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自然地理学第三节流水地貌(3)资料
合集下载
地貌学课件:流水地貌

(二)、坡面徑流作用
1、坡面徑流作用的方式 沖蝕 搬運 堆積
2、影響坡面徑流作用強度的因素
(1)、降水強度
(2)、地形
坡長 坡度
坡形
(3)、地表組成物質
(4)、植被 (5)、人為作用
(1) 降雨量與降雨強度
片流的侵蝕強度主要決定於降雨量和降雨 強度,其中尤其以降雨強度為重要。單位時間 內降雨量愈大,片流流量愈大,對斜坡沖刷破 壞愈強烈。
流水地貌概述
1、流水地貌的概念
流水在運動過程中,使沿程的物質發生侵蝕、搬運 和堆積,形成了各種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這類由流水 作用所塑造的各種地貌,統稱為流水地貌。
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
圖4 尼羅河沿岸平原
2、地表流水主要的來源
(1)主要來自大氣降水。 (2)地下水或冰雪融水的補給
3、地表流水的主要類型
2、掌握泥石流、洪積扇、河漫灘、 階地和三角洲等的地貌特徵和形 成;
3、理解河流侵蝕基準面和地貌侵 蝕迴圈等河流地貌發育理論。
四、重點難點
1、溝穀的類型及其演變; 2、洪積扇、泥石流的形態及其成因; 3、河床地貌、河漫灘、階地和三角
洲的形態與成因; 4、分水嶺的遷移與河流襲奪; 5、戴維斯的侵蝕迴圈學說; 6、河流的作用。
淺凹地(淺 平低窪地)
坡度變大,沖 刷強度加大 。
橫剖面多 呈V字形
侵蝕紋溝
坡度變緩, 發生堆積 。
縱剖面微 凹向下
坡積裙
2、坡積裙
1、含義
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帶到坡地平緩處或 坡麓地帶堆積下來的坡積物,圍繞坡地分佈形 成的地形,形似裙邊 。
2、物質組成 由粉砂、砂和塊礫等碎屑物質組成。
3、沉積特點 (1)自頂部向前緣,機械組分由粗變細。(2) 碎屑物的磨圓度很差,分選性不好。(3)垂直剖面 上,稍具層理結構,順坡傾斜,出現韻律性成層 堆積和碎屑物質透鏡體。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第三节 流水地貌(3)

河流阶地要素与河流阶地类型 T1第一级阶地,所示为堆积阶地: 1.阶地面, 4.阶地前缘 T2第二级阶地,所示为基座阶地: 2.基岩与阶地基座, 5.阶地坡麓 T3第三级阶地,所示为侵蚀阶地: 3.阶地前坡, 6.阶地后缘
15
3.4 河流阶地
• 河流阶地分四种基本类型:侵蚀阶地,基座阶 地,堆积阶地和埋藏阶地。 • 侵蚀阶地的特点:出露基座,阶地面上没有或 很少冲积物质。 • 基座阶地的特点:在该阶地前坡下段出露阶地 的基座,其上为冲积物。
第三节 流水地貌(下)
• • • • • • 思考题: 1. 名词:三角洲、阶地 2. 三角洲的沉积分带 3.三角洲的分类 4. 阶地要素 5. 阶地各类型的特征
1
第三节 流水地貌(下)
• 3.3 河口三角洲 • 3.4 河流阶地 • 3.5 河谷类型
2
3.3 河口三角洲
• 3.3.1 概念 • 概念:河流与海洋 共同作用下,由河 流挟带的泥沙在河 口地区的陆上和水 下形成的、平面形 态近似三角形的堆 积体。
3
4
长江三角洲地形
5
黄河三角洲地形
6
珠江三角洲地形
7
3.3.2 沉积分带
• • • • 三个带: 三角洲平原带 三角洲前缘带 前三角洲带
8
3.3.3 发育特点
• 三角洲发育基本特点: • 一是向海方向的伸展:河流冲溃河口沙坝形成 心滩沙岛与河口沙咀,心滩沙岛导致河槽分汊, 并在分汊口再发育拦门沙,并相继发展下去。 如今的长江口有南支与北支,中隔崇明岛;南 支往下又分为南港与北港,中隔潘家沙、横沙、 铜沙滩;南港往下又分为南槽与北槽,中隔九 段沙。它就是按上述模式向海伸展的结果。 • 二是洪水泛滥淤积增高并成陆:其中有被洪水 泛滥沉积掩埋的沙滩、沙洲、岸滩和被淤塞的 分支河槽等。由于分支河槽常呈指状伸展,故 各分支河槽中的河床相沙质堆积有“指状沙体” 之称。 9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

• 气候变化与地壳上升可使洪积扇受到切割,形 成洪积扇阶地。
• 常年径流形成类似扇形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积平原均可统称为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组成物质常粗细相间。
➢ 扇形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
➢ 尖头状三角洲:波浪作用强,前缘沉积物多受 波浪改造
➢ 多岛型三角洲:受潮流控制汊流河口多形成喇 叭型,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
