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艺术品研究

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艺术品研究

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艺术品研究中国自古就有着灿烂的文化,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艺术品。

这些文化和艺术品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念,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艺术品研究一直是许多学者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主题。

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物质制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食品、衣服、住宅、交通工具、家具等方面。

这些物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条件、生活水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食品是古代中国物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的食品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营养和口感,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

例如,南方的米饭和北方的面食,鲁菜和川菜等等。

研究古代中国的食品文化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有助于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等方面。

衣服是古代中国物质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古代的服饰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例如汉服、唐装等等都是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

通过研究古代中国的服饰,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习惯等方面。

同时,服饰也与社会地位、政治制度等方面有关,研究古代中国的服饰也有助于了解中华文明的演变。

住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古代中国物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住宅类型繁多,例如宫殿、府第、园林等等。

这些住宅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建造文化等方面。

二、艺术品艺术品是古代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陶瓷以及漆器等方面。

这些艺术品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工艺水平、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绘画是古代中国艺术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等,皆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和表达。

一、历史文化遗产1.1 中国古代建筑遗产中国古代建筑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明成就。

长城、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古代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成为文人墨客传颂的对象。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不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传统绘画艺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融入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通过画家笔下的一幅幅作品传递着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2.1 传统手工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涵盖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剪纸、银饰、民间木雕等。

这些手工艺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工艺传承的结晶,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这些手工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

2.2 传统舞蹈音乐中国古代的传统舞蹈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舞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剧、豫剧、二人转等传统戏曲,以及广场舞、太极拳等民间舞蹈,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2.3 传统节日与民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节日,以及各地的传统民俗活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结: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

手工纸文化一手工纸文化话题以手工方式抄造而成的纸。

手工纸这一名词是在19世纪发明了造纸机,大量纸张使用机械化造纸机生产以后,为了区别采用不同方法生产出来的纸张才出现的。

传统手工纸和现代手工纸的概念也略有区别。

传统手工纸基本上不使用动力机械。

而现代对凡是采用竹帘或框架滤网等简单工具,以手工操作抄制而得的纸,都可以称为手工纸,而不管在其他工序中是否曾使用过动力机械处理。

然而就在这百年中,手工纸在悄无声息中大举溃败一一由于原料限制、天然漂白和手工抄造等原因,手工纸生产的缓慢和有限的产量一如过往。

而机械造纸速度却迅猛发展,每分钟已可达千米以上,它们海量、廉价而标准,在这样的浪潮面前,中国手工纸迅速沦为孤岛,并带来了一组鲜明的数量对比一一如今我国每年纸生产总量中99%以上是机制纸,只有不足1%是手工纸,且还在不断缩减中。

二知识链接a:工业区位条件分析b:区域地理条件分析c:区域地理环境分析三考情分析a: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地理事物能力b: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c:能够用简介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的能力F 列有利于促进我国手工纸制作工艺传承的措施是(A •压缩机制纸的产量 C .普及专业人才培养【答案】1 . D 2 . B 3 . D【解析】第1题,手工纸制作需要精选优质植物纤维,需要当地植物纤维充足,以便 就地取材,D 正确;我国的手工纸产地主要分布在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地区,多为山区, A 错;在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却是手工纸的主要产地,故对光照的要求并不是十分高, B 错;手工纸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主要是传统的技艺传承,对劳动力素质并不是特 别高,C 错。

选D 正确。

第2题,历史上手工纸生产的四 高考预测我国手工纸制作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宣纸(安徽泾县)、桑皮纸(安徽岳西和潜山、 新疆和田)、狼毒纸(藏南、川西德格)、东巴纸(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构皮纸 (贵州贞丰、丹寨)、竹纸(四川夹江、福建连城和长汀)等,在不同时期都曾经鼎 盛辉煌过。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中国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面将会按照列表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

它以唱、念、做、打、舞为基本表演形式,通过音乐、唱腔、动作、道具、服装等综合手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2.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被誉为“华夏第一琴”。

古琴艺术以其深厚的音乐底蕴和独特的表演技巧而备受推崇。

弹琴者通过琴音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3. 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剪纸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形成精美的纸艺作品。

剪纸作品以其精巧的手工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闻名于世。

4. 四川川剧川剧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剧种之一,起源于四川地区。

川剧以唱腔独特、表演形式多样和剧情生动为特点,是四川地区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5.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特定的颜色和图案来标识角色的性格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6. 昆曲昆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以华丽的唱腔、精妙的表演和讲究的化妆服饰而闻名。

昆曲的表演形式独特,以演员的嗓音和肢体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

7.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将泡茶、品茶和欣赏茶艺表演相结合。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艺表演以其细腻的动作和美妙的茶汤味道而闻名。

8. 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中国民间传统技艺包括很多方面,如刺绣、编织、漆器制作、纸艺、木雕等。

这些技艺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广受赞誉。

9. 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医学体系,包括中药学、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致力于维护和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强调身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

10. 广东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以其丰富的音乐、精彩的唱腔和抒情的表演而闻名。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具有文化价值的实
物遗存,包括建筑、工艺品、器物、书画、文献等多种形式。

这些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还反映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思想文化等方面。

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其中代表性较高的有: 1. 长城: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2. 故宫: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建筑群严谨庄重,风格独特,保存完好。

3. 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的陪葬品,规模宏大,造型逼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杰作之一。

