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多元化交流的增加,翻译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教育到商业,从电影到文学,各个领域都需要翻译的支持。

然而,翻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而是涉及很多理论和技术的综合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的行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翻译的本质是什么。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这涉及到源语言(原始语言)和目标语言(翻译成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信息的传递和转换。

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定义。

翻译的本质是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建立联系和理解。

因此,翻译需要研究多种语言和文化,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基础。

它包括词汇、语法、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翻译理论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学和文化差异,还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翻译英语到中文时,我们需要知道英文和中文之间的语法和词汇差异,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翻译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背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翻译。

不过,翻译实践可能超出了翻译理论的范围。

翻译者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某些翻译,例如,当源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词汇或短语时;或在目标语言中引入词汇或短语时的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翻译者需要有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因此,翻译实践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翻译实践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

首先,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以便精确地理解源语言。

其次,他们需要具有文化感知力,以便把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第三,翻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翻译技能,以便准确地传递信息。

除此之外,在翻译实践中,翻译者还需要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翻译理论。

例如,当翻译医学专业或法律专业内容时,翻译者需要理解相应的术语和文化背景。

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

总体来说,翻译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

浅议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议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议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作者:周莹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0期摘要:翻译是一门再创造的艺术,也是要求综合能力较高的学科。

永远没有最好的翻译,只有更合适的翻译。

因此,翻译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衡量价值的事物。

可作为翻译者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把原文的内容用另外一种语言给再现出来。

不仅要考虑到原作者的语言,还要体会到原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如果能把一篇文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翻译者所需具备的条件不仅仅拘泥于语言的优美度上,而且还要求丰富的感情因素。

通过学习和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一书,同时结合《日本战犯回忆录》的翻译,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翻译的艺术性。

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翻译观,重新给予翻译一个定位,在了解翻译的本质的基础上,给予翻译以灵魂。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

在此,翻译也成为了各国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过: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线原语的信息。

在日语和汉语之间的翻译中,我们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翻译的微妙性。

翻译是要把原作者最真实地一面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涉及到翻译的语言问题,还有翻译的表达问题,甚至还涉及到翻译的情感问题。

因此,作为翻译者,不仅要大致地翻译内容,还更加要注意细节,要不然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较个人、较极端的现象。

借此我们通过《日本战犯回忆录》的翻译为例,来简析翻译中所应该注意的事项。

1.翻译首先要忠实原文,内容优于形式。

无论翻译的辞藻多么华丽,无论翻译的视野多么开阔,我们最首先要关注的是内容。

一篇作品,一部小说的核心在于其内容,作者是想通过内容来表达他的意图,他的构想。

一个翻译,如果失去其真实性,而是只是在杜撰什么,那么这篇翻译并不值得世人去讨论,去研读。

我们所需要的翻译是真实的、客观的,能首先把作者的意图表现出来的翻译,要尊重原作者的翻译,要最自然的翻译。

2.翻译要掌握整体的文脉,全文要统一。

_翻译漫谈

_翻译漫谈

翻译漫谈庄绎传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一)翻译的乐趣我从小就喜欢翻译。

记得在青岛上中学的时候,曾把英语课本里的故事译成中文,不是为了发表,纯粹是觉得好玩儿,而且有一种成就感。

大学毕业后,留在北外当老师,后来有幸参加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著作的翻译和修订工作,参加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

当时我觉得学习外语,能做这样的工作,是无上的光荣,这种感受也鞭策我努力钻研。

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吃一堑,长一智。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没想到天下竟有这样好的译文,它本身就像一句谚语,然而它又与原文如此接近,如此吻合,使我惊讶不已。

后来我又看到这样一句话: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

To win this victory will not require much more time and effort, but to consolidate it will.原文里重复出现的词语,译文没有重复,一个小小的will竟然替代了原文用二十多个字表达的意思。

我在这里看到了道地的英语。

每当我看到这样好的译例,就回想起小时候在海边玩耍,捡拾贝壳。

阳光下,那贝壳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拿在手里,别提多么高兴了。

近年来,参加了几本词典的审定工作。

原书都是英英词典,加上汉语译文后,变成英汉双解词典。

译文对不对,顺不顺,这就是审定者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原文:The cold weather frosted up the track last night.译文:昨晚寒冷的天气使跑道上结了霜。

改为:昨晚天气寒冷,跑道上结了霜。

原文:My toes were frostbitten from skating too long.译文:滑冰的时间太长使我的脚趾冻伤了。

翻译常识

翻译常识

一)、翻译简史1)佛经翻译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

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

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

南宋以后趋于衰微。

在这漫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

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三个人:释道安、鸠摩罗什和玄奘。

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

在他的监译下译了《四阿含》、《阿毗昙》(毗pi)等。

他还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录和整理工作。

他主张直译的。

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

他和弟子僧肇等译出《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诃he )、《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

他的翻译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

因此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

玄奘(602-664)唐高僧,俗称唐僧,曾游学天竺各地达十七年之久。

回国后,译出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他的经籍不但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而且位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的典籍。

玄奘的译文与鸠摩罗什的译文相比,是倾向于直译的。

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再加上他工作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著名的佛经译师有的倾向于直译,有的倾向于意译,或着说有的直译成分多一些,有的意译成分多一些。

(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p.102-103)2)严复与“信、达、雅”我国近代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的,要算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了。

严复(1853-1921)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

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法。

他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戊戌变法后,他又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肄yi)、《法意》、《穆勒名学》等。

他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的人。

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留学法国,攻读法国文学和绘画,回国后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

