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色彩赏析
英雄色彩分析

《英雄》色彩分析这部电影,分了几个小段,分别以黑,红,绿,橙,蓝,白来作为主色调。
第一段:开篇第一段,宫廷,建筑是黑色的,衣服是黑色的。
黑,表示死亡,沉重,压抑。
这就是秦国的宫廷。
这样的宫廷,让人惧怕,让人心沉重,有压力。
一代王朝的兴亡,是建立在无数的王朝战争上,是建立在无数鲜血流淌上,是建立在几代亡灵身上的……第二段:是无名的讲述。
以黑灰为主的色调,配以悲凉与哀怨的古琴音,仿若在暗示人物的命运。
逃不开的黑色笼罩。
第三段:无名的讲述这一篇,通篇的红背景和红色的衣服。
其实整部电影,背景跟人物衣服都相协调。
衣服,是很简洁的,没有繁复的花纹,简简单单。
使整个画面很干净,而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被转移。
黄色本来是温暖的颜色,然而在一大片胡杨林里,有着悲凉与沧桑,再加上隐隐的古琴音,充满了决绝与苦痛。
在蓝色为主的画面里,蓝色在色彩里是很冷的颜色,在这里,有坚决,有阻挡,有思考。
《英雄》中主要运用了黑色、红色、绿色、黄色四大色系。
在这几种主色调的对比中也产生了意义。
无名与长空之战后,画面迅即变成了红色的赵国弪城书馆。
这是一片红色的世界。
人物皆是红袍加身,书馆的布置也是红装饰,就连残剑要写八尺的剑字也需要用红色的朱砂。
常识看来,在红色迷离下的书院肯定不是好书院,红色光线下,人的眼睛很快就疲劳了,哪里还能练字?红色给人的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有“热情、革命、危险”“血和暴力”“让人感到恐惧和危险……”。
果不其然,随后危险就到,秦军血洗书院。
红色色调里的无名和残剑、飞雪之斗争,是归入无名的叙述里的。
红色的所指的是秦军的暴行。
通过红色和黑白色的对比,我们发现更重要的是红色的能指:由于秦军的暴行,重新激发了无名对秦王的仇恨感,无名是危险的和有暴力倾向的。
所以他在回忆弪城书院这情景时是带着个人强烈的主观情绪和主观色彩。
还有这红色,不仅只是表达了无名的情绪,也表达了导演对于杀戮的反感情绪,也暗合了观众对于血腥残杀的反感。
在这里张艺谋用全部的红色巧妙的表达了“血和暴力”,在满足观众视觉认同的同时,也避免了展示令人恶心的现实中的血淋淋的战争残象。
浅析电影《英雄》中的影视美学艺术

2020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王钰,昆明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影视艺术作品创作。
张名章,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艺术与传媒。
一、《英雄》电影中“暴力美学”的体现所谓“暴力美学”就是指区别于传统暴力在影视中的表现方式,不再侧重于表现暴力内容的本身,而是将暴力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式只是侧重形式感,追求形式的美感。
它是将暴力血腥的镜头画面进行艺术化的转换,所以人们把追求暴力形式美感称为“暴力美学”。
而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也被许多导演广泛的运用,逐渐发展成一种特定的影视的表现手法。
电影《英雄》作为张艺谋转型之后的第一部新作,制作精良的画面,强大的演员阵容,为他取得了巨额的票房。
这部影片的故事中心就是围绕着“刺秦”展开的,因此有许多杀戮的场面,但是张艺谋在表达这些场面的时候,却没有把这些杀戮打斗的场景真实地刻画出来,而是把这些血腥的、残忍的画面转化为非常柔美的、隐喻的镜头来表现,使观众没有对这些本来血腥的场面嗤之以鼻,而是多了更多的可观赏性。
在电影中选取了两段经典的打斗场景来进行分析:(一)无名与长空的对决无名在第一次上殿向大王讲述战胜的第一人就是长空,长空也是一名高手,但是在两个高手中一决胜负无疑是悲壮的激烈的厮杀,但是影片中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进行抚琴,琴弦断,宝剑断,长空倒地而亡。
随着老人奏出变化莫测的琴声,两人开始在雨中交战,在交战之中两人眼神对望,进入到了意念的战斗,虚实合一,展现出风平浪静的外表下波涛汹涌的内心斗争,最后长空倒地,没有痛苦的表情,也没有倒在血泊中,这本来是一场生死对决,注定充满血腥和痛苦,可是最后随着长空的宝剑断落在地上,隐喻长空牺牲,这一场悲壮的战斗结束了。
观众看到的只是战斗形式的美感,高手之间灵魂的对决,免去了血腥的场面,让场面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二)飞雪与如月对决无名向秦王讲的第二个故事,飞雪因为爱情杀死了残剑,残剑身边的如月为了给残剑报仇准备杀害飞雪。
《英雄》色彩分析

耀色彩之美《英雄》这部影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耀色彩之美,把一种心理的色彩完美的用画面呈现出来。
影片在主次色彩的运用上,用得恰到好处,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好的导演,更在色彩方面有着很好的造诣,电影中色彩是很重要的角色,它决定着这一场电影是否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更确切的说是看这个导演是审美意识。
导演通过色彩的运用把风格结构有层次地展现出来,为环境、人物心境主题思想等服务。
