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教案
信天游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信天游这类的音乐作品感兴趣。
2.通过聆听、体验歌曲,初步了解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2.学生对陕北民歌比较陌生,要了解其特点,掌握起来会有一些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试着唱一唱A段的歌曲。
3、分段聆听——B段歌曲
(1)这段音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2)它在哪些音乐要素上发生了变化?
4、师小结信天游歌词的特点:比兴与即兴
5、欣赏视频《满天的花满天的云》
(1)这首歌曲的旋律又有什么特点?
(2)从歌声中你听出了什么情绪?
6、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7、出示PPT:西北谚语,提问:怎么理解?
1.导入新课
观看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出课题,当地的民歌——信天游
2、出示PPT,初步了解什么是信天游。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提问:歌曲的旋律、节奏、情绪都有什么特点?属于哪一类旋律的信天游?
生:回答
2、分段聆听——A段歌曲。
(1)A段音乐的情绪特点?
(2)歌词又有什么特点?
8、深入体验,欣赏《走西口》
9、师小结,出示PPT信
信天游-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信天游-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湖南地方音乐文化,掌握湖南音乐地方特色与风格;2.学会正确发音、节奏和音高,提高歌唱技巧,增强自信心;3.通过合唱和表演,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授湖南地方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的认识和发现;2.难点:如何让学生参与活动,积极参与,发掘自身潜力,并能够在合唱和表演中有所进步。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课了解湖南地方音乐文化 1. 介绍湖南地方音乐文化和发展历史2. 认识湖南地方音乐的代表作品第二课学习湖南民歌《信天游》1. 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音高和语感2. 练习歌曲的各个部分第三课合唱《信天游》 1.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节奏感2. 提升学生的集体合作和沟通能力第四课学习湖南戏曲音乐《梨园弟子》1. 了解湖南戏曲音乐的特点和流派2. 学习曲调、唱腔和伴奏第五课听歌曲《梨园弟子》 1. 感受古典戏曲音乐的魅力2. 探究音乐和文学的关系第六课表演《梨园弟子》 1. 学生分组编排剧情和表演2. 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湖南地方音乐的特点、历史和传统文化;2.听课法:聆听歌曲《信天游》和《梨园弟子》,感受音乐的魅力;3.合唱法:让学生参与到合唱歌曲《信天游》中去,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集体合作精神;4.分组表演:让学生自己分组编排音乐剧《梨园弟子》,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评价方式:学生的合唱和表演观后感,以及指挥老师的实际评价;2.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外活动参观当地民乐演出,与专业音乐家交流学习,参加学校音乐节活动。
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文艺修养和实践能力。
《信天游》教学课例实录

《信天游》教学课例实录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 聆听《赶牲灵》、《兰花花》等歌曲感受、体验信天游的基本特点及风格;2 学唱《赶牲灵》体验信天游真假声结合的甩音唱法。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探究信天游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教学难点探究信天游的基本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教材分析1 “信天游”属山歌类又名“顺天游”流行于陕西北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在天空地阔的大自然中自由漫游的歌儿。
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三十里铺》、《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
2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自由舒展旋律高亢悠扬、粗犷奔放、荡气回肠这同沟川遍布的黄土高原地貌有直接的关系。
信天游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两句一段上下旬结构采用比兴手法上句起兴下句点题长的可连接数十句同用一曲调反复歌唱。
信天游的演唱不受曲调的限制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唱者的情绪同一首歌唱出不同的感情可长可短可快可慢同时每段歌词可以用任何曲调配唱说明信天游的曲调并不固定。
基本采用平腔唱法有个别音运用假声。
信天游由于它的产生地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与其他民歌的不同大多是沉郁苍凉、激昂并含苦涩。
信天游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陕北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有一首歌在我的心里唱了二十多年。
大学一年级上民歌课听老师放了一首歌那独特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让我感到震撼并被深深吸引。
它和我平时学习的那些演唱方法不太一样是那么直白地表达感情特别感人!你们想不想听这首歌?学生:想。
(教师演唱民歌《三十里铺》)教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学生:陕北民歌。
教师:陕北民歌从体裁上可分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歌舞曲、风俗曲和宗教曲。
这首歌曲是那一种?学生:信天游。
教师:信天游主要流传在哪些地方?学生:陕北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
信天游-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信天游-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掌握乐理知识和基本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学会使用信天游音乐软件创作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1.乐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乐符、节奏、音高等。
2.常见乐器的认识与演奏技巧。
3.常见乐曲的欣赏及分析。
2. 音乐创作1.信天游音乐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2.使用信天游音乐软件进行音乐创作。
3.音乐作品欣赏与评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创作技巧。
2.实践教学:通过上课或课后要求学生使用信天游进行音乐创作,让学生掌握创作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创新能力。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进行乐理基础知识讲解,并进行示范演奏。
2.学生逐步跟随教师进行练习,巩固乐理基础知识。
2. 乐曲学习与欣赏1.教师介绍乐曲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进行演奏和解析。
2.学生进行乐曲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内涵和意义。
3. 信天游音乐创作教学1.教师进行信天游音乐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使用信天游进行音乐创作。
3.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和评析,了解音乐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1.平时作业(占25%):包括乐理基础知识和信天游音乐创作作业。
2.期中考试(占35%):考察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欣赏和表演能力。
3.总结鉴定(占40%):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创作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鉴定。
六、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
2.教师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创作,提高创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初中音乐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曲:信天游》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西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曲:信天游》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唱陕北民歌《信天游》,了解歌曲的主旋律和风格特点。
2、对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初步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信天游的兴趣以及对我国西北民歌文化的热爱。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2学情分析
1、学唱陕北民歌《信天游》,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特点。
2、对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初步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信天游的兴趣以及对我国西北民歌文化的热爱。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
1、学唱陕北民歌《信天游》,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特点。
2、对音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初步的体验,激发学生对信天游的兴趣以及对我国西北民歌文化的热爱。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之前老师回顾上节课知识,与学生一起玩节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老师给学生表演节目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给同学们表演两个音乐片段,注意听两个音乐片段有什么不同?
第一音乐片段:客家五句板。
作为客家人,学生比较熟悉的民族音乐。
信天游——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教案-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信天游——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一、教学背景(一)学生音乐能力起点说明: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
他们在学习本教学内容之前,已经通过语文课学过贺敬之的《回延安》,对陕北信天游体裁初步有所了解。
此外,他们还通过不同媒介或多或少听到过信天游风格的歌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现在进一步拓宽视野学习信天游的民歌作品,从音响感知上是有听觉基础的。
本班共有23人,其中有5名同学在学校管乐团学习;有7名同学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歌唱的音准和节奏感较好,对识谱、视唱等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学习。
存在的问题:(1)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对于歌唱时用声的控制能力还需提高。
(2)五度、八度音程的准确歌唱还不能掌握。
(二)教学内容分析:课例选择义务教育教科书(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一节体验学唱陕北信天游风格韵味的音乐课。
本课从民歌分类、流传地域、旋律进行风格、节奏特色以及结构特点等多方面介绍、了解陕北信天游的音乐特点,并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通过导入、赏析、教师范唱、学生学唱等范式,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结合起来全面激发学生兴趣,使师生在活动中广泛交流,并以情感体验为主线,感受陕北信天游的艺术真谛。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唤醒学生保护和继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秧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陕北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词汇和最亮丽的激情。
陕北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土得掉渣、大得雄奇。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
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
这就是陕北民歌。
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
初中音乐信天游教案