•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区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 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 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 洪积扇相连可形成山麓洪积倾斜平原
第三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
和堆积,形成各种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这类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流三 类。
坡面流水的侵蚀呈片状; 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呈线状,并有下切、侧蚀
与溯源侵蚀三种形式;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推移、悬移。
环流:河道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 与底层的横向水流方向相反,在过水断面上横 向水流形成封闭系统,即环流。
旋涡流:在天然河道不规则河岸附近及河底起伏 的后面,由于水流的离解,液体常以质点群的 形式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称漩涡流。 河岸 附近绕垂直轴旋转的直轴旋涡,常对岸边产生 强烈冲蚀,引起河岸崩塌。 河床底部岩槛及 沙坡等起伏处形成的横轴漩涡流,会使床底发
➢ 过渡性泥石流
➢ 粘性泥石流:固体含量0.55-0.78,在缓坡上不 发生散流,前锋突起,破坏力大。
➢ 塑性泥石流:流动性弱而滑动明显。
• 泥石流地貌的类型:泥石流沟谷与泥石流扇
• 泥石流沟谷上段为松散物质区;中段为通过区 多深切峡谷;下段为堆积区,形成独特泥石流 扇。
• 常年径流形成类似扇形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积平原均可统称为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组成物质常粗细相间。
➢ 扇形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
➢ 尖头状三角洲:波浪作用强,前缘沉积物多受 波浪改造
➢ 多岛型三角洲:受潮流控制汊流河口多形成喇 叭型,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
•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区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 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 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 洪积扇相连可形成山麓洪积倾斜平原
第三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
和堆积,形成各种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这类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流三 类。
坡面流水的侵蚀呈片状; 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呈线状,并有下切、侧蚀
与溯源侵蚀三种形式;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推移、悬移。
环流:河道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 与底层的横向水流方向相反,在过水断面上横 向水流形成封闭系统,即环流。
旋涡流:在天然河道不规则河岸附近及河底起伏 的后面,由于水流的离解,液体常以质点群的 形式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称漩涡流。 河岸 附近绕垂直轴旋转的直轴旋涡,常对岸边产生 强烈冲蚀,引起河岸崩塌。 河床底部岩槛及 沙坡等起伏处形成的横轴漩涡流,会使床底发
➢ 过渡性泥石流
➢ 粘性泥石流:固体含量0.55-0.78,在缓坡上不 发生散流,前锋突起,破坏力大。
➢ 塑性泥石流:流动性弱而滑动明显。
• 泥石流地貌的类型:泥石流沟谷与泥石流扇
• 泥石流沟谷上段为松散物质区;中段为通过区 多深切峡谷;下段为堆积区,形成独特泥石流 扇。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流水地貌

三角洲
河口 处 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而成
三、滑坡和泥石流
类型
发生条件
概念
危害
大量山体物质在 重力 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