这部电影的整体色彩风格为灰、蓝、为主色调。
影片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万马奔腾的场面,山峰、尘土,马蹄,在一个灰蓝色的场景中展现出来。
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篇,本来就应该有一种复古的冷色调为主,张导用色彩画面给我们交代了一个大概的历史时间,把观众带进这个电影故事情节中去。
接着,便是无名进宫面圣,然后像秦王讲述如何杀死残剑、飞雪、长空等人的。
直到无名讲述完怎样’“杀死”长空的时候都主要以灰蓝色调为主体,值得一提的是长空的衣着,一件黄色的服装,在灰蓝的背景中特别耀眼,这或许是张导有意而为之,长空是一个英雄人物,在无名心目中他是一个对手,是一个朋友,是武功很高的侠客,通过对衣着颜色的展示,来表现长空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在现实打斗中颜色本位灰蓝,但当长空和无名用意念打斗时,颜色一转变为黑白,这给我们一种武学至高境界的展现,它区别与现实中的打斗,所以张导故意把这个颜色定为黑白的,让观众一眼就能看明白他们的武学境界。
接着便是无名为秦王“回忆”讲述怎样“杀死”残剑、飞雪的。
这里主要用的色彩为红色,在这一情节中导演把红色的种类运用得漓淋尽致,淡红、艳红、梅红等的运用,都体现着导演驾驭色彩的能力。
对剑字的题写都运用红色,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穿着不同的颜色,其实在无名、飞雪、残剑、如月中,性格最急的是如月,但导演却用最淡的红色来为其穿着,这运用一种对比式蒙太奇鲜活的彰显出来。
映像最深的还是那一场白杨林里面的决斗,飞雪和如月两个穿着黄色的服装,一淡一浓,在黄色的白杨林中飞舞着,让我们看到的是舞美和武美的完美结合,在这一场景的构图中,把表情、特写、叶子的飘落等处理得美不胜收。
分析《英雄》中构图艺术的体现

分析《英雄》中的构图艺术08新闻学 200813000523 谢晖张艺谋自己是摄影师出身,对于画面的角度、搭配、颜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总体印象完整的感觉下,《英雄》中大胆运用局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造成强烈的效果;在突出大块面黑、白结构的前提下,用简练的构图手法,造成对比的效果。
求饱满,忌松散;求简洁,忌繁杂。
可以看出张艺谋在构图上比较推崇中国画的“留白”艺术,喜欢“简练的构图手法”。
其构图原则是“求饱满,忌松散;求简洁,忌繁杂”,在他改行当导演之后,在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思想的痕迹。
画面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了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
这样的形象势必造成线内、线外的留白。
电影界有一句箴言:“天堂就在细节之中。
”纵观张艺谋的影片,其构图艺术中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张艺谋善于“以小见大”,即他能将我们现实生活中习见的平凡的细节通过精心的富有匠意的点染,而赋予它鲜活的生命,从而使影片的构图虽简练却不失饱满。
其中《英雄》对“水滴”、“飞箭”的表现正体现了这一点。
例如湖面上的决战,打到最后的时候,变成两个男人在打一滴水,非常有趣。
这一滴水滴到张曼玉扮演的飞雪的脸上,然后带出感情的高潮。
《英雄》里无名向残剑、飞雪展示“十步一杀”绝技的“藏书阁”,数十面围成圆形的花鼓则类似于后者满屋的书简等。
《英雄》的画面与色彩背发挥到极致,非常精彩,非常精致,视觉冲击力很强,有着鲜明的特点。
张艺谋用色彩讲述了《英雄》这个故事,电影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
红色,喜庆,大胆,表现力强的颜色,在无名的叙述中被大幅度的采用。
房子内部色调的红,服饰静一色的红,墨水朱砂的红,胭脂粉黛的红,在第一部分中充分的运用了起来。
演员服饰采用的丝绸质地,使得画面的整个效果线条丰满,轻盈灵动,流畅婉转,加之镜头常采用仰拍,所以画面被包容在演员衣角袖口之下,视觉上更加具有冲击性。
《英雄》色彩赏析资料讲解

《英雄》色彩赏析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
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
《看电影》是这样评价《英雄》的色彩运用:“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
黑色被张艺谋认定为秦朝的颜色。
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
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
红色的夸张和叙事的情绪是一致的,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
而绿色代表家乡、过去、浪漫、和平。
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噗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
