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树木课程教案

1

观赏树木课程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观赏树木》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和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园林养护管理等园林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园林用途、栽培要点等理论和实践知识。其中,掌握各种园林树木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重大作用,是本课程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观赏树木》是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授观赏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城市园林树种选择及观赏树木配植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植物群落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基本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规划、配植应用等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作贡献。三、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五、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观赏树木》.潘文明.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 (二)推荐参考书目《园林树木学》.卓丽环,陈龙清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 《园林树木学》.陈有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中国树木志》.郑万钧.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目录

绪论................................................................................................................................................. ...... 2 第1章观赏树木的分类....................................................................................................................... 4 第2章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 ............................................................................................................... 9 第3章观赏树木的习性..................................................................................................................... 19 第4章观赏树木的分布..................................................................................................................... 27 第5章观赏树木的园林应用............................................................................................................. 39 第6章观赏树木的配置..................................................................................................................... 42 第6章针叶观赏类.............................................................................................................................

52 第7章阔叶观赏类............................................................................................................................. 52 第8章观赏竹类 .................................................................................................................................

53 第9章棕榈类观赏树木..................................................................................................................... 53 第10章蔓木观赏植物的类型.. (53)

2

3

4

5

观赏树木课程教案

1 观赏树木课程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观赏树木》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和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园林养护管理等园林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园林用途、栽培要点等理论和实践知识。其中,掌握各种园林树木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重大作用,是本课程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观赏树木》是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授观赏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城市园林树种选择及观赏树木配植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植物群落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基本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规划、配植应用等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作贡献。三、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五、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观赏树木》.潘文明.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 (二)推荐参考书目《园林树木学》.卓丽环,陈龙清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 《园林树木学》.陈有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中国树木志》.郑万钧.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目录 绪论................................................................................................................................................. ...... 2 第1章观赏树木的分类....................................................................................................................... 4 第2章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 ............................................................................................................... 9 第3章观赏树木的习性..................................................................................................................... 19 第4章观赏树木的分布..................................................................................................................... 27 第5章观赏树木的园林应用............................................................................................................. 39 第6章观赏树木的配置..................................................................................................................... 42 第6章针叶观赏类.............................................................................................................................

园林树木学教案

园林树木学教案gardening trees science 课程编号:02009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开课学期:4或6 学分:2.5 教案撰写人:刘慧民 开课专业:园林 内容简介 1d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其分类、形态、生态、种质资源繁殖与栽培、园林配植与应用的专业骨干课。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绿地规划设计等理论、园林苗圃、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园林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园林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了众多的学科领域,将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作为其理论基础,因此,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独特的边缘学科。通过学习本门专业课,可为观赏植物的造景与配植、园林绿化与美化彩化奠定基础,本课程既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应用科学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以形态识别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树木的形态与生态造景功能,以完成树种选择与搭配的任务,创造优美合理的园林植物景观,为园林综合设计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园林树木的应用分类、群落理论、树种规划、常见种类的造景功能、群落设计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树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参观实习的教学机会,识别常见园林树木,掌握其绿化功能,能熟练运用所学树种,创造园林植物景观。 四、改革思路与说明: 增加南方园林中的著名绿化树种,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扩展学生毕业去向。 (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园林树木学陈有民林业出版社 2.黑龙江树木志周以良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3.植物造景苏雪痕林业出版社 4.观赏花木栽培任步钧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5.园林树木学卓丽环中国农业出版社 6.东北地区观赏树木图谱辽宁科技出版社 2d

园林植物分类基础教案

教案1(2学时):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定义和作用,了解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 要求:教师要通过介绍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进而使学生明确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a. 园林树木的作用; b. 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 教 学进 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手段 第一节植物与园林植物45讲授、多媒体 一、植物的概念 5 二、植物分类学简史 5 二、园林植物的概念 5 三、园林植物的作用 3.1. 美学作用10 3.2. 生态作用10 3.3. 经济作用10 第二节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45讲授、多媒体 一、种类繁多15 二、特有、珍惜植物多10 三、类型丰富 5 四、品质优良、特色突出 5 五、中国园林植物对世界的贡献10 思考思考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对园林建设的意义