滑坡
作用下,沿 滑动面 整体滑 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
流水侵蚀强烈的山
动的现象
财产 损失
区,尤其是峡谷地
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 固体
区,山高谷深、坡
给工农业生产、_交__通__运__输___、
碎屑__物___和水的混合体,在
泥石流 陡流急、遭遇暴雨
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
重力作用下,沿着 沟床
带来很大危害
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原 因: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 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可溶性岩石等物质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 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思维流程]
信息①: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信息②:
获取解 流量从14 278 m3/s降至6 888 m3/s后,边滩体处的流速减小明显。
读信息 信息③:流量超过15 000 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在2008年前成
02
提能点一 流水地貌
在依据图文材料创设试题情境的前提下,通过图文材料中隐性或显性信息, 通常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考查:
角度一:通过相关图文材料,考查流水的侵蚀地貌的形成与变化。 角度二:根据图文材料,考查流水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角度三:结合示意图,考查河曲地貌的发育特点。
自然地理学课件3

E=
1 2
M V2
E = R 搬运 E > R 侵蚀 E < R 沉积
E - 水的动能 M - 水的质量 V - 水流的流速 R - 搬运固体物
质所需能量
第五章 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二、暂时性流水作用与地貌
(一)坡面流水及其地貌
1. 坡面流水的概念 (1)定义
大气降水或冰雪融水在斜坡坡面上形成的面(片) 状流水。
2. 河流的纵断面 (1)定义:以据河口距离为横坐标,落差为纵坐 标的各河底点的连线。
(2)形式 (3)发展 (4)均衡剖面
第五章 地貌
3. 侵蚀基准面
第三节 流水地貌
控制河流下蚀作用的基面:基本侵蚀基准面—海洋
局部侵蚀基准面—湖泊、水库、岩坎等
4. 河流横断面
(1)定义 (2)水位的概念
平均水位
条小溪汇成小河,小河聚集在沱沱河,顺着通天河
流入横跨全国的长江。
第五章 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2. 上游:位置紧接河源,一般发育于山区,断面呈 “V”字形,纵比降大、侵蚀性强,以下蚀为主;
第五章 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3. 中游: 河谷开阔(也有峡谷)、比降减小、侵
蚀能力减弱,蚀积作用大致平衡,常发育有阶地、
形态特征
第五章 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4. 曲流河床及其发展演变
第五章 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曲流发展、裁弯取直与牛扼湖
第五章 地貌
5. 心滩与江心洲
a. 心滩的形成 (双向环流)
b. 江心洲的形成
第三节 流水地貌
第五章 地貌
(三)河漫滩
1.河漫滩的定义 (P197); 2. 河漫滩的形成; 3. 河漫滩的范围; 4. 河漫滩的结构; 5. 河漫滩的水文 地质特征。
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二.流水堆积地貌
三角洲(P42): 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由 于地形平坦,加上海水顶托作用, 流速减慢,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 常形成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尼 罗河三角洲等。(特点:学案P13)
黄河三角洲
①含沙量 ②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 ③海水顶托作用 ④泥沙沉积
尼罗河三角洲
二.流水堆积地貌
凹岸:河道较深,流速快且少泥
