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三大构成》第四章

合集下载

大学设计三大构成教案

大学设计三大构成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设计、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设计水平。

3. 使学生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教学重点:1. 平面设计、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三大构成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平面设计的魅力。

2. 介绍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平面构成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点、线、面、形状、比例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 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教师指导。

三、色彩构成1. 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色彩的三属性、色彩心理、色彩搭配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 学生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教师指导。

四、立体构成1. 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空间、体积、透视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 学生进行立体构成练习,教师指导。

五、综合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构成之间的关系,总结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2. 学生进行综合设计练习,教师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设计作业,评价其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优秀平面设计作品集3. 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大构成

现代艺术设计--三⼤构成
三⼤构成即平⾯构成、⾊彩构成与⽴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的基础⼊门课程,现代设计花样百出,平⾯设计、⽹页设计、⼯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等,每⼀个分⽀更可细分出近数⼗种的职位,不同的职能,在各⾃的领域有着独特的创意产⽣⼿法,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根”-“设计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构成。

三⼤构成是所有设计者的启蒙课程,像⼤江⼤河各个⽀流的发源地。

以平⾯构成,⾊彩构成,⽴体构成三个知识对设计中的点、线、⾯、⾊彩、肌理、形态规律等各个层⾯进⾏综合研究。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学习来培养我们今后在设计⼯作中必须具有的抽象思维能⼒、空间⽴体思维能⼒、⾊彩的构成思维、⼯艺⼿⼯制作能⼒、对形式美法则的灵活应⽤能⼒、⾊彩综合运⽤能⼒、对点线⾯的综合运⽤能⼒等等。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它是设计作
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包括,平衡、对比和重复。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大构成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平衡是设计原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平衡可以分为两种,对称平衡和
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在设计中,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元素在画面中分布均匀,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

而不对称平衡则是指通过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元素在画面中分布来达到平衡的效果。

平衡的运用不仅可以让设计作品看起来更加舒适,还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使设计更具吸引力。

其次,对比是设计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构成。

对比可以通过色彩、形状、大小、线条等元素的对比来实现。

对比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使之更加醒目和生动。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重点,增加视觉冲击力,使设计作品更加有吸引力。

最后,重复也是设计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复可以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
元素来达到统一和协调的效果。

在设计中,重复可以使整体看起来更加有序,增加设计的连贯性和统一感。

同时,重复也可以强调某些元素,使其更加突出。

综上所述,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平衡、对比和重复,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
工作时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通过平衡的运用,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稳定和和谐;通过对比的运用,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有序和统一。

只有在遵循这三大构成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设计作品才能够更加成功地传达出设计师的意图,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设计三大构成的备考知识点

设计三大构成的备考知识点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着许多不同的构成要素。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我们需要掌握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

在备考设计考试时,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逐步介绍设计的三大构成要素,并提供备考知识点的指导。

一、形式构成要素形式是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

设计的形式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体。

这些要素在构成设计作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1.点:点是形式构成的基本单位,是最简单的形式要素。

在设计中,点可以用来引起注意,突出重点或营造焦点。

2.线:线是连接点的基本要素,是形式构成中的重要元素。

线可以用来定义形状和轮廓,传达动态感和节奏感。

3.面:面是由线围成的二维形状,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构成要素。

面可以用来传达稳定感、平衡感和空间感。

4.体:体是由线和面组成的三维形状,是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构成要素。

体可以通过投影和阴影效果来表现立体感。

备考知识点: - 理解形式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能够辨别和分析设计作品中的点、线、面、体; - 熟练运用形式构成要素进行设计创作。

二、色彩构成要素色彩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

色彩构成要素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

这些要素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具有吸引力。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也是人类感知的基本色彩。

不同的色相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2.明度: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适当的明度搭配可以产生层次感,增加视觉效果。

3.饱和度:饱和度是色彩的鲜艳程度。

适当的饱和度调配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备考知识点:- 了解色彩构成要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能够运用色相、明度、饱和度进行色彩搭配; - 掌握色彩构成要素在设计中的表现方式和应用技巧。