教案2(8学时): 第二章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园林树木学基本的形态学术语,并了解园林树木具重要分类学价值的形态结构特征。 要求:结合实际,利用校园树木向学生展示园林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生殖 器官的的形态特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形态学术语,以期在今后的生活 实践中加以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a. 营养器官形态学术语;b. 生殖器官形态学术语 教 学进 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手段 第一节植物的细胞和组织45讲授、多媒体 一、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20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25 第二节植物的营养器官135 一、植物的根45讲授、多媒体 1.1 根的结构25 1.2. 根的功能 5 1.3 根的变态15 二、植物的茎45讲授、多媒体 2.1 茎的结构20 2.2 茎的功能 5 2.3 茎的变态20 三、植物的叶45讲授、多媒体 3.1. 叶的结构15 3.2. 叶的类型25 3.3. 叶的变态 5 第二节植物的生殖器官180

园林树木学(III)实验教案

园林树木学实验 教案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III)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园林景观设计 实验/总学时: 48 使用教材:园林树木学 开课单位:园林专业 授课教师:李明银 授课班级:园林12级3班 开课时间: 02.09.2012 实验方式:分班

实验项目表 实验一园林植物形态术语的识别、观察与描绘实验二园林树木学物候期观察 实验三、树木春态识别 实验四、园林树木识别特征调查 实验五、成都植物园树木识别特征调查 实验六、园林树木学检索表的编制 实验七、园林树木移植 实验八、绵阳公园(校园)园林树种的调查 实验九、园林树木应用与配置调查 实验十、园林树木群落配置与设计调查分析

实验一园林植物形态术语的识别、观察与描绘 一、目的 1、掌握校园园林植物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概念与类型变化; 2、学习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 3、用现场教学形式加强与理论教学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材料 香樟、天竺桂、悬铃木、榕树、腊梅、广玉兰、棕榈、紫薇、南天竹、紫藤、垂柳、雪松、园柏、刺柏、侧柏、柳杉、樱桃、樱花等的枝叶或花果。 三、观察内容 1、乔木、灌木、藤本,常绿、落叶; 2、直根系、须根系,定根、不定根; 3、总状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 4、单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单身复叶,叶序,脉序; 5、花及花序、花托、苞片; 6、单果(肉质果、干果)、聚合果、聚花果; 7、种子、种皮、胚、胚乳。 四、过程与步骤 1、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现场,边走边介绍,植物科属名称、形态特征、术语表达,进行现场教学、现场辅导; 2、学生边框边记录变提问。 五、作业安排 每一学生分一园林树种进行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 六、思考题 1、园林植物根、茎、叶、花、果、种子等类型变化

园林树木学在学教案

教案(首页)

教案填写说明: ①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要求表明教材或参考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②教学方法、手段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法。 ③教学进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 ④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来。 ⑤教后感是对本次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情况进行总结。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 1 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8月30日 1、教学内容(按章、节): ` 绪论 2、教学目的:了解园林树木学包含的范畴。掌握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事业的贡献。了解我国特有园林树木资源(科、属、种)。掌握我国在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主要参考资料: 《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 《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 2000~2010年:《林业研究》、《园艺学报》 5、教学进程: 绪论 一、基本概念 & 1.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学 3.木本植物 4.园林树木资源 二、园林树木在城市中的作用 1.美化功能 2.生态功能 3.经济功能 三、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1.资源的特点

2.世界园林之母的由来 3.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对世界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基本概念 [ 2.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3.如何理解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4.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给你留下什么思考 、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2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9月5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 绪论 | 2、教学目的: 掌握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园林植物在城市应用的前景与开发建议。 4、主要参考资料: 《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 《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 2000~2010年:《林业研究》、《园艺学报》、《中国园林》 5、教学进程: 绪论 : 四、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1.我国城市园林植物应用取得的成就