沙淤积,可以筑港。
一.流水侵蚀地貌
裁弯取直与牛轭湖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当 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 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 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 轭,称为牛轭湖。
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学案P13):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 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 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 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 漫滩。
一.流水侵蚀地貌
河床 河谷中被水流常年或季节 淹没的部分称为河床。河 床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 凹地,随水位涨落而变化。
河流阶地
11.形成最早的河流阶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任何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A.地壳相对稳定 B.地壳持续上升
C.河流不断下切 D.河流间断上升
13.据图可知
A.该河流东南部有冲积扇分布 B.该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C.该河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
D.该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
一、流水侵蚀地貌
丹霞地貌 是由红色砂岩、砾岩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 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 如:广东仁化丹霞山、甘肃张掖等。
第三节流水地貌1

• 泥石流沟流域:上游(侵蚀)---- 中游(搬运)--- 下游(堆积)
• 侵蚀区 -------- 过渡区 ------- 堆积区
洪积扇相变素描图
冲积扇
洪积扇航片
上迭式洪积扇 串珠状洪积扇 和洪积阶地
从洪积扇 的组合关 系判断新 构造运动
方向
不对称上迭式洪积扇
上升
转
区
移
上升 区
从洪积 扇的组 合关系 判断新 构造运 动方向
从洪积扇特征判断新构造运动强度
山体上升增强,扇大粒粗 山体上升减弱,扇小粒细
⑴ 粗粒洪积相区(扇顶相)
– 沟口与扇顶部及相连的坡度较大部分,大小混杂、分选差 (巨砾、砾石、砂土)角砾------砾石过渡,洪积物厚度最 大。
⑵ 粗细粒过渡相区(扇中相)
– 扇中部则表面坡度迅速减小地方,分选性稍好,砾石与砂土 组成并略呈交错层理,厚度较上部小。
⑶ 细粒洪积相区(扇缘相)
– 扇下部及边缘地带,由砂、粉沙、粘土组成,分选性比上好, 并有一定分层现象。
⑶ 水石流
– 水和石块混合,粘土等细粒物质很少,无粘性。
2). 按泥石流流体结构分
⑴ 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
• 水 > 固(占10~40%); V浆 > V固(如:水石 流、浑水流)
⑵ 粘性泥石流(层流性泥石流) ⑶ 过渡性泥石流(扰动流)
• 一种过渡性流态(宾汉体);如:泥浆流
3. 泥石流的地貌作用
3.影响侵蚀作用强度的因素
• 坡度: • 降雨强度:水量、流速 • 植被: • 岩性:渗透性好坏----冲刷
(三) 流水的搬运作用
1.片状
– 物质断续搬运、距离近、滚动为主。
2.线状
• 侵蚀区 -------- 过渡区 ------- 堆积区
洪积扇相变素描图
冲积扇
洪积扇航片
上迭式洪积扇 串珠状洪积扇 和洪积阶地
从洪积扇 的组合关 系判断新 构造运动
方向
不对称上迭式洪积扇
上升
转
区
移
上升 区
从洪积 扇的组 合关系 判断新 构造运 动方向
从洪积扇特征判断新构造运动强度
山体上升增强,扇大粒粗 山体上升减弱,扇小粒细
⑴ 粗粒洪积相区(扇顶相)
– 沟口与扇顶部及相连的坡度较大部分,大小混杂、分选差 (巨砾、砾石、砂土)角砾------砾石过渡,洪积物厚度最 大。
⑵ 粗细粒过渡相区(扇中相)
– 扇中部则表面坡度迅速减小地方,分选性稍好,砾石与砂土 组成并略呈交错层理,厚度较上部小。
⑶ 细粒洪积相区(扇缘相)
– 扇下部及边缘地带,由砂、粉沙、粘土组成,分选性比上好, 并有一定分层现象。
⑶ 水石流
– 水和石块混合,粘土等细粒物质很少,无粘性。
2). 按泥石流流体结构分
⑴ 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