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官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
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意味着恐怖、决裂和死亡。
《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屏。
黑色给予人的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冷淡、阴郁。
”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秦的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
这样导演透过黑色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为基础的,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
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呼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踌躇不决之际,我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我们看到那满目黑色时,我们就该知趣的绝望。
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着死亡。
在电影《英雄》中,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的基调是红色的。
红色反映出无名潜意识中刺秦的激情,他那冷静的外表下掩盖着的血性和血气,想象中即将出现的刺秦场面和结果,这一切使无名眼中的世界充满了鲜红得像血一样浓烈的色彩。
张艺谋《英雄》色彩运用

张艺谋《英雄》⾊彩运⽤在《英雄》中,张艺谋运⽤⾊彩最为明显的地⽅在于⽚中⼏个重要⼈物的服装上,在每⼀个⼈物的描述⾥,那⼏个⾓⾊都发⽣了服装颜⾊的变化。
这变化显然是张艺谋作为创作主体所刻意⽽为之的,可是这服装颜⾊变化的依据,却并⾮张艺谋的主观臆断或是⼀厢情愿,⽽是从⾓⾊本⾝的性格和⼼境出发,是内⼼情绪基调的⾊彩化,同时也是内⼼⾊彩的外化。
下⾯,我就详细分析⼀下《英雄》中⾊彩的运⽤。
在本⽚中,张艺谋主要运⽤了蓝⿊⾊的⾊彩基调,和红⾊、蓝⾊、⽩⾊、绿⾊四种颜⾊依次作为重点⾊。
其实在这部电影⾥,蓝⿊⾊的⾊彩基调,并没有在时间长度上,占有很⼤的⽐例,但是在出现蓝⿊⾊的镜头⾥,还是占据了很⼤的空间⾯积,之所以把蓝⿊⾊定位本⽚的⾊彩基调,因为影⽚开始和结尾都是在这样的⾊调中完成,中途也数次回到那个蓝⿊⾊的⼤殿。
张艺谋使⽤这个⾊彩作为基调,就给本⽚赋予了⼀种沉重感以及带有个⼈牺牲精神的悲壮感。
此外,这个颜⾊主要出现在秦国的宫殿⾥以及秦国战⼠的服装上,蓝⿊⾊的⼀⽚使观众感到了⼀种重量感和⼒量感,张艺谋有效地⽤⾊彩形象揭⽰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强⼤。
红⾊,集中出现在⽆名第⼀次对他到赵国找残剑和飞雪的叙述中,整个书馆⾥所有的⼈穿的⾐服,所有的物件,全是红⾊,在此,红⾊其实是⽆名此时内⼼的⾊彩,因为他编造整个故事,其实⽬的是前来刺秦,刺杀就意味着要流⾎,⽽红⾊是⾎的颜⾊,除此之外,红⾊还是⽕的颜⾊,⽆名因⾃⼰的家⼈被秦军所杀,所以⼀直怀恨在⼼,这⼗年间,⽆名练就了⼀套剑法,只要在⼗步之内,就绝不可能失⼿,⽽这⼗年间,⽀撑着⽆名苦练剑法的原因,其实就是家⼈被秦军所杀,⾃⼰⼼中的愤怒之⽕。
所以张艺谋在这个段落⾥运⽤红⾊,恰好对应了⽆名的情绪基调。
同时也刺激了观众的视觉神经,使观众开始兴奋起来。
蓝⾊,出现在⽆名描述完刺杀长空、残剑和飞雪的过程后,被秦王识破,⽽⾃⼰合理的整个故事过程之中。
在这⼀段落⾥,同样是彻底的蓝,从⼈物服装到道具的颜⾊。
英雄影评

英雄影评英雄影评《英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他的电影我以前也有幸看过不少,大多数都很经典,在这部《英雄》中,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
剧情简易到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刺秦,但老谋子却很有想法的把它分割成了三部分:叙述、猜测和正解。
并通过身穿不同颜色服饰的同一人物群来加以区分,冷暖色调的对比,对人物情感和情节意外的转变也起到了一定意义的象征作用,无名编造的‘叙述’中充斥着背叛、嫉妒、愤恨和悲痛,烘托这种激烈而强劲的情感浓烈的红就再适合不过了。
有人常说蓝是种神秘、忧郁和怀疑的色彩,理所当然也就很恰当的用在了第二段秦王的‘猜测’中。
第三段‘正解’又被划分成了两个小部分:回忆和结局,前者用的是绿后者用的是白,绿代表着暂时远离江湖的残剑和飞雪幸福安定的生活,及对‘家’的期盼,而白则不仅代表着他们纯净坚贞的爱情,内心崇高无私的美德和思想境界,同时也是最后他们洗净了杂念和卸下重负后的一种凄美而完美超脱的象征。
除了巧妙而独到的运用颜色夺人眼球丰富内涵和意境外,老谋子的一分为三也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悬疑的意味,让故事有了一定的深刻度和可看性。