三、空间构成要素空间是设计中的第三大构成要素,它决定了设计作品的布局和组织方式。

空间构成要素包括:尺度、比例、透视。

1.尺度:尺度是设计中的大小关系。

通过尺度的运用,可以调节作品的整体效果,创造出不同的视觉冲击力。

2.比例:比例是空间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

立体构成第四章,第四节:综合构成

立体构成第四章,第四节:综合构成

单面构成
面材构成
面材穿插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3. 常用于产品设计面块构成形式
包壳夹饼 套环
面块构成 带扣 穿插 覆盖 托盘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3. 面、块综合构成
包壳
包壳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3.面块综合构成
第五章:立体构成分类
第四节:综合构成
1.线面综合构成常见构成方法
面包线框
线面综合构成
线穿面
面破解为线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1.综合构成——线面构 成——线面穿插
毕加索雕塑作品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1.线面综合构成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作品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融合共生
第五章:立体构成分类
第四节:综合构成
3. 面、块综合构成
RON.ARAD作品
第五章:立体构成分类
第四节:综合构成
4.线、面、块综合构成
第五章:立体构成分类
第四节:综合构成
4.线、面、块综合构成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2.常用于产品设计的线块构成形式
插柄
线块构成
套环
包网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2.线块综合构成
奥尔登博格雕塑作品
隋建国雕塑作品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第四节:综合构成
2.线块综合构成
马克.纽森家具作品
第五章:立体构成方法

三大构成 概述

三大构成 概述

运用文化元 素:通过融 入文化元素, 使设计作品 更具文化内 涵和特色。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点:是构成形 态的基本单位, 具有集中、点 缀、装饰等作

线:是点移动 的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 性、长度、宽
度等变化
面:是由线移 动或增加点形 成的,具有长 度、宽度、面
积等变化
点、线、面的 综合运用:通 过点、线、面 的组合和变化, 可以创造出丰 富多样的视觉
效果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三大构成之间的相互影响:三大构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设计的基本要 素和方法。
三大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添加 标题
平面构成: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通过点、线、面的组 合与排列,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添加 标题
立体构成: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材料的组合与构 造,创造出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产品。
如何运用三大构成进行设计创新
运用形式美 法则:通过 对比、对称、 平衡等手法, 使设计作品 更具美感。
运用色彩搭 配:通过色 彩的搭配和 运用,使设 计作品更具 视觉冲击力 和吸引力。
运用空间布 局:通过空 间布局的合 理安排,使 设计作品更 具层次感和 立体感。
运用材料选 择:通过选 择合适的材 料,使设计 作品更具质 感和舒适度。
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立体构成的基础,立体构成是平面构成的延伸和发展。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是平面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构成中的色彩运用和搭 配都离不开色彩构成的理论指导。
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中的形态和空间感需要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和表现,而 色彩的运用也需要根据立体构成的形态和空间感来进行调整和搭配。

平面构成第四章 2 - 密集、肌理、空间

平面构成第四章 2 - 密集、肌理、空间

•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逻辑构成形式
• 7. 密集构成
• (2) 密集构成的表现方法

在密集构成设计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
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
散。
• ① 向点密集:以点为中心的密集构成,在设计中
将一个或几个概念性的点置于构图中,基本形在 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向这个点密集,愈近愈密。
的快感。
• (1)触觉肌理:指通过手触摸材料而引起的视 觉感受。包括物体表面的光滑和粗糙、凹凸或 平整、坚硬或柔软以及有无弹性等。
•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逻辑构成形式
• 8. 肌理构成
• 2. 肌理的感知形式

观察肌理,有助于形态的认知、理解、表
现与再创造,有助于深刻地认知形式语言的意
义与作用。它促使人们用视觉或心灵去体验、

3. 密集主要突出基本形排列的动向和疏密,而基本形本身只是从属。
•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逻辑构成形式
• 7. 密集构成
• (2) 密集构成的表现方法

