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计计算公式定稿版

合集下载

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1.尺寸链总公差计算式
总公差=设计尺寸+最大便宜-最小公差
其中,设计尺寸是产品设计的理论尺寸,最大便宜是指允许的最大超
出设计尺寸的尺寸偏差,最小公差是指允许的最小尺寸偏差。

2.累积公差计算式
累积公差=√(Σ(公差1^2+公差2^2+公差3^2+...+公差n^2))
其中,Σ表示总和,公差1、公差2、公差3...公差n是从设计到加
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公差。

3.公差分配计算式
公差分配=(设计尺寸-加工尺寸)/加工余量
其中,设计尺寸是产品设计的理论尺寸,加工尺寸是实际加工得到的
尺寸,加工余量是指设计尺寸与加工尺寸之间的差值。

4.合并公差计算式
合并公差=√(公差1^2+公差2^2)
其中,公差1和公差2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公差。

5.组合公差计算式
组合公差=(公差1^2+公差2^2+公差3^2+...+公差n^2)^0.5
其中,公差1、公差2、公差3...公差n是不同特征尺寸的尺寸公差。

除了这些基本公式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公式可供使用,如配合
公差的计算、紧配合公差的计算等。

需要注意的是,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产
品的设计要求、加工工艺的要求、材料的特性等多个因素。

公式只是工艺
尺寸链计算的一部分,实际使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

整经工艺计算公式

整经工艺计算公式

整经工艺计算公式一、引言整经工艺是纺织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它涉及到纺织品的整理、烧毛、漂白、染色等过程。

在整经工艺中,计算公式是非常关键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计算各种参数,以确保整经工艺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整经工艺计算公式。

二、烧毛工艺计算公式1. 烧毛时间计算公式烧毛时间 = 毛料长度 / 速度其中,毛料长度指的是待烧毛纱线的长度,速度指的是烧毛机的运转速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烧毛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2. 烧毛温度计算公式烧毛温度 = (纱线的熔点 + 烧毛机的温度升高值)/ 烧毛机的升温速度在烧毛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纱线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以便使纱线中的毛发烧尽。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烧毛机所需的温度升高值和升温速度,从而控制烧毛温度。

三、漂白工艺计算公式1. 漂白液配方计算公式漂白液的配方可以根据纺织品的需求进行调整,一般包括漂白剂、稀释剂、助剂等。

配方的计算公式如下:漂白液配方 = (所需漂白剂量 / 漂白剂浓度)+ (所需稀释剂量/ 稀释剂浓度)+ (所需助剂量 / 助剂浓度)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漂白液中各种成分的用量,从而调整漂白液的配方。

2. 漂白时间计算公式漂白时间 = 纺织品的长度 / 速度漂白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纺织品浸泡在漂白液中一段时间,以使其彻底漂白。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漂白过程中所需的时间,从而控制漂白过程的效率。

四、染色工艺计算公式1. 染料配方计算公式染料配方的计算公式根据染色的要求进行调整,一般包括染料的用量、助剂的用量等。

配方的计算公式如下:染料配方 = (染料用量 / 染料浓度)+ (助剂用量 / 助剂浓度)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染色过程中染料和助剂的用量,从而调整染色液的配方。

2. 染色时间计算公式染色时间 = 纺织品的长度 / 速度染色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纺织品浸泡在染色液中一段时间,以使其染色均匀。

注塑工艺计算公式

注塑工艺计算公式

注塑工艺计算公式注塑工艺计算是指在注塑加工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尺寸、材料性能等参数,计算出合适的注塑工艺参数,以保证注塑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注塑工艺计算涉及到诸多因素,包括模具设计、材料性能、工艺参数等。