园林树木学重点资料

绪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树木:是一切木本植物的统称。 2.观赏植物:凡其根、茎、叶、花、果或个体、群体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 3.观赏树木:泛指一切可供观赏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木质藤本以及竹类。 4.乔木:是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株繁茂的木本植物,植株高大,分株在距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 5.灌木:树体矮小,主干低矮或无明显主干,分支点低的树木,通常高5米以下。 6.木质藤本: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利用不同附属物而生长的木本植物。 7.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8.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 (一)分类:树种的识别,树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地理分布(分布区):每一树种的个体或群体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一空间就是该树种的分布区 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 天然分布区栽培分布区 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三)生物学特性:研究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四)生态学特性:1、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植物必不可少的因素称植物生存条件。绿色植物的生存条件是指氧气、二氧化碳、光、热、水及无机盐六个因素。 2、生态因子——对植物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四类。 1)气候因子(温度、水、光、空气、风) A 按照热量因子不同: 热带树种:橡胶树、椰子 亚热带树种:杉木、马尾松、毛竹 温带树种:油松、刺槐 寒带亚寒带树种:落叶松、樟子松 B 按照光照因子不同 喜光树种(阳性树种):马尾松、合欢 耐阴树种(阴性树种):云杉、冷杉、铁杉 中性树种:榆树、朴树、七叶树 C 按照水分因子不同 耐旱树种:相思树、木麻黄、山槐、合欢 湿生树种:水松、落羽杉 耐湿树种:银杏、悬铃木、毛白杨 2)土壤因素 3)地形因素 4)生物因素

园林树木学与种植设计电子教案(上

《园林树木学与种植设计》(上) 绪论 第一节概述 植物景观是属于立体空间、时间空间和联想空间共同组成的五维空间的艺术范畴。 植物造景必须既讲科学性又讲艺术性。利用植物材料造景必须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特性,又要考虑植物与生境及其他植物的生态关系。 种植设计概念:也称植物造景、景观种植或植物配植,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改善。 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为园林树木学。 第二节园林植物的功能 园林植物有防护功能、建造功能和艺术功能。 一、防护功能: 调节气温 增加湿度 制造氧气 二、建造功能 1、营构主体 植物就像盖房子用的建筑材料一样,因而也有人称园林植物为植物材料。 2.创造空间 所谓空间感,是指由地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感应到的范围围合。

3、遮蔽败景 种植密林、高灌木或者高绿篱都可以遮蔽败景;还可以用绿篱遮蔽晚间汽车发出的眩光。 4、界限标志 三、艺术功能 (一)隐蔽园墙,拓展空间 (二)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三)装点山水,衬托建筑 (四)渲染色彩,突出季相 (五)散发芬芳,招蜂引蝶 第三节种植设计基本原则 一、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园林艺术需要 1、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以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2、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合适的生态条件 四、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 在树木配植上,应兼顾速生树与长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以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的搭配。 五、全面考虑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香、形的对比与和谐 第一章园林树木学概述

园林树木学在学教案

教案(首页) 教案填写说明:

①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要求表明教材或参考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②教学方法、手段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法。 ③教学进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 ④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来。 ⑤教后感是对本次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情况进行总结。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 1 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8月30日 1、教学内容(按章、节): 绪论 2、教学目的:了解园林树木学包含的范畴。掌握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事业的贡献。了解我国特有园林树木资源(科、属、种)。掌握我国在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主要参考资料: 《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 《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 2000~2010年:《林业研究》、《园艺学报》 5、教学进程: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学 3.木本植物 4.园林树木资源 二、园林树木在城市中的作用 1.美化功能 2.生态功能 3.经济功能 三、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1.资源的特点 2.世界园林之母的由来 3.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对世界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基本概念 2.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3.如何理解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4.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给你留下什么思考

园林树木学教案

园林树木学教案 gardening trees science 课程编号:02009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开课学期:4或6 学分:2.5 教案撰写人:慧民 开课专业:园林 .

容简介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其分类、形态、生态、种质资源繁殖与栽培、园林配植与应用的专业骨干课。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绿地规划设计等理论、园林苗圃、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园林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园林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了众多的学科领域,将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作为其理论基础,因此,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独特的边缘学科。通过学习本门专业课,可为观赏植物的造景与配植、园林绿化与美化彩化奠定基础,本课程既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应用科学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以形态识别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树木的形态与生态造景功能,以完成树种选择与搭配的任务,创造优美合理的园林植物景观,为园林综合设计打下基础。 二、主要容、重点及深度 园林树木的应用分类、群落理论、树种规划、常见种类的造景功能、群落设计为本课的重点容,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树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参观实习的教学机会,识别常见园林树木,掌握其绿化功能,能熟练运 用所学树种,创造园林植物景观。 四、改革思路与说明: 增加南方园林中的著名绿化树种,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扩展学生毕 业去向。 (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园林树木学有民林业 2.树木志周以良科技 3.植物造景雪痕林业 4.观赏花木栽培任步钧科技 5.园林树木学卓丽环中国农业 6.东北地区观赏树木图谱科技 .