初中音乐信天游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天游的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信天游》,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信天游的背景、特点及历史地位。
2. 歌曲《信天游》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3.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重点:1. 信天游的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歌曲《信天游》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信天游的演唱技巧。
2.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视频等资料。
2. 音响设备。
3.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信天游》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信天游的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学习歌曲《信天游》(15分钟)1. 教师发放乐谱,引导学生跟随歌曲学唱《信天游》。
2. 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探讨信天游的演唱技巧(15分钟)1.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示范演唱,分析他们的演唱技巧。
2. 教师分享自己的演唱经验,引导学生掌握信天游的演唱技巧。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信天游的演唱要点。
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
3. 教师总结,强调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天游的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信天游》,使学生了解了信天游的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同时,通过探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信天游教学设计

陕北奇葩—“信天游”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西北民歌是中华民族的一块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尤其信天游更是以它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情感奔放等浓郁的陕北特色为人们所喜欢。
本课中选取的陕北民歌《赶牲灵》和《红军哥哥回来了》,上下两乐句构成的单乐段是“信天游”的常见结构形式,民歌手演唱时行腔吐字的方法,演唱时上滑音的自由延长和独特的前倚音等等都透露着浓郁的陕北特色。
有人说: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是对爱情颂歌,它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
本课就是要带领学生在音乐中走进西部,尽情地领略陕北奇葩—信天游独特的风采。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内容陕北民歌信天游,地域风格明显,音乐个性突出。
做为90后的新新人类,学生们对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不多,尤其对于距离广州比较遥远的陕北地区民歌,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但随着阿宝等一批陕北地区优秀的民歌手的涌现,同时部分优秀电视剧中又穿插了信天游演唱表演片段,无形中为学生们接触了解信天游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平台。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不喜欢墨守成规,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
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信天游演唱片段入手,结合视、听、唱、创、说等多种体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感受陕北民歌信天游之美。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演唱独具风格的信天游代表曲目,展开积极的联想和探索,能感悟信天游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情感奔放等风格特点及其表情达意的效用。
2、乐于模仿民歌手演唱的行腔吐字方法,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赶牲灵》,能积极探究歌曲的节奏组合、旋律走向、歌词等特点。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能用《赶牲灵》的旋律进行歌词创编并演唱,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和总结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重点: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赶牲灵》2、能感悟信天游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情感奔放等风格特点及其表情达意的效用。
五、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和总结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天游》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一组陕北民歌,了解陕北民歌的魅力,了解陕北艺术的苍凉与悲壮。
2、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准备:
信天游的有关资料;反映黄土高原的绘画、摄影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播放歌曲《蓝花花》。
问题:你听过这首歌曲吗?你知道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
(歌曲的名字叫《蓝花花》,是陕北民歌。
)
2、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源于陕西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山西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等省、区,这些地区民歌种类繁多,且极富感染力,音乐形式异彩纷呈,堪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信天游。
三、新课教学
1、播放《信天游》。
2、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刚才我们欣赏的一首歌曲是陕北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黄土高原陕北一带的山歌。
请你根据刚才对两首歌曲的分析,总结出信天游的特点。
(1)口语化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
(3)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信天游会节奏比较自由、曲调高亢、悠扬?
(这与陕北地貌有很大的关系。
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
为此,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
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信天游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
3、学生随录音哼唱《信天游》。
4、欣赏黄土派的绘画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陕北高原的人们的生活特点是什么样的?
(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在沟沟川川里,以自然耕作为主,到处都是黄土。
也形成了陕北人质朴的性格、质朴的生活态度。
)
五、小结。