下面以注塑工艺计算常用的几个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1.射出速度公式射出速度(mm/s)= 泵送速度(cm3/s)/ 斯托克斯容积(cm3)其中,泵送速度是注射机输出塑料的速度,单位为cm3/s;斯托克斯容积是注塑机射嘴的最大容积,单位为cm32.射嘴截面积公式射嘴截面积是指注塑机射嘴的截面面积,用来计算射出速度的公式如下:射嘴截面积(cm2)= 泵送速度(cm3/s)/ 射出速度(mm/s)3.成型周期公式成型周期是指从射出完塑料到取出成型品的整个过程所需时间。

成型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成型周期(s)=射出时间(s)+封闭时间(s)+冷却时间(s)+塑化时间(s)+压力保持时间(s)+模具开合时间(s)其中,射出时间是指塑料充填和压实的时间,通常按照注射机注射过程的90%计算;封闭时间是指模具封闭的时间,通常按照注射机封闭过程的80%计算;冷却时间是指冷却器让模具降温的时间,通常按照塑件壁厚的2倍计算;塑化时间是指塑料从固态到熔融的时间,通常按照注射机注塑机的空转时间计算;压力保持时间是指确定塑料充满模腔的时间,通常按照注射机注射过程的10%-20%计算;模具开合时间是指模腔开合的时间,通常按照注射机开模时间计算。

4.塑料收缩率公式塑料收缩率是指注塑成型后塑料零件与注射模腔的形状差。

常用的塑料收缩率公式如下:塑料收缩率(%)=(注射前尺寸-成型后尺寸)/注射前尺寸*100%其中,注射前尺寸是指塑料注射之前的尺寸,成型后尺寸是指注射成型后塑料零件的尺寸。

5.充填时间公式充填时间是指塑料充填到模腔所需的时间。

常用的充填时间公式如下:充填时间(s)= 模腔体积(cm3)/ 注塑机射入量(cm3/s)其中,模腔体积是指模腔的体积,注塑机射入量是指注塑机单位时间内射入模腔的塑料量。

工艺计算

工艺计算

3.坯布幅宽的确定
生产任务书中标明的是成品幅宽,要达到成品幅宽,必须准确确定出坯布 幅宽。
色织产品根据是否需要后整理加工的产品来确定坯布幅宽,如直贡呢、条 格布、被单布等,因此直接成品的坯布幅宽接近成品幅宽;通常坯布的幅宽比 成品幅宽大0. 6~1.5 cm,间接成品是指下机的坯布须经大整理加工的产品, 如青年布、牛津纺、中长花呢、府绸等,间接成品由坯布在后整理的加工过程 中受到拉伸作用,使成品沿经向发生伸长,纬向收缩,所以坯布幅宽比成品幅 宽增宽5~15 cm,坯布幅宽按下式计算:
经纱缩率(%)
经纱墨印长度 坯布墨印长度 经纱墨印长度
100%
纬纱缩率(%)
上机穿筘幅 坯布标准幅宽 上机穿筘幅
100%
第二种是根据织物样品的长度和织物中纱线伸直后的长度计算,计算公式 如下(此公式的计算值由于测量误差较大,故不甚正确):
经纱缩率(%)
经纱长度 织物的经向长度 经纱长度
当计算所公得制的筘筘号号筘不数是/整10数cm, 应上当机全 进筘幅行幅筘修(数正c,m)选1用0最接近的标准筘号。
目前色织中常用的筘号为34~105(英制)之间,在采用标准筘号时,需修改 筘幅或纬纱缩率,筘幅的修正一般在6mm以内。
也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当经密在50~100根/吋内,则按下式进行计算:
考虑到有些品种会出现空筘或花筘穿法等情况,要计算平均每筘穿入 数,一般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可用下式给予计算。
平均每筘穿入数

一花经纱数 一花经纱占用筘齿数
(2)边纱根数
边纱根数及穿筘的确定,以保证织造和整理加工能顺利进行及布边整齐为 原则。色织物的布边宽度,一般每边取0.5~1cm,边纱根数在40~80根之间, 常取48根。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介绍如下:
1.模具尺寸计算公式
•模具长度L = 零件长度+ 拉料量+ 压头高度+ 开料量+ 模板厚度
•模具宽度W = 零件宽度 + 拉料量 + 压头宽度 + 开料量 + 2 x 壁厚
•模具高度H = 零件高度 + 拉料量 + 压头高度 + 开料量 + 2 x 壁厚
2.模具压力计算公式
•模具最大压力Fmax = (K x A x S x T) + (K x B x S x T) 其中,K为系数,A为零件的侧面积,B为零件的底面积,S为
材料抗拉强度,T为材料的厚度。