园林树木学与种植设计电子教案下

《园林树木学与种植设计》(下) 第七章园路的植物种植 ?在新建园林中,园路约占总面积的12%—20%,它的作用与城市道路不同,既为交通,也为导游。 ?园路本身也是景观。 第一节园林主路的植物种植设计 ?园林主路的绿化特别要注意树种的选择,使之符合园路的功能要求(包括观赏功能);在配植上要特别考虑路景的要求。 ?园路旁的树种选择一般要求主干优美,树冠浓密,高低适度,起画框作用,如合欢、马尾松、白蜡、元宝枫、香樟、乌桕、无患子等。 一、同一树种或以同一树种为主的园路 ?这种配植方式容易形成一定的气氛,表现某种风格或体现某一季节的特色。 ?线路较长,可开辟透景线,也可分段配植不同的树种。 二、多个树种的园路 ?树种的多少,应根据园路的性质、地位及作用而定。 ?不长的路旁树种不宜超过三种,而且要有一个主树种。在较长的园路旁,可在不同的路段采用不同的树种。 第二节园林径路植物景观 径路是园林中最多,分布最普遍的一种园路。园林中的径路,更是一种线状游览的环境。 径路旁的植物种类不同,配置方法各异,因而产生许多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使径路极其丰富多彩。 一、山(坡)径 1、路旁树有一定的高度,以便有高耸之感(路宽与树高之比在1:6—1:10)。宜选用高大、挺拔的乔木,树下可用低矮的地被植物,少用灌木,以免降低

对比的“山林”效果。 2、道路有一定的郁闭度,光线暗,产生“如入山林”之感。周围树林有一定的厚度,有在“林中穿路”的氛围。 3、径旁树有一定的厚度,游人的视觉景观感觉浓郁隐透。 4、道路要有一定的坡度,加强“山”的感觉;若坡度不大,可降低路面,坡上种高树,创造山林效果。 5、道路要有一定的长度和曲度。 6、注意利用周围自然山林的气氛,园路的开辟要尽量结合自然山谷、溪流、岩石等。 二、林径 ?在平原的树林中设径称为林径。它不是在径旁栽树,而是在林中穿路。?径旁的树木多样,色彩丰富,有季相的变化,径路的弯曲短而频繁,则“曲径通幽”之意境更浓。 三、竹径 竹径的特色是四季常青,形美色翠,幽深宁静,表现出一种高雅、洒脱的气质。 1、竹林小径:最常见的一种竹径。一般比较短或直,荫浓、幽静,明暗对比强烈。 2、通幽曲径:特点是“曲”和“幽”。引发游人探幽访胜的心情。在这里,正确处理明暗和曲度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3、竹中求径:小径是在竹林中寻求的,而不是在明显的路径旁栽竹的。 四、花径 以花的形、色观赏为主的径路称为花径。 ?花中取道: ?冠下高在1.5米以上的花木,栽植的株距达到树冠相连。 ?低矮的成片的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花卉,构成了繁花似锦的浓郁的景观视野。 ?栽花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景物结合,取得“花径”效果。 五、叶径