虽说如此,但在很多人看来,还是觉得这片缺乏深度,更是觉得最后前功尽弃的“放虎归山”有些不可理喻更被喻为“脑残之举”,但我觉得这正是本片的精髓和博大所在,就像我之前写的,意境对剧情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果把剧情比作成一个干瘪的气球,那么意境的渲染和烘托就是充实气球的空气,富有禅意的气氛广泛而深化了主题,悟出了常识性最为本质的人生哲理,及展现了博大而崇高的人生境界。
《英雄》看似简单寻常的剧情,实则蕴含着深藏不露的内涵和真理,因国恨家仇引发的报仇雪恨及刀光剑影,因儿女情长引发的爱恨缠绵及至死不渝,对江湖的厌倦与无奈,对安定平凡生活的渴望和期盼,更重要的是还蕴藏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而崇高的胸怀。
关于张艺谋《英雄》的观后感

《英雄》影评《英雄》题材来自“荆柯刺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古典美,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气质的精神大餐。
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其中对他构成威胁最大的是赵国的四名刺客:无名、残剑、飞雪、长空。
他们是对荆轲之类专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
而在电影中,他们是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
在短短的电影《英雄》中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
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
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得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而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助。
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个称号《英雄》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两次,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初中,只记得那是我的偶像李连杰拍过的一部电影,当然李连杰所饰演的无名就是我心里的英雄。
第二次看这一经典的巨作是在前几周的选修课上看的,感觉这次看的《英雄》特别有意思,也有许多的感想。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电影没放完就下课了,我从来没有这么渴望的想看完一部电影过,于是下课之后我又找时间看完了剩下的部分。
看完之后,浮现在我脑海里的问题是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是胸怀天下的秦王?还是为了天下着想最后勇敢放弃刺秦的无名和残剑?还是为了完成刺秦大业而愿意放弃自己托付无名的长空和飞雪?还是忠于自己主人而不怕牺牲自己的如月?《英雄》里最先出场的是无名,开始无名说自己用十年的时间来练成十步一杀这一绝技,证明他为了刺秦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但是后来他被秦王识破说出自己身世,我才知道他是为了替家人报仇才决心练剑刺秦的,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决心而刺秦,我根本不认同无名是一个英雄,而会认为他只是一个自如其名的普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色彩赏析
在《英雄》中,张艺谋把色彩分成几大块,配合故事段落。
所有色彩的设计都是为了叙事。
《看电影》是这样评价《英雄》的色彩运用:“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炽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
”
《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张艺谋选择用红、蓝、绿、白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别讲述。
黑色被张艺谋认定为秦朝的颜色。
黑色从影片的开始、秦宫的面对、无名长空的决战一直到无名的结局几乎贯穿影片。
红色的故事都是很强烈的、有点扭曲的情绪。
红色的夸张和叙事的情绪是一致的,这是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因为根本是编造的,红色的基调反映出无名心中的躁动;而红色的故事中又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
蓝色本身有客观、冷静的特征,蓝色部分的故事也是比较真实的部分,很写实的叙事。
而绿色代表家乡、过去、浪漫、和平。
这是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残剑心态已经返噗归真,柔和的绿色也为几乎真实的描述添加了一些祥和。
这一段在残剑放弃刺杀秦王,秦官无尽的绿纱缓缓落下时达到了极致。
白色出现在无名真实的叙述中和残剑飞雪的结局上,意味着恐怖、决裂和死亡。