3.模具材料选择公式
•模具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模具的使用寿命、成本、加工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模具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
良好的热导性和耐磨性等特点。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合
金钢、硬质合金等。

4.模具加工工艺公式
•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计算,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力等。

这些参数的计算公式与加工工艺有关,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模具设计公式,但具体情况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选择和调整。

在实际模具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模具的结构、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生产批量等。

工艺能力计算方法

工艺能力计算方法

工艺能力计算方法
常用的工艺能力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规模系数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根据生产产量计算出相应的规模
系数,以衡量一个工艺的能力。

规模系数的计算公式为:K=(x-1)/x,其
中x为产出的平均值。

2、折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因果关系图的原理,通过折算相关
关系,将一个工艺能力标准转化成另一个能力指标。

折算公式为:K=X/Y,其中X表示折算指标,Y表示原始指标。

3、秩序比法:这种方法是以抽样数据为基础,根据秩序比计算出比
较统计量,从而反映出一个工艺的能力水平。

秩序比公式为:K=X/Y,其
中X表示抽样次数,Y表示抽样数据中的最小值。

4、仿真法:这种方法是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分析影响一个工艺的
各种数据,以便计算出其中一工艺的能力。

仿真法中,计算公式主要是计
算其中一数据在各个参数变化时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相应的能力指标。

以上是常用的工艺能力计算方法,上述方法均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工艺
的能力。

(完整版)纺织工艺计算

(完整版)纺织工艺计算

工艺计算方法经用量=总经根数*(1+织缩率)*(1+捻缩率)*(1-浆伸率)*(1+其它工艺缩率)*D数/9000*(1+回丝率)纬用量=坯布纬密*钢筘外幅*(1+捻缩率)*(1+其它工艺缩率)*D数/9000*(1+回丝率)成品的平方米克重(g/m2)={净用量*(1+染缩)+纬净用量*(1+纬向缩率)}*(1-缄量)/成品外幅织缩率=坯布纬密*基本组织系数*(1+经纬原料不等差率+绉线增加率)=成品纬密/1+练染用坯率各类喷水产品的用坯率(经缩)纯锦纶丝织物 5.7% 纯涤纶丝织物8.5%锦涤交织物7.9% 锦棉交织物7.5%涤纶与涤棉混纺纱织物8.6% 涤纶与粘胶混纺纱织物 6.7%涤纶经纬强捻20T以上10% 经向是弹力原料经缩在45%左右FDY 7-8个DTY 8-10个各类喷水产品的用坯率(纬缩)纬向是涤纶的产品,纬缩一般在10个左右(165-150),纬纱为150D以上的加4-6个,捻度的在6-8个左右。

纬向是棉的产品,纬缩一般在5-6个左右纬向是棉氨的产品,纬缩一般在43个左右(208-145)超粗损耗越小锦纶15-18涤纶11-13弹力锦纶15-20低弹涤纶10-14涤棉、涤粘纱8-10涤棉加捻丝10-12日产量=(转速*24小时*60分钟)/每米纬密*运转率上浆率=实际用量*浓度*折光系数/千米丝重*100%千米丝重=片经丝数*D数/9000折光系数:涤纶90% 锦纶88%坯布克重计算方法:坯布规格190T涤塔夫68D*68D 20#*2穿*30梭门幅165cm以下算法只适用于不加捻产品,算出来是米克重哦,当然加捻产品算克重都可以套用,如果是织造厂算原料的用量,在纬的门幅上至少+10cm,经不用加。