园林树木学

园林专业《园林树木学》学习指南 1、什么是树木、观赏树木、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3、我国园林树木学资源有什么特点? 种类繁多、分布集中、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4、什么是“种”,亚种和变种有什么区别? 5、植物系统分类上常用的等级是什么?基本单位是什么? 6、为什么每一种植物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名称,即拉丁学名? 7、植物命名“双名法”有哪些具体规定? 8、简述哈钦松和恩格勒系统的特点。 9、园林树木按树木的观赏特征可以分为哪六类? 形木类、叶木类、花木类、果木类、干枝类、根本类。 10、园林树木按树木在园林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独赏树类、遮荫树类、行道树类、防护树类、林丛、花木、藤木、植篱及绿雕塑、地被植物类、屋基种植、桩景、室内绿化装饰。 11、什么是垂直绿化?攀缘植物分为哪三大类? 12、庭荫树选择应具备哪些条件? 13、以为行人和车辆提供遮荫纳凉为目的的行道树选择应具备哪些条件? 14、防湿树种应用在什么场所?选择应具备什么条件? 15、园林树木按树木的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16、园林树木有哪三大作用? 17、园林树木在改善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18、园林树木在保护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19、园林树木的美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两三个方面? 20、园林树木配植应坚持哪些原则? 21、园林树木配植的形式主要有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22、园林树木配植按照平面关系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类型? 23、园林树木配植按照所形成的园林景观又分为哪些具体形式? 24、什么是城市园林树种规划? 25、为什么在园林树种规划时要注重乡土树种的选择? 26、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选择时应注意什么? 27、树种规划应坚持哪些原则? 28、城市园林树种调查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 29、解释各类果实的概念,如浆果、核果、聚花果等。 30、什么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1、解释裸子植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套被、大孢子叶、球果、种鳞等。 32、拉丁文中有几个单母音(元音)?几个双母音?几个双子音(辅音)?分别是哪些? 33、给拉丁单词划分音节有哪些原则? 34、熟记下列树种拉丁学名并谈谈它们的观赏价值及在园林中的用途。 苏铁、银杏、南洋杉、日本冷杉、金钱松、雪松、日本五针松、白皮松、马尾松、黄山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杉木、柳杉、池杉、落羽杉、水杉、侧柏、日本花柏、柏木、圆柏、刺柏、罗汉松、香榧。 35、区别下列树种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计教学设计(教案)

四川旅游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教案)选手姓名:李劲廷 推荐单位:乡村建设与规划系 课程名称:园林规划设计 授课内容:园林布局形式 授课对象:乡专13级01 授课时间:40分钟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园林规划设计 英文: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教学对象】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专科 【课程简介】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既要求有科学设计的精神,又要有艺术创新的想象力,还要有精湛的技艺。通过《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设计的理念和基本方法,熟练运用设计的方法对城市各类绿地类型进行综合设计,培养学生表达园林规划设计意图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设计基础理论、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测量学、园林建筑、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基础知识。 【选用教材】 赵彦杰[M].园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13

二、单元教学任务 在40分钟内讲授第十三章“居住区公共绿地设计”,具体如下:第十三章居住区公共绿地设计 一、居住区公园 二、居住小区中心游园 三、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三、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1.了解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2.不同类型的居住区绿地的特征及区别。 3.不同类型的居住区绿地的主要规划设计内容。 【能力层面】 1.能应用地形条件、原有绿化基础进行选址和布置。 2.能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实践。 【认知层面】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居住区绿地的分类。 2.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针对不同类型居住区绿地确定其主要规划设计内容。 四、教学方法 在本节段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图表式教学法等三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1.注意课堂提问。在引入新概念和重难点讲解时,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注重课堂互动。对于重点难问题,积极营造分享和探讨的氛围,实现师生、

园林树木学心得体会.doc

园林树木学心得体会 篇一:树木学实习心得体会 园林树木学实习报告 ——华南、白云篇 一、实习心得 除了之前去的越秀公园、珠江公园,这次学校又特意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实习时间,先后 去了华南植物园、白云山、钟落潭农科所。这次实习不但是对之前知识的巩固加深,还让我 们认识了更多园林物种。不仅仅是植物的特征外貌、它们的经济用途,还有它们对环境的要 求,此外,我们还收获了快乐。亲身于大自然中,绿意盎然,甚为惬意。当然,身心得到舒 展还是其次的,重要的还是学到了什么。行程第一站是华南植物园。据刘念老师介绍,中国三大植物园是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 园和西双版纳植物园。当前植物园的功能包括,科学研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保教育、 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珍惜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引进并推广应用新的植 物资源、种质保存等。不得不说,华南植物温室令我们开了眼界,沙漠馆、热带温室馆、水 生植物馆还有奇异植物馆,令我们不禁大呼植物品种之繁盛,造型各