在密集构成设计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
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
散。
• ① 向点密集:以点为中心的密集构成,在设计中
将一个或几个概念性的点置于构图中,基本形在 组织排列上都趋向于向这个点密集,愈近愈密。
•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逻辑构成形式
• 8. 肌理构成
• 1. 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指物体的表面纹理,“肌”
指肌肤,“理”即纹理。是物体具有的
表面特征,也可以说是物体的质感。但
凡人类能够感知的物质,就都存在各自
的肌理。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
着迥异的信息。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设计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它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依据。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包括形式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

形式构成是设计原理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在设计中所运用的各种形状、线条、比例和结构的组合。

形式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现力。

在形式构成中,形状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形状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例如圆形代表和谐、方形代表稳定等。

线条也是形式构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线条的粗细、长度、曲直都会对设计作品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比例和结构也是形式构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们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整体稳定性和美感。

色彩构成是设计原理中同样重要的构成要素,色彩是设计作品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观者的感受和情绪。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选择、搭配和运用。

在色彩的选择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和纯度,以及它们在视觉上的效果。

在色彩的搭配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对比、协调和平衡,以及它们在整体上的和谐感。

在色彩的运用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面积、比例和分布,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空间构成是设计原理中涉及到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空间是设计作品中所具有的深度、立体感和层次感。

空间构成包括空间的透视、布局和层次。

在空间的透视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透视的角度、深度和比例,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在空间的布局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布局的对称、平衡和重心,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整体效果和稳定性。

在空间的层次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层次的前后、大小和明暗,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深度感和层次感。

综上所述,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包括形式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

它们是设计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现力。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三大构成,以达到设计作品的最佳效果和最大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匹 加工
竹、木、藤材是天然的绿色造型材料,它们具有易加工、可涂饰、材质轻、 柔韧性好、拉伸强度大、外表美观、耐冲击等优点,且对热、电和声音有较好的 绝缘性。尤其是它们所独有的自然纹理,充满自然气息,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和 家居生活中。竹、木、藤材的常用加工方法有雕刻、刨削、弯曲、组合等。
竹木藤 加工
非连续性面材的 构成
插接 构成
插接构成是指在单元面材上切出插缝,然 后互相插接,形成立体形态。插接构造易于成 型,易于拆卸和加工,便于运输,能节约材料 和成本,所以在现实生活应用较为广泛。
非连续性面材的 构成
层面 排列
层面排列是用面材按比例有序排列组合成 的形态。在层面排列中,面与面是等距离重叠 排列的,以便组成块的感觉。此外,面材还可 以进行大小、形状、方向等方面的渐变,以突 出表现逐层渐变的排列效果。层面排列造型含 蓄而巧妙,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感。
四、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构成元素的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数量关系。人们一致公 认最美的比例是黄金分割,即1∶0.618。其次,等比例如1∶1、2∶2等,调和数列比例 如1、1/2、1/3、1/4、1/5……1/n等都是较美观的比例。
尺度没有准确的数值,是一定范围内的尺寸,重在把握形态之间的度,以人的视觉 感受的合理性和审美性为原则。在设计中可以打破常规尺寸做出大胆的尝试,会产生特殊 的、夺人眼球的视觉效果。