一、原料用量计算定义:织一米坯布需经纬原料多少克?1、长纤类:经用量(g/m)=总经根数*(D/9000)*1.1纬用量(g/m)=坯布纬密*上机门幅*(D/9000)*1.1或=成品纬密*成品门幅*(D/9000)*1.1注:1.1=1+10%,10%为织缩率+损耗,一般FDY取1.08,DTY取1.12例1、涤塔夫上机门幅168cm 17筘3穿坯布纬密28梭原料:63D FDY*63D FDY 求原料用量解:经用量=168*17*3*63/9000*1.08=64.77g/m纬用量=168*28*63/9000*1.08=35.56 g/m即理论米克=64.77+35.56=100 g/m例2、75DFDY+100DDTY 五枚缎12#*5入*166 坯布纬密30梭求原料用量解:经用量=12*5*166*75/9000*1.08=89.64 g/m纬用量=30*166*100/9000*1.12=61.97 g/m2、短纤类:经用量=0.64984*(经密/经线纱支)*门幅纬用量=0.64984*(纬密/纬线纱支)*门幅注:也可把短纤换成长纤,用长纤公式来计算,D=5315/S例1、N-70D FDY*21S 133*72 59"求原料用量解:经用量=133*59*70/9000*1.08=65.91 g/m纬用量=0.64984*72/21*59=131.4 g/m例2、经:N-70D DTY +30D氨纶纬:30S棉+40D氨纶86*58 59"求原料用量及原料所占比例解:氨纶有个拉缩比,一般30D的氨纶按10-13D计算,40D按15-18D计算,70D按25D计算,拉缩比一般可取3,如40/3=13.33,按15-18算经用量锦纶=70*86*59/9000*1.12=44.2经用量氨纶=86*59*13/9000*1.1=8.06纬用量棉=58*59*5313/30/9000*1.1=74.1纬用量氨纶=58*59*18/9000*1.1=7.53氨纶比例=(8.06+7.53)/133.89=11.64%棉比例=74.1/133.89=55.36%锦纶比例=44.2/133.89=33%3、加捻类:经用量=总经根数*D/9000*1.1*(1+捻缩率)*(1+蒸缩率)纬用量=坯布纬密*上机门幅*D/9000*1.1*(1+捻缩率)*(1+缩率)①捻缩率捻缩率=0.0038*(T/mm)*(T/mm)*DD的倍数以10D为基础40D以下不考虑系数40D-0.1→40/10-0.1=3.950D-0.2→50/10-0.2=4.860D-0.370D-0.4……120D-0.9→120/10-0.9=11.1130D有以上在120D倍数的基础上,每增加10D增加0.8如150D→11.1+3*0.8=13.5例1、75D FDY 22T/2S2Z,求捻缩率解:捻缩率=0.0038*2.2*2.2*(75/10-0.5)=12.87%例2、150D DTY 8T/2S2Z求捻缩率解:捻缩率=0.0038*0.8*0.8*(11.1+2.4)=3.28%②蒸缩率蒸缩率10T/cm以下2%,10-18T/cm为5%,18T/cm以上按6.5%例:经-50D 有光 FDY 10T/2S2Z纬-75D DTY+40D氨纶16T/2S2Z上机208*15#*5入纬密30梭求原料用量?解:经用量=208*15*5*50*1.08/9000*{1+0.0038*1*(50/10-0.2)}*(1+5%)=100.07 纬用量=208*30*1.12*(75+18)/9000*{1+0.0038*1.6*1.6*(93/10-0.6)}*(1+5%)=82.18 二、前道报价整浆并车间倒倍捻车间上浆费用涤纶FDY 0.03-0.04元/并DTY 0.04-0.05元/并锦纶FDY 0.05-0.06元/并4并以下3分4-8并3.5分8并以上4分4-8并4.5分8并以上5分棉6-7分分批整经并数=总经根数/1680根(1680为最大上排原料筒子数)取整数(只入不舍)分条整经0.1-0.5元/米(最大上排筒子数一般为800)低弹网络丝直接上分条0.06-0.1元/米例、经70D锦纶FDY 168*17*2入,求:上浆费。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1.焊接速度计算公式焊接速度是指焊接过程中焊接头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根据焊接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优化焊接过程中的速度控制,以实现焊缝的质量和效率的最佳平衡。