• 水 > 固(占10~40%); V浆 > V固(如:水石 流、浑水流)
⑵ 粘性泥石流(层流性泥石流) ⑶ 过渡性泥石流(扰动流)
• 一种过渡性流态(宾汉体);如:泥浆流
3. 泥石流的地貌作用
3.影响侵蚀作用强度的因素
• 坡度: • 降雨强度:水量、流速 • 植被: • 岩性:渗透性好坏----冲刷
(三) 流水的搬运作用
1.片状
– 物质断续搬运、距离近、滚动为主。
2.线状
流水地貌PPT课件

28
心滩
心滩通常堆积在河流的中心,是由双向 横向环流所致。 双向环流,主要发生在平直河道,又可 分为底部辐散型和底部辐聚型环流。
29
枯水季节,中部水流流速相对快,两岸流速相 对慢,形成微下凹的水面,表层水流向中心流 动,底层水为了补偿河流两岸流失的水量,形 成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 洪水季节,过水断面往往中间增水多水面高, 两岸低,呈上凸型,表层水由河流中心流向两 岸,而两岸水为了补充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 向中心,形成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34
35
36
37
阶地类型
侵蚀阶地,多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残 余零星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构造抬升的山区 河谷中或河流的上游。 堆积阶地,河流的中下游分布普遍,主要由冲 积物组成。堆积阶地的堆积物厚度一般比较厚, 一般由气候变化引起。 基座阶地:阶地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 岩。这说明河流的下切强度较大,超过了河流 的堆积。一般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
✓ 沙波:河床上由泥沙堆积而成起伏不平的波状
地形称为沙波。
✓ 壶穴和岩槛:基岩河床中被水流侵蚀冲磨的深
穴为壶穴。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 底部而成岩槛。
24
25
26
27
边滩
通常边滩堆积在河流的凸岸,是由弯道 处的(单向)横向环流所致。 单向环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弯 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过水断 面形成的单一闭合的横向环流。 弯道处表层的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 层的水流由凹岸补偿流向凸岸,使得凸 岸出现堆积,凹岸出现侵蚀。
6
7
8
9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大量的松散固体堆积物 充足的水分条件 较陡的谷沟纵剖面,一般大于10度
10
泥石流的类型
心滩
心滩通常堆积在河流的中心,是由双向 横向环流所致。 双向环流,主要发生在平直河道,又可 分为底部辐散型和底部辐聚型环流。
29
枯水季节,中部水流流速相对快,两岸流速相 对慢,形成微下凹的水面,表层水流向中心流 动,底层水为了补偿河流两岸流失的水量,形 成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 洪水季节,过水断面往往中间增水多水面高, 两岸低,呈上凸型,表层水由河流中心流向两 岸,而两岸水为了补充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 向中心,形成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34
35
36
37
阶地类型
侵蚀阶地,多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残 余零星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构造抬升的山区 河谷中或河流的上游。 堆积阶地,河流的中下游分布普遍,主要由冲 积物组成。堆积阶地的堆积物厚度一般比较厚, 一般由气候变化引起。 基座阶地:阶地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 岩。这说明河流的下切强度较大,超过了河流 的堆积。一般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
✓ 沙波:河床上由泥沙堆积而成起伏不平的波状
地形称为沙波。
✓ 壶穴和岩槛:基岩河床中被水流侵蚀冲磨的深
穴为壶穴。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 底部而成岩槛。
24
25
26
27
边滩