异、花色繁多。馆外也 有很多园林常见的植物,而且山石配置与园路造景都很好,另外老师还特地着重地提醒我们 也应该关注水岸植物的配置,由此引发我思考,因为今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返璞归真,而水 很能予人亲切感,那么水岸和水植植物的配置就很有价值了。书上提过:在园林规划建设中, 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 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线条构 图的造景效果。同时还可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水石榕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留意下可以发现水边植物配植一般不会等距 种植及整形式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应用水边乔木时,若有探向水面的枝、干,或者树作 似倒未倒状,很能增加水面层次亦富有野趣。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可配置不同 植物做到与水相映成趣,比如土岸可断断续续间植地锦来遮丑,而混凝土岸则可种垂柳掩映。 园内的湖边驳岸种植有千屈菜、纸莎草、旱伞草、水烛(香蒲,香蒲科)、梭鱼草、水竹芋(再 力花),老师介绍莎草科和千屈菜科植物可考虑水岸种植。其中湖内种有睡莲、王莲,甚是好

园林树木学 学习指南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园林树木有较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并能熟练的在园林中科学艺术地应用这些树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时数为36,实验时数为28,实习1周。 学好本课程的建议如下: 1、园林树种形态和习性方面:多描述不同树种的形态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干、刺毛等,其中重点是花和果,在属下的植物类群中叶形是重点,而且生长期最长的植物的叶片;善于总结植物的各种形态特征,例如叶对生的植物、有乳液的植物、复叶植物、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有刺毛的植物、藤本植物、各个季节的开花植物、喜酸性土壤的植物、耐干旱瘠薄的植物等;经常比较中文名相似的树种或者叶形相似的不同种类等,例如三角枫和枫香、国槐和刺槐、悬铃木和梧桐、樱花和樱桃等,从而能够举一反三,逐步扩充识别的植物种类数量;掌握好一项基本技能——利用工具书独立鉴定树种,要利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中国树木志》、《中国高等植物》、《湖北植物志》等参考书来鉴定自己所采集的树种;经常浏览植物分类相关的网站和论坛,加入一些园林树木相关的QQ群,利用好网络资源提高识别水平。 2、园林树木观赏特性方面:由于本课程的学习受到时空的限制,所以要多观察不同时期各种树种的变化情况,并

利用差旅机会观察不同地域同属或同种植物的变化;善于勾画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树形图,树形图能增强学习者对某一物种的直观感受,可以实质的了解树高、树形、枝下高、冠幅、分枝角度和方向、叶形等形态特征。 3、园林树木的文化培养方面:多读一些古典园林方面的书籍、诗歌、散文或歌曲,并交流读后感,例如在古典园林中很多对联和题词等与园林中种植的园林树木有关系,在阅读这些文化素材的时候,勤于思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或者参观不同类型的绿地公园,写出观后感等。 4、园林树木的空间培养方面:多测量各种树木,学习应用简单的目测和准确的实测来掌握重要树种的空间特征,并绘制配植图等。 5、对容易忘记不熟悉的树种: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多观察树种的各种形态、感受树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空间中的美,反复认识和重新认识。最好能够准备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将不熟悉,或不认识,或易忘记的树种的主要特征,在笔记本上简单勾画出来,平时多翻阅,日积月累之后机会牢记这些树种,并能举一反三。 6、实验课时,在室内时,学生应多观察新鲜标本,通过学生鉴定——教师指正——学生观察——教师总结的方式逐步掌握标本形态的识别要点,同时对于校园没有的树种,要勤于翻阅蜡叶标本,浸泡标本,这样可以增强对同属不同种的植物了解;在室外教学时,应从整体上去把握树木的外貌, 通过从远到近的方式了解树木的形、色、质及空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教案设计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绪论 ☆教学题目:绪论 ☆教学重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难点: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教学过程:精讲——提问——讨论——小结 一、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的定义 (一)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的意义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指根据园林设计所选定的树种,由苗木出圃(或起苗)开始,经过运输定植到栽植地,通过以后的生长发育到树木衰老、更新、死亡,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园林树木的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各种灾害的防治及树体保护等。 (二)园林树木养护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 1、树木具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2、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3、树木具有生产功能 二、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发展的概况 (一)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简史 《诗经》(风·东门之枌纪)中有“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的记载。这说明,早在殷周时代,就在村旁宅院为了遮荫纳凉而种树,并在其下欢乐歌舞。

