片资料学习河流侵蚀的概念和特征,通过阅读河谷的演化过程的图片学习不同河段不同侵蚀作用的表现各不相同,从而理解三种不同侵蚀概念特征和它们对地貌的影响。
在掌握侵蚀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方法的迁移进行自学堆积地貌。
最后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本节课的设计尽量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
通过学习,达到指导学生工作生活,将来工作和生活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利用开发河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措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人地协调观: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
综合思维: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互助、拓展迁移的学习方法区域认知: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地理实践力:观察有关地理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名称,说明其主要特征,并简单掌握基成因。
引导学生培养通过观察与实验来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的方法。
1.教学重点: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差异;2.教学难点: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成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泥石流 (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 物质和 水 的混合 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 沟床 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 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知识勾连·成体系]
问题探究一 常见的河流地貌类型及成因是什么重难考点 [思考探究]
2018 年 1 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 2022 年)》正式发布并生效,促进了六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河流地貌 类型多样。
少。综上分析,图中所示四地区中,最有利于人类居住的是图②③。
所以 B 正确。
答案:3.A 4.B 5.B
选考选做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6~7 题。
6.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A.喀斯特溶洞 C.新月形沙丘
B.洪(冲)积扇 D.火山锥
()
7.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沉积作用
我国西北地区,山中土石随洪水
涌出山口,随着水流减缓,土石泥沙
冲积扇边缘土层深厚,逐渐沉积形成冲积扇。因水向低处流
同 且中下部有丰富的地 ,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下水资源丰
学 下水,人们大量开采 富且稳定,泉水从冲积扇地势低洼的
丙 地下水,引水灌溉, 边缘区域渗出,滋养了植被及其他生
形成了绿洲
命,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B.风积作用
C.岩浆喷发
D.冰川堆积作用
解析:由图中的经纬度及地形特征可以判断此区域为我国的黄土
高原局部区域,甲地为河流泥沙堆积形成的洪(冲)积扇。
答案:6.B 7.A
问题探究二 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各是怎样的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2018 年 7 月上旬,日本西部和中 部多地降雨量均创纪录新高,西部遭 遇了 1983 年 7 月以来最严重的暴雨灾 害。持续暴雨造成江河水位暴涨,河 流决堤,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 害,造成 223 人死亡,17 人失踪,2 000 余栋房屋损毁,交通和 通信受到影响。
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及巨大的砾石,不能将泥石流说成
是洪水暴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受不同方面因素控制。 答案:C
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易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解析:植被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破坏植被最易引发的地
质灾害是泥石流。
答案:B
3.在野外活动时,假如遇到了泥石流的发生,下列做法科学的
迅速向泥石流沟谷两侧躲避。D 项泥石流在重力作用下,冲击
力和破坏力很大,碎石、泥沙等不可能阻挡泥石流。只有 C 项
正确。
答案:C
思维结构性评价——冲积扇催生的城市 甘肃河西走廊的西部,祁连山的北侧, 玉门市坐落在一个如银杏叶般的冲积扇东北 边缘。冲积扇多分布于山前,在冲积扇的中 下部,往往蕴含着丰富而稳定的地下水资 源,造就了宜居的绿洲,绿洲中农田密集, 村镇星罗棋布。右图中的冲积扇是祁连山西部的昌马河从山谷 中流出后形成的,故名昌马冲积扇。据此探讨冲积扇边缘绿洲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流水堆积地貌 1.冲积扇 (1)位置:河流自 山地 流至 山麓 。 (2)成因:①因地形急剧 变缓 ,流速剧减。 ②所挟带物质在 沟谷出口 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 2.洪积扇 (1)位置:暂时性河流在 山谷出口处。 (2)成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3)分布:多分布于 干旱、半干旱 地区。
1.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B.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C.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
命和财产的安全
D.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完全相同 解析: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
动的现象,滑坡不是冰川运动。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
读长江沿岸地貌图,完成 3~5 题。
3.图中地貌从源头到入海口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
4.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①.①② B.②③
C.③④
() D.①④
() D.①④
解析:第 3 题,读四幅景观图可知,图④景观显示的是雪山和高原,
()
解析:牛轭湖形成初期,河流沿河曲摆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图中甲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岸不会崩塌,A 错;乙处以侵蚀作 用为主,因侵蚀强烈,河岸可能出现崩塌,B 错;当河曲越来越 弯,水量增加时河流便裁弯取直(如图③),河流从裁弯取直处流 动,原有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如图④);丙处不可能出现滑 坡,D 错,C 正确。 答案:C
[探究 1]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相同点有哪些? 提示:突发性;主要发生在山区;破坏力强;主要由重力作 用形成。
[探究 2] 滑坡、泥石流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滑坡能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泥石流能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两者 都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系统认知] 1.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滑 坡、泥石流的成因、分布、特点如下:
类型
示意图
地貌特点
洪积—冲 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形成扇形,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 物颗粒由粗到细
类型
示意图
地貌特点
三角洲 平原
近似三角形,地势平 坦,河网稠密,河道 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 向呈放射状分布
3.流水作用的差异
(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 主,如图中 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 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 C。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流水侵蚀地貌 1.峡谷 (1)分布地区: 湿润 或 半湿润 山区。 (2)形成:流水 侵蚀 切割地面形成。 (3)形态特点:横断面大多呈 V 字形。
2.河漫滩 河谷中 枯水期 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 (1)概念:在 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 形。 (2)特点:河流阶地地形 平坦 ,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 较为 肥沃 。
(2)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 下图:
[集训冲关] 1.甲、乙两幅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解析:流水沉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
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
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图甲是冲积扇地貌,
谢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是
()
A.可以躲在大树上,等泥石流过去后,再下来
B.顺着沟谷向下跑,可以逃避泥石流的冲击
C.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
撤离
D.可以用碎石、泥沙等堵塞河道,以便阻挡泥石流下泄 解析: A 项中大树可能被冲倒,因此不能躲在大树上。B 项
中泥石流沿着河谷向下流动较快,因此不要顺沟谷向下跑,要
同学回答示例
你的评价及思维完善
同 冲积扇边缘土层深厚, 同学甲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学 土壤肥沃,植被生长 答案不确切;同学乙的回答虽属于多
甲 旺盛
点结构,但没有结合其所处的区域特
征进行正确分析;同学丙的回答属于
同 冲积扇边缘地形较平 学 坦,水源较丰富,利 乙 于绿洲的形成
关联结构,虽答出了关键要点,但思 路尚欠明晰,故答案不算完美。 [思维完善示例]
图乙是河口三角洲地貌,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B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 泊,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
2.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 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 的侵蚀
对河流 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 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 坡后退,河流向 横向发展
关键影响 伸长
加深
展宽
2.不同河流堆积地貌及其影响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两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 所示:
3.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出发,探讨某大型运输企业计 划在图中河流中建一河港,应建在 A 处还是 B 处,理由是什么?
提示:建在 A 处。图中 A 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河 水深,适宜建河港;B 处为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河水浅, 不宜建河港。
[系统认知]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 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3.冲积平原 在河流的 中下游,或河流流经 盆地时,常形成 沙洲 和地 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 (1)位置和成因: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 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2)典例: 黄河 三角洲、 尼罗河 三角洲等。
三、滑坡和泥石流 1.发生条件 (1)地区:流水 侵蚀 强烈的山区,尤其是 峡谷 地区。 (2)条件:山高谷深、 坡陡流急 ;遭遇 暴雨 。 2.滑坡 (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 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 整体 滑 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 道路、淤塞 河道,导致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图①地处山区,聚落呈条带状或点状分散分布,聚落规模小,人口
少;图②为河流的中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