焊接速度(mm/min)=焊接头长度(mm)/焊接时间(min)2.焊接电流计算公式焊接电流是焊接过程中产生热能的重要参数,它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焊缝的质量和熔化深度。

根据焊接电流的计算公式,可以选择出适合的焊接电流,使焊缝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

焊接电流(A)=(0.5-1)×焊接材料的截面积(mm²)×焊接速度(mm/min)3.激光切割速度计算公式激光切割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切割方法,在工业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激光切割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选择合适的切割速度,以实现切割质量和效率的最佳平衡。

激光切割速度(mm/s)=焊接电源功率(W)/焊接材料的切割比(mm/W)4.高速铣削进给速度计算公式高速铣削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加工方法,在模具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

根据高速铣削进给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选择适合的进给速度,以满足加工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和加工时间的限制。

高速铣削进给速度(mm/min)=铣削切削深度(mm)×铣削切割宽度(mm)×铣削转速(r/min)5.数据传输速度计算公式数据传输速度是指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传输的速率,它会直接影响网络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

根据数据传输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选择适合的传输速度,以满足大数据传输和实时传输的需求。

数据传输速度(Mbps)=数据大小(MB)/传输时间(s)6.机床刚度计算公式机床刚度是机床在加工过程中承受切削力和振动的能力。

根据机床刚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选择适合的机床刚度,以实现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最佳平衡。

机床刚度(N/mm)=切削力(N)/加工深度(mm)7.卡位力计算公式在装配和紧固等工艺过程中,卡位力是一种将工件固定在一定位置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设计计算公式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A/O工艺设计参数
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A段:O段=1:3
②污泥回流比:50~100%
③混合液回流比:300~400%
④反硝化段碳/氮比:BOD5/TN>4,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
⑤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
<0.05KgTKN/KgMLSS·d
⑥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MLSS<0.18KgBOD5/KgMLSS·d
⑦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MLSS)
⑧溶解氧:A段DO<0.2~0.5mg/L
O段DO>2~4mg/L
⑨pH值:A段pH =6.5~7.5
O段pH =7.0~8.0
⑩水温:硝化20~30℃
反硝化20~30℃
⑾ 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4+-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以CaCO3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3--N将放出2.6g氧,生成3.75g碱度(以CaCO3计)
⑿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KgO2/h)。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消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Ro=a’QSr+b’VX+4.6Nr
a’─平均转化1Kg的BOD的需氧量KgO2/KgBOD
b’─微生物(以VSS计)自身氧化(代谢)所需氧量KgO2/KgVSS·d。

上式也可变换为:
Ro/VX=a’·QSr/VX+b’ 或Ro/QSr=a’+b’·VX/QSr
Sr─所去除BOD的量(Kg)
Ro/VX─氧的比耗速度,即每公斤活性污泥(VSS)平均每天的耗氧量KgO2/KgVSS·d Ro/QSr─比需氧量,即去除1KgBOD的需氧量KgO2/KgBOD
由此可用以上两方程运用图解法求得a’ b’
Nr—被硝化的氨量kd/d
4.6—1kgNH3-N转化成NO3-所需的氧量(KgO2)
几种类型污水的a’ b’值
⒀供氧量─单位时间内供给曝气池的氧量,因为充氧与水温、气压、水深等因素有关,所以氧转移系数应作修正。