立体构成中的线具有长短、粗细、疏密、方向和形 状的变化。线与线之间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如 垂直、交叉、回旋、框架、转体、扭结、缠绕和绳套等, 产生丰富的形态。利用这些组合形式,可以创造出具有 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立体构成作品。
线
立体构成中的面具有长度、宽度、色彩、肌理、形 状和质感的变化。在立体构成作品中,面的组合形式主 要有弧面弯曲、平面与曲面交错、多种形态的面混合等。
泥石 加工
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天然纤维具有自然和原始之美,如棉、麻、 毛等。人造纤维是高科技催生的材料,如透明材料、光感材料等。纤维加工常用 的方法有缠绕、包扎、编织、环结、缝缀、堆积等。
纤维 加工
玻璃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有硬度,易碎,在常温下可塑性差,具有透光、隔 声、耐磨、耐气候变化、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常采用切割和粘接的方法进 行加工。
竹木藤 加工
泥石材料包括黏土、水泥、石膏粉、砖瓦、沙、石头等,它们是建筑和雕塑 的主要构造材料。黏土易成型,可以用雕、塑、捏、拉等方式随意塑造,烧制后 可以长期保存。天然石材具有纹理美、强度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可用 于公共场所及室内外装饰。石材常用的加工方法有:锯切、研磨、抛光、雕琢等。
材料 元素
纸材是立体构成中最常用的材料。纸材具有易加工、质地温和、有韧性等特 征,其价格低廉且能快速成型,因而成为制作立体构成作品的首选材料。纸材的 加工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折、压、弯、割、粘贴、插、接、拓、包裹等。
纸材 加工
布料是人们在服装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它具有调节温度以及保护身体的作用, 因其裁剪随意,所以和纸有很多相同点。常见的加工方法有剪、切、包、缠、叠、 缝、扎、系等。
非连续性面材的 构成
柱体
这里所说的柱体是以纸为材料,进行折曲、 切割加工,然后弯曲并将折面的边缘粘接在一 起,形成各种形态的柱体。主要包括圆柱、棱 柱以及组合柱体。柱体的变化主要有柱形变化、 柱头变化、柱面变化和柱体的棱线变化。成
积聚的形式主要有相同形体的不同形式组 合与不同形体的变化组合,这种两种方式都要 运用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等美学原理去创 造具有一定空间感、量感、动感的造型形态。 制作时要注意形体间的连贯性、节奏感,使之 组成有运动韵味,空间变化丰富,又协调统一 的立体形态。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沿中轴线使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近的设计手法,是一种经典的形式设计手 法。对称具有安定、协调、典雅、庄重的美感。对称主要有完全对称、近似对称和反转对 称三种形式。
均衡是指按照力学原理,使形象在视觉上达到平衡、协调效果的设计手法。均衡在 立体构成设计中指的是根据构成元素的形状、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造成的视觉满足,使 人在观察对象时产生一种平衡、安稳的感受。均衡主要有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两种形式。
三、半立体构成设计
半立体构成的 抽象表现
切折
半立体构成富于变化。以纸材为例,常见的形式有不切多折、 一切多折与多切多折三种形式。
交错 折叠
半立体构成的 抽象表现
交错折叠是指将一个平面经由方向交错折叠、相互穿插的手段 变为半立体造型的构成手法,它在造型上更富有韵律感。交错折叠 的主要构成形式是蛇腹折。
第三节
一、点构成设计
在立体构成中,点构成可以通过体量放大 来呈现,单体元素以体量球体或其他形式来表现, 彼此之间相互嵌套、包含、并置,形成新的造型。
二、线构成设计
垒积 结构
把硬线材一层层堆积起来,且可以任意改变的构造称垒积结构。 与框架构造不同的是,其节点是松动的滑节,材料之间只靠接触面 间的摩擦力维持形体。垒积构造能承受上面的压力,若横向受力则 很容易倒塌。
空间 元素
材料包括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自 然材料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造型材 料。如木、石、泥土、水等。自然材料 的特征是原始、质朴、温馨、耐用,给 人以真实、亲切、舒适、自然的感觉; 人工材料是指人工加工制造的材料,如 纸、金属、玻璃、塑料等。人工材料的 特征是时尚、前卫,科技感强,且经济、 方便。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在立体构成 中的应用。
玻璃 加工
泡沫板和塑料价格低廉,加工方便,是立体构成练习中常用的材料。立体构 成制作中使用较多的泡沫板是KT板,使用较多的塑料是PVC管。泡沫板和塑料常 采用切割、粘接、叠加等方法进行加工。
泡沫板、 塑料 加工
金属材料坚固耐久、种类繁多、质感丰富,有较好的表现力。常见的金属材 料有钢、铁、铜、铅、金、银等。金属具有强烈的光泽,其强度高、有磁性、韧 性好。金属有切割、弯曲、锻造、组合、打磨等加工手法,可以制成薄片、金属 丝和金属块体,表面又可以用腐蚀、压印、喷涂、贴膜、雕刻等手法来处理,造 型丰富多彩。
创造肌 理效果
为了丰富视觉效果,在创作中可以根据 造型内容的需要对特定材料的质地进行加工 处理。以纸材为例,可以用丰富的肌理效果 来强化造型的特征,增强层次感。
半立体构成的 具象表现
四、面构成设计
连续性面材的 构成
连续性面材构成强调面材表面本身的起伏、 卷曲、折叠、翻转等形态。连续性面材只使用 一个单独的面,不管面形是几何形还是自由形, 也不管造型是规律性的还是随意的,都能够体 现出面本身的连续意义。
半立体构成的 抽象表现
其他 构成方法
根据材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其他抽象的半立体构成还有很多, 如多张纸相加和相交、粘贴、石膏磨制等等。
半立体构成的 具象表现
对造型的 概括夸张
我们不可能用完全写实的手法进行半立体构成,必须经过艺术 处理。首先要选择表现的材料,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可以从几何 学角度去观察自然形体,将其还原到单纯的几何形式,夸张其特点, 概括其细节,以达到造型的完整性。
第二节
一、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使形象之间产生明显差异的设计手法。对比可以使主体形象更加突出,主 题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对比主要有形态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肌理对比和位置对比 四种形式。调和,是将有对比、有差异的形态融合并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具有整体感, 而又不失单独形态的个性。总之,对比与调和是为了达到视觉与心理和谐状态的方式。
块体切 割构成
块体切割是指对整块形体进行多种形式的 分割,从而产生各种形态。切断后的立体的切 口处会产生新的面,断面的形状随切断的位置 角度而变化。块体切割包括几何式分割和自由 式分割。
多面体
多面体通常分为两类,即柏拉图式多面体 和阿基米德多面体。在几何多面体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加工方法对多面体的表面进行处理, 如对多面体进行顶角加工、凹凸加工、表面切 割和边缘处理,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立体形态。