4. 紫禁城:又称皇城、宫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5.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之一,建于唐代,保存至今。

6. 马踏飞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是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作品,保存至今。

以上只是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每一个遗产都拥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对于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30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2、古琴艺术入选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1月7日在其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当选理由: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肠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榜上有名。

当选理由:“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4、蒙古长调入选时间: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榜上有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民间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而备受瞩目。

这些工艺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精神,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演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传统民间工艺为例,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

一、中国古代工艺——景泰蓝景泰蓝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一个瑰宝,它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景泰蓝是一种以铜为胎体,经过多道制作工序、采用特殊工艺的传统工艺品。

它的制作过程包括铸铜胎、描图、填彩、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工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终制成的景泰蓝作品,色彩鲜丽、纹饰精细,富有艺术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刺绣中国刺绣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之一,其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刺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风格独特的刺绣技艺。

不同地域的刺绣工艺各具特色,如苏绣、蜀绣、粤绣等。

刺绣工艺的精湛之处在于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以及逼真的表现力,让人赏心悦目。

三、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陶瓷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工艺源远流长,技法独特。

无论是青花瓷、汝窑、官窑还是越窑,都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陶瓷的制作需要经历成型、放料、上釉、烧制等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匠们的精细操作和不懈努力。

最终制成的陶瓷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高雅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四、中国传统木雕工艺木雕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的代表之一,其技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中国的木雕工艺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艺风格。

无论是雕刻工具的选择、木材的挑选还是雕刻技法的运用,都需要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中国的木雕作品以其逼真的形象、精妙的构思和细腻的雕刻,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70件珍贵古文物,凝聚中华智慧,展现独特魅力

中国70件珍贵古文物,凝聚中华智慧,展现独特魅力

中国70件珍贵古文物,凝聚中华智慧,展现独特魅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文物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下面为大家介绍的70件中国极其珍贵的古文物,每一件都是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价值连城。

1、红山文化玉龙红山文化玉龙玉器一直是中华民族向往的宝物,玉器的使用历史非常久远,最远可追溯到史前时期。

而这件红山玉器就是史前文明“红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文物,可以说在距今5000多前有这么一件如此精美的龙形文物确实非常逆天。

2、镬鼎镬鼎这是是一件超大型的古代青铜器文物,可以说是一件国宝,是春秋时期最为大型的青铜鼎。

藏于山西博物院的这件国宝不仅大型,还非常精美。

上面的纹饰可以说我国考古以来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出土自太原南郊金胜村的晋国赵卿墓。

3、战国水晶杯战国水晶杯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战国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

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4、春秋莲鹤方壶春秋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自李家楼郑公大墓,共出土两件,分别藏于河南与北京。

这件文物被海内外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器物外表刻满了蜿蜒的蟠螭纹,四角各饰一条经翼寻缘的虺龙,器座为两张口吐舌的巨虬,支托着沉重的器。

5、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整个象牙杯,通体饰满饕餮纹以及兽面纹。

这与商代象牙器皿纹饰多模仿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点相符。

杯身图案结构清晰,统一中又有变化。

上下两边口为素地宽边。

中间则由绿松石的条带分为四段,每段分别刻有饕餮纹和夔纹等纹饰,绿松石镶嵌于饕餮和夔的眼、眉、鼻等位置。

其中有一大三角纹刻于杯身,也以绿松石镶嵌,使纹饰更加醒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
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生产既是精神世界的源头,又是精神文明的参与者,由此形成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

直到封建社会中期,在古代物质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中国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川菜、汾酒、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就是最为显著的代表。

这些物质文化也被称为文物,它们受到了重点的保护,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物质文化是相当重视的。

而对于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年轻人来说,熟悉古代物质文化将会对一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也对于传承华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文物特征
华夏文明起于商周,商周文明也被称为青铜器文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

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

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一说为“司母戊”)三字。

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

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二、文物价值
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

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

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

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

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

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

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

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

三、文物作用
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有关青铜器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中的记载,认为在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三个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

以及根据铭文可知,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

四、鼎所代表的商周文化
鼎首先是炊具,是古代烹饪食物的重要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同时,鼎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后母戊大方鼎正是作为一件礼器当作祭祀用的。

鼎的存在还代表着一个王朝统治的合法性,鼎,是国之重器,是权力的象征。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因此,铸鼎对一个国家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铸鼎就是定名分,名分一定,天下安宁,就是成“礼”。

礼,在商周时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共同构成了商周时期完整稳定的政体,保障着商周,特别是周朝八百年的稳固统治。

礼制,不可僭越,一旦对鼎有非“礼”行为,就是怀疑中央政府的统治,有反叛谋逆之心。

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典故即是从此而来。

孔子倡导“礼”治,就是要用文明的而非残暴的统治方法,即仁政来使天下安稳,不再生乱。

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给社会树立稳定的秩序,以最低的代价和成本运行庞大的国家机器。

五、结语
如今,中国社会中的思想、价值、文化现象一片混乱,给人们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给社会安全,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我们期待的正是政府所代表的权威出现来稳定社会,稳定人心,产生一言九鼎的效果。

其实,现今社会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在博大精深历史文化中找到答案,这些以鼎为代表的古代历史物质文化是我们极大的精神财富和无穷的力量源泉。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利用。

以古鉴今,正是当下研究古代物质文化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要挖掘这些文物背后蕴涵的深层次意义,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和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