ⅰ.理论供氧量
1.温度的影响
KLa(θ)=KL(20)×1.024Q-20 θ─实际温度
2.分压力对Cs的影响(ρ压力修正系数)
ρ=所在地区实际压力(Pa)/101325(Pa) =实际Cs值/标准大气压下Cs值3.水深对Cs的影响
Csm=Cs/2·(Pb/0.1013+Qt/21)
Csm─曝气池中氧的平均饱和浓度(mg/L)
Pb─曝气设备装设深度(Hm)处绝对气压(Mpa)
Pb=Po+9.81×10-3H Po─当地大气压力(Mpa)
Qt=21·(1-EA)/[79+21·(1-EA)]
EA─扩散器的转移效率
Qt ─空气离开池子时含氧百分浓度
综上所述,污水中氧的转移速率方程总修正为:
dc/dt=αKLa(20)(βρCsmθ-Cl×1.024θ-20
{理论推出氧的转移速率dc/dt=αKLa(βCs-Cl)}
在需氧确定之后,取一定安全系数得到实际需氧量Ra
Ro=RaCsm(20)/α(βρCsm(θ)-CL)×1.024θ-20
则所需供气量为:
q=(Ro/0.3EA)×100m3/h
CL─混合液溶解氧浓度,约为2~3(mg/L)
Ra─实际需氧量KgO2/h
Ro─标准状态需氧量KgO2/h
在标准状态需氧量确定之后,根据不同设备厂家的曝气机样本和手册,计算出总能耗。

总能耗确定之后,就可以确定曝气设备的数量和规格型号。

ⅱ.实际曝气池中氧转移量的计算
1.经验数据法当曝气池水深为
2.5~
3.5m时,供气量为:
采用穿孔管曝气,去除1KgBOD5的供气量80~140m3/KgBOD5
扩散板曝气,去除1KgBOD5供气量40~70m3空气/KgBOD5
2.空气利用率计算法
每m3空气中含氧209.4升
1大气压(101.325Kpa),0℃ 1m3空气重1249克含氧300克
1大气压(101.325Kpa),20℃ 1m3空气重1221克含氧280克
按去除1Kg的BOD5需氧1Kg计算,需空气量分别为3.33和3.57m3,曝气时氧的利用率一般5~10%(穿孔管取值低,扩散板取值高),假定试验在20℃进行:
若氧利用率为5%,去除1Kg的BOD5需供空气72m3
若氧利用率为10%,去除1Kg的BOD5需供空气36m3
算出了总的空气供气量,就可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机样选择曝气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所需台数。

(6)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
(1)处理效率(E%)
E=(La-Le)/La ×100%=Lr/La ×100%
La─进水BOD5浓度(mg/L)
Le─二沉池出水BOD5浓度(mg/L)
Lr─去除的BOD5浓度(mg/L)
(2)曝气池容积(V)
V=Qla/XLs=QLr/Lv
Q─曝气池污水设计流量(m3/d)
Ls─污泥负荷率KgBOD5/KgMLSS·d
Lv─容积负荷KgBOD5/m3有效容积·d
X─混合液MLSS浓度mg/L
(3)曝气时间(名义水力停留时间)t(d)
t=V/Q(d)
(4)实际水力停留时间t’(d)
t’=V/(1+R)Q (d)
R─污泥回流比%
(5)污泥产量ΔX(Kg/d)
ΔX=aQLr-bVXv
Xv=fx f=0.75
a─污泥增长系数,取0.5~0.7
b─污泥自身氧化率(d-),一般取0.04~0.1 Xv─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Kg/m3
(6)污泥龄(ts)污泥停留时间SRT
ts=1/(aLs-b)
(7)剩余污泥排放量q(m3/d)
q=VR/(1+R)ts (m3/d)或q=ΔX/fXR(m3/d),f=MLVSS/MLSS一般为0.75 XR─回流污泥浓度(Kg/ m3)
(8)曝气池需氧量(O2Kg/d)
Ro=a’QSr+b’VXv+4.6Nr
a’─氧化每KgBOD5需氧千克数(KgO2/KgBOD5)
一般a’取0.42~0.53
b’─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d-1)即KgO2/KgMLVSS·d
一般取0.188~0.11
Nr─被转化的氨氮量Kg/d
4.6─为1Kg NH3-N转化成硝酸盐所需氧量(Kg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