他在1957年给《文学报》写的一篇题为“翻译经验点滴”的
文章里就曾说过:“翻译重在实践。


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

实践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的实践和间接的实践。

所谓直接的实践,就是自己亲身参加的实践,也就是自己动手翻译。

一回生,二回熟,
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得心应手,翻译能力有所提高。

所谓“熟能生巧”,就是
这个道理。

但自己能译的东西是有限的,从这种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也是有限的。

因此,还需要借助于间接的实践。

所谓间接的实践,就是研究别人的译文。

比如,一篇文章在手,准备翻译,这时先找一
些有关的资料或同类文章的译文看一看,在词语和风格方面定会有所借鉴。

常作翻译的
人都会这样做。

别人的译文是别人直接实践的产物,你看了别人的译文,就是从事间接实践。

从总结经验的角度来看,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具有同等的价值。

因此,有空的时候,
找一些译文来,尤其是好的译文,加以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提高自己的翻
译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

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

英语翻译技巧与实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商务交流、学术研究还是文化交流,英语翻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英语翻译并非易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实践经验。

本文将探讨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与实践方法,希望对广大英语翻译爱好者有所帮助。

首先,准确理解原文是英语翻译的基础。

在进行翻译之前,翻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这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语气和背景信息等。

只有对原文有一个准确的理解,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其次,翻译者需要注意语言的灵活运用。

英语和中文在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自然度。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适当调整句子结构和词汇选择,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表达习惯。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注意语言的风格和语气,以确保译文与原文在语言风格上的一致性。

此外,翻译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

不同领域的翻译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例如,医学翻译需要对医学术语和常用疾病名称有一定的了解;法律翻译需要对法律制度和法律术语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翻译者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翻译者还可以利用各种翻译工具和资源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词典和术语库来查询生词和专业术语的翻译;可以使用翻译记忆库来提高翻译效率和一致性;可以使用语料库来查找类似语境下的翻译实例,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当然,翻译工具和资源只是辅助工具,翻译者仍然需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和专业知识来进行翻译。

最后,翻译者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只有通过实践,翻译者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和理解能力。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翻译经验,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翻译技巧与实践

翻译技巧与实践

翻译技巧与实践翻译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要求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与实践经验。

本文将探讨一些翻译技巧与实践方法,帮助读者提高翻译质量与效率。

一、准确理解原文在进行翻译之前,准确理解原文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应该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原文,确保能够准确把握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这包括对语言的理解、词汇的解释以及句子结构的把握等。

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原文,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二、注重语言表达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词汇、短语和句型,使得翻译后的文本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准确、流畅。

此外,翻译者还应该注意句子的清晰度和连贯性,避免使用过长的句子或者过于复杂的句法结构。

三、熟悉专业知识不同领域的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翻译者应该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行业术语、常见表达方式以及领域内的特殊要求。

只有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翻译者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并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四、善用翻译工具现代技术的发展给翻译带来了很多便利,翻译者可以善用各种翻译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利用在线词典、翻译软件以及术语库等工具可以快速查找词汇释义、翻译句子或者存储常用表达。

但需要明确的是,机器翻译工具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译,翻译者仍然需要借助人工进行语言的修正和润色。

五、注重风格与文化适应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应该注重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文化特色,尽量做到译文与原文的风格统一。

同时,还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接受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六、反复校对与修改翻译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翻译者在完成翻译后,应该进行反复的校对与修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这包括对词语、句子、段落以及整体的考核和修正,排除疏忽、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

经过反复校对与修改,才能最终达到高质量的翻译效果。

总结翻译技巧与实践是翻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翻译实践论文

翻译实践论文

翻译实践论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翻译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翻译实践作为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升翻译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实践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首先,翻译实践对于提升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职业翻译人员来说,实践是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将激发我们学习和尝试新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

其次,翻译实践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翻译实践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架起桥梁,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通过翻译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增进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翻译实践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翻译实践的质量而非数量。

虽然积累翻译实践经验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每一次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翻译能力。

我们应该注重对于目标语言和文化的深入了解,通过积极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反思和总结。

每一次翻译实践结束后,我们都应该仔细回顾自己的翻译过程,总结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只有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翻译社群。

翻译社群是翻译从业者分享经验和交流灵感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翻译社群活动,我们可以结识更多的翻译同行,学习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总之,翻译实践作为翻译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翻译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翻译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促进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翻译实践,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全球化时代的翻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留学法国,攻读法国文学和绘画,回国后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

他在1957年给《文学报》写的一篇题为“翻译经验点滴”的文章里就曾说过:“翻译重在实践。


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

实践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的实践和间接的实践。

所谓直接的实践,就是自己亲身参加的实践,也就是自己动手翻译。

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得心应手,翻译能力有所提高。

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但自己能译的东西是有限的,从这种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也是有限的。

因此,还需要借助于间接的实践。

所谓间接的实践,就是研究别人的译文。

比如,一篇文章在手,准备翻译,这时先找一些有关的资料或同类文章的译文看一看,在词语和风格方面定会有所借鉴。

常作翻译的人都会这样做。

别人的译文是别人直接实践的产物,你看了别人的译文,就是从事间接实践。

从总结经验的角度来看,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具有同等的价值。

因此,有空的时候,找一些译文来,尤其是好的译文,加以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只看别人怎样翻译,自己并不动手译,是不行的。

我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编过一套翻译教程,有些学校办了辅导班。

有一次,一位老师告诉我,他的学生只看我的书,并不作练习。

我听了大为惊讶,连忙写了一片短文,登在《英语学习》杂志上。

我说,学翻译犹如学游泳。

只在岸边看别人游,或只听教练讲解,是学不会的。

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庄绎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2005年3月18日于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