明代《种树书》中载有“种树无时,惟勿使树知”,“凡栽树,不要伤根须,阔掘勿去土,恐伤根。仍多以木扶之,恐风摇动其颠,则根摇,虽尺许之木亦不活;根不摇,虽大可活,更茎上无使枝叶繁,则不招风”。说明树木栽植时期的选择,挖掘要求和栽后支撑的重要性。 (二)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发展的近况 20世纪50年代,在绿化展览馆和中友好大厦,采用了大树布置园林。 1954年后,在扩建花港观鱼、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和玉泉等著名风景点时,移栽的20-50年生的天竺桂、七叶树、香樟、银杏、马尾松、雪松、紫薇、广玉兰等。 三、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一)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 (二)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学习目的 1、了解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在园林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性、决定性作用。 2、掌握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和国外施工养护水平及其每个环节的理论与技术。 3、初步具备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实际操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的学习方法 多看;多做;多问;多记。

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 (绪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树木 2、园林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现代园林包括庭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3、园林树木与观赏树木 园林树木--适于在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和藤木。 观赏树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花、果、叶、枝或树形美丽。 园林树木绝大多数为观赏树木,但也包括虽不以美见长,但在城市与矿区绿化,及风景区建设中能起卫生防护和改善环境作用的树种。 4、园林树木学 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树木为对象,研究其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园林配植与应用的一门学科。 5、古树名木 古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 名木--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有的以姿态奇特而闻名,如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卧龙松”;有的以历史事件而闻名,如北京是景山公园内原崇祯皇帝上吊的槐树。 二、树木在园林中的主要作用 1、建造功能(空间围合) 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垂直空间、覆盖空间、封闭空间 2、环境功能(生态作用) 调节大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 吸收、净化有毒气体、阻挡粉尘;

涵养水源、防风固土; 改善小气候; 3、观赏功能(美化作用) 观花 观果 观叶 观干 观姿 三、我国园林树木资源资源的特点 1. 种类繁多 2. 分布集中 3. 丰富多彩 4. 特点突出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与人为分类系统 自然的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 ) 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方法。 反映植物的自然历史发展规律。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 (1)恩格勒系统(A. Engler)德国,1892年 1)认为单子叶植物原始,双子叶植物进化; 2)离瓣花原始,合瓣花进化; 3)认为离瓣花中,由无被(柔荑花序)——单被——双被逐渐进化; 4)由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逐步进化; 5)目与科的范围较大 (2)哈钦松系统(J.Hutchinson)英国,1925、1934年 1)认为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双子叶原始; 2)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并认为乔木为原始性状,草本为进化性状; 3)两性花原始,单性花进化;雄蕊离生原始,合生进化; 4)单叶原始,复叶进化;互生原始,对生进化; 5)目和科的范围较小。 (3)塔赫他间系统(A.Takhtajan)前苏联,1954年 ◆在分类等级上增设“超目”一级分类单元; ◆将原毛茛科的芍药属独立成芍药科; (4)克朗奎斯特系统(A.Cronquist),美国,1968年 ◆把被子植物门分成木兰纲和百合纲;

最新园林树木学在学教案

1 教案(首页) 2 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 1、2周至第5~12 3 周

教案填写说明: 4 ①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要求表明教材或参考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版5 时间。 6 ②教学方法、手段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7 法。 8 ③教学进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9 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 10 ④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来。 11