《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屏。
黑色给予人的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冷淡、阴郁。
”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秦的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
这样导演透过黑色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为基础的,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
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呼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踌躇不决之际,我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我们看到那满目黑色时,我们就该知趣的绝望。
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着死亡。
在电影《英雄》中,无名给秦王编造的残剑飞雪的故事的基调是红色的。
红色反映出无名潜意识中刺秦的激情,他那冷静的外表下掩盖着的血性和血气,想象中即将出现的刺秦场面和结果,这一切使无名眼中的世界充满了鲜红得像血一样浓烈的色彩。
尤其是在秦兵即将攻破越国城墙的时候,书馆里的一切都是红的,所有的人的服装,用来写字的朱砂,还有残剑、飞雪、如月之间的情火、妒火、怒火和漫天旋转着化成血色的黄叶。
而当秦王发现了无名的真实意图时,他所面临的绝境使他不得不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此时此刻,他需要的是理性和智慧,需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的超越。
在他眼里,生存和毁灭,只是意念的较量,因此他想象中的一切都笼盖着寂静的红色。
当秦王发现无名的真实意图时心态依然能保持平稳,没有被无名所吓倒,蓝色是一种平稳的心态,英雄惜英雄时所想象的完美的残剑飞雪的故事。
残剑和飞雪争做第二个为刺秦而牺牲之人,在这里讲述了他们真实的爱情故事,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见证了他们爱情的伟大:都愿意做牺牲品,宁愿去死也要让对方安然无恙。
蓝色象征了他们纯洁美丽的爱情。
飞雪,一个女流之辈面临着强大的秦军围堵,面临着无名这样的高手可能马上到来的便是死亡,但是她依然镇定自若,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蓝色的纱衣在书馆之外的沙漠上随风飘着,蓝色是一种冷色调,让人看着产生一种同情,怜惜这位貌美的女子,不仅为她的行为所折服,这边是爱情的忠贞与伟大。
这一点在无名和残剑水上的激斗后残剑守护在飞雪身边达到极致。
蓝色是一种平稳、镇定的心的写照,象征着残剑与飞雪真实的爱情故事的伟大,也是一种冷色调,让人不禁产生怜惜等。
在接下来的残剑给无名讲述的故事中,柔和的绿色成为叙述的基调,这段故事采用的是重叠
聚焦的视角:一方面,它展示了残剑给无名讲述时那种超脱了仇恨,回归到宁静、博爱、真朴的精神家园的心境;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无名向秦王转述时悟出的那种渴望和平,不要杀戮的心态。
这两个不同的视角在影片中通过平和的绿色重叠在一起。
而在这两重视角之外,还有一重视角,那就是秦王在无名对他转述残剑的故事时所产生的视角,它也是以绿色为基础的,因为他在无名的转述里看到了绿色的生的希望,不杀的格局。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把剑主动抛给无名让他去选择这一举动。
在无名讲述的事实场景中,所有的色彩为泛黄调,而这几个主角的衣着为白色,白色是纯洁的,是充满了无穷魅力的颜色,战争是一切罪恶的来源,而残剑的为天下百姓着想的思想却与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是一种伟大的放弃,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杀了秦王,这一场休止的战争将还会进行,报复还会更加恐怖,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这是导演用的对比式蒙太奇,用色彩诠释出来。
在电影《英雄》中,每个叙述者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色彩构成,使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心境和叙述者的感情。
此外整部电影色彩的大转换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的冲击,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影视画面审美感:以不同的衣服颜色取代一般电影胶卷的换色,用红、白、绿、蓝、金黄等色彩呈现三种故事的样貌,浓郁到倾泻般的色彩运用,真像在“色彩中流动”,让人们享受一场“视觉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