立体构成中的体和块由点、线、面的排列组合而成。 体、块有规则体和不规则体之分。规则体如正方体、锥体、 柱体和球体等,具有稳重、端庄的视觉感受;不规则体在 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给人以亲切、自然、温馨的感觉。
块或体
空间元素是指构成立体构成作品的 实体和虚拟的空间形式。空间元素包括 实体空间、心理空间和流动空间。
二、立体构成的设计元素
概念 元素
概念元素是指构成立体构成作品的点、线、面、体和块等视觉元素。立体构成中的点、 线、面不同于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它是三维空间中有实质的实体。
点 面
线
块或体
立体构成中的点不仅有细小、简单的特征,还有大 小、肌理、形状、数量和重量的变化,并具有集中、紧张、 跳跃、强调的性格,标识性强。
对称
均衡
三、节奏与韵律
节奏在音乐中是指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在立体构成设计中是指构成元素连续 重复出现时所产生的轻重缓急的美感。节奏可以使形象更加生动、活泼。韵律是有变化的 节奏,如果说节奏是一种秩序,带有明显的规律性,那韵律的变化则更为丰富。节奏与韵 律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创作美感的共同语言。
一、立体构成的含义
立体构成是指从三维立体的角度研究物体形态变化以及与空间关系的构成形式。它是 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研究而产生的一门课程,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形态的 综合理解与应用,立足于对空间立体效果的探索以及立体造型的原理、规律和构造的分析 与设计。因此,立体构成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空间中纯粹的三维立体形态的形式美感及造 型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从而为基于此之上的种种现代设计艺术提供创造视知 觉形态的经验和规律。
非连续性面材的 构成
切割折 叠构成
切割折叠造型就是对面材进行折叠、切割、 翻转,以使其成为立体形态的构造方法,体现 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直接变化。切割折 叠翻转的面可以形成丰富的变化,现代设计中 常用此方法设计出巧妙的包装和家具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