通常边滩堆积在河流的凸岸,是由弯道 处的(单向)横向环流所致。 单向环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弯 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过水断 面形成的单一闭合的横向环流。 弯道处表层的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 层的水流由凹岸补偿流向凸岸,使得凸 岸出现堆积,凹岸出现侵蚀。
6
7
8
9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大量的松散固体堆积物 充足的水分条件 较陡的谷沟纵剖面,一般大于10度
10
泥石流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27
28
课后作业
• 漫谈“河流劫夺”。 • 查阅资料,必须有文献。
29
110-136* 190-210**
290-310**
390-400**
巫山 50* 70-80* 100**
160-170** 230-240** 330-340** 350-360** 400-410**
21
重庆-宜昌长江干流阶地位相图
22
3.5 河谷类型
23
景观大道西段的山水格局
24
25
共同作用下,由河 流挟带的泥沙在河 口地区的陆上和水 下形成的、平面形 态近似三角形的堆 积体。
3
4
长江三角洲地形
5
黄河三角洲地形
6
珠江三角洲地形
3.3.2 沉积分带
• 三个带: • 三角洲平原带 • 三角洲前缘带 • 前三角洲带
8
3.3.3 发育特点
• 三角洲发育基本特点:
• 一是向海方向的伸展:河流冲溃河口沙坝形成 心滩沙岛与河口沙咀,心滩沙岛导致河槽分汊, 并在分汊口再发育拦门沙,并相继发展下去。 如今的长江口有南支与北支,中隔崇明岛;南 支往下又分为南港与北港,中隔潘家沙、横沙、 铜沙滩;南港往下又分为南槽与北槽,中隔九 段沙。它就是按上述模式向海伸展的结果。
18
3.4 河流阶地
三峡中的阶地和阶地堆积(忠县)
19
3.4 河流阶地
• 河流阶地的发育 过程:
• 该河段河槽横向迁 移留下侵蚀槽底平 台;在侵蚀槽底平 台上冲积物的堆积; 河槽深切,直到其 旁侧基岩上的河床 相河漫滩相堆积顶 面不再遭受洪水的 淹没而成为阶地面。
20
据沈玉昌的长江三峡阶地相对高度(米)
• 埋藏阶地的特点:阶地面已被后来的堆积所掩 埋,因而被埋藏越深、阶地面越低的埋藏阶地 其生成时代越老。
• 此外,还有描述不同时代阶地堆积之间相互关 系的内叠阶地与上叠阶地、超覆阶地等。
17
3.4 河流阶地
江西南昌附近第四纪堆积剖面图 A埋藏阶地;B内叠阶地,新一级阶地形成之前,河流切
穿了已形成的堆积层并嵌在其中;C上叠阶地,新一 级阶地堆积叠置在已形成堆积层之上
15
3.4 河流阶地
• 河流阶地分四种基本类型:侵蚀阶地,基座阶 地,堆积阶地和埋藏阶地。
• 侵蚀阶地的特点:出露基座,阶地面上没有或 很少冲积物质。
• 基座阶地的特点:在该阶地前坡下段出露阶地 的基座,其上为冲积物。
16
3.4 河流阶地
• 堆积阶地的基本特点:即便在阶地坡麓也看不 到阶地基座。
14
3.4 河流阶地
• 河流阶地的形体要素:阶地面、阶地前坡、阶 地前缘、阶地后缘与阶地(堆积的)基座等。
河流阶地要素与河流阶地类型 T1第一级阶地,所示为堆积阶地: 1.阶地面, 4.阶地前缘 T2第二级阶地,所示为基座阶地: 2.基岩与阶地基座, 5.阶地坡麓 T3第三级阶地,所示为侵蚀阶地: 3.阶地前坡, 6.阶地后缘
第三节 流水地貌(下)
• 思考题: • 1. 名词:三角洲、阶地 • 2. 三角洲的沉积分带 • 3.三角洲的分类 • 4. 阶地要素 • 5. 阶地各类型的特征
1
第三节 流水地貌(下)
• 3.3 河口三角洲 • 3.4 河流阶地 • 3.5 河谷类型
2
3.3 河口三角洲
• 3.3.1 概念 • 概念:河流与海洋
阶地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 10
重庆 20-30 40-50* 50-70* 100-110* 125-160*
万县 35-45*
60*
90 130-145**
云阳 42*
100-115* 145-160* 210-220*
奉节 50-60* 70-80* 100*
• 二是洪水泛滥淤积增高并成陆:其中有被洪水 泛滥沉积掩埋的沙滩、沙洲、岸滩和被淤塞的 分支河槽等。由于分支河槽常呈指状伸展,故 各分支河槽中的河床相沙质堆积有“指状沙体” 之称。
9
3.3.4 三角洲分类
• 1)鸟足状三角洲 • 发育于汊流发育的弱潮河口。岸线曲折。
10
3.3.4 三角洲分类
• 2)尖头状三角洲 • 呈尖头状向海突
出,岸线平直, 沿岸发育沙嘴或 沙堤。
11
3.3.4 三角洲分类
• 3)扇形三角洲 • 前缘受海浪作用,
岸线圆滑并基本 上被沙堤和堡岛 封闭。
12
3.3.4 三角洲分类
• 4)多岛型三角洲 • 受潮流作用控制,
汊流河口多成喇 叭形,口外有长 条状潮流沙坝。
13
3.4 河流阶地
• 河流阶地:是河谷中沿河分布的、由河流的侵蚀 和堆积作用形成的、不再被洪水淹没的阶梯状台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