12 ⑤教后感是对本次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反馈 13 的信息情况进行总结。 14 教案(课时备课) 15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 1 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8 16 月30日 17 1、教学内容(按章、节): 18 绪论 19 2、教学目的:了解园林树木学包含的范畴。掌握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其20 对世界园林事业的贡献。了解我国特有园林树木资源(科、属、种)。掌握我国在21 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 22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其对世界23 的影响。 24 4、主要参考资料: 25 《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年 26 《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 27 2000~2010年:《林业研究》、《园艺学报》 28 5、教学进程: 29 绪论 30 一、基本概念 31 1.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学 3.木本植物 4.园林树木资源 32 二、园林树木在城市中的作用 33 1.美化功能 2.生态功能 3.经济功能 34 三、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树木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Ornament Tree Science Experiment 一、实验课程课号:02610024z 适用专业:园林、草坪管理、风景园林 理论课程总学时:48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4项(验证实验 4 个;综合实验0 个;设计实验0 个;创新性实验0 个) 应开实验学期:4 二、实验课程简介 在学习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基础上,专业学生在园林树木学实验课程中,通过对北方园林中常见应用的园林树木的种类、树木的冬态形态特征、夏态形态特征的学习,掌握和了解可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种类、树木的典型形态特征,能够准确对园林树木进行识别。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讲解北方园林中常见应用的园林树木形态特征的器官着生方式、冬芽的特征、枝条的特征、叶片的特征、花器官的特征与花序类型、果实的类型与特征,常见应用的园林树木的形态与生态造景功能,深化学生对园林树木应用的掌握与了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园林树木学卓丽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植物造景苏雪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现代植物景观及营造赵世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彩色叶植物臧德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街道环境景观设计刘滨谊中国科技出版社2001 五、考核办法 以出勤率作为考核的一项指标。 以识别树木作为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 以实验报告作为考核的一项指标。 大纲主撰人:刘慧民 (一)园林树木冬态特征的识别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8 每组人数:30 首开日期:1996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树木冬态识别的依据与方法。 学习常见应用的园林树木的具体的冬态特征。 为物候期观察和园林绿化施工奠定基础。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掌握园林树木冬态识别方法和树木冬态特征。 掌握常见应用的园林树木的具体的冬态特征。 5.实验操作要点 在了解和掌握树木冬态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具体识别每种园林树木的冬态特征,重点识别树木的典型冬态特征。 6.注意事项 保护实验标本的完好性。 实验范围很大,注意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二)园林树木夏态特征的识别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8 每组人数:30 首开日期:1996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树木夏态识别的依据与方法。 学习常见应用的园林树木的具体的夏态特征。 为物候期观察和园林绿化施工奠定基础。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掌握园林树木夏态识别方法和树木夏态特征。 掌握常见应用的园林树木的具体的夏态特征。 5.实验操作要点 在了解和掌握树木夏态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具体识别每种园林树木的夏态特征,重点识别树木的典型夏态特征。 6.注意事项 保护实验标本的完好性。 实验范围很大,注意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病虫害防治教案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案 总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14 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执笔者:徐迎碧所在系部生态学系 编制时间:2017.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案 1.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2.学时学分:54 3.先修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 4.指定教材: 李本鑫、张清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工业出版社 5.教学参考书(应有3本以上) 佘德松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宋瑞清董爱荣主编《城市绿地植物病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迟德富严善春主编《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杨子琦,曹华国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上海市园林学校主编.园林植物保护学(上、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教学方法 教师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 7.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8.考核方式 期终考试,平时作业,课堂参与,课堂表现。 9.学习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讲为主, 但要求记全课堂笔记,课下应阅读指定教材与参考文献材料,低年级学生应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尽快进入角色;课后一定要预习教材,认真复习消化,补充完善笔记;一般教师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课外复习时间的比例应为1 :3(国外的比例通常是1:4)。 10.辅导答疑:期终考试时集中辅导,集中辅导时学生不得缺席。 11.本课程的其它要求 上课时应关掉所有通讯工具;上课时不得讲话,不得低声耳语,不得迟到早退;指定5位以上同学为本课程的课代表;上课时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发言、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重视当堂测试、课程论文、课下作业、案例分析、调研报告、课堂论文、市场调查、课程评论等方面的比率作用,并使这些指标占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较大比率(可以占到40%~70%),彻底改变只靠一个期终考试才决定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状态,这也可以使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的学业上,而不是只到期终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才临时花时间、才下功夫来复习迎考,而平时则不花功夫与时间学习。 绪论 1.本章教学时间:2学时 2.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园林植物病虫害特征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3.本章教学重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 4.本章教学难点: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 5.本章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多媒体教学 6.本章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结合实例讲述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7.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8.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学习本课程的任务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